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银行内控合规建议?

  2021年,监管部门坚持对银行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查严处。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银保监全系统针对银行业共开出罚单402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18.69亿元,罚单数量与处罚金额均超过2020年。

  从罚单数量来看,国有行和农商行是领取罚单的主力军,前者因其分支机构众多,后者则因为群体庞大,在2021年分别领下罚单1132张、1110张,占全年罚单总数的28.1%、27.6%。

  从处罚金额来看,2021年银保监会合计下发了15张处罚金额超过千万级以上的罚单,国有行和股份行“平分秋色”分别领下6张千万罚单,同时累计处罚金额最高的银行也来自股份行。

  从处罚事由来看,信贷业务违规依然是银行被罚“高发区”,其中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仍是监管重点。而理财业务方面的违规则使得监管屡屡重罚,罚下千万罚单毫不手软。另有多家银行因为内控不足、员工管理不到位、导致案件发生,被监管处罚,多名责任人一同被禁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强监管高压不减 2021年银行业被罚超18亿元

  过去一年,银保监会保持对银行机构不合规行为的监管力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保监会全系统合计对银行业开出4027张罚单,较上年环比增长4%;合计罚没金额达18.69亿元,较上年环比增长21%,处罚的频率和力度均超过2020年。

  就罚单数量来看,由于机构众多,针对国有行和农商行的罚单占据了“半壁江山”。2021年,国有行、农商行分别领下罚单1132张、1110张,占全年罚单总数的28.1%、27.6%。其次是城商行收下罚单808张、股份行651张、村镇银行360张、农信社346张、政策行110张。

  从处罚金额来看,2021年处罚金额达到千万级以上的罚单合计有15张,国有行和股份行分别领下6张,政策行、农商行、外资行各领1张。其中处罚金额最大的罚单来自股份行中的(),因多项理财业务违规被罚款1.145亿元,是年内唯一一张亿元罚单。同时,民生银行全年累计被罚1.35亿元,也是年内累计被罚金额最高的银行。

  亿元罚单以及多张千万罚单的存在使得股份行在2021年的累计处罚金额最高,12家股份行合计被罚6.97亿元,占全年总处罚金额的35.3%,其次为国有行合计被罚4.59亿元,占全年处罚金额的24.6%,农商行被罚2.5亿元、城商行2.54亿元、政策行9258.8万元、村镇银行7157.54万元、农信社5133.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农商行罕见领下千万罚单。12月31日,成都农商行因股权变更未经行政许可、未审慎审查接受不具备入股条件的受让人作为股东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四川监管局罚款1100万元。这既是该行历史上领下的最大金额罚单,也是近三年来银保监会对于农商行开出的唯一一张千万罚单。

  处罚对象方面,银保监会严肃责任追究,细化职责分工,并坚持双线问责,在问责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也对管理不尽职、履职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全系统累计处罚责任人员2055人次,超过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972家次。个人处罚中,共有194人被处以禁业处罚,其中88人被处以终身禁业处罚。

  信贷、理财违规仍为监管重点 部分银行内控合规管理薄弱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相关违规仍是银行机构频频被罚的主要原因。据金融梳理,2021年涉及贷款业务违规的罚单合计有2323张,占全年罚单总数近六成。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其中,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监管部门对涉房信贷保持着强监管态势。在2323张涉及信贷违规的罚单中,有470张直指涉房信贷违规,占比超20%。包括“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等。

  为防止银行资金绕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会多次对于涉房贷款违规的银行进行集中处罚。2021年7月27日、28日,上海银保监局连发22张罚单,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房市,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及招商银行等,建设银行涉房贷款违规问题较为严重,共有1家分行、7家支行被罚,合计处罚金额达410万元。

  与此同时,理财业务方面的违规在2021年同样备受关注,监管层屡次下发千万罚单。5月21日,银保监会对()、渤海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约3.66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因部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并使用理财资金对接本行信贷资产、出具的理财投资清单与事实不符或未全面反映真实风险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9830万元;渤海银行因投向权益类资产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面向一般个人客户销售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9720万元。

