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穿.越.火.线 C.F 无后座.外...

& [赤色同人]陈主席家的动物园(完结版,七章全写完) ...
查看: 11495|回复: 82
性别男&UID4173&帖子19342&主题402&精华12&龙晶20 &龙威0 &积分119&阅读权限150&好友22&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2&龙威0 &积分119&好友22&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半只青蛙 于
13:43 编辑
这东西是我自己从前写的坦克发展计划,本来要用于自己架空的二战小说的,现在改改用在赤色位面玩玩。大家看着YY架空设计一下
说实话,我挺喜欢玩架空装备的,坛子里有这样的人吗?
陈主席家的动物园
陈克位面中国坦克的开发史,和德国人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身为穿越者的陈克,对坦克了解的并不多。T34大名,二战德国虎、豹的大名,他倒是通过电影里有所得知。至于这些坦克火炮口径如何,装甲机动火力三围数据之类的,他全不知道。
因此在中国坦克的开发问题上,陈克最大的影响,就是没有让“多炮塔邪教”在中国横行。
从一开始中国坦克的研制就直接定位在单炮塔坦克上。
一战结束后,德国受的限制,无法进行坦克的研制开发。一战时,德国人开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坦克A7V,战后坦克的相关设计人员随着战败和凡尔塞条约被解散。而这些解散的人员,大部分都被陈克派去德国的情报人员拉拢,接收。而后中、德双方开始秘密军事合作时,野心勃勃的德国人直接把坦克的研制基地设在了中国——而另一个时空位面,这个基地是设在苏联。所以从一开始,中国坦克的设计就蒙上了浓重的德国风格,当然,后来由于技术交流的原因,苏式坦克对中国坦克的设计也有不小的影响。
早在二十年代中后期、中德双方联手,就设计出了一战后第一代坦克,五吨级别的T1型坦克,不过这只是试验性质,仅造了三台用于测试。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是坦克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各式各样的悬挂设计也开发出来。由于各国对坦克的战场作用、重要性还未有充分认识,这些新型悬挂设技术都未保密,所以由中国出面,很轻松地就弄到了各国各类型坦克设计的资料甚至是坦克样品,比如美国著名的克里斯汀坦克,英国的维克斯坦克。而苏联研制的BT2坦克,在中,苏,德三国的相互技术交流交换中,中国也得到了一辆。
二十年代末到希特勒上台的这数年里,是中、苏、德,三家的关系极好的黄金时期,三家的坦克技术发展也是相互影响得极深。
在这黄金时期,中国先后开发出了十五种不同设计的坦克验证车用于测试和验证,其编号从T1到T15.,重量也从最初的五吨一直增加到十五吨。
型号虽多,但是从三十年代初到38年,只有四款坦克被允许装备军队进行量产列装。分别是七吨重的鼠式超轻型坦克,七吨级的猫式超轻型坦克,十吨级的狐式轻型坦克和十五吨级的“狼”式轻型坦克。受后世电影的影响,陈克也喜欢给自己的坦克以动物命名,所以后世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坦克取了一个贴切的外号:动物战队。而在中国陆军自己,也开玩笑地把装甲兵称为“陈主席家的动物园”。
猫和老鼠相爱相杀
七吨级的鼠式超轻型坦克只是作为过渡型号填补坦克装甲部队空白的暂代品,产量不高,为北方重工集团生产,包括测试原型车在内,总共只造了198辆就下线停产。
作为最初的第一代量产型坦克,鼠式超轻型坦克问题很多,
1.火力不足——仅有一挺7.92毫米机枪,后来的改进型换成了12.7毫米机枪或20毫米机炮,但火力仍显贫弱,装甲也过薄,仅能防普通机枪弹。
2.乘员只有三人,车座成员负担太大
3.早期型汽油发动机马力不足,速度太慢,改进型换装了新式的柴油机后有所改善。
不过从一开始,鼠式坦克就是作为坦克量产的初尝试、技术验证,以及新兴的装甲兵战术检验的过渡产品,很快就被狐式轻型坦克取代。
作为技术验证车,鼠式超轻型坦克虽然产量低,但型号按字母顺序从A到J拥有多种改进型。A为最初装备部队时的型号,火力为一挺7.92机枪,使用的是著名的克里斯蒂悬挂,产量共有198辆。原型车为T4。
后面的B型、C型、D型,都只是机械结构上的调整改进,E型是大改,更换了全新设计的变速箱,同时更换了新型研制开发的110马力的风冷式柴油发动机。E型换装了12.7毫米机枪,F型更换了炮塔并换装了一门20毫米机关炮。
每种改进都是在旧有装备部队的坦克上进行改造,数量都不高。最终定型进行全面大改的是G型,这时G型鼠和A型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很难再看出A型的影子。
1930年时,教导1师装备的180辆鼠式超轻型坦克全部回厂按G型标准进行大改。也因为这一事件,现存的A到F型这一系列的鼠式坦克存世极少,只有北方重工的作为样车封存的那几辆以及少数出口朝鲜的10辆F型。
G型坦克在1932年后就全部退出教导师而是作为装甲兵学校的训练车使用。
日本发生革命后,这批G型坦克150辆作为援助日本军援物资,回厂大修后以象征性1华元的价格卖给日本,出于一种“不好意思”的心情,这批坦克得了一个全新的编号H。
I型是实验车,换装了一个狐式坦克的37炮的炮塔,只有样车一辆。
J型同样是实验车,车体正面的装甲被加厚到四十五毫米,不过测试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一计划被中止,仅有样车一辆。
鼠式I型和J型这两辆仅有的样车,如今正停在天津的中国坦克博物馆,和T系列的15辆型号不同的验证车一起,抬着高昂的炮管,向游人诉说着中国坦克的发展史。
猫式超轻型坦克使用的是Vertical volute spring suspension弹簧悬挂系统(和M4坦克属于一种悬挂),和鼠式同时生产同时装备部队。
猫式超轻型坦克是鼠式坦克超轻型的竞争对手,同时和鼠式超轻型坦克装备部队,是处于摸索期的中国坦克设计期特珠情况下的产物。虽然都是北方重工公司的产品,不过其坦克厂厂址却是设在广东广州,而鼠式的“娘家”却是在天津。属于一家总公司两个设计部门的产品。
当时中国军队正为使用哪种悬挂系统争论不休,两种悬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最后陈克拍板同时上马,通过实际装备后的运用情况来检验。
鼠式超轻型坦克的三个缺点在猫式上同样存在,不过由于悬挂的不同,猫式超轻型坦克的车内乘座舒适度稍好一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早期坦克车内车况都很恶劣。也因为这一优点,猫式坦克比鼠式坦克更受装甲兵们的欢迎。比起鼠式不到200辆的产量,猫式坦克的产量达四百辆,其中180辆更以“农用拖拉机”的名义出口德国,成为新组建的德国装甲兵最初武装力量的来源。
猫式坦克的改进和鼠式是同时进行的,武器,动力装置的更新革新也是同步,由于猫式坦克最初时炮塔设计就是“尽可能地大”,倒是没有鼠式遇上的要重新设计炮塔的问题——比较有趣的是,鼠式坦克F型和G型所更换的炮塔,就是猫式坦克的炮塔。所以鼠式G型,也有“猫头鼠”的外号。
和鼠式类似,猫式坦克也有从A到H多种改进型,A到F型的改进情况和鼠式类似。出口德国的被命名为G型,不过德国人使用的是自己生产的汽油发动机——从坦克发展宏观的角度看,柴油发动机变成汽油发动机,这是一种倒退,不过考虑到德国严重依赖合成汽油,这是不得已的,不过换装成振动较小汽油机后,德国版猫式G型的车辆工作环境是所有系列中最好的一款。
H型和中国自用的F型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将原先和鼠式通用的110马力风冷柴油机换成水冷式柴油机。大概有30辆F型猫式坦克进行了这种改进,其中二十辆被出口到泰国。
鼠式和猫式都只是七吨级的超轻型坦克,作为起步期的过渡产品,两辆坦克并不完美,但中国第一代装甲兵却是诞生在这两个“摇篮”里。
真正正式大规模列装部队作为主力的是狐式轻型坦克和狼式中型坦克,他们构成了三十年代中国坦克部队的主力。按另一个位面后来的标准,十五吨级的坦克其实也要被划为轻型坦克。不过在三十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坦克,除了各国少数的多炮塔怪物外,十五吨重狼式坦克,几乎可以说是最重的了。
