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大家觉得海员这个职业怎么样样啊~

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两个船长”,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领导班子如果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任务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B. 对于需要高度集权管理的组织下不能允许有多个直线领导核心 C. 一个组织中的能人太多必然会造成内耗增加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D. 组织中不能允许存在两种以上的观点,否则易造成管理混乱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6.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为你请到的专家
&&&&采纳率:76%&&&
&&采纳率:97%&&&
&&采纳率:88%&&&
&&&&采纳率:25%&&&
&&采纳率:90%&&&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当前位置: &
& 4chan创始人离职忠告:失去船长的好船也应能远航
4chan创始人离职忠告:失去船长的好船也应能远航
猎云网2月3日报道 (编译:Amiee)
大笑猫(Lolcats)、Anonymous交流群体,无数的网络文化基因都是由著名的匿名图片分享社区4chan孕育而来。这些得归功(归咎于)Chris Poole或者是一个网名为 Moot的人。
再也没有第二个“单打独斗”的人,经过11年半,创造出了超过420亿的网页浏览量,吸引了2000万的活跃用户。4chan是Moot在年仅15岁的时候创立的,任何人可以在这个分享社区上讲述任何事情。如今,Moot却要选择离开。远离上面的段子,奇异故事,色情内容和匿名玩法。
现在,4chan的创始人宣布,这家网站的服务器,运营资金和代码,他已经准备就绪,并且授权给一个志愿团队在他离开后继续运营这个网站。“对于这一切,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他对我说道。但是他从中学到了什么呢?4chan的遗产是什么呢?对他来说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以下就是我对这个走在网络前沿的领军者的专访:
你认为Zuck创立的那家公司怎么样?
Moot:是的,那也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于4chan而言,最让人自豪的就是它的规模非常大。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是相当大的[大笑]。它每个月为2000万的客户提供服务,一切工作都要由我来完成。那时只有一个兼职开发者和一个兼职帮手,其余都是志愿者,一切主要都是靠我在操作。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亚伦·派克哈姆(Aaron [Peckham])是唯一一个例外,因为15年来,都是他一个人在运营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
这样一天到来了,每个人都对这些成就感到敬佩。巧合的是,此次访谈与我们最后一次谈话在同一个时间点,当时我关闭了DrawQuest(普尔创办的一家获得风险投资的绘图游戏公司)。也许1月21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间太久了。已经十一年半了。太难以置信了。我想,这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很少有在线社区能够存活10年。能够成为行业领军者如此之久的更是少之又少,至少从规模上讲4chan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其他网络社区能与4chan并驾齐驱。
4chan的影响是什么?
Moot:这些年来,我认为当人们考虑4chan影响的时候,他们会想起Lolcats、Anonymous和网络笑话,但我认为不止这些。这些年来,让我一直为4chan付出的动力是,当有人在街上遇到我的时候[指的是那些通过4chan认识他的人],我都会非常积极地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感谢4chan,因为在我生命中某段特定时期,是它帮助了我。在我上高中,上大学,或者工作以后想要发泄的时候。”我认为它帮助人们平稳度过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这是一个人们下班以后可以去的,让他们感到舒适、可靠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放松。
4chan与成百上千万的活跃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最大的作用在于它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是人们的“第三空间”,当他们放学或者下班以后,感到有压力的时候,4chan是可以让他们放松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它就像家一样。4chan的迷人之处不只是在于Anonymous、自X等人性色情话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是它所渗透出来的文化,有着更广泛的拥护者。它是网络文化的早期先驱之一。网络文化现在是一种流行文化,但我认为4chan曾在这种文化中位于前列。谁又知道4chan所遗留下来的东西,下一个十年又能保留住多少呢?!
4chan创立以后,你是如何成长和改变的?
受益良多,但有得必有失。我在4chan的11年,正值我告别青少年时期,进入成年时期。致力于4chan的工作,代表了我成年生活的全部。很难描述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这个世界,日复一日,我成熟了多少。
五年前,我在Technology Review上接受过一个访谈,记者指出,4chan反映了那个混乱的“狂野西部”时期,所以我认为很多人把我当作4chan的代表,其实我从来不这样认为。“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无聊的孩子。你不适合做4chan的创始人。”我父亲说道:“他并不认可我说的话,我说的话也没有能限制住他。”对生活我一直抱着随性的态度,并且开始着手这个领域。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但这并不能决定,我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世上最孤独的网站管理员。
掌舵4chan这些年,你学到了什么?
Moot: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在未来我会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并写成书。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所接受过的出色教育。我获得的一个非常实际的优势就是,大型社区管理方面的“博士”学位。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我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早期就鼓励和允许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年轻的时候,我一人承担了所有责任。我们把它戏称为“Mooto统治”。十几岁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下放权力,让人们参与进来,并且充分信任他们,实行团队决策。那时,总是我一个人处理所有事情。
当我经营一家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时,我好像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我必须要学会为人处世。对我来说,压力很大,因为我没有合伙人,没有可以给我建议或者让我依赖的人。这是很孤独的。那时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网站管理员。7年之前,能够陪我发泄心中不快和给我意见的朋友很少。
这么多年来,我发现了一件事情,沟通不力的问题总是存在。如果不及时沟通,一些事情就会改变,又或者,即使沟通了一些事还是会发生。人们独立工作,对于不清楚的部分自己靠想象来填充,其中90%是完全错误的。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没有直接接触到事实,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想象了。
需要不断地作出改变,无法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这些是4chan的压力来源。这些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学习的东西。当时我15岁,而且从未有过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我不得不从各种各样的考验中不断学习。要弄清楚这些东西,我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会对4chan做出哪些具体的改变呢?
Moot:不是特别多。关于4chan,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是,它的规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2000万的用户,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但事实上它维持那个数量的用户五年了。网络社区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你很难做到不犯错误……网络社区的高峰时期稍纵即逝。4chan至少就用户流量来讲,基本上没有下降。它能一直保持那么高的用户流量,已经算是非同寻常了。
对网络社区来说,维持用户流量是非常困难的。人们总是会找一个理由来抱怨,但是很久之前我就意识到,不能相信任何一个人。4chan拥有成千上万的潜在用户,但是很难满足小众的需要。我的行动是为更大的网络社区服务。对4chan来说,重要的是确保它能够持久不衰,获得成功,并且持续发展下去。这意味着决策可能会对一小部分人造成不利。4chan正在努力,让它成为成千上万用户的最佳选择。
[Moot分享,现在4chan每个月有2030万的访客,每天有120万的访客,每月有6.2亿的网页浏览量,每天有2100万的网页浏览量。迄今为止,总共有421亿的页面浏览量,17亿篇上传作品,10亿访客,他还告诉我这些数字实际上是偏低的。]
这还不是全部。我们从2008年开始使用Google Analytics,这些数字是从2008年3月开始统计的。总之,实际的数字比我们统计出来的要大。
接下来你有何打算呢?