  7月16日,银保监会再发布通报称,近期对民生银行、()、()开展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专项现场检查,发现这3家银行在理财业务中分别或同时存在风险隔离不到位,理财产品之间、理财产品与自营业务之间的不当交易仍时有发生;产品管理不规范,未完全执行“穿透式管理”要求,部分理财产品未准确登记、报告和披露底层资产信息等问题,分别给予罚款1.145亿元、6920万元、4100万元,累计被处罚2.147亿元。

  ()金融分析师周茂华指出,这些案例主要涉及理财业务资金投向存在违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及理财产品之间风险隔离不到位,少数甚至是屡查屡犯等,反映部分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不完善,绩效考核不够科学合理,业务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内部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文化尚未深植等。

  内控不足还体现在银行存在案防及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也是2021年银保监会处罚的重要原因。据金融梳理,2021年,涉及此类违规的罚单合计有680张,在处罚机构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多名责任人一同被罚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现象。

  2021年4月16日,因对晋州恒升村镇银行违规发放借冒名贷款负有责任,该行合计9名责任人员被处以终身禁业的处罚,于英军取消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对周青松、郭欣、周翠欣、黄策、杨猛、李浩天、郑川广、刘晓被罚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银保监会也多次强调银行业要加强内控管理,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2021年11月24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银行治理管控薄弱,“两会一层”履职不充分,个别银行甚至监督制衡机制失效、内控合规管理形同虚设。并要求各银行机构必须深刻认识稳健合规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底线要求,要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和屡查屡犯问题整治,对突出问题必须心中有数、持续跟踪整改,开展常态化的内控检查排查和内部控制评价,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钱晓睿】 (编辑:钱晓睿)

}

    本报信阳讯7月9日,为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中国银行信阳分行召开“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工作部署启动会,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该行负责人对“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方案进行了宣讲,详细解读了风险排查要点,明确了组织架构和各部门承担的相关工作职责。

    会议就下一阶段内控合规具体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压实主体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方案和排查要点,“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部署,确保活动目标到位。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风险导向、效果导向”。做好内控合规政策宣讲,层层传递、层层落实、层层检查,保证监督和执行到位。三是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定期召开内控联动会议,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着力解决全行性内控合规重大问题,为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四是加强学习交流。积极选树内控合规先进标兵,引导全员向先进单位学习、向优秀岗位学习、向优秀员工学习,营造人人重合规的良好氛围。

}

本文解读作者 跨境金融研究院 王志毅 金子恒 ,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个人转发,机构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近日,外汇局发布了2022年外汇考核标准: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分标准。

这就像外汇条线的考纲,因此评分标准的变化就像风向标,能够引导银行在内控制度、产品设计、外汇政策、绩效考核等方面作出调整,从而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 2017年新增外汇展业要求,强调外汇管理部门重要性;

  • ,离岸转手偏离度、90天以上贸易融资占比、内保外贷履约率纳入指标;

都对此后的外汇业务的产生了影响。

先说个人的结论:今年可重点留意 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外汇套保、外汇展业。

2022年的考核标准总体框架未变

  • 银行总行最终评估得分=合规经营评估指标得分×(100-本期评估最终确定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分值)%+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得分

2022版外汇考核办法,与2021版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银行内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情况新要求

  • 强调内部绩效考核指标要清晰明确,有可操作性,且内部考核制度修订后,要在新制度发布后10个工作日,向所属外汇局国际收支部门报送新制度。

2、经常项目政策宣传、传导和执行情况新要求

  • 各银行应于评估期结束10个工作日内向所属外汇局经常项目管理部门上报指标执行情况报告,针对各项评估指标简要列明执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规定采取的具体措施、政策落实成效等。