身为穿越者,陈克对中国坦克的发展看法,并没有好高骛远地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老老实实地要求研究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几吨几吨”地往上加重量研究,火炮口径也是一步一步地配套地往上加。身为唯物主义者,陈克相信技术的进步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另一个位面世界印度阿琼坦克的笑话他绝对不允许在中国身上发生。
经过猫、鼠两款坦克的试用对比,“装甲兵委员会”最终决定选择猫式坦克的悬挂为下一代坦克的悬挂系统,
第二章狐狸和狼“杯具”的一生
狐式坦克就是取代“猫和老鼠”的替代品。
狐式坦克吸收了二者使用中暴露出的各种经验教训后,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定位于:四人车组、较大直径负重轮、倾斜装甲、柴油发动机以及较大口径的坦克炮这五个要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其设计重量指标也提升到十吨级别,但实际设计时,却是按照增加百分二十的亢余度,也就是十二吨级别的坦克来设计。
最终狐式坦克诞生时,全重十二吨,其主炮口径增加到37毫米,和陆军装备的37毫米高炮口径一致,并且炮弹可以通用。
狐式坦克有多种改进型,但主炮口径始终未变,产量为1005辆,其中220辆二手的狐式坦克以“友好”的价格出口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友好”国家,被北一辉“赤化”后的日本更拿到了狐式坦克的生产许可证。
三十年代开头的五年,中国装甲兵一直采用小步快跑的发展路线。由于陆地上边境安全环境的改善,和苏联的关系缓和,陆上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使得军费可以全面向海军和空军倾斜。所以陆军坦克的规模并不庞大,发展到1935,算上袋鼠式步兵战车,全军坦克、装甲车辆的总数,也仅仅保持在二千左右——即使如此,这一数值也仅仅次于二战前造了两万多辆坦克的苏联,超过英法排名世界第二。
至于狼式坦克为15吨坦克计划的产物。在中国产量比狐式少,只有608辆,火炮口径为47毫米,倒是他在德国的“亲戚”产量突破二千辆。主要原因是陈克“大车巨炮”思想作怪以及他的“放大版”提前研制成功的因素。
和中国人共享了坦克设计经验的德国人,在希特勒上台后的全面军备中,把猫、狐、狼三款型号坦克设计改造了动力系统后就全部照搬,对于这三款坦克的命名,克板的德国人仅以简单的一号,二号,三号坦克命名。一号坦克仅生产了少量用于测试,装备37毫米炮的二号坦克(狐式)生产近千辆成为主力,至于使用47毫米/45倍炮的三号坦克,比历史上的三号坦克早装备了一年,在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时更已生产了近五百辆。历史上德国坦克兵不要二号坦克争抢捷克38T的一幕终于没有发生。
而另一款狼式坦克的德国亲戚,因为陈克的影响,狼式坦克47毫米这个口径取代了另一个位面50毫米的口径,成为陈克位面德国三号坦克的主炮口径,倒是和被德国吞并的捷克斯诺伐克产的47毫米坦克炮口径一致——事实上这款坦克炮就是中国引进了捷克斯太尔兵工厂技术后改进的产物,中国人把坦克炮的身管倍径从36倍加长到了45倍。
虽然47毫米比50毫米口径小了三毫米,但如果原有陈克的影响,在原历史位面上,三号坦克直到1939年九月波兰战役爆发时才刚刚开始量产装备德军,其火炮口径只有可怜的37毫米,攻打法国时,整个德国只有不到50辆三号坦克换装了50毫米炮,大部分三号坦克都是使用可怜的有“敲门环”外号37毫米坦克炮和英法的厚皮坦克交手,在质量上处于下风,完全是靠着德国装甲兵优秀的素质才取得了西线辉煌胜利而不是靠坦克的性能。
在中国狼式坦克的命运和他的德国亲戚三号坦克类似,当更先进的熊猫式坦克和云豹坦克开始服役装备部队时,部分狼式坦克被拆掉炮塔改造成突击炮,或者去掉炮塔后换装了一门105毫米的轻型榴弹炮,成为中国第一代自走式火炮。不过由于狼式坦克产量稀少,为了不增加前线补给的负担,除了东南亚战役的初期参加了战斗外,1940年后随着更先进的熊猫坦克和云豹坦克及新式步兵坦克的服役,前线现存的狼式坦克逐渐地退出前线送回后方,作为训练车,1941年后中国前线再难看到一辆狼式坦克的踪迹
中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入中国一方参战,狼式坦克淘汰的模具、生产线被卖到日本。作为援日物资,“过时”的狼式坦克极其变形车,大部分都被廉价卖给日本。而后这系列坦克及变形车的最后归宿,除了极少数在中国和日本的博物馆或装甲兵学校可以看到踪迹外,大部分作为移动堡垒被安置在太平洋上的一个个小岛上和美军对抗。其中大部分毁于战火,遗存下来的少数也没有收回,战后这些生锈的坦克成为太平洋上小岛的景观一直存世至今。
比起狼式坦克“杯具”的一生,狐式坦克的命运稍好一些,产量堪堪突破千辆,但最后和他一样,也只能东渡日本在东瀛小国渡过自己苦逼的后半生。造成这两款坦克杯具命运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的中型坦克太早服役,军方将装甲兵的发展方向重点定位在中型坦克上。
“海军是亲儿子,空军是私生子,陆军是干儿子。”
当时流传在三军中的笑话,虽然有所偏颇,但也很清楚说明了当时军费向海、空军倾斜的现状。三十年代的前六年,中国军队三军中,陆军的军费被迫让位于海军、空军,排行第三。
“先练好内功再打造装备”,“优先发展经济,以工业化为主”,“小步快跑,多研究少装备”,作为中国装甲兵早期的武装,身为未来人的陈克直接对这两款坦克打上了“几年后世界大战时就会过时”的标记,“造得太多纯是浪费”,所以其杯具的装备数量从一开始就被注定了。
不过纵观整二战时中国坦克装甲部队的发展史,中型坦克作为重心,开发出了熊猫和云豹这两款一代经典坦克,重型坦克也有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大象”傲世群芳,但在轻型坦克却始终是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爹不亲,娘不爱,都不足以形容其悲惨的命运,“拖油瓶”来评价兴许更适合些。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中型坦克太早开发成功外,另一个因素也和对装甲兵构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有关,此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步兵坦克”,这款二战后才正式出现的坦克家族成员,因为陈克这个穿越者的出现,在二战前就提前登场,并在战场上替代了轻型坦克的作用。
轻型坦克的开发在中国一度被中止,直到中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因为前线部队的要求才重启停滞了接近三年的轻型坦克开发方案。不过这是后话了。
狼式坦克是中国坦克设计走向成熟的象征,但导致他产量不高的第一个原因,是他的“儿子”,装备76.2毫米/40坦克炮的25吨级坦克“熊猫”提前 “早产引发”,而且这个“儿子”是别人“偷生”的。
狼式坦克的设计局是北方重工位于广州分部的第二设计局,在坦克设计中输给分部的天津局总部把这视为奇耻大辱。在其“飞鼠”坦克又一次在竞标中输给狼式后,其总设计师高不胖决定直接跳过20吨标准,设计25吨级坦克。
此时狼式坦克已经开始量产,同时装甲兵委员会刚刚颁布了“通用底盘”标准规范,提出了装甲部队车体零件通用化的概念。自以为摸准了委员会成员心思——其实是陈克心思的高不胖,在设计时就有意地尽可能选用狼式坦克的零部件,样车出来后,整车底盘有百分五十零件取自狼式坦克。
摸准了陈克“大车巨炮”想法的高不胖,趁着某次陈克来北方重工天津制造局参观的时候,“别有用心”地将刚完成测试的新型坦克以狼式改进型的名义开到陈克面前。76毫米的大管子主炮,比狼式明显大一圈的身材,一下子就骚中了陈克的痒点。
而后在陈克面前展示坦克性能的表演中,新车也不负重望。关于这一幕,现场的纪录员记下了这样一段对话。
陈克:这坦克是狼式的改进型?
高不胖(抹冷汗):是啊,你看这五个负重轮和狼式是一样的……
陈克:看这身材,这坦克重量不轻吧?
