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信息的披露有哪些要求?

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审计市场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国 2020 年度证券审计市场进行分析,形成本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基本情况,2020 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状况、审计机构变更、审计意见、关键审计事项,以及证券审计执业问题等。

(一)证券所数量显著增加,新增证券所规模差异较大

截至 2021 年 4 月底,69 家会计师事务所备案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约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 0.8%,较《证券法》 修订前增加 29 家,增幅达 72.5%。新增证券所分布在北京(8 家)、深圳(5 家)、广东(4 家)、浙江(3 家)、上海(2 家),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河北、青岛、重庆各 1 家, 分布较为广泛。新增证券所规模总体呈现三三制分布,即收入超过 1 亿、1000 万至 1 亿、低于 1000 万的约各占三分之 一,规模差异较大。

(二)证券所合伙人增长较快,部分新增证券所执业人员较少

截至 2021 年 6 月底,证券所合伙人共 4,777 人,较上 年增长 19.1%,平均每家约 69 人。证券所注册会计师共34,453 人,较上年增长 7.6%,占全国执业注册会计师总人 数的 31.2%,平均每家约 499 人。新增证券所合伙人共 444 人,平均每家约 15 人,注册会计师共 2,339 人,平均每家约 81 人,其中 12 家新增证券所合伙人仅为 2 人,注册会计师人数不足 15 人,执业人员较少。

(三)证券服务业务增长较快,IPO 审计收费显著增长

2020 年度,证券所收入总额为 574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11.4%。其中,证券服务业务收入为184.9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6%,占收入总额的 32.2%,7 家证券所证券业务收入 增长 50%以上。2020 年 IPO 公司数量为 394 家,筹资额为 4,742.3 亿元,分别增长 96%和 90.5%,IPO 审计及验资收费超过 34 亿元,平均收费超过 850 万元,分别增长 123.5%和 14.9%,增长显著。

(四)行政监管持续加强,交易场所自律监管不断强化

2020 年度,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对 6 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了 6 家次、12 人次的行政处罚;对 31 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 118 家次、254 人次的行政监管措施,较 2019 年分别增加 20 家次、39 人次。各证券交易场所共对 2 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 3 家次、8 人次的纪律处分,较 2019 年增加 1 家次;对 6 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 2 家次、10 人次的自律监管措施,较 2019 年增加 8 人次。

(五)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落地实施,审计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随着新《证券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发布实施,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 制度逐步落地。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成为我国第一例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目前此案正在审理过程中。另外,在已判决的中安消、华泽钴镍、金亚科技、五洋债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中,相关审计机构因存在过错被分别判处承担 15%、100%不等的连带赔偿责任。

二、上市公司 2020 年度年报审计市场状况

截至2021年4月底,除*ST斯太等3家上市公司外,4,299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报告,其中主板 3,084 家(包括 B 股 14 家)、创业板 947 家、科创板 268 家。

(一)市场集中度总体保持稳定,按照上市公司客户数量计算的集中度高于美国市场

市场集中度指行业中按照某个指标排名前列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占整个行业的份额。2020 年度,按照收入总额、 证券业务收入、上市公司客户数量、客户总市值、客户总资产计算的市场集中度CR10分别为61.9%、69.7%、69.3%、75.4% 和 93.7%,与上年相比,按照上市公司客户数量计算的集中度小幅提升,其他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总体保持稳定。其中,我国市场按照上市公司客户数量计算的

(二)收费增长源于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审计收费均值及中位数略有下降

截至 2021 年 4 月底,我国上市公司为 4,302 家,同比 增长 452 家,增幅为 11.7%。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共计 71.2 亿元,同比增长 11.1%,与上市公司数量增幅基本一致,审 计收费增长主要源于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我国上市公司 2020 年年报审计收费均值为 165.5 万元,中位数为 90 万元, 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国际四大所客户占比略有上升,客户群体审计收费优势明显

从业务数量看,国际四大所的客户数量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7.5%,较去年略有上升。从审计收费看,国际四大所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为 780.8 万元,显著高于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整体均值。其中,22 家审计收费在 2,000 万元以上的金融、能源和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均为国际四大所的客户;500 万元(含)至 2,000 万元审计收费区间的上市公司中,国际四大所客户数量为 59 家,占比为 57.3%,国际四大所客户群体审计收费优势明显。

