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提供下台湾珍珠龟贝珍珠教士的资料。。谢...

改造与控制:珍珠港事变后日伪对华北英美基督教会的政策——以北京为中心--《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2013年
改造与控制:珍珠港事变后日伪对华北英美基督教会的政策——以北京为中心
【摘要】:珍珠港事变后,日军确立清除华北教会中英美传教士,改造和控制中国教会的政策。通过日军幕后制定指导方针、伪政权前台实施的办法,西方传教士被从教会中清理出去,中国教会与英美教会彻底脱离关系。教会学校、医院被强行剥离,原有的布道、教育、医疗三位一体的传教格局被打破。日伪将华北教派林立的基督教会统合成一个便于控制的华北基督教团。尽管中国教会和教会领袖对日伪的控制进行了反抗,并有王明道的成功坚守,但最终日伪基本实现了其改造教会的目标,强化了对华北基督教的控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B977【正文快照】:
自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基督教与西方各国与生俱来的联系,政教关系的变动、调适始终与西方传教士缠绕在一起。从清末频发的“教案”到民国20年代兴起的“非基督教运动”,西方教会与外国传教士都是搅动政教关系的关键所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素来被中国人视为“文化侵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春英;;[J];近代史研究;2010年06期
王淼;;[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戴继诚;;[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傅新球;[J];东南亚纵横;2002年05期
邵宏伟;;[J];佛学研究;2008年00期
宋尧玺;;[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吴昊;;[J];南方论刊;2009年06期
闵丽;;[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刘月琴;;[J];西亚非洲;2008年05期
李明;[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王文东;[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向军;[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李五星;[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孙琥瑭;[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宋天倚;[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廉玮;[D];暨南大学;2011年
李友东;[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姜立刚;[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刘海英;[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白竹雪;[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志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丁昊;[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焦轶荣;[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柳俊杰;[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洁;;[J];东南亚研究;2008年01期
冯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王卫星;[J];民国档案;2005年04期
福克斯·伯特费尔德,鲁娜;[J];档案与史学;1998年02期
冯玮;[J];世界历史;2002年03期
马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张龙平;;[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3期
赵晓阳;;[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周东华;;[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徐炳三;;[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亚林,侯星芳;[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刘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杨虹;[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任念文;[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郭尚鑫;[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4期
刘志庆,尚海丽;[J];殷都学刊;1999年01期
杨大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安金辉;[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左奇志;[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袁存亮;;[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斌;;[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赵士林;;[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寸炫;;[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杨鸣明;刘芳;;[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江怡;;[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C];2001年
