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薛仁贵传奇第二部三箭定天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开耀元年(681年),已经68岁高龄的薛仁贵开始了自己最后的一场人生舞台表演。这年,重新崛起的东突厥不断壮大,姓阿史那的一拨人再次聚集在大漠上,蠢蠢欲动,并开始将触角碰及大漠以南,进犯并州北境,杀了岚州刺史王德茂。
682年冬,69岁高龄的薛仁贵带病冒雪率军进击,在云州(今大同一带)截住了突厥军队。还没开战,突厥人问道:“唐朝的将军是谁?”唐军说:“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说:“我们听说薛仁贵将军被发配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活过来?别骗人了!”薛仁贵于是脱下头盔―依然是那个威风凛凛的猛将薛仁贵!
薛仁贵的威名实在太大,突厥人看到传说中的人物,都不由得翻身下马跪拜,然后偷偷地要撤退。薛仁贵立即追击,突厥完全没有斗志,薛仁贵轻松地打了一个大胜仗,斩首一万多,俘虏三万多,还缴获了许多牛马。
人们都说“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可薛仁贵把自己的神话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确实称得上是英雄人物。
然而,再神勇的英雄也挡不住死神。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70岁。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在民间传说中,薛仁贵是被儿子薛丁山一箭射死的,因为薛丁山也是白虎星附体,正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交接仪式。回想薛仁贵百步穿杨、三箭定天山的神话故事,真是如在梦中。
编 辑/石用伶
订阅更新:你可以用邮箱订阅我们每天更新的精彩内容。
Tips:发送频率为每天1次,可随时退订。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 [] [] [] []
评论&支持&排行榜
[评论:3] [评论:2] [评论:2] [评论:2] [评论:2]
[浏览:765] [浏览:498] [浏览:410] [浏览:401] [浏览:358]
本站内容全部收集自公开网络和用户自行投稿,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 &#53&#56&#48&#56&#56&#48&#56&#54 删除或者屏蔽处理。
Copyright &
Powered by ECMS壮士三箭定天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2.005页免费5页免费7页免费22页免费22页2下载券71页5下载券8页免费8页免费15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3页免费8页1下载券5页免费4页1下载券
壮士三箭定天山|壮​士​三​箭​定​天​山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10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_百度知道
10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是典故的的话、百科有。不好意思,天龙八部老早就不玩了,关于游戏的话,不能给你提供帮助
靠自己得的启示才是真正的启示
其他类似问题
薛仁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经过是怎样的?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经过是怎样的?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距今1340多年前的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率军出证高丽,战斗在安地城(今辽宁省海坡县南营城子)打响,唐太宗来到前线观战,在敌我双方刀兵相见,奋力撕杀中,只见一个身着白袍,骑着赤马的年轻士卒左冲右突,所向无敌,“刀撇起满空素练,箭飞出一点寒星”,敌人一见他便仓惶逃跑。这一仗刚打完,唐太宗就召见这位年轻人,授予“游击将军”之衔。后来因为别的原因,唐太宗征伐高丽失败了,但他对这位年轻人说:“能否得到高丽我不在乎,最高兴的是我得到了你这样一位勇猛过人的将军。”这位年轻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薛仁贵臂力过人,武艺超群,英勇善战,饭量也大的出奇,人说他“一饭斗米肉十斤”,是唐军中仅有的“有廉颇之勇,亦有廉颇之食”的人。可惜的是他在张士贵部下多年,由于张士贵嫉贤妒能,对他的战功隐而不报,使他只能长期当一个无名小卒。薛仁贵被唐太宗重用后,多次率军抗敌,屡建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一次,敌军的一个射箭能手,在石城射杀薛仁贵部下十余名,薛仁贵一怒之下,单身匹马直冲而去,吓得敌军射手浑身发抖,弓箭落地,束手被擒。
