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怎么样?创业孵化效果好吗?

这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校之一,每一个毕业生都有望成为亿万富翁、未来世界的领袖,或两者兼之。

尽管这所学校比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更加高端,但大部分人却从未耳闻。

奇点大学,一个很小的未经授权的教育机构,它位于加州北部的NASA研究中心院内,正吸引着来自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最聪明的头脑。

学校不会提供传统学位,学生离开时也没有正式认证,但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能得到硅谷最聪明和最富有那批人的关注。

“对成为奇点大学学生这段经历最恰当的描述就是,它是一所来自未来的常春藤学校。”来自拉脱维亚的该校学生Roman Yampolskiy说到。

“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被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所取代。”

学校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联合创始人、计算机科学家Ray Kurzweil提出的“奇点”理论,即在某个不可避免的时刻机器的智力将超过人类。

非但没有感觉到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带来的威胁,学生们反而是被教导应该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地球上的人道主义问题,比如饥荒和气候变化。

在大学为期10周的夏季课程一开始,他们就被安排了一个宏大挑战——他们要想出各种方法来使至少10亿人在接下来的10年中得到帮助。课程结束时,他们需要产生可操作性想法来说服潜在投资人。

每年有来自120个国家的4000余人申请价值2.5万美元的课程,夏季课程只有80个名额,入取率仅为2%。

为了维持大学提出的“技术的几何增长”这一理念,教学大纲每年都会进行五次的重写和更新,同时演讲嘉宾的名单也在频繁更换。

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很早就对这所大学引领的潮流表示认同,包括最有名望的谷歌、思科、诺基亚和基因泰克,他们在2009年大学成立时就成为了其合作伙伴。

谷歌CEO Larry Page对奇点大学如此评价说:“如果我还是学生,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当The Telegraph来访时,学生们正在为他们的宏大挑战而努力工作,这个月底他们将迎来最终陈述。

“如果我们仅改变电荷数呢?”一个学生向团队中的同伴询问。

“别傻了,那将完全毁掉测量口径!”这位年长的伙伴回复到。

不一会儿他们被咔哒咔哒进入房间的机器人所打断。经介绍,它是Dr Daniel Kraft(奇点大学神经科学部门负责人)的“化身”,他远程操控这台机器人。

每个学生入学时都要经历严格筛选,而其中许多人都将至少创办一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发明家、医生和量子物理学家经常申请。五角大楼DARPA(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的前负责人也曾来上过课。

这个夏季项目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包括德国、以色列、巴西、印度、中国,以及美国。截止到目前,最年轻的学生19岁,最年长的63岁。

Cosima Gretton,26岁,本次夏季项目中唯一一个英国人,虽然她要比其他人小一些,但她的学术履历却令人印象深刻。

她在牛津大学拿到了第一个实验物理学学位,并即将完成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四年的医学学位。

她在23岁时创立了第一家公司,这为她赢得了本次夏季课程,她的工作是研究一款移动APP,通过帮人们评估皮肤上的痣来预测紫外线引发的损害。

“来奇点大学是我所经历过的在智力上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她在一个充满明媚加州阳光的课间说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学生可以做出一些对现实世界有切实影响的成绩。”

对于她的最终项目,她与其他四位同伴致力于发明碳纳米管传感器,用来检测唾液中可以用来预测胃癌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生物指标。

如果这些传感器能够做成微芯片,则它们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并有很大可能通过早期检测和诊断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医生企业家(译者注:通过发明一些创新性技术手段来开展医务工作的医生)是对我们最准确的描述,虽然我很讨厌这个称谓。”Gretton说这句话时略显害羞。“我们通过对健康和科技进行融合来寻找方法来超越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极限。”

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创新实验室”,这里提供最前沿的技术,从3D石膏粉彩色打印到无人航空飞机,再到虚拟现实眼镜等等,所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

大学的师资无与伦比,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库兹韦尔先生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未来学家、谷歌首席工程师以及论述人工智能一书《奇点临近》的作者。

他在1999年对十年后的世界做出了108项预测,其中89项被他言中,包括电子阅读器、3G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战胜人类棋手的年份。

他最著名的预测是,计算机将最终在2045年超越人类。

Peter Diamandis是另一个创始人,他创办了“X-Prize”大奖,为造福人类的发明提供大额资金支持,此外他还拥有Zero G,一家通过为富人提供零重力飞机来帮助其体现失重感觉的公司。

在谈及他创办这所大学的原因时,Diamandis说:“我认为地球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人们能真正弄清楚那些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领域,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而这些恰恰都是能够共同解决人类问题的技术。”

“奇点大学使我们构造出一个全球网络来发现各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并将他们汇集于此,我们希望下一代数十亿美金的公司将出自我们学校。”

目前一些起源于该校的创业公司发展良好。

奇点大学在去年还是一家非盈利组织,如今已然成为美国盈利最强的公司之一。大学虽然赚钱,但盈利不是它的唯一目标,它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创业孵化器。

大学会邀请知名风险投资家参加学生们的期末报告会,没准会有人对特定的有前途的想法一掷千金。

来自2012级的Matternet从Andreessen Horowitz处拿到了5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来开发他的无人机项目,该无人机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的难以抵达地区空投救援物资。

Made in Space,一家由2010级的几个学生创办的公司,它开发了一款可以让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自行设计和建造他们自己的工具和零部件的3D打印机。

该公司不仅从NASA获得了125,000美金资助,还获准于本月将打印机通过SpaceX的CRS-4火箭送至国际空间站。

我们整个传统的教育系统需要向前迈出一大步,负责毕业生研究项目的董事总经理Ross Shott说到,“我们(译者注:指其他教育机构)一直跟不上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

“我们的课程是顶尖的,人们要花费百万元才能学到。谁才需要学术鉴定?”

本文译者微信公众号:机器之心,个人号:zhaoyunfeng1984

}

今年 31 岁的隋鑫,大学学习视觉传达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设计师。2015 年,他在大连创办了一家私人航天公司——香蕉火箭。从设计转行航天,这中间巨大的跨度,他是如何越过的?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学习者和?

奇点大学和 300 份猪肉脯

2014 年 10 月的一天,隋鑫接到了一通来自奇点大学官方的电话,他在、逻辑思维和奇点大学共同举办的智力赌局中,获得了中国区第一名。除了一笔奖金外,他还拿到了奇点大学在中国区的第一个入学资格。

放下电话,隋鑫的第一反应是:那 300 份猪肉脯可怎么做呀。

几个月前,隋鑫进入了智力赌局的决赛。赌局规则是,前五位获胜者获得奖金,奖金由排名后十位的参赛者提供。因为凑不出每人两万元的“赌资”,隋鑫和女友王璐想到了众筹。

彼时,经历了连续创业的隋鑫和王璐正在做一个实验性质的“海盗厨房”。按照隋鑫的设想,这间厨房更像是一个味觉数据库,他想把所有的味觉,包括香味和舌头上的触感,以及对应的食物结构和成分,都用数字化形式记录下来。这也是他们提交给智力赌局初选的项目。“那时厨房还是概念状态,没什么能全国邮寄的产品。就想起前两天我们自己做的猪肉脯还不错。”

于是,他们设定众筹规则如下:两人中,任意一人获得前五名,肉脯免费,钱退还;任意一人拿到第一名,肉脯双份,钱退还;其他情况下,只发货肉脯。众筹发布后的 14 个小时,150 位参与者帮他们凑齐了“赌资”。

