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有约,THE MESSANGER 这歌你有吗,有的话能不能...

1:QQ音乐等音乐软件的锁屏界面显示歌词其实就是&b&不断更换新的锁屏图片的水印&/b&,PP助手的锁屏界面显示下载进度也是同理&br&&br&2:有的软件为了实现后台下载,会&b&在&/b&按下home键之后在&b&后台默认播放空白音乐&/b&,这样系统本身就会识别为音乐,不会在按下home键之后将它关闭了&br&&br&3:大部分杀内存软件是软件本身&b&先产生大量数据占用大部分内存来使iOS自身释放空闲内存&/b&,然后软件本身再恢复正常的内存占用&br&&br&4:iPhoneQQ即使关闭后台之后仍然不掉线因为iOS版本的QQ即使手机后台关闭,腾讯后台也会&b&自动默认在线48小时&/b&,软件本身和软件的通知是独立的,所以能正常接收推送(2011年6月份之前iPhone版QQ是按下home键自动离线的,但是可以接收消息)&br&&br&5:因为流量监测软件不能像安卓一样一直在后台驻留,为了实现流量监测功能,它会在第一次开启软件时读取系统当前的蜂窝数据用量,然后在你第二次打开软件时再次读取当前系统的蜂窝数据用量,相减之后就得出了你这一段时间的蜂窝数据用量&br&&br&6:关于软件评分,有的游戏会弹出评分请求,在app store里评分完之后会给一些游戏奖励,实际上那些软件是无法检测到你有没有评分有没有好评的,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弹窗,你点出去然后再打开这个软件&b&即使不评分照样可以获得奖励&/b&&br&&br&7:各种手机助手不越狱也可以安装所谓的正版软件,这是通过漏洞&b&绕过了iTunes来使用一个帐号授权去无数个机器&/b&(原本一个iTunes帐号只能授权5个机器),这其实也是属于盗版,而且当你再次通过AppStore下载安装软件之后,之前通过各种助手下载的那些软件会出现闪退,需要重新授权。&br&&br&12月2日更新&br&—————————————————&br&8:各种电池助手电池管家只能在检测到你的充电状态后给你播放一个屏保,记录一下充电时间,它们&b&并不能读取电池参数&/b&,而且也无法对你的电池起到什么保护作用,计算的剩余充电时间也是不准确的&br&&br&目前想到这么多,不断补充中....
1:QQ音乐等音乐软件的锁屏界面显示歌词其实就是不断更换新的锁屏图片的水印,PP助手的锁屏界面显示下载进度也是同理2:有的软件为了实现后台下载,会在按下home键之后在后台默认播放空白音乐,这样系统本身就会识别为音乐,不会在按下home键之后将它关闭了…
来自子话题:
如果你的手机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或许你已经不再会每天都去挖掘新的应用软件,没准,你好久都没有更新过手机里的那几十个应用了吧?&br&&br&昨晚花两个小时更新了一下手机系统,把手机和家里的电脑同步了。于是,当初刚买手机时下载的那些免费应用软件,有那么几个又住进了我的手机里。&br&&br&挑几个NB的,挨个介绍一下。&br&&br&&b&1.Evernote(印象笔记)&/b&&br&&br&我在上个月发了一条微博:“今天下午新掌握的一个经验,在网上遇到感兴趣的文章,一定要迅速复制在word里,而不是只保存链接,因为链接随时都能失效,而word里的文字永远不会消失。”然后,我的精神导师裤子君马上给我推荐了一款软件,就是著名的Evernote。&br&&br&听他的,我把家里的电脑、公司的电脑和随身携带的手机里都安装了这款软件,然后把没空一下子阅读完的、近期感兴趣的、正在写的文档一股脑儿丢了进去。再把这些内容纷纷同步完毕,之后的碎片时间,被这个软件发挥的淋漓尽致,无比充实。&br&&br&其实,这款朴实的应用软件工作原理和网盘是相同的,但是它在文档的存储与展现方面,要比任何网盘都优秀得多。事实上,我正在Evernote里编辑这篇文章。&br&&br&它在中国的本土化做得很成功,以至于有了一个正式的中文名字,叫印象笔记。&br&&br&&b&2.过日子&/b&&br&&br&你一定听说过“活法儿”这么个网站,它在几年前曾经通过邮件火了一把。我在收到过几封朋友发来的邮件之后,终于忍不住去测试了一下,结果因为那会儿经常抽烟喝酒吃川菜,我的体质是听上去很惨烈的湿热质。&br&&br&湿热了一两年之后,这个只能检测个人体质的网站终于推出了一款应用——“活法儿过日子”。这款应用的广告语很有爱:从此,你和家人朋友过上了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br&&br&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通过这款软件,成功的把体质调节成了最健康的平和质。那段日子,我热衷于在下班之后流连于菜市场,每晚照着“过日子”里面按照二十四节气推荐的蔬菜与生鲜去采购,吃的大快朵颐,而且非常健康。&br&&br&&b&3.下厨房&/b&&br&&br&说到菜市场,不得不提下厨房,这是我在去年受益最大的应用软件。&br&&br&我曾经一度崇拜那些厨艺高超的人们,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低调的发在微博上时,我觉得这是最高档次的炫耀。与他们相比,那些吃顿火锅都要掏出手机拍照发微博炫耀的家伙们简直弱爆了。&br&&br&烹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当你多摸几次炒锅的把手就会明白。简而言之,当你准备好了炒锅、铲子、盐、酱油、鸡精、干辣椒、姜、蒜、筷子、勺、碗、盘,你的烹饪生涯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只需要通过下厨房上边的简约菜谱开始一次次实践就好。我只花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可以在一小时之内整出一桌子菜了,而且是那种拍完照发在微博上也能引起许多吃货们留下口水的硬菜。&br&&br&最后,再附送一个来自zhihu的链接:《做家常菜,有哪些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6&/span&&span class=&invisible&&043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b&4.食神摇摇&/b&&br&&br&这个世上有两种人。&br&一种是热爱下厨房的食神,另一种是喜欢出去吃的懒人。&br&&br&如果你的手机里有一款神奇的美食软件,只需要轻轻“摇一摇”就能发现附近好吃的餐馆,你会常常使用它吗?食神摇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你摇出来的餐馆旁边都会附注一条“推荐理由”,这些理由包括:性价比很合适、附近的餐厅、猜是你喜欢的口味、口味评价好、用餐环境不错、甚至……烤鸭做得很正宗。&br&&br&你甚至可以在后台设置好自己的忌口、钟爱的菜系、均价范围、距离范围……甚至还可以选择地图上的其他位置,来帮助远方的朋友摇一摇。当然,在你注册之后,还可以通过这个软件认识更多的懒人,一起出去摇,一起出去吃。让你和陌生的美食不期而遇。&br&&br&&b&5.知乎&/b&&br&&br&刚才提到知乎,这是一个伟大的网站。&br&&br&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信息的筛选对于每个人都变得尤为重要。你每天把时间都放在微博、豆瓣、Google reader上面,这很正常,但你如果把时间多放在知乎上一些,就会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br&&br&在我刚刚得到这个网站的邀请码的时候,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来到了一个更为专业的百度知道里面。在这里,有许多从未听说过、思考过的问题在等着你学习,等着你回答。哪怕你是个资深潜水员,这里依然有你可以回答的问题。比如我,因为小时候看过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而回答了一个“刺猬是如何进行交配”的问题,得到了6个赞同。而我在知乎学到的东西,远比在微博、豆瓣和别人的博客里学到的多得多。&br&&br&&b&6.ZAKER&/b&&br&&br&说到筛选信息,ZAKER则是另一个极其优秀的移动应用。它把你感兴趣的杂志、博客、新闻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与分类,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支持离线阅读。&br&&br&我曾经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关了灯躺在床上,打开这个软件,看了三个小时。说句夸张的话,安装了它之后,一些你经常会购买的杂志完全没有了继续付费的必要。你只需要利用wifi每天更新好上面的各种内容,在路上、在睡前、在卫生间、在等人时,打开飞行模式,不耗费一点流量,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就可以进行高效而快速的阅读了。&br&&br&这是我今年上半年受益最多的应用。&br&&br&&br&&b&7.Excel三国杀&/b&&br&&br&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款最爱的游戏,有的人是植物大战僵尸,有的人是水果忍者,有的人是愤怒的小鸟……而我最爱的那款游戏,就是Excel三国杀。&br&&br&这是一款单机版的三国杀,不需要耗费一丁点流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里面的机器人玩家像真人一样聪明,但是如果你多玩上几次,就能发现它们都在遵从着一种无法打破的原则,尤其是在第一轮——主公第一轮不会主动攻击;反贼第一轮只会攻击主公,如果打不到主公就谁也不打;在死了一个反贼的情况下,内奸会主动攻击只杀反贼的忠臣。……所以,你的胜率会很高,很解压。&br&&br&&b&8.看球啦&/b&&br&&br&如果欧洲杯的时间能提前到晚上九点四十五而不是凌晨两点四十五,看球的人一定会更多。不过,对于球迷来说,哪怕是凌晨三点四十五,也会有人坚持看下去。&br&&br&球迷之中,一定不乏一些像我这样的糊涂虫,基本记不住自己支持的球队的比赛时间,更不可能记住每场比赛的比分。这时,一款比较聪明的软件出现了。你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以往比赛的比分、自己支持球队的比赛时间,还可以分析小组赛的出线情况,浏览自己球队的各种新闻。&br&&br&对于热爱足球的人来说,这款应用真的帮了不少忙。&br&&br&&b&9.AccuWeather&/b&&br&&br&这是一个奥地利人推荐给我的天气类应用软件。当时我们围坐在一个烤串摊位前,举起酒瓶碰了一下,他就拿过我的手机,在appstore里找到了它,花0美元买了下来。&br&&br&这款天气应用与别的天气预报软件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预测未来几个小时之内的天气。我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打开四个天气类软件对比了一下北京的天气,其中只有它成功预测到了两个小时之后的那场暴雨。&br&&br&虽然这款软件的界面全部是英文,但所有中国人应该也能认得“Beijing”、“Shanghai”、“Zhumadian”和我们从小就能看得懂的天气图标吧。&br&&br&&img src=&/5daa7c66dc99677dcfb158c76c86607b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最后,自荐一下我的微信公众账号,你可以在“查找微信公众号”里查找“天亮天黑”,也可以直接输入ID:oldtimebye,我争取每天一篇美食故事,并分享一些有趣的想法。
如果你的手机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或许你已经不再会每天都去挖掘新的应用软件,没准,你好久都没有更新过手机里的那几十个应用了吧?昨晚花两个小时更新了一下手机系统,把手机和家里的电脑同步了。于是,当初刚买手机时下载的那些免费应用软件,有那么几个又…
来自子话题:
在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认为:&u&魅族官方要回账号的&b&理由&/b&与&b&方式&/b&并无不妥。&/u&&br&&br&&b&一、理由&/b&&br&&a data-hash=&cb0ab9a8b269c18c71c591b2c2b56a6a& href=&/people/cb0ab9a8b269c18c71c591b2c2b56a6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知会& data-tip=&p$b$cb0ab9a8b269c18c71c591b2c2b56a6a&&@知会&/a& 质疑魅族科技为什么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前提下收回账号,魅族科技给出的理由是:&br&&img src=&/b198fe2c6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b198fe2c6_r.jpg&&即:&b&你的微博账号在使用了黄章这个名字的前提下,同时使用了魅族科技的微博头像。构成侵权。魅族通过正常投诉的途径,拿回了账号。&/b&&br&&br&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叫黄章,你玩微博用自己的名字,这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是普通魅友,你用魅族科技的头像,这也完全没有问题。&br&但是,&u&如果你用了黄章这个名字,同时还使用了魅族科技的头像,这两种做法一加起来,无疑会对不知情的微博用户产生误导&/u&。&br&&br&&b&二、方式&/b&&br&首先,在取回账号之前,魅族已经用官方账号与你沟通过,&b&并且你还截到了聊天记录。&/b&这说明在沟通之后你依然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而不是像你所说的:&br&&blockquote&随即我的号码已经不能登录,就像是早有预谋的发生,我失去了和魅族沟通的机会。&br&&/blockquote&其次,如果这个账号是你平时记录生活所用的「大号」(&u&即微博内容为原创,头像没有误导性&/u&),那么要想拿到这个ID肯定要征集你的同意;可惜,你的微博不仅内容都与魅族有关,头像也是魅族科技的。黄章手一挥让魅族的微博运营人员以 “冒充我” 为由举报你,岂有不成功之理?同时,也请你告诉我,&b&这样举报哪里不妥?&/b&&br&&img src=&/ac478d34dc2a64fb2557_b.jpg&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1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7& data-original=&/ac478d34dc2a64fb2557_r.jpg&&&br&———————————&b& 下面是阴谋论时间&/b& ———————————&br&&br&&br&在百度贴吧的原帖中,你开头的描述是:&br&&blockquote&我当时是铁杆嘛…&br&…很崇拜&br&头像也是魅族…&br&在简介中特意注明是魅友…&br&从来没以黄章口气发过微博…&/blockquote&可以得出以下几条信息:&br&1.其实你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会对不知情的魅友造成误导&br&2.但你在尽量避免这种误导(你可真够纠结和蛋疼的)&br&3.黄章这个微博并没有为你带来过什么利益&br&&br&但是,根据知友 &a data-hash=&bad659bf5b439& href=&/people/bad659bf5b43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冉江& data-tip=&p$b$bad659bf5b439&&@冉江&/a& 扒出的信息发现,你本人贴吧ID的地理信息为「上海市 黄浦区」,而你注册的黄章ID的地理信息为「广东 珠海」。 ( &a href=&http://zhi.hu/01m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01m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根据以上推断,我觉得你的描述&u&很可疑&/u&。&b&既然明知会误导不知情的人,为何你还要将所有信息都往魅族的黄章身上靠呢?&/b&&br&我没有被投诉过,但我本能认为,被投诉以后,简介依然是可以更改的。所以当事人所谓的「一直在简介中自称自己是魅友」也变得可疑。&br&&br&再看看你结尾的表述是:&blockquote&&b&我要求给我一台MX3作为补偿。&br&&/b&&/blockquote&呼应一下前面的&br&&blockquote&&b&我当时是铁杆嘛…&/b&&/blockquote&呵呵,真的是很有意思。
在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认为:魅族官方要回账号的理由与方式并无不妥。一、理由 质疑魅族科技为什么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前提下收回账号,魅族科技给出的理由是:即:你的微博账号在使用了黄章这个名字的前提下,同时使用了魅族科技的微博头像。…
来自子话题:
你见过chrome在你机器上随便装其它东西吗?
你见过chrome在你机器上随便装其它东西吗?
来自子话题:
&b&我是这么用Cortana的&/b&(我用的英文版,下为译文,体会精神...):&br&我:“Cortana,记得提醒我明天上班的时候用公司打印机把网上买的戏票给打印了”&br&Cortana:“好哒”&br&第二天我走到公司楼下的时候,手机就弹出提示让我打印戏票。&br&&br&我:“Twitter 发推 今天上班又跟产品狗扯皮了……”&br&Twitter app启动,直接给我切换到发推界面,并填好了内容,我只需要点击发送。&br&&br&下班路上,Cortana会自动计算出回家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开车的话,单击Cortana界面里的地图直接开始导航。&br&走路无聊的话可以翻翻它为你定制的新闻。&br&到了饭点还会推荐附近的餐馆给你。&br&&br&&b&我是这么用Outlook的&/b&:&br&我的手机客户端同步邮件比我的Mac Outlook还要快。&br&手机上左手轻击邮件标题左侧可以直接进入多选模式,可以直接单击删除整个会话或一封邮件&br&无论是读邮件还是写邮件,Windows 系统的Outlook里显示什么格式,手机上就是什么格式,字体色彩高亮一点不差。&br&附件ppt直接打开看,电脑上啥效果,手机上啥效果。&br&&br&&b&我是这么用移动端协作的&/b&:&br&开会用Mac上的OneNote做记录,完事了合上本走人,&br&路上用Skype跟人接着聊(Skype这个奇葩软件,目前移动客户端我觉得只有WP的能用……),想起什么来就打开手机上的OneNote改改之前的会议记录。&br&最后整理一下直接邮件会议概要给参会人,手机Outlook支持exchange联系人搜索,再也不怕发错邮件了,OneNote分享出来的邮件完全保持你在Mac上看到的格式。&br&&br&&b&我是这么锻炼的:&/b&&br&买了个带NFC的蓝牙接收模块,每次出门,把接收模块打开往手机上一碰,自动蓝牙配对。听歌接打电话两不误。&br&手机放臂带里,开跑的时候长按搜索键用Cortana唤出Endomondo,点击开始就开始跑。&br&&br&&br&&b&我是这么用我的手机摄像头的(1020)&/b&:&br&如果拍景色,我会选DNG直出,43M一张的Raw片,连上WIFI之后自动上传到OneDrive,导入Lightroom里任我蹂躏。(感谢 &a data-hash=&275bcddb6cf& href=&/people/275bcddb6c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75bcddb6cf&&@heyblue&/a& 指出,DNG不支持OneDrive直接上传,我机器里的DNG文件都是我用WP的Mac客户端导出的,但是10M一张的High Resolution图片是可以自动上传的)&br&夜景也不怕,有时候在很暗的餐馆里还要靠手机拍照来看清楚到底上的是啥菜,有时候跑步的空当用手动挡拍拍月牙儿,like:&br&&img src=&/d86cc89e74ebbe455b9bcaccb3efb8cd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1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d86cc89e74ebbe455b9bcaccb3efb8cd_r.jpg&&&br&如果拍食物,我会直接选择普通画质,但是拍完之后拿Adobe Photoshop Express(免费)直接调整一下,就可以发朋友圈骗赞。like:&br&&img src=&/06a1cdcca21849feafb85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1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06a1cdcca21849feafb85_r.jpg&&另外,Lumia的实体快门键也支持所谓的抢拍功能,长按快门键直接进入拍照模式。&br&&br&&b&我是这么开车的:&/b&&br&用Here Drive,全球最好用的免费GPS导航服务,支持离线地图下载,完全不费流量且无广告。想要English用English,想要国语用国语,想要扶栏发用扶栏发。&br&&br&&b&至于应用短缺,我是这么解决的&/b&:&br&觉得哪个网站好用的,如果有responsive的版本(没有的话似乎应该是这个网站应该反思一下……),直接mobile IE里面pin to start,&br&又或者注册一个微软的开发者账户,用在线的App Studio里的Web app template点点点生成一个封装好的app,直接装手机上。&br&&br&/* &br&这里要好好夸夸微软的开发者工具,我同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话:“总体来说的话,Xcode和Visual Studio中间有一万个Eclipse。”(未授权引自@王亞暉...侵删…)。虚拟机效率什么的也还算好,要知道我是在Mac上开VirtualBox,在虚拟机里装Windows和Visual Studio写app...&br&&br&iOS的工具链说起来也很好了,但是现在想在iOS平台搞开发,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是不行了,不像WP平台,从零基础到一个App Store应用上线只需要一两天。&br&&br&至于Android开发工具支持,那我们公司某常年流窜于各个移动平台的同事的话来说:“实在是吃不下Android那坨屎……”,但是人家Google开源做得好,大家都愿意捧,市场体量在那里没办法……&br&*/&br&&br&&b&觉得WP色块大占地方的:&/b&&br&您跟我比一下谁一屏显示的应用多(4.5寸屏),以及谁的主屏幕上信息量大(各种资讯类应用的磁贴效果我就不展示了……):&br&&img src=&/ca6b0eef6e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ca6b0eef6e_r.jpg&&顺便说一句,我在Mac上写答案,屏是现截的,OneDrive同步也就一分钟延迟吧。&br&&br&&br&说到魅力,我觉得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WP的app在设计哲学上比iOS和Android都要好,注重简洁的信息传递,导航设置非常清晰,滑动翻页,从来不存在放在屏幕顶端的导航栏,屏幕再大也没压力。一个例子, WP上的一个Reddit客户端&b&Baconit&/b&,Flip View让人刷起来完全没法停。&br&&br&当然,我&b&并不觉得WP平台存在什么杀手锏的特技,没有任何人有必要必须去用它。&/b&&br&只是觉得他也是一个足够好用的手机系统而已。我手上还有几台iOS设备(备机老iPhone, iPad),但是我现在一般在家里还是拿着Lumia刷个不停,出去以后WP自带的WIFI sense功能还能自己帮我找免费WIFI连,说好的戒网功能呢!!?
