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难改奉我皇。

《月夜汎舟姚江》_楼钥的诗_宋代诗人_诗词名句网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 月夜汎舟姚江
年代:唐 作者: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沈城。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以上为随机展示
《月夜汎舟姚江》
年代:宋 作者:
秋暑不可能,几思泛中川。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倚楫纵所知,卧看龙泉山。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草虫鸣东西,飞乌相与还。仰头数明星,垂手摇碧澜。坐客惜此景,不及携清樽。无酒要不恶,徜徉足幽欢。幽欢有何好,叩舷澹无言。
楼钥()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卒谥宣献。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出身书香门第,楼璩第三子,母为汪思温长女。少好读书,潜心经学,融贯史传。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胡铨
楼钥的其他作品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古诗赏析
暂无相关赏析
帝王也风骚
元曲四大家
唐宋八大大家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卷一百零八
《卷一百零八》 [] 《》 李元紘著 []
奉和聖制... :
碩儒延鳳沼,金馬被鴻私。饌玉趨丹禁,箋花降紫墀。
奉和聖制... :
銜恩傾旨酒,鼓舞詠康時。暫覯群書緝,逾昭盛業丕。
奉和聖制... :
接筵欣有命,搦管愧無詞。自驚一何幸,太陽還及葵。
《》 李元紘著 []
征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綠苔行跡少,紅粉淚痕多。
寶屋粘花絮,銀箏覆網羅。別君如昨日,青海雁頻過。
《》 李元紘著 []
望月思氛氳,朱衾懶更熏。春生翡翠帳,花點石榴裙。
燕語時驚妾,鶯啼轉憶君。交河一萬里,仍隔數重雲。
《》 裴漼著 []
奉和聖制... :
問道圖書盛,尊儒禮教興。石渠因學廣,金殿為賢升。
奉和聖制... :
日月恩光照,風雲寵命膺。謀謨言可範,舟楫事斯憑。
奉和聖制... :
宴喜明時洽,光輝湛露凝。大哉堯作主,天下頌歌稱。
《》 裴漼著 []
奉和禦制... :
殊類驕無長,王師示有征。中軍才受律,妖寇已亡精。
奉和禦制... :
斬虜還遮塞,綏降更築城。從來攻必克,天策振奇兵。
《》 裴漼著 []
奉和禦制... :
玄漠聖恩通,由來書軌同。忽聞窺月滿,相聚寇雲中。
奉和禦制... :
廟略占黃氣,神兵出絳宮。將軍行逐虜,使者亦和戎。
奉和禦制... :
一舉轒轀滅,再麾沙漠空。直將威禁暴,非用武為雄。
奉和禦制... :
飲至明軍禮,酬勳錫武功。干戈還載戢,文德在唐風。
《》 裴漼著 []
奉和聖制... :
乾坤啟聖吐龍泉,泉水年年勝一年。始看魚躍方成海,即睹飛龍利在天。洲渚遙將銀漢接,樓臺直與紫微連。
奉和聖制... :
休氣榮光恒不散,懸知此地是神仙。
《》 劉升著 []
奉和聖制... :
圖書應明主,策府宴嘉賓。台曜臨東壁,幹光自北辰。
奉和聖制... :
網羅窮象系,述作究天人。聖酒千鐘洽,仙廚百味陳。
奉和聖制... :
成山徒可仰,涉海詎知津。幸逢文教盛,還睹頌聲新。
《》 蕭嵩著 []
奉和聖制... :
帝曰簡才能,旌賢在股肱。文章禮一變,禮樂道逾弘。
奉和聖制... :
芸閣英華入,賓門鵷鷺登。恩筵過所望,聖澤實超恒。
奉和聖制... :
夏葉開紅藥,餘花發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預文朋。
《》 蕭嵩著 []
奉和御製... :
審官思共理,多士屬惟唐。曆選台庭舊,來熙帝業昌。
奉和御製... :
入朝師百辟,論道協三光。垂拱咨元老,親賢輔少陽。
奉和御製... :
登庸崇禮送,寵德耀宸章。禦酒飛觴洽,仙闈雅樂張。
奉和御製... :
荷恩思有報,陳力愧無良。願罄公忠節,同心奉我皇。
《》 韋抗著 []
奉和聖制... :