拿了第一名的隋鑫,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邮寄出 300 份猪肉脯。他们做的肉脯,是用一整块猪肉,做成一大片一大片的。隋鑫开始每天去菜市场,买光肉脯里所有的猪后臀尖,背回来烤。300 份肉脯烤了整整两个月,“后来一闻到那个味儿我就受不了。”

烤完猪肉脯的隋鑫,终于可以准备去奇点上学了。

隋鑫在第二届 LIFE 教育创新峰会上演讲,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图

参加智力赌局前,隋鑫就已经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词来源于英文 Slash(“斜线”),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一书,专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在他们的简介中,为了区分诸多身份,常会出现“XX / XX / XX”这样的格式,故得名“斜杠”。

若是列举隋鑫的职业身份,大概可以写作:设计师/ EVO 设计实验室创始人/海盗厨房创始人/香蕉火箭创始人/H100 太空商业大会创办者/中国第一颗众筹卫星发起者……跨界,对隋鑫来说,似乎已是家常便饭。

2010 年,隋鑫毕业于云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一心想成为广告人的他进入了上海一家广告公司。有一天在地铁上,隋鑫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意识到广告正在从 CMYK(打印广告四色) 转向 RGB(屏幕三色)。“起码媒介是换了。”他决定辞职,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跨界,从传统广告转向手机广告。

手机广告需要编程,隋鑫自学了简单的 HTML 和 Basic 语言。当时 HTML5 刚进入中国,一些先锋的程序员会组织沙龙,隋鑫和王璐就一起去参加(他们是大学同学,后来又一起成为设计师)。当时程序员和美工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紧张,产品经理的概念也不足。“除了我们两个设计师,其他所有人都是程序员,就认识了一大堆特别有意思而且很优秀的程序员。跟高手在一块,进步得也会快一些。”

其中一位做敏捷开发的程序员,成为了隋鑫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手机广告。“那时大家还不熟悉敏捷开发。因为太超前了,商业上也比较年轻,虽然产品开发还不错,但商业上并不成功。”

这次创业失败,让隋鑫的个人资产“全部破产”。但他很快又开始了第二次跨界,从纯粹的设计师,跨入了互联网行业。

隋鑫回忆,当时市场上刚有智能手机,他买了一部安卓机,但图标丑陋得让他难以忍受。“那时刚接触到 UI,一方面觉得手机图标太难看,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学习,就做了一个工作室,叫 EVO 设计实验室。”实验室做出的第二套主题——黑米,就进入了小米的设计师排名单。“我们做那个有点变态,相当于系统级的,就是把所有能改的全部都改了。”这套主题拥有了几万名收费用户和 300 多万免费用户。

之后,隋鑫开始跟牛朋还有其他一些做 App 的公司合作,有时也会客串产品经理的职位。 而他跨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这一次,他的脚步迈向了太空。

全球最大的私人航天比赛,没有中国队

“发生的这一切让我总结了三件事:

  • 第一,上太空这件事,小公司也能去,小团队也能完成;

  • 第二,我们普通人想上太空,只能依靠小公司和小团队;

  • 第三,中国私人航天需要我。”

开启隋鑫航天之旅的,正是奇点大学和它那场智力赌局。

智力赌局的决赛题目是:参赛者在北京用一天时间,听奇点大学的三位教授讲授十几个小时的课程,内容包括指数思维、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之后就是在 24 还是 48 小时之内,写一篇文章,就是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隋鑫获得第一名的那篇文章中,他对未来做了一个预判:世界将从轻到重,发生指数级变化。最轻的是信息、规则这些东西,它们会快速膨胀起来,然后慢慢延伸到服务业,再延伸到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其中最重的就是航天。“我们是泥腿子嘛,需要找一个窗口期最长的东西,就是航天。”

而在奇点大学的见闻,让隋鑫确立了要做航天的决心。

2015 年,隋鑫来到奇点大学。奇点的课程分为一周和三个月,隋鑫参加的一周的课程,是三个月所有课程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是最新科技,授课方式包括演讲和互动。“每天有家庭作业,一下课就给你发邮件,有一大堆的问题要填;动手的也有,包括棉花糖、做小机器人等,学习互相协作。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隋鑫认为,奇点是用最新的科技给学生带来一个理念,它默认通过选拔的这些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方向,“它更多是教你如何实现一个大想法的方法。一个很大的想法,用我们平时的惯性思维是无法达到的。”

在“指数型航天”这节课上,奇点创始人 Peter Diamandis 介绍了他创办的 X Prize 大奖。国际上,在航天领域,既有政府力量,也有一些做私人航天的小公司。与政府主导的项目相比,这些小公司会更加开放,形成新的力量。X prize 就是用奖项激励私人公司建造出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船。它下面有一个项目叫作“Google Lunar”,是一个激励全球非政府组织登月的比赛,私人航天领域最厉害的项目。“我知道我应该干什么了。我是一个从小看到火箭发射、登月的画面就特别激动的人。”

隋鑫在“Google Lunar”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了参赛的队伍,前五强是以色列、美国、印度、日本和一个国际纵队,“再往下看,一直看到被淘汰的队伍,都没有中国。”

这些队伍的人员构成是怎样的?以隋鑫比较喜欢的德国队为例,这支队伍的名字是“业余科学家组合”,成员有游戏开发者、脑神经科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牙医工具制造商等。这些在生活中各有其他身份的“业余科学家”们,利用 NASA 的开源技术,造出了一辆探月车。

“业余科学家组合”部分成员

发生的这一切让隋鑫总结了三件事:“第一,上太空这件事,小公司也能去,小团队也能完成;第二,我们普通人想上太空,只能依靠小公司和小团队;第三,中国私人航天需要我。”

隋鑫细数了自己投身航天的三点原因:

  1. 如果你想去太空,有些事,单凭政府是做不了的。就像伏尔泰说,2 个工匠互相掐,100 个工匠相安无事。太空也是,它本身就是全球性的,我比较喜欢它丰富的文化。这是我自己的价值观。

  2. 轻的科技,更多是内向型科技,比如基因和人工智能,因为轻,所以比较容易进入、很多人做。很多人做就不需要我了,毕竟他们都挺聪明的。我希望我们将来的世界不只有《骇客帝国》,还有 Star Trek(《星际迷航》)。如果外向型科技过强,我可能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

  3. 和我本身有关,我觉得这个东西让人兴奋,至少二十年内,做这个东西有意思、好玩,而且这个热情和兴奋能一直保持下去,就选了这个方向。

隋鑫打电话给在中国的女友:“我们开一家公司去太空怎么样?”就像以前的很多次创业一样,王璐毫不犹豫地回了他两个字:“好啊!”

