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回头变血战纠结什么意思舞雪堆哪个好

冷云归水石
她高个子,长得白净,是个漂亮人。上师范学校时,她就立志为国为民,还将自己的名字郑香芝改成了郑志民,1934年,她秘密入了党,开始从事地下党工作。
她性格活泼,唱歌也好听,毕业以后回到家乡的小学当老师,学生们都喜欢她。
  校内另一个地下共产党员、男教师吉乃臣也偷偷喜欢她,不敢明言,因为当时她已经嫁为人妻。
  她上小学时,家里包办,将她许配给了同镇的同学孙汉奇,后来这个未婚夫当上了伪满警察。她曾经想逃婚上山,可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却考虑到,她在当地还担负着重要工作,就希望她完婚后再做策反工作。婚后,她在隐瞒政治身份的同时曾几度试探着劝丈夫走抗日道路,孙汉奇都听不进去。
  她勉强跟丈夫生活在一起,每天在家里都感觉很苦闷,只有到了学校心情才好些,她和吉乃臣经常在一起下棋、打球、吹口琴,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使两个人越走越近。
  过了一年,组织上同意了她出走参加抗日联军。
  地下党安排她出走时,为防止日伪追查暴露组织,决定制造一个假“私奔”。这种事在比较守旧的当地是很不光彩的,冷云考虑后表示:“为了抗日救国也只能如此。”1937年夏,南门里小学(后改为冷云小学)传出郑、吉这一对男女老师失踪的消息,再联想到此前两人的关系都认为是“私奔”,当地报纸又以“艳闻”登载此事。
    已经当上伪满警尉的孙汉奇随即到郑家闹了一番,直至得了离婚书才罢休。郑家的人长期背着羞辱的名声,直至解放后,家乡的人们才知道“八女投江”为首的冷云烈士便是当年“私奔”的老师,都转而肃然起敬。
  郑志民秘密参加抗联时,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就借用她喜欢的唐朝诗人张祜的诗《题润州甘露寺》里,“冷云归水石,清露滴楼台”的诗句,取了“冷云”这个化名,以表示她要抗战到底的崇高理想和决心。
  与此同时,吉乃臣改名为周维仁,也到了部队,经过组织同意,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终于结了婚,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
  随后,冷云当上文化教员,每天傍晚用烧焦的树枝当笔,在白桦树皮上写字教大家认,她热情地为战友们讲课,还教他们唱歌。后来她调到五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投入前线战斗。
  1938年春,冷云在密营里生下了一个女孩,当时战争环境特别恶劣,又没有营养,她生完孩子后,身体非常虚弱;不久又传来丈夫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使她非常悲痛,她忍受着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仍奋力工作。
  部队西征前,为了行动方便,她忍痛将刚生下两个月的小女儿,请求军部副官谢清林抱着送给了依兰县土城子的一对朝鲜族夫妇,请求他们代为抚养。解放后,组织上曾去寻找烈士遗孤,可惜没有结果,也许他们带着孩子去了朝鲜,也许都在战乱中死去了,那个孩子如果活着,现在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部队参加西征返回途中,经历了27天粒米未进的饥饿行军,靠吃野果、山蘑菇维持生命,妇女团几十人中只有冷云等八人坚持了下来。
  她们分别是: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杨贵珍 、李凤善(朝鲜族)、原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
  她们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肩并肩地进行战斗,不打仗时,她们又是宣传员,在行军途中,她们还要照顾伤病员,承担着服务员的作用。八名女战士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考验,已经变得十分坚强。
  一次,部队露营,燃着的篝火暴露了目标,拂晓时发现被敌人包围了。
  冷云当即组织女战士殿后掩护突围,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
  “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
  很快,她们耗尽了子弹和手榴弹,但她们宁死也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撤到乌斯浑河边时,已经没有退路,她们互相搀扶,抱着受伤的姐妹一步步踏入冰河。
  子弹呼啸着从八位女战士的头上、身边飞过,她们没有回头,寒冷的冰水浸透了她们的棉袄,冻僵了她们的身体,湍急的水流将她们冲倒,她们又坚强地挣扎起来。炮弹在她们的身边爆炸,掀起一股股冲天巨浪……
  最后,水面上再也看不见女英雄们的身影,只剩下汹涌的波涛声,似乎在为英雄的灵魂哭泣。
  冷云牺牲时年仅23岁,八姐妹当中最大的是安顺福,这位朝鲜族女战士也才刚满25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建立起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亲笔为工程奠基题词: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长陈雷,是冷云当年师范学校同学,一直珍藏所赠字帖,并书悼诗《记冷云》:
      
  怒视敌围重重,弹尽枪空,此际该如何?
  不陷缧绁遭凌辱,携手踏入清波。
  忠烈儿女,毅然归去,浩泪伤同学,神凝长天一色。
  然而,冷云八姐妹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投江而结束,还有一个令人切齿的后续故事:
  冷云等八位女战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掩护师长关书范转移,但谁也不曾料到,这个被自己的属下而且还是女战士以众人之命救下来的师长,逃生以后竟再无斗志。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还恬不知耻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和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按照惯常的思维模式,这简直令人难过得无法接受。但历史的真相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它,八女投江与师长叛变,既残酷又遗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她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得到的。如果她们地下有知,会后悔吗?她们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的是我们。
  抗日英雄人物:
  杨靖宇、周保中、马本斋、赵尚志、赵登禹……
  他们牺牲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一个叛徒呢?