(四)头部本土内资所市场占有率较高,审计收费增长较快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客户数量超过 100 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共 12 家,其中 2 家为国际四大所,10 家为本土内资所。其中,本土内资所本年承接 2,981 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 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69.3%,市场占有率较高;本土内资所年报审计收费达到35.1 亿元,占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收费总额的 49.3%,较上年增长 13.3%,增长较快。

(五)新增证券所承接的上市公司业务以风险公司为主,风险公司审计意见均为非标意见

4 家新增证券所共承接了 9 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 其中 5 家公司不同程度上存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持续经营存疑、资产质量较差等问题,并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或 其他风险警示。从审计意见看,5 家风险公司均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 1 家为无法表示意见,2 家为保留意见,2 家为带强调事项或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截止目前,2 家公司已退市。

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机构变更

截至 2021 年 4 月底,398 家上市公司变更 2020 年度审计机构(以下简称换所),结合换所数量、审计收费、审计意见、换所原因、换所方向等分析,2020 年度上市公司换所呈现以下特点:

(一)换所数量总体减少,连续换所公司有所增加

398 家上市公司更换了 2020 年年报审计机构,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9.3%,较上年下降 319 家,降幅为 44.5%,主要系 上年两康案审计机构被立案调查引发大量公司换所。最近两年连续换所公司为 66 家,较上年增加 41 家,主要系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审计团队流动、与前任审计机构存在分歧等相关换所显著增加导致。

(二)七成公司审计收费持平或上涨,大多审计费用涨跌幅在 20%以内

换所公司中,166 家公司审计收费有所增长,121 家与 去年持平,111 家有所下降,七成换所公司审计收费持平或上涨。从审计收费变动幅度看,上涨 20%以内的公司为 87 家, 上涨 20%至 50%之间的公司为 51 家,上涨超过 50%的公司为 28 家;下降 20%以内的公司为 69 家,下降 20%至 50%之间的 公司为 36 家,下降超过 50%的公司为 6 家,涨跌幅在 20%以 内的公司居多。

(三)换所公司整体非标意见占比较高,八成换所公司审计意见未变化

换所公司中,69 家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占换所公司总数的 17.3%,远高于上市公司总体非标意见占比(5.9%), 非标事项涉及持续经营存疑、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 资产减值、立案调查、预计负债等问题。其中,3 家已退市,36 家换所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此外, 换所公司中 331 家公司审计意见未变化,占比超八成,另有 24 家公司意见加重,43 家公司意见减轻。

(四)换所原因分布发生变化,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上市公司变更审计机构相关公告显示,259 家公司根据实际控制人、股东要求或公司自身发展需要换所;50 家公司由于审计团队加入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换所;42 家公司由于与前任审计机构存在资源配置、意见、收费等分歧换所;41 家公司为满足国资委、财政部门对审计机构轮换的规定换所;6 家公司由于前任审计机构被立案调查换所。同比上年, 按照实际控制人、股东要求或公司自身发展需要换所数量大幅提升,其中因自身发展需要换所的大部分公司未能详细披露发展需要的具体信息,换所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升。

(五)头部证券所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审计生态发生良性变化

自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券违法违规成本显著提高,审计机构法律责任被进一步压实,部分规模较大的头部证券所进一步强化风险源头把控,主动辞任高风险上市公司客 户,同时通过 IPO 增量抵销减少的存量,逐步提升客户质量, 收窄风险敞口,实现从业绩先行向质量先行的转变,审计生态发生良性变化。

四、上市公司 2020 年度审计报告分析

截至 2021 年 4 月底,4,299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报告。从审计意见看,4,156 份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带有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 112 份)、110 份为保留意见、33 份为无法表示意见,分别占比 96.7%、2.5%和 0.8%;非标意见总计 255 份,占比 5.9%。为便于分析,本文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强调事项段及其他信息段中包含其他信息未更正重大错报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合称为“带有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2020 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表所示。

表 4.1 2020 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

1.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无保留意见占比提升

2020 年披露年度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共 4,299 家,较上年增加 451 家,增幅 11.7%。其中无保留意见占比 96.7%,同比上升 1.2 个百分点,非标意见占比 5.9%,同比下降 1.3 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无保留意见占比提升, 非标意见的数量及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大举措取得较好成效。