课程结束的当天,他就确定了自己公司的名字——香蕉火箭。

“我们的目标是,2040 年到月球轨道旅行。”

回国后,隋鑫和王璐买了一大堆航空系统的书,想要搞清楚这件事要怎么做。“知道前面有多危险,还要往前冲,这才是挑战。什么都不知道,还要冲过去,那是傻子。”

他们啃了两个月书,结果发现太难了,看不懂。“能看懂一部分,但是细致的东西真的看不懂。要接着搞懂,其实也能,但时间太长了。越看越发现,做航天技术的人真的要付出一生,才能把技术方面的东西全都搞定。”

看了一阵书,他们开始跟航天口的专业人士接触,“就发现我只要在技术层面能跟他们平等对话就行了。我没有必要变成一个工程师,我有我擅长的部分,可以做一个结合。”隋鑫说,看书就是为了把自己变成和工程师平等对话的人,起码要知道 LEO、GEO 这些关系,搞清楚这些技术是如何运作的,但不一定要知道每个技术细节。

隋鑫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把这事攒起来的人”。

面对航天这样高成本、高资源和技术壁垒的行业,他的做法是,在确定大方向后,把目标拆分,然后一个里程碑一个里程碑地完成。“我们做的每一步,都是基于我们定的远期目标——2040 年实现消费级的月球轨道旅行。”

香蕉火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举办一次私人太空商业大会,邀请全世界最懂私人太空的人到中国,进行一次思维的碰撞。先从轻的地方介入,做一些基础性的、理念性的东西。

对于从来没有办会经验的隋鑫,首要的挑战是建立信任。

“这是整个大会的核心,”隋鑫说,“我要搞清楚国内和国际做这部分的人是在怎么想的。如果大会的价值观和他们相似,沟通会非常舒畅,他很快知道你懂他他懂你,他就会相信你,后面合作就会比较快。所以大会的理念,来干什么,这个点是我们最先要找到的。之后就是依据这个点,把这些人凑到一起,再讨论这个点。”

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死线”,大会将在 2016 年 10 月举行。隋鑫用“张牙舞爪”来形容最困难时期的挣扎状态。他对国际上的情况比较熟悉,困难更多来自于国内。“有些人和你理念相似,就会跟你一起来做。有些人会看你背后资源。这是两方面背书,逻辑背书和信誉背书。我们的逻辑背书足够请来一些嘉宾,但信誉背书上,我们到底能不能把这件事做漂亮,很多人保持观望。”

6 个月的筹备周期,0 启动资金,唯一一笔赞助在会前十几天到账,全部事都先谈好了,3 天就花光了所有钱。大会最终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票卖了不到十天,有 400 多人参会,其中包括奇点大学首席教授 Dariene Damm,Off-World CEO、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Jim Keravala,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中心技术总监耿赛猛,前波音系统工程师、ZERO 2 infinity CEO Jose Mariano,科幻作家、星云奖得主江波,等等。

H100 太空商业大会的成功举办,让隋鑫更深入地认识了整个行业,也让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插了一杆旗。“不论是哪个国家,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理念、我们在干什么,相似想法的人会和我们建立信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去年,软银投给 OneWeb 10 亿美金,做卫星互联网。NASA 也已经把低轨的东西全部交给商业公司,自己只做深空。隋鑫判断,国内资本现在没有长时间的耐心等待私营航天公司,只有在社会信誉足够强的情况下,才可能把这么重的行业搞起来。“现在还是先锋想办法在把这事搞起来,包括马斯克(Elon Musk)这波人都是用自己的钱。我们现在没有资金来源,也是用自己的钱。”

相比国外私人航天领域相对成熟的状态,国内做私人航天的圈子很小,隋鑫说,他能点出名的不到十家,但应该能到两位数。 “我们是最小的,但闹的动静不太小。”这场大会也让香蕉火箭在国内的私人航天领域有了先发优势,“有点像房地产,我们脑子里的地皮是有限的,提到私人航天这块,就是我们在做。”

H100 之后,第二个里程碑是发射罐头卫星。

还是众筹。购得一个舱位,可以把自己的 140 字送上太空,向全宇宙发射。“因为我们毕竟是没有任何投资的公司。我们一定要从用户兜里掏钱,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东西。”

他们联络到了国内的商业卫星公司和国内最有希望第一个实现商业发射的私人火箭公司,前者为他们提供卫星的技术以及制造资源,后者将全力配合他们的发射,届时罐头卫星的乘客们有机会到现场观看卫星发射。

隋鑫介绍,现在罐头卫星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希望明年 6 月能让卫星在轨。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卖出十万舱位,把用户凑齐。淘宝众筹正在预热中,正式众筹将在今年 7-8 月进行。

项目早期曾开放了部分舱位,参与购买的乘客中,有人用这颗卫星宣誓爱情,有人给小朋友许下愿望,也有店家用来宣传产品。“你可以用这 140 字做任何事情,因为你拥有这个舱位的永久所有权。”教育组织加贝村的贺尔金娜村长给加贝村的小朋友们每人订了一个舱位:“这个年纪让他们做点浪漫的事情,以后大了就不那么容易浪漫了。”

他们还会以操纵卫星的游戏的形式,把卫星的部分决策权让渡给用户。通过游戏 App,用户可以投票决定卫星的下一步行动,包括降轨、进入大气变成一个流星、转向月球拍张照片,等等。大众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航天知识,建立兴趣。“也算是一个教育系统,我不太想只局限在对太空感兴趣的这波人。”目前,游戏已做出了简单的测试版本。

卫星发射后,将不停给用户做反馈,反复实现“用户决策-卫星执行”。“执行到一定程度,有了兴趣之后,我们再提出几个方案,看用户愿不愿意一起参与。比如下颗卫星是不是打到月球,或者再打一个功能强大的卫星,除了给大家玩,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帮科研院所拍遥感图。”

两台电脑、三个显示器和一根网线,隋鑫和王璐踏上了太空征程

香蕉火箭的核心团队是隋鑫和王璐两人。后来又加入合伙人蓝天翼,一名卫星工程师。此外,他们更多地是和个人保持合作关系,比如做小卫星的丁强强。为了做罐头卫星,他们组建了“罐头卫星特攻队”。“这些人的共同特质是,多少会有一点理想主义,不是完全功利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目标。”隋鑫说,这样的人做出来的事也确实漂亮,“他不光是为整件事负责,他对自己要有一个交代。这事儿我觉得不好,我要再做一遍。”

高一玩魔兽争霸时,隋鑫会和同学一起看 WCG(全球电竞比赛),每天讨论魔兽争霸 3 的所有最新资讯。这让他感叹,在大连旅顺口区这样一个全部都是部队的相对闭塞的地方,一根网线,就让他们同步接受到全球最新资讯。

现在,香蕉火箭团队的工作模式也是如此,“合理利用互联网,很多事可以很好很快地解决,而且代价很低。”帮他们做动画的人住在三线城市,“但他用的所有工具,都跟这个世界是同步。像前几天刚买了一个法国的渲染器,本来 3、4 天才能搞定的东西,3、4h 就搞定了。”

“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是空欢喜。”

隋鑫在大连旅顺口区长大,那是一个遍布军队的地方。妈妈是部队精神病院的护士长,他从小就常跟着母亲一起查房,“我一直觉得他们很正常,吃完药之后跟我玩得挺好的。”他的简介现在还写着“精神病院度过童年”。

小时候的隋鑫,据他自己回忆,不太吭声,看起来很老实,从不逃课,但是在框架之内各种小动作不断,经常因为“不写作业、上课时搞各种奇怪的事”被叫家长。“有的课我还挺喜欢上的,像初中的化学、物理考试,有时能考到满分。但是英语基本就不及格。老师说,这小孩挺聪明的,就是从来都没好好学习过。有一次把我妈气坏了,她发现我床底下有半床空白的试卷。”

每学期开学时,隋鑫都喜欢把新发的教科书当课外书看,很多内容让他感兴趣,提出很多问题。但到了课堂上,老师讲到他感兴趣的问题时,结果通常就变成了“这部分考试不考”、“不是重点,大家回去看看就可以了”。“你们知道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事是什么吗?空欢喜!”