     *******************************
  注:上半段故事与后来张凯丽演的《八女投江》有些出入,电影中冷云早产夭折的女儿是孙汉奇的,而且没表示与周维仁之间的恋情与婚姻。最早的《中华儿女》又没有孙汉奇这个人物。我是依据网络提供的历史资料撰写的,如果哪里跟史实不符,还望读者朋友们谅解。
  冷云(1915 —— 1938),原名郑香芝,1915出生于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家境较好。上师范学校时,她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是中华儿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的光辉典范。这八位女战士的带头人,便是冷云这个以化名传世的巾帼英雄。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日正是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提携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五篇
  然而,冷云八姐妹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投江而结束,还有一个令人切齿的后续故事:    冷云等八位女战士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掩护师长关书范转移,但谁也不曾料到,这个被自己的属下而且还是女战士以众人之命救下来的师长,逃生以后竟再无斗志。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还恬不知耻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和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  支持小梅。
     穿越生死场          她以一部《生死场》,崛起于中国文坛。她用朴实自然的文字,展现了北方贫苦妇女最真实的悲惨遭遇。她后来被誉为是“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短暂的一生历尽坎坷,她将自己痛苦的灵魂,融入到笔下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身上,《生死场》里的主人公金枝身上多少有作者的影子:  少女金枝遭遇粗暴的情人,未婚先孕,受尽冷言冷语的嘲讽。美丽温和的月英,患了瘫病以后,丈夫不给她饭吃,不给她水喝,盼着她快死去……      萧红何尝不是如此,她逃婚到了城里,无依无靠中,被爱情的蜜汤灌晕了头,与未婚夫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同居了很久,怀着身孕时,薄情的未婚夫将她抛弃在旅馆里抵债,直至奄奄一息。  危难时,萧军出现在她的面前,当时哈尔滨正发大水,萧军驾着小船,用一根绳子救走了她,她在诗中这样感叹:“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是萧军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未来又有了希望。      萧军也是穷人,他冒着严寒,忍着饥饿,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了产后在家待业的萧红。可生活依然艰难,孩子生下来又养不起,只好送了人,这次生育对萧红而言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萧军最早看出萧红潜在的才华,不断鼓励她创作,从而使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坎。萧军还亲自写信给鲁迅先生,将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放到了鲁迅先生的案头上。      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这“越轨的笔致”,也许是指金枝和成业野合那段,文章对性事描写,表现得既大胆又露骨。或者是指小说本身有着多维的视角,纯朴的语言,含着凄婉的抒情。  鲁迅的评价,奠定了萧红文学的特殊地位与价值。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写得更是细腻感人,她好像更能理解鲁迅,深入他的内心。她受到鲁迅的多方照顾,当时的萧红几乎每天都去鲁迅家,纯真活泼的她,总让鲁迅开朗快乐很多,甚至有人怀疑鲁迅暗恋着萧红。  萧红在《回忆》开头为赴宴找束发绸带时写道“她顽皮地等着鲁迅往这边看,他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不要这样妆她……’许广平顿时有点窘了,我也安静下来。”  另一段,“我做韭菜合子,又做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的又不好,可是鲁迅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鲁迅的胃不好,如此表现,想是怀着喜欢的心。      还有鲁迅生病那段,“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有地方站,坐也不知坐在哪里。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倚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一个是不安,另一个是关心,这微妙的变化,显得萧红也暗恋鲁迅了。  凡此种种,以至后来许广平婉转地向朋友抱怨“萧红来得太勤,扰乱了一家人的作息。”      伟人也是凡人,首先是男人和女人吧,这段猜测无损于他们的形象。  
    (接上)      那段时光也许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她和萧军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  萧红在爱情上明显缺乏智慧与能力,她的独立意识非常淡薄,对男性过分顺从与依赖,反而会遭到轻贱和伤害,天真率直、不解世故的她,在应付感情问题时,总是手忙脚乱。      两人的冲突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朋友关心萧红眼睛怎么黑了一块,她不好意思地加以掩饰“不小心跌伤了”,萧军却直截了当地嘲讽“别不要脸了,是我打的。”这使萧红身体和心灵都受到难以医治的创伤,她与萧军“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      她还有诗句写道“往日的爱人,/为我遮避暴风雨,/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让我怎来抵抗?/敌人的攻击,/爱人的伤悼。”  而萧军的婚外情更是增加了萧红的痛苦,她曾经在《苦杯》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是写给她的,/像三年前他写给我的一样。/也许人人都是一样!/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      “他又去公园了,/我说:‘我也去吧!’/‘你去做什么?’他自己走了。/他给他新的情人的诗说/‘有谁不爱个鸟儿似的!’/‘有谁忍拒绝少女红唇的苦!’/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了。/我穿的是厨房带来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美的心肠。”  他们之间的裂痕一步步扩大,1938年4月两人最终分手。      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转交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当时她怀着萧军的孩子已经六个月左右。  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决绝地追求爱,相信“女人是为爱情而生”的,但她的爱情神话却一个接一个地破灭。  她在诗中这样写道:“爱情的帐目,/要到失恋的时候才算的,/算也总是不够本。”      最后,她终于明白:“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  她和萧军的孩子出生几天后就夭折了,对一个女人来说,最惨痛的经历莫过于失去自己的孩子。