Moot:老实说,我还没想好。去年,我离开了我苦心经营了四年的创业公司,那四年真的很难熬。能够得到放松,我很兴奋。但是去年,我并没有无所事事,我把时间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并且培养了许多的兴趣爱好。我只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在经营Canvas[DrawQuest的前身]四年半以后,我需要给自己解压并且善待自己。现在,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疲惫感。
虽然我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但是我已经准备好尝试一些全新的东西,因为去年我花了一年时间来寻找灵感。我很高兴我能花时间为自己寻找灵感,但我不知道那个灵感具体是什么。我还没有想的那么长远。
你有想过去另一家企业工作而不是自己创业吗?
Moot:我基本上没有为其他人工作过,但是我很期待有那样的机会。其实,我想借此机会去别的企业工作。我已经为自己的企业工作11年半了。我很好奇,我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多少能运用到别的企业中。目前,拥有“大规模社区博士学位”的人不超过 5 个,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为哪些公司或者经理人工作,你会觉得很酷?
Moot:还没有想到。我的要求很简单的。我还没有对哪家公司有特别强烈的感觉。对我来说,最好的福利是能让我学到意想不到的经验。在我的下一步计划中,我会不断优化过去十年中,我所收获的知识和吸取的教训。
你会去经营Google+吗?[大笑]
Moot:那个现在还开放么?没问题,拉里·佩奇可以打电话给我。当News Corp(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时,我曾经说过,Rupert可以打电话给我。也许这也是句玩笑话。
4chan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Moot:我不知道4chan接下来会怎么样,但是我已经集中精力把服务器,资金,团队和代码这些准备就绪,确保它处于最好的状态,不会在我离开的时候陷入困境。我认为4chan不会有任何改变。它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现在网络社区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总之,我看到了更多的机会。我希望我能从事的行业之一是移动行业。这些年来,我们在移动网络方面投入了很多,自然而然,一部分的访问量来自于移动网络。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自己的应用,在4chan的最后一两年,我始终希望能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应用。所以,无论是谁,能让4chan投资移动行业并且走上国际化道路,我都会很高兴。并且我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为这样一天的到来而呐喊助威。
在最新涌现出的网络社区中,有没有让你深受启发,或是你认为很酷的?
Moot:我对Yik Yak印象深刻。我自己现在也在更加频繁地使用Imgur。它真的很有趣,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匿名”应用突然兴起,每个人都在使用并且谈论这种应用。Yik Yak似乎获得了成功,或者至少可以说,它在持久不衰的匿名应用中遥遥领先。我很高兴能看到更多的匿名应用涌现出来,也很高兴它们中至少有一个已经脱颖而出了。
自从你创立4chan以来,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Moot:很显然,这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时代。我对网络及其这些年来转变方式的看法是,十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是一种基于兴趣的网络模式。你会发现,人们互相分享兴趣,并且通过关键词在AOL上进行搜索。网站是基于兴趣建立起来的,Yahoo就是这样的目录结构。后来谷歌诞生了,谷歌是基于搜索目标的网络。再后来,基于社交的网络,不断涌现出来。
我认为我们正在见证论坛的回归性转变。人们围绕共同的兴趣,在论坛上互相联系,而且通常是与陌生人联系。在这个论坛建立后,在网上找朋友变得更加方便,我认为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真有趣”。我想,你不仅可以看到4chan的持续成功,还可以看到Reddit和Imgur人气的迅速攀升。
事实上,人们对这类网站,一直都有需求。这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联网时代。我希望会有更多这样的网站。
在网络上,你认为如今人们是更加刻薄,还是更加有同情心了呢?
Moot:我不知道。我基本上从7月份起,就停止使用社交媒介了,所以我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关于以自我为中心,我曾给《纽约时报》写过一些东西。难道是网络和社交媒介让我们变得自私吗?是的,但网络不是让我们过多发表自己评论的场所,而是鼓励分享更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的场所。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人们的自我反思和他们的生活点滴。
如果你上传了你的度假照片,你会获得许多赞扬和评论吗?有些东西会得到赞扬,有些不会。Twitter已经证明即使每天同样的东西都有人感兴趣。我并不认为人们变得更加刻薄或者更有同情心,但是你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就决定了你如何分享,分享什么,分享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评论。
最后,你还有什么特别想和读者说的吗?
Moot:现在我很信奉禅宗之道。这是我很久以前就做好的决定,我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我成功创造出了一些东西,没有我,4chan也照样能存活下去。如果两年前我去世了,4chan也很有可能和我一起消失了。他们都说船长随着船下沉了,但我认为更像是船随着船长下沉了。很显然,没有船长,船也应该能扬帆远航。
Source :TC
(本站是业界知名权威科技媒体,牢记本站网址 “猎云网”全拼)【敬请添加猎云网微信
微信号:ilieyun
公众账号搜索:猎云网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使用新浪微博评论:
从M8开始,个人就很佩服魅族,只是J.W总是行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害苦了魅族,否则,哪里会像今天这样煎熬。
看得出来,JW这次出山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招数套路一套一套的,个人觉得很有戏。
歧视,魅族应该跟老罗学习“情怀”的。
祝一路走好!
地球村已经不新鲜了。最近这两百年中,人类对于社会、自由、人权的种种讨论与尝试都还没有一个足以让整个人类信服的结果。战争、饥饿还处处可见。人类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经济发展吗?为所欲为吗?
无论是做哪一种经济形态都不应该停止这方面的思考。
虽然一直都用破解版的OFFICE,但还是真心觉得原版的软件好!至少兼容性,通用性比较高,其他的软件虽然可能更廉价,但是总有一种“用OFFICE做脚本改良的感觉,看不到原创呢!”我想除非微软真的倒闭了,否则可能会像XP一样,影响我的一生吧!作为一名80后,还是很喜欢OFFICE的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听话啦
Android手机平均250-300美元,iPhone平均600美元——人们的手机购买价格决定了购买应用的能力。
主编真白痴,难道不知道Android手机有很多种类吗?