我是这么用Cortana的(我用的英文版,下为译文,体会精神...):我:“Cortana,记得提醒我明天上班的时候用公司打印机把网上买的戏票给打印了”Cortana:“好哒”第二天我走到公司楼下的时候,手机就弹出提示让我打印戏票。我:“Twitter 发推 今天上班又…
更新:许多人说我挺扯的,那是你们没有接触过 黑客 罢了注意是 黑客 ,平时你们可能只是有接触程序员(程序员不一定是黑客)。对黑客的能力可能还是不太清楚。&br&&br&更新!看到一些朋友说细节不清楚,补充一下。&br&上次去他家里玩,磨磨蹭蹭的……两个人都干柴烈火之际...他摆了摆手对我说,等一下。然后打开了笔记本,用笔记本调出了他家小区门口的摄像头还有楼道的摄像头。分成两个窗口,把笔记本放到床上,随时可以看到(利用摄像头看父母有没有回家)。然后就和我滚床单了~我问他为什么能看到,他说入侵了小区的监控系统(他说早就入侵了的。。我们市的网站呀网吧呀什么的他都入侵过)。后来他父母没回来,这个不用担心啦。生活上有很多事也都非常便利,赞多了我就继续更~&br&&br&————分割线————&br&在知乎回答这个问题和他说了,他同意了~先斩后奏的节奏啊╮(╯▽╰)╭有些地方的术语是他给我说的~我们俩是同班的,高中生。每次考试他都能预先拿到答案但是他从来都不抄,这一点很欣赏他。为什么他能拿到答案呢。。他说他入侵了学校内网,进入了阅卷系统,不仅能拿到答案,还能看到我们同学的试卷,作文、改成绩什么的(他不会做的,虽然说我的成绩比较好,他的比较差)。成绩单他也是最先能拿到的。我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对了我们全市学生的学籍他也有。。&br&感觉他像个危险人物。。。明天再细说他更厉害的事。。&br&晚了,要睡觉了,准备期末考试了T^T&br&----------分割线---------&br&男朋友在评论区回复了一些疑问啦~&br&有一次闺蜜的手机放在宿舍被偷了,我男朋友听说了就说这事他能帮,他弄了一个什么钓鱼wifi让我闺蜜拿到宿舍。。然后散播消息说宿舍有开放的wifi可以连接,别人打开后会出现个验证网站什么的,网站上出现个提示,想用wifi需要下载专用客户端。据男朋友说那个是一个伪装成客户端的安卓木马,别人打开后会像电脑一样中病毒。然后偷手机的人用闺蜜的手机进入了这个wifi,下载了客户端,我男朋友那边就发现啦。后来抓到了,是个家庭情况不好的妹子。。教育了她一番(不是打,挺可怜她的,但是她真不该偷东西)让她把手机还回来就不追究了。手机码字不方便,有空再更啦。&br&————更新分割线————&br&男朋友还有一个很牛X的技能就是人肉技术超强的!在我强迫下他弄到了比如王大锤,易小星,X哥,还有一些知名人物的联系方式(不好说出来)╮(╯▽╰)╭上张王大锤的微信&img src=&/3a0f9729cdfbc10aa8facb_b.jp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3a0f9729cdfbc10aa8facb_r.jpg&&还有一些敏感的就不发啦,见谅!他说一般接触互联网比较多的都能找出来,好像是用什么大数据...先说这些,在上课,中午更
更新:许多人说我挺扯的,那是你们没有接触过 黑客 罢了注意是 黑客 ,平时你们可能只是有接触程序员(程序员不一定是黑客)。对黑客的能力可能还是不太清楚。更新!看到一些朋友说细节不清楚,补充一下。上次去他家里玩,磨磨蹭蹭的……两个人都干柴…
来自子话题:
选择了就要承受。&br&&br&你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朋友,选择是否把他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的权力,但是你无法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他们。&br&&br&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现在和一些亲戚、旧时的好友吃饭聊天时,大家的「点」很多时候并不在一起,尽管感情依旧。你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未必要改变他们。&br&&br&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和亲戚,分享自己照片和经历的、分享IT圈新闻的、发笑话的、还有心灵鸡汤的… 我并不觉得应该去改变他们任何一个人。甚至,对于亲戚和老朋友发的鸡汤,我还会给个赞,高兴就好。鸡汤有鸡汤的滋味,他/她觉得重要的,我们未必这么觉得,两者都没有错。&br&&br&喜欢吃牛肉的,未必非得改变喜欢喝鸡汤的。&br&&br&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么忍了,要么屏蔽了,只是,别去朋友那里吐骨头就好。
选择了就要承受。你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朋友,选择是否把他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的权力,但是你无法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他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们现在和一些亲戚、旧时的好友吃饭聊天时,大家的「点」很多时候并不在一起,尽管感情依旧。你可以表达自己…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高中生啊,还是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等高中生涯结束了,你就手机kpw都有了
高中生啊,还是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等高中生涯结束了,你就手机kpw都有了
来自子话题:
很简单,用高光(摄像头旁的 LED 闪光灯,或者其他足够亮的光源也可)照亮指尖皮下毛细血管,当心脏将新鲜的血液压入毛细血管时,亮度(红色的深度)会有轻微变化,通过摄像头监测这一有规律变化的间隔,即可算出心跳了。&br&&br&其实自己打开摄像头 App,再让闪光灯强制常亮,用肉眼也能看出轻微变化。不过这个 App 的创意很好,算法做得也不错,准确度还蛮高的。
很简单,用高光(摄像头旁的 LED 闪光灯,或者其他足够亮的光源也可)照亮指尖皮下毛细血管,当心脏将新鲜的血液压入毛细血管时,亮度(红色的深度)会有轻微变化,通过摄像头监测这一有规律变化的间隔,即可算出心跳了。其实自己打开摄像头 App,再让闪光…
来自子话题:
精通就不必强求了,live is too short to program in C++.&br&&br&学习 C++ 可以经过这么几个阶段。第一是找一本不太「膨胀」的 C++ 教材。基本上掌握 class , overriding, overloading, 最简单的 template (完全不用掌握 partialization )。&br&&br&第二步是好好阅读《 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 》。因为有人说过,一门学科的全部就是它的历史。&br&&br&接下来你可以学学编译原理,看看高级动态语言,为第四步做准备。&br&&br&第四步,也就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好好看看 C++ FQA (没错,不是 FAQ ,不是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而是 frequently questioned answer )。&a href=&/c++fq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fqa/&/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些揭穿了 C++ 设计者从自身角度文过饰非编写的春秋笔法。《 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 》解释了 C++ 为什么是一个怪胎,但是它还是一个怪胎。
精通就不必强求了,live is too short to program in C++.学习 C++ 可以经过这么几个阶段。第一是找一本不太「膨胀」的 C++ 教材。基本上掌握 class , overriding, overloading, 最简单的 template (完全不用掌握 partialization )。第二步是好好阅读《 T…
来自子话题:
鉴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答案,我觉得现在有必要更正一些用词错误和概念错误,非常感谢杨周的建议和斧正。&br&&br&---------------------------------------------------------------------------------------------------------------&br&&b&增加内容:&/b&关于楼主背景,很多人问我关于我的背景问题,在此统一作答,楼主目前大学本科三年级,在美国上学,专业为ECE和数学,所以找实习的机会比较多,找到的概率也比国内同胞们大一些,我高中同班同学有两个人大二的时候就找到google实习的。本人学习成绩略渣,这个不是谦虚,是正儿八经的渣,GPA全系中位数,另:谁给我发私信,说大神膜拜什么的,会让我浑身不舒服,我认为高斯欧拉傅里叶可以称作大神,普通人嘛,就安安分分做普通人吧。&br&&br&很多大一大二的朋友私信问我怎么从基础学习,为了更加符合这些同学的基础,增加了最基础的知识内容,方便大家学习。&br&&br&另,在最后增加了所有提到的书籍的全名,方便大家查找,有pdf链接的我会放上pdf的链接。如侵害了版权,请告知我。&br&&br&&b&删减内容:&/b&我把关于关于linux使用和运维的内容删去了,因为这本不是我擅长的内容,放在这里未免误人子弟,尤其是在杨周的提醒之下,才知道对运维的理解是错误的,所以觉得瞎写的话不免有悖知乎的精神,我想有更多人会有更好的答案。&br&&br&---------------------------------------------------------------------------------------------------------------&br&&br&说说我的学习经历吧。因为我对这方面也非常感兴趣,而且年龄和背景和题主十分相似。&br&我觉得要深入学习linux,有三个方面是要全面了解的。(下面有些东西会写成英文,因为有些东西的中文翻译我真的不太清楚,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误人子弟,我还是尽量用词准确,见谅)&br&1. 最重要的linux的内核工作方式:包括但是不限于:&br&&ul&&li&内存分页&/li&&li&进程切换&/li&&li&interrupt 和 exception,以及system call&/li&&li&lock&/li&&li&进程管理&/li&&li&内存管理和分配&/li&&li&signal&/li&&li&文件系统(ext2, ext3)&/li&&li&输入输出设备&/li&&li&缓存&/li&&/ul&