3、外汇反洗钱规定执行情况调整为外汇展业情况

  • 实行全新加分机制,考核银行外汇展业情况。初始分值为0分,根据总分行执行情况酌情加分,加至满分为止。

(在下发的电子版中还没改,考核期末提交外汇展业情况报告)

4、外汇业务相关内控管理评价情况

  • 一方面新增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情况的评估(总行0.50,分行1.50)

  • 另一方面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内控管理评价情况要求评估结束后10个工作日向外汇局经常项目管理部门上报内控管理评价报告。针对各项评估内容简要列明执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规定采取的具体措施、政策落实成效等。

  • 现场检查覆盖内控管理评价情况分值减少(总行由1.44减少为1.00,分支行由4.56减少为3.76),银行外汇内控现场检查评分标准大改,保留和聚焦内控基础保障情况,删除与展业、违规重复内容(原内控基础由40分变为100分,删除原先本条线业务内控措施60分)

(外汇套保增加了定性标准,涵盖总分行内部绩效考核、专业人员配备、宣传培训、减费让利、业务创新等方面内容)

5、外汇套保比率:未开办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银行得0.4分(2021版0.2分)

(确保有衍生资格但没开办业务的银行得分不低于没有衍生资格的银行)

以下为几点胡思乱想,仅个人观点

1、留意今年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

其中,常规稳健性指标为固定的6分(2+1+2+1)

指标包括:离岸转手偏离度(2分)、90天以上贸易融资比重(1分)、内保外贷履约率(2分)、外汇套保比率(1分)、外汇流动性覆盖率和外汇净稳定资金比例(0分,备选指标)

非常规平衡性指标,采用“灵活启停”机制,即只在跨境资金流出/流入风险上升时才启动评估,根据考核期的外汇形势,分值可以是0、10、20。

指标包括:银行结售汇差额比率变动(0、4、8分)、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比率变动(0、4、8分)、银行对外外汇净负债比率变动(0、2、4分)等。

所以审慎经营评估的总分可以是6、16、26。

因目前的外汇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个人认为今年的考核有可能会启动这些指标,因此要特别留意这几个指标。

去年的套保率大概在20%左右,而上提及,套保率已经提升至26%,可见考核指标的作用立竿见影。

第四,企业套保比率稳步增长,市场主体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继续增强。2022年一季度,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合计超3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企业套保比率为26%,较2021年上升4.2个百分点,显示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提升。

今年的外汇考核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套保的定性考核内容。要求银行在内部考核上对套保工作给予倾斜。

增加外汇套期保值比率指标评分标准的意义显然在于,引导银行投入更多的资源向企业宣传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在汇率双向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协助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对银行来说,不要老想着弄虚作假,比如T+3远期,构造交易刷套保率等

可以结合近期的各类,比如给予中小企业保证金减免、交易额度授信、价格优惠、线上办理等措施把套保的宣传和执行落到实处。

(在疫情当下,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今年的汇率行情变化剧烈,不管是大幅贬值还是大幅升值,对企业来说都会很纠结,到底是锁还是不锁?

而汇率风险中性更多是为了规避掉风险,波动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

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来说,不要随便改变套保策略。套保是一个长期的理念和过程,出口企业切不要因为之前在低位锁亏了就大幅改变套保策略。

(银行做好安抚和宣传工作)

3、加分项:银行外汇展业情况

需注意,虽然此前下发的电子版中仍然用的是反洗钱执行情况,但实际上考核的是外汇展业。

因反洗钱和外汇展业在银行内部中的职能有可能分属不同部门,因此首先要确定银行内部牵头部门尤其重要

2021年,人行 外汇局联合。16号文的名字虽然叫反洗钱,但是从内容上来看更偏向于外汇的真实性审核和展业。

因此,尽管在外汇考核办法中,各条线已经都提及了外汇展业,但本次仍然在管检司的内容中强调了外汇展业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流程管理。

