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很萌有什么很猛,实在太一件有趣的事了

  这是在天涯的第一贴,也是发时心情最最郁闷的一贴!  本来一直混贴吧,突发奇想觉得如果用一个个故事和段子而非理论和争辩来讲中医,也许更有趣。没想到三发三删,老熊你有多饿!?想起我粉的罗大伦博士第一贴也是在天涯,就发到这里来了。  引用会尽量注明原始出处。文言部分会有LZ自己的翻译和解说。
楼主发言:1140次 发图:
  炸糕的黑色喜剧,饭前,啊不,饭后慎入。  还是在 60年前那个时候农村非常穷,有个小伙子当时也就是 20岁左右,他听说他的朋友要结婚。那个地方的结婚呢,请客人吃什么呢?吃炸糕。我们今天想结婚请人吃炸糕,但是在那个地方是最好的食品了。这个小伙子知道第二天要参加朋友的婚礼,头一天中午就没有吃饭,头一天晚上还没有吃饭,第二天早上还没有吃饭,你想想他饿着肚子干什么,要饱饱的吃一次炸糕。我们现在想起来,这个炸糕有什么好吃的,我们不能理解。第二天中午办事办得很晚,炸糕炸了好多又都凉了,到了下午两三点钟才吃。我问他吃了多少。后来这个病人(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他给我回忆说“我也记不清吃了几十个,然后到了晚上肚子胀,上下不通气,不能排气不能大便不能打嗝,弄得辗转反侧,坐卧不宁,一夜没有睡觉。肚子冰凉,拧着疼,碰都不敢碰。”  第二天找到我父亲,我父亲怎么办呢?他一说到这个病情之后,正好结婚那一家用的那个大锅,炸油糕那个大锅还没有撤,我父亲机灵一动,就让加上水,加上青蒿,加上艾叶,他不是在农村吗。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是春天,这些东西现场都能够找得到。水开了之后,拿上大木头杠子给它架上去,然后把小伙子放上去,当然底下的火都撒掉,不撤掉吧小伙子不就蒸熟了吗?然后上边盖上被子,他给我说,我在上面熏啊熏,开始全身冒汗,后来肚子咕噜咕噜响,最后就听到肚子想倒了一面墙一样,咕隆咕隆咕隆,随后头一天吃的东西原封没动的又还到这个大锅里了,从下面全排出来了。  ——郝万山讲伤寒论
  当大夫就要拿自己当小白鼠。  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对学习特别、特别的认真,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老师讲到“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伤寒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是陈慎吾先生,他就追着陈老,说陈老师你告诉我什么是“心中懊憹”,我们在东直门的那个大院里,陈老的办公室是在白六楼,那个教室是在教学楼,他就是从教学楼一直追到陈老的办公室,陈老没辙了,说就像吃了生乌头的那个感觉,他说“老师你能不能找生乌头我尝尝看看?”老师哪敢给他尝生乌头?这生乌头里头有乌头碱,吃完不就毒死了吗?老师没辙了,说就那就这样吧,你要真想体会心中懊心恼,那你就准备一头紫皮蒜,你空腹的时候你就吃下去看感觉怎么样。  有一天中午我正想去吃饭,他把我叫住了,说你先别去吃饭,我想体会一下什么是心中懊恼,我说你怎么体会?他说陈老告诉我了,让我  吃一头紫皮蒜,嗨,他从口袋里就掏出一头紫皮蒜,过了一会就吃,刚吃了两小瓣,哎呀,鼻涕也出来了,眼泪也出来了,哈拉子(口水)也出来了,哎呀,拍着这(指胸口),想拿又拿不出来,你想一想胃中那种火辣辣的感觉。他说:“你这有什么吃的没有?”我说:“我这里空空如也,什么吃的都没有。 ”“那赶快上食堂。”我说“你怎么不把这头蒜都吃完?”他说“我已经体会到什么是心中懊恼了。”  这个同学现在在临床上有很好的造就,所以他要体会体会什么感觉嘛。
  当大夫就要拿自己当小白鼠。  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对学习特别、特别的认真,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当老师讲到“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伤寒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是陈慎吾先生,他就追着陈老,说陈老师你告诉我什么是“心中懊憹”,我们在东直门的那个大院里,陈老的办公室是在白六楼,那个教室是在教学楼,他就是从教学楼一直追到陈老的办公室,陈老没辙了,说就像吃了生乌头的那个感觉,他说“老师你能不能找生乌头我尝尝看看?”老师哪敢给他尝生乌头?这生乌头里头有乌头碱,吃完不就毒死了吗?老师没辙了,说就那就这样吧,你要真想体会心中懊心恼,那你就准备一头紫皮蒜,你空腹的时候你就吃下去看感觉怎么样。  有一天中午我正想去吃饭,他把我叫住了,说你先别去吃饭,我想体会一下什么是心中懊恼,我说你怎么体会?他说陈老告诉我了,让我  吃一头紫皮蒜,嗨,他从口袋里就掏出一头紫皮蒜,过了一会就吃,刚吃了两小瓣,哎呀,鼻涕也出来了,眼泪也出来了,哈拉子(口水)也出来了,哎呀,拍着这(指胸口),想拿又拿不出来,你想一想胃中那种火辣辣的感觉。他说:“你这有什么吃的没有?”我说:“我这里空空如也,什么吃的都没有。 ”“那赶快上食堂。”我说“你怎么不把这头蒜都吃完?”他说“我已经体会到什么是心中懊恼了。”  这个同学现在在临床上有很好的造就,所以他要体会体会什么感觉嘛。  ——郝万山讲伤寒论
  有文化才好当医生之一  “头为诸阳之会”,我想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明白,“头为诸阳之会”是什么意思,就是所有的阳经都走头,头部的阳气最旺盛。  可是我在一个学校给同学上课的时候,课间我看同学的笔记,他写“头为猪羊之会”,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老师您上课是说的猪羊之会,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不明白,我想是不是猪羊都从头部的口吃进去啊,然后人才能有能量。  ——郝万山讲伤寒论
  还有吗?  