隋鑫只能将未解的疑惑转向课外书。“画画对我来说是爱好,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就是痴迷了。一直都爱看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从小就在看,没停过。”除了常年订阅的《少年科学画报》,妈妈还会给他买各种科普类的书,比如《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少年万事通》等等。“我妈还是个杂志狂魔,”从《读者》、《家庭》到《世界博览》……家里的杂物间堆着成立方米的杂志,“我妈不让我随便看电视,我也不想写作业,就在里面看杂书。”

网上流传的“杜甫很忙”,隋鑫曾以此为题演讲,当年他也是无聊的课堂上画书大军的一员

高中时,被老师评价为“从来都没好好学习过”的隋鑫,却一头扎进了画画。学校的美术小组解散后,他还是每天一个人去美术活动室,对自己进行“残酷的素描训练”,他看完了架上所有的书,画完了绝大部分的石膏像。“我觉得那不叫努力,我不太喜欢努力那个状态。”隋鑫说,他画画时,有“心流”体验。

这种状态持续到了大学。隋鑫不喜欢在上课时间和大家一起画画。昆明的阳光特别好,太阳能热水器的水也好,他会在上课时间错峰洗个舒服的澡,然后去吃饭。等大家都下课了,再去画室一个人画画。“有时候能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画到晚上十二点。就忘了时间,一抬头,天怎么黑的,要回宿舍了,但是腰直不起来了,在那儿缓十分钟。但是也不觉得累,就是挺好玩的一个状态。”

“大家都挺聪明的,但是很多人被压抑了很多东西,他不敢。”

智力赌局获胜后,隋鑫在各种介绍文字中被誉为“天才”、“智商超群”。他觉得自己不笨,但是也没多聪明,“真的跟学霸飚着学,我学不过他们”。他认为自己的幸运在于小时候没被压抑过,自信心没被毁掉。“我觉得大家都挺聪明的,但是很多人被压抑了很多东西,他不敢。在我看来,人需要有一个根基,安全感很重要。有的人没那么强的安全感,就会对自己有压抑,比较节制。”

隋鑫觉得,这是因为家庭足够的关爱,又有相对高的自由度。“相对宽松。有规矩,讲道理。”这让他可以在一个框架之内,更多地发挥自己好的那部分东西。

也许是因为这份安全感,从设计师一路跨界到私人航天,在令旁人咋舌的跨度面前,隋鑫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设限,也没有犹豫和恐惧过。

对于跨行需要学习的大量新知识,隋鑫是“目标导向”的,哪方面知识欠缺了,就想办法最快速地补充。他的学习方法是:“你要先自己找到一条门路,快速地找到一个能让这些知识和你以前的知识结合的地方,然后尽快跟行业里的专业人士平等对话,这样就会进步很快。”

隋鑫觉得,对于了解他的人来说,他的跨界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因为之前的学习经验会影响到后来。他举例说,他对于航天的学习,和当初学画画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大三时,隋鑫将专业从油画转向视觉传达。“我一直做的是视觉表达,但实际上我的灵感全部来自文字。工具越简单,表达的灵活性也就越大,需要的综合能力也就越强。”他觉得,对于表达来说,油画工具不够强大,而多媒体专业又会过多专注技术,对人性的理解、内在逻辑上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考虑。“我选视觉传达,我认为这个工具我可以很快掌握,又不用过多消耗在技术层面。”

就像隋鑫在选择表达方式时,要找到一个适合他的位置;在航天技术深度和商业广度上,他同样在求取一个平衡。

“一个航天技术精深的工程师,可能在商业层面的考虑就不会太清晰。”隋鑫说,“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学习方向了。我会在中间找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切入点,我技术学到什么程度,商业又到什么程度,可以把这件事最大化地搞起来。”

埃尔特教育创始人张释文是隋鑫好友,他曾问隋鑫:“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开挂的人生?”隋鑫的回答是:“及格线以上的审美是第一位的。”

隋鑫后来解释,这是对他来说,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工程师思维”等等。“我是个色弱,我学油画,但我画的颜色很丰富。我发现我画画是靠脑子,绘画里面是有逻辑的。对我来说,文字逻辑上的美,和绘画的美是相通的,我把这定义为审美。”隋鑫定义的审美,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觉,它在这个环境下是不是美的。而这种能力来自深度学习。“当你有一项技能,是一个精通的状态,你看一个东西,直觉上会知道有问题,但是不知道它哪儿有问题。你再细想,问题出在这儿。你能到这种程度,之前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小时候,隋鑫会看一些有关宇宙的东西,总想找出那些“终极”问题的答案。后来他发现,“终极”、“无限”这些词儿是属于“神”的事。“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要好好做一个人。在人类文明和自己生命周期的框架之内,尽量做一些自认为‘对’的事。”他倒推,如果可能活到 100 岁,这 100 年干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倒推下来,“就是做人事嘛。如果明天月球消费级旅行就已经实现了,那我的目标不就达成了么,那就再找另一个能让我有持续热情的方向。”

1、本文是 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

}

最近有一个非常大的新闻,全球第一大基金软银的愿景基金,一个月之间股价腰斩,市值蒸发500亿美元。软银投的几个大型的项目,像Uber上市以后,股价也一直在跌,估值第二高的超级独角兽WeWork冲击上市失败,市值也大幅度缩水。

2018年硅谷还有一个巨大的秘密被揭露,一个做叫Theranos的超级独角兽公司。女创始人Elizabeth Holmes曾被称为女版乔布斯。这家承诺可以用一滴血检验200多个健康指标的生物公司,其实是一个虚假的骗子。投资人也被割了$7亿美金的韭菜。

今天,我们就通过《沙丘路的秘密》这本书,进入到VC的世界去探秘。

《沙丘路的秘密》是a16z的管理合伙人Scott Kupor去年写的。a16z与硅谷大多数VC的出身和背景很不相同,我们叫非典型的VC。a16z成立于2009年,刚成立的时候主要做特别早期的天使投资,规模大概3亿美金。后来,a16z连续投中了Facebook、Twitter、Pinterest、Airbnb、Skype、Jawbone等大概超过20家的独角兽,目前基金规模大概40亿美金。

a16z跟传统的VC的玩法不一样,它后面的逻辑是什么?我觉得可以通过a16z的角度,跟大家介绍一下未来整个VC行业、创投服务行业会有哪些新趋势。

01 VC投资逻辑是什么?三种投资人

Scott Kupor是一直跟着a16z的两位创始人——马克安德烈森和本霍洛维茨的初创时期员工,也是之前他们在奥斯维尔(Opsware)时的员工,和创始人有超过十几年的合作关系了。所以,Scott Kupor背景跟马克安德烈森和本霍洛维茨一样,都有创业的经历。这样的投资人转身成为VC,他们的投资逻辑跟传统的VC有些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VC投资的逻辑,是投资80%的钱到高速成长期的企业,是投赛道的。只要你钱足够多,按照大数定律,你总能逮到几个独角兽或者至少是瞪羚。选择一个赛道,肯定比你单独挑项目的成功几率更大。这个“Industry as a whole”的投资逻辑拼的是基金规模和赛道的选择时机,背后是大数定理。

投资人的背景也决定投资风格,或者说投资人的成长历程和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之间有路径依赖。

