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大战32一到动画部分就卡住死机,有声...

3、边播边写的制作模式:让制作方根据收视,观众反应等情况随机而动,随时修改剧本,曾加人物。所以剧情的发展会怎么样,谁都不会事先知道。美国连续剧的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结束,有时一个剧还没有播几集就会被停播,而有的剧则在播完一季之后会收到下一季的订单,一播就是好几年 。4、编剧强调激励事件的产生:激励事件作为推动全剧的首要动力,必须打破了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它是引导故事中其他要素――进展纠葛、危机、高潮运转的导火索。
二十六、美剧的中国传播80年代引进的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这个是第一个传统美国味道的电视连续剧。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美国电影电视,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情节,故事穿插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和情节。不过演员们都个性分明,活灵活现,自然可信。而嬉皮笑脸的美国人脾气也迷倒了不少中国观众。大家发现看美国电影电视剧非常放松,没有中国电影电视那么一本三正经。从那时候起,不仅仅中国电影的表演被观众批评,连故事情节也被批评为没有像西方的创意。中国电影和电视行业的编导们压力日益增大。二十七、中西电视剧比较1、人物塑造,中式平民情节与美式英雄主义2、题材选择:不同的叙事题材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流行历史奇幻色彩的清宫戏、武侠片,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以及不断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等的反腐倡廉题材电视剧等,这些都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背景紧密相关。而美国的西部片、医生律师剧、惊险动作剧等,代表的是美国社会主流价值关注的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和专业精神。3、叙事结构:开放式与闭合式中国电视剧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典式叙事结构,并且结局大多为封闭式大团圆结局;美国电视剧喜欢开放式,循环式的结局。每一集的情节没有明确的结束,人物性格也不会随着剧情而变化,而是固执地一成不变,但却成为推动每一集故事发展的动力。4、幕后推动: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制作差异美国电视剧的制作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方式,而中国电视剧的制作则采用的是先备案审查再制作播出的方式,归结为一点,就是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差异。二十八、中外动画片比较1、动画的定义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0.34秒内不会消失。2、动画的分类动画发展到现在,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用flash等软件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则主要是用maya或3D MAX制作成的。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 。 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 。由万氏四兄弟制作。二十九、日本动画的特点1、内容元素丰富美少女。可爱的美少女是吸引观众或读者的元素之一,大多数的动漫画中美少女都是重要的角色。作品有《EVA》、《天地无用》、《樱花大战》、《逮捕令》、《我的女神》等。宠物宠物是人的朋友,宠物给人带来温馨的生活。有时宠物还成了人的保镖。作品有《侍魂》、机器人机器人是科幻的主要题材。作品有《高达》、《超时空要塞》、《EVA》等。心理学万事万相由心苗所生,人的心理决定了人做事的动力。若能了解心理学便能更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著名的有心理分析的动画片是《EVA》。宗教结合宗教观的动画片是《EVA》。2、写实风格日式动漫的特点和风格总的来说是走“写实主义”路线,对人物还有背景的描绘都不是很夸张。日本动画片一般分两类主题:一类比较突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会以个人奋斗为线索以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 而另外一类呢,则表达了成年人对于社会压力的抗争,希望回到为所欲为的小时侯. 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就体现了团队的力量,而蜡笔小新则是后者的体现。很多作品都包含了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日本式的人文关怀。《火影忍者》3、注重细节、设计细腻日本的动漫作品更注重使作品精致小巧,而且一丝不苟的日本文化同样也影响了日本动漫的特质。细致的角色、造型及场景设计 。4、超现实的内容设计大多数日本动画都多多少少的包含着一点科幻或魔幻元素。但一部超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如果不能把握住和现实的距离的话,往往容易因情节过于荒诞而陷入让观众产生隔阂感的死结中。但日本人民族性的敏感恰恰使日式动画在超现实和现实这个自相矛盾的结合上处理得很好。20世纪80年代,世界正处于足球的黄金时代,无论日本国内,还是世界各地,都出现过不少优秀的足球选手,人们常幻想自己国家能成为足球强国。《足球小将》(Captain Tsubasa)恰逢此时出现。《足球小将》讲述了大空翼如何从一名热爱足球的小伙子成为足球明星的奋斗史――他带领球队成为日本全国冠军,继而带领日本队夺得世青杯,最终成为著名球队的主将。三十、美国动画的特点1、内容取材多元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2、风格夸张、幽默,强调娱乐性美国人的活泼、天真 、好动 、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 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 。