分期付款,电讯公司的配套,都能让更多低收入的人拥有Iphone/Android手机
而且,各大旗舰版手机和Iphone手机的价格,都是大同小异的~
建议主编做多一些搜索,才来发文
与超过106,179人一起,关注@猎云网。
与超过230,000人一起,关注@猎云网。
京公网安备24号很久没来天涯发帖了,连以前账号的密码都找不到了,于是重新申请了一个    还记得8年前第一次来旅游休闲时,看到那些大虾前辈们的帖子,或者花很少钱就走了很多地方,或者在一个地方待到地老天荒,都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    从大学毕业第一次背包旅行到现在已经整好十年过去了。从最早连背包都得找同学借的小屁孩,到现在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这一路走得很不容易,好在我坚持住了,也终于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了彩虹    所谓职业旅行者,就是旅行已经不用花钱,总能找到各种酒店、机票、火车票的赞助,还可以靠旅行的副产品,比如照片,游记赚到钱    这是一条完全在黑暗中摸索出来的道路,因为没有成功案例可以让我复制    我会把这10年的很多故事很多经验在这个帖子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也喜欢旅行,想要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它们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先来贴我这十年的旅行足迹吧    2001年:6月:中国(桂林,阳朔,龙脊梯田,武汉);9月:中国(太原,五台山)    2002年:6月:中国(广州,深圳);9月:荷兰(格罗宁根)—德国(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科隆);12月:英国(伦敦,剑桥,伯明翰,爱丁堡)    2003年:1-2月: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安道尔—意大利(米兰)—瑞士(日内瓦)—比利时(布鲁塞尔)—卢森堡;5月:荷兰(库肯霍夫,海牙,鹿特丹);6-7月:丹麦(哥本哈根,奥德赛)—德国(汉堡,柏林,慕尼黑,新天鹅堡)—奥地利(萨尔斯堡,维也纳)—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庞贝,维苏威,那不勒斯)—梵蒂冈—希腊(雅典,圣托里尼)—意大利(布林迪西,佛罗伦萨,比萨)—摩纳哥(蒙特卡洛)—法国(尼斯,戛纳,马赛,里昂)—瑞士(因特拉肯,洛桑,伯尔尼)—德国(黑森林,杜伊斯堡);8-9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马斯特例赫特)—比利时(布鲁塞尔,布鲁日)—法国(巴黎,尼斯,戛纳)—摩纳哥(蒙特卡洛);11-12月:中国(上海—丽江—上海)  
  2005年:1月:法国(戛纳);3月:中国(南阳);6月:德国(纽伦堡);10月:越南(河内,会安,芽庄,西贡)    2006年:2月:泰国(曼谷,芭堤雅);6-7月:中国(敦煌,拉萨,山南,加查,拉姆拉错,纳木错,扎什伦布寺,珠峰,樟木)—尼泊尔(加德满都,巴德冈,博卡拉)—中国香港    2007年:1-2月:印度(新德里,斋普尔,普什卡,焦达普尔,詹斯米尔,比卡涅尔,阿格拉,克拉久霍,瓦格纳西,加尔各答,阿旃陀,埃洛拉,孟买,果阿,韩皮,邦加洛尔,迈索尔,金奈,庞迪切瑞,马杜莱,库米里,柯钦,椰林水乡,肯亚库马里)—斯里兰卡(科伦坡,热带植物园,康提,小象幼稚园,Yala森林公园,蓝宝石城)—马尔代夫(天堂岛);6月:法国(巴黎,阿维尼翁,雷堡,阿尔勒,圣雷米,埃克斯,戛纳,尼斯,昂提布,圣保罗德旺斯)—摩纳哥(蒙特卡洛) ;11月:塞班(天宁岛,塞班,军舰岛);11月:菲律宾(薄荷岛,色雾岛,忘忧岛,马尼拉);12月:中国(凤凰,湘西,张家界);11月:塞班(天宁岛,塞班,军舰岛);11月:菲律宾(薄荷岛,色雾岛,忘忧岛,马尼拉);12月:中国(凤凰,湘西,张家界)  
  2008年:1月:突尼斯(突尼斯城,蓝白小镇,苏斯,多加,艾尔杰姆,凯鲁万,伯伯尔人,马特马塔,杜斯,托泽尔,红蜥蜴);5-7月:中国(成都)—老挝(琅勃拉邦,廊多,孟威村)—泰国(清莱,清迈,曼谷)—中国澳门;9月:加拿大(尼亚加拉,多伦多,金斯顿,渥太华,卡尔加里,断背山,班夫,落基山,露易丝湖,梦莲湖,冰原大道,阿萨巴斯卡河,加斯帕,埃德蒙顿);10月:法国(戛纳);12月:大溪地(塔西提,茉莉亚岛,Bora Bora岛);12月:突尼斯(突尼斯城,哈马马特,苏斯,杰尔巴岛,艾尔杰姆,凯鲁万,杜兹,托泽尔,西迪布塞)    2009年:3月:美国(纽约,费城);4月:中国(洛阳);6-8月:法国(莫奈花园,勒芒,拉瓦拉,蒙彼利埃,卡尔卡松,乐考比利,东比利牛斯,孔弗朗自由城,高利乌尔,提捏,安纳西,霞穆尼,里昂,尼斯,戛纳)—摩纳哥(蒙特卡洛)—意大利(比萨,佛罗伦萨,圣吉米亚诺,锡耶纳,威尼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奥地利(萨尔斯堡)—捷克(克鲁姆洛夫,布拉格,昆塔霍拉)—匈牙利(布达佩斯,山丹丹)—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波兰(克拉霍夫,奥斯维辛,华沙)—立陶宛(维尔纽斯)—拉脱维亚(里加)—爱沙尼亚(塔林)—芬兰(赫尔辛基,拉普兰)—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克拉诺斯亚斯克,贝加尔湖,乌兰乌德,赤塔,后贝加尔)—中国(满洲里);9月:阿联酋(迪拜);9月:爱尔兰(都柏林,考夫镇,齐拉尼,莫赫悬崖,金赛尔,本拉提,阿黛儿村,比尔城堡);12月:泰国(曼谷)-柬埔寨(吴哥,金边)-泰国(曼谷,普吉)    2010年:1月:南非(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非洲之傲,德班,开普敦)—香港;1月:中国(武夷山)4-6月,荷兰(阿姆斯特丹,格罗宁根,库肯霍夫,北部湿地)-法国(生米歇尔山,戛纳)-西班牙(巴塞罗那,瓦伦西亚,马德里)    4-6月的行程已经确定,我的这个帖子也会以堂吉诃德的故事作为结尾。因为他是一个为梦想追逐的骑士  
  零零一:毕业旅行  2001年6月  中国,阳朔    几年前看过一篇关于阳朔西街的游记,其中这样写道:“在西街一个酒吧里,一个台湾来的胖哥,拉得一手美妙的小提琴,还有一个吹笛子的本地人,笛音空灵悦耳,当小提琴遇到笛子,那声音竟是不可思议的动听。音乐的确是超越国界的,从梁祝到邓丽君,从罗大佑到甲壳虫……每一首旋律开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不会唱的跟着打起节拍,早就忘了自己的国籍、年龄、身份。一曲唱罢,纷纷举杯,高呼Cheers!”  正是这段描述,让我对西街心生向往,并把这里当成毕业旅行的首选目的地。  在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之间正好有十几天的时间空挡。答辩结束后回宿舍收拾好背包,当天就坐上南下的火车。从天津到桂林,24个小时硬座,身体虽然辛苦,心中却已隐隐兴奋。下火车后没有在桂林停留,而是直接跳上开往阳朔的中巴车,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  在阳朔西街找到那家在网上十分著名的四海客栈,讨价还价后以15块钱入住。三楼的一间四人房,临街,便宜干净。  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胃口抗议了,去了那家同样著名的“没有”餐厅。看到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没有不好喝的啤酒,没有不好吃的食物”,名字起得很聪明。点了一杯啤酒和一份牛排,面朝西街,一边吃一边看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