2.退市风险揭示更为精准,审计意见作用凸显

退市新规侧重考量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推动“空壳 企业”及时出清,明确、细化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提高了退市效率。自退市新规实施以来,37 家深市公司因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 险警示,其中 9 家因无法表示意见这一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5 家沪市公司因“收入+净利润”组合指标被 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 14 家因无法表示意见这一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无法表示意见这一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占比较高,审计意见作用进一步凸显。

3.头部证券所非标报告比例下降,风险公司向中小证券所集聚

上市公司客户数量超过 100 家的 12 家头部证券所审计了 3,186 家上市公司,出具了 114 份非标报告,非标报告占比为 3.6%,较上年有所下降,与头部证券所辞退高风险客户、 降低执业风险密切相关;其他证券所审计了 1,113 家上市公司,出具了 141 份非标报告,非标报告占比为 12.7%,远高 于头部证券所。从客户风险结构来看,头部证券所 ST 公司客户占比仅为 3.5%,其他证券所 ST 公司客户占比达到 10.9%,反映出风险公司向中小证券所集聚的趋势。

4.持续经营问题数量下降,但仍为最主要非标事项

上市公司非标事项主要包括持续经营存疑、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诉讼及立案调查、资产减值等。133 份非 标报告涉及持续经营相关问题,其中 63 份为带有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42 份为保留意见,28 份为无法表示意见。同比上年,存在持续经营相关问题的公司减少了 12 家,但涉及持续经营事项的非标报告仍占比过半,持续经营仍为上市公司最主要非标事项。

5.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风险进一步揭示,部分公司风险化解初见成效

71 家上市公司非标事项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较上年增加 9 家,资金占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资金拆借、 无商业实质的预付采购款或工程款、对外投资或合作开发等,相关审计报告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的风险揭示更为充分。另外,往年因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被出具非标报告的公司中,15 家公司已解决相关问题,本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8 家公司已部分解决相关问题,审计意见有所减轻,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风险化解初见成效。

1.关键审计事项均值略低于上年,主要领域仍为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

除 33 份无法表示意见外,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少至 1 项,多至 5 项,平均为 2.01 项,较上年略有下降。19 家证券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均值高于总体均值,较去年增加 1 家。其中,披露最多的证券所平均每份审计报告披露了 2.78 项关键审计事项,比披露最少的证券所多出 1.78 项。关键审计事项主要领域仍为资产减值和收入确认(7,246 项, 84.3%),远超其他关键审计事项。

2.金融资产减值事项有所增加,商誉减值事项占比下降

资产减值事项中,金融资产减值为 1,722 项、商誉减值 为 947 项、存货减值为 775 项、非流动资产减值为 317 项, 占比分别为 45.8%、25.2%、20.6%及 8.4%。同比上年,金融资产减值占比提升 2%,金融资产减值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商誉减值占比下降 3%,随着上市公司商誉价值逐步下 降(1.1 万亿,下降 7%),商誉减值重要性有所降低。

3.收入确认事项显著增加,审计应对体现新收入准则要求

收入确认事项为第二大关键审计事项,同比去年,将收入确认作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增加了 715 家,增长较为显著。收入的发生、准确性、截止等认定在关键审计事项描述 及应对程序中均有提及。本年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评价与收 入确认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有效性,检查重大合同,执行收入截止性测试、收入及毛利变动分析性程序、 复核收入相关披露等审计应对以外,增加了按照五步法要求检查与收入确认相关的重要合同条款,评价管理层对履约义务、可变对价、控制权转移等会计判断及估计等审计应对, 能够体现新收入准则相关要求。

(一)非标报告相关问题

1.未恰当考虑持续经营相关事项的影响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如果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财务报表对重大不确定性未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主营租赁和商务服务,期末流动负债远高于流动资产,营运资金远不足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大额贷款,亦无明确的融资安排,明显缺乏偿债能力,却未披露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主营水利工程施工,近年来连续亏损,存在子公司失控、被立案调查、违规担保及资金占用、银行账户冻结、大额借款逾期和多项重大诉讼等诸多问题,公司未披露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仅就子公司失控、违规担保及资金占用等事项发表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恰当考虑持续经营相关事项的影响,未识别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及相关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2.未审慎判断上期非标事项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如果针对上期财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且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仍未解决,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上年保留事项涉及大额预付合同逾期且无法确定能否履行,本年该合同仍未履行,相关款项金额占到资产总额的 27%,注册会计师发表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上年保留事项涉及商誉减值的充分性,本年全额计提商誉减值,注册会计师发表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大额预付合同逾期在本期尚未解决、商誉减值全部计入本期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未审慎判断上期非标事项对本期审计意见的影响,无保留意见的恰当性存疑。