书可以看《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 Third Edition [Daniel P. Bovet, Marco Cesati]》,《IA-32 Intel(R)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3: System Programming Guide》&br&
这个是理解linux的基础的基础,对于理解操作系统有莫大的好处。而且无论对于high level还是low level的编程都是相通的,很多东西在学完操作系统之后,你对他们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学好缓存在对于提高大运算上面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br&
一边看书一边可以写一个简单的linux自己玩,时长一个学期比较合适。因为课程要求,所以我写过一个可以多任务运行的linux,附带一个声卡driver。当时演示的时候放的是凤凰传奇,教授整个人斯巴达了。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br&
但是无论是要做内核开发还是驱动开发,我觉得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是要扎扎实实掌握的,不得有半点马虎。&br&&br&2. CPU架构/汇编&br&
操作系统跟CPU的架构是离不开的,我个人觉得是相辅相成的。很明显的能看到Intel为了和操作系统配合起来,实现了很多硬件功能。最明显的就是虚拟内存已经可以在硬件层面上直接换算,不需要通过软件了。不懂x86或者arm的架构,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解linux内核的困难。比如为什么要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分页,为什么内存管理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算法,interrupt,system call的意义何在?等等等等的问题都需要精通CPU的架构。&br&
当时就是因为对TLB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仔细,造成我的系统每次切换任务的时候,会page fault。&br&
重点在于interrupt的处理,缓存的概念和内存相关结构的设计。至于乱序执行,pipeline之类的都是次要的,对于linux不是特别的重要。&br&
x86的汇编是基础,有助于debug和理解linux源代码。我写系统的时候大段写过x86代码来实现低层操作。不知道真正的linux是不是这样实现的。&br&&br&3. high level编程&br&
系统毕竟是为了应用程序而服务的,就像有需求才有生产一样。没有应用程序的需求,就不会设计相关的系统功能。了解high level的编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融会贯通。&br&&br&---------------------------------------------------------------------------------------------------------------&br&&br&学习过程:以下均是为大一大二的朋友们写的,有更好建议的朋友请留言指正。&br&&br&1. 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简单处理器,汇编,C语言,参考书籍《Yale N. Patt and Sanjay J. Patel, &em&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Systems: from bits and gates to C and beyond&/em&, 2nd Edition, McGraw-Hill, 2003.》我强烈建议这本书,这也是学校的教科书。原因是有同学反映即使是计算机系的学生看底层的书仍然看不懂,这本书从最基本的逻辑电路讲起,再上升到汇编和机器语言,最后很自然的过渡到了C语言,所有这些内容都建立在一个简单的LC-3处理器的基础上,我相信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朋友看这本书仍然会说“原来如此”。时长:一个学期,对于有基础的同学,半个学期。&br&&br&附录中,有LC-3处理器的所有细节,包括电路,对处理器没有任何概念的同学是非常好的补充材料。&br&&br&2.数据结构,OOP,参考网站:. &a href=&http://ocw.mit.edu/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6-006-introduction-to-algorithms-fall-201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ocw.mit.edu/courses/e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6-006-introduction-to-algorithms-fall-201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时长:一学期&br&&br&3.x86汇编,&a href=&http://en.wikibooks.org/wiki/X86_Assemb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x86 Assembly&i class=&icon-external&&&/i&&/a&&br&
从LC-3到x86&a href=&https://courses.engr.illinois.edu/ece391/references/patt-and-patel-appendix-B.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ourses.engr.illinois.edu&/span&&span class=&invisible&&/ece391/references/patt-and-patel-appendix-B.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4.操作系统:参考最上。&br&&br&《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 Third Edition [Daniel P. Bovet, Marco Cesati]》&a href=&http://idak.gop.edu.tr/esmeray/UnderStandingKernel.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dak.gop.edu.tr/esmeray&/span&&span class=&invisible&&/UnderStandingKernel.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Yale N. Patt and Sanjay J. Patel, &em&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Systems: from bits and gates to C and beyond&/em&, 2nd Edition, McGraw-Hill, 2003.》链接没有,自己买吧&br&&a href=&/content/www/us/en/processors/architectures-software-developer-manuals.html?iid=tech_vt_tech+64-32_manua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l速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i class=&icon-external&&&/i&&/a&
鉴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答案,我觉得现在有必要更正一些用词错误和概念错误,非常感谢杨周的建议和斧正。---------------------------------------------------------------------------------------------------------------增加内容:关于楼主背景,很多…
来自子话题:
Jeff Atwood说过这么一句话:“&a href=&/code-tells-you-how-comments-tell-you-wh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de Tells You How, Comments Tell You W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其实,Jeff这句话并不准确,另外,我把其扩展一下——&br&&br&&b&
How & Details&/b&&br&&b&
How & Why&/b&&br&&br&可见,&b&代码并不会告诉你 Why,&/b&看代码只能靠猜测或推导来估计Why,是揣测,不准确,所以会有很多误解。&b&而且,我们每个人都知道,Why 这个东西是让你一通百通的东西,也是让人醍醐灌顶的东西。(&/b&这也是楼主为什么喜欢看书的原因,我也是&b&)&/b&&br&&br&但是,&b&代码会告诉你细节&/b&,这是书和文档不能给你的,&b&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b&,这样的话我们不但听过很多了,我们做技术的也应该体会过很多了。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这些代码细节给人带来的快感毕竟不如知道Why后的快感大(至少对我是这样的)&br&&br&&b&
