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杨侑廓恭帝杨侑廓

南北朝形势图&&&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又名,是南北朝时期的皇帝。西魏文帝四子。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556年被迫禅位于,西魏灭亡。恭帝被封为宋公,次年被杀。&&&帝王简介拓跋廓  西魏恭帝,恢复姓,名拓跋廓(公元?—557年),弟,曾被封为齐王,于公元554年正月废黜废帝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不立年号,以当年为元年,宇文泰逼他复姓拓跋。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子袭职专权,公元557年初,宇文觉称帝,逼拓跋廓禅位,降封他为宋公,寄居在长安大司马宇文护府中,不久,宇文觉授意其叔宇文护用毒酒将拓跋廓毒死,对外只说得暴病而死。  拓跋廓死后的谥号为恭帝。&帝王生涯政治统治西魏恭帝时期  时期,继续沿东汉末年的州郡县制。当时因北方战乱,大批北人举族南徙长江中下游定居避乱,其聚居区仍沿用北方原西魏官员籍的州郡县旧名,于是各地出现大量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  西魏政权建立后,颁布二十四条新制,后又增加至三十六条,称为“中兴永式”。其主要内容是: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置立正长(正即闾正﹑族正,长指保长。保﹑闾﹑族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称)﹑实行屯田﹑制定计帐(预计次年赋役的概数)和户籍等制度。关中大族出身的苏绰把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总结为六条:清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西魏恭帝时期,权臣宇文泰对这些统治经验非常重视,颁行为“六条诏书”,作为施政纲领。并专门组织中下级官吏学习,规定不通晓这六条及计帐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国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约五万,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统领。此制的建立,对军队进行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中央政权的加强。继续推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行,但授田不足额却是普遍的现象。当时最普遍的一种力役为“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要服役两个月。  西魏恭帝时期,社会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经济发展宇文泰  西魏恭帝时期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过去封建王朝有关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的好的作法。如天子亲五铢钱耕籍田、下劝农诏、灾年开仓济贫以及各种类型的蠲赈、罢苑弛禁等等。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均田制及其相关制度的颁行。  均田制的施行,可能自西魏初即开始,但正式颁行,大约是在西魏恭帝时期。《随书·食货志》称:“太祖作相,创制六官”。紧接着就记载均田、租调、榷盐诸法。掌握这些政令实施的长官如“载师”、“司均”、“司仓”、“司赋”、“司役”、“掌盐”等,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中“地官”下属。而史载宇文泰直至废帝三年才自任“太师”、“大冢宰”、“初行周礼,定六官。”因而其各部职掌及有关制度的正式颁行,大致当在此时。  西魏恭帝时期的均田制,参照了北魏制度,也有一些创新。其主要内容有: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120亩,未婚丁男授田100亩;租调量为有室者每年纳租5斛,绢10匹,绵8两,未婚者纳半数;凡民18—64岁皆纳赋,每年具体所征又视年成而定:亩收4釜(fǔ,音斧,容器。一釜合6.4斗,一说合10斗)为上年,全赋;亩收3釜为中年,半赋;亩收2釜为下年,征1/10;官吏俸禄的发放比例,与征赋额相同。百姓服役年龄为 18—59岁,丰年服役1月,中年20天,下年10天;凡征发徭役,家出1人,不得超过。此外,对各种情况下的免赋、免役,也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实施,均田制的颁行,西魏北周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农业方面,除了关中地区较快地得到了恢复以外,随着益州、荆州及关东地区的产粮区相继并入北周版图,寺院经济的铲除,农业劳动人口、耕地面积猛增,农业基础更为雄厚。屯田规模也扩大了。大统(公元535—551年)初,西魏为满足战争需要,“欲大置屯田”,任命薛善为司农少卿,管理同州夏阳县(今韩城南)二十屯。  西魏恭帝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冬官”之下,设有、匠师、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等大小50多个部门,较之北魏,分工更为详尽。一些官手工场,规模巨大,如夏阳诸山的铁冶,营造军器,拥有工匠8000人;一些工艺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魏文帝时造的“仙人”、“水芝”二欹器,精巧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北周的盐业十分兴盛,有海盐、池盐、井盐,还有制成虎形,以供祭祀和接待宾客之用的“形盐”和作药用的“饴盐”。政府垄断盐业,凡百姓取用,都要征税。 西魏恭帝时期,由于战争较频繁,对整个社会生产影响较大,修宫室、筑长城等土木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徭役还是相当深重;官吏聚敛、贪污之事也时有发生;周武帝灭齐后,有穷兵黩武的苗头出现。然而,无论如何,从大的方面看,西魏北周紧紧抓住了长期以来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军事统治  南北朝时期,西魏恭帝元年(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攻克江陵(今湖北荆沙),俘杀梁元帝萧绎的战争。梁太清三年(549),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长江下游江北诸郡,多为东魏占领。驻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梁宗室诸王割据自立,并借助西魏力量互相攻击,争夺帝位。  据的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进攻荆州刺史、湘东王,兵败投靠,被立为梁王。大宝三年(552),萧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请西魏出兵攻占梁、益二州,剪除已在成都称帝的梁益州刺史、武陵王。承圣三年,梁元帝遣使向西魏索还所占之地,言辞颇为傲慢。  