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师事事本无碍现在在哪儿传法

空海法师:「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_真佛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54贴子:
空海法师:「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
一般北传的人,所听到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北传的修法。但是,这样的「四念处」修法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他要观的是身的不净、观受都是苦…,这里面都已经有预设立场,这样没有来到如实观。至于南传的「四念处」修法,是重视「如实观」,你的身、受、心、法,当下是怎么样的状况,保持冷静、理智、客观的如实观。所以,正确的「四念处」修法,是没有预设立场,让生起的身、受、心、法,如实的呈现,就是保持很客观、如实观,我们只是做很客观的如实观,而且它是有次序、有次第、有步骤,逐渐的逐步深入。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身念处」包括二大部分,静态与动态。静态方面就是观呼吸;观呼吸又分十六个次第步骤、十六阶,由浅入深。动态方面则是觉察你当下身体的动作,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服、走路…身体的各种动作,都清楚觉察,这就是「身念处」所要观察的范围。现在介绍的内容,都是摘录自《阿含经》里面,佛陀所引导大家修行的「四念处」修行方法,在北传《中阿含》的《念处经》里面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参考,只是在于你怎么样具体的去练习,怎么样把握住重点核心,这是要领。所以,「身念处」就是你的肢体动作、肢体语言,你都要清楚觉察,包括说话、吃饭…,都是属于「身念处」要观察的范围,只要「身念处」能够掌握住而展开的话,你的修行就是全面性的展开。    「四念处」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受念处」。「受」就是感受、觉察你当下身体的各种觉受。「觉受」包括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身体的觉受,包括酸、胀、痛、麻、痒,「觉受」是我们身体众生的语言,是身体众生在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它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虐待我们的身体,身体的某个器官就会发出痛的信号告诉你:我们需要调整…。如果我们的心很粗糙,就感觉不到身体在告诉我们:它在不舒服…。「觉受」是身体在发出的信号、肢体语言。    再来是「心念处」。第三个阶段就是「心念处」。所谓「心念处」,就是要去看到我们潜伏在里面的心态,也就是潜意识,要深入到深层里面去看我们的心~潜意识是什么样的心态,我们的心量是宽大?还是狭窄?有没有扛高我慢?有没有嫉妒心?有没有轻浮之心?…当下的心态是什么样,我们要如实观察、觉察。还有,我们当下的起心动念,也要清楚觉察到,这是第三阶段「心念处」所要觉察的范围、对象。    来到第三阶段,就是所谓「明心」的阶段,禅宗所讲「明心见法」、「明心见性」,「明心」就是「四念处」里面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但要觉察到我们的起心动念,觉察到我们的潜伏心态,这是很不容易的,除非你前面的「身念处」、「受念处」有开发,才有办法看到我们的潜伏心态,因为「四念处」的身、受、心、法,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它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如果粗的动作看不到、觉察不到,微细的动作就很难、很难看得到。比较浅层的,你看不到,就看不到深层的。粗糙的身体语言、肢体语言动作,如果你觉察不到,那你说要看到起心动念,要看到潜意识,那是很难、很难。    所以,修行是有次第、有步骤。你要来到「明心」,「心念处」要开发,前面的二个基础~「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是不能够马虎的,一定要加强。只要大家把「身念处」好好的开发,后面就好办了。当你「身念处」好好开发,能够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就能够觉察到你的各种「觉受」,身体在跟你发出的各种信号,你也能够解读得到。