这深刻的苦难在萧红的灵魂中烧出一个可怕的黑洞,一点点蔓延,腐蚀掉她的健康。      1941年,萧红患肺结核,住院时遭到院方的冷遇,隔年病情加重,又被庸医误诊,错动喉管手术,导致不能饮食,身体衰弱。后又转入玛丽医院。萧红精神稍稍恢复就在纸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 1月22日,萧红寂寞地走了,临终前她倾吐着心声:“如果三郎(萧军别名)在重庆,我给他拍电报,他还会像当年在哈尔滨那样来救我吧!”这轻轻的一句,是她对萧军的一往情深。      萧红在1933年至1941年不到十年的岁月里,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其中有代表作《呼兰河传》,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萧红31岁短暂的一生,从出生、读书、逃婚、被困、得救、生产、离异、再婚直至病逝,生命中的每一阶段,她都不甘于接受命运的摆布,不断地挣扎,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就像一场穿越生死场的艰难跋涉……        (完)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别回复哈,还没发完呢 (*^_^*)
共远,上午好。  
    我看看……下面是第六篇
:))))
      第七篇
今天把存货都发完,再慢慢写
      冷月葬花魂         她有着娇媚的容颜,是西施样儿的清瘦之美,惹人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她梦幻般的美丽和气质。      更有凤姐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可见这林黛玉之美压群芳,难怪那整日在花丛中打滚儿的宝玉,见了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是发痴发狂。      林黛玉在贾府算是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就是宝玉,虽是将爱藏在心里,但时时提防嫉妒着情敌薛宝钗,可见她对宝哥哥爱得执著也爱得辛苦。      刚开始,两人是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特别是林黛玉自尊心极强,没确定宝玉的真心前,是绝不肯轻易流露出真情来的。偏偏宝玉是个博爱的贵族公子,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甚至贴身丫头,唱戏的女孩儿,都表露出明显的感情,这使得善妒的黛玉无法容忍,性格率直的她对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她的哭泣也大多为的这个,可见黛玉暗恋得彷徨又痛苦。      她常感到寂寞“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又无援无助“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所以,她时时哀愁,感叹人生象草木那样容易凋零失落,也象飘忽的柳絮那样无依无靠,这正是怀春的女子情怀。      其实,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诗人的气质再配上才思敏捷,让“宝哥哥”另眼相看,黛玉也从不强迫宝玉追求什么仕途,这更合了宝玉的心。即使来了姐姐,也断不忘了妹妹,只那一句 “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就可以看出,林妹妹在他心里更亲近许多。      宝黛二人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己。看《西厢记》时,宝玉情不自禁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把两人比做了张生和崔莺莺,后来瞅黛玉半天,说了一句“你放心”,黛玉怔了半天故意问“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气“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用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听了宝玉这些表白真心的话,黛玉是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一场暗恋总算是挑明了,两个情痴怔怔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纵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个字来,此时无声更胜有声,真真是铭心刻骨的感觉。      可现实总是无情,黛玉在选择中遭淘汰。  她原是为爱而生,决绝的性子亦可为爱而死,“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的新婚夜,正是黛玉丧命时,正应了那《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接上)      随着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走红,大家开始关注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她天生就是林黛玉,即使演《家春秋》里的梅表姐,也摆脱不掉那已深入骨髓的哀婉气质,于是弃演从商,买股票赚了钱,随后闯入广告界,大获成功,“林黛玉”的号召力当然功不可没,试想,谁不想亲眼见一见“神仙似的林妹妹”呀!      陈晓旭之所以能成为“林黛玉”,得归功于她的第一任丈夫,正是毕彦君鼓励她写了那封自荐信,开始了“红楼梦”,可惜梦醒时分,也是两人分手时。      陈晓旭算是较早的北漂一族,很快认识了北影的王小帅,开始了第二段恋情,两人同居在北京蓟门饭店后面的大院里,她不爱说话,内向,不合群,“他们那间小屋总拉着帘子,陈晓旭不怎么出来。除非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很多时候她就自己待在屋子里。”显然,此时的陈晓旭依然还是那个林妹妹。      年轻的两个人分歧很快产生,王小帅毕业分配要去福建发展,陈晓旭却不愿离开北京,当时,她显露出的依然是林黛玉的那份决绝“要爱情,还是电影?”  王小帅是个男人,自然看重事业。      两人是在一条巷子里谈判的,王小帅说决定去福建时,陈晓旭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一次头都没回。这个场景对王小帅印象深刻,后来在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小巷和背影的镜头,可见刻骨铭心。      得知陈晓旭去世时,王小帅大受刺激,无心工作,暂停手里所有的工作,说明对“林妹妹”种种美好的情感和记忆还在。  陈晓旭同第二任丈夫打拼多年,终于使“北京世邦”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广告公司。      然而,人生总是在高潮中急转直下,固执、个性强的陈晓旭得知患乳腺癌时,为保全完美,不作化疗,不作手术,终至耽误病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日,她皈依佛门,法号妙真。  5月13日,“林黛玉”香消玉殒,可惜了红颜薄命,年仅42岁,便随风而逝,正应了她的那首《无题》诗: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那荒凉的,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    (完)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陈晓旭(—)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黛玉一角的扮演者,其对黛玉这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结束《红楼梦》的拍摄之后,她开始走上经商之路,多年的奋斗换来了过亿资产。自1999年皈依佛法后,曾经学佛7年,其间对佛教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2007年初正式出家。日晚, 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她是观众心中永远的林妹妹。  