书和文档是人对人说的话,代码是人对机器说的话&/b&。&br&&br&所以,&br&&ol&&li&&b&如果你想知道人为什么要这么搞,那么你应该去看书,看文档(&/b&就像Effective C++、Code Complete、Design Pattern、Thinking in Java等等这样的书)&br&&/li&&li&&b&如果你要知道让机器干了什么?那你应该看代码!&/b&(就像Linus去看zlib的代码来找性能问题)&br&&/li&&/ol&因此,我认为都比较重要,关键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了。&br&&ul&&li&&b&如果,你想要了解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原理,一种思路,一种经验,恐怕,读书和读文档会更有效率一些&/b&,因为其中应该会有作者的思路的描述。比如像Effective C++之类的书,里面有很多对不同用法和设计的推敲,像TCP/IP详解里面也会对TCP算法的好坏的比较……这些思维方式能让你对技术的把握力更强。光看代码很难达到这种级别。(现在你知道什么样的书是好书了吧 ;-))&/li&&br&&li&&b&如果,你想了解的就是具体细节,比如:某协程的实现,某个模块的性能,某个算法的实现。那么,你还是要去读代码的&/b&。因为代码中会有更具体的处理(尤其是对于edge case或是一些代码技巧的东西)&br&&/li&&/ul&另外,看看下面的几个现像,你可以自己比较一下:&br&&ul&&li&很多时候,我们去读代码,那是因为没有文档,或是文档写得太差。&br&&/li&&li&很多时候,&b&你在google, stackoverflow, github过后,你会发现,你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块一块的碎片,即不系统,也不结构化,更别说融汇贯通了。你会觉得你需要好好地读一本书,系统地掌握知识,这种感觉你一定很强烈吧&/b&。&/li&&li&很多时候,在你去读别人代码的时候,你会因为基础知识或是原理不懂,或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你要么完全读不懂代码,要么就是会误解代码。(比如:如果你没有C语言和TCP原理的基础,你根本读不懂linux下TCP的相关代码的。我们因为误解代码用意而去修改代码造成的故障还少吗?)&/li&&li&很多时候,看到一个算法时或是一个设计时,比如Paxos这样的,你是不是会有想去看一下这个算法的实现代码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实现的好?(但是如果你没看过Paxos的算法思想,我不认为你光看代码实现,就能收获到Paxos的思想)&/li&&li&很多时候,&b&当你写代码的时候,你能感觉得到自己写的代码有点别扭,怎么写都别扭,这个时候,你也会有想去看别人的代码是怎么实现的冲动&/b&。&/li&&li&…… ……&/li&&/ul&从代码中收获得大,还是从书中收获的大,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目的下会有不同的答案。&br&&br&这里,谈一谈人的学习过程吧,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来分析一下看代码和看书这两个活动。&br&&br&人对新事物的学习过程基本都是从“感性认识” 到 “理性认识”的。&br&&ul&&li&&b&如果你是个新手,那应该多读代码,多动手写代码&/b&,因为你需要的是“感性认识”,这个时候“理性认识”对你来说你体会不到。一是因为,你没有切身的感受,告诉你Why你也体会不到,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你要的不是做漂亮,而是做出来。所以,在新手&b&这个阶段,你会喜欢Github这样的东西&/b&。&/li&&br&&li&&b&如果你是个老手,那么你有多年的“感性认识”了,你的成长需要更多的“理性认识”&/b&,因为这个阶段,一方面,你会不满足于做出来,你会想去做更牛更漂亮的东西,另一方面,你知道的越多,你的问题也越多,你迫切地需要知道Why!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大量的找牛人交流(读牛人的书,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流),所以,&b&这个阶段,你会喜欢读好的书和文章的&/b&。&br&&/li&&/ul&然而,对于计算机行业这个技术创新超强技术繁多的行业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既是新手,也是老手。&br&&br&(最后,谢谢楼主专门来微博上邀请我回答)
Jeff Atwood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Jeff这句话并不准确,另外,我把其扩展一下—— 代 码 =& What, How & Details 文档/书 =& What, How & Why可见,代码并不会告诉你 Why,看代码只能靠猜测或推导来估计Why…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br&&/blockquote&卞之琳.《断章》&br&&br&谢邀。&br&&br&其实知乎上已经有了类似的问题, &br&&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通过短时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交谈和观察判断对方的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a&。&br&&br&目前头名的答案我是认同的。同样的结论还有:不能通过只言片语、通过对某个app上对方展示的一些简要行为得出对他人性格的总结。&br&&br&&b&至少不要去下定论。&/b&&br&&br&人非常复杂,很多我认识了四年、五年乃至十年的老朋友,在一些新的事件发生后,我都会对他们得出新的结论;人又在变,随着时间流逝变得你更喜欢或者干脆不认识。&br&&br&只通过微信的只言片语看到的他人的工作、生活,往往是不可靠的,无法作为判断依据。那些信息可能是他人有意为之,或无意为之;精心包装后发送或随手发送;可能是真心话,可能是违心话;可能是发给某人的真情告白,又或者单纯是发给所有愿意笑一笑的人;可能只是工作太忙没空发送,也可能只是度假太闲实时直播。&br&&br&&b&你如果一定要看,可能最后看到的只是镜子里的自己,你做出的诸多分析,可能最后只是一个你想要的结论,而不是真实的对方。&/b&&br&&br&就如我篇首引用卞先生的诗句一样。&br&&br&题主大概是学生党,那朋友圈里会是题主题干中描述的那样,我的朋友圈里除了少时认识的一些损友,基本都是工作党,打开朋友圈都是各类刷工作,刷营销的信息。&br&&br&频繁发送朋友圈转帖的人,可能只是寂寞了,需要有人陪他聊聊;也可能只是把朋友圈当微博用,忘记考虑他人的感受;更可能人家只是把朋友圈当做营销工具。而你却要求,朋友圈只能是朋友圈。&br&&br&频繁发送图片的人,可能是单纯在分享他的生活,忘记了有很多人根本不关心他的生活;又或者,他根本不在乎你关心不关心他的生活,不舒服了就请屏蔽,他不care。你奈他何。&br&&br&频繁晒娃的人,原谅他们吧,一辈子造出一个满意产品不容易。多少创业团队的产品都失败了,世界上莫名相识的两人造出一个成功的产品,就让他们晒吧。&br&&br&频繁发送美食的人,可能只是单纯的美食爱好者,同您分享他的爱好,却没考虑您的感受;可能是穷人乍富,恨不得全天下人知道他每天吃什么;还可能是笔者这种心理变态,拿朋友圈里的所有朋友当巴普洛夫的狗,每天晚10点定时发送图片,恶趣味十足,发到后来到十点就有人骂”十点美食魔要来了,大家躲一躲。“;更可能,他只是不好意思给父母打个电话,改用发张图片的方式告诉二老,我今天好好吃饭了。&br&&br&为什么不能多去善意的理解他人呢,&b&或许你打个电话过去,都能更快的了解对方的想法。&/b&&br&&br&世界有太多可能性,思维有太多可能性,而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一种思维去断定万千思维。&br&&br&有的人心细如发,把朋友圈好好整理,按人群分了若干组,每次发送内容都会考虑给哪些人看,分组发送;有的人粗枝大叶,无论什么内容,好的坏的,被炒鱿鱼也不经大脑的发张华灯初上图,配上文字:“被炒了,无处可去。”发给所有人,却忘了朋友圈里不止是朋友,也有等看你笑话的人。&br&&br&都只是种思维,一种情绪,一种想法。可怕的不是万千世界的万千想法,可怕的是希望通过对方一些碎片信息拼成完整性格的我们————不正应了这个快餐时代的节奏?&br&&br&希望通过这些碎片信息论断他人的我们,不过是希望把对方圈定在自我小小的思维里,找到一个简单的模式与对方相处,却忘记了,世界很大,而我们,太渺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谢邀。其实知乎上已经有了类似的问题, 。目前头名的答案我是认同的。同样的结论还有:不能通过只言片语、通过对…
来自子话题:
对于QQ 5.0的评价:&br&1.设计依然没有完全遵守设计标准,有些大杂烩的味道。&br&2.配色,Android应用的导航栏色彩不宜使用过于鲜亮的颜色(注意并不是不允许使用多彩)。&br&3.右侧菜单栏中很重要的位置被放上开通会员等功能不妥,并且背景过渡有些突兀。&br&4.QQ消息锁屏界面弹出不合适,特别是带锁的界面。&br&=========================Update ==============================&br&增加设计图《Introducing Q-zone international》&br&&br&这是我设计的 QQ in Material Design。大图(545KB),爪机党前方高能。如果您喜欢请点下赞吧,帮扩的小天使瘦10斤哟 (?o? ? o??)&br&&img src=&/24cbdb116b41e71a_b.jpg& data-rawheight=&640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24cbdb116b41e71a_r.jpg&&PS:联系人分组栏会随手势向下滑动而折叠隐藏,快捷操作菜单通过长按联系人呼出,聊天栏色彩通过好友名片照片变化。&br&&img src=&/4d44bbee29e76a34b1cf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3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4d44bbee29e76a34b1cf_r.jpg&&
对于QQ 5.0的评价:1.设计依然没有完全遵守设计标准,有些大杂烩的味道。2.配色,Android应用的导航栏色彩不宜使用过于鲜亮的颜色(注意并不是不允许使用多彩)。3.右侧菜单栏中很重要的位置被放上开通会员等功能不妥,并且背景过渡有些突兀。4.QQ消息锁屏界…
来自子话题:
我也出来回答一些,如果点赞人数超过10个,就决定认真来回答(这是求点赞的节奏吗)&br&&br&我的目标就是做老实人~~既然大家这么给面子!就来认真答题了!(这是要开始在知乎答题的节奏吗?)(这里的潜台词就是你们可以关注我了,这是求关注呀!)&br&&br&&u&这是分割线!