再者,深层的潜意识在跟你发出的各种信号,你也能够解读得到、也能够看得到。当你能够清楚的看到我们自己的潜伏心态、我们的起心动念,这就是来到第三阶段~「明心」的阶段。当你把第三阶段又做得清楚明觉,那第四个阶段~所谓「见法」的阶段,就容易了!所以,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在原始佛法那都是很具体~可修、可证、可达,就是透过「四念处」的修行方法,由浅入深、由粗入细。当你身、心能够清楚觉察之后,「明心」后面就容易「见性」、「见法」。    第四个阶段「法念处」所要观察的就是,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有没有打结?我们的眼睛、耳朵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没有成为境界的奴隶?有没有跟境界在那里拉扯?在那里迎拒、在那里对抗?…都是当下在那里展现。如果没有明觉的话,你就看不到,总在火车后面跟着跑、跟着追,你会追得好辛苦,常常在那里后悔、懊恼…。总是在事情发生过之后,很久你才能够看到。有一句话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因为当下正在展现的时候,你看不到,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明觉、觉性不够。所以,「法念处」就是要观察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有没有起贪、起瞋?有没有打结?有没有我慢?有没有自卑?…    再来「法念处」所要观察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去看到法界的实相、大自然的运作,也就是所谓「宇宙的运转法则」,亦即「宇宙律」。宇宙在运转,有运转的法则。宇宙的运转法则,我们身心也是完全依据宇宙的运转法则在运转。宇宙的运转法则,你是改变不了的。当你无明的时候,会跟宇宙的运转法则对抗,这样就会背道而驰、自讨苦吃。就像流水就是会由高往低,这是宇宙的自然运转法则。但是,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是一直在那里祈求,要让流水顺着你的意思,逆流、倒流~逆流而上…。    佛陀他们观察宇宙的运转法则,然后做出很简单的归纳,把它称为「三法印」,「法印」~佛教所讲的「三法印」,那就是宇宙的运转法则,这个不是佛陀所创造、所发明,它本身就是法尔如斯在运作。所谓的「三法印」,就是无常、缘起、无我。不知道宇宙运转法则的人,就是处在无明的情况。处在无明的情况,很多的观念知见,就会跟宇宙的运转法则对抗。当无常在展现,你不接受无常展现;无常示现,你一直不愿意接受无常的示现、变化。比如说,有人家庭产生变故,先生或是老婆突然走了,或是小孩突然走了,有的人好几年之后,还是走不出那样的阴影世界,一直在那里哀伤、痛苦…,那是因为你不接受无常法则,不接受无常变化。    好好去归纳、好好去分析,人类的很多很多痛苦,都在于你不接受无常变化,不接受无常法印,你要背道而驰,要宇宙来符合我们这个「小我」的意思,这就是痛苦的原因所在。那为什么要大自然的法则来符合你的意思?因为你不知道宇宙的运转法则是怎么样在运转,我们就会像一个小波浪,要大海来符合我们的意思,这样你就会苦海无边。所以,见法~法念处,那个「见法」就是包括你要清楚的去了解宇宙的运转法则。当你清楚了解之后,就会顺天之道而行,你的所作所为,就会合乎大自然的运转法则,这时候你就会乘风破浪、逍遥自在。因此,第四个阶段「见法」,才是真正最重要能否开启智慧的关键。    前面阶段的观呼吸、打坐、经行、走路,这些都是初期的方便前缘、打基础,你欠缺这些前面的基础,后面你想要明心见性、见法就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只是一直在前面阶段的经行、打坐、观呼吸下工夫,而没有深入后面的明心见法,那也是很可惜,你会只是在方便法上面绕,你会只是在练功夫而不知道。所以,修行要很清楚我现在走在什么样的阶段,我现在来到哪里,修行的次第、步骤要清楚,包括方向感都要很清楚,修行不是盲修瞎练,不是迷迷糊糊的在那里打坐、观呼吸、数息,或是用某个方法一门深入,不是这样而已,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前面阶段的闻思基础,就是帮助我们后面的「解行合一」;前面阶段的闻思基础,就是帮助我们将来要开悟、见法的雄厚实力,修行不是「瞎猫碰死老鼠」的那种方式,都是有次第、有步骤的。    以上就是简单的把「四念处」修行方法介绍一下,让大家可以清楚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修行,我这样的修行方式能够得到什么益处…。