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天宫什么时候发射射

天宫一号发射
  时间:   
“天宫一号”资料图
“天宫一号”模型
    北京时间9月29日晚21时16分许,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吨,运载能力为8.6吨。它是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取消了逃逸系统,采用了新型整流罩,改进了助推器结构,提高了运载能力。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此次“天宫一号”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7次航天飞行。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加入开心网,成为PPTV网络电视的好友!
的专辑“记录专辑”
第 35/104 张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传者: PPTV网络电视是PPLive旗下产品,一款全球...
你已是粉丝
粉丝:16724
保存成功!
添加到专辑后面
专辑名称: *
访问权限:
好友的好友
凭密码访问
允许好友转贴
你确定要复制该照片的站外链接吗?通过该链接查看这个照片时将不受隐私控制。
将下面的链接发送给好友(如QQ或MSN),他们不需要登录就能查看该照片&
已经复制到剪贴板
通过链接,直接把照片分享给站外好友
请输入被圈人的姓名: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内部空间剖析图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的名称,它是中国为下一步建造而研制的空间目标,实际上就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天宫一号由在发射,升空之后分别与、、飞船对接,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全名:天宫一号(英文:Tiangong-1)& 发射时间:日21时16分03秒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项目:发射两年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完成对接任务。& 发射意义: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在2010年的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工程师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的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飞行的最大的航天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2013年6月,在与神舟十号分离后,天宫一号再次转至长期运行轨道。天宫一号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由于其各方面状态良好,或将超期服役,继续在轨进行各项试验,但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之后中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届时天宫一号和二号或将同时在太空运行。“寿终正寝”后,天宫一号将在指令控制下坠落地球,或在大气层烧尽,或落进海洋,不会成为太空垃圾,也不会危及地面。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2009春晚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了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折叠式的5片,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翼设计。另外天宫一号中的航天员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所需的材料、设备均由飞船运送,停靠在实验室外边,作为应急救生飞船。如果天宫一号发生故障,可随时载航天员返回地面,航天员工作完成后,乘飞船返回。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将由长征2F火箭发射,轨道高度约400千米,轨道倾角约42~43度,属于低轨航天器。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天宫一号 -
中国未来空间站构想图中国载人航空航天发展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将是第二步的开篇之作。中国将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两个空间实验室,将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中期在轨驻留、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和试验。
天宫一号 -
历史上五次著名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是设立在太空的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的实验室。而的建设过程是先发射无人空间实验室,再用将送入太空,与停留在轨道上的实验室,航天员从飞船的附加段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展工作。& 对接技术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在合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实现太空装配、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立大型空间站的基础。飞船和天宫一号进行的是遥控交会对接,完全依靠地面指挥系统和飞船自身的技术实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以及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过程将分四个阶段:远程导引段、近程导引段、最终逼近段和对接停靠段。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模拟图远程导引段是在地面测控的支持下,神舟八号飞船经过若干次变轨机动,进入到神舟八号飞船上的敏感器能捕获目标飞行器的范围(一般为15~100千米)。&近程导引段是神舟八号飞船根据自身的微波和激光敏感器测得的与天宫一号的相对运动参数,自动引导到距天宫一号&0.5千米~1千米左右,由此开始与天宫一号最后接近和停靠。& 最终逼近是神舟八号飞船首先要捕获天宫一号的对接轴,当对接轴线不沿轨道飞行方向时,要求“神舟八号”飞船在轨道平面外进行绕飞机动,以进入对接走廊,此时两个航天器之间的距离约100米,相对速度约3~1米/秒。对接停靠段是神舟八号飞船利用由摄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姿态,同时启动小发动机进行机动,使之沿对接走廊向目标最后逼近。在对接合拢前关闭发动机,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与目标相撞,最后利用栓一锥或异体同构周边对接装置的抓手、缓冲器、传力机构和锁紧机构使两个航天器在结构上实现硬连接,完成信息传输总线、电源线和流体管线的连接。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试验性在轨寿命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2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此外,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燃料和消耗品原则上要一次带足,其他空间站则是用货运飞船定期进行多次补给;试验性空间站上的有效载荷设备很少更换,但其他空间站可多次更换和增加实验仪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般不进行航天器的维修工作,只进行试验、训练等,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要经常进行维修工作。&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
天宫一号 -
进入总装的天宫一号运抵酒泉执行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通过出厂评审,于日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转运至发射区。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发射前准备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日下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将实施火箭推进剂加注,进入发射前准备状态。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1:16:00&,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点火发射升空。&21:18:27 航区内的各测控站点陆续传来报告飞行正常报告。&21:22:43 火箭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接近大气层边缘。,抛整流罩。&21:23:07 二级火箭主机关机。 21:26:28 天宫一号与火箭成功分离。
天宫一号 -
发射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设计在轨寿命2年。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与神舟八号对接日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迎来神舟八号飞船,与其成功实施中国首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任务没有航天员参与,其间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12天,择机进行了第2次交会对接试验,继续飞行2天后分离。首次交会对接的成功,意味着中国的交会对接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与神舟九号对接,首迎航天员入住日17点06分,天宫一号与神九在交会对接后组成组合体。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第一次启用了“太空房间”。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日,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相聚6天的神九与天宫一号缓缓分离,神九在自动控制下抵达140米停泊点,12时38分航天员刘旺开始操作飞船手柄。12时55分,天宫一号与神九再次合二为一,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实施。与神舟十号对接日10时07分,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航天员太空讲课&日10时11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把天宫一号变成了中国最高的课堂。神舟十号航天员给全国青少年上了40分钟的太空课,全国8万多所中学、6000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女航天员王亚平主讲了太空课。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畜牧兽医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3次
参与编辑人数:4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1:3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天宫一号
视频:天宫一号发射时间确定 28日将加注推进剂
【东方卫视 《看东方》】天宫一号发射时间确定,28日将加注推进剂。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什么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