      第八篇 、多情剑客无情剑         他出身书香世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文人的气质可谓根深蒂固,受不了官场的黑暗,他入了江湖成了浪子。  她是风华绝代的女子,有着温婉忧郁的性格,她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软弱,心里明明爱着表哥,却默默无语嫁给了表哥的朋友,只因为她听了他的话,认为表哥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她好。      古龙说“每个人这一生中都难免要做几件愚蠢的事,若是人人都只做聪明事,人生岂非就会变得更无趣了?”  于是,李寻欢就做了这样一件愚蠢的事,悲剧从那一刻开始。  没有了爱人,家对他也失去了意义,从此李寻欢远走关外,自我放逐,酒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孤独寂寞时,一把小刀,一根木头,雕刻的永远是他的恋人,林诗音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亦是他胸口永远的痛。“他将刻好的雕像埋进雪里,然后痴痴地站在雪堆前,好像那是他最亲近的人,埋下去时,他的生命也变得毫无意义”。此时的他“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寂寞英雄路已无泪。”      当然,林诗音也好不到哪里去,足不出户,终年关在冷香小筑,捧着昔日的诗卷,回忆着往日的恋情。她终归只是个普通的女人,没有孙小红追求爱情的勇气,也没有林仙儿玩弄爱情的手段,她有的只是一颗不变的心。十年来,她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李寻欢,那个面容憔悴,眼睛却永远年轻的恋人,她为之付出了全部的爱情。  这两个人十年的相思与苦恋,可谓感人泪下。      而古龙弹指一挥,就将这世间最美好的暗恋摧毁给你看。  李寻欢身怀绝技,侠肝义胆,注定是不平凡的人,身在江湖绝不会让他过于平淡,古龙赋予他英雄的使命,解救世人于水火,最后才能让他功成身退坠入温柔乡。  林诗音代表的是传统女子,保守压抑,落伍的红颜自然要被新女性所取替,最终隐退成为历史。      所以,在古龙的安排下,李寻欢无意间重伤了林诗音的宝贝儿子,十年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那一声“大嫂”为他们各自定了位。林诗音把本是属于李寻欢的《怜花宝鉴》私藏起来,后来还偷偷给了儿子,完美的情感开始出现裂痕。可李寻欢依然执着地守着老宅,望着小楼一灯如豆,想着灯下昔日的情人,感叹爱情的咫尺天涯,人生的无可奈何,忍受着生命底处的寂寞孤独,这一切的一切都盛在那一杯杯的苦酒里,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李寻欢与林诗音的爱情,始终纠结在痛苦折磨上,使这得不到的情感变得更加动人。  古龙就是要写出这样的另类情感,李寻欢视“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履,堂堂的男子汉,岂可为了儿女之情,就伤了朋友之义!”结果他为林诗音痴心痛苦一生,真是自作自受。      李寻欢的寂寞孤独,同时也是古龙的,他写《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时候,正在失恋,所以笔下的李寻欢是抑郁寡欢,寂寞无奈。“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于是,古龙将一切苦痛寂寞溶入李寻欢的酒杯里,使肉体和精神都受折磨,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解脱。李寻欢是一边咳嗽出血,一边还大口饮酒,没想到,这竟成了古龙日后的写照。      爱情就是这样奇怪,历尽磨难终成眷属后,癫狂的激情也慢慢消散,枕边的挚爱也变成了平凡人,反而怀念当初追求时的魂牵梦萦,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古龙岂是甘愿待在坟墓里的人。  
    (接上)        他骨子里是地道的浪子,时时需要江湖里的腥风血雨、新鲜恋情来刺激他的创作灵感。这么一个貌不惊人的男子,却吸引了许多妙龄少女,有的是欣赏他的才华,有的是奔着他的钱,钱是好东西,当然也能令许多女人芳心大动。古龙也肯为女人花钱如流水,甚至可以在一个晚上花掉他半本书的版税,这都源于他少年时破裂的家庭影响。      中学时,父亲有了外遇抛妻弃子,古龙随后离家独居,加入帮派,造就了他叛逆的性格,1958年与舞女郑月霞同居,生下一子郑小龙,此子长大后成为柔道高手,出任马英九的安全顾问。  古龙借着电影《天涯明月刀》很快发迹,又迷恋上另一位舞女叶雪,有了孩子以后又是分手。这时,古龙遇到了梦中的天使梅宝珠,他一见倾情,难以自拔,而且第一次以婚姻这种最古老、最神圣的方式向她表明了心意。      然而,在梅宝珠生下儿子以后,他们的婚姻又产生裂痕,历经多次外遇事件的伤害后,梅宝珠最后悲痛离婚,嫁给年少时的初恋情人,不久抑郁寡欢服毒自尽。古龙重情欲、轻别离,多情也是无情,他随时渴望著女人的包围与关怀,对承诺与责任则全然不愿面对。  离婚后,古龙过起了真正浪子的生活,美女与美酒相伴左右,当清新少女于秀玲出现时,他又一次踏入情网。这段浪漫的爱情为古龙带来许多欢乐,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      后期古龙得了肝病,半夜吐血时,于秀玲在旁照顾。他病重、昏迷、大小便失禁,前前后后进出医院不知有多少次,于秀玲一直都陪伴着他,料理着他的起居,从不言苦,古龙临终前对她说:“真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那些爱过我的女人。”  多情风流的古龙,天生性格就是不愿意被一个女人束缚住,这个性格一直到他离开人世前都没有改过!他的优点就是每当说起从前的女友们,从来不会讲她们的是非长短。  久病缠身,鬼门关也闯了几回,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坦然地去。      日,古龙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不治身亡,年仅四十八岁。  古龙每一部著作后面都有一个女人,他承认:没有女人,便无法生活。然而,他更重朋友,他对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但朋友虽多,却没有几人能真正了解他,是英雄自然寂寞。  古龙是绝世的英雄,多情的剑客,最终没逃过病痛这把无情剑,轰然倒下,自此“小李飞刀成绝响 ,人间不见楚留香”:      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     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     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     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     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     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     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     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      (完)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人,他以丰富无比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一生风流成性,嗜酒如命,是个真正的浪子。  