并且从扣分项转为加分项来考核,落实一项给予加分。

最终的考核以期末提交的外汇展业情况报告进行评估。

2022,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国际国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百年未见的变局当下,我们特开设为期十天的,邀请十位讲师,全程直播+在线答疑,既是培训、也是交流,既是学习、也是解惑,期望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延伸阅读: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

2008年9月,外汇局发布了《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一方面加强外汇资金异常流动监管,另一方面也是鼓励银行合规经营,从考核层面进行奖优惩劣。

外汇考核办法每隔几年做一次修订,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则每年更新,例如2010和2015年两次对外汇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2019年对外汇考核办法做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办法》(汇发〔2019〕15号),废止了此前的考核办法。

因此,本次2021年《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内容》(汇综发〔2021〕64号)只是在考核标准上做了微调,基本考核框架仍然是沿用2019年的办法。

考核期一般是去年的10月1日至今年的9月30日,本次2021标准的发布(9月26日)距离整个考核期结束仅差4天。

每一年的外汇考核的调整都结合了当时的外汇形势,比如汇率、国际收支情况等,因此新增的内容预示着外汇政策方向上的变化,并且很多调整沿用至今。

  • 2016年,因当时汇率贬值压力大,在考核中加入“货物贸易结汇/收汇率变动”指标,要求银行提升辖内收汇客户的结汇比例,降低结售汇逆差以稳定汇率。而该指标在2018年外汇形势稳定时取消。

  • 2017年,随着银行内保外贷履约率的上升,开始加强监管;将外汇展业自律内容纳入考核;新增外汇产品定价策略,要求银行的产品定价体现外汇监管政策导向,反映到市场就是银行给客户的结汇价格会更优惠,给出的购汇价格会更差。当时有些银行甚至宁可自己亏损也要争取客户的结汇,而对于购汇业务有可能因为无法完成下达的指标只能拱手将进口企业付汇让给其他银行。

  • 2018年,因2017年外汇形势好转,政策开始转向双向平衡,外汇局官网的违规通报也开始通报非法结汇的案例,考核中也将贸易收结比要求取消;加强了个人外汇管理,例如银行卡境外交易、提现,境内大额提钞等。

  • 2019年,增加审慎经营评估,一方面要求银行对于离岸转手买卖、90天以上贸易融资(很多是套利)、内保外贷这类对外汇收支影响较大的业务要格外小心,另一方面在风平浪静时,对结售汇差额、代客收付汇差额不做要求,但是一旦外汇形势紧张时,则通过考核给予银行压力(或许可以认为是要求银行自觉承担责任,但好处是不用再随意窗口指导)

  • 2020年,继续沿用合规经营和审慎经营评估框架。新增外汇反洗钱执行、检查处罚、经常项目政策理解和宣传政策传导情况。

  • 2021年,审慎经营评估-常规稳健性指标中新增“外汇套保比率”指标,合规经营评估-科技管理指标中新增“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落实外汇政策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

制度进行了整体修订,外汇考核增加审慎经营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分两个部分:

  • 一般性评估指标,用于评估银行各级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情况。

  • 总行单独评估指标,用于评估银行总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的情况。

审慎经营评估具体分为:

  • 常规稳健性指标,包括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偏离度、银行90天以上进口贸易融资比重、内保外贷履约率、外汇流动性覆盖率和外汇净稳定资金比例(暂不启用)。

  • 非常规平衡性指标,采用“灵活启停”机制,即只在跨境资金流出/流入风险上升时才启动评估,包括银行结售汇差额比率变动、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比率变动、银行对外外汇净负债比率变动。

银行最终评估得分=合规经营评估指标汇总得分×(100-本评估期最终确定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分值)%+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得分

合规经营评估指标汇总得分=一般性评估指标得分+总行单独评估指标得分

从名称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2019年最核心的变化是增加了审慎经营的内容,通过考核引导银行审慎经营风险大的外汇业务,关注外汇业务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达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引入“灵活启停”机制,其中的平衡性指标在跨境资金流入/流出风险上升时启用,因此审慎经营指标的分数根据外汇形势不同在最终考核中的分数占比也不同,分为5分、15分和25分三种情况。