当你清楚了解之后,你在进行、在练习的时候,就会很踏踏实实的去开发,我们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的方向、次第、步骤要很清楚,方向感也要很清楚。佛教本来就是智能型的,本来就是在开启智慧的,佛法完全不迷信,佛法所讲的完全是实相,所讲的完全是合乎科学所探讨的领域,甚至更进一步都是超越科学的。    当今最顶尖的科学、物理学,当今最顶尖的量子物理学,没有一门科学能够超越佛法所探讨的领域,佛法真的是非常科学,而且超越科学,也超越当今所有的心理学所来到的深度领域。以上我所讲的这些,绝对不是夸大,真的佛海无边,非常深、非常深!一点都不迷信,完全合乎科学,完全合乎心理学。希望大家能够逐渐深入的去挖宝,逐渐深入的去开启你生命的无尽宝藏。我们「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协助大家去开发你生命的无尽宝藏,开发宇宙的无尽宝藏。「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就是给你寻宝的地图,也给你开启宝藏的钥匙,空海是无保留、无藏私的要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珍惜。这些也不是我个人所创造、所发明,而是像佛陀他们所走过的路,像那些古代的圣贤、大智慧者,他们所留下来的方法、寻宝地图,我只是得到这些,然后跟大家来分享,希望大家好好莱珍惜。(空海法师日于屏东德修禅寺)
行业领先的肉类水产冻品批发网站,肉交所免费查看行情,还可以在线批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空海法师的公共主页 - 人人网,,空海法师,其他,公共主页
空海法师的公共主页
注册人人网即可与交流,
快来人人公共主页支持吧!
下次自动登录
佛陀的教育...
给空海法师留言
&:&分享日志从前有个村庄,周围布满了荆棘,村民们世代居于此处,从未有一个人走出过荆棘丛。 有天,大风刮来了一张残缺的藏宝图,村民们将其交到村长手中……藏宝图显示着一条寻宝路线,且图中说到:“……只要放下刀具...来自:&
&:&分享视频
&:&希望大家能够自我勉励,做一位返璞归真的真人。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能够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渐地安心自在。做一位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但不容易做到,因为众生喜欢不平凡。
:&我想参加空海法师的禅修
&:&在世间法方面,我们要做到不亏欠任何人,透视对名利的贪欲;出世间法方面,我们更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修行。不要贪快、贪感应、贪神通、贪异能,背着一把剑,到处与人比高低。空海与大家勉励,做一个平实、平凡、平淡的真人,放下所有的贪欲。
&:&“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已,方可信汝意。”《四十二章经》
&:&不管你在哪里,都要净化内心,除去贪嗔痴我慢、颠倒梦想、二元对立……当你真正体会到“心净佛土净”的时候,就处处活在净土、极乐世界里了。空海从不排斥任何宗派,只是强调净化内心的重要。
&:&我并不是否认净土,也从未否认净土。只是你找寻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心目中的理想净土)与找寻究竟解脱是两回事。你到了净土,贪嗔痴我慢、内心的不安就真正解决了吗?你到了净土,还是要闻法解决这些问题。
&:&在破我执的过程中,「自我」有时以假死来蒙蔽你的次第,我慢使你退转;若曝光你的「自我」,它就会直接见光死。「曝光」就是彻彻底底承认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以及承认自然与法界的浩大与无穷。
&:&你从狭窄的片段来看,才有死亡;当你拉开视野,从整个法界来看,没有死亡。法界不生不死,不增不减;万物迁流变化,生生不息。
&:&真正的发挥出生命的意义,即无条件、无所求地与众生分享、回馈我们每个生命阶段结出来的果实。
&:&人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但仍要活在当下,踏踏实实地过好今天。生命的意义不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而在于每一个当下有没有充分地活着,分享着、盛放着你的生命。
&:&大自然是真正的大师,她具有最高的智慧,最圆满的智慧,我们要永远以大自然为师,臣服法界,臣服大自然!