廣庭臨璧沼,多士侍金閨。英宰文儒葉,明君日月齊。
奉和聖制... :
集賢光首拜,改殿發新題。早夏初移律,餘花尚拂溪。
奉和聖制... :
壺觴接雲上,經術引關西。聖德鴻名遠,將陪玉檢泥。
《》 李暠著 []
奉和聖制... :
偃武堯風接,崇文漢道恢。集賢更內殿,清選自中台。
奉和聖制... :
佐命留侯業,詞華博物才。天廚千品降,禦酒百壺催。
奉和聖制... :
鵷鷺方成列,神仙喜暫陪。複欣同拜首,叨此頌良哉。
《》 韋述著 []
奉和聖制... :
修文中禁啟,改字令名加。台座征人傑,書坊應國華。
奉和聖制... :
賦詩開廣宴,賜酒酌流霞。雲散明金闕,池開照玉沙。
奉和聖制... :
掖垣留宿鳥,溫樹落餘花。謬此天光及,銜恩醉日斜。
《》 韋述著 []
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見石。是時春向深,兩岸草如積。
迢遞望洲嶼,逶迤亙津陌。新樹落疏紅,遙原上深碧。
回瞻洛陽苑,遽有長山隔。煙霧猶辨家,風塵已為客。
登陟多異趣,往來見行役。雲起早已昏,鳥飛日將夕。
光陰逝不借,超然慕疇昔。遠遊亦何為,歸來存竹帛。
《》 韋述著 []
初歲開韶月,田家喜載陽。晚晴搖水態,遲景蕩山光。
浦淨漁舟遠,花飛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 韋述著 []
廣陵送別... :
朱紱臨秦望,皇華赴洛橋。文章南渡越,書奏北歸朝。
廣陵送別... :
樹入江雲盡,城銜海月遙。秋風將客思,川上晚蕭蕭。
《》 陸堅著 []
奉和聖制... :
聖主崇文教,層霄降德音。尊賢澤既厚,式宴寵逾深。
奉和聖制... :
複有夔龍相,良哉簡帝心。得人惟邁昔,多士諒推今。
奉和聖制... :
書殿榮光滿,儒門喜氣臨。顧惟誠濫吹,徒此接衣簪。
《》 陸堅著 []
風移覃土宇,雲上浹群臣。
《》 程行諶著 []
奉和聖制... :
聖主崇文化,鏘鏘得盛才。相因歸夢立,殿以集賢開。
奉和聖制... :
象系微言闡,詩書至道該。堯尊承帝澤,禹膳自天來。
奉和聖制... :
禮洽歡逾長,風恬暑更回。國朝將舜頌,同是一康哉。
《》 褚琇著 []
奉和聖制... :
講習延東觀,趨陪盛北宮。惟師恢帝則,敷教葉天工。
奉和聖制... :
宣室恩嘗異,金華禮更崇。洞門清永日,華綬接微風。
奉和聖制... :
萐降堯廚翠,榴開舜酒紅。文思光萬宇,高議待升中。
《》 裴光庭著 []
奉和御製... :
樂賢聞往誥,褒德偶茲辰。端揆升元老,師謀擇累仁。
奉和御製... :
紫庭崇讓畢,粉署禮容陳。既荷恩榮舊,俱承寵命新。
奉和御製... :
天文懸瑞色,聖酒泛華茵。雜遝喧簫鼓,歡娛洽搢紳。
奉和御製... :
掖垣招近侍,虛薄廁清塵。共保堅貞節,常期雨露均。
《》 宇文融著 []
奉和聖製... :
申甫生周日,宣慈舉舜年。何如偶昌運,比德邁前賢。
奉和聖製... :
寵獲元良密,榮瞻端揆遷。職優三事老,位在百僚先。
奉和聖製... :
北極回宸渥,南宮飾禦筵。飛文瑤劄降,賜酒玉杯傳。
奉和聖製... :
謬列台衡重,俱承雨露偏。誓將同竭力,相與郊塵涓。
《》 崔沔著 []
奉和聖制... :
五日酺才畢,千年樂未央。複承天所賜,終宴國之陽。
奉和聖制... :
地勝春逾好,恩深樂更張。落花飛廣座,垂柳拂行觴。
奉和聖制... :
庶尹陪三史,諸侯具萬方。酒酣同抃躍,歌舞詠時康。
《》 崔尚著 []
奉和聖制... :
春日照長安,皇恩寵庶官。合錢承罷宴,賜帛複追歡。
奉和聖制... :
供帳憑高列,城池入迥寬。花催相國醉,鳥和樂人彈。
奉和聖制... :
北闕雲中見,南山樹杪看。樂遊宜締賞,舞詠惜將闌。
《》 胡皓著 []
奉和聖制... :
五酺終宴集,三錫又歡娛。仙阜崇高異,神州眺覽殊。
奉和聖制... :
南山臨皓雪,北闕對明珠。廣座鵷鴻滿,昌庭駟馬趨。
奉和聖制... :
綺羅含草樹,絲竹吐郊衢。銜杯不能罷,歌舞樂唐虞。
《》 胡皓著 []
奉和聖制... :
燕公為漢將,武德奉文思。利用經戎莽,英圖葉聖詒。
奉和聖制... :
塞沙制長策,窮石卷搖旗。萬里要相賀,三邊又在茲。
奉和聖制... :
棱威方逐逐,談笑坐怡怡。寵餞紛郊道,充廚竭禦司。
奉和聖制... :
嘗醪企行邁,聽樂罷漣洏。袞旒垂翰墨,纓蕤迭賦詩。
奉和聖制... :
金山無積阻,玉樹有華滋。請迨炎風暮,歸旌候此時。
《》 胡皓著 []
和宋之問... :
聞道山陰會,仍為火忌辰。途中甘棄日,江上苦傷春。
和宋之問... :
流水翻催淚,寒灰更伴人。丹心終不改,白髮為誰新。
《》 胡皓著 []
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楚塞雲中出,荊門水上來。