高不胖:空车状态下是24吨,战斗状态下超过25吨,有些超标了。
陈克:虽然我不太懂坦克设计,但从47毫米炮一下子变成76毫米,这炮塔,这底盘,都要重新设计,其实这是新车吧?
高不胖:啊……(不住地抹冷汗)
陈克:设计预算是哪里弄来的?
高不胖(作苦大仇深状):上次竞标输给南方的分局,局里的同志很不服气,于是我带头到处打秋风,砸锅卖铁弄出来的。虽然是新车,可是零件有一半可以和狼式通用。
陈克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样,说了一句后人始终没有弄明白的话:有点象歼十啊。
两天后,高不胖接到指示,装甲兵委员会命他将新坦克送到位于内蒙古的坦克测试场进行测试,一番表现下来,新型坦克火力、机动、防御都十分地令人满意——为了显示对自己坦克的信心,高不胖亲自开着新式坦克坐在车内,命令另一个辆狼式坦克用47毫米坦克炮在600米外对其射击,结果显示没有一发炮弹能击穿新坦克的正面装甲——事后有谣传,测试前高不胖在驾驶舱位置偷偷地悍接了一块四十毫米厚的装甲板,当然,高不胖本人是极力否认此事。
1938年出现的新型坦克的优秀性能,导致了刚刚量产装备的狼式坦克才登场就成了“过时产品”,在看了装甲兵委员会的评测报告后,陈克大笔一挥,狼式坦克完成原有的生产任务后就全面停产。
不过,出于对北方天津设计局私下行动赞叹又要批判的复杂心理,陈克很恶趣味的给这款新型坦克取了一个令人莞尔的称谓:熊猫。
而后熊猫坦克的设计也被合作的德国人拿去,成为著名的四号坦克的原型。
1938年年底,熊猫式坦克完成了全部的测试,解决了各种设计上的缺陷,1939年1月完成了生产图纸,而同一时间,狼式坦克的生产被全面停止,现有的生产线开始整改,为生产熊猫式坦克作准备。
1939年发生在东南亚对英战争中,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刚刚开始量产的熊猫式坦克并没有在战场大放异彩——这场战争的明星是空军,英军一败涂地一触即垮,少量参战的熊猫坦克根本来不及赶到前线,战斗就已经结束了。结果熊猫坦克几乎是一炮未发“跑”完了全场。
虽然未真正参战,但在战争的行军中,东南亚的烂水田和山丘环境,也给熊猫坦克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熊猫坦克来不及参战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经常陷进东南亚山区糟糕的烂泥地中,动弹不得——坦克的履带设计虽然令其在烂泥地上有很强通过性,但是山丘地形的烂泥地,更是装甲车辆行进噩梦中的噩梦,还是给熊猫坦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熊猫坦克在攻克新加坡的战役中,终于还是找到了一次显示自己实力的机会。在进攻新加坡水厂的战斗,一辆熊猫坦克在战前被临时加厚了侧面装甲用于阵地突破,结果在前沿阵地触雷被炸断履带,乘员将其作为固定炮台使用,和三百米外的英军反坦克阵地进行对射,英军的两磅炮打在熊猫身上,不是被弹飞,就是留下无伤大雅的一个凹痕,战后被回收时,该坦克身上共找出三十多处40毫米炮弹的弹痕却没有一处击穿,坦克的内部结构因为震动而严重受损被迫返厂大修,但乘员却只是因为震动而受了一些轻微的脑震荡。熊猫坦克在新加坡战役的收宫战中的表演为这款坦克挽回了名誉。
东南亚战争结束后,熊猫坦克根据战争中的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各种改进,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加宽了履带,从30厘米增加到45厘米,大大提高了通过性。
后来中国虽然开发出火力更强,装备90毫米坦克炮的云豹坦克,但依旧没法完全取代熊猫坦克在装甲部队中的地位。在测试中发现,在南方的烂水田和多山地形,战斗全重超过三十五吨云豹在丘陵地形作战时行驶问题极多,相比之下重量较轻的改良型熊猫D型,则更适合南亚的山丘地貌。加上前线作战回馈显示熊猫并未过时,而最出色的D型换装长管火炮和新发动机后,性能已和云豹坦克接近,其油耗少,战场通过性佳,加速性、机动性较云豹更胜一筹,所以熊猫坦克的生产线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
熊猫坦克从A到D总共有四个不同的编号,如果算上其变形车,所有熊猫坦克的底盘产量超过一万五千辆。
A型产量为五百辆,东南亚之战后根据战场遇上的问题开发出B型,原有的A型都基本上都按B型的标准回厂改造,所以现世存在的A型数量极稀少。至于B型正式出厂生产的产量约为三千五百辆。约有二千辆B型都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给苏联和日本,其中苏联一千五百辆,日本五百辆。
澳大利亚登陆战后,为了对美国援助的M4坦克形成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开发出了威力更大的50倍76毫米坦克炮,编号为C型——C型诞生背景其实更早,早在苏德战争暴发后,援苏的熊猫坦克遇上当时最大的对手,其“亲戚”装备75/48倍坦克炮四号坦克,火力上已处于下风,而同一时间,苏联人也加长了他们同口径的76炮的身管倍径。还在生产的熊猫坦克此时火力上已不占任何上风。
熊猫坦克的开发离不开德国人的帮助,中、德双方共享这一成果。当熊猫坦克的德国版四号坦克开始量产时,出于“雅利安人”的自尊心,希特勒要求四号坦克必须拥有比原版熊猫坦克更强力的火炮。德国人在坦克炮口径上使用的是75毫米炮管,投入量产的第一批四号坦克使用的是48倍身管倍径的坦克炮,从一开始,其穿甲性能就超过了中国版的熊猫坦克。
本着管子长度不能输人的想法,抱着把熊猫坦克最后一滴潜力榨干的念头,装备50倍径76炮的C型被开发了出来,也是这款坦克的火力最终版。而后随着更先进的脱壳穿甲弹的研制成功,熊猫C型在火力上已可以和使用88毫米炮的虎式坦克平分秋色——只是由于早期的脱壳穿甲弹设计存在缺陷,五百米外命中率急剧下降,所以命中精度不如虎式,这一情况在1944年重新设计了炮头结构后才有所改善。由于炮弹使用的钨造价较贵,除了拥有大量钨矿的中国自己,连接收了大量熊猫坦克的苏联都用不起硬化钨芯脱壳穿甲弹这种“金币弹”。
由于熊猫坦克和德国的四号坦克是亲戚关系,双方外型极相似,援苏后在战场上多次发生被本方误击的事件,为了区别不同,援苏的C型中后期在炮塔外圈加装了一层五毫米厚的薄钢甲炮罩以使外型有别于四号,实战中发现这个改造还增强了防御铁拳类反坦克火箭弹的能力。其设计很快被用在熊猫D型和云豹坦克身上。比较令苏联人悲摧不已的是,后来德国人也山寨了熊猫的这种设计用在四号坦克的后期型上,中国援助的熊猫坦克依旧难逃被自己人误伤的命运。
至于D型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更换了和云豹坦克相同的新式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变速箱,加厚了装甲,重量增加到28吨,两款坦克的发动机安装位置方式一模一样,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变整箱可以直接互换,减轻了前线维护部队的负担,是熊猫坦克最后也是最强的改进型,也是产量最高的一款。
由于发动机功率增加了一百马力,推重比大增,其机动性极其出色,在山地作战时也表现抢眼,很多装甲部队甚至直接将D型当做侦察坦克来使用。
在严重缺水和补给困难的澳大利亚西部战场,加速性更出色,发动机亢余功率高的熊猫坦克比三十四吨的云豹坦克更适合热带战场和沙漠战场,其出勤率更高,作战持续时间更好,由澳大利亚前线发回补给需求顺序,甚至还在云豹坦克之上。炎热的热带作战,受制于气候条件,坦克的发动机很难全功率运行,重量比云豹轻了近七吨的熊猫在这里机动性的优势更加突出。所以在炎热的印度战场和澳大利亚战场,熊猫D型坦克的装备数量和云豹坦克相差无几,其作用地位不相上下。
而在炎热的澳大利亚进大范围长距离的坦克穿插机动作战时,油耗更低的熊猫坦克比云豹更适合战场大范围的机动,加上熊猫坦克在和主要对手M4坦克的对抗中始终不落风,前线需求呼声极高,这些原因导致熊猫坦克一直无法停产。