&:&人类通常都是“以假为真,以真为假”,真正的大师我们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是自己执着抓取的那一点点梦幻。真正的生产者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服务,我们看不到,更不知道去感恩回馈,只知道掠夺破坏。
&:&“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这是“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自我划地自限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无边的苦海。
&:&对于法界来讲,大的玫瑰花,还是小小的花,完全平等对待。而人类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贴上标签,这个是美的,这个是好的,这个是不美的,这个是不好的。于是在那里追求执取一边,逃避排斥另一边,绕个没完没了,无法契入涅槃寂静解脱的境界。
&:&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那种用生命求法、找法的过程,没有试过十八般武艺,又是无法真正甘于平实、平淡的。所以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凡夫都想变得不平凡,成为圣贤;而真正的大师、圣贤却只想回归做一个平淡的真人。
&:&经典、文字都是指月的工具、寻宝的地图,而真正的宝藏是在大自然、法界、当下的身心里。不要执迷在经典、文字中而忽略了真正的宝藏。
&&发表了日志1、每天打坐一小时以上,不听、不看、不想,六根的冲动慢下来,身心完全放空、放柔软。2、日常不论是走路、工作,或是任何动作都要慢一些,清清楚楚地觉察各种动作。身念处方面要加强开发。3、讲话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下来,每天讲话量尽可能地减少;并且只要一开口讲话,每一字每一句自己都要能够清清楚楚的听到。4、不评论、不指责别人的缺点,更不要在背后论断别人的对错、言行是否一...
:&学习了。
&:&1.找回我们的清净本心、佛心,因为迷失了这个本来面目我们才会起小我、身见我见、贪嗔痴、颠倒梦想。2.清楚了解我们这个生命体的究竟皈依处在哪里,这也是所有宗教的终极目标。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够安心自在。——空海老师
台湾空海法师,又名惟传,本名郭永进,解脱道导师。此主页为解脱道弟子创建。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不行不至)
(不行不至)
(不行不至)
(不行不至)
第三方登录:佛法讲座专区
      
佛教导航子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空海法师: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
       
发布时间:日
来源:&& 作者:空海法师人关注&&&&&&
空海法师: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
  有人问:怎样才能活在每个当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众生的心是活在过去或是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面,很少很少活在当下,我们都可以来反观、检验自己。一般人你的心常常是活在过去的观念、知见、包袱、成见之中,活在过去的业力牵扯之下。一般人在修行的时候,也常常是背着沉重的包袱在修,像这样都表示他的生命是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面,没有活在当下,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把自己拖累住了。身上、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包袱,但是心灵里面却是背着沉重的包袱,这是因为没有活在当下。
  有的人、有的修行人,他就是活在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面,一直在追求来生、来世,或是一直很重视死亡的那一刻,「我怎么样死?死亡那一刻应该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好像你的修行是为了准备死亡,这是不正确的。正法的佛教,两千五百年前的佛法,释迦牟尼佛都是在协助众生醒过来、醒过来,活在每一个当下,去认清万事万物的实相。