丁建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李创同;王志庆;;[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王立新;;[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楠;[N];解放日报;2011年
魏德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朱先春 刘鸿燕;[N];农民日报;2011年
魏徳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杨雅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魏徳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范子军;[N];中国社会报;2011年
黄丽君;[N];中国邮政报;2011年
本报记者 孙欣欣;[N];汕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林霞;[D];上海大学;2011年
石丽;[D];上海大学;2012年
金圣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汪丽红;[D];复旦大学;2012年
袁瑒(Sylvia Y.Yuan);[D];复旦大学;2012年
齐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杨凯;[D];暨南大学;2011年
杨勇勤;[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黄飞君;[D];复旦大学;2011年
孟宪霞;[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喜春;[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万文兴;[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万娟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尹明亮;[D];山东大学;2010年
王晨丽;[D];复旦大学;2010年
马智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钱思佳;[D];南京大学;2012年
张娟;[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陶海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关于台湾日月潭的资料.急用!多谢!
关于台湾日月潭的资料.急用!多谢!
日月潭的形成日月潭位处水沙连之轴心地带,隶属南投县鱼池乡,位於台湾中央脊梁山脉的西麓地带,处在山地与西部平原之间,亦即潭西为平地,潭东即是高山重叠的山地。日月潭大约居南投县之中央地带,位於东经120度55分,北纬23度52分,北方接埔里镇,东北邻仁爱乡,东南为信义乡,西南接水里乡,西北方毗连国姓乡。日月潭附近的地形受褶曲、断层及河川侵蚀等作用,致使境内山丘遍布,其间约罗布13个大小悬殊的盆地,许多的急陡斜坡及崩塌地。境内盆地是属埔里盆地群的主要分布区,以鱼池盆地的面积为最大(21平方公里),仅日月潭(5.4平方公里)保持湖泊原貌,而鱼池盆地周围山峰,如过坑山(1331m)、大尖山(2016m)、水社大山(2120m)等属埔里板岩山地,为乌溪支流南港溪的集水区,而日月潭以南的盆地如头社(1.6平方公里)、铳柜(0.7平方公里)等则属浊水溪流域。日月潭、头社、鱼池及埔里等地,原来均为湖泊,因为此地带同为第三纪粘板岩层的陷没地带,也就是粘板岩层的断层地带,由於地壳的变动致不断的褶曲及陷没作用后,而形成大、小的盆地,然后蓄水,便形成了山间的湖沼。其蓄水的时期当在洪积世之同时,以后因日长月久於若干年代后,复经填充或决堤作用而乾涸,便又成了肥沃的盆地平原,如今头社、鱼池、埔里便是。其中日月潭被遗留在较高的位置,受盆地之切割作用和河川侵蚀最迟且最少,故仍能蓄存相当的水量,使之不致乾涸,同时又无外来的沙砾填充,并且尚有相当雨水量之流入,且流出之水量又极少,自然保存了日月潭的湖水。日月潭名称的由来日月潭为台湾第一大湖泊,以不规则的菱形的日潭与其西细长弧形之月潭构成,故得名。日月潭的邵语称为zintun,可能是日月潭最早的称呼。日月潭名称首见於道光元年(1821)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之〈游水里社记〉文中,在其所著《蠡测汇抄》一书中载有此游水里社记云:「其水不知何来,潴而为潭,长几十里,阔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为日月潭」。其后随著汉人移垦水沙连,以及历代政府的治理,和骚人墨客的文藻加以命名,日月潭逐有许多称呼,诸如水社大湖、水里湖、水里社潭、水社海仔、竹湖、龙潭、龙湖等,晚清时更有洋人传教士来到日月潭,试图向邵族人传教,亦将日月潭赋名为Doagonlake、lakeCandidius、Nin-Isivatanlake等名称。日月潭中有一岛,是邵族人的旧聚落,亦是邵族人最高祖灵paclan的居处,邵语称为lalu,清代称为珠屿、珠仔屿、珠山、珠仔山、珠潭浮屿等名称。又有一说,谓邵语称为kunbariz附近之青龙山与邵语称为titabu之仑龙山,此二山恰好将lalu岛衔在相对之中央,形如二龙戏珠之状,故称为珠屿等名,清光绪来此的洋人,则有pearlislet(珍珠岛)之称呼,日治时期则称玉岛、水中岛,台湾光复后被称为光华岛。民国88年「九二一大地震」后,南投县政府将光华岛正名为拉鲁岛(Lalu),以表对邵族人的尊重,并且由观光局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规划为邵族的祖灵岛,於民国89年10月12日,藉由「千人植树、千人护树」活动,由邵族人种上最高祖灵居处的茄苳树。民国88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日月潭及邻近地区灾情惨重,同年李登辉总统前来日月潭了解灾情并裁示,日月潭应结合邻近观光据点,尽速提升为国家级风景区,而在整体规划时也应尽量维护人民权益。民国89年1月20日行政院核定於1月24日正式成立「交通部观光局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并且进行规划与重建工作。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经营管理范围以日月潭为中心,北临鱼池乡都市计划区,东至水社大山之山脊线为界,南侧以鱼池乡与水里乡之乡界为界,总面积约为9,000公顷。区内含括原日月潭特定区之范围及头社社区、车埕、水社大山、集集大山、水里溪等据点。日月潭国家风景区未来发展目标将以「高山湖泊」与「邵族文化」为两大发展主轴,并结合水、陆域活动,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休闲渡假游憩体验,其发展的主题是高山湖泊渡假体验、文化保存及参与永续发展、水力发电解说、多样化自然生态教育机会、湖泊溪流水域活动、山岳活动及登山健行、产业活动、夜间观赏表演活动、主题馆与主题园、整合资讯服务等,期藉此整合日月潭风景区之游憩资源,注入多样性游憩活动,以带动日月潭风景区之长远发展,并充实改善周围各项游憩服务功能,掌握重新出发的契机,以期创造日月潭之新风貌。