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
《》 胡皓著 []
同蔡孚起... :
鸚鵡殊姿致,鸞皇得比肩。常尋金殿裏,每話玉階前。
同蔡孚起... :
賈誼才方達,揚雄老未遷。能言既有地,何惜為聞天。
《》 胡皓著 []
單于犯薊壖,虜騎略蕭邊。南山木葉飛下地,北海蓬根亂上天。科鬥連營太原道,魚麗合陣武威川。
三軍遙倚伏,萬里相馳逐。旌旆悠悠靜潮源,鼙鼓喧喧動盧穀。窮徼出幽陵,籲嗟倦寢興。
馬蹄凍溜石,胡毳暖生冰。雲沙泱漭天光閉,河塞陰沉海色凝。崆峒北國誰能托,蕭索邊心常不樂。
近見行人畏白龍,遙聞公主愁黃鶴。陽春半,岐路間;
瑤台苑,玉門關。百花芳樹紅將歇,二月蘭皋綠未還。
陣雲不散魚龍水,雨雪猶飛鴻鵠山。山嶂綿連那可極,路遠辛勤夢顏色。北堂萱草不寄來,東園桃李長相憶。
漢將紛紜攻戰盈,胡寇蕭條幽朔清。韓昌拜節偏知送,鄭吉驅旌坐見迎。火絕煙沉左西極,穀靜山空右北平。
但得將軍能百勝,不須天子築長城。萧嵩简介_萧嵩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 萧嵩(?―749.7.24),山东兰陵人,唐朝名将、政治家
&&& 萧嵩祖上曾是南北朝时期萧梁王朝的建立者,可谓名门望族。萧嵩是后梁孝文帝萧岿一支的后代,萧嵩生萧(其弟为唐初左仆射、宋国公萧r);萧生萧嵩祖父萧钧,曾任中书舍人,闻名一时;萧钧生萧嵩之父萧蠊僦劣逯(治巴县,今四川重庆市)长史。
&&& 萧嵩自幼丧父,长得仪表华丽,美须髯。年轻时娶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贺晦之女为妻,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陆象先为为连襟亲。陆象先
为宰相陆元方之子,时任洛阳(今河南洛阳)尉,已颇有名气。而萧嵩却尚未入仕,人不之异。宣城夏荣善相术,占卜说:“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旧唐书?萧嵩列传》)但无人相信。
&&&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年逾四十的萧嵩才步入仕途,补持(治永年,今河北水年东南)参军。不久,侍中、扶阳王桓彦范出任持荽淌罚哟ィ韵翎苑浅T奚停允饫瘛
&&&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萧嵩出任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尉。此时陆象先已为中书侍郎,在他的引荐下,萧嵩出任监察御史。景云二年(711年)冬,陆象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朝政,便引荐萧嵩为殿中侍御史。
&&& 唐玄宗开元初(713年),萧嵩擢中书舍人。与崔琳、王丘、齐浣同列,但因学识浅薄,被人看不起。当时唐玄宗准备用苏F为宰相,命萧嵩起草诏书。写完后,不中玄宗之意,掷其稿于地,说:“虚有其表耳。”(事见郑处诲《明皇杂录》)。“虚有其表”这个成语便从此流传下来。正当萧嵩失意之时,却意外地受到宰相姚崇的赏识。后出任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刺史、迁尚书左丞。
&&& 在萧嵩担任尚书左丞期间,唐朝的府兵制出现了瓦解之势,到开元十一年(723年),府兵壮丁已逃亡殆尽。唐玄宗不得不下令停止府兵番上,并采纳了兵部尚书张说的意见,实行募兵制,用以解决京师的宿卫问题。十一月,唐玄宗命
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蒲(治河东,今永济西南蒲州镇)、同(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岐(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华(治郑县,今陕西华县)等州长官,在当地招募和挑选府兵与白丁12万,谓之“长从宿卫”,一年分两番轮流宿卫京师。这是唐朝第一次用募兵制招兵,不久“长从宿卫”便改称“扩骑”,成为保卫京城的主要力量。
&&& 由于萧嵩在招募“长从宿卫”时表现出色,不久便出任兵部侍郎、检校兵部尚书。开元十四年(726年),萧嵩又以兵部尚书领朔方(郡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节度使,可谓官运亨通。临行时,唐玄宗还到定鼎门外,为萧嵩赋诗贱行。
