?叔叔开了一家杂货店,叔叔要上班,没有时间管店,侄子就帮叔叔管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那些嘴“狠”的人,可能在无形中刺伤他人的心灵

  主播/羊城派记者 孙坤

  侄子今年八岁。在他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法院将赡养权判给了妈妈。

  而后不久,为了支撑起家庭的生活开支,妈妈去了深圳打工,他的衣食起居,全靠奶奶负责。

  昨天是他的生日,下班后我去蛋糕店提了个蛋糕,带上前两周为他准备好的礼物,去他家为他庆生。

  见面后侄子欣喜若狂,狼吞虎咽地吃着奶奶做的一桌子菜,笑哈哈地说这是他最近吃到的最美味的一顿饭。

  吃完饭,侄子跑回房间做作业,看着他一撇一捺认真写着题,我心里万分欣慰,虽然童年缺失父母的陪伴,但幸好他自己争气。

  大概过了一个钟头,他说他想歇歇,我便带着他下楼,去小区公园里散步。

  秋味越来越浓,晚风把路边的树叶吹动地很好看,我搭着他的肩膀在公园慢走,听他讲着学校里的一些趣事。

  刚绕了两圈,在路边撞见位阿姨,她带着一个年纪与侄子相仿的孩子在转悠,侄子迎上前去,想跟那个孩子打声招呼,没等他张开嘴,旁边的阿姨先是一阵嘟囔:诶等等,你不是住我家楼上吗,听说你爸不要你了,你妈也跟人跑了,倒霉孩子,你说你爸妈的品行怎么就这么不好呢……

  侄子听到这话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掉,拳头攥地紧紧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我一边抽出纸巾擦拭侄子的泪珠,一边严正地回应那位阿姨,不要多管闲事,也不要胡乱喷人,品行好不好我们自己有数,轮不到她指手画脚。

  回到家我告诉侄子,他的爸妈都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是不是那么合适而已,别听外面那些人胡说八道,下次带他去吃好吃的。

  侄子点了点头,说他没事,拿出纸笔,继续飒飒地写着之前没写完的作业。

  他越是冷静,我就越心疼不止。

  别说八岁,就算是一个处世已久的成年人,面对那般刺人的言语,虽不会在身上留下伤痕,却会在心上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那些嘴巴毒舌,说话肆无忌惮的人,正在用无形的刀残害着一桩又一桩生命。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

  见到亲戚长辈,我不敢撒着娇叫他们叔叔阿姨,和同学相处,我从来不会对不熟的人多说一句话。

  大家都说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吃亏,对我来说,比吃亏更可怕的,是更容易受到别人的语言攻击。

  通常来说,小孩子最喜欢过节了,热闹喜庆,有人陪伴,这样的感觉很多小孩子都钟爱。然而,大家翘首以盼的节日,却是让我深感焦虑的一个存在。

  我曾经问过我的好朋友,她最讨厌过节时的哪一点,她说,亲戚们老问她成绩怎样。

  说真的,那一刻我竟然有点羡慕,在我看来,亲戚们问她成绩,说明他们关心她。

  有人关心,不就是一件挺值得庆幸的事嘛,这是我在亲戚身上所体会不到的。

  我还算处在一个大家庭,逢年过节,二十来口人聚在一起吃饭是常事。

  吃饭就吃饭呗,但不知不觉,我不爱说话这件事,竟然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频繁讨论的对象。

  我说你怎么不说一句话啊,这么内向,以后只能去找个不用说话的工作了。

  别人家小孩活蹦乱跳的,你看你,扳手都拧不开你的口。

  我害怕他们谈论我的性格问题,害怕自己的弱点被他们当做笑点,跟他们吃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都低着头,把碗里的白米饭一点点地咽下肚子草草了事。

  如果奶奶在场,她还会反驳其他人,抚摸着我的背,安慰我长大后会有改变,奶奶不在场时,就好像全世界都在狠狠地笑话我。

  此时此刻,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着市场类工作,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着交道,应该对那些亲戚说句抱歉,毕竟我没有在一个不需要说话的岗位上待着。

  也应该对自己说声感谢,感谢在他们的讽言讥语下,我还能健康、顽强地生活着。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猎人和熊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猎人救了一头小熊,母熊为此十分感激,对他盛情款待。

  第二天,猎人在走之前对母熊说,“你的招待我很满意,可是你的臭味真的很难闻。”

  母熊听了虽不高兴,却嘴上仍说:“那么为表歉意,你就用斧子砍我的头吧。”

  若干年后,他们重逢,猎人问及母熊的伤,母熊说:“我的伤早已痊愈,可你说过的那句话对我心灵上的伤害,却永远无法消除。”

  是啊,身体上的伤害可以随着时间治愈,但言语上的伤害可能一辈子都让人难以释怀。

  恶言恶语,是这个世界上杀人不流血的利刃。

  它能够击中你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在舆论的发酵中化成利剑一刀刀刺向你,从四面八方张牙舞爪地逼近你,直到你无处可逃。

  这些话,可能说出来花不了几十秒,但造成的伤害难以度量。

来源|否定(ID:Find013),作者:superpo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答:平时多吃葡萄,要连皮和籽一起吃,目的促进血液徽循环通畅。你觉得药物无信心,还可用完整性植物性营养免疫食品调理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力强健且正常运作,这时人体血气旺盛...