    第九篇 、夏梦的春梦       他出身名门望族,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这样一位大侠,却得不到他心仪的女子,只好暗恋一生。  他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还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能得香江第一才子金庸的如此赞誉,可见这位夏梦实在美得不得了。  金庸很痴情,为了接近佳人,他委屈自己加盟长城影片公司做编剧,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可见他煞费苦心。       夏梦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她长得艳而不媚,身材高挑,再加上聪敏的头脑,优雅的气质,很快成为当家花旦,她是香港公认的西施,在影迷心中是唯一可以和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  她文化素质高,演戏也有天赋,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怎能不让原本多情的金庸心生爱慕呢?       当年金庸33岁,年轻有为,他为夏梦量身写下剧本《绝代佳人》,这部电影被誉为是金庸“最昂贵的情书”。  夏梦同样欣赏才华横溢的金庸,可惜24岁的她已经和商人林葆诚结婚三年,她又是一位忠于感情的女子,金庸只好感慨“恨不相逢未嫁时”。  夏梦冷待其他追求者,唯独对金庸保持着尊重,这让金庸更加迷恋,工作时只要见到夏梦,就会开心不已。      金庸将这份暗恋埋在心底,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向夏梦告白,夏梦不忍伤害他,只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这句话击碎了金庸的幻想,他怀着遗憾离开了长城,但心里一直牵挂着佳人。他在自己的报纸《明报》上开专栏,追踪她的脚步。夏梦移民时,金庸在报上连续几天,将这件平常事,刊登在报纸头条位置,而且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      《明报》如此大作文章,实在是异乎寻常。只有懂得内情的人才能理解,作为《明报》主编的金庸,对夏梦的那份痴心暗恋。  夏梦与丈夫林葆诚一直很恩爱,夫妻两人彼此信任,相濡以沫,也是一段佳话。   
    (接上)      金庸虽然事业渐渐辉煌,爱情的美梦却难以实现,但他特别珍惜这短暂而美丽的爱情,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其实跟一个人交往,感觉很深刻。也不一定要天长地久,虽说爱情重恩义,但闪电式的爱情也有很惊心动魄的,二三天也可抵二十年。”      夏梦离去,他暗恋多年也没修成正果,感叹“即使流水有情,也毕竟东流去”的同时,他将这份痴爱,寄托在笔下的侠女身上,黄蓉的聪明调皮,小龙女的遥不可及,都包含着他对夏梦的迷恋。  女作家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金庸把痴恋变成多情的文字,怀着痛苦完成《神雕侠侣》,借小龙女诉说着“枉求美眷,良缘何在?”  小龙女冰冷不通事务,杨过痴心洞察世情,两人的强烈对比,简直就是夏梦与金庸的翻版。      小龙女说“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杨过深信不疑,就那么苦苦地、痴痴地等了她一十六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六年?更何况是人生最好年华中的十六年,但杨过硬是等了下来,他站在海边,痴情地望着彼岸,任凭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染白了他的双鬓。      杨过苦苦守候,只为了能与心上人相聚,这份情感已是他生命的全部,虽然小龙女已非清白之躯,但从始至终,杨过痴心不改。他对小龙女那火一样炙热的情感,随着漫漫的时光化作涓涓细流,变得更加缠绵,更加悠长。      这份情感难能可贵,又极其纯洁,也表露了金庸对夏梦的一往情深,当《神雕侠侣》的歌声响起,他依然思念着这位隔海相望的佳人,回忆着那一场春梦:      穿越红尘的悲欢惆怅  和你贴心的流浪  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凉  有你的梦伴着花香飞翔  今生因你痴狂  此爱天下无双  剑的影子水的波光  只是过往是过往  如果还有贴心的流浪  枯萎了容颜难遗忘        (完)  
        夏梦(日-)原名杨濛,金庸梦中情人,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及制片人。是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代表作品: 《新寡》《孽海花》《绝代佳人》《似水流年》《迎春花》。 主要成就: 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长城三公主”之一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镇。 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2009年特聘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的长寿秘诀:品茶、散步、下棋、少食、读报、练书法,让生活轻松起来。        夏梦与金庸  
      第十一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              她精通英文,善唱昆曲,甚至在旧上海的大剧院里,用英语演出了整部《王宝钏》,她凭借曼妙的舞姿,高雅的谈吐,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交际场上风头最劲的一代名媛。  一次,英国王室来访问,她去表演了钢琴和昆曲,各大报纸争相刊登,耀眼的光芒甚至盖过了王室,使她的交际生涯更加璀璨。      她与陆小曼齐名,有“南唐北陆”之说。  唐瑛从小家教严格,经过系统有序的训练,集才艺与美貌于一身,服饰上讲究国际知名品牌,家里甚至养了一位裁缝,专门为她一个人做衣服,在吃的方面讲究营养搭配,各方面的礼仪也都遵循西方的规矩,1926年,16岁的她开始步入社交界。        1927年,唐瑛与陆小曼等人,在上海静安寺路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  她们力求推出世界最流行的装束,聘请法日留学回来的专业人士来当设计师,以确保服装的高品位。唐瑛和陆小曼还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充当专业模特,这样的服务更具影响力。      云裳牌大衣风靡上海滩以后,迅速走向全国各大都市,时尚女性争相购置。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使上海成为30年代亚洲的时装之都。   唐瑛的商业尝试大获成功,风光无限的她成为上海滩名媛中的焦点,引来了宋子文的注意。      之前,宋子文与清末首富盛宣怀的女儿盛爱颐之间有过一段苦恋,由于当时他们宋家并不显赫而被盛家拒之门外,结果错失良缘。  唐瑛的哥哥唐腴庐与宋子文是好朋友,他们曾一起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书,回国后唐腴庐成了宋子文的秘书,两人来往密切,常把宋子文带来家里,宋很快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唐瑛,被她深深吸引,开始了疯狂追求,用一封封炽热的情书敲开了唐瑛的心扉。      当时的宋子文长相英俊,多权且富有,这样成熟的男人自然对情窦初开的唐瑛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就算相差16岁也不算什么,两人开始以书信传递恋情。  
     (接上)      然而,唐瑛的父亲唐乃安坚决反对两人交往,唐父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他的思想受西方影响颇深,但唐家不愿与政治扯上关系,又恰逢乱世,他担心儿女与宋子文来往会惹麻烦,没想到他的话后来成了真,1931年,唐腴庐被误杀,因为当时他的穿着打扮与同行的宋子文很相近,宋子文发觉事情不妙,机敏地躲到了火车底下,唐腴庐当了替死鬼,这次刺杀事件震惊了上海滩。         炙热的恋情被唐家父母从中阻挠,失意的宋子文黯然离开,1927年夏,刚刚出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去庐山避暑遇到了美丽动人的张乐怡,张乐怡知书达理,聪明能干,是一位有教养、有内涵的千金小姐,两人一见倾心。感情上屡屡受挫的宋子文,也许是害怕再生变故,与18岁的张乐怡闪电结婚!        宋子文写的二十多封情书,还锁在唐瑛的抽屉里,仔细珍藏着,听到他结婚的消息,唐瑛大为震惊。    盛七小姐伤心欲绝,大病了一场,痴情的她一直到32岁,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嫁给了母亲的一个内侄。    唐瑛在悲伤之后,赌气嫁给了宁波豪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嫁入豪门的生活一开始很惬意,但李祖法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与喜欢热闹的唐瑛自然是格格不入,1937年,两人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离婚后的唐瑛,没有了束缚,反而在社交场上更加如鱼得水,后来,她又嫁给了时任美国美亚保险公司的中国总代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两人倒是兴趣相投,算是同道中人,唐瑛为了将就丈夫矮小的个头,不再穿高跟鞋出入交际场。 1948年,唐瑛随熊七公子远赴香港,后移民美国。70年代时,唐瑛回上海探亲,已年过六旬的她,一袭绿旗袍,依然风姿卓约。      宋子文从没有公开承认与唐瑛的这段恋情,唐瑛留存的那几十封情书,也在文革中被烧成了灰烬。  两人的恋情,成为一段秘而不宣的尘封往事。    (完)  