&&& 开元十五年(727年)闰九月,吐蕃军由于在安西城下被唐军击败,遂遣使间道来到漠北,企图与东突厥连兵入寇。河西节度使王君闻讯后,于肃州(治福禄,今甘肃酒泉)设伏,企图截击。由于王君不善于处理民族关系,在任期间多次与回纥发生矛盾,所以当行至甘州南之巩笔驿时,回纥瀚海司马护输率部突袭王君,王君兵败被杀。唐军此役失利,使河、陇震动
,人心不稳。
&&& 经过这次事件,唐玄宗知道不能让有勇无谋的将领充任要职。为了能迅速稳定局面,十月十三日,唐玄宗以萧嵩为河西节度等副大使、判凉州事,封兰陵县子;以信安王李t为朔方节度等副大使。
萧嵩接到任命后,知道事关重大,仅靠自己一人之力难以为之,于是奏请唐玄宗将刑部员外郎裴宽引为判官,与王君的原判官牛仙客、郭虚己俱掌军政,又奏请以建康军(今甘肃高台西南)使张守圭为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刺史。
这样一来,河、陇地区的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张守圭到任后,立即组织全城军民备战,日夜加固城墙。不久,吐蕃大军再次压境,张守圭巧用“空城计”,大败吐蕃军,随后继续督众修缮城池,并收合离散,士农工商务归旧业,秩序井然。朝廷为了嘉奖
张守圭之功,遂以瓜州为都督府,以张守圭为瓜州都督。而萧嵩则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 由于吐蕃在河陇接连获胜,使吐蕃大将悉诺逻的威名大振。萧嵩为了消除这一心腹之患,施用反间计,派人潜入吐蕃,散布悉诺逻与唐将通谋反叛等流言蜚语。
吐蕃赞普果然中计,将悉诺逻收而斩之,从此吐蕃兵力渐衰。
&&& 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吐蕃大将悉末朗领兵进攻唐瓜州,被都督张守圭击败。时任河西节度使的萧嵩和陇右节度使的张忠亮得到军情后,立即调集大军,以优势兵力在吐蕃军败退的必经之地渴波谷(位于今青海湖西南)设下埋伏。当时悉末朗正庆幸摆脱张守圭的追击,全无防备。唐军伏兵骤起,猛攻吐蕃军。吐蕃军无心恋战,一触即溃。不久积石(今青海贵德)、莫门两地的军马也很快到来,与唐军全兵一处,乘胜追击,一举占领吐蕃大莫门城(今青海共和东南),俘虏千余人,缴获战马1000匹,牦牛500头及器仗衣物颇多,吐蕃架设在黄河上的骆驼桥(今青海共和南黄河上)也被唐军烧毁。
&&& 八月二十八日,吐蕃军又攻打甘州(治张掖,今属甘肃),萧嵩闻讯令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在祁连城(今甘肃张掖西南)下安置4000强弩兵,配合守城官兵,迎击吐蕃军。双方从清晨战至黄昏,吐蕃大溃,一大将(一说副将)被擒,5000余人(一说5000人)被斩,余众逃入山谷,哭声四起。
&&& 萧嵩在河陇取得的军功便他名声大震,也使唐玄宗龙颜大悦。十一月,唐玄宗授萧嵩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恩顾无人可比。萧氏在唐朝共出过十位宰相,史称“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新唐书?萧嵩列传》)萧嵩是其中第三个成为宰相人。
&&& 开元十七年(729年)六月,唐玄宗授宇文融、裴光庭为宰相,加萧嵩兼中书令,并遥领河西节度使。自开元十四年燕国公张说罢中书令后,此位一直空缺四年,如今萧嵩则居此位,由此可见萧嵩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此后,萧嵩不断受到重用:加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进位金紫光禄大夫等。尤其是他的儿子萧衡还娶了新昌公主为妻,当唐玄宗见到萧嵩的夫人贺氏时,直呼她为亲家母,礼仪甚盛。随后萧嵩又进封徐国公。
&&&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三月,侍中裴光庭去世。裴光庭虽与萧嵩同为宰相,共事数年,但关系并不好。裴光庭死后,唐玄宗让萧嵩举荐宰相。萧嵩遂推荐右丞韩休为相。