我们来看三类投资人。第一类是名校毕业,然后在一线的投行或者咨询机构,或者是一些的大企业,比如微软、谷歌、Facebook等,有过工作经历的,然后从企业中出来,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一些老牌的投资机构。这个路径在经典的VC里比较多。只要没有黑天鹅事件,这些人对产业、技术趋势和商业模式的判断还是不错的,但这一类投资人普遍比较缺乏创业企业的实战经验,对创业团队的深度辅导能力有缺陷,所以需要和外部的企业家教练/咨询顾问合作来做项目的投后管理。

第二类叫我把他们叫做“英雄之旅的归来者”,a16z就是典型的例子。a16z的创始人之前创立过多家科技创业项目,如马克.安德烈森是互联网上第一个浏览器Netscape的创始人,后来Netscape被微软击垮,他又和本.霍洛维茨创立了叫Loudcloud的公司,这是第一个做数据中心自动化的云计算公司,只不过当时2000年初的时候还没有“云计算”这个词。这家公司也因为互联网泡沫,他们的客户90都挂掉了,LoudCloud也九死一生,通过拆分公司,一部分卖给EDS,另一部分变成只做软件的Opsware,活了下来,直到2007年以16.5亿美元卖给惠普,艰苦创业8年后算是最终成功退出。

a16z的合伙人本霍洛维茨写过一本书叫《创业维艰》,就是写他们的这段险象环生,充满艰难险阻的创业过程。之后,这对创始人于2009年创建了a16z这家新型的风投机构。从一开始,a16z的投资风格和看项目的模式,就跟第一类投资人不太一样。

第三类投资人我把他们叫做“打不死小强”模式的投资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在一个专业领域或者行业努力工作20年以上,不断地在他自己的专业里积累经验,同时也不断地尝试一些早期投资,如通过参加一些天使会,或者跟朋友投一些种子期的项目等等。他们从自己交的学费里或者从别人的失败经验里不断的学习摸索,经过10年到20年左右,熬成一个合格的天使投资人。

这三类投资人的经历和背景以及他们各自成为投资人的成长路径,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投资风格。

02 典型VC与新锐VC的模式区别

我把投资风格分成大概两类。一类是典型VC,是硅谷常见的VC模式,包括国内IDG这些。投资人基本上都是媒体、金融背景出身的。他们擅长看趋势、挑项目,也善于包装讲故事。70年代末80年代初,VC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基本上主要的专业投资人都是媒体、金融出身居多。后来就开始有成功的企业家,在公司上市之后,开始做投资的。做的最好的就是a16z。

我把a16z这种有多年的科技企业管理和创业实战经验,同时组织形态与传统VC大不相同的投资机构,叫做新锐VC。新锐VC的模式是“选剧本-帮团队-建生态”的“制片人+经纪人”的模式。

a16z与传统VC第一个不同的地方,也就是a16z早在创立时就提出的一个理念--- “软件吞噬世界” 。a16z的创始人的背景让他们更敏锐地认识到软件和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将席卷所有行业,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根据这个“模型”来选“创业剧本”,也就是先在一个范围内把剧本场景找出来,比如企业软件、物联网、生物2.0、AI、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等。找完场景,再来挑能赋能的团队。在a16z的合伙人里,大概2/3的合伙人都是做过企业CEO的,a16z与其说是一个投资机构,更像是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化的CEO经营网络和咨询公司。a16z的这些合伙人都是可以放到被投项目里,去帮创始人组建团队,优化流程,通过“传帮带”的现场指导来支持投后项目的业务发展的。

a16z第二个跟传统的VC不太一样的技法,就是运用好莱坞明星经纪公司和制片人的玩法,即基于CEO运营网络来帮助投资的项目,使项目更容易成功。基本上,传统的VC机构中负责项目投资的合伙人,同时也对这个项目提供一些简单的投后辅导,但鲜有在全公司范围内体系化的投后管理。

而在a16z公司150人的团队中,有2/3的人都是做投后管理和赋能的合伙人,这些咨询和运营合伙人大多数都是做过企业CEO的 --- a16z运营了一个CEO的关系网络。

a16z 认为VC就是一个关系驱动的功夫活,公司有100多位专注于投后管理的合伙人,他们70%的时间都用来做给被投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咨询、招聘和指导团队、人员管理、外部关系和资源对接,及担任董事会成员等。

a16z第三个与传统VC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更关注生态。传统VC找到好的项目,大多情况下都是自己投资。但a16z的40%的项目都是跟生态合作伙伴共投的早期项目,a16z 通过与很多早期基金、天使投资人以及各种孵化器/加速器合作能按剧本找到很多潜在的项目标的,先用一点小投资占位,之后,一旦发现项目有产品到市场的匹配,市场增长有拐点的苗头,它就会用一个B轮的钱直接砸进A轮投资,再配以强大的投后管理和咨询团队,用重度的投后辅导+重仓的资本一起配合来加速企业的非常规成长。

而传统的VC更像猎手,先大范围地去搜索项目标的,找到好项目后,还要观察它能否通过产品和市场匹配,才可以正式融A轮。

但A轮投资其实是创业项目阵亡率最大的阶段。各行业不一样,但基本上是7/8,即8个里头会有7个死在A轮融资后。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大多数A轮死的创业项目不是因为产品没有满足用户需求,而是因为商业模式无法扩展,或选择扩展的时机以及路径不对,最后导致项目死在现金流干涸,流血而死。

a16z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 降低科技创业项目“A轮死”的风险,它的核心团队拥有全过程的创业经验,敢于冒这个险。a16z用B轮的钱去投A轮,去帮助创业者去跨越鸿沟。如果只是给钱,那就没有意义了,变成搏傻了,所以a16z要安排负责投行管理的运营合伙人进到项目中来做深度辅导,用认知赋能和现场指导来帮助创业项目加速,尽早跨越鸿沟,这样的话,a16z在投资项目后就变成了一个给项目提供深度服务的咨询公司,这其实是破了VC界的规矩,把原来投A轮的中型规模的基金给旁路掉了!

a16z是VC界的搅局者,一个“门口的野蛮人”,专门来破坏游戏规则的。


原来的一条连续的、线性的投资-成长模型,变成了用小种子投资探路再突然放一个大A轮投资的加速曲线。a16z的模式对现有的VC构成了一个降维的打击。原来投B轮的没有B轮了,因为被a16z截胡了,按a16z的曲线成长的项目后面的估值传统的B轮基金也投不起了。而传统上投A轮的基金,就更投不了了,因为基金的规模简直没办法跟a16z抢项目。a16z把整个原来的创业项目成长的曲线整体往前移了,它利用其强大的投后管理,提升了整个项目的投后估值和成长速度,从而能够更快上市 --- 这个模式是a16z对传统线性思维的VC的颠覆。

03 VC也是创业,也需要数字化转型

VC其实也是一种创业公司,特殊的创业公司,也需要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这十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起来之后,VC行业也遭受了新商业模式的冲击。

在互联网、云计算出来之前,投一个创业项目其实是蛮贵的,入门门槛可能是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云计算起来之后,门槛极速的下降。2010年,基本上5万美金就可以作为种子轮的基金投一个创业项目。帮助创业者降低试错成本的精益创业方法论是2011年开始提出的。有了精益创业、设计冲刺、敏捷开发、黑客增长、闪电扩张等一系列“小、快、灵”的创业方法论指引,数字科技类创业的试错成本越来越少了。你可以用更少的钱去支持更多的项目。

更多人开始涌入早期天使投资的领域,但他们有钱做天使投资,确普遍没有能力和体系做辅导,特别是早期项目的辅导越来越需要系统化的辅导才能快速脱颖而出,那怎么办?