当然,在寒冷的苏德战场,云豹坦克的表现则要比熊猫出色,获得的评价也比对方高。总的来说,云豹和熊猫都是两款极出色的坦克,前者适合温带或亚寒带战场,而后者更适合热带沙漠环境和山地环境。
云豹本是动作灵敏的猛兽,而熊猫则笨重而迟缓,但陈主席动物园里的这两小家伙,其能力和名字却恰好颠倒了过来。
新加坡战场时,熊猫坦克的表演只是昙花一现,真正给英国造成震撼的是印度战场和西欧战场的法国战役。在“中国熊猫”的76/40炮和他的德国兄弟的75/48炮面前,英国的马蒂尔德坦克和法国的夏尔坦克的装甲都象草纸一样薄,而他们60毫米/60倾角的装甲则让对手的反坦克炮成了可笑的敲门环。
熊猫坦克真正遇上强有力的对手是英国人开发出的慧星坦克和M4的改良版荧火虫,其凶猛的十七磅炮可以保证在同等距离上和熊猫互相击毁。而美军装备的M4坦克早期型则面对他时则处于全面的下风,但中期开发出来的改良版M4A3以后的系列,在加厚了装甲和换装了新式76.2毫米坦克炮后,已是能和熊猫较量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真正胜过熊猫坦克的是英国人在战争中后期开发出的百人队长坦克和美国人的M26坦克,不过这时早已有更强大的云豹和大象这两款“陈主席家动物园”里的新成员顶在前面对付他们。
除了坦克外,以熊猫坦克的底盘为基础,也开发出了诸多变形车,如装备155毫米重型榴弹炮“灰熊”自走炮,装备90毫米坦克炮的“黑熊”坦克歼击车,以装备四联装20毫米高炮的“天猫”自走式对空坦克,双联装37毫米防空高炮(博福斯高炮的中国山寨版)飞熊对空坦克,安装了火焰喷射器的“喷火熊”,拆除了炮塔的战场抢修车、架桥车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变形车的是以熊猫为基础研制的轻型坦克作为侦察坦克使用,型号名称为“小熊猫”。其设计是在熊猫坦克的基础上减薄了装甲,重新设计了更小巧紧凑的炮塔。装备全新的76毫米低膛压炮,为了降低嗓音增加隐蔽性,更将发动机更换成汽油发动机,但这一改进在装甲部队中争议不小,许多坦克兵认为这一作法会造成行驶距离减少,安全性下降,以此换得的那点隐蔽性得不尝失,但也有装甲兵认为轻型坦克一旦被对手发现一炮命中都是被秒杀的命,使用柴油机和汽油机没有区别,低嗓音的隐蔽性更重要。根据这一争议,后方军工部门开发出专门的柴油机动力的配件交于前线,由前线部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二战是个军事技术日新月异,一年一个变化的时代,25吨级别的熊猫坦克,是1939年时世界上最强的坦克,但只过了两年,在1941年,他就遇上了新的挑战者——苏联著名的T34坦克以及德国亲戚,装备75毫米/48倍炮的四号坦克,而到了1942年,美国的M4坦克也开始登场,而最大的挑战者,却是来自中国自己。
这就是出自天津设计局的老对手,前南方广州分部二局开发的云豹坦克。
高不胖的熊猫坦克抢了“同行”的饭碗,将坦克设计局内部的暗中竞争摆上了台面,陈克自身也有将坦克设计局一分为二的想法,以便能良性竞争,好中取优。在陈克的授权下,广州分部在“熊猫事件”后独立出来,地位拉平到和天津设计局同等的位置。
当熊猫坦克开始量产后,装甲兵委员会还来不及沾沾自喜,就在陈克的鞭打快马之下,提出了下一代主力坦克三十吨坦克设计标准。其设计指标:和熊猫坦克接近或相当的机动力,更大的主炮口径——90毫米/50倍坦克炮,三十吨为起始吨位,不设上限,能在500米内有效防御熊猫坦克76/40倍主炮的射击。
这一指标在39年时的技术能力来说稍早了一点,无论是天津设计局还是广州设计局都被这一指标弄得鸡飞狗跳——无论是发动机还是90毫米坦克炮,此时都还只是在图纸上的产品,30吨级别坦克的生产难度也不是十吨,十五吨坦克能比的。
三十吨坦克设计,这时已不是单独两家设计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工业体系联手攀科技才能达成目的,不过这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并不是问题。
幸运的是,为30吨坦克准备的55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开发顺利,1939年六月就成功地通过测试,新式的90毫米坦克炮也顺利完成开发。到1940年欧洲战争全面爆发,德国攻入法国的时候,天津设计局和广州设计局都拿出了自己的产品,装备90毫米坦克炮的样车。
天津设计局的样车空重37吨,而广洲设计局空重34吨。两车都是使用同种坦克炮和发动机。只是广州设计局坚持传动装置后置的传统设计,而天津设计局则使用了前置设计。
带来的结果就是,天津设计局的坦克车身较广州高出了三十厘米。而广州设计局的产品存在换档困难的问题,对驾驶员操作体力消耗较大,驾驶便捷性不如前者,舒适性也差了一些。
最终,重量较轻,机动性更好而结构相对简单的广州设计局的设计赢得了竞标,天津设计局总设计师的高不胖为此大为不满,认为其中有黑幕,因为广州设计局的总设计师林平之是常委林深河的儿子,是通过其父影响了装甲兵委员会的评定。
但不管高不胖多么不满,广州设计局的产品赢得了这次竞标,最终得到了“云豹”的型号命名,为陈克的“装甲兵动物园”再加一名成员。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竞标失败的高不胖,却意外地得到新的买家。心存不满的高不胖将状告到陈克面前,听完了高不胖的诉说后,陈克私下开了一个政治局内部会议,会后给了他新的建议:将设计图纸和样车,打包卖给德国人吧!
最终,在陈克的怂容下,德国人以200万金马克的“白菜”一般的价格,拿到了天津设计局设计产品全套图纸和通过土尔其走私转运过来的坦克样车,而高不胖本人更亲赴德国和保时捷博士合作帮助开发德国版的30吨坦克。为了显示自己胜过广州设计局的林平之,高不胖向希特勒建议德国版的30吨坦克以虎命名,这个命名很得希特勒喜欢并被通过。而后,换装了德国汽油发动机、安装了88毫米炮的虎式坦克,成为二战时德国的一代名车。
在中国的帮忙下,德国人幸运地改掉了他们坦克设计“浪费吨位”的坏毛病。只是,令高不胖郁闷的是,疯狂的保时捷博士在同样疯狂的希特勒的要求下,中国虎的德国版,以牺牲机动为代价加强防御,令其重量一路攀升到43吨,防御大增的同时,机动性却急剧恶化。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在遭遇了德国虎的严重威胁后,一方面急忙开发T34/85型坦克对抗,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援助云豹坦克的支援。中国豹和德国虎,中国开发的两款坦克,在欧洲的土地上以实战的方式开始了另一种竞争。
“中国豹”,攻、防、机动,三围平衡,战略战术机动性都极出色,总能及时地出现在需要的地方。而“德国虎”则皮粗肉糙耐抗耐打,加上德国装甲兵优秀的素质,战场上战损交换比比“中国豹”出色。
这两款坦克,前者大受指挥官欢迎,后者则为普通装甲兵喜爱。哪款坦克更出色一些,评价不一,战后双方存活下来的装甲兵,都对对手的坦克赞不绝口:德国装甲兵羡慕“中国豹”出色机动性和高出勤率,而苏联装甲兵则羡慕“德国虎”厚实的装甲,战争时他们更开发出比虎装甲更厚的斯大林式坦克。
  关于中国豹和德国虎竞争最后的故事发生在中东战场上。冷战开始后,被社会主义阵营武装起来的阿拉伯人和资本主义阵营武装起来的以色列人,手中都拥有大量廉价提供的二战剩余武器。支持以色列的法国人把战后缴获装备的全部二百辆德国虎以废钢的价格卖给了以色列人,而位于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则很无节操地为交战双方提供同样的德国虎坦克及相关零配件。当然,战后的胜利国谁也不是省油的灯,中国豹、T34-85,M4坦克,在这片脚下淌着黑金的土地上同样也频频出没。
在欧洲苏德战场上,云豹坦克表现抢眼,甚至获得了二战最好的中型坦克的美名,但在亚洲战场,他的地位却受到了险些被他取代的“老式”坦克熊猫的挑战。
炎热的亚洲战场上,熊猫坦克仗着良好的机动性保住了自己不容忽视的地位。但云豹坦克的每次登场,却是让英美装甲兵们胆战心惊的对手,牢牢地坐稳了老大的头把交椅,直到末期才更被更出色的“大象”取代。在战争中后期百人队长坦克和M26坦克登场前,云豹坦克每次出现,都会在英美坦克兵的电台引发类似的惊呼。
“豹子,豹子,对面的中国豹子从山上冲下来了!”