  噢,mygod,偶像来了。俺正计划周游世界呢。
  西街首先是背包老外发现的,某位仁兄在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下文简称L.P.)》里介绍了阳朔西街和周边的田园风光,西街就成了许多背包老外的集散地。有人说中国人开始背包旅行就是从阳朔西街开始的,这话有点道理。以前中国人想要离开生活的地方远行,简直是一种奢望,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这种无奈:“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等社会开放了,大家终于有钱有时间可以去旅游了,可跟着旅游团又不舒服,于是那些不想被束缚的旅行者成了背包客:拿起背包就走,喜欢哪里就呆在哪里。  其实到了西街,哪儿都可以不用去了,坐在街心的露天酒吧中,一杯咖啡、一本书、一盘 CD,要我做神仙,我就会反问,那我现在是什么?
  沙发看看.....
  阳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去结识陌生的朋友。抛下烦恼,让自己放纵于酒吧音乐中,午后阳光下,寂静老街里。很多游客经过时,经不起这份诱惑,留下来,几月数年,成了这儿的隐士。大隐隐于市,他们中很多人在西街有一家店,但他们又和普通生意人不同,他们坐在一起谈论的是丽江、香格里拉、哈纳斯与西藏。或者消失一段时间,再回来,又带回一段美丽传说。
  01年上半年,也是我大四的第二个学期,我在天津一家知名外企实习。同去实习的许多同学毕业后都留在那家公司工作,而我却在实习3个月后给老板和同事发了一封辞职信。在信的最后我写道:  Just say goodbye, tomorrow I will leave.  Just say goodbye, my dream is to fly.  Just say goodbye, maybe I will feel badly tonight.  Just say goodbye, even I really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  (说一声再见,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说一声再见,因为飞翔是我的梦想。说一声再见,可能今夜我会感到难过,说一声再见,即使我真的不愿意说再见。)  随后我就用人生赚到的第一份工资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背包旅行。记得那个硕大的背包是找韩国同学萨姆借的。还借了一把瑞士军刀,除了增加了一点心中的安全感,并没有太大用处。  现在看当时写的文章,背包走天下的思想已经在心中安家落户了。就是一个人,一个大包,四海为家。  
  零零二:海盗的后裔   2002年9月  荷兰,格罗宁根    粗大的缆绳被缓缓解开。虽然缆绳表面已被磨得绽裂,却丝毫不妨碍它的仍旧结实。生了锈的铁锚被同时拉起,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这是一艘大号帆船,除了船身覆盖了一层铁皮,其余用料都是结实耐用的棕褐色木头。帆船驶出码头,把岸上风景抛在身后。  船上载着船长夫妇,两条黑白纹路相间的大狗,一条叫Hello,一条叫Goodbye,还有十来个和我一样临时客串海员角色的游客。我们要和船长夫妇生活两天,一起扬帆出海,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感受海洋的浩瀚。  帆船一路向西驶去,目的地是荷兰与英国之间的一片广阔海域,今晚要在那里过夜。天气晴朗,只是风向不定。每个海员都有自己的分工,谁负责解帆布,谁负责拽桅杆,大家按照船长指令在顺风时扯起风帆,逆风时又赶紧拉下。来来回回七八次,人人头上浸着汗水。
  船行三个小时,已是黄昏时分,前后左右再看不到一块陆地。西边的天空像一块烧红的炭,灿烂的火苗要将世界吞没。  船长说,大家可以休息了,已经抵达今晚的过夜地点。一些人到船舱做饭,剩下的擦擦额头汗水,裹紧衣服,坐在甲板上看日落。我也挤在他们中间,虽然可以相互取暖,可傍晚的海风仍不禁让人瑟瑟发抖。  一直忙碌,还没看清船长的模样。他坐在船头,四十岁上下年纪,灰白的头发胡子,红褐色面庞。仍穿着短袖,露在外面的胳膊,随处可见疤痕和刺青。船长老婆站在他旁边,脸上的皱纹竟然多过她的丈夫,也把短袖衬衣扎进牛仔裤里,显得十分干练。  船长和船长老婆并不互相对视,都把目光投射进幽深的海洋。他们的神态让我想起海盗,那豪气冲天的北欧海盗。
  拜伦有一篇著名的诗体游记,叫做《海盗生涯》,诗篇的开头这样写道:     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  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活,在风暴动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    船长夫妇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吧。日日辛苦劳作,与海浪搏斗,与海鸥嬉戏,有时也会像现在这样,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把笃定目光投向深海,就像骄傲的君主,无边的大海就是他们的版图疆域。  某非他们就是海盗的后裔,遗传或者宿命让他们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我崇拜这样的人,向往这样的生活。
  这是俺今生无法实现的梦想,只有看你的帖子解解馋,希望楼主继续贴下去。
  大学时代结束了,那人生最华彩的篇章。为了把四年中最宝贵的记忆定格,我用01年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做了一个个人网站。网站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大学、家人、天下。其中大学板块分量最重,记录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天下部分只有大学时代的几次旅行和沿途所拍的一些风光照片。没想到正是这个网站,成了我职业旅行生涯的起点。感谢那个暑假,那个天天宅在家中学习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的暑假,那个把我的想法画成草图再在电脑屏幕上实现的暑假。  暑假结束后我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先用剩下的钱去了趟五台山。记得在庙宇中吃素斋,吃坏了肚子找不到厕所,就在五台山山顶拉了一泡,所谓来于此地还于此地。还记得在网吧上网,看到一条新闻占据了所有网站头条,它的视频如同恐怖大片:纽约世贸大厦正轰然倒塌。
