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是不是双核很喜欢看属性图啊!

照片最重要的属性不该是真实性吗?PS软件是不是改变了这一属性?
用ps软件后期美化照片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
按时间排序
什么是真实?镜头看到的世界本来就跟肉眼看到的不一样,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拍出的世界也都不同,摄影就是选择的艺术。问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对摄影一丁点了解都没有。
首先,关于什么是真实,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定义。比如说,拍摄一个妹子,其中的变量就有很多:拍摄时的光线条件,阴天还是晴天,白天还是晚上,室内还是室外,最终呈现的效果会很不一样。拍摄的角度,这个微博或者豆瓣上有很多自拍的活动可以证明,同一个妹子,俯拍就是美女,仰拍就是#¥%。甚至不同角度拍出来的都不像是同一个人,可以多注意自己朋友的照片,尤其是不熟悉的。妹子的精神状态,是刚睡醒,还是困得要死,还是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拍摄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妹子有没有化妆,打扮,衣服鞋子的样式,颜色,这些都对最终效果有很大影响。不同相机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同 ,比如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噪点控制等。这方面专业相机差距不大,但是手机差距就会比较大了。而且实际出来的效果也是仁者见仁,有的色彩很浓郁艳丽,但是很多人却觉得比灰蒙蒙的更真实,实际上色彩艳丽的都是经过相机内部处理过的。照片的显示设备呈现效果不一致,目前的屏幕分为显示器、手机、平板等,这些里面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级别的,没有经过色彩校正,显示效果也是很不一样,比如最基本的色温和对比度都不一致。色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的显示器色域只有72%左右,是没有办法还原出自然界那样的色彩的。以上变量任何一个都会导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很难判断哪种才是真实的,因为所谓的真实就是一个主观的印象。有研究证明人的情绪是可以影响对现实的感知,比如心情好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很漂亮,心情不好就觉得自己很丑。或者心情好的时候,会觉得天很蓝,树很绿,景色很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很灰暗。也就是说,情绪其实也是一个变量,人对事物的感知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再说回妹子,还有一些研究证明,人会高估自己的相貌,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增强(Self Enhancement)”。芝加哥大学的尼克劳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和弗吉尼亚大学的艾琳·惠彻(Erin Whitchurch)的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他们的一系列研究证明,我们认为自己比真实的自己更加美丽。他们的研究方式是通过把参与者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然后让参与者本人选择哪张照片是真实的自己。他们把照片分成三种,一种是原件,一种是经过美化的,一种是经过丑化的。结果是,所有人都认为那张经过美化的照片才是真实的自己。(在区分别人的照片时没有这种现象)这个研究似乎意味着,那些用美图发自己照片的妹子,她们真心以为自己就是美化出来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原始照片上的样子。------观点来自于我的这个回答:然后,照片的真实性并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属性,照片承载的价值在不同时代都不一样。摄影刚出现的时候,其价值主要是为了记录真实场景和瞬间,早期的照片主要是起记录和纪念的意义。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片的作用已经完全改变了,就现在来说,我们对于拍照最主要的需求,其实主要是分享和炫耀。按照设计师Craig Mod 在《纽约客》说“对于照片的需求,我们已进入一个传播大于像素的年代”。(更多观点:)我们现在拍摄照片是为了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展示自己的完美形象,而不是记录下自己的真实,就算是经过美化的照片,也许我们觉得更为真实,那些素颜的自己不满意的,反而是觉得拍坏了。美图软件所作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修改照片的变量,这些变量可以通过控制现实元素改变,也可以通过PS后期实现。比如说,拍摄的光线不理想,可以通过灯光,或者反光板补光,也可以通过后期修改RAW曝光实现。如果妹子皮肤不好,可以通过化妆解决,也可以通过后期磨皮。最终呈现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那么是不是说,已经没有差别?