这句对手常用的惊呼足以说明云豹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英美对云豹坦克的称呼通用为简单的“豹”或“中国豹子”。
仗着90毫米/50倍坦克炮强大的威力,云豹坦克在一千米内,对当时所有的英美坦克都有着近乎一击必杀的威力。在战场上,云豹最大的敌人是使用17磅炮的英国慧星坦克和荧火虫坦克歼击车,以及美国的安装了90毫米炮的M36坦克歼击车。前二者能在七百米内对其形成很大威胁,而后者火炮和威力和他相当,千米之内就能击毁云豹。但这三款坦克各有缺陷,综合性能都不如云豹。
云豹坦克的出现,象从前的“熊猫危机”般,再一次引发了“豹子危机”,加上德国发生的“虎式冲击”,这三个事件被后人戏称为中国坦克对西方坦克的三次冲击。后来英国著名的百人队长坦克和美国的M26坦克,就是为了应对豹子危机而紧急开发出来的。
云豹坦克通过竞标后,很快被大量投产,整个二战期间产量突破两万辆。除了小部分作为外援供给盟国外,余下的全部用于装备急剧扩建的装甲师和贮存备战。
和拥有庞大的变形车族的熊猫坦克不同,云豹坦克族系并不庞大,其战斗系的变形车种类只有装备155毫米重型榴弹炮的铁豹,双联37高炮的飞豹坦克两款,此外数目不等云豹坦克底盘的架桥车和抢修车。依据通用底盘规范要求,这些变形车通常都被直接用于装备云豹坦克为主力的装甲师配合作战,这也是为了减轻前线零配件补给的压力。
云豹坦克可以说是二战中国坦克设计完全成熟的产物。登场之后虽然也进行了一系列地改进和完善,但整车从头到尾没有太大的变化,从A系列到D系列只是机械结构上的调整和完善,以及适当地增加装甲,战争接近结束时开发出E系列,更换了一台新式的增压柴油发动机,马力增加到600马力,机动性能更加出色,但这时战争已接近结束,只有两个装甲师的云豹坦克按E系列的标准进行改进。
云豹在欧洲最大对手是德国的虎式坦克,不过虎式坦克却是他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改嫁”德国后的产物,这是唯一有资格和他竞争二战最出色的坦克地位的对手。
在亚洲战场上,云豹坦克强有力的对手是英国的百人队长坦克和美国的M26坦克,不过当二者登场时,云豹坦克已经在战场上肆虐了整整两年。百人队长和M26的出现结束了云豹在亚洲独孤求败的命运,只不过这时要轮到新一代主战坦克,“陈主度家的新宠物”,“大象”高呼“东方不败”,“笑傲江湖”了。
云豹坦克曾使用“大象”坦克的105毫米主炮开发出类似苏联的SU100坦克歼击车,型号被命为“花豹”,但由于对手的装甲力量太弱,云豹现有的90毫米坦克炮足以解决一切对手,所以该款坦克歼击车仅生产了四台样车用于测试和技术贮备就没有再开发生产。
战后冷战时期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双方都装备了大量的云豹坦克。以色列人的云豹坦克多为缴获品以及苏联淘汰的二战剩余物资。最初以色列人是紧抱苏联大腿,所以苏联将中国援苏的云豹坦克折价卖给以色列人,由于以色列后来很快倒向英美阵营,苏联的援助才中断。在第一、二次中东战争中,云豹坦克一直是以色列装甲兵中最好的坦克,五十年代时,以色列人用英国产的发动机对其进行改进,并用美国产的90毫米坦克炮更换了严重磨损的旧炮,这也是云豹坦克这一代名车最后最强的改进型——类似的改进也用在他的老对手,以色列人获得的德国虎身上。
袋鼠和袋狼——步兵战车的崛起和轻型坦克悲歌
熊猫坦克的道路通过性问题,后来虽然用加宽履带的方法解决了大半,但车体过重,旧有桥梁承受力不足,承担深入敌后高速穿插渗透任务最大的敌人变成了桥梁。
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轻型坦克和两栖坦克。但二者的装甲太薄,极易被击毁,尤其是在脱离步兵掩护,在东南亚丛林山地形中做战时,轻型坦克脆弱的毛病在战争中暴露无疑。在历时三个月的东南亚解放战争中,中国陆军一路狂飙狂进,但仍然损失了不少轻型坦克,其大都是在突击中被敌方的反坦克步兵或反坦克炮轻松击毁。东南亚复杂的地形简直就是天然的反坦克区域,极不适合进行长距离的坦克突击作战。落单的坦克少了步兵的掩护,很容易就陷入敌方反坦克小组设下的陷阱被轻松KO。如果将步兵挂载在坦克外保护坦克,虽然可以减少敌方步兵的威胁,但也给挂载的步兵带来极大的危险。
在这场战争中,装甲部队表现最好的是袋鼠式装甲运兵车,该车全重11吨,全履带行进,发动机前置,包括车组成员在内,可搭乘员(3名乘员+6名步兵)九人,搭载的武器为一门12.7机枪或一门20毫米机关炮,装甲可防机枪弹和炮弹破片。战后根据战场的反馈,更开发出多种武器件和新式炮塔,如将12.7毫米机枪变为双联机枪,加装了机枪护看,或增加一门车载迫击炮。
在东南亚的突击作战中,袋鼠伴随狼、狐两款轻型坦克打满全场,表现出色。他不但能安全地携带本方士兵突破敌方的机枪阵地,在遇复杂的丛林地形也可以本方伴随作战的本方坦克提供步兵掩护和火力支援。
这种全履带,发动机前置的装甲运兵车,其实已经可以视为现代步兵坦克的雏形了,他的出现完全是陈克这个穿越者的功劳。
英国人虽然也有步兵坦克的开发计划,但其早期装备的玛蒂尔德、范伦泰、丘吉尔之类的步兵坦克,虽然挂着步兵坦克的名头,其本质上不过是作为挡在步兵前面的活动障碍替其遮挡枪弹,步兵还是得靠着两条腿跟在后面冲锋作战而不是搭在车上伴随冲锋。虽然英美德都开发出半履带车来解决步兵伴随坦克作战的问题,但半履带车缺少足够的遮蔽,伴随坦克突击作战时在敌方密集的炮火中连自己都十分危险。直到战争中后期,英、德两国才将旧有的步兵坦克进行改装,改变发动机的布局,去掉了炮塔拓展车内空间,以便能更安全地塞进更多的士兵,但毕竟这只是临时之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专门研制的步兵坦克。
步兵坦克的开发,其实只是概念问题,理念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只在于人们有没有想到。陈克靠着过去看电视新闻里的一点记忆,很早就提出了这种可携带步兵突击作战的步兵坦克的思路。
东南亚战事告一段落战后,装甲委员会进行实战经验教训总结会上,天津设计局的总设计师高不胖提出了一个设想:就袋鼠步兵坦克的三围来说,他和狐式坦克相差无几。为何不以袋鼠的底盘为基础,开发一款发动机前置的轻型坦克,甚至直接就在袋鼠身上加装个狐式坦克的炮塔把他当战斗坦克用了,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由于使用同种底盘,前线部队就不必为两种性能接近的坦克准备零配件,这也符合“通用底盘规范”的标准。
这一提案在讨论会上引发渲然大波,坦克设计二局的总设计师林平之当场拍桌和高不胖翻脸上演全武行。身为设计师的他非常清楚,高不胖的提案简直是要二局开发的狐式坦克的命,甚至连狼式坦克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这一方案一旦通过,狐和狼,设计二局的两款标志性拳头产品,立刻就要面临淘汰下马的结局。
有江湖传言:高不胖当时就是抱着这种不怀好意的想法,他和二局总设计之林平之恶劣的关系早已人所共知,起因是大学时林平之抢了高不胖的女友——当然,这依旧是无法证实的江湖谣言。
在装甲兵总结讨论会还在开的时候,两辆按他设想改装的坦克就已经开到装甲兵总局的院子里。一辆是加装了37毫米炮塔的袋鼠式装甲运兵车,一辆恰恰是他提出来的使用袋鼠底盘,发动机前置,降低车高,装备47毫米坦克炮的袋鼠。
高不胖在坦克设计方面的天赋虽然不如林平之,但对坦克发展的前瞻性上却明显要胜过这个一生的对手一筹。
轻型坦克能执行的任务,袋鼠系列都能做到,轻型坦克不能执行的运兵任务,却是袋鼠的专业。他的这个提案完全符合“通用底盘规范”的标准,当样车出来后,装甲兵委员会会做何选择,已经很明显了。
由于是在成熟的底盘上进行再开发的产品,高不胖拿出来的两辆样车很轻易就通过了测试,事实上他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近一年。后来那款装备了47毫米坦克炮,袋鼠运兵车的变形车被命名为袋狼坦克。
袋鼠系列的异军突起,不但将狐、狼两款现役的轻型坦克打入地狱,更将南方二局刚开发完成的20吨级坦克也变成了废品。借着袋狼步兵坦克和熊猫坦克两款产品,高不胖终于完成了对林平之的逆袭,扬眉吐气了一番。
