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为什么我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的所有目标都不能在他...

(1)①人生而平等。启蒙时代(理性时代)。(2分)②民主;科学。(2分)解放思想(宣传民主思想)。(l分)
(2)①限制王权;(1分)君主立宪制。(2分)②保证民众生活安定、幸福和自由;赢得独立战争;开国元勋(国父)。(3分)。
(3)平等;自由;法治。(任意2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归纳信息及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显然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平等的”得出伏尔泰认为人生而平等,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其生活在理性时代;依据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陈独秀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宣传了民主的思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凡未经国会批准、同意”国王就不能做,可以反映出《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依据材料中“生活安定”“幸福的种子”“品尝自由的果实”可知政府的作用为保证民众生活安定、幸福和自由,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其前提是取得民族独立,由于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美国人赞誉其为开国元勋。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本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答本题需要围绕材料主旨分析归纳,结合已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民主本质是平等、自由、法治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启蒙思想运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权利法案》、华盛顿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盐城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A.詹天佑
D.侯德榜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山歌越唱越开怀……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的“革命路径”是指A-占领中心城市
B.实施战略决战
C.和平夺取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图说天下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材料三
《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项目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国内总收增长率2.24.23.33.54.74.85其中IT产业的贡献0.60.81.01.21.31.31.6    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分)(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2分)(4)据材料四指出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趋势。(2分)(5)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的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米的质量可达数千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00×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1970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很可能是黑洞的目标.已知,G=6.67×10-11Nom/kg&2,C=3.00×108m/s,求:(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1.98×1030kg,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此小题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不得使用计算器)(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ρ,如果认为我们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球的体积计算方程V=4/3πR3,此小题结果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乐乐题库
&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知识点 & “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习题详情
26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6%
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2倍,即v′=√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的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米的质量可达数千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00×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1970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很可能是黑洞的目标.已知,G=6.67×10-11Nom/kg&2,C=3.00×108m/s,求:(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1.98×1030kg,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此小题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不得使用计算器)(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ρ,如果认为我们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球的体积计算方程V=43πR3,此小题结果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任何物体(包括光子)都不能脱离黑洞的束缚,那么黑洞表面脱离的速度应大于光速,根据c≤√2GMR 即可求解;(2)根据质量与密度的关系先求出质量,根据(1)的分析即可求解.
解:(1)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任何天体均存在其所对应的逃逸速度v2=√2GMR,其中M、R为天体的质量和半径.对于黑洞模型来说,其逃逸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即v2=c,所以?R=2GMc2=2×6.67×10-11×1.98×1030(3×108)2 m=2.93×103&m.故最大半径为2.93×103&m.(2)M=ρo43 πR3,其中R为宇宙的半径,ρ为宇宙的密度,则宇宙所对应的逃逸速度为v2=√2GMR,由于宇宙密度使得其逃逸速度大于光速c,即v2=c,则R=√3c28Gπρ 答:(1)它的可能最大半径为2.93×103m.(2)宇宙的半径至少应为√3c28Gπρ.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及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注意任何物体(包括光子)都不能脱离黑洞的束缚,那么黑洞表面脱离的速度应大于光速.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主要考察你对“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与“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相似的题目:
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它是地球同步卫星运动时的速度所有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都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半径R成反比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物体能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能够摆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2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3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2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3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由火箭做动力的陆航两用汽车沿赤道行驶,并且汽车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任意增加,不计空气阻力.当汽军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汽车将离开地球成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则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约为(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的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米的质量可达数千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00×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1970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很可能是黑洞的目标.