我觉得PS和绘画很接近,可能PS就是这个时代的绘画,或者说,PS是这个时代的绘画工具。过去的绘画其实都是和技术的发展相关的,一种新式染料和绘画方式都可能会开创一个时代,一种新技术也会让绘画失去价值,比如印象派和后来现代主义绘画的出现也与摄影的出现有关,因为摄影取代了写实绘画的意义。像PS这样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其实就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艺术表达。有点像早起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做的事情。技术提高了我们改造现实的能力,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PS就是改造现实的工具,它不关心什么是真实,它只是可以根据你的意图,对照片进行任何可能的修改,就像画家用画笔,可以画真实的东西,也可以画想象的东西。写实曾经也是绘画的重要标准,但是从印象派之后,画家就不再关心什么是真实了,比如像后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塞尚,按照所谓真实的标准的确是挨不上,但是他们的绘画仍然很有感染力,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真实。推荐:
美即真实。
相信楼主抱着这样一个观点:摄影就是记录,应该直出,不应该PS。就楼主这个观点稍微扩展下:其实好多人都是抱着这个观点,包括我之前。但拍着拍着也会发现,这个相机记录的跟那个相机记录的,跟自己记忆里的,都不太一样。同样是夕阳,我们记忆里的红彤彤一片,到相机里颜色淡了许多。同样一片景色,你就觉得,技术好点的人拍出来颜色漂亮,你拍出来的总觉得蒙上了一层雾。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只要你睁开眼睛,你的大脑也会自动的,快速的对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做处理。自动调节白平衡,自动调节对焦点。相机也是如此,尤其是数码年代,许多东西都自动调节了,例如,自动的白平衡,让许多在你眼前多姿多彩的颜色变平淡了。还有相机的宽容度问题,大脑的脑补能够迅速将特别亮的地方和特别暗的地方合并,这样你能看到的从亮到暗的范围非常大。当然也有超出范围的时候,比如,当你在夜晚碰到一辆迎面而来开着远光灯的车的时候,你会觉得周围都是黑的,这时候如果你用手稍稍遮住眼睛,你又会发现周围看得到了。而照片能反映的层次,尤其是JEPG直出情况下能反映的层次,远低于你眼睛看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拍摄景物时,经常会出现的,天空白茫茫一片或者是暗处景物黑漆漆一片,和我们当时看到的,不太一样。对于题主这样的想法,我个人建议是,用单反/单电/微单之类的产品,出门时,多拍拍,用raw记录,回来放进lightroom稍微调一下,尤其是调节白平衡和色阶。你会发现,原来你记忆中的,相机也记录下来了,只不过是直出的情况下,记录的和人脑处理的,有些偏差。另一方面,如果把摄影理解为一种创作方式,后期的调节也是很必要的,在此不表。以上,谢谢。
你確定你看到的就是本質?就是真實的?你看到的顏色,只是一定範圍波長的電磁波。你聽到的聲音,只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機械波。你聞到的氣味,只是一定類別的分子。你感覺到的溫度,只是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真實?什麼是真實?我不知道。我們不是上帝,只是凡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實。 真實都是醜陋的,所以我們修飾它,加入自己的情感、想法、創意,以一種美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表達的。關於攝影角度的,大家都說得很具體了,我只是想補充下我對真實的看法。
相机和人眼的成像效果不一样,不同胶片的成像效果不一样,不同参数的成像效果也不一样,哪个是真实的?一张2D照片和一张用两张2D照片处理成的3D照片,哪个是真实的?拍摄时选择角度和范围是主观行为,看照片脑补照片背后的内容也是主观行为。谣言配一张没有任何后期的照片,也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后期的作用不是只能偷梁换柱,也能让它所承载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比如扩大图片宽容度展示出更多被高光和暗部隐藏的信息。
摄影话题月经提问,你是不是也喜欢化妆的妹子?是的话照镜子扇自己脸去
摄影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纪实,有些是艺术创作。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照片的目的都是反应一个主题的,不过由于诸多的客观调教左右,很多直接拍摄出来的照片出现了各种“杂讯”需要用ps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主题更突出。
真实的照片只是照片的一种而已啊,比如新闻,纪实,体育,身份证。。。而且后期也分程度,修改曝光度,对比度,饱和度肯定没有改变真实性,只有叠加,合成,去除这些操作才是改变真实性,而这些都是艺术摄影的范畴了。这些在摄影评选里区分都是很明确的,不同类型的照片不要放在一个范畴里比较,因为是不同的创作领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是不是双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