3.未对错报的广泛性作出恰当判断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应当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对财务报表影响具有广泛性的情形包括:不限于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虽然仅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但这些要素、账户或项目是或可能是财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与披露相关时,产生的影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公司存在以下情形:本年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损失及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并导致亏损,注册会计师认为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也未能获取与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相关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了保留意见;应收账款及存货占到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本年应收账款函证回函比例较低,存货外观相似、无法区分,注册会计师难 以就应收账款、存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同时注册会计师难以确认本期成本结转的准确性、预计负债的完整性, 发表了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恰当识别商誉减值损失及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对于公司盈亏具有的重大、广泛影响, 未对涉及应收账款、存货、营业成本、预计负债等多个重要报表项目相关错报的广泛性作出恰当判断,存在以保留意见代替无法表示意见的问题。

4.未按照监管规则有关要求出具专项说明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 14 号— —非标准审计意见及其涉及事项的处理(2020 年修订)》、 《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审计类第 1 号》及相关规定,发表非标意见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审计意见中涉及的相关事项出具专项说明,充分披露“错报”、“受限”、重要性水平、广泛性、上期非标事项在本期的情况等。

年报审阅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存在未对非标事项出具专项说明、未披露重要性水平(包括选取基准及百分比、计算结果、选取依据)、广泛性的判断过程、受限的具体情况、上期非标事项在本期消除或变化的判断过程及结论等问题。

(二)收入审计相关问题

1.未恰当识别及应对收入相关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审计准则及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风险评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扣非净利润为负值的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营业收入扣除情况及扣除后的营业收入金额,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 就此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形:主营化学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但本年收入主要来自贸易业务,并且贸易客户及供应商单一,公司已于 2020 年 10 月停止与贸易客户及供应商的业务往来,若扣除贸易收入将触及退市风险警示财务标准;主营旅游服务,在业绩预亏公告中披露预计营业收入低于 1 亿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随后却将往年一贯计入资产处置收益的生物资产销售收入计入营业收 入,导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并达到 1 亿元的收入规模,规避退市风险警示。注册会计师未充分考虑公司面临的退市压力,未审慎判断贸易收入、生物资产销售收入的性质及特点, 未了解相关内部控制,未能恰当识别及评估收入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出具的收入专项核查意见不够审慎。

2.未充分关注收入相关会计处理、列报及披露的恰当性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与相关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对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 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作出必要调整,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确定是否已获取合理保证得出结论。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收入相关会计处理方面存在未对合同相关的可变对价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未合理 辨识运输活动是否与履行合同有关而将运输费用全部计入营业成本等问题,在收入列报及披露方面存在未将执行新收入准则的预收款项确认为合同负债、未将待转销项税确认为其他流动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未结合公司业务披露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未按收入主要类别披露收入分解信息、未充分披露首次执行新收入准则对年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 他相关项目的影响等问题。注册会计师对新收入准则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识别公司相关会计处理违反准则对于收入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要求,未能作出必要调整,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三)资产减值审计相关问题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并确定作出会计估计的方法是否恰当,并得到一贯运用,若会计估计或作出会计估计的方法不同于上期,评估其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复核上期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结果,或者复核管理层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对上期会计估计作出的后续重新估计。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存货跌价准备时存在以下情形:未充分考虑前瞻性信息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运用不恰当;在本年业务模式、主要客户及其信用风险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 重新划分信用风险组合并降低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未对已被迭代、周转较慢的电子元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资产减值相关会计估计方法的恰当性、以及是否得到一贯运用,未结合减值迹象对资产减值的充分性保持合理怀疑,未有效识别及应对资产减值相关重大错报风险。