  所谓「醒过来」,不要以为说:「我晚上睡觉,现在早上几点起来,我起床了、睁着眼睛大大的,我也会讲别人的是非、我也会骂别人,这样怎么没有醒来?!我天天都醒来&」不是的,佛法里面所讲的「醒来」,不是这一种层次的醒来,一般人虽然你的两个眼睛是睁得大大的,但是你的智慧眼没有开启,没有活在当下,这时候还会像无头苍蝇一直撞、一直的找&,忙忙碌碌的找,这都是因为没有停下来、没有醒过来。
  佛教所讲的「醒」,跟一般世间人所认定的「醒」,是不一样的。佛法讲的是「出世间法」,真正的「醒」,是我们的觉性开发。所谓「佛陀」,这是一个音译--声音的音译,「佛陀」的意义、本来意思是「觉醒者」、「觉悟者」。记得!大家要成佛,就是成为一位觉醒者、觉悟者,你一定要醒过来,才有办法用你的心去体悟宇宙的真理实相,用你的心去体悟宇宙的法则,这叫做「开悟」、叫做「见法」。
  所谓的「悟」是怎么写法?吾、心,「我的心」一定是要用你的心灵,亦即要打开智慧眼、见到法,你才有办法开悟。佛教所讲的「醒」,是觉性的开发,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而「怎么样才能活在当下」的展开,就是「四念处」的应用。先讲一个比较基本的概念,你怎么样开发「身念处」呢?「四念处」即是包括「身、受、心、法」这四个念住。
  「四念处」由浅入深,「身」是最粗的,再来是「受」,再来是「心」,来到「心」是非常微细的。如果我们对身体的冲动没有明觉,就不可能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你的身体的动作,没有清楚的觉察,你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潜伏心态。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潜伏心态,以及内心里面的种种颠倒梦想,佛陀把它称为「十个结缚」,你就不可能看到那「十个结缚」。如果不能够看到那「十个结缚」,你就没办法断那十个结。
  所以,我们心里的毛病--那「十个结缚」,如果你没有把它净化、没有把它断除,就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修行「自净其意」的整个过程,记得!就是断除那「十个结缚」。身见结、我见结,身见(我见)、戒禁取结、疑结,这是前面三个结。这三个结要破除,你才能够证到初果,再来贪、瞋继续净化,才能够证到二果。继续再净化,来到贪、瞋、还有前面三个结都止息了,也就是「五下分结」止息之后,才能证到三果。继续再往上,把「五上分结」--我慢、无明、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把那「五上分结」都断除了,你才能够证到阿罗汉果。
  这「十个结」,以现代心理学、医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众生的「心病」、心理病。众生的心理有毛病,有这「十个结缚」,有这十种病症,如果我们没有去治疗、没有去净化,就是用一个错误的心态、错误的人生观在看这世间,因此在梦幻的世界里面浮浮沉沉,在苦海里面浮沉,你就是看不到。以上所讲的,都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修行透过各种法门就是要开发我们的觉性,首先是「身念处」开发,再进一步来到「受念处」的开发,进一步来到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
  要开发到「心念处」,才有可能照见到我们心灵里面的这些毛病、结缚,才能够找到「病因」。能够找到「病因」,亦即找到「苦因」,也就是「集谛」。当你找到「集谛」,才能够对症下药、对症治疗。这时候对治的过程、治疗的过程,就是「道谛」,修到「卅七道品」的展开,亦即《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落实、实践。透过这样的一个次第,逐渐去净化,把我们深层里面的心理毛病净化之后,打开了、清净干净了,这时候才能真正来到远离颠倒梦想。
  如果你所坚持的法门,没有帮助你去看到深层的结缚,没有去看到种种身见结、我慢、贪瞋痴,就是在方便法里面绕。不管人家强调的法门是多么殊胜、多么高级、多么快速,记得!只要没有帮助我们回来反观、净化我们的心灵、看到我们的结缚,那都在外围、还在方便法上面绕。如果你有正确且深厚的闻思基础,是不会排斥任何的法门,你会选择一个觉得比较适合的法门来深入。