后世流传最广的还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突厥人经常入侵唐朝境地,严重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公元661年,薛仁贵奉命率军在大山一带与突厥人决战。突厥人为北方游猎民族,强悍善骑,素有弯弓射雕之风。突厥人方面率军作战的就是号称为“天山射雕王”的颌利可罕,率兵十多万。战斗一开始,对方突厥军就精选十几个骁勇强壮的将士向唐军挑战,颉利可罕最赏识的三员大将元龙、元虎、元风出现在前面。只见薛仁贵镇定自如,拉弓射击,三箭连发,龙、虎、凤应声倒下。顿时,突厥军吓得乱作一团,纷纷投降。唐军取得重大胜利,金军欣喜若狂,薛仁贵的威名大震。“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成为唐军长期传唱的歌谣。
薛仁贵的家乡是位于河津县城东10公里的修村,他的故居仅是一孔破败的寒窑。公元614年薛仁贵降生,伴随着他的是家乡龙门一带连年大旱,饥谨逼人,襁褓中的薛仁贵和父母一起忍饥挨饿,连奶都吃不上。后来父亲早逝,为了养家糊口,薛仁贵来到黄村富户柳员外家做雇工。柳员外的姑娘柳英环,爱上了强健勇敢勤劳朴实的薛仁贵。对这桩门不当、户不对,贫富悬殊的婚姻,柳员外当然不同意,他一怒之下,要逼女儿自尽,幸亏家中保姆暗里保护,柳姑娘才和薛仁贵一起逃了出来。他们逃出柳家,在村后土崖上,挖了孔土窑安了家,这确是一孔“寒酸之窑”,窑里除了陶盆、瓷碗、木筷等日常用具外,只有一辆纺车,这是妻子柳英环用过的,她白天到附近的汾河湾挖野菜,夜晚点着油灯为人纺线。现在,寒窑的遗迹犹存,就在修村的白虎岗侧,寒窑的一个洞里还塑有薛仁贵及妻子柳氏夫妇的坐像,这是后人为怀念他们而奉祀的。在寒窑洞东南一公里的地方,便是薛仁贵当年汾河湾射雁处。相传当时汾河岸边绿草丛生,河水弯弯,贫脊的土地上生长着稀疏的庄稼,时常有大雁飞来糟踏,薛仁贵为了保护庄稼,为民除害,每天在这里弯弓射雁,他精良的箭法就是这个时候练成的,戏剧《汾河湾打雁》反映的正是这段故事。
《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电影电视领域专家壮士三箭定天山:记大唐名将薛仁贵(2)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因为皇上在军中,不敢绕道而行,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长孙无忌力柬退兵,隧撤退。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每当遇到战事都不中用了,我想找能托付门户的人,看来就是那个人了,这次征发,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话“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那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当然,回到中原以后,薛仁贵并没有被为以重任,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又能给什么呢,但是他被派驻扎玄武门,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门,也能看出意义非凡,“守天下之门”并且日后他也做到了。就这样没什么战事,薛仁贵守了12年的半的玄武门。  公元654年3月唐高宗永徽五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水冲至玄武门,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并特赐御马一匹。救了皇帝一命,出头之日不远了……  公元657年闰月正显庆二年,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薛仁贵虽没参加,但献出了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为苏定方灭西突厥做出重要贡献。简单说就是分化敌人的势力,善待一方,使其内部内部乱,具体说就的计策就多了。苏定方,大唐名将,是李靖的嫡传弟子,李靖兵法的继承人,比薛仁贵大24岁,这样一位大将能接受薛仁贵这一个看门将军的意见,可见他对薛仁贵的尊重。  到公元658年,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开始了自己那传奇的指挥生涯,已经44岁了……  公元658年六月薛仁贵随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骚扰高句丽,薛仁贵甩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100余人。(独立指挥)  公元658年6月高勾丽派遣大将豆方娄率3万人迎战唐军,被唐军击败,斩首2500级。(参与指挥)  公元659年11月薛仁贵率军与高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今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匹马当先。高句丽军无法抵挡,大败而逃。  已经是军队的统帅了,还能身先世族,可见其勇猛与实力(独立指挥)。  公元659年11月唐军与高句丽军战于石城,薛仁贵单骑冲阵活捉高句丽箭手。此战开时,高句丽一神箭手,连射杀唐军10余人,此时薛仁贵怒发冲观,并没有用他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直马冲过去,那箭手射箭全被薛仁贵躲开,近其身,将那神箭手活捉而回,可见其武艺之强。
Copyright 2011 JUNSHI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薛仁贵传奇第二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