552年9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派柱国于谨总领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将率兵5万进攻梁都江陵。十月,西魏军自长安(今西安西北)进至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州)一带,萧詧率军助战。梁元帝闻讯,下令戒严,调兵抵御西魏军。十一月,西魏军渡,、杨忠奉命率精骑先据江津(今荆沙东南),切断江路,使梁守军东退无路,下游援军也无从得渡。  梁元帝遣将分扼江陵要点,树木栅于外城。于谨军至,下令筑长围,隔绝内外。梁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率军于江陵南岸马头筑垒,遥为声援。时梁各处所征兵马未至,西魏军多路攻城,初受挫,后猛攻,并在内应相助下入西门,克外城。梁元帝退保内城,当晚命属官焚图书14万卷,次日出降,后被杀。十二月,于谨回师,将被俘的梁王公、百姓数万人驱往长安。西魏立萧詧为梁主。此后,长江中上游的荆、雍、梁、益诸州,全为西魏所有。  西魏恭帝元年甲戌(554)正月,戊子朔(2月18日)。十二月,梁元帝被魏人杀,年四十七岁。魏立梁王嵒为梁主。  是年,魏加尉迟迥督六州,加以前共为十八州,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陟黜。尉迟迥在其区内明赏罚、布恩威,绥辑新民,经略未归附之地。境内华、夷皆怀之。寻魏诏大都督宇文贵代尉迟迥镇蜀。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率其党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薄皓、马术等围隆州(治今阆中),州人李灊亦聚众反,开府张遁举兵应之。宇文贵乃命开府叱奴兴救隆州,又令开府成亚击灊及遁。势不能敌,遂降。械送京师。加宇文贵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蜀多盗,宇文贵乃以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廿四部,令其督捕,由是乃安靖。  西魏恭帝二年乙亥(555)正月,壬午朔(2月7日)。梁主嵒改元大定。五月,丙午(廿七日,7月1日),梁陈霸先迎立贞阳侯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晋安王为皇太子,陈霸先为侍中。十月,梁贞阳侯渊明逊位,出就藩邸。己酉(初二,11月1日),晋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绍泰。以渊明为司徒,封建安公。遣使告齐云:“僧辩阴图篡逆,故诛之,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藩国。”南北朝·西魏 南北朝形势图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而称帝建宋,此后的170年间,南方依次经历了宋,齐,粱,陈4个王朝,史称南朝。北方的北魏于公元 439年统一了北部中国,后分裂为,,后为所夺,建立了,西魏后为所夺,建立了北周。这5个王朝,史称北朝,和南朝合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和十六国大分裂后,形成的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期。&  (公元386——581年,共195年)  (公元535——557年),共22年。西魏共有3个帝王,其中病死的1帝,国亡被废后毒死的2帝。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恭帝:恭帝-晋恭帝,恭帝-西魏恭帝_九锡之礼-牛宝宝文章网
恭帝:恭帝-晋恭帝,恭帝-西魏恭帝 九锡之礼
九锡之礼_恭帝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弟。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三十六岁。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晋书 帝纪第十恭帝讳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初封琅邪王,历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元兴初,迁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进位太宰,加兖冕之服,绿F绶。玄篡位,以帝为石阳县公,与安帝俱居寻阳。及玄败,随至江陵。玄死,桓振奄至,跃马奋戈,直至阶下,_目谓安帝曰:「臣门户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帝乃下床谓振曰:「此岂我兄弟意邪!」振乃下马致拜。振平,复为琅邪王,又领徐州刺史,寻拜大司马,领司徒,加殊礼。义熙二年,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加羽葆鼓吹。十二年,诏曰:「大司马明德懋亲,大尉道勋光大,并徽序彝伦,燮和二气,髦俊引领,思佐鼎饪。而雅尚冲挹,四门弗辟,诚合大雅谦虚之道,实违急贤赞世之务。昔蒲轮载征,异人并出,东平开府,奇士向臻,济济之盛,朕有钦焉。可敕二府,依旧辟召,必将明易攵俊V,嗣轨前贤矣。」于是始辟召掾属。时太尉裕都督中外诸军,诏曰:「大司马地隆任重,亲贤莫贰。虽府受节度,可身无致敬。」刘裕之北征也,帝上疏,请帅所莅,启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从之,乃与裕俱发。及有司以即戎不得奉辞陵庙,帝复上疏曰:「臣推毂阃外,将革寒暑,不获展情埏j,私心罔极。伏愿天慈,特垂听许,使臣微诚粗申,即路无恨。」许之。及姚泓灭,归于京都。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崩。刘裕矫称遗诏曰:「唯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难,幸赖宰辅,拯厥颠覆。仍恃保v,克黜祸乱,遂冕旒辰极,混一****。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遘疾大渐,将遂弗兴。仰惟祖宗灵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邪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燮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大赦。元熙元年春正月壬辰朔,改元。以山陵未厝,不朝会。立皇后褚氏。甲午,征刘裕还朝。戊戌,有星孛于太微西O。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帝受朝,悬而不乐。以骠骑将军刘道怜为司空。秋八月,刘裕移镇寿阳。以刘怀慎为前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彭城。九月,刘裕自解扬州。冬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阳公义真为扬州刺史。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十二月辛卯,裕加殊礼。己卯,太史奏,黑龙四见于东方。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草诏,请帝书之。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乃书赤纸为诏。甲子,遂逊于琅邪第。