  回到天津后,我找了一份与海运相关的工作,我的第二份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每天给客户打电话询问舱位情况,再制作成Excel表格交给网管更新。2个月后辞职,不是不能胜任,只是觉得无聊。  02年的春天我一个人来到北京,找了第三份工作,在一个咨询公司做物流分析师。每天从网上搜集各种与物流相关的信息,从网站配送流程到仓库分布是否合理,然后制作成简报,公司再通过销售忽悠给客户。  当时租住在北京工业大学附近的一个高层地下室,每月房租150块,公用浴室,每次5元,后来发现,那个浴室几乎只有我在用。3个月后,再次辞职,背起行囊去了南中国的广州和深圳旅行。记得交接工作的那一个星期,想着马上就可以重获自由,我的心已经提前飞了起来。  02年的那个暑假我又宅在家中,把和拍升级到2.0。增加了“影画”板块,又在“天下”板块增添了许多页面。旅行和电影,一直是我唯一的两个爱好。旅行,让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电影,告诉我世界有无限可能。  暑假过后,我来到荷兰攻读研究生。上面那篇海盗的后裔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出游时发生的故事。
  我也想像楼主那样背着行囊走遍世界各地啊,羡慕ing..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呵呵
  羡慕ing..
  Mark……
  零零三:梦想成真  03年2月  法国,巴黎    从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夜车。夜行巴士前一天晚上10点出发,8个小时,经过鹿特丹、海牙、根特、布鲁塞尔。每一站都会有行行色色的人上车,共同的目的地是巴黎。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旁边是个黑人,高且壮,目测有150公斤,死死嵌在座位里,像一块完整的炭,而我则像一只脆弱的蛋,对比分外鲜明。  车里的大灯一直黑着。每个人头顶有一盏读书灯,发出微弱的黄色光线。隐约看到周围人的面孔:有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一个人占了两个座位,脸朝下趴着,一动不动,不知是醉了还是死了。最后一排是两个朋克打扮的年轻人,皮衣皮裤,头发像孔雀开屏,浓重的彩妆搭配臂环、唇环,不是人就是鬼。
  我的读书灯一直开着,看L.P.中关于巴黎的章节,到哪里找最便宜的青年旅馆,哪里有最好的爵士乐酒吧,去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的交通路线等,然后再把巴黎的诸多景点在地图上标注并连成一条可以不走回头路的线段。  对巴黎的好感很小就已萌发,记得初中毕业时班里流行写同学录,我在每本同学录“你的梦想”一栏都写下“我要去巴黎!”由于马上就要中考,班主任查抄了所有同学录,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说,知不知道快中考了?!知不知道快中考了?!去巴黎?!能耐大了?!去巴黎?!好啊,有本事现在就去啊?!明天叫你父亲来一趟。  可以分明感到空气中由六个感叹反问句发散出的一股酸臭气在我的脸上液化,普通的孩子会被腐蚀,天生反骨的孩子会分泌出一层保护膜。本来写那留言时我甚至不知道巴黎在哪儿,可年幼的我却横下一条心,我一定要去巴黎!一定要!
  就这样看一会儿L.P.,再回忆一段年少时光。看书,回忆。看书,让我一想到巴黎马上就会活生生出现在眼前而兴奋。回忆,又把我的兴奋催眠。  半梦半醒之间,眼皮像扇没有关严的门,一束明亮光线像强盗一样登堂入室——车内大灯突然亮起来——于是彻底醒了。时间是早晨六点。司机通过麦克风刺激着我的耳膜:巴士已经抵达巴黎汽车西站,请不要离开座位,法国警察要进行抽检。  车门打开,一条警犬一窜而入,后面跟着两个法国警察。警犬直接扑向那两个朋克打扮的青年。警犬显然训练有素,就像某些人打架,只是一个劲儿狂吠,并不采取实际行动。法国警察说,请跟我们走一趟。朋克青年也听话得很,说走就走,远不如外表桀骜。  这时身边的黑人第一次开口说话,“他俩抽大麻。”在荷兰软毒品合法,而在法国仍被禁止。  接着他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到巴黎,我说是。  收拾好背包下车,巴士站和地铁三号线是一体化封闭设计。黑大个儿带我找到地铁站入口。转乘时和他告别,我用刚跟他学会的法语说袄呵袜呵(Au revoir,法语“再见”的意思),他则张开大嘴露出雪白牙齿呲牙咧嘴地说,栽尖。  出站口的台阶仿佛通往梦想的道路。就在看到巴黎的第一缕曙光时,我知道,梦想成真了。
  花絮    那一年的留学时光,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欧洲各地旅行,用游学可能更加恰当。但由于囊中羞涩,我只能以各种省钱的方式旅行。比如坐一宿夜车就可以节省一天的住宿费用;比如能走路抵达的地方就不会乘坐公交;比如在巴黎的前两天我只吃了从荷兰带过去的一斤鸡翅和几片面包。当时还是冬天,矿泉水一直暴露在冷风中,竟然被冻成了冰块。但是心中是快乐的,巴黎就在我的脚下,梦想其实并不遥远。现在想来,那些小小的艰苦与磨难已经变成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这一段行程我采用全夜车公路旅行方式,买了半个月内可以不限次数使用的Eurolines汽车套票。  阿姆斯特丹——巴黎——巴塞罗那(安道尔)——米兰——日内瓦——里昂——布鲁塞尔。每个地方停留2-4天。每个地方停留2-4天。(米兰到日内瓦,日内瓦到里昂段乘火车)  
  DENG着看下文
  在电影院门口等看《爱丽丝漫游奇境》,却无意发现了LZ漫游世界,看到你的足迹那瞬间,心里莫名感动,也许是为那种无畏的自由。游记很棒,期待下文,我只能随电影漫游去也…
  零零四:高迪的城市  2003年2月  西班牙,巴塞罗那    在从巴黎开往巴塞罗那的长途汽车上,我花了6个多小时写完关于巴黎的游记。时间化成文字,文字铺展成厚厚一打稿纸。坐在旁边的西班牙老头不时冲我点头微笑,虽然他完全看不懂我写的是什么,但是却一定看得出我在写很好玩的事情,因为他看我写着写着就会自顾自笑起来。后来我主动找老头学西班牙语,也不贪多,学会四句话就已足够: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当我用生涩的西班牙语跟老头说再见的时候,才刚早晨6点多。巴塞罗那还没睡醒,懒洋洋,黑乎乎,冷飕飕,接待着我这个异乡来客。  我要找的青年旅馆在市中心,得坐几站地铁。出了地铁,晨光中的巴塞罗那让我方向感顿失,在三个当地人肯定地指引下,我拖着大包小包绕了半个小时又回到刚刚上来的地铁口,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地铁站牌,饥寒交迫的我几乎晕倒。
  找到青年旅馆,却被告知已经客满,得等有人退房后才能安排房间。好在我在等待名单中排第一个。坐在公共休息室看电视,一个日本女孩主动跟我打招呼。问一些哪儿来、哪儿人、去哪儿诸如此类的问题。疲惫的我不走大脑地应付着,答案也是简约得不能再简约:巴黎、中国、米兰。她又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巴塞罗那,我说是。她递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