          唐瑛生于1910年,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庐是宋子文最亲信的秘书。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刺客以貌取人,认错了对象。开枪误杀了宋子文身边的唐腴庐。宋子文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他对唐家人自然是感恩戴德,除厚赠抚恤之外,对唐家人一直很照顾。唐瑛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身材苗条,与她自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除过学习舞蹈、英文、戏曲之外,穿衣考究而前卫。选用CHANNEL NO 5香水、CHAN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D口红、CELINE衣服和LV手袋。吃的东西亦非常讲究,每一顿都会按照合理的营养要求进行搭配,甚至会精细到几点吃早餐,何时用下午茶,晚饭几点开始。 唐瑛毕业于上海教会贵族学校——中西女塾,也就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        唐瑛与妹妹唐薇红 盛装  
        宋子文,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1942年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曾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签订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次年与外国谈判收回各国在华的治外法权。1945年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首席代表,同年6月去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8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1949年去香港,后移居美国纽约。日晚,宋子文夫妇在旧金山参加聚餐时,宋子文因食物进入气管,导致心力衰竭而去世,时年77岁。        宋子文与张乐怡  
      第十二篇 、红颜          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深深吸引。  她穿着邋遢,满脸灰尘,一块满是漏洞的布扣在头上当帽子,她说:  “你不爱我,我便做那天下最可怜的小叫花子好了。”  惹得我一阵心痛。        !!      她哪里可怜了,不但口舌伶俐,还爱捉弄人,到饭馆子一坐,张口点菜:  “要一碟酱鸭舌,鸭舌呢要一百条,不能多也不能少;再来一碟珍珠鱼目羹,珍珠要二十粒,鱼目要八十粒,也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  店家惊讶:  “你的嘴怎么那么刁呀!”      她吊儿郎当站起来,拿根筷子戳了戳那店家,仰着下巴接着点:  “哎!再来一碗豆腐丝捞面,豆腐丝呢不可以粗过面条。”  最后叫回店家,指着桌上的两道菜吩咐:  “喂喂喂,你忘了拿这些菜去喂狗啊。”      看她嘴里叼着一根牙签,十足一副大爷派头,哪里有一丝乞丐样儿。  我忍不住微笑。    刀枪剑戟,鹰钩利爪都奈何她不得,一脸的不屑,诡异的笑容,几次历险,她都侥幸逃脱,我刚开始还时时替她捏一把汗,得知她有软猬甲护身,真的好羡慕,能拥有那样一件武林至宝,该是多么幸运。  她,冰雪聪明,刁蛮任性,对自己喜欢的人是千般关爱,对不喜欢的人却是不屑一顾,正所谓:  七分邪中三分正,三分正里还有七分邪。      在河边船坞,她掀起布帘,还原女儿身那一刻,我惊为天人。  那灵活带笑的大眼睛,粉嘟嘟的小脸蛋,让我有股冲动想要上前拧一下,却又舍不得,呆立在原地痴望。  她穿着古装,折一枝柳条在手,英姿俏丽,明艳无双, 她就是我心中的黄蓉。  她青春逼人,貌美无双,黑眼睛里盛满波光,连那兔牙也变得娇俏可人。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得有情义;人生匆匆心里有爱,一世有了意义;万水千山此中有你,相携又相倚;同心同意,无分彼此;用尽爱与我痴,与你生死相依。”  伴着轻灵的歌曲,她脸上带着调皮的微笑向我走来,从此她的倩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       她被誉为“理想黄蓉”,我心中认定:  蓉儿就是美玲,美玲也就是蓉儿。  她成了蓉儿的象征,除她之外没有第二个黄蓉。她饰演的黄蓉堪称完美,无可挑剔,无法替代。  她娇俏地站在我的面前,那一声“靖哥哥”,充满深情。  我纵容着她的刁蛮,喜欢着她的任性,欣赏她的冰雪聪明,最后,她对爱的执着感动了我。      她说:  “我一直在找一个人,一个真真正正对我好的人,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多么简单的一句话,透着怎样真挚的情感,在那深情的眼中表露无疑。    
     (接上)      桃花开了,她倚在那盛开的花枝畔,转着灵动的双眼,继续诡异地笑,不知又要捉弄谁。笑春风,风暖像我情,痴痴醉了;佳人似彩蝶,花间飞舞,陶陶乐,鸟语欢欣,人儿似那双飞鸟,心相印,情相依。      依稀在梦里与你相会,心潮澎湃,甘愿抛开一切,与你相伴,弯弓射雕塞外奔驰,即使霜雪扑面冷风吹,此生都不会厌倦,爱意浓,斩不断理还乱。  醒来,却是梦一场。      “早已明知对她的爱,开始就不应该,我欲愿将一世交换,她一次真意对待,我是宁可抛去生命,痴心决不愿改。为了她甘心去忍受,人间一切悲哀,在我心中这份浓 情,没有东西能代。肯去承担爱的苦痛,敢去面对未来,我是宁愿改我生命,痴心也不愿改。”   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我心中,世间始终你最好。   那一朵香水百合。      她在最绚烂的季节凋零,留下最精致的画面,真是天妒红颜!  轰动的葬礼,几人能与之相比。  德国青瓷盛着她的轻灰,长眠于年少时常玩耍的故地。       黄蓉可以不止一个,与她的约定却只有一次,尘世间,越过青山绿水无数,唯你,时时波动我的心弦,始终你最好。几分刁蛮与任性,我愿纵容,想起那爱撒娇的摸样,常常心痛。   “没有月也不见星,迷茫路伴双影,从此斯人失去,剩我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冷似冰,从此星 沉天际,剩我低徊血泪凝。  日日伴随难再现,夜夜叫唤亦不应,旧日笑面上的万 般千种亲爱,消失风中风却未静;含泪诉不清,问天未有 声,何日再欢颜相见,复得斯人说旧情。”   岁月如歌,渐渐明白人情世故,想起她,却依然心碎。      墓碑上镌刻着对她的思念:  寻找天国     没有你的存在,  世界是那么的冷清     对我们来说,  一切都不一样     如果你能重返我们中间     整个世界将宛如天堂      我的黄蓉,我的红颜,伴我走过青涩年少,却在那一个夏天悄然陨落……    (完)      
        翁美玲日生于香港,小名囡囡,是独生女。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于翁美玲7岁时去世,1973年,母亲与继父廖醒棠移民英国。两年后,翁美玲于中学四年级时随舅父移居英国,在当地入读中央艺术与设计学院并获颁文学士衔。并在英国从事纺织设计工作。1980年,她参加英国华裔小姐选美获得亚军。 1982年回香港参加香港小姐竞选,并签约无线,成为她事业的起点。日凌晨,因感情受困(疑与五虎将之一的汤镇业有关)开煤气自杀离世,骨灰埋于英国剑桥郊外天主教新市场墓地。年仅26岁。
    好了,发完了,朋友们慢慢看,以后系列添加《名人的情事》 (*^_^*)
  耐心的读完了 为之感动  期待好的作品加入……
  自古红颜多薄命,该是怎样的因缘
  感动~~~
  名人情事多
  先占个位置,明天慢慢看!