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帝自是之后,深虑祸机,褚后常在帝侧,饮食所资,皆出褚后,故宋人莫得伺其隙,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裕使后兄叔度请后,有间,兵人逾垣而入,弑帝于内房。时年三十六。谥恭皇帝,葬冲平陵。帝幼时性颇忍急,及在O国,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其后复深信浮屠道,铸货千万,造丈六金像,亲于瓦官寺迎之,步从十许里。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时人称焉。始,元帝以丁丑岁称晋王,置宗庙,使郭璞筮之,云「享二百年。」自丁丑至禅代之岁,年在庚申,为一百四岁。然丁丑始系西晋,庚申终入宋年,所余惟一百有二岁耳。璞盖以百二之期促,故婉而倒之为二百也。九锡之礼_恭帝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 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54~558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即位前封齐王,魏废帝三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公元557年农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北史 魏纪第五恭皇帝讳廓,文皇之第四子也。大统十四年,封为齐王。废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元年夏四月,蠕蠕乙旃达官寇广武。五月,柱国李弼追击之,斩首数千级,收辎重而还。冬十一月,魏师灭梁,戕梁元帝。梁太尉王僧辩奉元帝子方智为王,承制,居建业。二年秋七月,梁太尉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明于齐,奉以为主。梁王方智为太子。九月,梁司空陈霸先杀僧辩,废萧明,复奉方智为帝。是岁,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礼》,建六官,以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冢宰;以柱国李弼为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以尚书令独孤信为大司马;以于谨为大司寇;以侯莫陈崇为大司空。冬十月乙亥,安定公宇文泰薨。十二月庚子,帝逊位于周。周闵帝元年正月,封帝为宋公,寻殂。九锡之礼_恭帝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孙,汉族。中国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617-618年在位。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次年去世,年仅15岁,葬于今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的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杨侑称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618年3月,炀帝死于江都之变。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去世。杨侑崩后的谥号为恭皇帝。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人物介绍/后周恭帝
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纪王,熙诲蕲王。壬寅,高丽遣使者来。九月丙寅,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丽。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高丽遣使者来。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宋兴。
相关条目/后周恭帝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0:34
贡献光荣榜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
西魏恭帝元廓的生平简介 西魏恭帝元廓是怎么死的 - 历史秘闻_北京联盟大杂烩
西魏恭帝元廓的生平简介 西魏恭帝元廓是怎么死的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
西魏恭帝元廓的生平简介 西魏恭帝元廓是怎么死的,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异母弟,南北朝时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554年―556年在位。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异母弟,南北朝时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554年―556年在位。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  元廓生平简介  西魏恭帝拓跋廓,汉名元廓,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的异母弟,出生于大统三年(537年)。大统十四年(550年),受封齐王。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安定公宇文泰废黜西魏废帝元钦,拥立齐王元廓为帝。 元廓继承帝位,仍未设年号,称元年。 元廓继位后,宇文泰仍和从前一样专权干政,并自封太师、大冢宰。他威逼元廓恢复原姓拓跋氏。宇文泰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壮大自己的实力,于同年冬天,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兵五万攻破江陵,俘杀梁元帝萧绎,掳走梁朝王公以下和百姓数万人作奴婢,分赏三军。北京联盟小编编辑整理 /   元廓怎么死的  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权自立为帝,不料却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乙亥日,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死前,因为自己的儿子幼小,便嘱托他的侄儿宇文护,帮助其子宇文觉主持军国大事。宇文泰死后,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不久,进封宇文觉为周公。同年十二月庚子日,宇文护感到篡魏时机已到,就威逼拓跋廓禅位给宇文觉。  次年(557年)正月,宇文觉正式代魏称帝,建立北周政权,是为孝闵帝,西魏至此灭亡。孝闵帝称帝后,封拓跋廓为宋公。不久宇文护寻个理由将其杀害。
西魏恭帝元廓的生平简介 西魏恭帝元廓是怎么死的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投稿通道:
广告投放、商务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恭福帝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