已知,G=6.67×10-11Nom/kg&2,C=3.00×108m/s,求:(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1.98×1030kg,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此小题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不得使用计算器)(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ρ,如果认为我们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球的体积计算方程V=4/3πR3,此小题结果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资料:理论分析表明,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根号2倍,即v′=根号2GM/R,由此可知,天体的质量M越大,半径R越小,逃逸速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其表面的物体就越不容易脱离它的束缚,有些恒星,在它一生的最后阶段,强大的引力把其中的物质紧紧的压在一起,密度极大,每立方米的质量可达数千吨,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半径又非常小,其逃逸速度非常大.于是,我们自然要想,会不会有这样的天体,它的质量更大,半径更小,逃逸速度更大,以3.00×108m/s的速度传播的光都不能逃逸?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1970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很可能是黑洞的目标.已知,G=6.67×10-11Nom/kg&2,C=3.00×108m/s,求:(1)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1.98×1030kg,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此小题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2位,不得使用计算器)(2)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ρ,如果认为我们宇宙是这样一个均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逃逸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球的体积计算方程V=4/3πR3,此小题结果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相似的习题。C文中描写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两个学生是有不同的。因为冉有为季孙服务,不是要季孙如何使鲁政清明,而是帮助季孙专权。《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可见孔子的严正立场。季路和冉有一道为季氏服务,但不像冉有那样为之聚敛。所以在课文中孔子责备冉有很重,而只在最后责及季路,是根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原则指出季路也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轻重分量明显是不同的。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下列对《论语》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此文是不到三百字的短章,不但表达出孔子的治国方略,而且使人看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神态和孔子洞察事物、义正词严的原则精神。
B.《论语》善用虚字传神,它不是专写人物的,但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可以给人鲜明的感觉,是后世记言的楷模。
C.在记言之中,又能涉及各人的不同性格。因为孔子对弟子的要求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就是要使自己所服务的上级走正道。冉有和季路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孔子一齐不分轻重地批评了他们。
D.孔子最后的话指明真正可忧的不是颛臾,而是季氏本身。因为当时季氏把持鲁政,和鲁君矛盾很大。季氏担心鲁君想除掉他以收回主权,还担心颛臾会帮助鲁国国君,于是想先发兵攻打颛臾以削弱鲁君势力。所以孔子“季孙之忧”这几句话,直探到季氏的内心,是很有力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下列对《论语》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此文是不到三百字的短章,不但表达出孔子的治国方略,而且使人看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神态和孔子洞察事物、义正词严的原则精神。
B.《论语》善用虚字传神,它不是专写人物的,但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可以给人鲜明的感觉,是后世记言的楷模。
C.在记言之中,又能涉及各人的不同性格。因为孔子对弟子的要求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就是要使自己所服务的上级走正道。冉有和季路违背了这一原则,所以孔子一齐不分轻重地批评了他们。
D.孔子最后的话指明真正可忧的不是颛臾,而是季氏本身。因为当时季氏把持鲁政,和鲁君矛盾很大。季氏担心鲁君想除掉他以收回主权,还担心颛臾会帮助鲁国国君,于是想先发兵攻打颛臾以削弱鲁君势力。所以孔子“季孙之忧”这几句话,直探到季氏的内心,是很有力的。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小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传闻记录,里面有故事、有文章,形式多样;但因为受简和帛的限制,加之口头语的省略,意义常不太明白。B.汉代将《论语》作为经书,有了科举考试后,它一直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故而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C.《论语》的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它提倡的“守孝”也成为礼俗。D.《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也正好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高高在上的经典,但并没有远离普通老百姓的民俗心态,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一些孔圣人的话。B.孔子等人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是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C.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这就可以称之为“道”。【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A.汉代以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又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可见《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B.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看来《论语》确实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是受重视和受尊敬的体现。D.由于符号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的,所以上有罪,责在下,上尊而下卑。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
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传闻记录,里面有故事、有文章,形式多样;但因为受简和帛的限制,加之口头语的省略,意义常不太明白。
B.汉代将《论语》作为经书,有了科举考试后,它一直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故而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C.《论语》的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它提倡的“守孝”也成为礼俗。
D.《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也正好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高高在上的经典,但并没有远离普通老百姓的民俗心态,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一些孔圣人的话。
B.孔子等人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是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C.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这就可以称之为“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汉代以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又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可见《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看来《论语》确实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是受重视和受尊敬的体现。
D.由于符号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的,所以上有罪,责在下,上尊而下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