  在巴塞罗那的随后几天几乎成了寻访高迪的旅行。贴着“Made by Gaudi”标签的建筑物像一块块骨骼,支撑起整个巴塞罗那。  这比如米拉公寓,外形像一个巨大蜂巢;奎尔公园,在雕塑中可以看到山川的起伏变化;当然还有圣家堂,高迪把对宗教的信仰化为对自然的皈依。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高迪,有着怎样的大魄力,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世建筑界顶礼膜拜的“上帝”?  高迪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铜匠,追溯更古远的祖先,甚至还而已找到铁匠、木匠,遗传基因让高迪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能力和雕塑感觉。我甚至相信高迪作为雕塑家是先于他作为建筑师存在的,因为那些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甚至碎瓦残陶在高迪看来都可雕可塑。我还相信高迪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色彩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
  高迪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封建贵族开始没落的时代,那是一个工艺资本家蓬勃发展的时代,那是一个公众舆论还没有足够能力铄金销骨的年代。高迪从封建贵族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支持,没落的贵族仍想延宕往日的荣耀;他从新兴的工业巨子那里获得资金的支持,有了钱的资本家急欲建立新的社会模式;而公众的力量又不够强大,看到“丑陋”的米拉公寓,只能在一边小声议论。别说公众,当高迪把圣家堂建到大马路上,政府也只能任他由他无能为力。高迪在三方甚至四方力量的制衡中竟然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自由让高迪的创作多了一份随意,少了一份做作,一加一减间,高迪已经不用左顾右盼。  圣家堂是高迪最伟大的作品。他把生命中最后的46年都奉献在这里。日的黄昏,像往常一样,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到市中心的圣菲利普教堂做礼拜,他漠然于繁华的街道,脑海中仍在构建圣家堂的壮丽——这里应该用到什么结构,那里该用什么颜色,尖顶的线条是否太突兀,就在那一刹那,一辆电车驶过,所有的结构、颜色、线条都被封印在他的头脑中。  5天之后,西班牙举行国葬;72年后,高蒂被宗教界追封为圣人;在他出生后的第150个年头,世界范围内的纪念高蒂活动正喧嚣沸腾。悲剧成就了巴塞罗那。高迪的若干建筑作品每年为这个城市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但是悲剧毕竟是悲剧,他死了,圣家堂也死了——人们相信真正的圣家堂只存在于高迪的头脑中,虽然直到今天它仍在被续建,每天还有大量游客在这里穿梭往来,但这只是一座活着的废墟,没有人可以将封印重启。
  花絮    我觉得游记的写法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写自己的故事,就像本文前半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等等。这种游记应该在旅途中完成,除非你有超强记忆力,否则许多细节很快就会模糊。另一种游记是写别人的故事,就像本文的后半段,当然别人的故事还可以演变成艺术的故事,文化的故事,历史的故事等。  对于自己的故事,我通常会在从A城到B城的交通工具上就把在A城发生的故事写出来。对于别人的故事,则需要旅行回来呆在家中翻阅大量资料后才能写出来,其实这也延伸了我的旅行。而且我发现自己非常享受这种查资料写游记再反复修改的过程,我在每篇游记中投入的热情要远远大于写任何一篇经济学论文,有时为了查找一个典故的出处会耗费掉一下午时间。
  我会写到许多人的故事。他们或者是伟大的艺术家,或者只是心有梦想的小人物。我写他们的探索,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一辈子可能只做了一件事情,但是做得轰轰烈烈。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理想主义者所散发的耀眼光芒,那光芒也将我前方的路途照亮。
  最后还想说一下如何打通自助旅行的语言关。我有三点经验。  首先英语一定要好,因为这是唯一通行世界的语言。许多国家在机场、车站、酒店等外国游客云集的地方除了标明本国语言之外,还会用英语作出注释。另外还要有变通能力,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猜测各种夹杂着浓重地方口音的英语。不过一般来说,跟他们打交道无非就是问路、住宿,只要能把事情办妥,能不能每句都听懂倒也问题不大。另外许多人觉得法国人傲慢,不喜欢讲英语,无法沟通。我有个窍门,就是你先用几句最简单的法语和法国人搭上话,然后再用英语继续交流,那他就会很乐意帮你忙了,反正我百试不爽。
  不过英语纯熟只是基本条件,要想玩得更好,更舒服,最好再浅尝辄止地学几句当地语言。那浅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每种语言只要能听明白说出口四句话就已经足够。这四句话是: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可千万别小看这简单四句话,却占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对话量的一半。  当你问路时,如果首先用对方语言说一句你好,人家就会觉得亲切,愿意停下来耐心指引;当别人帮你的时候,说一句谢谢,人家就会很高兴;当你不小心妨碍了别人时,说一句对不起,误会就会迎刃而解。当你办完事跟人家道别,如果大声地说声再见,也一定会在对方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很好印象。  那怎么学,去那里学呢?其实根本不用提前很久学习,只要在去那个国家的交通工具上,比如火车、汽车、飞机,脸皮厚一点,主动向坐在你身边的人请教,他们多半会乐意帮助你,因为对于你来说,通过向当地人学习,可以学到比较纯正的语言;对于人家来说,也可以通过帮助一个外国人了解本国语言来打发无聊的乘车时间。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如果把英语比作基本武器,把浅尝辄止地突击学习其他语言比作秘密武器,那自助旅行者的终极武器就是微笑了。千万别小看一张笑脸,它可以让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两个人完全听不懂对方语言,但只要看到对方的笑脸,两个人就会同时想,“嗯,他应该能帮上我。”“好,我乐意帮助他。”所以出门在外,如果你的脸上一直挂着真诚的微笑,你的旅行一定会畅通无阻。后来我在希腊时认识一个韩国朋友,这哥们已经一个人走遍了整个欧洲,但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当然更不用说其他语言,我想他已经掌握了我所谓的终极武器,因为我看到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分析得很到位.微笑与友善的确是最好的通行语言.跟着LZ的点滴文字,或叙自己或叙他人,总有不一样的风格.