(四)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问题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及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其他信息而显得异常的交易,充分关注交易的性质,评价交易的商业理由, 设计及实施进一步的实质性审计程序,确定重大非常规交易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得到恰当会计处理和披露;在考虑获取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信息时,应重点关注重大、 异常或高度复杂的交易,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重大非常规交易,关注会计处理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处置关联方借款、子公司、大额债务时存在以下情形:将应收关联方款项转让给同一控制下的其他关联方,转销前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并 确认了大额转让收益;将经营业绩严重不达标的子公司出售给原股东,原股东未按合同约定支付款项,在相关风险报酬可能未实质转移的情况下确认处置收益;临近年末审议通过债务豁免议案,期后又对议案作出重大调整,在调整后的议案尚未生效的情况下提前确认大额债务豁免收益。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上述重大非常规交易的性质及影响,未恰当评价相关交易的商业理由,未审慎判断有关资产、负债风险报酬转移情况,以及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重大非常规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恰当性,未能有效识别及应对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当充分关注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关注是否已经发生可能需要做出新估计或修改现有估计的新情况或事项,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管理层在作出会计估计时的判断和决策,以评价是否可能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预计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方面存在以下情形:在法院判决公司败诉并要求对原告进行赔偿的情况下,以上诉为由未确认任何与赔偿损失相关的预计负债;在连续亏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 定性的情况下,仍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全部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法律环境,未对预计负债的充分性保持应有的关注,未充分考虑公司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存在的偏向,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未保持应有的谨慎。

(六)关键审计事项相关问题

1.未恰当选取关键审计事项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关键审计事项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注册会计师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旨在从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筛选出仅限于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网络游戏业务和影视剧业务,2020 年影视剧收入金额为 1 亿元,收入占比为 35%,较上年增长 605.8%,注册会计师仅将游戏业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未对本年显著增长的影视剧业务收入予以充分关注并恰当评价其重要性,存在选取关键审计事项不够恰当的问题。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完整

根据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部分逐项描述关键审计事项,应当分别索引至财务报表的相关披露,并同时说明该事项被认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以及事项在审计中是如何应对的。

年报审阅发现,个别公司主营药品研发及技术转让,本年技术转让收入占比过半,药品销售收入迅猛增长至占比超三成,注册会计师将收入确认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但在事项描述中仅提及技术转让收入,未对药品销售收入及其审计应对进行说明;个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应收款项信用减值等关键审计事项仅提及应收款项金额重大,未说明相关资产金额及占比,也未将关键审计事项索引至财务报表相关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完整。

上述问题反映出部分证券所疏于质量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怀疑态度及专业胜任能力,未能有效识别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下一步,证监会将通过加强证券所备案监管与信息公开、年报审计监管、监督检查和立案稽查、加强 与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专业联系与监管协作等,切实督促证券所勤勉尽责、规范执业。

原标题:《证监会发布2020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

}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董事2021年度述职报告

2021年度,我们作为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勤勉尽责、客观公正行使职权,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出席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就公司薪酬考核、会计政策变更、减值计提、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事项发表意见,切实履行独立董事职责,维护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现将公司独立董事2021年度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公司独立董事的履历、专业背景及兼职情况如下:

(一)工作履历、专业背景以及兼职情况

1、黄继章:男,1988年9月出生,会计学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200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攻读会计学硕博连读,于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经于2013年至2014年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商学院访问学习。2015年至今,历任上海财经大学师资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最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已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上发表论文。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同时兼任安徽富乐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烁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0年11月起任本公司独立董事。

2、叶榅平:男,1976年7月出生,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95年至2007年,先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7月起至今,历任上海财经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于2012年、2018年分别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习。已在《法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学术月刊》等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五部,主持各类纵向和横向课题十余项。目前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理事等职务。2020年11月起任本公司独立董事。

3、陈无畏:男,1951年 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83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汽拖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安徽光机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起任职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学术专著5部,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奖多项,为国内多个学术期刊编委。现任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7月起任本公司独立董事。

(二)是否存在影响独立性的情况说明

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我们及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没有在公司及其附属企业任职,也没有在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5%或5%以上已发行股份的股东单位任职;没有为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有偿服务,没有从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单位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取得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不存在影响独立性的情况。

二、独立董事年度履职概况

(一)本年度出席会议情况

1、参加董事会会议情况

公司2021年度共召开董事会议6次,其中现场方式召开1次,通讯方式召开5次,我们均出席了(含委托出席)会议,没有缺席情况发生。召开会议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董事会审议的各项议案进行认真审核,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客观、审慎地行使表决权。

2、参加专业委员会会议情况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薪酬与考核、战略、提名四个专业委员会,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要求,根据各位独立董事的专业特长,我们分别在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召集人或委员。作为专业委员会委员,我们分别出席了公司2021年召开的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会议,其中:审计委员会本年度召开会议4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本年度召开会议2次;战略委员会本年度召开会议2次。