等待您来回答
台湾领域专家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 沈迦: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龙种 却收获了跳蚤
3653 次点击
12:50:24 发布在
沈迦: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龙种 却收获了跳蚤日 12:01,来源:凤凰网文化 背景资料:苏慧廉,英国人,传教士,著名的教育家,欧洲一流的汉学家。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中国度过,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在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三个字与许多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关联密切。二十岁出头的他,漂洋过海从英国来到中国,他的未婚妻也追随而来。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并由此开始了一生与中国的缘分。他在温州定居二十余载,设立禁烟所,修医院建学堂。学习温州方言,编撰便于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才能,被聘为山西大学堂的总教习。随后受聘牛津,成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而苏慧廉之后的继任者,正是陈寅恪(因二战未成行)。苏慧廉的女儿,长大之回到中国,创办培华女校,这是林徽因的母校。他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英方代表,是让英国庚子赔款最终退还中国的有力推手。苏慧廉经历中国最动荡的时期,而他的历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理雅各、李提摩太、赫德、严复、王国维、蔡元培、吴佩孚、胡适、顾颉刚、费正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与苏慧廉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作者介绍:沈迦,1969年出生于温州。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曾任《温州日报》记者、编辑,现居加拿大。出版有《文化人换笔》、《温州话》、《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多本专著。近年致力于温州基督教史及苏慧廉研究,历经数年,走访太原、北京、香港、澳门、牛津、剑桥及英伦半岛等苏慧廉生活过的城市,重返历史现场、寻找历史后人。遍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台北胡适纪念馆等,在世界各地打捞被中国有意无意遗忘的历史。对话人:于一爽1、中国的历史观必然要屏蔽那些传教士们凤凰网文化:为什么会关注到苏慧廉?沈迦:就讲讲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吧。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所以很小很小的时候便随着祖母去教堂,礼拜天去教堂在我们家是一个很日常的事件.祖母去的教堂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苏慧廉建造的温州城西教堂,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故事。教堂很宏伟,有六根黑色的特别大的柱子,前段时间回温州,这本书做首发式,陪出版社的编辑去了这座教堂。他们说,柱子不大啊!确实,不过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这柱子很大了。听老一辈的人讲,这六根大柱子是从英国运过来的,我那时候就琢磨这个问题,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这六根柱子怎么能运得过来呢,到底是哪些人,那些外国人把这个事干上了。所以小小的心里其实就埋下了这一点点想法,当然只是一点点想法,算小小的种子吧,一直到了2000年,我在家乡的《温州日报》做副刊编辑,那时候正逢新千年,时兴“千年回首”,要做专版,需要一些老照片来表达温州这座小城过往一千年的岁月。因为在媒体工作,就知道温州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有两本以前在温州传教的外国人夫妇的回忆录,上面有老照片。凭借着所谓媒体的特权就到善本书库把这两本书找出来了。其实在那天,我才知道这个外国传教士的英文名字叫什么。这两本回忆录是英文的,我们不可能一瞬间拿起来就看得懂了,但就是在那天,开始把童年的那点记忆连接起来了。当然后来真正开始动笔,决定做这事,是全家移居加拿大之后,生活方式变了。也可以静下心来了。凤凰网文化:因为您常年在温哥华所以有一些渠道获取一些资料。沈迦:寻找资料最大的便利条件是这几年生活在海外,相对找海外的资料容易些。我住在温哥华,家就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也就是UBC大学附近。这是所全球排名前五十的大学,也是北美西岸前三名的学校,图书馆很多,资料可用宏富形容。加拿大又曾是英联邦成员,英国资料颇完备。这所家门口的大学给了我很多的便利。在国内,哪怕是在上海、北京,找西文的资料其实很难,比如上海图书馆,我出国前,现在回国内,都住在上海,这个图书馆也很熟悉,连同现也归属该馆的徐家汇藏书楼,已开放的西文材料并不多。凤凰网文化:这种忽视对中国近代史来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沈迦:我觉得对中国的这段近代史而言,在国内找不到他的资料是一种必然。必然的原因,一是我们的主流史观本身要屏蔽这些传教士。它主观上是屏蔽这个话题,好像这些人没来过,或者来过,但干的多是为侵略军探情报、做翻译,欺压中国百姓等坏事。反正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第二个原因,中国的近代史,一直到今天的当代史,是一段多么动荡的历史,战争、暴乱、起义、革命,还包括旧城改造、拆迁、农民进城、移民,经过这么多的“运动”,有的东西也变没有了。举个例子,苏慧廉用温州方言翻译的《圣经新约》1902年在温州出版了,要知道是在温州出版,而不是英国。这本圣经在那个年代,是温州教徒的必备之物。数量应不少。但我过往这六年,遍寻各地,竟然在国内,包括公藏与私藏,一本也没有找到。后来在剑桥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我还专程去了一趟,去看这本“世界孤本”。