1月24日更新答案
&/u&&br&&br&首先要从手机支付(或者说移动支付)这个概念说起,其实在大约四/五年前,那时候大家用的还是大诺基亚,用的还不都是智能机,那个时候Apple 还没有那么长! 移动支付概念就已经吵翻天了! 为什么? 因为这个大饼太诱人了,想一想,从今以后,你就不用钱包了,打车用手机刷一下,去超市用手机刷一下,坐地铁用手机刷一下,就都完成了,这尼玛多么美好的生活呀!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鸡冻了,不幸的是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案,那个时候大家讨论的是在sim卡上加些什么东西呀, 好像那个时候中国移动还推出了移动支付,意思是大家用话费当钱包,但是安全性/易用性 这些都没有做好! 所以自然而然没那么成功!&br&&br&移动支付的大转折要从智能机开始普及开始说起! 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开始用智能机了,手机开始安装各种地图软件/ 各种购物软件/各种打车应用, 这说明 这一个美好市场的基本愿景的底层基础设施已经OK了。&br&&br&这个时候微信也拥有了巨大的用户群体了(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底,微信有2.719亿月活跃用户,包括国际版。10月底有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6亿)&br&&br&但是微信也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用户量商业模式是什么?其实这是人人网/微博等各类的通病,商业模式的盈利出路不知在哪里!微信理论上什么都能做,但又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个成为核心问题。&br&&br&&p&必须说,这个维度上,微信做了很多尝试,收费表情、游戏、O2O、会员卡等都尝试了,但是还找不到赢利点在哪里!有没有可能让微信会收费?我以前就说过:绝对不会!马化腾脑子又不傻,怎么可能去收费;互联网的精神是什么?草根、免费!如果这个都不懂,腾讯怎么会发展到今天!一样,8/2原则可以应用到这里! 只需要让20%的用户付费,就可以了!&/p&&br&&p&但是,微信在众多尝试中,发现了自己最大的软肋也就是最好的攻击点!就是支付!&/p&&p&想一想,无论你做什么想法,你都需要让用户付钱,是不是?怎么付钱,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用支付宝?恐怕小马哥打死都不会这么做吧。让用户装各种银联APP,用户体验不好控制!&/p&&p&无论是O2O,还是做微信生态群的APP,解决不好支付问题,盈利就是扯淡!小马哥明白了这层道理了以后,那么下一层问题是做这个可以盈利吗? 首先,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即使这个不盈利,你也得必须做,这个就是为未来的盈利打基础! 其次,这尼玛不想不要紧,一想这原来是一个黄金矿! 阿里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淘宝?阿里巴巴网站?都不是,阿里最大的资产就是支付宝!这是马云手里最好的王牌! 小马哥现在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微信了! 这下好了,做支付,一是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可以完成各种闭环操作,微信商业、O2O支付、以前接入微信口的各种APP!而是从支付宝里抢份额,这尼玛是多么牛掰的想法呀!&/p&&br&&p&支付宝的强势地位,相信各家都胆寒,很多B2C宁愿自己让快递员收现金,也不肯放任支付宝为所欲为! 这就证明大家又多害怕支付宝了!如果支付宝是一家单独做支付的也就算了,但是关键的关键就是他还联系着一堆企业!(淘宝、天猫和不胜枚举的企业)&br&&/p&&br&&p&好了,这下小马哥已经下定决心做支付了, 战略也非常清晰了&/p&&p&1) 微信作为一个吸引用户的工具,完全不挣钱!就是要依靠其强大的用户粘性,拓展其他外延,并依靠外延业务去挣钱 (其实就是早期的QQ),微信的未来就是会复制QQ的成功,但是微信的外延由于其脱离了电脑这样一个固体,而是有了手机这个载体,所以必然是比QQ更加工程!&/p&&br&&p&你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是? 难道移动互联网最终都是小马哥的天下了?&/p&&p&这个肯定不是,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小马哥多么想做B2C,但是无论是QQ商城还是后来买的易迅,还不是一样! 在互联网,腾讯没有打过的企业很多,但是打败了的企业更多! 以后“狗日的腾讯”还会将存在! (写到这里,我都想去买腾讯的股票了)&/p&&br&&p&2) 微信支付平台打造完成,那么可以解决支付的问题了&/p&&p&3) 不断拓展微信的商业外延,最终不会是一个理财通、也不会只是一个打车应用,肯定是一系列一整套的产品!&/p&&br&&p&小马哥这一端讲完了,下面来讲马云,马总这边的情况!&/p&&br&&p&我都看到微信支付的前途了,难道我们深耕互联网的马总会不知道嘛,其实马总也一直想分SNS一杯羹呀,从早年的推阿里旺旺,到后面的入股新浪微博。我们马总在这一条路上也走得非常苦逼~~ (为了体现答题的准确性,我贴出一个新闻)&/p&&br&&p&&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今天向员工发出信件,宣布给全体员工发13薪和红包,并重申在来往上“在11月30日前,没有到100个厂外用户的同学将不会有红包。任何人都可以有一堆理由,但规定就是规定”。 他说,从结果上看,2013年阿里各项指标是历史最好的一年,但总体没有超越自己的期望值。但他提到三件自己骄傲的事:&/p&&br&1 阿里金融做的余额宝创新,称阿里激发和促进了中国金融行业的改革。&br&2 全体阿里为“&b&改变和防止由于微信应用而形成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垄断格局”而积极推广来往。&/b&&br&3 日均纳税超2000万元人民币,折合一年70亿元。&br&&br&这尼玛,我们马总真的是 会 给出光辉的愿景呀,支付宝这么一家独大,他怎么不说是垄断格局呀! 其实我在前述回答中说的“往来”的缺点,我们马总也不是不知道。那能怎么办呢? 微信现在就是一个以前的QQ,除非一个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否则微信的地位很难被打破(就像互联网走向移动端);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客户细分,然后攫取其中的一部分市场(当然是最有价值的市场),但是这个只能通过打造产品形象来完成,所以我断言现在的&往来&推广策略是完全错误的!&br&&br&但是能不能因为打倒微信很难,我们就不做呢?这个当然不可能,如果往来,我可以培育10%的市场,我就可以在支付上难为 微信很多,因为一家独大,就意味着为所欲为,所以马总不会停止在SNS上的脚步,一定会继续努力下去,至于成效嘛? 不会很大!&br&&br&这是一方面在SNS上钳制微信的发展,那么在移动支付这一端呢?我相信,支付宝必然会出来狙击移动支付了。&br&&br&下面是一个新闻:&br&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国内事业群总裁&a href=&/article/21582/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樊治铭炮轰微信&i class=&icon-external&&&/i&&/a&,认为当前微信支付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他称,微信只是个信息交流工具,在安全性方面无法保证。从安全上来看,支付宝已经做了十年。同时,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也表示,微信支付的硬伤在于安全,由于没有账户,通过绑卡,一旦微信号被盗,资金就存在安全。 “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陈达伟表示。&br&&br&微信的安全问题,是支付宝讯在的狙击点,这个点选的对不对? 非常正确,我到现在都有点担心微信的安全问题。所以攻击点非常快、准、狠。 不过我相信,这个在微信支付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既然你支付宝都解决的问题,小马哥肯定也不会做得太差! 什么十年就算了~~淘宝干掉Ebay的时候怎么不出来十年了,在互联网领域,没有人将资历的~~&br&&br&所以现在马总的战略:&br&1) SNS端尽量牵制微信的发展&br&2) 支付段全力狙击移动支付&br&&br&&br&&br&其实我扯了这么多,都是在讲2家公司的战略(其实都有点跑题了,对不起题主了)&br&现在来正经回答问题&br&&br&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无论是余额宝还是理财通,还是第三方基金的公司,我都觉得他们会长期存在,而且会增长良好! 因为市场增长太快了,中国市场太大。
&br&&br&我们讨论的是支付宝的前景看淡,是具有非常完美的期望而言。意思就是我们本来认为支付宝会继续享有在线支付90%以上的份额,但是很不幸,未来它相对份额一定会下降,但绝对值一定会上升&br&&br&但在SNS端,微信的地位恐怕很难被阿里去撼动~&br&&br&花了2个小时的答案终于写完了,非常感谢,别忘了点赞哦~~!!&br&&br&&u&早期答案 分割线