第一代的袋鼠步兵坦克的乘员搭载数是九,装甲相对薄弱。随着战争的需要,其底盘不断地改进和开发,其发展型号从一代一直发展到五代不断升级,乘员搭载数也增加到十二,其装甲防护也由轻型化向中型化甚至重型化发展,其重量由最初的十一吨一直加增到二战结束时的二十五吨。装备的武器,也由最初的一挺12.7毫米机枪到换装20毫米机关炮,30毫米关炮,76毫米轻榴弹炮,90毫米轻榴弹炮。
而战争结束前昔,天津设计局开发的发动机前置的布局的犀牛坦克在和老对手广州设计的大象坦克竞标失败,不甘心失败的高不胖以这款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开发出了体重高达四十吨的重型步兵战车并通过验收拿到订单,可惜由于战争的结束,犀牛坦克包括战后产量,只生产了150辆就关闭了生产线。
袋鼠底盘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普通的拖拉机厂、汽车厂稍作改造就能生产,并不会抢中型坦克的生产线,生产难度低的优势加上极大的前线需求量,导致其极高的产量。光是在中国的总产量就超过五万辆,是最受前线士兵欢迎的装甲车辆之一。
除了搭载步兵在前线冲锋外,其底盘也是优秀的轻型火炮搭载平台,各类型的变形车高达二十多种。到战争中期,除少量熊猫坦克的变形车“狗熊”安装了105毫米榴弹炮用于抵近射击目标外,前线所有的自走式105毫米榴弹炮,都是搭载在袋鼠的底盘上进行机动,至于“陈主席的管风琴”,20发联装122毫米火箭炮,更是其唯一的安装底盘。
袋鼠系列发动机前置的布局,令其车内空间布局极其宽敞,除了能运人外,也是极佳的弹药输送车。
其变形车之一的袋狼坦克,战斗全重16吨,后由于加厚装甲,全重增加到十八吨。由于发动机前置,车头过重,为平衡重量,炮塔被向后移动位于车身中线滞后的位置。也因为发动机前置,车身前部装甲的加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是发动机前置的坦克无法避免的先天缺陷。
日本也得到了袋鼠系列的生产许可证,对家底薄的日本来说,袋鼠系列可以完美地执行运送步兵和坦克战两种任务。而且袋鼠一代结构相对简单,工业基础薄弱的日本生产难度并不高。在拿到生产许可证后,日本直接就将刚引进不久的狐式坦克宣判死刑。
因为袋鼠的成功,高不胖后来脑袋发热地把一门心思全钻进发动机前置的牛角尖中,结果在后来和老对手林平之争夺新一代主力坦克的竞标中,其产品犀牛坦克再次惨败给了林平之的“大象”坦克。
以执行侦察和低烈度的坦克战任务为目的袋狼轻型坦克生产了两千辆。大半的用户是苏联人,是二战时中国最后一款轻型坦克。在和英美漫长而艰苦的坦克战中,中国装甲兵得出来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随着双方的主力坦克越来越重,轻型坦克不适合二战战场。苏联人选择袋狼坦克,其实也是是看中他乘员可从车体后部下车的特性,最多可塞进七名成员,可伴随坦克进行突击,视为装甲增厚版的袋鼠步兵坦克来用。
高不胖的袋狼坦克,被视为是二战中国轻型坦克最后的挽歌,至于他的替代者小熊猫坦克,那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货。
在瘦身和增肥中摇摆的小熊猫
“有战斗经验的坦克兵比坦克还要珍贵,要坦克兵开着脆皮的轻型坦克到最危险的前线进行侦察简直是谋杀和犯罪。”
“侦察坦克的作战环境比主力坦克还要恶劣,所以侦察坦克需要更好的防护!”
1941年后,经过中、英、美三家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展开残酷的坦克消耗战的磨砺,上述观点已是中国坦克兵们的共识。
轻型坦克在1942年时就基本退出了中国军队在亚洲的一线战场,只保留了少量用于执行特种任务。这些轻型坦克后来的命运是作为后方装甲兵训练的道具或者担任占领区的治安任务。
后世快炙人口的云豹坦克,虽然是一代经典,却因为太经典了,除了那款“改嫁”到德国的老对手外,在二战中长期没有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此外,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改进型很少,所谓的改进型,大多也只是在装甲厚度,机械结构,安全防护上进行小调整,其变形车更是少得可怜,所以留给后人的除了赞叹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YY联想意淫的地方。
云豹坦克所以如此出色,主要他的前辈“熊猫”坦克在实战中的表现为他的研制和改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熊猫坦克只有A到D四个改进型编号,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编号Q型,是熊猫坦克的轻量版。这个系列的改进型号有很多种,改进思路更是几经反复,所以后人提到他时索性将其从熊猫坦克编号序列中以变形车的身份独立出来,自成一个系列。
熊猫坦克轻型化的设想,始于1940年。在过去的那一年里,发生在东南亚的战争中,对中国坦克后来的发展影响深远。战斗全重超25吨的熊猫坦克在东南亚的山丘林地和烂水田行进艰难,东南亚多河流,现有的桥梁承重普遍不高,更是难以承受熊猫坦克的重量,这也是熊猫坦克在战争中迟迟赶不上战斗的原因,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后方趴着等舟桥部队架桥了。
在1942年时,坦克设计局天津局开发出18吨级别的“小熊猫”轻型坦克,但最初型A型由于其装甲“草纸”一般的薄弱,才刚登场就遭到了前线装甲兵们的一致反对和抵制,他们宁可使用装甲更厚些的老式袋狼也不愿意选择薄皮大馅的“小熊猫”,后来这批A型全被送往苏联作为援苏物资——小熊猫的恶名是如此之大,甚至传到了苏联。苏联人拿到这批“小熊猫”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小熊猫身上焊接装甲板,将其按照熊猫B型的防护标准进行改造。
小熊猫刚登场时的待遇让高不胖伤心透顶,
最终被前线装甲兵认可和接受的是小熊猫C型,空重高达23吨,只比熊猫A型轻了一吨,虽然还挂着“轻型坦克”的名头,其实从装甲到火力来看,已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中型坦克。和熊猫B型相比,他不但缩短了车长,压缩了车高,更换了变速箱和传动装置——这一动力系统的改进后来也被用在熊猫D型身上。虽然脱胎于熊猫A型,但实际上这时相间间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倒是和不久之后将要量产的熊猫D型许多地方结构相同可以零件互换
同时其火炮和炮塔也重新设计,使用了新式的低后座力76毫米火炮,该型榴弹威力大,但不配备穿甲弹,反坦克能力靠的是新研制的破甲弹。炮塔和车身也因此能设计得更紧凑,减轻了重量
在使用各种招式硬生生地抠出了数吨的车重后,高不胖却由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小熊猫”坦克车体正面的装甲不但没有减薄,反而把省下来的部分重量加到车体防御上,其正面防护比熊猫B型又加厚了十五毫米。
由于C型小熊猫使用最新开发的500马力汽油发动机,推重比高达21,该发动机嗓音低,振动小,是中国坦克中乘员坐舱环境最好的一款。机动性上,英美坦克中只有克伦威尔坦克能和他媲美。其使用汽油发动机作法令习惯了柴油发动机的部分坦克兵垢病不止,被抵制事件弄怕了的厂方不得不开发出使用柴油发动机的D型供装甲兵选择。但使用汽油机的C型相对良好的乘员环境为其拉到了更多的支持者,最终C型和D型在军队中都有装备。唯一遗憾的是汽油机的先天缺陷,行程不如使用柴油发动机时远。
总结:由于陈克喜欢以动物给中国武器命名的恶趣味,二战时的中国装甲兵,在他有生之年一直“野兽横行”,而被他干涉命名的空军,更是各种飞禽满天飞,以至于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和空军里“禽兽成堆”。有小道消息传言,陈克也曾想把黑手伸向海军,用鱼类给军舰命运,但这遭到了海军的一致抵制只得作罢,在中国三军这座“陈主席家的动物园”里,这是唯一的净土。
PS有人问我大象哪里去了,我懒得写了..........
