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克拉玛依市 北京碳汇网林基地 在哪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 文章内容
宣恩建设我州首个碳汇林基地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宣恩网&&作者:汪盛华 杨婷 兰锐&&责任编辑:田长英&&发布日期:
本报讯(记者 汪盛华 通讯员 杨婷 兰锐)10月10日,蒙恩林业(宣恩)有限公司组织30多个劳力在高罗乡的下坝整理耕地,以便播种红豆杉等树种;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组织6个专班共60多个劳力,分别在李家河乡的上洞坪、晓关侗族乡的甘家坝等地清理林地,以便栽植绿化树苗。该公司负责林业生产和林业技术的负责人李明阶介绍说:&这是公司实施的全州首个碳汇林基地建设项目的部分前期项目。&
由我县招商引资,在我县注册的蒙恩林业(宣恩)有限公司,计划10年总投资3亿元,通过流转林地的方式,按照国际二氧化碳交易的要求,在我县建成20万亩碳汇林基地。
&公司栽植的林木生长6年成林后,公司就可通过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二氧化碳交易平台,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的企业谈判,由对方出资,购买我公司碳汇林的固碳权。&李明阶解释说,&成林山林尤其是成林针叶类山林具有很好的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根据国际《京都协议书》的规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的企业必须对超标排放的二氧化碳作好处置。&
李明阶介绍,1个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年可储存1.82吨二氧化碳,而1亩成林的森林有3个立方米的蓄积量,按照现行国际碳交易18元/吨(人民币)的价格,那么,1亩成林森林的新增长蓄积量年可获得98.28元的固碳收入。当然,国际碳交易价格每年都会有变化,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到时候,我们公司可获得固碳和卖木材的双重收入。
我县对蒙恩林业(宣恩)有限公司实施碳汇林基地建设项目,在流转林地、争取并落实国家专项林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该公司实施这个项目半年来,现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已在高罗乡的下坝租地育红豆杉、香椿等林木苗600亩;在李家河、晓关2个乡流转林地2.38万亩。9月15日以来,已清理林地3000亩,计划首期栽植香椿和柳杉。
相关链接:郴州建设省内首个“碳汇林”基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4月1日讯(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蒋伟)日前,郴州市主要领导及干部群众300余人,冒着濛濛春雨,来到该市“碳汇林”基地种树,我省首个“碳汇林”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原标题:郴州建设省内首个“碳汇林”基地
本报4月1日讯(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蒋伟)日前,郴州市主要领导及干部群众300余人,冒着濛濛春雨,来到该市“碳汇林”基地种树,我省首个“碳汇林”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据了解,郴州市“碳汇林”基地设在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一期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营造“碳汇林”950余亩,其中新造554亩、改造398亩,年内完成。据测算,“碳汇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00吨,排出氧气1600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12/31 09:36
12/31 09:36
12/31 09:36
12/31 09:38
12/31 09:39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77167
播放数:133585
播放数:6197952
播放数:3511430
48小时点击排行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新疆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造林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增加陆地碳汇,减缓大气中CO2的积累。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及原生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造林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合理的样方设置分别于林区和荒漠灌木林区进行土壤分层取样,并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碳汇林下及原生荒漠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原生荒漠植被条件下土壤平均碳密度仅为0.3~0.6 kg/m2,而建造碳汇林后,该区域土壤平均碳密度有大幅提高,为0.47~1.4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体深度的加深而减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提高在浅层土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对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792.11【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主要受气候、植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干扰等因素的影响[1]。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2],土壤中储存的碳大约是地上生物量的3倍,是大气碳含量的两倍[3],土壤碳库较小幅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大气碳库储量,进而影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军,刘纪远,高志强,崔林丽;[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许文强;罗格平;陈曦;肖鲁湘;;[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吕妍;宁虎森;王让会;卢筱莉;吉小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任军;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刘钊剑;吴景贵;;[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年06期
苏永中,赵哈林;[J];中国沙漠;2002年03期
贾晓红,周海燕,李新荣;[J];中国沙漠;2004年04期
许文强;陈曦;罗格平;王涛;蔺卿;;[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丽;戴万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吴乐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刘海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3期
于占源;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陈伏生;赵琼;;[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张晓娟;魏天兴;荆丽波;尹娜;刘艳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杨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宋熙龙;毕君;刘峰;王超;;[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张廷龙;孙睿;胡波;党一诺;孙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涂洁;刘琪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李正才;;[J];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A];中国地理学会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尤文忠;张慧东;邢兆凯;郭锦山;颜廷武;赵刚;魏文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高尚宾;赵玉杰;刘申;居学海;;[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成己;王义祥;黄毅斌;翁伯琦;;[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冯宗炜;;[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曾曙才;廖业佳;叶金盛;;[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关松;窦森;;[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仇建飞;窦森;;[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江;黄从德;张国庆;;[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Volume 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金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赖力;[D];南京大学;2010年
孙起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陈伟强;[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侯扶江;[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延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黄斌;[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解宪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军邦;[D];浙江大学;2004年
许振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珊珊;[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田慎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李登秋;[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连亚楠;[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窦荣鹏;[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王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黄海澎;[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陈楠;[D];西北大学;2002年