}

在【育儿】更是【育己】这条路上

伴你同行,关注妈妈们的终身成长!

“20分钟拐走46个孩子”,刷屏朋友圈。原来是一家幼儿园小班办了个防拐演练,请家长扮“人贩子”,在幼儿园门口“拐”儿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量的小朋友被陌生人“拐走”。有个家长戏称“虽然我成功的拐走了别人家的女儿,不过我自己的女儿也被别人拐走了。”

那这次演练过后呢,这46个孩子,下次还会被骗吗?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一个幼师好友给我分享的他们幼儿园的一次防拐测试。

“我们请了一位新分配来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孩子们对她并不熟悉。班里的老师借故走开后,陌生人来到班里,邀请孩子们吃糖,并声称带他们跟她一起去拿糖时,几乎全班孩子都毫无防备地跟着走了。接着老师出现,给大家进行了一堂不要跟陌生人走的防拐教育课,原以为孩子们会印象深刻。

没想到的是,就在同一天下午,我们又请了一位男家长来扮演陌生人,这次不是发糖果,而以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引诱他们,结果近半的孩子没有经受住诱惑,再一次非常轻易的被拐。”

很多家长听到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是

是不是事前,跟孩子们教育的不够呀,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灌输,孩子记不住吧!

“每学期一个月的防拐主题活动,我们从阅读绘本、观看动画片,“什么是坏人?”、电视片段妈妈们丢失宝宝后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孩子被卖到山区孤立无援,开展情景表演,小朋友扮演坏人好人进行演练、知识竞赛等等,什么方法都用过了。”

我有一个小侄子,马上满4岁。前两年,我们在旁边吃东西,他会伸手来抓来抢。现在呢,即使不会主动要,但是眼睛会直勾勾地盯着你手上的美食,一边吧唧小嘴。一说到“出去玩”,就兴奋的不得了,马上跑到门口穿鞋子,在屋里跑来跑去。

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能拒绝甜点和游戏的诱惑,何况孩子呢?

幼师好友说当提问孩子们“能否跟陌生人走”的时候,即使年龄偏小的孩子也能很清楚的回答“不能”。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往往不能做到拒绝。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不跟陌生人走,但是不能对小朋友的要求太高。防拐的义务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太重了,他们背不起!

比如跟孩子商量,看动画片就看一集。孩子说,好好好,就看一集。但是看完第一集,还有第二集,看完第二集,还有第三集。孩子管不住自己。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诚信!你不是说好了吗?”这就是对低龄孩子要求过高了。

大家想想我们自己总是说要早起、要锻炼、要少看手机早点睡觉,但是还是手机不离手,身上的肉肉越长越多。抵制诱惑对成人都这么困难,何况3、4岁的小朋友呢?(之后我会跟大家分享《自控力》这本书,跟大家介绍怎么抵制诱惑、控制暴躁情绪的方法。)

小孩子即使知道不应该和陌生人走,但由于年龄小,认知与行为很难达成一致。也就是说他们即使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不一定都做得到。一定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教育方法,并且对教育效果有合理的预期。

幼儿期本就是“健忘”的。幼儿的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的时候,不如成年人一般高效。

不管怎么强调和演练,被骗只是时间问题,防不胜防。

被“哄骗”的46个孩子,下次还是有极大可能仍会跟着“陌生人”走。那些这次幸运逃脱的孩子,下次也未必会幸免。首先家长们应该明确的是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这些其实是正常的现象。

即使孩子能够拒绝糖果,并不代表他能拒绝玩泥巴的邀请。

即使孩子能拒绝玩泥巴的邀请,并不代表他能拒绝去看看树后的毛毛虫。

即使孩子能拒绝去看看树后的毛毛虫,并不代表他能拒绝iPad游戏。

家长要做到的三点防拐术,抵御怪蜀黍

一、正面管教,多用简单的语言,确定、明确的指示,并确保孩子明白

“不要和陌生人走”,什么是“陌生人”呢?刚来的幼儿园老师算不算?街边卖糖果的叔叔算不算?你根本无从知道小孩从“不要和陌生人走”中到底获得了什么信息。

更有效的是用正面、肯定,并且指示性强的话语,告诉小孩该怎么做。例如“今天幼儿园放学,妈妈会来接你,只能跟妈妈走,谁来都不行”。“只有爸爸妈妈在场的时候,可以吃别人送的糖果和零食。”而“不要”两个字太模糊,孩子听了也不知道应该要做的是什么,带有否定的话语,会带有认知偏差,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二、家长应该经常学习防拐的新知识

骗子的手法日新月异,变化多端,之前有个新闻,有个爸爸每天去接女儿,每天放学都和另外的一个爸爸一起抽烟聊天持续了一个月,后来女儿被拐走了才意识到那个男子从来没有接到过小孩。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家长更应该学习新知识。

三、定时定点定人接小孩

让孩子习惯于某一个家长接,不要经常频繁换家长接孩子,更不要叫邻居、同事等来接孩子,容易给孩子造成谁都可以接她的印象。还可以和孩子约定“接头暗号”,用玩游戏的方式,孩子的规则性是非常强的。

妈妈们关于儿童防拐防骗你有什么心得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杂货店需要什么手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