第七章:五对负重轮传奇——动物们的变形车
中国的装甲通用底盘计划,始于袋鼠式全履带装甲运兵车,而其源头,得从狼式坦克的开发说起。
1930年,当十五吨级的战车狼式坦克的开发预案被提交到桌面上时,陈克把他策划许久的通用底盘的构想在讨论会上提了出来。由于中国的坦克设计此时还处于初级阶段,当时并未强制要求通过,陈克仅仅在会上告诉堂下一干设计师,通用底盘将是未来十年中国装甲部队的发展方向,要他们在开发新式坦克时早做准备。
此时,狐式坦克的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测试开始量产大量装备部队。在会上,顺应陈克的要求,有人提出了新式的狼式坦克底盘零件和狐式坦克零件尽可能地通用,但这明显有讨好陈克的意见却被陈克当场否决。
“你们应当是向前看而不是回头看,狐式坦克是几年后就会过时的产品,狼式也不过是过渡产品,如果考虑通用性,那也是应当和未来将要发展的二十吨级,二十五吨级战车通用。”
陈克这段发言的结果,导致了狼式坦克的负重轮的宽度比狐式坦克厚了一大圈,后来高不胖设计狼式的放大版熊猫坦克时,直接照般了狼式的负重轮,甚至到云豹坦克时,也依旧使用狼式的负重轮,狼式的负重轮还被用在著名的袋鼠坦克上。直到战争结束前昔服役的大象,为了适应其超过四十五吨的重量,才使用了全新设计的负重轮。
直正符合通用底盘规范要求的是袋鼠系列。袋鼠一代其实可以视为狼式坦克发动机的前置版,当时以“不要脸”而出名的高不胖,其作品飞鼠坦克和在林平之的狼式坦克竞标失败后,趁着林平之还在全力完善狼式设计的时机,很无耻地直接将现有的狼式坦克设计拿过来,将其发动机前置,重新设计相应的传动装置,在此基础上修修改改,就变成了他本人的作品.袋鼠一代的底盘和狼式坦克零件的通用度高达百分六十,甚至超过了狼式的放大版熊猫。
袋鼠一代只有四对负重轮,而后根据需求不断地加长车身和加大底盘的承重上限,发展到三代时增加了一对负重轮,由四对变成五对,重量也增加到二十吨,而到了战争后期的五代时,更加重到二十五吨。四代是半履带车,其实是加装了一个轮式车头安放新式发动机而扩大底盘的搭载空间,可以安装更重的装备和更多的弹药,但这是款争议很大的变形车。
从熊猫开始,五对负重轮,几乎就是二战中国装甲兵们的标志,一直到大象这个多了一对负重轮的“异端”出现才有所改变
而以袋鼠底盘为基础衍伸出来的变形车,其搭载的火炮,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军队所有的火炮:从80到210毫米迫击炮,75、90、105、155轻榴弹炮,105毫米和155毫米重榴弹炮也被强行装上车,除了105毫米反坦克炮外所有的反坦克炮,所有口径的高射炮、所有口径,包括75、90、105毫米的无后座力炮。
这些变形车,有后方根据前线订单需求生产的,也有前线部队的维修班根据战场需要自己改装的。种类之繁多,覆盖面之广,包括了装甲兵的所有战车兵种。
袋鼠的变形车,除了充当步兵坦克外,还充当轻型坦克、两栖坦克、防空坦克、坦克歼击车、自走榴弹炮、自走反坦克炮多种任务,所有的装甲兵种全部都有涉猎。是二战中国坦克中变形车族最庞大的一族。
袋鼠系列的变形车在二战中国军队中运用极广,但在实战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装甲过于薄弱,各类型的自行火炮和防空战车,最多只能防护敌方的机枪弹射击,对炮弹防御力最多也只能防住榴弹破片。这是袋鼠这类型的轻型底盘天然缺陷,所以其变形车要想做为前线战车配合坦克冲锋在敌方火力最强的战场,就显得力有未歹。
所以除了作为轻型坦克使用的袋狼坦克和作为为运兵车使用的袋鼠式步兵战车外,其余的各种变形车,大部分都是配制于火炮部队或者位于相对较安全的后方,从属于步兵进行辅助的火力支援,很少直接冲锋在最前线。
而作为突击炮,自行火炮冲锋在最前线的,冒着敌人的炮火直击对装甲兵进行近距离支援的,则是熊猫坦克和云豹坦克这两款中型坦克的变形车
熊猫坦克的变形车种类虽多,但实际上大量量产装备部队的只有几种,主要原因是从一开始他的变形车就被定位为前线战车。选择熊猫的底盘正是看中其车身坚固的防御力。
由于熊猫坦克的炮塔可以直接装下105毫米榴弹炮,所以狗熊自行火炮是二战中国唯一一款炮塔可以360度旋转的自行火炮。在战斗中他的任务就是伴随熊猫和云豹一起在最前线冲锋,用于近距离提供最直接的炮火支援。该型自行火炮防护足够,机动性强,榴弹威力大,很受前线的士兵欢迎。在补给不上时,许多前线的坦克部队的维修班甚至直接用现有的零件拼凑进行改造组装。所以整个二战中国装甲兵到底拥有了多少辆狗熊是个未知数,具体估计在九百八十到一千辆出头左右。
也有最精锐的装备清一色云豹坦克底盘的装甲师对装备的云豹坦克进行类似的改装,不过由于是前线部队的私下行为,数量不详,云豹坦克的这款变形车并没有获得型号命名。
熊猫底盘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自行防空战车的底盘,中国所有装备部队的小口径高炮,都曾安装在他的底盘上进测式和实战。
实战是检验武器性能和设计理念最好的战场,袋鼠系列种类繁多的变形车,很多设计经过实战的考验后都被淘汰了,所以熊猫底盘的变形车种类比袋鼠底盘的变形车要少一半,而发展到云豹底盘时,更是被砍得只剩下用于火力支援的铁豹和防空作战的飞豹两种。
基于熊猫和云豹底盘的变形车,往往都是在战斗的第一线冒着敌方反坦克炮的火力冲锋做战,防护性的重要性被摆在第一位。
熊猫底盘的防空战车种类虽多,但实战检验后,到1943年中,量产的防空战车只剩下两种:使用双联37博福斯高炮的飞熊I代防空战车和使用30毫米加特林机炮的飞熊II代防空战车,至于20毫米口径的防空炮则被淘汰。
而云豹底盘的“飞豹”防空坦克和“飞熊”相比,性能相差无几,只是防护力稍强且搭载的弹药更多一些。飞豹和铁豹的这两款变形车,一般都只装备主力为清一色云豹底盘的近卫装甲师。战争后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战场环境的改变,坦克主力为清一色的云豹底盘的装甲师数量逐渐增加至三成。
花豹坦克歼击车虽然只造了四辆原型车用于测试和改进,战争后期时由于M26和百人队长的出现,花豹歼击车的生产预案被提上日程,厂家甚至已拿到了量产指标,但由于战争结束,最终还是胎死腹中。
熊猫底盘的防空坦克产量在二战时超过两千,一般每个装甲师配备十二到十八辆防空坦克用于战场防空。
二战中,中国装甲兵们很早就享受到了通用底盘带来补给维护便捷的优势,相比之下在战争中开发了一堆坦克底盘的英国人就显得很狼狈。不过在实战中,中国陆军也意识到,现有火炮口径过多过杂带来的麻烦,战争中后期后,也开始逐步减少小口径火炮的配制,支援火炮的口径尽可能地统一不105毫米和155毫米两种,而75毫米的步兵炮/轻型榴弹炮则逐渐让位于更轻巧的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至于20毫米的防空高炮,由于各国的飞机越飞越高,表现不佳,在1943年后就退出了一线战场,被威力更大的30毫米机关炮取代。
而在熊猫底盘上安装了云豹坦克主炮的大熊猫自走反坦克炮,虽然威力巨大,但由于火炮仅有简单的十毫米厚的炮盾炮罩防护,防护过于薄弱,并不受前线士兵的欢迎,加上云豹坦克的投产,其仅生产了九十辆就停产,这些大熊猫坦克自走反坦克炮大都配给步兵作为机动反坦克炮和支援火炮使用,但由于前线步兵大量装备无后座力炮和反坦克火箭筒,对反坦克炮需求并不旺盛,而作为支援火炮又不如专业的105毫米榴弹炮威力大,低不成高不就下,这些车辆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在返厂大修后的命运无一不是被拆除火炮,底盘挪作他用。加上战争中的损失,战争结束时,全世界除了在天津设局封存的样车外,竟再找不到一辆大熊猫自走反坦克炮,直到十几年后,在达卡附近恒河河道中打捞起一辆战时落水的“大熊猫”,成为唯二的存世品。
另一款产量稀少的坦克歼击车,是安装了50倍径76.2毫米反坦克炮的熊猫底盘的山猫坦克歼击车,其车型火炮布局是参考了苏联的SU85的设计,不过重量极轻,全车仅重24吨。虽然其机动性极其出色,防护性也极佳,不过这种设计被米丰认为是严重浪费熊猫的底盘而强力反对,所以也仅生产了185辆就停产,山猫坦克歼击车通常都配制属于快速反应部队用于填补战线上的缺口或分配给步兵。
1942年后,前线部队对20吨以下的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呼声越来越大,熊猫、云豹底盘都不适合改造成轻型坦克歼击车。而简单的将76毫米反坦克炮安装在袋鼠坦克的底盘上,虽然可以满足需求,但其火炮暴露在外,乘员近乎无防护的设计则让士兵们抱怨不已。——袋鼠由于发动机前置的设计,坦克炮的安装位置受到很大限制。
唯一最接近需求的是因为不符合通用底盘规范要求而被早早退出前线的狼式坦克的变形车野狼突击炮。其类似德国三号突击炮的设计除了机动性差些,全重二十一吨,倒是勉强符合前线的要求。