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 ,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3、强调视听审美美国动画片在画面处理、音乐配置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这不仅体现在直接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三维动漫作品中,也同样体现在手绘二维动漫中。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狮子王》等注重细节刻画,形象鲜明,音乐优美,雅俗共赏,既能获得美的视听感受,又使人享受到由视听而达情感获得的审美体验。《狮子王》更是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原著音乐和最佳电影主题曲两项大奖,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4、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很多美国动漫作品的成功正是满足了美国人渴望有英雄挺身而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幻想。三十一、美日动画片比较1、造型:在造型方面日本动画追求唯美完美无缺,男主角的大部分都是身材魁梧高大,很帅。而在美国动画中,人物不算美形,人物造型都比较简单,人物比例不正确..比较夸张。2、人物设计在人物设计方面,日本多以突出团体为主,而美国的动画则常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例如:男女超人,蜘蛛侠,蝙蝠侠,地球女神,兰博之类的 。3、动作风格在动作风格方面,与美国动画相比,日本动画在动作的连续性和流畅感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日本动作偏硬,而美国动作偏软,美国表现动作是为了表现动作,而日本表现动作则是为了表现剧情,因此,对内心世界的刻意描摹,是日本动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区分它与美国动画的主要标志之一。4、场景在场景方面日本画得非常仔细,绘画非常细腻。而美国方面较日本动画没那么细致入微,不过,对于情节要求来说这已经足够了。5、选材在选材方面日本属于现实主义,选材贴近生活,内容多元化,在取向方面更多的是关注人类。而美国则是拿来主义,选材具有广泛性,思想超前,有广大的观看群众,不过内容不多元化,题材单一。6、叙述结构在叙述结构方面日本属于小说型,多以系列片为主,故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强的剧情性。而美国方面则是属于戏剧型,故事多是独立的,是片段型的,相互之间不具有联系性,不过很搞笑。7、制作在制作方面,从日本来看,基本上都是采用二维制作,成本较低,多以电视动画为主。而美国则多是三维的,比较有艺术性,它和电影胶片的帧数是一样的,一个动作就是24帧从不偷懒 ,所以成本也就比较高 也多以影院动画为主。三十二、中国动画的发展1、黄金时代(1926-文革之前)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文革之前)2、白银时代:(文革后-85年左右)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3、 85-95年:转折时期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三十三、中国动画的特色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三十四、中外动画比较1、理念:教育为主,娱乐为辅无论是早期的《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小蟒蚌找妈妈》,还是后来的《阿凡提的故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宝莲灯》,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寓教于乐”精神。2、以画为主,偏向学院派,与现实脱离中国动画由于建立在“以画为本”的基础上,画面普遍缺乏运动,镜头的运动和人物的调度都比较少,人物的出场入场非常呆板,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出画入画,镜头的推、拉、摇、移少之又少,景别变化、视角选择中规中矩??这样的镜头语言自然营造不出强烈的运动感。3、市场化、产业化不足,导致行业萎缩《功夫熊猫》2008年5月,影片一上映就席卷全球,在全球取得631,744,560美元的票房成绩。4、精神气质缺失《圣斗士星失》是车田正美受到希腊神话中八十八星座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经典作品。日本动漫文化――《对日本动漫文化的研究》研究性课题报告海南华侨中学
林世贤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 战前草创期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为此类。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二、 战后探索期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一部典型的烂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动画不良的影响。三、 题材确定期题材确定其(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但自些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四、 画技突破期 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如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亚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动画发展至本时期结束时(1987年),剧情、内容、画技皆已达到极高的水准。于是动画进入了成熟期。五、 路线分化期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如《古灵精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获得1988年日本动画优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该年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机动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战记》曾获得1989年动画排行第一名)。当日本动画发展到此后,有人认为幼年观众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于是自1987年后半年以来,电视上的高年龄层动画逐渐减少,而转向动画电影。以致于造成目前日本电视上找不到几部好片,而电影几科部部精彩的情况。 