&&& 萧嵩虽身为宰相,但并无治国之能,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韩休为人耿直,入相后,只要萧嵩做的不对,韩休都要力争。萧嵩本以为韩休性格温和,容易控制,这才向唐玄宗推荐他为宰相,结果却事得其反。唐玄宗也知道萧嵩才能有限,曾说:“萧嵩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此后萧嵩和韩休常发生争执,韩休则直言不讳,“面折嵩短”。以至萧嵩要告老还乡。唐玄宗无奈,只好安慰他道:“朕未厌卿,何庸去乎?”萧嵩痛哭流涕说:“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唐玄宗听后,改容
说:“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不久即派高力士宣诏:“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旧唐书?萧嵩列传》)十月,唐玄宗授萧嵩为尚书右丞相,以韩休为工部尚书,将二人一起罢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萧嵩拜太子太师。
&&&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六月,内常侍牛仙童因接受幽州(洽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节度使张守圭的贿赂,隐瞒军情,被唐玄宗杖杀。张守圭也被贬为括州(治今浙江丽水东南)刺史。奸臣李林甫素忌
萧嵩,也将萧嵩用城南庄园贿赂牛仙童一事揭发出来,萧嵩因此被贬青州(治益都,今山东青州)刺史。但不久又再拜太子太师。此时萧嵩决定趁此机会激流勇退,便向唐玄宗告老还乡,这次得到了唐玄宗的批准。
&&& 萧嵩辞官后,在家怡养天年十年,享尽荣华富贵,于天宝八年闰六月初六(公元749年7月24日)去世,终年八十余岁。赠开府仪同三司。秋末下葬时,大诗人王维为其作挽歌《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从萧r作为萧氏第一个居相位开始,至僖宗中和元年(881年)、萧遘第十位宰相结止,中间历二十二帝二百六十三年,萧氏一族有十人出任宰相,其中后梁明帝一派共八人蝉联宰执、世称“八叶传芳”、萧氏称“八叶世家”。而萧嵩一门最为显赫,仅在一百五十年间里,祖孙父子兄弟共六世七人先后入相、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实属罕见。七人为萧嵩子萧华,孙萧复(萧衡子),曾孙萧俯、萧仿,玄孙萧廪、萧置,四世孙萧遘。四世孙萧顷、萧顷子萧愿则在五代时为相。
&&& 点评:萧嵩本人才疏学浅,虽任宰相数年,并没有什么政绩。但他短暂的军事生涯却相对耀眼的多,在河陇的数年,他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扩张,对唐朝边疆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萧嵩
&&&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芸阁英华入,宾门g鹭登。
&&& 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夏叶开红药,余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Z太子少傅……》
&&& 审官思共理,多士属惟唐。历选台庭旧,来熙帝业昌。入朝师百辟,论道协三光。垂拱咨元老,亲贤辅少阳。
&&& 登庸崇礼送,宠德耀宸章。御酒飞觞洽,仙闱雅乐张。荷恩思有报,陈力愧无良。愿罄公忠节,同心奉我皇。
&&&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其一: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留侯常辟谷,何苦不长生。
&&& 其二: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余。
&&& 其三: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 其四: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萧嵩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本同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