&/u&&br&其实一开始,这潭水风平浪静呀~~! 支付宝老老实实做支付,微信老老实实做着聊天~&br&直到有一天,小马哥突然觉得我们可以做微信支付了;一开始,微信支付普及很少,我记得在大半年前还有一个微信支付的推广总监来介绍过全国铺开的情况,也就一般般! 但是微信这么大的用户基础摆在那里呀!马总看了慌呀~不说什么,万一让微信支付起来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呀,支付宝这个未来的摇钱树不是还没见到影子就毁了!&br&马总于是只好强推“往来”这个产品!下令每个员工给我推出去10个用户(或者100个用户)!但是这个又回到了用户本质了,大家用聊天软件的根本是什么?用户群!所以你用红包来拓展用户,完全没有效果呀,大家不会为了10RMB 去下载,去注册,去使用,因为拿了10RMB又怎么样,以后反正用不上!(马总这里把做淘宝/支付宝的思维带过来了,以为给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拉拢用户了)不过数据摆在那里,我虽然没有去查过,但从我周边看,没有人用往来,还不如陌陌多,对于SNS来说,最重要的是功能独特(不可替代性),是有足够大的用户群!&br&&br&不过反过来看,微信推支付可就容易多了,支付端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是方便/安全/能省钱。 所以微信支付推出了一个狠招,用旗下的滴滴打车推出了微信端支付,每单免10块!&br&&br&干货来袭!&br&“ 从1月10日起,“嘀嘀打车”开始接入微信。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乘客可享受立减10元,每天每位30元封顶,司机享受立奖10元,50元封顶。同时,每天随机产生1万名幸运乘客,给予免单优惠。&br&据“嘀嘀打车”官方统计显示,微信支付7天即超百万单,补贴过2千万。但这也只是开始,“嘀嘀”和“微信”表示将继续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而“快的打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支付宝的返现活动暂时还没有截止时间。”&br&&br&上线几天来,成果显著,我身边很多朋友因此办理了微信支付! 这下支付宝再次慌了,话不多说,也开始在拉上快的打车,补贴用户!额度一样,每单10软妹币,不过补贴司机更狠,每单15软妹币!&br&&br&以上说了这么多,结论很简单,理财通不会怎么样!余额宝也不会怎么样! 包括各基金公司的现金宝、汇金所等各种货币基金! 不过长远来看,我比较担心的是支付宝的前途,现在支付宝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淘宝了,淘宝基本上就只支持支付宝! 如果淘宝有一天可以接入别的端口,或者JD/ 苏宁/ 亚马逊慢慢做大起来,前途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我也出来回答一些,如果点赞人数超过10个,就决定认真来回答(这是求点赞的节奏吗)我的目标就是做老实人~~既然大家这么给面子!就来认真答题了!(这是要开始在知乎答题的节奏吗?)(这里的潜台词就是你们可以关注我了,这是求关注呀!)这是分割线! 1…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不行就分、喜欢就买、多喝热水、重启一下。&br&——网络名言&/blockquote&
不行就分、喜欢就买、多喝热水、重启一下。——网络名言
来自子话题:
====初始答案(14/07/19)====&br&&br&&p&&b&初始答案针对最初的问题补充说明所写。&/b&&/p&&p&&b&因为问题的补充说明已经被多次更改,所以我在此附上原始的问题补充说明。&/b&&/p&&p&&b&更新后的答案请向后看。&/b&&/p&&br&&blockquote&&p&「手机上的安卓是先天,那电脑上的微软也是吗?&br&题主指的是流畅度,毕竟硬件都那么牛了。&br&Windows 有那方面的先天缺陷吗?&br&&br&题主发现可能是自己的电脑烂,所以专门去对比了下外星人和 mbp 的体验。发现一套流程下来,还是感觉苹果顺滑,要说配置,其实没有外星人高啊。
」&br&&/p&&/blockquote&&br&&p&&b&高级用户所谓「卡」是处理速度不够快,而初级用户所谓「卡」是电脑没有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没有汇报现在正在做什么。&/b&&/p&&br&&p&造成流畅感觉的重点是:对电脑的每一个操作都有恰到好处的反馈,而且得到的反馈是合理而不突兀的。比如电影里常见的黑客鼓捣电脑(当然老鸟都知道那是忽悠观众的),电脑总是会滴滴答答地发声提示在输入/输出,而且每次输入完一个命令马上就会出结果。&/p&&br&&p&现实中我们当然不可能这样「我打完就马上出结果」,但是&b&能给一个用户合理的「反馈」,退而求其次告诉他们「操作已经生效,虽然还不能马上就出结果,但已经在运行了」,就比单纯的等待要好得多。&/b&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电脑后台在干啥,只要显示屏上没变化,音箱里没出东西,他们一概就认为「这电脑死机了」「这电脑为什么这么卡」。&/p&&br&&p&举个例子。&/p&&br&&p&win下程序双击完,你能看到鼠标转——但程序真的运行了吗?&/p&&p&连我这样从dos玩到win8的人有时都会被后台程序占CPU导致的鼠标变化骗到,更别提哪些根本不知道鼠标变化代表什么的普通人了。&/p&&p&更别提98时代,默认的鼠标沙漏根本不转。那时代的网吧里,无数少年双击游戏后都以为「电脑卡了」「没运行」从而又双击一次,然后发现还没反应,就又双击——结果最后弹出来不下五六个游戏主界面。&/p&&br&&p&&b&真的「卡」吗?老鸟都知道其实电脑是在努力工作的。但是因为电脑没有反馈给用户「我在拼命工作了」一事,所以新用户就觉得「电脑卡」。&/b&&/p&&br&&p&所以要说的话,Mac运行一个程序的时候图标会跳动,这不是最好的反馈吗?用户知道了程序正在启动,而且弹跳的动画分散注意力还防止了无聊,产生「不卡」的错觉。&/p&&br&&p&某仁兄的答案说「程序图标跳了两分钟才打开」,不错,mac当然有这问题。但如果连这反馈都没有,你看着鼠标变成不动的沙漏两分钟后程序再打开,难道会觉得「这样更顺滑」?&/p&&br&&p&我有类似的经历可参考——当初在一台老电脑上玩《星际争霸》的时候,启动程序就要等半分钟有余才黑屏,然后还要黑十秒才能进Loading界面,然后Loading界面还得听一分钟BGM才能进菜单。&/p&&p&比起来,进Loading画面后我反而快乐许多,因为有BGM,我知道游戏在运行了,没死机——这还是入Z之后的事,过去玩D版时候整个Loading画面没声,一连串等下来简直就是让人等到死。&/p&&br&&p&如果没有反馈让人知道游戏在运行,如果没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存在,那么纯粹的等待就是折磨。&br&&/p&&br&&p&&b&至于配置高的电脑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卡,还不是因为处理得快,所以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响应」,而不需要如开头所说要「退而求其次」了吗?&/b&&/p&&br&&p&只要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能及时给用户反馈,并用点心理学小技巧分散一下注意力,所谓「卡」的感觉就会被忽略掉。&/p&&br&&p&苹果在这上面用了很多小技巧。比如iPhone载入照片时是先迅速加载缩略图然后再加载原图,比如每个操作都有符合现实中感受的动画提示反馈,比如OSX下弹跳的图标,旋转的菊花等等。而且他们把这些东西贯彻到一切自家系统下的App的开发要求,所以无论打开什么程序,得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感受——&b&未必是真流畅,但是你看不出来不流畅。&/b&&/p&&br&&p&Win过去不那么动脑子,win上跑的程序又太程序员思维太注重效率而忽视用户体验,win8之后又简单理解为「只要到处都加过渡动画就显得流畅了」,结果直观上看起来,老win不流畅,win8又流畅得不自然。反倒是被抛弃的Windows Media Center操作流畅度比较好。&br&&/p&&p&(当然现在Win8.1u1出来后已经比8提升很多了,期待Win9。)&br&&/p&&br&&p&总结:&/p&&p&&b&配置高了电脑不卡,这不算本事。&/b&&/p&&p&&b&能在低配置下让人忘记有「卡」这回事,才是本事。&/b&&br&&/p&&br&&p&以上。&/p&&br&&br&&p&&b&====7月21日更新答案====&/b&&br&&/p&&br&&b&影响操作流畅度感受的因素有哪些?&/b&&br&&br&&p&影响流畅度的重要因素就是适度的「反馈」。只要你的操作做完后,电脑能及时响应你的操作,而不是好像一动不动,那么心理上你就不会觉得是「卡」了。&/p&&br&&p&要让流畅度提升,要么就升级硬件,让用户执行完命令/点完鼠标后,想实现的工作一瞬间就完成;要么就设计一个合理的反馈机制,让用户知道电脑在工作,并且没有失去响应。&/p&&br&&p&最初的答案举过例了,这里再补个小例子:&br&&/p&&p&win98那年代,安装个程序动辄进度条静止好几秒。不看硬盘灯闪,还以为死机了。&/p&&p&OSX的滚动进度条或者win7的闪光进度条就能缓解这种感觉。&br&&/p&&br&&b&OS X Mavericks 和 Windows 8.1 的动画帧率分别是多少?&/b&&br&&br&&p&不用说肯定是60帧。原因是显示器常用刷新率是60Hz,与其保持一致,可获得最高的流畅感,不会有卡顿或撕裂。这和多数游戏保持在60fps为流畅是一个道理。&/p&&br&&p&顺便一提:vista/win7的aero界面似乎是30帧——&/p&&p&证据1:win+tab切换的时候有显著卡顿&/p&&p&证据2:缩放窗口的时候可以显著看出不流畅&/p&&p&证据3:用录屏软件(OBS/Bandicam/Fraps等)在aero模式下录窗口化的游戏,即使以60fps捕捉,得到的视频也是实际30fps拉伸到60fps。&br&&/p&&br&&br&&p&&b&为什么普遍的感受是 OS X 更加顺滑流畅?&/b&&/p&&br&&p&&b&1,Win是个功能型的操作系统,其放在第一位的不是用户的体验,而是开发者的体验。&/b&&/p&&br&&p&用户关注的是简单,流畅,漂亮,易用。&/p&&p&开发者关注的是,我开发的程序要方便运行,方便实现想要的功能,方便修改系统变量。&br&&/p&&br&&p&从一开始win就没有把界面的美观、整洁、统一等方面作为首要考虑。而Mac一直在死抠这些细节,不断完善,还要求第三方开发者和他们保持一致。&/p&&p&乔老爷是个高逼格文青。比尔大门是个码农。比写程序,比尔爆老乔几条街;比平面设计和美学,两人就倒过来了。&br&&/p&&br&两种思维直接导致了两个平台上的程序设计理念不一样。&br&OSX上的开发者就算百般不愿意也得让自己的程序先符合Mac的标准,再考虑功能实现。&br&Win下,只求实现功能。界面丑无所谓,没提示无所谓,能用就行。&br&&br&多年的积累已经让苹果在用户操作体验上有了太多优势,并且对品牌形成了良性反馈。&br&习惯了OSX的人自然会觉得Win下不那么流畅,乃至不那么美观。&br&因为微软从来没考虑过这块儿。&br&&br&&p&&b&2,不是有了流畅的动画就叫「顺畅」的。&/b&&/p&&br&&p&没错,说的就是win8。