六、风格创新期 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弃以往动画明快轻松的风格,阴郁百压抑,冷酷带有对命运的困惑,与人类虽然身处高科技社会,但却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的彷徨与孤独相呼应。 由庵野秀明监制的电视《新世纪EVANGELION》则选择与以往的热血主角们完全不同的个性自闭少年真嗣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兽交战,保卫地球的情节中,通过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梦想被爱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种种矛盾与孤寂的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纪末今天,人类对自身的思考也逐渐深刻,而同时日本的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爱与友情的主题转为更加人性的刻画。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动画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仍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们无法预计的,还是让时间来决定吧! 在1983年时,日本动画市场上出现 了世界上第一部"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简称OVA)-《DALLOS》,为动画在电影,电视市场外,开辟了一个新市场--录影带市场。OVA,顾名思义,就是不在电视或电影院播出,而只出售录影带。除非该片大受欢迎,才有可能在电影院公开而升格为电影。OVA自1983年至现在,已成为动画的重要市场。其中佳作不胜枚举,如《88战区》,《幻梦战记LEDA》《渥太利亚》、《银河女战士》系列、《银河英雄传说》系列、《五星物语》、《古灵精怪》等。说完历史,接下来要谈到为什么动画会受到高年龄层(中学生以上)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内容意义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这部动画的主题,发人深省。如前述OVA佳作《渥太利亚》的剧情:一对原本感情深厚的夫妻(男女主角),历史"光荣传统"的压力下,不得不互想残杀,女主角已死而其灵魂仍然遵守战前和丈夫所作的约定……在这一部悲剧后,可以找到该片的主题"誓言"和"反战"。又如机动战士系列,综合七部作品来看,该片强调不论历史的教训多么惨烈,仍然会有人重复着无知的罪行,无意义的战争,以及悲惨的结局。由此可知该片的主题即为"轮回",人类永远无法完全脱离战争的威胁,永远会重复着愚蠢的战斗。正如《机动战士 Z》一本别册封面的标题:"We Saw The Tears Of Age, Felt Grief In Own Space."由于日本动画的含义都很深远但不明言,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所以每一次重看多少都会有新的感受,因此动画会受一些高年龄层的喜爱。 当然,动画的内容不都是严肃的,也有在严肃题材中加入幽默万分的。这类动画中最有名的就是《福星小子》系列。另外还有清新的文艺剧,活泼的校园剧……等其他内容。在内容方面目前日本动画是独步全球的。甚至部份美国电影都不见得比日本动画来得深远。所以日本动画早已在两年前打入美国市场,并颇受好评。 接下来我们谈到画技。画技对一部动画来说非常重要。在自然界的描写和动物的动作表现上,美国动画的技术是首屈一指的。美国动画强调自然、柔和,而日本动画则强调时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电视上的美国动画画得也很有速度感!"我曾看过这些动画的确画的不错,但再看制作群,就发现负责作画部分的都是日本人。这又是日本动画侵入美国市场的另一个例子。动车中速度感表现得最好的大概是《超音战士》了。它利用加强视觉残留现象的画法。在每秒三十二张的限制下,达到爆炸性的动感效果。另外如《机动战士--逆袭》中用每秒八十张的空前魄力作画来表现战斗画面的速度感,也是一种特殊技术。而《风之谷》、《天空之城》、《王立宇宙军》及《机动警察》的精密写实背景,亦为美国所望尘莫及。使用了四万五千张油画,动用十数位艺术家制作十二年的世界第一部油绘动画《英雄时代》,看起来别有一番风格。该片在日本放映后好评不断,被公认是世界动画史上的顶尖作品。动画的精彩处,不但在于画面和技巧,优秀的配乐也是一直以来伴随动画成长,并不断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部好的动画,不但要有深刻的内涵,精湛的画面制作,其主题歌和配乐也必须很优秀,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电影中! "I wanna thank you for all the trust and devotion, thank you for the good time, For your love, love as deep as any ocean……"这是1985年的电影《福星小子》"Remember My Love"的主题曲。很多人听了之后不相信这是动画主题曲。固有的旧观念令他们认为只要是动画主题曲就很幼稚,不过是给小孩子听的儿歌罢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刚开始时,日本动画主题曲的确很幼稚,但是自第一次动画热之后,松本零士一系列凄怨激壮的主题曲,受到爱乐者的肯定。到《超时空要塞》上演时,由于剧中林明美是一个歌星,所以片中有多首插曲,其中主题曲《爱还记得吗?》唱片销售量更突破五十万张,并获得金唱片的荣誉,亦成为主唱人饭岛真理进入演艺之成名曲。 到了1986年底,歌星齐藤由贵演唱《相聚一刻》片头曲《对悲伤说早安》,造成动画界邀请大明星演唱主题曲的风潮。该片亦被认为是动画主题曲正式脱离动画而独立成为流行歌曲的第一部动画。1987年三月,《古灵精怪》播出后,被动画界公认为主题曲最动听,且全面西化的动画。自此以后,除了一些例外,大部分动画主题曲都已和欧美主题曲都已和欧美流行歌曲相差不多了。遗憾的是现在国内很少正式出版发行动画片歌曲的磁带或CD,所以国内的观众不是很有机会买到动画片歌曲的专辑。希望随着更多人的喜欢和接受,这种情况能够有所改变。 动画在日本流行的结果,连带造成日本社会现象的改变。如1983年《超埋空要塞》流行时,街头随外可见林明美的海报(这是事实!),就好像真有这个歌星存在似的。另外有许多团体每年举办的各种动画排行榜及类似小规模的动画欣赏会。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良动画作品。另外谈到动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就更大了。以杂志为例,目前日本市场上有四种动画排行榜及类似金马奖的"日本动画大赏"等活动。而现在日本各高中,大学校庆时,几乎都会举行小规模的动画欣赏会。