作为独立董事,我们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履职,积极通过参加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现场考察的机会,深入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就涉及公司经营发展、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及时沟通,获悉公司各项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掌握公司运行动态,忠实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积极维护公司和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与独立董事保持了定期的沟通,使独立董事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并获取相关独立判断的资料;公司召开董事会及相关会议前,会议材料能够及时准确传递,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效的配合了独立董事的工作。

三、独立董事年度履职重点关注事项的情况

我们认为公司2021年度发生的关联交易是在生产必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定价公允、合理,未发生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和非关联股东利益的情形,相关交易行为有利于保证公司相关生产经营的需要。

2、对外担保及资金占用情况

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风险,并按规定程序对担保事项进行审批,公司对外担保严格遵守了中国证监会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截止2021年末,公司无资金占用情况。

报告期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2018年12月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18〕35号)要求,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租赁准则。同时,为更加准确、合理地反映公司主要产品聚丙烯薄膜、聚丙烯再生树脂和边角料的实际经营盈利情况,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对该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变更,以便更加清晰、合理完整地反映该类产品生产成本和实际盈利情况。公司独立董事对以上会计政策变更均发表同意意见,认为以上会计政策变更符合有关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况,变更会计政策的审批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4、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本报告期内,公司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5、高级管理人员提名以及薪酬情况

公司本年度无新聘高级管理人员情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综合考虑了公司实际情况和经营成果,能够充分调动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

6、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情况

2022年1月27日,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同向上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00万元到5,300万元。

2022年3月10日,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5.69万元,同比增长 546.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72.42万元,同比增长377.76%。

7、聘任或者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本报告期,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继续聘任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1年度财务及内控审计机构。

8、现金分红及其他投资者回报情况

公司已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订,在利润分配相关条款中明晰了现金分红的比例和标准,完善了相关决策程序和机制。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提出的利润分配方案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没有违背《公司章程》规定的现金分红政策。

9、公司及股东承诺履行情况

经核查,本报告期内,公司及股东没有发生违反承诺履行的情况。

10、信息披露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媒体共发布定期报告4项,临时公告34项。我们认为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能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履行了必要的审批及报送程序,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情况。

11、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公司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持续强化内控规范的执行和落实,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运作效率,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我们审阅了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未发现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独立董事分别对第九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相关议案发表了独立意见,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符合公司资产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有助于提供更加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会计信息。

13、董事会以及下属专业委员会的运作情况

2021年度,公司董事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等相关规定履行职责,董事会及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召开、议事程序符合相关规定,运作规范。

报告期内,公司独立董事按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忠实、勤勉履行股东大会赋予的职责,持续关注公司经营动态,督促公司严格控制风险,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促进公司稳健规范运作。

2022年,公司独立董事将继续充分发挥专业知识水平,切实履行独立董事职权,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继续秉持独立、客观、审慎的原则,维护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权的合法权益。

独立董事:黄继章、叶榅平、陈无畏

}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二、

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银色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提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有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则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拓展资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主要特征编辑 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例1】某公司于2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20×8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提前预计库存商品销售,在20×7年末制作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其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则该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决策者可根据预测的结果,作出其认为的最佳选择。因此,预测价值是构成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响决策者决策的作用。 (2)反馈价值。一项信息如果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即具有反馈价值。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其与当初的预期结果相比较,验证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总结经验以防止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 [2]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又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对外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考虑到季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较短,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季度财务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这种附注披露,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在实务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即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就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如果企业等到与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由于时效性问题,对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有用性将大大降低。这就需要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作相应权衡,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谨慎性原则是什么意思呢?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什么是谨慎性原则?求答案