于是,YC、TechStars这些专业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就应运而生。这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年前后成立的,而创业孵化器也需要一些种子基金或者是小VC的配套。所以,像First Round Capital这些Super Angels(机构化的天使基金),或叫做Micro VC便应运而生 --- 开启了VC小微化、原子化的趋势。

这类基金规模都很小,大概几千万美金,不会超过一个亿美金,就是用来投创业孵化器里的一些项目。另外,拆解更细的投资模式就是众筹,像Kickstarter, Indiegogo 都是胜出的众筹平台。众筹里有投资众筹、消费众筹、投资加消费众筹组合,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一些早期资金。

我现在参加的溪山天使会,就是这种类型的“小微基金”。它是在项目的从0到1的种子期就参与的,主要涉及从创意筛选、到原型开发、再到第一个客户验证的过程。它可以用很少的钱,变成创业项目的“阶段性合伙人”,帮助项目去找到价值创造的切入点,完成产品原型针对客户需求/痛点验证,然后帮他们去融下一轮的钱以进一步验证可扩展的商业模式。下一轮基金进来之后,往往这些种子基金也会退出一部分,获得一部分的投资回报。这对没有早期创业深度辅导能力的天使投资人或机构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这其中所需要的创始人深度辅导,联合共建的阶段性合伙人性质的技能,大多数VC合伙人也没有。


但如果你有这个“金刚钻”就可以去揽这个“瓷器活”, 因为你需要去陪伴创业者在这个阶段走完一个叫做“trough of the disillusionment”--- 也就是迷茫的在谷底的探索期。其间,市场验证的路径,需要你把它探索出来。一旦探索出来的话,项目估值才能有一个大的跃升。

以前项目融资可以一直到B轮,才把商业模式的真正价值跑出来。但今天,按照a16z的玩法,一定要在A轮前,你就要把商业模式验证出来,然后才能借助一笔大的投资加速产品到市场的曲线,这样的话,传统VC的游戏空间就需要往左移了,加入到早起孵化器和种子基金那拥挤不堪的混乱阵营里 --- 这会对只有赛道判断能力,而不是项目辅导能力的普通VC造成很大不适应性。

这是a16z为自己创造的一个新的游戏空间,它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a16z的钱都是这么挣的。

总结一下,这个模式是什么?

1)非传统VC的原子化。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前,2002年-2007年,早期的创意阶段的时候,如果你想创业怎么办呢?Family and Friends是早期给你钱的。另外,跟你之前合作过的VC,敢于给你投一些早期的钱。

2007年之后,加速器和孵化器解决了一部分早期的投资问题。这些创业孵化器,像YC,可以给每个项目18,000美金,后来涨到10万美金,后来又涨到20万美金。

2)加速器主题化,企创协同化。2014年到现在,加速器和孵化器成长很快。有一类新的加速器,以TechStars为代表,它其实是跟行业龙头企业一起来做行业孵化器。我们跟海尔海创汇一起来做的双模加速器,也是这种类型,就是配产业生态的种子基金,然后配导师辅导,所以叫双模加速器。等产品跟市场的匹配度验证了之后,即在成长期交给产业板块直接并购,或通过引入社会VC布局生态。

3)头部VC全程化、平台化和咨询化。头部基金为了获得价值,必须要全程参与,要做生态化,也要支持不同主题的孵化器,参与早期的种子基金,并加大后续的投后管理。所以,VC要生态化重构。


VC和创投产业也将经历数字化转型。任何行业,VC产业也不例外,一旦被数字化转型,就会呈平台化和小微化的两极分化。原来的传统行业的正态分布,经过数字化之后就会变成一个产业中台,呈幂率分布的形态,加一个更胖的长尾。长尾上面有更多的小微。你要么成为依托生态上面的专业小微,要么成为生态的构造者和运营者,就是产业中台。VC行业也会是这样的,加速两极分化,只有头部的VC能玩得起,有平台的才能养得起“超级独角兽”;而Micro-VC(小微VC)的玩法,就需要投资和培养更多的早期项目,小微VC需要依托产业中台来玩,否则独立的创业项目,风险实在是太大。同样是钱,玩法不同,导致结果的差别会很大。

04 孵化器有什么新玩法

整个创投行业经过数字化转型之后是两极分化,那孵化器有什么新玩法?

像2005年成立的YC、2006年成立的TechStars、2012年成立的微软加速器,都是有标志性的孵化器。YC是典型的、靠移动互联网红利起家的孵化器。YC在硅谷,不提供物理空间,创业者每周过来跟辅导老师吃一次饭,然后聊聊你的项目进度。YC在硅谷创业生态网络的枢纽节点的位置决定了它给创业项目的价值赋能。

YC有十几个合伙人,每投一个项目可能要超过10个人来举手投票,每一票意味着合伙人要投6000美金。然后,这些合伙人同时也是项目的辅导者。

TechStars是美国连续6年在2B 科技创业项目孵化服务机构的No.1。它虽然不如YC有名,但项目的质量非常高。TechStars不在硅谷,在科罗拉多的一个不到10万人的一个小城博尔德(Boulder)。大家如果喜欢攀岩运动的话,都知道博尔德是美国著名的户外运动圣地。其中有一种攀岩叫抱石运动,Boulder的音译,其实就是无保护的攀岩。

TechStars在Boulder这样的小镇上,那怎么吸引创业者过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叫做反转导师的孵化机制。TechStars跟大企业合作,然后给创业项目做13周的密闭孵化。每周,TechStars都请一些业内大咖到Boulder度假。大咖利用度假时间,给创业团队提供辅导。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商业模式设计。所以,TechStars变成了跟大企业合作的标杆性加速器。他们现在有15个行业的主题加速器,比如TechStars跟 Target做零售、跟迪斯尼做娱乐媒体、跟Cargill做农业、跟高通做物联网、跟维京航空做旅游,还有跟巴克莱银行做Fintech(金融科技)等行业主题加速器等。TechStars的企业导师网络号称在全球有超过1万人。在全球76个节点都有他们在不同行业的导师和校友。TechStars做这种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的主题项目的委托孵化,很成功。

我觉得在web3.0时代会又有新机会。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等这些物理技术组合的基础之上,构建新型的、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形成生态合伙人制。你可以在帮助行业龙头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设计一个路径是鼓励这些传统企业开放能力,通过产业中台来做精准孵化并开启企业创新的第二曲线 --- 这就是我们MA Club跟海尔一起来构建的双模加速器模式。

什么叫做双模加速器?它是要依托开放能力的产业平台来做“第二曲线”创新孵化服务的机制,关键是企业的一些核心优势资源要能开放。海尔从2005年就开始做人单合一,后来做平台支持的小微创客的有根创业。按照海尔张瑞敏首席的思路,就是把整个海尔集团变成一个大的产业孵化器。海尔的海创汇,是海尔的五大板块之一,起初就是专门是用来做内部创业孵化服务的,但海创汇现在不光是做内部的创业孵化服务,从今年开始更多的就是要把海创汇的创孵和投资平台开放给社会,吸引更多的外部创业者。无论是海尔的智能家居物联网开发平台U+、海尔的全球设计创新平台HOPE、以及海尔的物流、金控、渠道、等等,都可以通过平台为社会的创业团队提供支持。


