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香格里拉在哪里?

青少年的科学梦失落在哪里?-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5版:大视野·综合
Ctrl+Enter快捷提交
&& 往期回顾 & && &
青少年的科学梦失落在哪里?
王庆环 葛向阳
图为5月17日,中小学生在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现场展开角逐。新华社发
&&&&5月27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布了“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状况调查的五个主要发现”和“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科学意识比较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但从事科学技术职业的意愿不强,我国高中生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愿意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并且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着年级升高而降低。在四国当中,只有中国的高中生在毕业后想学文科多于学理科,另外报告还显示我国女生、农村学生及西部地区学生科学兴趣不足、科学素养较低。
&&&&面对这样一些调查结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发布过那么多调研报告,但这两个报告让他“心情最沉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也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却在逐年降低,这个问题非常迫切。”
&&&&可以说,两位专家表达出对我国青少年正在失落的科学梦的焦虑和担心。那么,我国青少年的科学梦究竟失落在哪里?又如何帮助他们寻回,让他们的科学梦得到呵护呢?
“喜欢却不做”——科学梦在哪里卡壳?
&&&&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并且认为科学很重要,但是在面临个人选择时,他们却往往不愿意选择与科学相关的专业或职业”,对这种“喜欢却不做”的现象,报告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他们的梦想“卡壳”:
&&&&首先,学业和职业选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兴趣爱好之外,职业理想、薪酬期待、学习经历、职业声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到个人的选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2年的调查表明,中国高中生未来选择职业的标准,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是收入、稳定性、能力发挥、工作环境等,而社会贡献度、富有挑战性、知名度等则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按照这些标准,科学技术职业的吸引力看起来不如那些与经济相关的职业,比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不如那些时尚的职业,比如设计师。另外,我国科学技术职业中,数量最多的是在企业就职工程师等技术岗位,而由于缺乏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技术岗位最低薪酬的约束,造成多数企业科学技术人员工资低下,且导致这些岗位获得社会尊重的程度亦难以提高。
&&&&其次,就个人而言,青少年价值观的变化是影响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原因。一些青少年越来越多地考虑实现自我发展和家庭幸福,因此不愿意从事工作负担重或者需要做出个人牺牲的职业,而科学技术研究恰恰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越来越倾向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不都是一个回报率足够高的选择。
&&&&最后,就社会环境而言,整个社会对于科学家的工作、生活情况不了解,这种不了解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科学家”这个社会群体形象的误读和歪曲。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生活枯燥是很多人对科学家和他们的生活的印象。很少有学生真正了解与科学相关的职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专业的学习能够提供的丰富就业机会。科学家和科学技术职业的形象不能在大众视野中准确地呈现,如何能引起青少年对于科学技术专业和职业的兴趣?
“高中生不如小学生”——科学梦为何消减?
&&&&青少年对科学有着天生的好奇心,通过动手操作,在试验中进行学习是他们学习科学的特点。但是学校的课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青少年的这些特点。报告认为,教师示范多、学生动手少,这种“不接地气”的科学教育方式,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成为高中生对科学的兴趣不如小学生浓厚的一个原因。调查还发现,中国高中生科学探究的意愿很强,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并不能让他们满足,在课堂上获得的科学信息给他们的印象也并不深刻。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也影响了中学生的科学“胃口”。进入中学之后,高考的压力增大,课程的难度增加,学生必须记忆许多科学知识,而科学方法、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技能等则无暇培养。与美国等科技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中课堂内容丰富性明显不足,美国高中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中国高中生高39.1个百分点。即使在课程中增加了最新的科学内容,也只是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科学与学生真实生活的关系越来越远。而且,“应试”使科学教育沦为了“副科中的副科”。在“唯分论”的考试制度中,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很难在教学评估体系中得到反映和承认。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肯定,必然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即使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也发现这种热情被打击的状况非常严重,我的很多学生不仅对科学没有兴趣,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也没有兴趣,我们的教育最终剥夺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是需要反思的。”(本报记者&王庆环&本报通讯员&葛向阳)
&&&&新的“科学无用论”在涌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
&&&&我国青少年科学意识调查的结果,和现在我们的科学氛围不太浓厚是相应和的,现在社会上涌动着一种新的“科学无用论”,我接触的青年人中被大家看好的好学生,聪明、能干,被认为应该做科研的,却一般不会继续下去,学生对我说:“我们可不像老师你们那一代那样,吃得了那么大的苦,做也做不过你们。”现在的青年人追求当明星,当公务员,把做科研放得很后,大概排在10位之后了,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这可是排在第一位的。我认为,青少年有这种想法,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社会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推崇和大肆宣传,对青少年形成了不好的导向。虽然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寻找到别人体会不到的乐趣,但搞科研终究是很苦的,如果不想吃苦,没有献身精神,而是想着当官、发财,是不可能有科学梦的。
&&&&要引导青少年关注“真实的科学”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发明家&张开逊
&&&&科学和科学家不同,科学家是终生专注于探索科学的人,成为科学家有偶然因素,但科学却是一个现代人在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时代精神、智慧和知识结构,一个人可以不做科学家,却要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从而充满探究、务实、创造精神地完成各类工作,可以说,科学不是职业选择,而是人生选择,它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学生的人生目标。
&&&&具体到青少年的科学梦而言,我认为当前虚拟世界的诱惑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险,即让孩子们误认为海量的信息世界就是科学。我要强调的是,真实的科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探究与研究,我们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差距是导致我国无人问鼎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实的科学,引导他们关注真实的物质世界,而这就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尤其是小学课程结构。小学课程主要是语文和数学,虽然非常重要,却不是世界知识的本体。世界知识的本体有两类,一类是关于物质,即科学,一类是关于价值,即人格。我们的小学课程过多关注工具,培养孩子能说会道,能写会算,但对人生价值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所知甚少,所以要呵护青少年的科学梦,必须调整知识结构,科学课必须成为除语文、数学之外的第三大支柱。总之,如何呵护青少年的科学梦,是一个深邃的话题,需要我们更深的思考。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
·|·|·||
· ·&· · · ·
···&· ·
核心价值观专区
·|||·||
  漂浮在西湖湖面上的五个水滴型充气模型意在倡导“珍惜每一滴水”的理念。
·····
·····
·····
······
光明网信息服务
> 编辑短信“光明云媒”发至12114免费下载
> 编辑短信“云端读报”发至12114免费下载
> 订阅请编辑短信GMRB,移动用户发送到,电信用户发送到
> 订购光明网手机视频业务,按次2元包月10元。
> 引领中国媒体共同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上班第一周忙的不可开交 一下子全是事情 所有的事情全堆在我一个人身上 工作一点也不开心 真的太累&
&&同学们考研都非常顺利 很后悔没有和他们一起努力&
&&心里面很乱 仿佛自己走向了一个死胡同 走着走着就把自己个堵死了 越来越讨厌现在的这份工作了 除了累 还是累 我在我们部门是工资最少的一个 任务最多的一个 为什么? 明明知道我的极限是两年 可是为什么要把任务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 累&
&&过年后就没有回家 妈妈时常打电话过来 可是我却从来不主动打电话回家&
&&越来越不想离开家 想到自己以后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总觉得很愧对父母 &甚至有一点想放弃和他一起走的念头&
&&真的很累很纠结&
&&难道 这就是我的2010?
:::::::nsxiaoma:徒然草:sue:}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