这本其实是大英圣书公会的存档本。如此双重的摧毁下,历史记录已是片纸无存。其实,今天存在西方某图书馆、档案馆的这些材料,原本我们这边也是有保存的。我在开始做苏慧廉的时候,能够整理起来的关于这个人的简介估计只有300个字,并且这300个字里充满了以讹传讹。到今天我把它还原成这本书,我没点,他们说这本书有三十八九万字。我们在在意、无意两种力量的夹击下,把这个人遗忘掉的,对中国近代史而言,有意无意遗忘掉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凤凰网文化:他最吸引您的价值在哪儿?沈迦: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苏慧廉,你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传教士,也可以讲他是那个时代很知名的教育家,也可以讲他是当时整个欧洲很重要的汉学家。我觉得这三个名词可以概括他--传教士、教育家、汉学家,甚至还是个社会活动家。2、忘掉做出正面贡献的人并不应该是历史规律凤凰网文化: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寻找苏慧廉并不仅仅是寻找苏慧廉了?沈迦:六年以前准备写书,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个人的生平搞清楚。这个人原来在温州只有留下300字的简介。为什么在温州还有300字的简介,是因为这个人对温州的近代史而言是跨越不过去的,即便意识形态如何,他对温州的贡献是跨不过的,所以在市志、年鉴等书上还有幸保留了短短的简介。但也只有这么一点点,他离开了温州以后干了什么?他是英国人,离开了中国以后又干了什么?我其实那时候就想这个问题,我得把它搞清楚,看看海外的资料是否可补充完整。这是我最初的“企图”。但是当我逐步把这些东西搞清楚的时候,我又有些新的发现。也就是说我不满足于仅仅把这个人的生平搞清楚了,我在琢磨几个问题:一回看苏慧廉的时代,他是1861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出生,当时正是中国结束与英法的敌对,以开放的姿态迈向“同治中兴”的开始。随后中国有洋务运动,常见的说法是迈开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步伐。1882年,苏慧廉抵达上海时,经过“改革开放”的晚清政府,其GDP已跃居亚洲第一位。苏慧廉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直至辛亥革命前离开。这三十年,当然是一个集权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努力从传统的大一统中摆脱出来并走向世俗化的时代。1898年,苏慧廉去北方度假,不经意间亲历了标志着改良结束的“百日维新”。他离开北京的那个早晨,火车莫名延误,后来才知道是满城搜捕康有为。随后中国终于陷入革命的洪流。炸弹与改良开始赛跑。1935年苏慧廉去世,那年中国的南方有遵义会议,北方有热火朝天的“一二九”运动。有史家将苏慧廉正好经历的晚清这段历程称为中国第一波现代化,以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波现代化。我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这两波现代化竟然是如此相似。它们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导向,并且均在七十年代开始中兴,九十年代戛然而止。政治与经济在其间交织往返,缠缠绵绵,而历史只能以一种混沌的姿态向前寸进。当然,这不是我的发现,我仅是感慨并共鸣于这一发现。于是我就想试着借苏慧廉的酒杯,倒下中国一个世纪的歌哭,并期待苏慧廉及他的时代成为我们今人回首百年时一个可资分析和咏叹的角度。琢磨的第二个问题是,苏慧廉这个人在他的那个时代为中国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中国反会把他忘记。其实我们忘掉的不是他一个人,苏慧廉仅是一个标本而已,我寻找他其实只是找一个标本而已。我更难过或者更困惑的是,如果第二波的历史继续第一波的步调走,我们照样会忘掉本该记住的人。古人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忘记历史、掩盖历史,会怎样,明白着呢。我这书在台湾出版时,书名叫《日光之下:苏慧廉和他的时代》,扉页的题记来自《圣经》:“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大陆版,虽然书名有改动,但扉页这句话还在。凤凰网文化:现在看,这些都成了历史的规律。沈迦:历史忘掉一些人是规律,但历史忘掉做出正面贡献的人,就不是规律了。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这一段,总是做这种睁眼瞎,甚至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事。在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比如说对英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英国历史并不会把他有意遗忘。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事会不断出现,是我们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吗。其实我在寻找这个历史的魔咒。凤凰网文化:找到了吗?沈迦:我觉得找到了。凤凰网文化:然后呢。沈迦:我觉得很难,讲一个稍微敏感一点的,今天当代做很多正能量的人,比如说高耀洁,我们就在有意无意地忘记她。为什么?其实答案是一样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历史运行方式,把这些人抛下列车,把他们埋在荒草堆里,然后列车勇往向前,好像除了向前,其他什么都可以不顾。所以我其实在寻找的是这个答案,但这是我在当初写作时没有预先确立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到的。我这本书的书名,在“寻找”与“苏慧廉”之间,中间有个分隔号。这也就是说,我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苏慧廉。3、中国现代医疗制度是传教士带过来的凤凰网文化:我想多听点儿细节。寻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沈迦:困难主要在语言,也就是英文的障碍,毕竟看英文不像看中文那样一目十行,一本书粗粗翻几页,就知道关键之所在。关于苏慧廉的材料,把他从原来300字的简介恢复成38、39万字,80%来源于海外的西文材料。苏慧廉是个传教士,西方的教会在组织类型有点像今天讲的NGO,非政府组织,当然今天西方教会也还是这样,并不是个政府机构。苏慧廉到中国来,他的费用、花费从哪里来?就是他们的NGO供应给他。教会的钱哪里来,教徒奉献,并不是政府拨款,因此当年说传教士受帝国主义政府委派来做侵略的工作,在逻辑上都是不成立的。