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良动画作品。另外谈到动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就更大了。以杂志为例,目前日本市场上有四种动画杂志:《Newtype》、《Anime V》及《Amimedia》。除了《Anime V》以OVA市场为主要报导外,其余三种都 是广泛取材。其中角川书店发行的《Newtype》,在日销售量仅次于《Non-No》,为全日销售量第二的杂志。另外动画亦有各种附属商品。如:垫板,笔记本,海报,电话卡,铅笔盒,甚至还有线包……等,不胜枚举。在日本各地都有许多专卖动画附属品的连锁商店。而在动画迷之中,也组成了数百个以上的各种动画俱乐部,并发行会刊。由此可见动画已成为日本文化中极重要的一环。 自1985年以来,由于日本多所动画学院的设立,而造成人才过多现象。于是大量人才外流美国,造成美国动画画技的突飞猛进。同时日本动画也开始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由于日本动画风格完全不同于美国动画,因此受到美国观众热烈的支持。1987年更有全美第一种日本动画专门杂志《ANIMAG》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创刊。在香港,1987年《风之谷》、《天空之城》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后,由于动画便大量涌入香港,使香港掀起"动画旋风"。动画的唱片,CD、录景带和雷射影碟都 和日本同步发行,在1988年七月时香港亦和日本合办了[香港第一届日本动画映展]。而台湾从1985年起,中视播出《超时空要塞》、《机甲创世纪 MOSPEADA》,而华视播出《超时空世纪 ORGUSS》,吸引不少人进入动画的世界,使得动画在台湾逐渐受到重视。现在,台湾有了动画专卖店,在市面上也可以见到动画录影带及各种动画附属品,在杂志方面也有了《先锋动画》及《神奇地带》等动画杂志。 日本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动画片大国。其动画片作品以巨大的数量、鲜明的民族韵味与独特夸张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动画片影坛独擅胜场。近年来,日本动画片不仅席卷亚洲,而且屡屡打人欧美市场,取得不凡的业绩。从较早的《阿基拉》《攻壳机动队》到近年来好评如潮的《幽灵公主》《宠物小精灵》(又译作《口袋妖怪》)、《千与千寻的神隐》等,在欧美都广受欢迎。其影响力直逼动画片王国美国。 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萌芽时期()、探索时期()、成熟时期()和分化时期(1990一)。 千与千寻 下川凹夫制作的《芋川椋三玄关?一番之卷> (1917)被认为是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也有一说是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和战》(1917)或幸内纯一的<埚凹内名刁》(1917),这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发展做出了启蒙性质的贡献。政冈宪三和他的弟子濑尾光世则完成了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193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濑尾光世还拍摄了许多美化军国主义、鼓吹侵略的“国策”动画片,如“桃太郎”系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桃太郎?海上神兵》(1944)。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战后,有些人开始制作反战题材的动画片,受到欢迎,影响也较为深远。此外,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对不同的动画题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大藤信郎,在日本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他拍摄的《鲸鱼》(黑白版:1927;彩色版:1952)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日本动画片。这位被称为日本动画界“怪人”的动画家,采用皮影戏的原理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作画,代表作还有《马具田城的盗贼》(1926)、《孙悟空物语》(1926)、《珍说古田御殿》(1928)、《竹取物语》(1961)等。20世纪60、70年代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日本动漫之父”、创立了虫制作公司的手冢治虫的崛起。他的《铁臂阿童木》(1963)、《森林大帝》(1965)、和《原子小金刚》(1963)等把日本动画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还拍摄了《展览会的画》(1966)等实验性动画片。
樱花大战 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的初期,以众多sF类动画为契机,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宫崎骏等著名动画家开始为观众所熟悉。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创始人之一,还执导了《机动战士GUNDAM》(1979)、《机动战士GUNDAM?夏亚的反击》(1988)、《机动战士GUNDAM F91》(1991)、《Turn V GUN.DAM》(2000)等“GUNDAM'’系列的部分动画作品,此外,他还是《海之特利顿》(又译《小飞龙》,1972)、《传说巨神伊汀》(1980)、《圣战士DANBAIN》(1983)、《BEAIN POWER》(1998)等作品的原作、监督。河森正治起初是作为《超时空要塞Macross》 (1982)的机械设定开始崭露头角,自剧场版《超时空要塞Macross?爱,还记得吗?》(1984)、《超时空要塞Macross?Flash Back 2012》 (1987) 、 (2002)等作品都是由他担任监督的。而以宫崎骏、高田勋为首的吉卜力工作室则以剧场版动画为媒介,走出了一条与sF动画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在动画界独领风骚。他们的作品不但剧情、画技与制作达到超一流水准,更重要的是,还深触到人类心灵深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神隐> (2001)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摘取桂冠,再度向世人证明了日本动画片的实力。他的其他著名作品还有《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LAPUTA》(1986)、《邻居家的豆豆龙》 (1988)、 《萤火虫之墓》(1988)、《魔女宅急便》(1989)、《童年的点点滴滴》(1991)、《红猪》(1992)、《幽灵公主》(1997)等。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OVA动画片繁荣发展的时期,以平野俊贵制作的《吸血姬美夕》(1988)、<冥王计划ZEORAIMA》(1989)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作品,开创了OVA的“黄金时代”。