袋鼠的设计本就是脱胎于狼式坦克,在前线的需求下,天津设计局的高不胖很无耻地又将袋鼠坦克的传动装置“倒”了回来,变发动机前置为后置,走起了回头路。不过这时袋鼠系列的底盘设计已相当成熟,此次变动后的底盘零件,百分七十取自袋鼠,百分二十出于新设计的“小熊猫”坦克,只有百分十的零件需要重新制造,安装从旧式熊猫坦克上淘汰下来的76/40倍坦克炮,使用一台300马力的汽油机,正面装甲65mm/60度,战斗全重十八吨。之所以发动机不用柴油机而使用汽油机,主要是考虑到汽油发动机的起动性好,嗓音低,比柴油机更适合执行歼击车的任务。其发动机使用汽油机的设计和小熊猫的动力系统一样,一直是当时中国坦克兵中争议很大的话题。
这款类似德国四号坦克歼击车和追猎者设计满足了前线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需求,但在命名上,林平之对高不胖展开了逆袭。林平之声称高不胖抄袭了他“野狼”的设计创意,强烈要求将这款坦克歼击车命名为野狼II型,而高不胖则要求取名为“吃猫鼠”。两人的口水官司一直打到陈克面前。最后陈克给这款轻型坦克歼击车取了个让双方都很郁闷的名字:老鼠夹。这也是陈主席家的动物园里,唯一不是“动物”的装备。
老鼠夹坦克歼击车由于前线需求不大,仅总生产了455辆,倒是拿到生产许可证的日本却生产了七百多辆。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机动性好,防护、火力适中,性价比极高,战后日本又生产了两百多辆用于自用和出口,是二战装备中生产寿命最长的一款。
后有人传言,由于只有四对负重轮,在当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五对负重轮”的“动物”们中间显得特别地与众不同,所以陈主席把他视为异端,没有加入“动物园”里“宠物”的名单行列。
总评分:&龙币 + 188&
性别男&UID685439&帖子72&主题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蛤蟆。淫家想看那样滴。你啥时候写。
性别男&UID678908&帖子18&主题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这不是同人了,这是技术贴了,另外吧里你两连发了,删了个,已经+精
性别男&UID678908&帖子18&主题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考虑下是不是要设定一款经典的自动步枪,起名ck-47 陈克47制??哈哈
性别男&UID569657&帖子1653&主题5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楼主给你32个赞。
性别男&UID610175&帖子2178&主题2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4&阅读权限0&好友1&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4&好友1&注册时间&
最近赤色同人爆发啊!
大家都很有热情啊!!
愚昧和虚伪的黑暗,依然笼罩着这个世界!我发誓,从今天开始,我将为真理而斗争!我将不信教、不妄想、不迷茫,我将戳破一切剥削者的虚伪面具,尽忠职守,至死方休!我是文明和科学的播种机,我是民主与进步的宣讲员
性别男&UID463935&帖子4145&主题132&精华2&龙晶2 &龙威0 &积分2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20&好友0&注册时间&
青蛙去死!!!敢污蔑我神教,你这个邪恶的单炮塔异端!!
性别男&UID4173&帖子19342&主题402&精华12&龙晶20 &龙威0 &积分119&阅读权限150&好友22&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2&龙威0 &积分119&好友22&注册时间&
青蛙去死!!!敢污蔑我神教,你这个邪恶的单炮塔异端!!
你这多炮塔邪教的小香蕉异端,单管的大黑粗大炮才是王道啊
性别男&UID589444&帖子10620&主题20&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16&阅读权限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6&好友0&注册时间&
连青蛙也开始写赤色同人了,看来我也要好好研究一下赤色黎明了
性别女&UID531568&帖子6432&主题1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8&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8&好友0&注册时间&
经典的59式设计也可以吧
性别女&UID339064&帖子2905&主题169&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7&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7&好友0&注册时间&
打倒多炮塔,打倒咸党,甜党万岁!
再过几年,猴总可以出书了《我是怎样搞垮起点的》,纵横首发。
性别男&UID331925&帖子1736&主题27&精华1&龙晶0 &龙威0 &积分7&阅读权限90&好友1&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7&好友1&注册时间&
“豹子,豹子,对面的中国豹子从山上冲下来了!”
懒是一种美德
性别男&UID544907&帖子261&主题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这头像太不委婉了吧
性别男&UID549870&帖子9186&主题118&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1&好友0&注册时间&
看完了,期待后续
七律-读报有感(1959年12月)
反苏忆昔闹群蛙,喜看今日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 ... ... ... ... ...
性别男&UID345291&帖子2367&主题49&精华0&龙晶9 &龙威0 &积分2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1&好友0&注册时间&
没人发现蛙桑已经水成金龙了咩
性别男&UID555607&帖子13962&主题699&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18&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8&好友0&注册时间&
占位等更新
阿Q或许是“同喜同贺”,借光喝了两碗酒,于是便云山雾罩、手舞足蹈地说,他与赵太爷是本家。赵太爷厉声喝道:“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的本家”,“你哪儿配姓赵”!并狠狠地打了阿Q一个耳刮子。
性别男&UID364643&帖子4626&主题235&精华3&龙晶2 &龙威0 &积分24&阅读权限100&好友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3&龙威0 &积分24&好友3&注册时间&
很不错的同人!
59其实也很不错的,只是炮差一点。
洋大人神圣不可侵犯!
性别男&UID385544&帖子3444&主题6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占位等更新嗯,为毛不发出去给大家看
wog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论坛
http://www.wogcn.net/index.php
性别男&UID571043&帖子44&主题3&精华1&龙晶0 &龙威0 &积分5&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5&好友0&注册时间&
不顶不舒服斯基
性别男&UID640935&帖子2063&主题142&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打倒多炮塔,打倒咸党,甜党万岁!甜豆脑必须死。。。。。。。咸豆脑万岁。。。。。。
龙空站务公告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