  MARK。。。。。 楼主现在还在继续旅行么?
  哇哇哇.好历害.              
  非常好的经历,非常大的勇气
  继续继续……
  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2003年2月  安道尔    在比利牛斯山顶的露天酒吧中,我遇到一个年轻的阿根廷人。我以为他也是游客,正懒洋洋地晒太阳。我俩闲聊,原来他不是游客,就在安道尔工作。他的工作是在一家餐馆当厨师,现在是午后休息时间。  他说要在这里工作3个月,然后换另一个地方,再工作三个月。他已经换过5份工作,算来已经在外面一年多。他知道中国有一个大沙漠叫塔克拉玛干,他说总有一天要去徒步穿越。  我问他下一站去哪儿?他说还不知道,可能比尔堡,可能瓦伦西亚,但绝不是巴黎或者巴塞罗那,他说他不喜欢大城市。  我说给他拍张照片,他同意,姿势很帅,像他的人一样,逆光但是坚定。
  作者:shichangbin 回复日期: 19:58:22 
    MARK。。。。。 楼主现在还在继续旅行么?    现在没旅行,呵呵,在北京家里呆着呢
  真的好棒啊!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呢……
  等六月份我的口语课程结束,或许可以来一场旅行
  这个偶遇的年轻人让我对旅行有了新的看法。之前,我认为旅行只是吃喝玩乐,之后,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只是当时我没有那么长时间像他一样慢慢享受融合的过程。但是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会那样做。
  羡慕楼主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了。
  更强大的贴子,顶一下...
  mark~~继续写哈楼主~~    
  向往啊..一直写下去吧~~
  看了LZ的帖子,很受教育啊
继续啊··· 楼主!
  强人啊。。。人生能跑玩一次世界。。值了。。我的梦想之一啊~
  你是我的偶像
  好贴,先马克~~~~
  佩服!!!继续.
  mark~~~  人和人追求的价值真的是不一样的~
  膜拜 先马克
  旅行者
这个距离还很远 看齐中
  你的游历让你富足。我也在努力着。
  偶终于知道了,此番人世,得此一贴
  一直在行走,你在寻找什么?
  作者:云想衣依 回复日期: 09:09:58 
    一直在行走,你在寻找什么?    太多了,不期而遇的人和事,拉伸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人只有这一辈子啊
  零零六:奇遇  2003年2月  意大利,米兰    清晨的米兰火车站显得空旷的大,几只鸽子无精打采地站着,不飞也不动,如同无人围观的街头艺人,丧失了表演激情。  火车一路向北开行,驶出米兰市区不久,城市的繁华和紧张就被意大利北部森林的寂静和辽阔迅速覆没。窗外持续着自我复制的单调风景,赶火车时的剧烈心跳慢慢有了平稳的节奏。  坐对面的是对母子,男孩拿着画笔在空白本子上画画,母亲在旁边微笑着看。我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苹果当早餐,小男孩看了一眼苹果,看了一眼我,又看了一眼他的妈妈。小孩子是极聪明的,几个简单眼神,把他的需求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只有一个苹果,显然把吃剩下的苹果给他是不合适的,只能尴尬地一笑。好在他的妈妈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化解了尴尬,男孩立刻乐不思蜀。  和男孩的母亲聊起来。知道她的丈夫在日内瓦工作,这次是带孩子去瑞士度假。又问瑞士人说什么语言,她说瑞士分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日内瓦是法语区,又说瑞士人都能讲流利英语,让我不必担心。
  此时火车已经进入阿尔卑斯山南麓腹地,远方的峰峦轮廓清晰可见,都戴着一顶白色的雪帽。  男孩突然兴奋起来。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我看到山脚下出现一片镜面似的湖泊。湖中有几个小岛,岛上的房子像城堡一样,灰白色墙壁,暗红色屋檐,还有高耸的尖塔。飞升的炊烟与四周隆起的烟雾混在一起,氤氲不散,应该有人在岛上居住。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幸福也应该是简单而纯粹的吧,世间再大纷争心中再多不快也一定会随着那缕炊烟灰飞烟灭。可这想法刚一成形,车窗外的湖泊和小岛就已经消失不见,如同旅途中的一场奇遇。    旅行中总会有许多不期而遇,或者是人,或者是事。那种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让我对旅行生涯不可自拔。
  一个人  ??  ??一个包  ??  ??四海为家  ??  ??流浪的人  ??  ??总在天涯  ??  ??不要问是否想妈妈  ??  ??飞翔的人停不下  ??  ??流浪的人  ??  ??四海为家  ??  ??一“包”  ??  ??一世界
  有梦想的人总是幸福的
      行走的快乐 只有走在路上的人知晓    
  留个足,看看
  留个印
  很佩服LZ的勇气。。。。。。。  我们仍生活在套子中
  羡慕啊,很想旅游,很想外出~
  好羡慕,也很佩服呀,虽然我也想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但是没这个胆量,现在来分享一下LZ的故事吧
  MARK~~   期待的梦之旅~
  零零七:风景  2003年5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永远充斥着各种噪音。有从其他城市赶到这里上班或者上学的人,已经完全丧失对性都的任何好奇,只是麻木赶路。他们就像洄游产卵的鱼群,只凭靠本能,而不需要意识指引。也有自助旅行的人,摊开地图或者L.P.,仔细搜寻探索这个城市的路途。  清晨的阳光明媚耀眼,我不得不腾出一只手遮挡阳光,手的轮廓打在L.P.的书页上留下阴影。  L.P.上说红灯区是性都标志,一定要去。紧挨着红灯区介绍的就是梵高美术馆。初中时就知道梵高,美术课上老师提到他和他的《向日葵》。后来在伦敦的大英美术馆看到《向日葵》的真迹。朋友说,这幅画价值连城,在索斯比拍卖行,曾经被拍到4000万美元。于是当时简单的想,梵高一定是个有钱人。
  从中央车站步行大约20分钟可以走到梵高美术馆。那是一座白色建筑,有透明玻璃幕墙,馆藏梵高250多幅油画作品和400多幅素描作品。  在介绍梵高生平的展室我读到: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  梵高年轻时从事多种职业,如画店店员、教师、传教士等,均被解职;  梵高在生命中最后10年开始美术创作,大部分作品完成于最后5年;  梵高与法国画家高更曾是好友,后因艺术见解分歧不欢而散;  梵高曾用剃刀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送给一个妓女;  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副油画,还是他弟弟买的;  梵高在法国麦田中开枪自杀,死时年仅37岁。