超时空要塞 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动画曾一度进入了“冰河时期”,但随着庵野秀明的《新世纪EVANGELION》(1995)的推出,“冰河”开始解冻,日本动画又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以后,日本动画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动画题材与制作人员也开始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动画的制作者中既有像浅香守生这样擅长制作<百变小樱魔术卡),1998)、 《Chobits》 (2002)、据日本因特网站刊载的资料统计,自1960年至2001年,日本共生产电影版和电视版的动画片2403部,其中电影版901部,电视版1502部。单看这个数字,似不多,但如果把每部电视版的分集累计起来,那么其数字将是十分惊人的。 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除了资金雄厚、有着独立企划、制作、发行能力的东映动画、吉卜力工作室、GANIAX、Sunrise等这些制作了许多知名动画片的大型公司外,还有许多像童梦、ProduetionI.G这样的仅以承接画面制作为主的“作坊”式工作室或公司。 日本动画以“机器人”“美少女”为号召,走出了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动画之路。
怪医黑杰克 他们的动画业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独特商业运作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寻找卖点,注重商业性,是日本动画片的突出特点。日本动画商或以感官刺激为主的大制作占领成人市场和青年人市场,或以简练得近乎符号的造型、戏谑的语言、多达百集甚至数百集超长篇幅的低幼卡通,去占领儿童市场。由于强调商业性,必须加快生产速度,因此日本的动画片除了《千与千寻的神隐》一类精心制作外,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图快而缺少表情和细节的刻画,动作生硬或口动而目呆的死画面随处可见。至于优秀的动画片,则大都追求一种唯美主义,不仅背景画得细腻逼真,深度感和层次感都很好,而且将男女角色都描绘得极为标致靓丽:一律的颀身修腿,长发飘逸,大大的美目里眸子黑润,莹光闪耀;男子肌肉饱满,个个像健美运动员,女子丰胸翘臀,个个赛模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带有唯美化模式化的日本动画人物造型。这其实也是为了迎合青少年的审美追求。从整体上看,日本动画片基本采用写实风格,对形象作变形处理的不多。这无外乎也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因为写实风格顺从了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此外,日本动画片在组合驱动画面产生最为强效的动态视觉方面,可谓费尽心机。它们充分调动电影语言,全方位变更镜头角度,加快场面切换速度,频繁移动背景,增添示意线,强化光影效果和音响效果,以此造成对观众视觉神经的猛烈冲击。抛开故事情节不言,上述手段的运用是日本动画片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精明的日本动画商还根据观众口味的变化随时对作品的表现手段做出相应调整。正因为如此,日本动画片在全世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群,得到了不同肤色、种族的欣赏者的认可,自然也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猫眼 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众富足,是日本人得以“大和民族”自诩自矜的资本,而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地震频繁、人口密集所带来的隐忧和恐惧,又是笼罩在他们心灵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与此相连带的是日本右翼势力中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情结和称霸世界的侵略野心。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日本动画片的母题和审美取向,是一部分日本动画片充斥暴力、杀戮、征服、武士道精神、色情或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人生观的根本原因。按市场需求确定选题,充分利用电脑给制作提速,尽力降低成本,缩短出品周期,依靠巨大的片量争夺市场,以获取最可观的利润,这些固然是日本动画业赖以骄人的长处,但同时带给它的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即:影片的媚俗倾向、胡编妄作和粗制滥造。以日本的经济实力,加之90多年制作经验的雄厚积累,日本动画业却没能像迪斯尼那样留下40余部《白雪公主》似的脍炙人口、影响全球的经典大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日本是个漫画大国,目前漫画杂志及单行本的发行量已占杂志和图书发行总量的45%,漫画的读者层从幼儿直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漫画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有科学幻想、探险、政治、经济、奇闻逸事、恋爱、体育、历史、科学、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艺小说、纪实报告文学等等,无所不包。  日本现代漫画的历中我可追溯到是有治明期(年),据说是法国画家乔治?比戈把现代漫画引进了日本。在此基础上确立日本现代漫画的是北泽乐天。1906年,北泽创办了日本第一份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Puck),以后又创办了《东天小精灵》、《家庭小精灵》,可算是日本现代漫画的鼻祖。  大正时期(年)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大师冈本一平赋予漫画文学的内容,是故事漫画的先驱者。