NGO的成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及时向总部汇报,我干了什么,每个月、每年提交财务报表,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信报告,那个时代相对而言没有更便捷的通讯手段,据我看到的教会档案,传教士几乎每个礼拜都得向总部写信,汇报总结,计划未来。苏慧廉属于英国循道公会,这个机构虽经历几次合并,但还在。我曾获得他们的批准,去了英国两趟,去阅读当年的教会档案。当然这些档案材料都是英文的,很多还是手写体,阅读起来并不轻松。我讲的第一个困难是英文,其实还有个困难是藏在英文里面,也就是说,即便英文好,也不见得能马上解决。教会档案、传教士回忆录、个人资料,关于中国内容的,其中牵涉到很多人名、地名、历史事件,这些用英文记录的东西,并不好破解。如地名、人名多用拉丁文记录,很多还是用方言音。苏慧廉夫妇记下的温州人名、地名,就是用温州方言发音。不懂温州话还破译不出来。这个破译的工作量好大,甚至比读懂英文更难。我采取的办法是用地方文献去比对。其中最有效,但也最累的是后人口述访谈,这几年每次回国都去寻访相关事件的后人,听他们说前辈的故事,哪怕是传说。我用他们的口述,结合我寻获的西文史料,相互对照,好像做拼图,还原完整的历史事件。书后的附录,已列了31位访谈者的名单,这是书中采用的口述资料,还有些,找了三年,谈了半天,最后发现不是我要寻访的对象。当然,我也利用这些后人的口述材料,在书中写了不少相对于大历史而言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是真实的,他们在一个时代里的歌哭,对应的就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的普通人。这方面,我也是有点想法的,不过,这里不展开。凤凰网文化:其实他们来中国的目的很简单。沈迦:最开始的初衷,从宗教的角度来讲,就是传福音。传上帝的福音,那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我不远万里而来,是把天下最好的东西传给那些还不明白的人。这是他们最根本目的--带领更多的人信仰上帝。但是一个外来的宗教,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不是说我来叫你信上帝你就能信的,那要碰到很多困难的。凤凰网文化:当时闭锁性更强。沈迦:对,什么上帝,听都没听过,中国人那时候认为自己是礼仪之邦,是世界的中心,怎么会信一个外国人的上帝。在这种状况下,不少传教士就开始曲线传教,曲线、迂回的传教,基本上是这么几个方式:办医院、办学堂、办报纸。比如办医院。从晚清开始,传教士在中国建造了这么多医院,其实这是他的副产品,他的主产品是传扬上帝,就说副产品吧,那时中国只有中医,传教士们带来的是西医,不过“中医”这个名词,是因为来了西医才如此定名的。那个时候,西医的医疗水平要高很多,比之中药,有些病西医可谓立竿见影,中国那时常发瘟疫,疟疾更是常见,西医可能给你吃一粒药就解决问题了。这种状况下,中国人就觉得西医极其神奇。包括西医还能做手术,那个时候中国人哪看过拿把刀在肚子里开个洞,他就觉得极其神奇。问题在于,西医既神奇又有效,同时这些外国医生,大部分是医疗传教士,讲上帝的爱,对穷人很怜悯,有的甚至不收费,那很多人,看不起病的穷人就可以到他那里。传教士用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很多人到他的医院里来。这些医生,因为多是传教士,不是追求利益上收入多少钱,他们主要的目的是让你信仰上帝。当时有句话说,那些人感谢医生,说你救了我一命,医生常会说,不是我救了你,是上帝救了你。这句话,让很多得医治的人就开始相信上帝,因为在他们眼里,医生就是上帝的化身。晚清到民国,西式医院在中国蓬勃发展,传教士功莫大焉。也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现代医疗制度,也就是今天我们已习以为常的医疗体系,最初是传教士带进来的。4、《明朝那些事儿》是作者和读者互相调戏凤凰网文化:讲讲这本书的结构。沈迦:我有一条叙事的线,按照目录讲,是苏慧廉的生平线,1861年出生,1883年第一次到温州,1911年离开中国,然后在牛津去世,目录的结构表面是一条生平的线。但同时我又有几条线埋在里面,最明显的是我寻找的线,我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不是那种写人物传记,很常规的,第一页打开,“哇”的一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最后一页,天昏地暗,一个伟大的人物去世了。常规的传记好像都这么写。我在传主的生命的线上,穿插了一条我去寻找的线,开篇第一页就写怎么找到了他的墓地。我是从最后开始写,倒叙,寻找的线我是倒叙的,生命的线是直叙的。我想,这样可能可读性强些。凤凰网文化:讲讲您和国内这种写史的差异性。沈迦:我前面已经提到,我觉得国内历史的写法,不论传记也好,还是严谨的历史学术书,好像都走入一种八股。我觉得很多书没有读者唉。近几年又流行一种新的写史方法,像《明朝那些事》那样,看起来写得很活泼,但是读多了,总感觉不牢靠,越读越恍惚,最后就与《甄执妨谝黄鹆恕凤凰网文化:我读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觉得在读历史。沈迦:就阅读者的这种阅读心态来说,他没认为作者写的是对的。凤凰网文化:如果你认为是一种误导,那他真的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沈迦:《明朝那些事》我也看了几本,刚开始看时,特佩服作者的渊博与智慧。但这样的历史书,多了以后,会有种效果,对读者是一种诱导或误导,读者一段时间以后也没认为你写的是历史。读者这样的心态会反作用给作者,最后大家都进入调戏阶段。凤凰网文化:虽然作者本身一直在强调他史料的正确。沈迦:会起反作用的,读者与作者会互相作用。我个人觉得看似幽默的戏说这种东西,若泛滥为一种流行的写法,对中国的史学建构,这中间包括读者的建构,是起一种蛮大的破坏作用。5、国外并无《百家讲坛》模式 中国社会太浮躁凤凰网文化:一个问题:国外有百家讲坛吗?沈迦:没有。起码我没发现。凤凰网文化:因为国外大众媒体更成熟。难道不是更需要电视媒体人吗?沈迦:以我有限的视野,好像欧美没有“百家讲坛”这种模式。凤凰网文化:你想过原因吗?沈迦:我觉得造成这种“特色”,第一,整个社会很浮躁、功利、从众、跟风,原本很私人化的读书也成了这样。这年头,有几人会花时间去读《明史》,网上读读那些事,就以为懂了历史。第二,也许与我们有几个大众媒体特别强势有关吧,我们媒体的布局还是计划经济的,谁能登上强势媒体的百家讲坛,就哗哗哗了。我听所谓业内人士讲,只要能上“百家讲坛”,就可以买别墅了。上了百家讲坛,下面书就卖得好了,版税来了,各地有人请了,讲课费、出场费都不低。我就可以买别墅了。学者,特别是讲国学的,还有经济学家,出场费跟明星有得一拼,这也是中国特色呢。第三,我们的历史知识,相对普通民众而言,还是特别缺乏的。都是以前教科书给你的,现在随着阅历的成长,多少知道有不对劲的,但又无从知晓真相。今天突然有个人告诉你一些幕后的东西,自然听着特带劲。管他说的是孔子还是甄帧凤凰网文化:《甄执罚褪且桓鲈嗦也畹亩鳌沈迦:但你看它走得多火?凤凰网文化:它在国外还卖出去影视版权了。