  展室内柔和的光线安静照耀着梵高悲剧性的一生。先前对梵高是个有钱人的判断被彻底推翻。他竟然穷困潦倒,似乎还有轻微神经病。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梵高在死后成了大师?  我在展室间穿行,那简直是一次畅快的郊游体验。我看到鸢尾花,橄榄树,向日葵,葡萄园,老磨房,麦田,星空……我看到大块大块色彩的自由涂抹,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没人相信这是一个悲伤的人在创作。画画时的梵高应该是快乐的。  他说,一个农夫的形象,一片寂静的大海,一块耕地上的犁沟,都是不容易画的,都是活的,都是美的。他看到了隐藏在平庸下的诗意。他只是要画!要画!要画!于是他画,画布上全是生命的颜色。
  梵高从没接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他也得益于此,就像中文系无法培养出伟大作家,而艺术家的营养来源只能凭靠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他的画风漠视正统、常识或者规范,而自成体系。他只在乎自由意志的表达,表达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他认为夜空比白天明亮,他认为红色与绿色的冲突可以表现可怕的激情。然后在画布上把这些想法呈现,仅此而已。  我甚至以为,梵高成为画家纯属偶然。只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碰巧拿起画笔。他完全有可能成为文学家、雕塑家、音乐家,如果是在今天,他甚至能成为出色的摄影师、设计师或者电影导演。所有艺术门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最终殊途同归,百川入海。对生命的透彻感知让他得以自在游弋。  只是,梵高的快乐只在作画的瞬间才短暂拥有,所以他甘愿沉迷,物我两忘。一但回到生之现实,一事无成的他又会被嘲笑被歧视被排挤,生命充满矛盾与绝望。  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彻底摆脱。疯狂或者死掉。前者无法自我控制,虽然他曾试图逼近。  终于,上帝从天堂看到一颗飞驰而过的子弹,同时,他也看到那块金色的麦田成了画布,一个正在倒下的人成了风景。
  几年后我去了法国的圣雷米和阿尔勒。圣雷米有一条以梵高名字命名的小路。小路通往一间教堂医院,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在这里度过。这也是梵高创作力最饱满丰盛的一年,那些看似平淡平凡的橄榄树、教堂、医院都成了他的创作主题和背景。  而在去圣雷米之前,梵高一直居住在阿尔勒。现在的阿尔勒,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梵高的足迹和色彩。比如那间黄色咖啡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梵高咖啡馆,正是在这里,他涂抹下《星夜》;比如那间他曾入住的军队医院,现在已经完全按照梵高在这里居住时的样子重现;还有那一座座他作画时眺望风景的石桥,还依稀可以辨别他绘画时的前景和远景。  我一直追随着梵高的脚步,因为我把他看成自己的一位隔代老师。他告诉我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内心的声音才重要。他教会我要去细致观察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视角。  谢谢你,文森特•梵高。
  MARK。。。
  做个标记,慢慢读下去
  现在我们也在追逐着LZ的脚步,观看世界不同的窗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感受旅途的风景和旅途人的心情……  一直向往身处异地的徒步行走,去领略不一样的存在,去体会异地的风情……  很喜欢LZ书写游记的方式,也羡慕LZ独自游走异地的勇气……  期待十年的精彩过往~
  作者:nicolliu 回复日期: 14:01:16 
    现在我们也在追逐着LZ的脚步,观看世界不同的窗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感受旅途的风景和旅途人的心情……    一直向往身处异地的徒步行走,去领略不一样的存在,去体会异地的风情……    很喜欢LZ书写游记的方式,也羡慕LZ独自游走异地的勇气……    期待十年的精彩过往~    呵呵,多谢支持,我会慢慢整理,慢慢贴的,我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走在路上的感觉真的很好,期待楼主不断更新
  怦然心动
  旅行一直就是我的梦想,可是做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没人可依靠的中年妇女,这样的梦想是不是太奢侈了?期待楼主给我们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字,让我的心在这一刻获得短暂的自由!
  作者:蕤草 回复日期: 15:10:26 
    旅行一直就是我的梦想,可是做为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没人可依靠的中年妇女,这样的梦想是不是太奢侈了?期待楼主给我们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字,让我的心在这一刻获得短暂的自由!    会的会的
  相当的不错
    真不错!!!!!!    期待下文!!!!!!    很想跟楼主一样潇洒,只是往往像我这样的人迈步出第一步,总是停留在YY中。    看似楼主一直在旅途中,估计是靠这个为生吧?给出版社写稿?
  好看好看真好看啊。小鹏2011,期待分享你的精彩旅程哦
  楼主,以后可以向你讨教关于旅行的问题吗?  我是一个很弱小的女子,但也想如你般潇洒走天下,总有一些顾虑,楼主能给我一些鼓励吗:)
  某些话让我深深感触,得益于楼主深刻阅历而来的人生感悟,在此道一句谢谢
  mark  
  作者:快乐小猪娃 回复日期: 15:41:55 
    楼主,以后可以向你讨教关于旅行的问题吗?    我是一个很弱小的女子,但也想如你般潇洒走天下,总有一些顾虑,楼主能给我一些鼓励吗:)    在我的旅行中,经常遇见许多单身的女孩子旅行,我很敬佩她们  她们可以,你也可以
  牛贴,牛人,标记,细读
  你的生活 我的梦想
  这样的好贴,浮出水面    等着楼主继续    继续关注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员这个职业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