另一位漫画大师麻生丰的长篇漫画《满不在乎的爸爸》1924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这部作品鼓舞了东京大地震劫后余生的人们,获得极大的成功。直至1950年前,曾在日本多种刊物上登载过。麻生丰是日本二三十年代的高产国家,1933年经济危机在日本达到顶峰,他又在《朝日新闻》上开始连载《平庸之辈》,反映了当时失业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昭和初期,风花雪月派和无产者派的兴起被视为特征,前者以画摩登女郎的田中比左良、小野佐世男为旗手,后者以柳濑正梦为先锋。随后流行的是昭和十年代(年)大放异彩的少年漫画。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汉》、岛田启三的《阿吉历险记》吸引了全国的少年。而横山隆一的《健少爷》、》《小阿福》受到了包括成年人在内的普遍喜爱。  这个时代也是漫画改组的时代。昭和7年(1932年),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横山隆一等人建立了新漫画派集团。这个集团一直延续至今,此外还有“三光漫画工作室”、“新秀漫画集团”等团体。漫画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1930年《读卖周日漫画》上登载了实户左行的《飞速太郎》。实户左行在美国学习过,他将日本传统绘画方式中所缺少的外国技巧吸收进来并加以运用,使日本漫画呈现出新的面貌。手冢治虫的画风也受过他的影响。  日本战前最有影响的漫画是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汉》。这部作品从1931年开始连载,长达10年之久。讲的是一只四处流浪的狗参加了“猛犬团”最后成为职业军犬的故事。作品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反映了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化,漫画界也被强制集中了。1940年成立了统一的漫画组织“新日本漫画家协会。”四十年代初期,日本漫画创作停滞不前,直到战争结束。  战后,日本漫画界再次恢复了生气。漫画家以杂志、报纸为舞台,自由地对社会进行讽刺。横井福次郎1946年7月发表的科幻作品《不可思议国的普恰》是这一时期的成功作品。从战时就开始发表的《纳玛林王国的故事》《松下井知夫》,也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长谷川町子的《海螺》从1946年4月起开始在名古屋、札幌、福冈2的三家地方报纸上连载,这些作品揭开了战后日本漫画的帷幕。战争刚刚结束的1945年, 由于缺乏纸张,很少有漫画出版。1946年到1950年战后新的价值观打乱了战前的传统与秩序,因而出现了充满生机的混乱,各种漫画杂志应运而生。在这种混沌状态中登场的漫画界巨头当然非手冢治虫莫属了。  1946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大受欢迎,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DD映像漫画的第一步。  1947年的最大新闻是《漫画少年》的创刊,著名主编加藤谦一主持的这份杂志,成为当今漫画巨匠们的摇篮,如“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松本零士、森田拳次等人都在《漫画少年》上发表过作品。后来连载手冢治虫的《森林大帝》的也是这本刊物。  在成人漫画方面,近藤日出造在《读卖新闻》上刊载的政治漫画和杉浦幸雄的《原子凡人》都很受读者喜爱。  1949年集英社的《周刊少年跳跃》创刊,横山隆一的《轮盘赌》、仓金辛介的《甜豆馅公主》等不同类型的漫画也陆续成为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杉浦茂的荒诞漫画,横山泰三的社会评论漫画都大大拓宽了漫画世界。手冢治虫初期的三部优秀科幻作品《前世纪》《大都会》和《未来世界》登场。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手冢治虫1952年开始连载的《铁臂阿童木》。1953年手冢又在《少女俱乐部》上开始连续《绸带骑士》。1954年手冢的代表作《火鸟》首次在《漫画少年》上刊载。手冢治虫的崛起预示着日本漫画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漫画画面构成的具有显著的特征,即运用电影的拍摄技巧。他制作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拍摄一样,有变焦、广角、俯视......变幻无穷,令读者爱不释手。手冢治虫追求的是漫画与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另外,山川总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岛铁次的《沙漠的魔王》进一步完善了漫画,使孩子们能在幻想的世界里熬游  日本从战后的混乱中开始康复,革新的保守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了。仿佛是为了摆脱喧闹的市井生活,漫画界涌现出很多朦胧作品。石森章太郎的处女作《二级天使》是一部童话喜剧,其手法如同幻想电影一般。获得第一届文艺春秋漫画奖的谷内六郎的《离家的孩子》是一部反映郁郁寡欢的乡愁和童心的幻想曲。  1956年横山光辉《铁人28》开始连载,与《少年》杂志上颇受欢迎的《阿童木》平分秋色。  1957年,堀江卓的《风车剑之助》开始连续。同年,前谷惟光的《机器人三等兵》作为时代剧漫画的宠儿出版发行。少女漫画中的女作家也大展才华,开始与男性为伍了。名例榜首的是上田俊子、牧美也子、花村英子等。  横山隆一的《阿福》和冈部冬彦的《小男孩》等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漫画也开始走红。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在大阪,连环画开始萌牙,月刊《影》和1957年创刊的《街》成为连环画的基地。最早使用《连环画》这个名称的,也是在《街》杂志社工作的辰已嘉裕。1959年在大阪以辰已为首,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石川文安等人组织了连环画工作室。曾经是少年漫画家的千叶铁矢,以一部《地下室魔球》获得了成功。同时他还画少女漫画《123和456》。石林章太郎也不例外,既有少女漫画《奇怪的奇怪的孩子》问世,又有被称之为少年漫画代表作的《机器人009》,显示出同时连载的雄厚实力。6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一群青年漫画家。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创作了大批诱人的漫画作品。这时,日本漫画界又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所谓的“租借连环画”,(这类作品主要是供给小摊贩租借给人看)。