  读了几段,非常精彩,红!
  多谢眉山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MM有料哈……
  三毛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她的文章我反复看过无数遍,也为她哭过无数回。  今天又一次看到她曾经的沧桑往事时,仍然忍不住热泪满巾。  她是我们永远的三毛!
  那一场倾城之恋呵,让人断肠神伤!爱情最能给予女人创作的激情,但也最能给予女人致命的毁灭!缘来还是一个情字!女人又如何能走出这一个情字?
  终于看到了有情人成眷属,幸运而美丽的才女,人间不可多得。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也选对了她幸福的一生。
  萧红,既是一个成名的作家,又是一个苦难的女人,如果没有那些伤痛的经历,她是否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难道女人,大都要被“殇”“痛”到灵魂无处栖身之时,才能成就文字的辉煌?
  只有陈晓旭,才是真正的林黛玉!
  读琼瑶《我的故事》时,似在读自己的故事,真实而历历在现!
  郭靖与黄蓉自然令人称羡,而杨康与穆念慈的爱情,更缠绵悱恻、痛断人肠!  终于看完了,很不错,期待更精彩的名人情事!  
  久久,世间像林徽因这样的幸福女人寥寥无几,因为她始终清醒。  三毛、萧红、张爱玲甚至陈晓旭、穆念慈、邓丽君、翁美玲,她们基本都是为情所困的傻女子,最终躲不开悲哀的结局。  喜欢黄蓉,是因为她敢爱敢恨,为了她的靖哥哥甚至可以不择手段,黄蓉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实在令人羡慕,也许这样的人生只有小说中才有,所以凡夫俗子只好书中求。
  每一篇文章,都读的心酸流泪。情字,没法说的清。
  作者:责任与能力
回复日期: 01:24:36     每一篇文章,都读的心酸流泪。情字,没法说的清。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    咦,梅锋多产。    
  古龙可惜
  梅锋,写得好啊!  图文并茂!  一下子把我镇住了!  呵呵!
  春花说得好,情字,没法说得清。:))舟戈兄好、梦人过奖。    今天再写一个名人的情事 (*^_^*)
  下一个写谁?:))
  蓉儿~~~
  欢迎:风中的絮语    朋友们好,刚写完,现在贴上 :))
    第十三篇
凤命虎缘     她是北方小镇的商贾之女,自小天资聪慧,才识过人,连老师都赞叹“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文思,将来绝非凡品。”  她天生一张古典的脸,清秀如兰,填诗对句,鉴赏名画,还写的一手好字。  她从一位富家千金,到声名显赫的少帅夫人,从死亡的边缘走向华尔街,成为有名的房地产商人,她带着爱与执着,在艰辛的人生旅途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1916年,19岁的她与16岁的张学良结婚。  于凤至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极高的个人涵养,她识大体,顾大局,虽是包办婚姻却始终和谐,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  她很有见地,所以张学良在关键时刻,总争求她的意见,听她的教导,让她出主意,始终尊称她为大姐。   在帅府院内,于凤至的彬彬有礼,好善乐施也是有口皆碑。    当她发现丈夫用情不专时,不是翻脸责怪,而是把苦涩埋在心底,秉着温良恭顺的贤妻美德,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问寒问暖,没有半句怨言。  当张学良掌握半壁江山的权势,又坐拥父亲张作霖留下的巨大财富时,风流倜傥的他吸引了更多的女人,这其中就有赵绮霞。    赵绮霞的父亲是政府中主管经济的要员,她终日流连舞场,无心上学,被称为赵四小姐。她追逐着张学良,闹得沸沸扬扬,她父亲一气之下登报脱离父女关系,成为一时的新闻。赵四被逼无奈托人找到于凤至,请求做张学良永久的秘书。于凤至可怜她十四岁幼龄,又无家可归就允许了。赵四一来到帅府,就跪地向她叩头,说永远不忘她的大恩大德,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绝不要任何名分。于凤至用自己的钱给赵四买了一所房子,还让财务人员给她多发工资,两个女人和睦相处,于凤至的大度可见不凡。    1933年,张学良被迫放下东北军权,远离故土去欧洲,丈夫感慨“此去不知何日归”时,于凤至写词安慰“……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夫复何求。   1937年张学良被囚禁后,于凤至考虑到丈夫一生的名节,将老蒋的电文《不抵抗日军》,带到美国,存入英国伦敦的汇丰银行,复制的副本也在美国一个秘密的地方存放。宋美玲千方百计索要,于凤至都不给,她说“我们都为人妻,作为我难道就不该为汉卿负责吗?”还说“在我手中,它则成一块浴巾,可以擦去汉卿身上所有的耻辱罪名。”作为妻子,于凤至永远站在丈夫一边。     七七事变后,张学良以为终于可以杀敌报国,他说“宁肯死在抗日的战场上”,然而他的上书石沉大海。连续被囚禁的几年里,张学良时常吟唱《四郎探母》里的一句话“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以此来诉说丧失自由的痛苦,相伴在身侧的于凤至每每听到,都黯然落泪。  1940年春,于凤至患上乳腺癌,被迫离开张学良去美国治病,却万没想到,这竟是她与丈夫的永别。    经过几次手术和电疗,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她最后一次手术后醒来,发现左乳已经被切除,她低语:“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有勇气接受汉卿的爱抚吗?”这时,她只是一个渴望爱的普通女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深爱的丈夫。  后来,为了支付她和孩子们的各项高昂开支,她只身闯入华尔街证券市场,开始炒股。她凭借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和当年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还有从富商父亲那里遗传来的经商天赋,很快以一个女人的直觉与敏感,在股票市场打下一片天地,接着就如鱼得水,将她的财富越滚越大,震惊了美国朝野。  