具体来看,2019年的外汇考核取消了原来的风险性考核指标,将其中的结售汇差额、代客涉外收付款差额、内保外贷履约率指标放到了新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中,并增加了银行对外外汇净资产、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偏离度、银行90天以上进口贸易融资比重、外汇流动性相关备选指标。

沿用2019年评估办法,总体分为一般性评估指标、总行单独评估指标和审慎经营评估指标

银行总行最终评估得分=(一般性评估指标得分×65%+总行单独评估指标得分)×(100-本期评估最终确定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分值)%+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得分

2020年外汇考核继续沿用2019年的《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宏慎经营评估办法》,并对其中的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做了更新。

之所以外汇考核不是按年考核,因为这样外汇局可以在每年年末就对银行给出评级,方便银行内部考核以及调整下一年的内控制度、业务方向。

  • 考核对象所有开办外汇业务的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全国性中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

  • 考核结果:银行评级从优至劣依次为“A、B+、B、B-、C”五类

基本上银行如果被评到B-或者C就属于不及格

  • 银行总行最终评估得分=(一般性评估指标得分×65%+总行单独评估指标得分)×(100-本期评估最终确定的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分值)%+审慎经营评估指标得分

上海地区2020外汇考核情况

各个地方的外汇局会在每年末给当地的银行进行评级,例如:2020年上海地区163家银行的考核情况:“A”类32家,“B+”类47家,“B”类76家,“B-”类8家。

可以看到A、A+、B类占到了大部分,被评到B-的一共只有8家,基本上可以视为不及格。外汇局对A类和B+类银行通报表扬,对其他类银行用一对一的方式反馈银行评级。

银行外汇业务审慎经营评估部分 

“常规稳健性指标”方面,上海辖区有9家银行未将离岸转手买卖收支偏离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7家银行未将90天以上贸易融资比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家银行未能把内保外贷履约率控制在合理标准之内。个别银行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经营行为把控能力不强,仍需进一步提高审慎经营理念。

2022年的考核标准要比2021年早很多,要知道去年是10月14日才公开发布的(发文日期9.26,因为考核期是上一年10.1到本年的9.30,所以2021年发文的时候考核期都快过了)对比2020年是5.13,2019年是5.21,因此今年发布的时间还算正常。

审慎经营评估-常规稳健性指标中新增“外汇套保比率”指标

合规经营评估-科技管理指标中新增“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落实外汇政策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

  • 对银行外汇考核设置外汇套期保值比率指标的意义显然在于,希望通过银行继续引导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来规避其汇兑损失。

    套保率=(代客远期结售汇签约额+代客人民币外汇期权签约额)/(代客及自身即期结售汇额+代客远期结售汇签约额+代客人民币外汇期权签约额)

    套保率指标的设置,将会引导银行投入更多的资源向企业宣传“汇率风险中性”和营销外汇衍生品。

    或将在结售汇价格、保证金比率、操作灵活性等方面进一步创新。

  • 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新增“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落实外汇政策及服务实体经济”,传统的单证审核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各种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未来有望进一步通过fintech、区块链等技术来辅助银行进行经常项目的真实性审核,在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离岸贸易等疑难杂症领域作出进一步突破。

上海地区2021外汇考核情况

2、考核情况不好会怎么样?

很多外汇新业务的试点都对试点银行有评级要求,因此考核结果不好的话就可能无法新开结售汇网点、无法办理外汇资金池、合作远期、资本项目便利化或者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业务。

外汇局根据银行最终评估得分,将被评估银行评定为A、B+、B、B-、C五类,如果考核结果不佳可能会影响下一年该银行业务的开展,例如不允许开展先行先试的外汇政策试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控合规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