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新的定义,对可能的过度谨慎,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一般认为,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为合理界定财产受托管理人的经营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会计人员对他所承担的责任所秉持的一种态度,这种谨慎、保守的态度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管理当局通常持有的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危险。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会计报表的数据非常保守、稳健,一般不会存在夸大利润、虚增资产等舞弊问题。但是,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也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即过度谨慎,通过会计方法压低资产价值,或者人为扩大对损失的估计,从而形成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指在资产计价过程中形成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秘密准备金的“释放”将直接形成企业利润。 会计上,通过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两种手段都可以形成秘密准备。 (1)低估资产价值。可以利用高估折旧率(如加速折旧)、可以利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对自制设备、产成品、在制品等)、可以利用特定的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高价先出法等)来低估资产价值; (2)不反映某些特定资产的价值。利用商、税法中一些计价选择权,可以将某些资产直接作为费用处理而不反映为年终报表上的资产价值。 (3)成本与市价孰低。当价值上涨使资产的重置成本高于取得成本时,根据不确认未实现利润的原则,不能对资产价值作出相应的橱整,自然形成了秘密准备金。 (4)高估负债。如有意无意地过高估计养老准备金、过高估计可能招致的损失等。 从理论上讲,只要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只要存在价值估计,就有可能存在秘密准备金。然而,长期以来,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往往是“虚盈实亏”,而不是“秘密准备”,因此,秘密准备金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并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稳健”,秘密准备金问题终将“浮出水面”。事实上,我国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虚盈实亏”问题,而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秘密准备金。例如,帐面价值已经等于零的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市价已经远高于帐面成本的股票投资、采用一次摊销法的各种低值易耗品等等。而且,“过分稳健”从而形成“不适当”秘密准备金的事件也已经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计提“四项准备”时,已经有企业“顺便”“计提”了秘密准备金。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对股东权益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秘密准备往往也成为管理当局修匀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公司效益不好的年份,将秘密准备转回与不计折旧一起成为管理当局改善财务报表图像的主要途径,这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秘密准备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会计谨慎性原则有哪些要求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3、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4、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三、

什么是谨慎性原则?求答案

  权责发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二者在实际执行中又往往相互矛盾,在收入的确认上,前者不考虑应收能否实现,而按后者则必须考虑。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都应列入本期损益。所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人为虚拟收入,下甩支出,必然形成泡沫经济,带来虚假繁荣。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是稳健经营,它强调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十分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比如,对于某一贷款户欠交利息,在表内挂账还是表外登记,应主要取决于该笔利息在短期内能否收回。能够收回的,则可以列入表内挂账,相应增加利息收入,对近期无望收回的,应本着谨慎性原则,列入表外登记,防止形成虚收。

  显而易见,在财务收支的确认,尤其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收现象,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必须稳健经营,任何收入必须建立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以防止和杜绝虚收。这样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支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按照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规定,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1)建立了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2)按应收账款的余额提取坏账准备金,同时规定,对当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坏账准备金的部分,可以进入当年成本;(3)加速固定资产折旧;(4)合理处理贷款抵押、质押品的入账价格。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结果:从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可以看出,目前谨慎性原则仅仅在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支出的局部范围内发挥作用,呆账、坏账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很小,对于巨额的呆账损失和待冲销坏账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里面:谨慎性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扩展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含义是什么?能否以实际工作的运用作为例子?

1,含义是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2,实际工作的运用如:预提应收账款中的长损失,建立坏账准备;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以“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

谨慎性原则包括什么?出台背景是什么?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许多风险和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五、

[判断题]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计费用和负债,不得少计收益和资产( )

记得这题我在考呀呀网站上做过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计收益和资产,也不得少计费用和负债。

下列属于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

解析: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审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会计谨慎性原则有哪些要求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3、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4、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谨慎性原则是什么意思?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 什么是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七、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谈谈学习教育学的认识/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 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 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拓展资料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 参考资料:教育学_百度百科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教育学是一门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重读张伯苓》沈卫星)。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教育学的目的也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论述教育学的意义。
于社会。教育学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在古代没有独立的成为一个学科,电脑已可初见睨端,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孔子得天下三千英才而教育之……因而教育许饿的意义是指向社会的。张伯苓说过:“自强之道端在教育。”陶行知先生也有言:“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不能改造人的内心,就不能彻底的改造社会。”从中教育的重大意义可见一斑。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是在于国民的质量,一个优秀的民族是永远不会灭亡的,美国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其得天下之英才,可以想象一下,把美国的精英全拉到中国来,那它肯定很快就会跨下来,社会的进步也是如此,在中国历史上,黄埔军校、北大、南开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之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学校,那中国社会的进程会倒退多少?教育事业中,教师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应该放在第二位,没有进步的老师,何来进的学生,没有进步的学生,何来进步的公民。教育学是改造教师的学科,也就是改造社会的学科,教育学的价值就在于斯,