沈迦:对,买版权,主要都是当地的华人看,或者外国人当成一个很猎奇的。凤凰网文化:主要还是华人看。沈迦:对,很猎奇的东西在那看。凤凰网文化:包括这种宫斗戏的流行,看上去都不太乐观。沈迦:对,但是我觉得这一脉一定走不下去,并且我不认为这种方式能普及历史,就像我不认为于丹能普及《论语》一样。于丹只普及于丹,不会普及《论语》的。凤凰网文化:所以别人就会认为沈迦,你的方式是唯一的写历史的方式吗?沈迦:绝对不能这么说,这可不是我说的。但我比较认可的历史写作方式,是既严谨,又有可读性。凤凰网文化:还是说国外他就是读者有区分,我不需要你所有人都读历史。沈迦:国外书店,图书好像就分虚构与非虚构两大类。非虚构的,就得严谨。我有时在想,如果把《明朝那些事》翻译成英文,它应该放在哪个架上?还有,我看国外很严谨的学者,就比如做中国历史的,就比如费正清,他主持的剑桥中国史就很可读,能读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他史料绝对严谨,材料严谨,写法可读,在西方学界,这两者是能结合起来的。6、国内学术研究比谁抄的快 凤凰网文化:研究苏慧廉的过程中,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哪个方面。沈迦:国外,支持学术、甚至兴趣的民间基金很多。只要你的课题有意思,或者在这个圈子里,你有足够的认可度,要申请基金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凤凰网文化:咱们这边学院,先填一堆表什么的。沈迦:对。我们只有一个体系来钱,并且还是国家的。当然金主是有要求的,你的研究必须与我的主旋律和谐。其他渠道不让建,只有我这条来路,其实就等于用这种方式收买了研究者。凤凰网文化:也撼动不了。沈迦:也撼动不了,也挑战不了,我可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偶然并且无意当中写了这个东西,现反倒成为可以反观体制内的一些东西的角度。凤凰网文化:国外对中国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一方面。沈迦:西方大的综合性大学,基本上都有亚洲系,或叫东方系,可见他们还是关注中国,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曾经有段时间,对中国的明清史蛮关注的。当然近几年,对中国的当代史也比较热,他们关心中国未来的走向,毕竟是大国崛起嘛。不过,西方人的研究方法跟我们这边的研究,路径有点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人前几年说得比较多的《万历十五年》,当这个作品出来时,会发现跟我们国内的研究方法不大一样的。好像他们套路比较新,多创新,其实是西方教育体系培养人的创新性,中国多模仿,其实我们一直在跟他们学。凤凰网文化:创新的成本太高。沈迦:说得难听些,现在就是看谁抄得快一点。不过,我觉得这个我没有资格讲这些,我不在学术圈。中国聪明、勤奋的人,太多了。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后生可畏。7、宗教信众的增加会改变中国人文化凤凰网文化:基督教真正进入中国之后意味着什么?沈迦:宗教是信仰,但从广义上讲是文化,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会容易接受些。基督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当年是传教士是把它带进来,到今天已有很多中国人信这个教。随着信众的增加,随着文明的进程,它最终会影响乃至改变中国人的文化。凤凰网文化:乐观吗?沈迦:但它需要时间。凤凰网文化:会被撼动吗?沈迦:我在这个方面是乐观的,我觉得它会改变中国文化,随着时间推进。凤凰网文化:不一定你们这代人能等到。沈迦: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其实今天所谓的西方现代文明,普世价值,来源都是基督教。凤凰网文化:除了个人信仰之外呢。沈迦:目前能做的工作,只能是个人的信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政体里。无神论的体制,对宗教,对传教士只能是这样的态度。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说传教士来中国是文化侵略,是侵略军的先头部队,给他们做调查,给他们做翻译,然后怎么恶搞中国人,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其实到我写这本书之前,也接近这样的概念,或者说仅好一点点。有件事,我有很深的印象,现已去世的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的所长,叫陈乐民,陈教授也就是资中筠老师的先生,陈先生曾任欧洲所所长,资老师曾任美国所所长,那应该是七八年前吧,那时我还没开始写这本书。有一次与陈老师一起北京的五塔寺,五塔寺现在叫石刻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天主教传教士的墓碑,墓被毁了,墓碑统一移到这里。我们一起在那里去看这些墓碑。那时候我对基督教、天主教了解并不太多,不过,陈老师是专家,他主攻欧洲启蒙思想。那时他年纪很大了,身体很差,每个礼拜要做一次血透,现在看来,已到垂暮之年。那天我印象很深,我搀着他,他走得很慢,在这片墓碑前,一个个,一个个看。这些都是死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看这么多墓碑,我也有些感慨,就跟他讲,对于传教士评价,起码得三七开,我自以为已讲得比较开明了,起码得三七开了嘛,起码认为他对中国七成是好的。就这时,陈老师拿着拐杖就在地上跺,说:“这些传教士哪做过一件错事!”凤凰网文化:他能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沈迦:这句话是他拿着拐杖在地上边跺边说的,一个每周做一次血透,身体日渐衰弱的老人,这么有力地说,他们对中国哪做过一件错事。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他这句话对我后来写这本书是有影响的。可惜陈老师不久后就去世了,我这本书他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一出版就送了一本给资老师。8、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凤凰网文化: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一生吗。沈迦:苍凉。凤凰网文化:具体。沈迦:那是种心里的感觉,我记得书中已记录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苏慧廉最后一次来到温州,那是1926年,1926年他已经65岁,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中国,为了处理中英的庚子赔款退款,代表了英国政府回来。其实他在中国很忙,跟胡适等一起,四处考察,每天开会。