      (接上)    赚钱的滋味让她感受到了活力,但她与汉卿的通信越来越少了,两个儿子也先后病逝,她表面光鲜,身心却经历着一场场磨难。  她定居洛杉矶以后,花高价买下两栋别墅,一处是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生前住过的林泉别墅,另一处是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两处别墅相邻。    于凤至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她自己住一处,把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她对孙辈们说:  “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张学良)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了!”此时的她,还在幻想着与丈夫重聚的那一天。  她将思念通过书信与电话传递,即便联系也有诸多限制,只能互报平安,她说“每知他安康,我唯有痛哭。”    1964年,台湾传出张学良写了《西安事变忏悔录》,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篇稿子是假的,是有人在故意贬低张学良,损害张学良的声誉。  其实她不知道,这篇刊载于《希望》上的所谓《忏悔录》确是张学良亲笔所写,是应蒋的要求不得不写的。  深爱丈夫的于凤至,远在美国不明真相,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怒,开始在美国掀起营救张学良的传媒大战。《洛杉矶太阳报》、《纽约时报》上相继出现文章抨击此事,影响极大。    她的这一举动,引起蒋家的恐慌,随以张学良的命为要挟,迫使于凤至离婚,来堵住张学良去美国与家人团聚取得自由的路。  她打电话给丈夫,问这事,张学良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怎么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为了保护丈夫的安全,她签了离婚书,但她始终不承认强加给她的离婚。有了丈夫那句“我们永远是我们”,对她已足够,宋美龄每年给她贺卡,也依然是写“张夫人收”。    她不怪赵四违背了当初对她的诺言,66岁的于凤至,理解汉卿和赵四的爱情,她对女儿说“我同你父亲之间的情义已超过夫妻间的爱情。我们之间除了爱情,还有价值更高的友情、亲情。除了婚约,还有友情亲情的存在。我们的心是什么力量也分不开的。”   她牺牲自己,成全了丈夫和别的女人,她的苦又谁能安慰。  赵四感激于凤至给了她名正言顺的身份,结束掉那些不堪入耳的称谓,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终于让爱情之花结了果。让她在53岁时做了新娘。  可赵四阻碍了张学良恢复自由去美国,是于凤至永远不能原谅的。     岁月无情地流逝,她依然在苦苦等待她的汉卿,这一等就是五十年。  日下午,93岁的于凤至无限依恋地闭上了双眼。  这个等爱的女人,寂寞地去了,带着一颗孤独的心,洛杉矶比弗利山的玫瑰公墓,新添了一座黑色大理石墓地。    葬礼后,女儿张闾瑛和女婿陶鹏飞遵照母亲“虽不同生,但要死后同穴”的遗嘱,亲自在于凤至的墓旁造一空穴,以留给于凤至心中永远的丈夫——张学良。  于凤至对张学良爱的付出几乎无人能比,她的大度与坚忍,使她的魅力倍增。她是重情重义的妻子,又是宽宏大量的知己。她93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1991年5月,在于凤至去世一年多以后,张学良才被获准到美国探亲。女儿女婿陪他去看了于凤至生前住过的白色小楼,  张学良看着小楼,往事浮上心头,感慨万千,随即老泪纵横。  不久,张学良与赵一荻终于赴美,然而他们没有去洛杉矶,而是去了夏威夷。    2006年6月,赵一荻去世,葬在夏威夷东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2001年10月,张学良也埋葬于此。  于凤至留给张学良的位置,一直空着,她最后的遗愿终究没能达成。  可惜了,这么好的女子,一生为爱无私地奉献,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幸福……            
  奔哥好 (*^_^*)
    于凤至(日-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谢谢梅锋010,你让我知道了更多凄艳美丽的故事,以及从他们这些名人身上所得到的传承!
  张学良(日~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    1947年,赵一荻与张学良初到台湾
  \(^o^)/~
  真好看不错 继续关注哦!
  晕倒,这么长,不过喜欢前几篇。人生到底是个怎么样的
  张学良1947年的照片你都能找出来?  这有些我在台湾出版的书中都看不到呢:))))))))  
  写的真好!  梅锋继续~~~
  认真拜读完:)))      学习并祝福夏安!!!
  这些美女和才女,都是众人仰慕的对象,在人生尤其是感情上无一都经历了坎坷,想到自己经历了一些挫折就一厥不振,其实,人生要经历到最后一刻才能盖棺定论吧。
  好,已经拉过来了,要安家落户,别乱跑人家不好找
  继续关注!
  于凤至
  讀完感觸很大,頂起來!  有情、有念想....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叫纠结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