  这时候,因为你已经有闻思基础了,就能够进入实修,闻、思、修,然后进入深层的心灵净化,这时候你的心灵的污垢,就会逐渐的去除,自然的你就能够「明心见性」。所以,「四念处」里面,「身念处」的开发,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身念处」怎么开发呢?不是光一门深入,透过某个方法,然后在那里一直深入,不是这样!「身念处」的开发就是你每天在历缘对境,比较明显的动作是什么,当下你都要清楚的觉察。比如说,你现在在走路,就好好的清楚觉察你在走路的过程,左脚、右脚、上楼梯、下楼梯&,每一个脚步你都清楚的觉察。
  再来,你的脚步的轻浮或是沉重,都要清楚的觉察。如果你要扫地,在扫地的过程,一样清清楚楚的觉察在扫地一次一次的动作,整个过程你都清楚的觉察。你在洗衣服、挑菜,在炒菜、煮饭,记得!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在开发「身念处」。在洗衣服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我当下洗衣服的动作;在挑菜的时候,清楚的知道我现在在挑菜的过程;在炒菜、煮饭的当下,也都清楚觉察你的每一个动作。
  不要想说:「这个好像太简单了,这个没什么神秘啊!人家都要讲得又高、又深的,然后又玄秘的,讲一些什么境界啊!神通啊!什么感应、感受&,那些才是啊!怎么讲这个粗浅的?&」众生都一直在追求神通、感应、感受,因此就常常活在过去跟未来的世界里面,很少真正活在当下。如果你没有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去见法,不管你的神通多么广大,记得!如果你没有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见法,不管你多么的神通广大,你的忧悲苦恼一定继续存在。你的神通越广大,你的敌人就越多;你的神通越广大,如果没有开启智慧,欠缺智慧、欠缺慈悲心,没有大安心、大自在,你的神通越广大,你的魔也就越大,我慢也很容易长养得比谁都大。
  佛教讲的是开启智慧,唯有你能够来到开启智慧,「漏尽智」的产生,这时候你才会来到大安心、大自在。所以,空海所告诉大家的,看起来好像是没什么神奇,但是这些都是迈向究竟解脱非常重要的关键。第一个动作、第一个阶段是「四念处」中「身念处」的开发,如果大家能够做得到,你就会逐渐的醒过来。因此,在历缘对境、工作之中,包括说你要做香灯、你在擦桌子、在点灯,你都清楚的活在每个当下,而且用爱心去做,你的心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你的法喜会不断的流露出来,你身心的绷紧会因为你活在当下而放松,你的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会因为你能活在当下,见到法而处处开悟,而心花处处开,花开见佛悟无生,讲的都是你的心花朵朵开。
  你的心花要朵朵开,记得!第一个关键、第一个步骤,一定要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身念处」就是让大家活在当下、醒过来,然后去见法。众生习性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往前冲&,因为眼前的美妙世界、净土的世界,眼前的真理实相,在你一直往前冲的当下,你就看不到。真正的净土呈现在大家眼前,但是当你一直往前冲的时候,你也看不到,因此修行的重点,佛陀都一直的叮咛大家:停下来!不要一直的往前冲了。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这是很重要喔!
  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你醒过来,你才能够成为觉醒者;你醒过来,你才能够成为觉悟者。那个「觉性」、「觉行」,一定是活在当下,才能够开发。像我现在在讲经说法,有的人听得很法喜、听得很专心,有的人会听得傻傻的,觉得没什么,或是觉得这个没什么,甚至在那里打迷糊。因为他的身在这里,但是他的心是跑到过去跟未来,跑到他方世界去,这就是「心」没有跟「身」结合,你是活在梦幻的世界里面,所以不管我再讲得多么的精采,你都听不懂,没办法真正的了解。
  就算我要把无边无际无量的法宝要送给你,你也看不懂、你也看不到,也不知珍惜。就像我们把世界非常高贵的钻石要送给你,但就像小孩子他认为那个不值钱、那个没什么,所以,一样!他不要这个,他是想要去得到更多的玩具。这是因为众生他没有活在当下,因此,我爲什么要跟大家讲「四念处」的修行开发是非常非常重要,它是帮助我们停下来、静下来、醒过来,清楚的觉知到我们当下在做什么。