其实大家一看就懂这个飞轮效应。第一个飞轮,在海创汇双模加速营那里。我们跟海尔产业业务板块的对接,通过企创协同创新项目工作室按照命题进行创意筛选。我们按图索骥,按照命题去招募创业团队,提供一个精创营的初步辅导服务。优胜者会放到一个20周的一个双模加速营中。进到加速营的全部项目都有大概100万到300万元左右的投资,海创汇会占一点小的股份。更主要的是,加速营会给这些创业团队提供产业资源的对接。整个的过程中,我们会给予一个私董会的辅导,相当于是1对1的CEO教练来帮助创业团队在海尔的生态上快速找到资源,然后加速成长。创业团队找到了跟海尔产业生态的对接点,就可以毕业。海尔的各产业板块也都可以利用这些创业项目去打造更多的数字化转型业务场景。

在这个平台上,推广更多的成功的案例,就会有更多的数据和模型,有更多的实施经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部创业团队加入,也会有更多的优质项目提供给海尔战投CVC进行并购或者投资。加速营不断地转动飞轮,为整个海尔产业板块的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所以,这个双模加速器,我把它叫做web3.0时代的加速器3.0。

05 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第一,创业者在寻找VC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基金后面的钱是从哪来的?这个基金的存续期是多长?这个基金后面有没有跟他配合的基金?最后这个很关键。

因为如果你要从早期项目开始打造一家产业互联网的上市公司,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2C的项目不同,大概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但一般基金没有那么长期限。所以,你要不然是一个Micro-fund,不同阶段的基金你都有。不然的话,你需要看看这个基金,是投什么阶段的,在哪个阶段退出,后面有没有配合的基金。


那VC是怎么来评估项目的呢?今天我给来参加直播的各位小伙伴提供一个福利,那就是a16z用来评估项目的一个表,这个表中的每一条都可以衍生出一些问题。第一块就是产品和市场的匹配,就是product/market fit。你的产品的价值定位,是不是找到了客户痛点,你需要在哪个市场细分,你的技术是增量改进的、还是颠覆的,你能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性的还是单点突破的等等。这里每一项都会有一个量化的打分。

另外,创始人跟行业的匹配。你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对这个行业有多深入的了解,你的发心是什么,你有哪些解决行业问题秘密武器,能不能建立入门门槛,或者是强化一个网络效应,增强产品的粘性等等,然后你的商业模式,你的退出通路、扩张门槛,你的每个客户的获得成本,客户的终身价值等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基金匹配。这个项目要打造成一个独角兽,可能需要7-8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半截要退出,怎么办?能不能退得出去?后面是推给哪个基金接盘,还是推给哪个CVC/企业做并购?是怎么样一种退出方式?估值怎么计算等等。所以,a16z的用来评估项目的一套模型,尽量的把投资算法化。所以我说,投资最后也会随着数据的积累,数字化转型的。

第二个建议,对创始人来说,估值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是独角兽,也不代表下一轮能还能融到钱,或者上市以后不会被腰斩。投资人的Term Sheet里可以埋很多雷,你没达到我的条件,会有各种方式让你吐出来,最后甚至剥夺你对公司的掌控权。其实,对创业者来说,公司的掌控权才是更重要的。你跟投资人其实不是买卖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应该是一个事业合伙人的关系。不要太纠结估值,要看到你引入的投资人对你下一轮的增长,整个市场或者商业模式的成长,有没有具体的一些帮助。

第三个建议,私募现在变成了新的公募。就是流到私募市场的钱,比你上市IPO之后还要多。所以,价值的创造、估值的增长,基本上都在上市之前的私募环节吃尽了。像微软上市的时候估值才10亿美金左右,微软曾经一度达到12,000亿美金的市值,它上市以后给投资人带来大概1000多倍的回报。现在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原来在上市以后获得的这些价值,在一轮一轮打造私募基金打造独角兽的环节中,都被吃尽了。一方面因为是目前市场上的钱太多,大量的涌入到早期。一方面也说明创业项目的成本越来越低,有大量的早期项目可以去编制故事打造神话。但是,真正能成功的,越来越少。这造成了大量的独角兽踩踏事件。上市的通道非常少,而且上市以后也不一定能保住估值,不赔就不错了。

建议大家不要太看重用故事吹泡泡来创造的估值。其实从2019年开始,VC更看重的是你长期的盈利能力。你应该尽快把自己打造成斑马。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马是耐力最强的动物,而且是不可能被驯化的。现在投资人更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独角兽属性,而是你有没有斑马的属性。


1 .a16z“如何评估项目表”的三匹配怎么打分?

我觉得这里头有一些可以量化的算法,这是孵化器内嵌的一个核心商业机密。我可以把这个规则大概讲一下。我们是参考了a16z的评估项目的模型,大概三大块的权重:产品和市场匹配占30%,创始人跟行业匹配占50%,基金匹配占20%。

2.分布化的边缘业务,如何获得统一高效的管理?

我觉得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塑造方面,就是用联盟链、区块链来保障大规模的企业间协同。因为边缘计算的算力,会按照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吉尔德定律不断的使成本下降,所以这种智能化的边缘计算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基于区块链的DAO算法,可以构建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组织,靠这个算法来构建大规模的企业间协作平台是有可能的。

3.辽宁地区的孵化器适合怎样的创新模式,盈利机会是什么?

如果是做技术驱动类的创业,因为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其他的行业领域我没有资格多说。如果你是做技术科技驱动的创业,我给大家一个数字:2019年的时候,北京的科技创业项目占全国的36%,上海占19%,深圳占16%,杭州占10%,广州占6%。也就是,北上广深杭加在一起,占全国科技类创业项目的85%以上。再接下来第六是成都,占4%。

所以我不太建议各地都像北京、上海、深圳,铺天盖地的、不分主次的做科技创业孵化器。更多的应该是加入到这些创新中心城市的创业生态网络里来,甚至可以考虑到依托当地的上市公司或者是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构建创业生态圈,而不是仅仅靠当地政府。比如海尔在做的海创汇,海尔是青岛当地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也是全球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海尔做海创汇的双模加速营,不是限定非要放在青岛,其实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

所以要用这种模式,通过一个网络跟外面来连接,而不是说通过一个地域来限制。刚才我提到的TechStars,它在科罗拉多一个风景优美的户外运动的圣地,一个小城,项目和导师网络却是来自于全球各地。

4.请问生态合伙人制如何设立?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是问到根上的一个问题。生态合伙人首先要对整个生态的理念有一个认同。就是说大家加入到生态来,第一,他能为生态贡献资源。另外,他能为生态上成长的项目提供赋能。更主要的,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演化过程。MA Club就是Meta Accelerator,一个虚拟化的元加速器,我们也是想利用这个理念来构建一个数字化转型的企投家的生态,这个模式我们现在还在探索。海创汇的双模加速器,其实就是一个生态合伙人的形式。因为我并不是海尔的正是员工,我也没有正式加入海创汇。但是因为共同的理念,我们基于这个项目来做合作,而且我还把我的生态资源导入进来,包括中关村天使成长营的徐勇,包括溪山天使会的创始人许晖等。其实我们都是基于共同的理念来做企投家的社群。然后,项目也来自于社群,早期的投资人、CEO、教练、导师也都来自于社群,产业资源也都来自于社群。我们作为社群里的交叉授粉者来传播这个理念,让大家能建立生态的运行网络。

5.如何评价平台上的点创业和创业平台项目?第一就是你依托平台的这种点,小微创业,它的价值怎么评价。再有,就是平台,什么样的项目是符合平台性质的。还有,因为创业者都是0到1过程,你评价这两种模式,哪一种更有价值?如何选择或者在某个时间会交叉?