租借连环画的主要读者层不再是少男少女,而是那些在日本高速经济成长中,从日本各地大量涌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中的青年人。可以说,租借连环画唤起了成年人对漫画的需求。无论在画技、故事情节,还是在日常感和现实感的追求上,租借连环画与手冢治虫的故事漫画都有明显的区别。作为这一派的著名漫画家有白土三平、水木茂、斋藤隆夫等。他们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连环画,其目的就在于表明自己与手冢治虫的不同之处。如果做个特征比喻,手冢的故事漫画具有陶器般的朴素、柔和;而连环画却极似瓷器那样硬质、严谨。  1959年讲谈社的《少年杂志》,小学馆的《少年星期日》等周刊杂志纷纷创刊。同年,东京电视塔建成,家庭电视机拥有台数已超过700万台。从此,战后一代人便在电视的影响下成长起来。  随着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颇受欢迎的漫画开始被搬上银幕,《月光假面》(原作川内康范,绘画桑田次郎)的巨大成功加快了漫画电视化的步伐。手冢治虫的《奇异的少年》在NHK被列为连续播放节目。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深入人心;《铁人28号。》、《8号人》(原作平井正和,绘画桑田次郎)和小岛功的《仙人部落》也大获成功。这些都是带科幻性质的动画片。而赤冢不二夫的逗笑漫画《阿松》,虽然在电视上播放了,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以写实风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丸出夫》和《肯尼迪骑士团》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前者反映的是激烈的升学考试状况;后者以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刺事件为序幕,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生活。越南战争爆发后,以村山知义的《忍者》为首,掀起了一场忍者。藤子不二雄的《怪物Q太郎》被改编成动画片,这是科幻动画片以外类型动画片首次获得巨大成功,伴随着主题歌一起在全日本掀起一股热潮。  1975年至1985年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作品要算获尾望都的《11个人》和大岛弓子的《绵国之星》。另外,青池保子的《伊凡的儿子们》强烈感人、细川知荣子的《尼罗河女儿》绚丽多彩,在读者中引起很大震动。举目四望,到处都是女漫画家。1977年美内铃惠的超长篇《玻璃假面》开始连载。这是一部罕见的长篇故事,连载十几年,盛况不衷。  这一时期,少年漫画的大腕藤子不二雄的《魔美》和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发表。同时藤子不二雄还创伤了青年漫画的科幻短篇系列;松本零士也有《宇宙海盗哈罗克》问世。《日出之处的天子》(山岸凉子)和《钓鱼迷日记》也很引入注目。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被制成动画片;鸟山明的《阿拉蕾》也受到高度评价。同时《筋肉人》(鸟田.中井)、《北斗神拳》(原哲夫)也大受欢迎。以真正的描写和故事吸引读者的作品当属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显示出极高的水平。1982年官崎骏的《风之谷》也开始连载。  少年漫画中安达充的代表作《接触》、《美纪子》最引人注目。青年漫画中以《美食家》为首,引来美食漫画陆续登场。女作家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九十年代初,《少年跳跃》发行量不断增加。因为它有以鸟山明的《七龙珠》为主角、秋本治、荒木飞占彦和德弘正也等人稳定的连载阵容。  伴随漫画成长的读者,如今已经长成大人了。川口开治的《沉默的舰队》,尽管受到非难,但仍受到青年们的注目。继《漫画日本经济入门》(石森章太郎)成功之后,斋藤隆夫的《连环画小说吉田学校》也由读卖新闻社出版了。石森章太郎的《漫画日本历史》也在连载,这些都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漫画,说明漫画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长岛耕作》(弘兼宪史)也在商人中成为重大的话题。  进入90年代,日本漫画流派在画风、题材、故事情节等方面八仙过不第,各显其能,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漫画家的个性更加鲜明了,漫画已从战前的儿童伙伴历经半个世纪的成长,变成了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体。心 得 体 会林世贤学校刚要求每个学生之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我很吃惊,不知所措,我们小组只有两人,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在这段时间,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感受到了特别多,给你们说一下吧。 
和要好的同学可以在一起学习,一起~玩~。有不会的题,老师可以帮助你,让你懂得怎样做,而且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两个人你帮我,我帮你,还比赛谁弄的好。我们一块找找这材料,一块找找那材料,在快快乐乐中学习多好呀!又能学习又能玩,研究性学习真太有意思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一定能好好学习的。学习过后,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没有什么难的,没有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恐怖!!!!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我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了我们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我们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方法让我们坚持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学"的方式,同时也转变老师"教"的方式,从而使师生的关系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新的内涵。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不再是我们所要学习知识的权威代表,而是和我们一起探究知识一起应用知识的共同参与者。研究性学习围绕着问题展开,而问题来源于所有我们感兴趣的所有领域。老师就是再勤奋再博学也不可能涉猎到那么广泛的知识体系。