确实动画是行云流水了,但是有动画就是顺畅吗?&/p&&p&对用户的操作合适的响应才是「顺畅」。&/p&&br&&p&例子:win8微软拼音的翻页。按下翻页键后,你会看到选字栏的滑动动画。&/p&&p&「顺畅」吗?我以为,这个滑动的动画反而延长了选字的时间,尤其是当要选的字在后面好几页的时候。一秒钟可以选完的字,现在被选字动画拖慢到要三秒,反而是累赘。&/p&&p&用户期待的是按完翻页键后,下一页瞬间呈现在眼前。&/p&&p&违背这一点的设计,自作聪明的加入翻页动画,是误读了「顺畅」的含义。&/p&&br&&p&这样的设计中看不中用,看别人操作很高大上,自己操作时候才知道多别扭。&/p&&br&&p&OSX中出现动画的地方都很恰到好处,基本没有画蛇添足的地方。&br&&/p&&br&&p&&b&60fps 帧率动画需要系统多大的开销?&/b&&/p&&p&优化之后真不大,毕竟桌面基本都是2D效果,主要就是缩放、平移、模糊、色度亮度之类,很少用到3D,也不需要光影、粒子效果。不像主流3D游戏那样个个是显卡杀手。&/p&&p&OSX全系统实现60fps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用XP甚至98呢。想想那个年代的CPU和显卡都能实现,现在岂不是更没有压力了?&/p&&br&&p&Win8抛弃了之前的Aero架构后也实现了60fps界面,而且也很流畅。&/p&&br&&b&感慨:&/b&&br&就流畅度而言,win可以追得上OSX;但是这些对于细节的优化和处理,还需要追很久。而且,过去win系统留下的沉没成本目前依然在造成拖累。&br&Surface3终于走对了一步棋,也是这么些年过去后,我第一次有购买欲望的微软产品。&br&就看win未来的发展能不能坚持下去了。&br&&br&&b&====&/b&&br&「这位『幸运的lixipu』吧友模仿 &a data-title=&@TNBi Lulamoon&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c8b5c4e65f4d641b058b6d820962abe& data-hash=&ac8b5c4e65f4d641b058b6d820962abe& data-tip=&p$b$ac8b5c4e65f4d641b058b6d820962abe&&@TNBi Lulamoon&/a& 模仿得惟妙惟肖,我都分不出谁是真的了。&br&11/10&br&— IGN」&br&&br&围观传送门--&&a href=&/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31901&/span&&span class=&invisible&&4940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立此存照--&&a href=&/large/67aa1887gw1eirccme4kvj20l997xx6p.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arge/67&/span&&span class=&invisible&&aa1887gw1eirccme4kvj20l997xx6p.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初始答案(14/07/19)====初始答案针对最初的问题补充说明所写。因为问题的补充说明已经被多次更改,所以我在此附上原始的问题补充说明。更新后的答案请向后看。「手机上的安卓是先天,那电脑上的微软也是吗?题主指的是流畅度,毕竟硬件都那么牛了。Wi…
来自子话题:
都退散吧,抛开价格因素,必须是 SONY DPT S1。&br&&br&&img src=&/ace9eb19b8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ace9eb19b8_r.jpg&&&img src=&/5dc207b89c6b4ba0971fe5_b.jpg& data-rawwidth=&1367& data-rawheight=&9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7& data-original=&/5dc207b89c6b4ba0971fe5_r.jpg&&&img src=&/fe3eeb1d6f35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fe3eeb1d6f35_r.jpg&&图片来源于Google。&br&&br&/*=== 10.24更新 ========================*/&br&前天因为timeline上@陈柏龄 关注了这个问题才看见于是进来答了一记,没想到两天以后再看就被顶到最高了,所以就几个问题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br&&br&&b&几句闲话&/b&&br&&br&这个题目事实上是两年前问的,在电子设备行业两年的时间并不短,足够更新换代好几次了。从以往的一些回答就能看出来,Kindle DXG 来了于是大家要退散,iPad Air 来了要退散,Surface Pro 3 来了要退散,所以我就排了个队拍出DPT S1 让你们退散,估计不久的将来有什么新的黑科技出来我也就退散了。:)&br&&br&&b&为什么推DPT S1&/b&&br&&br&看论文这种密集性阅读的行为,&b&避免眼睛疲劳&/b&在我看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标准,所以一干非e-ink屏的平板基本上就出局了,而我不推surface pro 3还有另外两个理由:&br&&br&
1)略重,800克,长期持握就不要想了,如果不想拿在手里竖屏放置很难,至少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支架;&br&
2)windows 8.1 上的阅读应用我尚未找到和词典结合较好的,往往要拉一个分屏来开必应词典,和kindle,苹果阅读器的体验要差很多。如果你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望告知。(神马!在桌面模式开有道之类的取词划译?你确定触摸操作不会抓狂?如果配鼠标那和笔记本有区别?)&br&&br&至于其他产品的问题,楼下的@&a href=&/people/tkcrown& class=&internal&&KkK TtT&/a& 列举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赘述。&br&&br&而现有的e-ink屏里,DPT S1的性能绝对是最强的无疑。评论中的@向航 提到刷新率的问题,Kindle Voyage还没用过,但跟Kindle Paperwhite比足够富裕。&br&&br&&b&又是闲话&/b&&br&&br&其实要论护眼,翻页与笔记功能,现有的电子设备依然距离纸质产品有很大的差距。话说原来我在学校写论文时全部都是打印出来看的,但我是因为有点深度阅读障碍,用电脑或平板看着看着就刷SNS去了,真是惭愧,现在想来实在是太不环保了(逃
都退散吧,抛开价格因素,必须是 SONY DPT S1。图片来源于Google。/*=== 10.24更新 ========================*/前天因为timeline上@陈柏龄 关注了这个问题才看见于是进来答了一记,没想到两天以后再看就被顶到最高了,所以就几个问题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几…
来自子话题:
看到目前排名第一的分析是一位产品经理做的分析。太自大了。&br&他的论述基础就有极大的问题!他的其它分析其实是围绕这个论述基础来的,所以他后面的观点,也就出现了极大的偏差!&br&他认为:&br&1、支付宝最强的是担保交易。&br&4、99%的交易其实是在线下完成的,支付宝只是在1%的在线支付领域占有优势地位,在便利店买饮料、在商场里买香水都和支付宝没关系;&br&&br&在支付宝最强是不是担保交易这块,其实已经不用细说,除淘宝外,大部分商户使用支付宝的交易功能,早就不仅仅局限在担保交易了。&br&&br&而他说:99%的交易其实都是线下完成的,支付宝只占1%的在线支付领域。&br&我先猜测下,他应该没有女朋友。不然一定可以问问她女朋友,每月工资花在支付宝上的,是否只有1%&br&这次双十一,天猫(仅仅淘系)交易量是350亿,而全国一天的社会零售总额,是500亿。&br&会和用户直接相关的社会零售量的占比已经超过50% !&br&他说的99%的交易,其实是还包含大宗商品,大额转移支付,政府基建,股市及金融等等和普通人生活无关的所在。 那些是传统银行的范畴。谁能切进去?微信?&br&&br&支付宝和微信,在一楼关注的 所谓非线上支付这块,其实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一样的,现金,银行卡。&br&在这个领域,要想干倒支付宝,你得先比现金或者银行卡牛逼。甚至我觉得在短期内,支付宝和微信都不会形成直接竞争,大家都是在逐步教育市场,转移的是现金和银行卡的份额。而现金和银行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这块的意义,并不在支付,而是在对用户的掌控。&br&&br&同时,在安全和用户触达这块,该产品经理应该是对金融领域和金融风险完全无了解,对银行们目前的苦恼也不清楚。认为在中国用户及商户,不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力量。这块一说就细了。但做这块领域的同学,应该知道我说这个的意思。&br&&br&有偏题,没明确回答来往的问题,主要是看到目前回答第一,非常不靠谱,也有很多局外同学点赞,怕被误导。&br&&br&但我的回答中有一个点是针对来往的,微信做线下支付,关键不是在想颠覆支付,除非他能有信心把现金和银行卡干掉,才有机会获取足够的份额冲击支付宝在社会零售这块的位置。但如果他的模式做出来了,我相信支付宝也能有同样的产品应对,并提供更好的安全方案。一样不会给微信太多机会。&br&微信做线下支付的关键,其实是对用户的掌控。。&br&来往亦然。你没看见来往的登录帐户,不是新注册,而是用手机号和淘宝账户么?&br&&br&欢迎折叠。我现在对知乎折叠规则已经无期望了。
看到目前排名第一的分析是一位产品经理做的分析。太自大了。他的论述基础就有极大的问题!他的其它分析其实是围绕这个论述基础来的,所以他后面的观点,也就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他认为:1、支付宝最强的是担保交易。4、99%的交易其实是在线下完成的,支付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神有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