忙了两三个月,很累,委员会就说给每个人两周的假期吧,这假期你可以休息,或者去哪里探亲访友,苏慧廉于是回温州看一看,他认为温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就回了趟温州,5月6日到9日,他在温州就那么短短的几天时间。大家都知道,1925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起来了,民族主义运动的核心就是反对外国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回到温州,看到当年创立的教堂已被人占领,他创办的艺文学校,外国人已被赶走了,闹学潮分裂出来的新学校还占领了原来的校舍。他其实好不容易回来看一次,但看到的是这样的背景,他其实是很苍凉地离开的。春与人俱老,花随梦已空。凤凰网文化:全部推翻。沈迦:有一句俗话,叫做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我其实很想讲这个话题,当然在书里面,也试图埋下点内容。我刚才讲了两条写作线,一条线是苏慧廉的生平线,就是打开目录,就看到生平线;第二条是我的寻找线。其实还有一条线暗藏在其中,就是中国过往的一百年,苏慧廉生活时代的一百年,是一条改良与革命赛跑的路线。他是1911年,正好1911年离开中国的。他当时不知道中国会发生辛亥革命。苏慧廉是教育家,不论在温州,还是在太原,他都办教育,他教导的思想是英国保守的那一套。绝大多数西来传教士,不论是从神学教义,还是本国的历史实践,都是提倡改良的。但就是他们培养的学生发生了中国第一次学潮。我们好像会认为第一次学潮是“五四”,从此才有学生运动的。其实苏慧廉主政山西大学堂时,就发生了学生围攻老师、外出游行的事件。前几天看新闻,说泰州市民冲击吃豪餐的官员,众人围堵,官员跪着求饶。网上一片较好声。日光之下无新事的,1905年11月,山西大学堂的学生也冲击过一场宴会,当时是山西商务局在海子边宴请来山西采矿的英国福公司代表。门警拒不让入,愤怒的学生打倒门卫,冲进宴会间。那时距义和团事件不远,洋人突见近千人蜂拥而入,一时乱作一团。几个胆小的还钻入桌下。看到洋人如此狼狈,学生觉得扬眉吐气。并称“这是福公司滚出山西的先兆。”随后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转往巡抚衙门请愿,要求当局废止合同,收回矿权。日的这次行动,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宏大的学生运动。时距五四运动还有十四年。它开启了学生爱国运动的先河,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地闹学潮,教会学校的学生不在少数。播下的是改良的种子,为什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收获的是革命呢?凤凰网文化:您解释一下?沈迦:这个问题其实是思想史的话题,有不少学者已在研究。有意思的事很多,比如晚清,有很多的中国学生去留学,当时留学有两个基本的流向,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欧美,主要是英美。这两拨“海归”回国后,职业的取向及未来对中国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日本回来的,不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欧美回来的,则走上学术救国、科技救国的道路。这背后也是思想史的话题。此虽非我专长,但我在书中其实很关注。中国的近代史,也就是第一波的现代化,是一条改良与革命赛跑,最后以革命胜出的历史,那我们今天的这个一百年,这后一波的现代化,日光之下无新事的,当然今天还没有跑到终点,如果革命又跑在前头呢?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追风撵日]
[史德利丹尔]
[松本清张]
[九个头条]
[莫异依止]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2:48 &&
喜欢这篇访谈,转到这里,请大家欣赏一下。值得深思:为什么有人读了圣经,却变得狂乱呢?也就是,种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9:54 &&
佛教在中国的成功,其代价,却是出家人不能有后代。难道基督教要在中国成功,也得走这条路吗?中华几千年外儒内道的文化,真的这么厉害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0:05 &&
清末民初进入中国的传道人自己的信仰就有问题,不仅是苏慧廉,包括李提摩太,他们一开始利用办教育,开医院等民生手段来传福音,到后来办教育和开医院竟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传福音反而成为副业。就像那个得诺贝尔奖的赛珍珠,她的父亲来中国传福音,最后却迷上了孔夫子。这个苏慧廉也是,最后成为佛教典籍和孔子论语的研究者。他们开办的学校也像燕京大学和金陵大学一样为共产党培养了人才,成为革命造反的摇篮,至于接受他们所传的基督教却没有几人。几个悲剧传道人在一个悲剧的历史时期进人一个悲剧国家,培育了一个大悲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6:14 &&
对。我们只有一个体系来钱,并且还是国家的。当然金主是有要求的,你的研究必须与我的主旋律和谐。其他渠道不让建,只有我这条来路,其实就等于用这种方式收买了研究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0:47 &&
喜欢这篇访谈,转到这里,请大家欣赏一下。值得深思:为什么有人读了圣经,却变得狂乱呢?也就是,种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呢?====================================================大众需要相应的接受,消化和感悟能力。而中国的知识人,或者智慧人,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种不一样,就是脱离大众,不愿意走进街头巷尾去帮助大众理解和感悟,而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5:20 &&
我接触过中国的家庭教会,里面有不少是文化层次很低的大妈大叔,他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限。之前她们脑子里承载的全是中国封建文化和Dang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现在,他们听说神来了,那好啊,可以保佑发财啊,当然信了。呵呵。这就是一般中国人的思想。根本理解不了内涵和意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3:31 &&