某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曾介绍过这样一个经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了光污染问题的进行探索。同学问他"什么是光污染?",这位老师在长期教学中对光是什么、光的性质、有关光的科学发展史均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但就是对近代才产生的光污染问题知之不多。结果,这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查阅资料,访问环保局、医院,共同完成了这一项选题。   正因为如此,老师也就不是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依赖者,而是这项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科学习中,我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不仅课要靠老师讲、题要靠老师出、作业要靠老师批,甚至有些同学连学习也要靠老师看管。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特别强调同学们的主体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要靠同学们自己动脑和动手。但是,这并不是说老师就撒手不管了,整个活动老师要协助你们去组织,在选择问题、设计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要给予你们指导,向你们介绍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可行的方法。当然,你们不要企图像学习学科知识那样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答案,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对老师的指导是有严格要求的,只能指导学生如何去探究,不能迁就学生向老师的直接索取。老师是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现实不可能像别人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这时,老师是离你最近的援助者,苦恼、困惑可以向老师倾诉,活动的修正调整可以和老师商量。其他小组的某位女同学在回顾她做课题的过程时说,期间她真想打退堂鼓不干了,幸亏老师及时地鼓励她,和她一起分析了研究题目的意义价值,并帮她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一起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步骤,使这位同学终于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可见老师的重要性,但是不能等同于课堂上的老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则帮助、指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尊师爱生、师生共进将会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得以实现和程式华。
研究性学习通过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我们明白为目标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
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我们感谢它,它是伟大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对你说一声:~谢谢!!!。 研究性学习太神奇了,它让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什么都是新奇的,它让我们开心,让我们辛酸,让我们付出,让我们流泪,这是我心中充满了激动,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一切竟在无言中~~~~~~~~~!!! 自我评价林世贤经过研究性学习的种种学习,我知道只人是会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我对这一点的了解是最深刻的,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如果给我这次的活动的表现打分的话,我想我自己是90分以上的,这次活动中我想我是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上网查资料,写体会,积极外出了解社会动态等等,所以说我也算得上是我们小组的一个小小的功臣了,我门小组只有2人,但是我门不怕苦,不怕累,总之是什么艰难阻挠,一切都过去了,以前的我是一个自卑,无上进心,但是现在,过去的我不复存在,生活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和以前大不一样,在活动中,我也积极思考,为我们小组想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在我们完成结题报告的那一时刻,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总算没有白费那么漫长时间的努力,我太感动了!!!!是的,也许有点夸张,但是这都是真实的,现在的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了!!!呵呵!!~~!!!组长评价我的组长是~伟大~的,在他的英明带领下,我们小组走向了~光明~的道路,他学习不是很棒,但是我却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他,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无论前面的路是多么的漫长曲折,他总是笑脸相迎,他带我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我们是一个劳动力极缺的小组,只有2个人,不停的奋斗,好象总有忙不完的活,现在我们挺过来了,组长的积极感染了我,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是老师无法传授给我们的,组长很负责,我是一个知识面很狭窄的人,组长做了很多很多,他总是身先士卒,例如,拟订课题,问卷单,感想,拍照等等,有那么一个组长,是多么的舒心啊!!!他足够伟大了吧!!!我真的很感谢他,他是一个伴友,是一个同学,也是一名英明的领导~~!!组长,谢谢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樱花大战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