  唯有「身行」的冲动,你能够清楚看到,再来进一步是修「口行」。我们每天讲话很少清楚的觉察到。一般人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不是一直的冲动、冲动讲,一般人讲话都是要讲给别人听,但是自己却是很少清楚的听到。当内心里面有在嫉妒心、有在排斥别人,我们自己看不到,结果我们讲出来的,都会讲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指责别人的不对,指责别人的不好。我们讲话很散心、很杂乱,自己也看不到。一般众生人前说一种话,背后又说一种话,
  「两舌」在挑拨是非,自己都觉察不到。很难很难觉察得到,不承认、也看不到自己在制造是非、制造问题,总是认为制造是非、制造问题是别人,我是「如实观」,我是亲眼所看、亲耳所听,都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总是认为是别人在制造问题。
  所以,这世间充满着冲突一大堆,就是因为众生很难看到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一检讨问题、检讨原因,总是认为别人、错在别人。一出戏里面有好人、有坏人,众生都把自己认为我就是好人,坏人是别人,别人是在制造问题、我都没问题&。就因为如此,所以这世间的冲突不断,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是别人在搬弄是非、在挑拨、在造口业,但很少看到我们自己天天在无明冲动的情况之下在造口业,我们都觉察不到。
  我们的「口行」所造的口业、所结的恶缘,非常多!如果你没有提高觉性、没有醒过来,你的「口行」常常在造口业,我们觉察不到,结果我们都是在播种苦因、播种苦的种子,自然他因缘慢慢的成熟之后,你很多的苦果就会产生。但是当众生产生苦果的时候,检讨这个现象会产生,又总是怪别人、认为别人不对。所以,问题就没办法真的从根本来解决。今天来学佛,就是要从根本来找出真正的苦因、真正的原因。
  如果你的觉性开发出来之后,你才会清楚的觉察到:原来以前我活在无明冲动的世界里面,我讲话是多么的冲动、多么的酸涩,原来我以前讲话是在展现我慢,原来以前的心态里面充满着不平等,不是自卑、就是我慢;原来以前的心态里面,是加入「苦海的联合转播站」,我们都觉察不到。所以,你能够净化、净化,成长到来到有一天你觉察到:我昨天以前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面&。这样,就恭喜你!这样就好办了!
  表示你能够觉察到我们本身自己过去是活在颠倒梦想,表示你逐渐的醒过来,这个就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很重要的分水岭,「醒过来」不要以为很容易,也不要以为那个太简单了,那个都是很基础的、不重要&,错了!错了!可以跟大家肯定的说,所有的解脱者,所有的诸佛菩萨,最后要成佛,他一定是要透过「四念处」的修行。
  「四念处」是让你真正全面的醒过来、醒过来,唯有你真正的醒过来,你才能够真正的大彻大悟,才能够真正的远离颠倒梦想。远离颠倒梦想,所有的苦海都消失了,所有的二元对立都消失,所有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消失,所有的自卑跟我慢都消失。这时候,你才会来到真正的清净的世界、清凉的世界,这叫做真正的极乐世界、真正的净土。你的心清净,佛土就清净;你的内心世界里面没有冲突,外面的世界就没有冲突;你的内心世界是清净、和谐,你所到的世界就是一片的和谐、祥和。
  成佛、解脱自在的世界、涅槃彼岸的世界,都是要从开发我们的觉性开始,因此希望这一次的因缘跟大家结缘之后,大家能够重视「四念处」的开发。「四念处」的开发,除了禅修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每天历缘对境,大家都是在修行,你真正打坐时间会比较少,但是在动态中,你都在修行。所以身体的动作的觉察,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清楚觉察你现在在做什么,你现在当下的身态是怎么样,要清楚的觉察,你能够清楚觉察我们当下的身体状态,你进一步去觉察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就是「受念处」的开发。
  「受念处」一定要继续的开发出来,你才能够来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你会觉察到你心里的感受,怎么样做能够带给自己快乐、带给自己安祥,怎么样做能够带给众生安祥快乐,你真的有去觉察到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你也会尊重众生的感受,当别人有意思食、主宰欲在主导我们,在主宰我们的时候,你这时候会有痛苦,你内心会有拉扯、会有不安、会烦恼,他都会产生出觉受,不舒服的觉受,你如果能够清楚的觉察到我们自己的觉受之时,你也会将心比心,我不应该用「意思食」、用主宰欲去主导别人。