喜欢这篇访谈,转到这里,请大家欣赏一下。值得深思:为什么有人读了圣经,却变得狂乱呢?也就是,种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呢?====================================================大众需要相应的接受,消化和感悟能力。而中国的知识人,或者智慧人,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种不一样,就是脱离大众,不愿意走进街头巷尾去帮助大众理解和感悟,而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中国的基督徒没有几个是真信的。体制内的三自教会是自由派神学,就是无神论神学,那些没有文化的大妈心目中的上帝就是“老天爷”,仍然是传统的迷信。这个民族接受不了真正的基督教,中国人骨子里只关注现实的利益,没有彼岸意识。所以那些傻乎乎的传教士活都白干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8:20 &&
谢谢跟帖。我觉得,国内的很多朋友,还没有真正了解基督教。去年,我读了一次圣经,我觉得基督教还真是个好东西,但是,为什么国人在信了基督以后,变得很亢奋呢?读了圣经以后,我也略微有点亢奋,但,幸好我以前了解过佛学的东西,强迫自己平静了下来。从圣经总体上来看,基督的戒条,应该多于它的鼓励人们进取的,在没有深刻理解它的戒条前,人们很容易亢奋。那个多次出现的约柜,是基督的核心。蒋介石先生,皈依了基督教的,他的晚年,就仁爱了很多,到他的儿子,台湾就彻底回归民主了,这不得不说是基督精神的功劳。因此,我想,正如我转的文章说的,基督教,一定会对中华文化带来正能量,但需要时间。只有在戒律下的人们,才不会轻易就革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8:24 &&
佛学的根本要求,就是“戒”,注意,它用了色戒,这个人类最根本的戒作为它的象征性符号,出家,就不能有“色”心,否则,就不要出家,这个,给人的暗喻,就是说明“戒”的重要,其实,佛学的戒很多,因此,“受戒”了,才代表你出家了。因为这个戒色的原因,很多人,对着佛学,望而却步了,最根本的都戒了,都要断子绝孙了,人活着还有意思吗?其实呢,那个“戒”,是指心灵上的“戒”,不过是为了说明“戒”的重要!因此,居家的人,只要你内心守戒,有慈悲心,你一样可以有一颗佛心的。而目前中国的基督学说的传播,却没有强调“戒”(或者说,我们没有得到很强的戒的暗示),这导致很多信基督的人们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圣经中的旧约里面,有个“约柜”,很多事情,都是围绕这个约柜做的,其实,那个,是人家的核心,也就是戒,后来,这个戒转化为十字架的符号,警示着人们,以生命来暗示你戒的重要(当然,它说的是福音的重要),非常深刻的暗喻呀。理解了福音的根本的人,他们才能前赴后继、奉献自己、成就人类,值得敬佩呀。旧约圣经中,一直围绕着约柜,那才是上帝的真传,那是戒呀,这个告诉人们,有了对上帝的信,你才是上帝子民,得到上帝的关照,信上帝,就得遵守“戒”的条约。那个大卫和扫罗的故事,多次强调遵守上帝的条约和不遵守的结局,是不同的。而新约一开始,给人的暗示,就是玛丽亚还没有结婚的时候,怀上了耶稣并生下来,它强调的是耶稣是上帝之子,这个暗喻,和旧约联系起来,暗示了生命的重要,上帝拯救人类的深情。如果不看旧约,只读新约,却容易让人产生世俗社会对传福音的不公,而看不到上帝为了救人类的牺牲精神和上帝内心深处给人类的“戒”(约柜)的重要。你连上帝的约定都不遵守了,算什么信上帝呢?耶稣诞生,成了西方的过年的日子,其影响可谓很深。其暗喻,指示着人类的新生,生命的新生和精神的新生,其意义深远呀。说点题外话,在中国,有一个人,他诞生在西方的圣诞节(如果算上时差的话),他去世以后,躺在一个大的中轴线组成的十字架上。这样的安排,也让人惊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0:40 &&
其实,和基督有关的宗教,很有意思犹太人,信旧约,他们的人,很聪明,全世界跑,欧洲人,信天主,把欧洲建设成了一个花园俄罗斯人,说自己是正教,选择了部分的旧约、新约相信,成就了跨越欧亚的大国,气势如虹美国人呢,从英国跑出去,因为信新教,这个基督新教,厉害呀,把英国的霸主地位都夺取了国人不认真研究西方的宗教,真是一种错误就说亚洲吧,菲律宾是信天主教的国家,居然和中国叫板,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心中有主,中国还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是他们的宗教文化中给人的力量和信心国人读圣经,多半读新约。因为旧约多半是历史故事,对国人的兴趣不大。新约的4福音书一读,这国人的基督信仰者,都成了疾世愤俗者。教堂的老师,也讲不清楚实际上,旧约,讲的是信的重要;新约,讲的爱的重要。摩西五经,围绕着信,围绕着约柜展开。因此,做生意,诚信重要。据说,信用卡,就是犹太人发明的。国人要学,就学基督新教。但是,要从旧约开始学我去年概读了一次圣经,从旧约读的。人家基督宗教,披着神的外衣,给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人们进行了一场历史、文化、特别道德修为的教育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教育历史,中国有史记、资治通鉴,谁认真读过?文化,中国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谁认真读过?并且去体会里面的文化内涵过?道德,就太多了,谁认真遵循过?人家西方,可是每周一次,每次一天,有人组织学习、宣讲,过年,还是圣诞节,可谓深入人心呀。人家社会不好,才怪当年毛教育国人,教育了半天,才发现,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最后是早请示晚汇报,他就成了教皇。至于讲什么,教什么,是另外一回事情,但,人家至少从制度上保证了这样的教育。而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呢,人家政府忙着找项目赚钱,不组织学习了,国人受不了了,就搞了个什么功;政府和企业不组织开会了,人们受不了了,就搞什么同学会、同乡会、俱乐部。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生活活动,人家宗教,就是用了这么很小一点的人类本性,让人们自己去教堂、佛寺、道观,去净化自己的心灵,再辅以基本的道德要求不知道哪一位大德,能够在中华重建起凝聚中华的新的信仰体系,而放弃自己的全部欲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5:58 &&
哈,我的帖子。呼唤道德的回归!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13 &&
本版块主题总数:181475 / 帖子总数:1919464
今日论坛共发帖:3482 / 昨日发帖:3807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 沈迦:传教士为中国现代化播下龙种 却收获了跳蚤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珍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