谢锦升;[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于占源;[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文荣,方世经,周恩嘉;[J];安徽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李忠佩,张桃林,林心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2期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J];东北农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刘慧,成升魁,张雷;[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党安荣,阎守邕;[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王绍强,陈育峰;[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李忠,孙波,林心雄;[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樊自立,穆桂金,马英杰,马映军;[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小梅;依艳丽;郑存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张信;李维军;胡艳莉;刘永进;姬秀云;古晓林;;[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陈祯;;[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陈秀平;;[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3期
杨寿荣;王龙;;[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2期
胡天均;周启文;周义贵;冯毅;宋鹏;;[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惠淑荣;孙晓庆;刘强;王岩;陈忠维;;[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陆家逸;梁棉勇;曾玉锋;陆晓明;;[J];大众科技;2011年08期
卢广远;张艳;王祥福;孟彦;;[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郑存德;依艳丽;张大庚;栗杰;黄毅;刘小梅;;[J];玉米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毅;邹洪涛;张玉龙;;[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潮海;周顺利;;[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孙东霞;杨建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马志军;杨旭升;郭春景;;[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赵允格;邵明安;王全九;;[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田美荣;高吉喜;;[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孙东霞;郭晓静;;[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杨光;汪季;高永;郭建英;;[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脱云飞;王克勤;张振伟;费良军;胡兵辉;卢炜丽;;[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康玲玲;魏义长;王云;王云璋;贾西安;张亚飞;;[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杜中闻 通讯员
杨玲;[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周建玲;[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刘枫;[N];新疆日报(汉);2011年
蒋夫尔;[N];中国教育报;2011年
宋鹏 通讯员
杨中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宋鹏 通讯员
尹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克拉玛依市政协主席 玉素甫江·阿不都热西提;[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邓平;[N];中国旅游报;2011年
陈维华 胡伟华;[N];人民日报;2011年
曹军 谷雅敏;[N];新疆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卓;[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刘晚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杨连新;[D];扬州大学;2002年
王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王永明;[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崔向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董玉云;[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韩宾;[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程冬兵;[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雷金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向斌;[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孔令超;[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牛美灵;[D];新疆大学;2005年
王梅;[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余海兵;[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何淑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万猛;[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晋瑜;[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姜成;[D];延边大学;2005年
辛平;[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昆明盘龙区生态建设 从水源保护到首个碳汇林基地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盘龙区承担着松华坝600多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责任,因此,水源保护、河道治理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2008年以来,盘龙区积极开展了入滇河道整治“158”工程及一湖两江流域“四全”工作,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认真开展了盘龙江、金汁河、明通河、牧羊河和冷水河等5条主要入滇河道,西干渠、麻蛇沟、花鱼沟、马溺河、麦溪沟等12条支流干渠的综合整治。
冷水河、牧羊河是松华坝水库的重要水源。冷水河沿岸100米范围内原来的农田如今都变成整齐的树林,河水清澈。从2006年至今,冷水河沿岸共租用土地超过1.87万亩,用于建设永久性生态林地,实施“农改林”。目前,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实施,已建成永久性生态林带1248亩、苗木基地近6000亩、生态湿地329亩。(张丽采编)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当前位置:
郴州市开种全省首个碳汇林基地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郴州新闻网
& (双击滚屏)
图为3月14日,市委书记向力力等市领导来到郴州市碳汇林基地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阳春三月,正值植树造林好季节。近日,全省首个碳汇林基地在我市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槐万路)旁开种。市委书记向力力等在郴的市级领导来到碳汇林基地,与干部群众一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号召郴州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建设。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汇林”就是以固碳为目的建造的森林,鼓励企业、公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认建认养。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家居用电、开车等都有碳排放。郴州的碳汇林基地是湖南首个碳汇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建造952亩碳汇林,其中新造554亩,提质398亩,建设期为1年。项目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每年吸收1800吨二氧化碳,排出1600吨氧气的“森林氧吧”。在植树造林现场,不少市民通过参与种植碳汇林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碳足迹”。
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向力力踏着泥泞,登上山坡,立刻融入一片植树的忙碌身影当中。他一边种树,一边对大家说:“郴州是林中之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我们更应该在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就是要表达持之以恒植树造林的决心和信心。”向力力还说,植树造林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要通过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市场机制,调动大家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
据市林业局统计,当天共有200余人参加了义务植物活动,共种下桂花、香樟、银杏、阴香、杜英等500余株苗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林碳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