  当别人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心灵的感受是很快乐、很安祥、很舒畅,这时候你就会将心比心,喔!我希望别人尊重我,同样的我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这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将心比心去尊重每一个人。所以,如果你只是紧紧用着一个法门,一直在深入深入,紧抱着一个法门,但是你没有去开发你的觉受,真的!你的身心很容易渐渐变得僵硬、变得迟钝了。因此,「身念处」开发之后,进一步要开发「受念处」、感受,然后你「受念处」开发了,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受?一定跟你的心态有关系,于是要进一步的深入到「心念处」的开发。
  在《阿含解脱道次第》的书本跟光盘VCD里面,都有更详细的介绍,以后欢迎大家深入去看。你有时间,多腾出时间来,深入去研读、研习,你对修行之路会越来越清晰,而且越来越安祥,你对于你所要走的方向,你会觉得很清楚。什么叫做「成佛之路」?「彼岸」在哪里?修行的次第是怎么样?你都会很清楚。就像整个的修行地图,都清楚的告诉你,让你可以清楚的对照,我现在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阶段,我不足的地方还有哪些?我们的目标、方向是要朝向哪里?彼岸在哪里?解脱的要领核心在哪里?你都可很清楚的掌握到。
  这时候只要你好好认真的去看解脱道的课程,你会越来越安心、越来越安祥、越来越自在,而且法喜会一直不断的开启跟流露,还有你的慈悲心也会自然的流露。所以,跟大家肯定的保证,没有自私自利的阿罗汉,没有自私自利的解脱者。如果你自私自利,连证到初果都不可能。「四无量心」一定要展开,你的心量展开、慈悲心展开,身心才会渐渐的柔软;身心渐渐的柔软,你才能够入法流。
  整个宇宙都是个流体。记得!整个宇宙都是个流体,都在流动、都在变化,这就是佛陀所讲的「诸行无常」,一切都在流动变化、变化--无常法印。如果你身心不柔软,你不可能溶入无常法流,因此身心不柔软、没有慈悲心,你不可能证到初果。初果都证不到,何况二果、三果?!何况阿罗汉果?!所以,不要听别人讲说阿罗汉是焦芽败种,阿罗汉是自私自利、自了汉,不是的、绝对不是。
  释迦牟尼佛的十个名号里面,大家每天课诵的释迦牟尼佛的十个名号里面,其中一个名号就是阿罗汉。释迦牟尼佛本身都自称阿罗汉,只是我们把它翻译成意思之后,就是「应供」。「应供」的本来音译就是阿罗汉,佛陀都自称阿罗汉,那些解脱者都自称、佛陀都称他们为阿罗汉,而且当他们成就、远离颠倒梦想之后,他们都是到各处、到各方去弘法利生,都是能够自利、又利他。
  因此,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你绝不会自私自利,绝不会只为自己。但是你会有本末轻重的选择,就像你发心想成为一位医生,要去悬壶济世,来帮助众生解除病痛。你有这样的愿力,叫做菩萨的大愿、大慈悲心。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回来好好的用功、自我充实,进入医学院里面好好的读书,好好的埋头苦干几年,这就是在自利的阶段。你透过自利的阶段,好好的练习,才能够成为一位医生。
  理论、学术都有了,医术有了,你才能够进一步去真正的帮助众生,而不是只是在发空愿,或是在喊口号,或是以盲导盲,你就不会这样。你看到众生在苦海里面浮浮沉沉,你想跳到苦海里面去协助众生出离苦海,记得!本末先后,我们自己要先学会游泳,你真的学会游泳了,你就能够跳下去协助众生出离苦海。
  (空海法师讲述,由学员发心文字汇整)
---------------------------------------------------------------------------------------------------------------
---------------------------------------------------------------------------------------------------------------
欢迎投稿:
QQ: &  &&&&&&&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下一篇:
还没有任何项目!
佛教导航@19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海法师事事本无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