刚才提到VC两极化,其实创业项目或者数字化转型也会造成企业的两极化。就是行业龙头企业愿意开放自己的能力,把边界开放,然后通过构建生态吸纳外部的创业团队。在边缘去做价值探索创造的这种行业龙头企业是有可能形成产业中台的。

再有,像这种已经生态化的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也有可能在一些行业里形成这种产业中台。美团现在就是一个餐饮行业的产业平台。上面的这些企业和他们的合作伙伴,上下游渠道以及最终用户最后都变成基于产业中台而演化的生态网络。你不可能看到不依赖生态的独立的创业企业了。

那么在平台上的这种创业企业0到1,怎么来体现价值?其实就是你要把自己做得更专业,你的产品要好,你的内容要做到极致。国外有一个平台叫做Kaggle,全球最大的算法平台,每天有各种各样的算法大赛。那些传统行业想做数字化转型,它有数据,但没有人怎么办?它就可以把数据放到Kaggle上面,招募团队去做算法的PK。然后,Kaggle组织大家来测评。这是一个系统化的玩法。通过这个平台,跟行业合作,来做一些命题性的筛选。然后在平台上筛选到好的创业项目0-1。

做平台跟做点创业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做平台的角色,不是做产品,而是协调者。你是要让平台上的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者,形成高频率、高质量的互动。你的能力要围绕这个方面来建立,让更多高质量的互动和连接在这个平台上。所以要基于这些构建生态,简单规则、丰富连接。你的规则越简单越好,大家都能玩。通过丰富的连接把有价值的自然的筛选出来,当活跃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不需要刻意的设计,创新的或者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涌现出来,这就是自然的养的过程。所以,平台一定要用这种概念去玩。

6.大型企业的产业园投资机会或盈利机会是什么?

海尔的模式,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参考。以前大家做孵化器不是做的更轻,而是做的更重,都变相的去做房地产了,这个是走不通的。你做数字化之后,应该是往高维度商业模式来发展。只有把自己变轻,才能实现指数型的增长;把自己变重,只能是线性增长。所以,如果是以产业园为单位,都想着怎么去靠收租金成长的话,这种模式是行不通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帮助大企业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产业中台,然后依托这个产业中台构建一个松耦合的,一个能帮它开启第二曲线的企创协同孵化器,或者叫双模加速器。然后用大企业开放的业务能力去支持外部的创业者,在企业边缘探索创新和新的价值创造,再依托平台不断构建新的产品和服务。

7.Web3.0时代的网络是否会形成更社群的网络?而不是现在一个人或一个物的连接。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下次找机会分享一下《后谷歌时代》和《高塔与广场》,大家可能就对网络模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为什么要提web3.0,我们现在其实是在web2.0时代。Web1.0其实就是Yahoo、新浪这几大门户的时代,它完全是中心化的,服务也都是以门户中心来提供的。Web2.0时代,像社交网络、共享经济起来,其实是多个中心,在一个生态集群里。阿里是阿里的生态集群,腾讯是腾讯的生态集群,生态集群之间是有边界的。百度就没办法进到腾讯的、或者阿里的生态集群里。今日头条为什么要做抖音,其实它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集群。生态集群可以形成一个自然垄断,就是把连接用户的身份、行为数据留存在自己的生态里。在一个生态内可以相互共享,但在生态边界或另一个生态之间是没办法共享的,这就是web2.0时代。

Web2.0的问题就在于搭建这些生态的本身还是中心化的,它跟你是不对等的。它的商业模式就是我给你提供一些免费的功能,你为了用这些功能,就要向我提供你的免费数据。我拿你的数据以后,就可以形成对你的全景视图,给你定制一些信息或服务的东西。最后,我来设计你的行为,给你提供一些广告或者精准的卖一些产品等等。所以,web2.0是对个人的精准的“降维打击”。

未来web3.0,就是数据一定要变成个人的,每个节点之间的都是对等的。大家基于一个用算法来保障的共识,实现点对点、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网络和社群。社群里的财富可以通过数字加密货币或者通证的方式来记录、分享,来实现价值的传递和整个社群的价值增长。

8.想知道MA Club加入条件是什么?有哪些行业或者特征?

MA Club现在还在概念探索阶段,起初必须要依托数字化转型的大企业的资源。所以现在第一个就是海尔海创汇的企业生态。导师来自我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微软加速器、以及中关村天使成长营和溪山天使会里的一些资源,创业项目资源也来自这个社群,再有就是要对接海尔海创汇这么多年积累的内外部创业项目资源。所有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早期投资人,尤其在智能家居、大健康两个领域的,我们都欢迎。

9.海创汇的模式很好,后期生态会有哪些规则?如何防止国内普遍出现的劣币逐良币的情况?

这个要看发心了!做生态的构建者,一定是要有非常宏大发心。我正在湛庐阅读上做《创业思维40讲》,其中有一个模块课就是指数型组织。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书名就叫《指数型组织》。作者是奇点大学全球大使萨利姆·伊斯梅尔,他总结了指数型组织的11个属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你要有一个宏大的变革性目标(MTP, 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其实就是要基于发心的、变革性的目标,就是要超越你自身的,就是像厚德载物,是来支撑大家的一个出发点。这个发心能让生态上的其他人更成功。用这样的心态构建的平台,才是有价值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去年12月26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讲海尔未来战略的发言。他就提到了他的哲学思考,说到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万物生于有,而有胜于无。基于康德、道德经这样的思维高度,构建海尔生态平台。我觉得张首席的心胸真是十分广大,而且充满包容性。所以,寻找行业的龙头企业能不能演化成数字经济的产业孵化器,关键是看其创始人的发心和企业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0.中国上市的制造业企业适合做产业中台吗?可行的路径是怎么样?

这个问题也很好。如果一个制造业企业想做工业4.0,这个梦想很大,但如果你的路径不对的话,也很难成功,无论你是谁。GE(通用电气)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家企业。前一段时间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刚刚去世。杰克·韦尔奇钦点的接班人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却折戟沉沙,整个GE都被道琼斯30指数除名了。因为伊梅尔特没有完成数字化转型,他的路径是什么呢?他是要在GE的产业框架内构建一个数字化平台。也就是说,上下游的所有企业的数据都集中到我这里来,而加工的数据服务再由我到所有人,口号叫做From GE to Everyone,从GE到所有人。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的、以GE为中心的模型,这种模型在未来的数字经济、web3.0的形态下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也确实失败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行业制造业想做数字化转型变成产业孵化平台,绝对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你可以跟上下游合作,形成联盟链,让链上参与价值创造的所有人能参与价值分享。分配机制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算法说了算,大家公开透明。如果要修改这个算法、修改这模型,有一套投票机制,有一套公开透明的程序正义的机制才可以。所以,我不太看好任何一个企业以一己之力去做一个产业孵化器或者产业中台,一定要联合上下游一起做。

注:以上由韵网根据创孵直播公益讲座第四期檀林老师讲座内容整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