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惯着孩子 提前给予孩子 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以及优秀的综合素质 你今天惯着他一点 将来社会没人惯着他 那他就完了 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在任何时候 都是 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八、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里面:谨慎性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扩展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什么是会计 的 稳健性原则

会计稳健性在业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翻阅对比,将会计稳健性的含义描述为:会计人员在不确定的会计环境下,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在对会计信息作出判断时,要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为原则,保持必要的谨慎,从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出恰当合理的估计。
2.运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微观层面的意义,即对个别企业的影响;一个是宏观层面的意义,即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
一是在微观层面上,稳健性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适度运用,是对历史成本法计量不足的补充,它可以降低企业各契约方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满足内部经营决策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各投资方的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各种经营与投资风险,强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是在宏观层面上,会计稳健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它的适度运用有利于我国树立稳定可靠的财政来源,有利于稳定物价,降低经济的不稳定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新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会计谨慎性原则有哪些要求

1、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3、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4、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分别举例说明


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 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 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扩展资料: 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对其托管财产的增值不进行任何预计。 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给出的一个定义: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 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对谨慎性的批评也日渐激烈,谨慎性的原理和内涵被会计职业团体或准则制定机构重新审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谨慎性原则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九、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里面:谨慎性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d.不应当低估费用或者负债
e.在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中选择对企业净资产或当期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
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6条) 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 明晰性
(二)确认和计量的原则(4条)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三)起修正作用的原则(3条) 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条)
1、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2、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宏观信息需要、 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所提供的各种报表不能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 只要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进 行加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 会计信息就符合相关性原则。
3、明晰性原则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 使用。
4、可比性原则 同一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 会计期必须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变更。 (纵向比较)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 不同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 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横向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表现形式,应当 按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6、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区别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 同的核算形式。 重要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不同的会 计主体重要与否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会 计期重要与否也是不同的;重要与否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数量和性质)。
7、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多记资产或收益, 不少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8、及时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及时、处理 加工及时、传递及时)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具体包括哪些?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准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些准则都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提出,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
也称真实性原则,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一原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这里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后,不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就不具有相关性,因此,会计工作就不能完成会计所需达到的会计目标。
根据相关性原则,要求在收集、记录、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掌握企业的情况。
根据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质量要求:
一是信息的横向可比。即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不同地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企业发生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相关会计方法和程序。
二是信息的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改变,便于对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在此准则要求下,企业不得随意改变目前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1]。一旦作出变更,也要在会计报告附注中作出说明。如:存货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如果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说明。
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指经济实质。 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在此原则下,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如果一笔经济业务与通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特殊之处,不单独反映,也不至于隐瞒什么事实,就不需要单独反映和提示。并且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甚至不一定严格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反之,如果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
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即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在存货、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相应的减记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当然,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否则,就属于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才能满足经济决策的及时需要,信息才有价值,所以为了实现会计目标,就必须遵循会计信息有效性。
根据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应及时取得有关凭证;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按规定的时限提供给有关方面。

会计谨慎性原则论文怎么写

  你可以借鉴下这篇:
  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主义、审慎原则、保守主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并试图用“稳健主义”来取代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中它将稳健主义表述为:“稳健主义是对不肯定因素所作出的审慎反应,试图保证充分地顾及企业经营中所固有的风险和不肯定因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会计改革过程中曾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度谨慎性;另一个是谨慎性不足问题。因此,提供客观、真实和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只有基于谨慎性原则指导下编制的财务报表有充分的理解,广大投资者才能进行更为准确的客观的财务分析并昀终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强,使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1.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成本按什么价格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2.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
  3.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金额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一种,企业自定。
  4.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
  《制度》明确规定境外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和香港上市的上市公司必须按上述方法计提四项准备金。其他上市公司则只是参照执行,而对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则更未明确,这对于同为发行A股的公司和在同一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存在着苦乐不均;他们体现出来的业绩更存在着不可比性,因而同样经营效益的企业由于有着A、B股的区别,则有B股的企业不具备配股条件,而无B股只有 A股的企业则具备配比股条件;同时,他们的市场形象、股票价格及信用等级也大不一样,这不能不说是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运用的一大局限。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然以利润为主。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也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三、改进谨慎性原则的思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通过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促使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其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昀大限度的发挥,将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昀小范围内。
  在适度谨慎性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事实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这种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要实践锻炼来提高,还要通过加强教育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总之,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

谨慎性原则体现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它意味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