  有文化才好当医生之二  有一次我给一次据说是全国的类风湿病的学习班讲课,我说这个热痹啊在历史上用犀角汤。下课我一看一个同学的笔记吓我一跳,他写的是什么呢?他写“洗脚汤。”我说“你是医生吗?”他说“是”,我说“你自己有诊所吗?”他说“有”,我说“你的病人多吗?”他说“多”,我说“你遇到热病的病人,你会给他喝洗脚汤吗?”他说“老师,您刚才说的呀”他的笔记的第一篇写的就是讲课人郝万山,我说“这要拿出去的话……”,哎呀,真是。  ——郝万山讲伤寒论
  @观自在婢 5楼
14:11:37  还有吗?  -----------------------------  多着呢,慢慢发。
  有文化才好当医生之三  明名医戴元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锡一块。元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今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皆不辨锡、饧类耳!  ——冷庐医话
  有文化才好当医生之三  明名医戴元礼,尝至京,闻一医家,医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加锡一块。”元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今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皆不辨锡、饧类耳!  ——冷庐医话
  译:明代名医戴元礼曾到京城,听说一位医生医术很高,治病总能见效。就亲自去看看对方的本事。见到他家前来求医的人站满了门,迎来送往抽不出身来。偶然有一个人,拿着药要走的时候,他追出来嘱咐说:“这药煎之前要加一块锡。”戴元礼很奇怪,问那位医生是什么原因。医生回答说:“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方剂用法。”却不知古方是说的“饧”,也就是现在的糯米糖。
  稍后再来。
  冷庐医话里面有很多小故事,就先八它吧。
  粤东吕某女,为后母尹氏所忌,佯爱之为濯衣,潜以樟木磨如粉,入米浆糊女衣裤,女服之瘙痒不止,全身浮突,酷类麻风。延医疗治,经年不瘳。问名者绝踵不至,将送入疯林。吕不忍,复请名医程某治之。程察脉辨色,见其面无浊痕,手搔肌肤不辍,曰∶此必衣服有毒所致。令取其衣涤之,浆澄水底,色黄黑而味烈。程曰∶樟屑舂粉,坏人肌肉所致,此必为浣衣者所药,非疯也。弃其衣勿服,病自可已。如其言果然。吕询得其情,遂出尹氏。(事见《东莞欧苏霭楼剩览》。)  ——冷庐医话
  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医了 哎 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医很神奇   
  译:广东吕某的女儿,被她的后母尹氏忌恨。后母表面上装作宠爱她,亲手洗她的衣服。暗中把樟木磨成粉,调进米浆抹在女孩的衣裤上。女孩穿上之后瘙痒不止,全身浮肿,症状极像麻风。请医生来治疗,很久都没有好转。不仅没人来提亲,还要求将她送进“疯林(古代人对麻风十分恐惧,患者常被隔离居住,任其自生自灭)”。吕某不忍心,又请来一位姓程的名医为她治疗。程医生诊脉并观察她的面色,见她脸上没有麻风的痕迹,手不停的在身上抓,说:“这一定是衣服上有毒物。”让人把她穿着的衣服拿去洗,沉到水底的米浆,颜色是黑黄色,发出强烈的气味。程医生说:“这是接触了樟木屑舂成的粉,损伤了人的肌肉造成的症状。一定是为她洗衣服的人给她下的药,不是麻风。把这些衣服扔掉,症状会自行消失。”后来果然和程医生的推断一样。吕某问出内情,便休了尹氏。  虽然不是很复杂的疾病,也合了孙思邈所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为何轻许诺言 14楼
15:37:53  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医了 哎 但是我还是觉得中医很神奇  -----------------------------  医生的水平是主要原因。
  中医不可断绝啊
  楼主我爱你!就喜欢中医!请问自学中医可以吗?要看什么书?  
  @影度回廊2009 18楼
15:50:08  楼主我爱你!就喜欢中医!请问自学中医可以吗?要看什么书?  -----------------------------  想学到哪种程度?治病还是保健?
  治病!很想做一个传说中技术很牛的老中医!
  @影度回廊2009 21楼
16:14:45  治病!很想做一个传说中技术很牛的老中医!  -----------------------------  如果古文基础好,先看伤寒和温病条辨、张氏医通。如果没有古文基础,可以先看罗大伦和郝万山的讲座,培养兴趣。同时读《冷庐医话》、《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等浅近文言著作,同时学中药学、方剂学。古文有功底再看各家著述和黄帝内经(个人以为内经最好看有少量难字注释的原文。后人的翻译解说难免各有偏颇)。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明末高邮袁体庵,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宜急归,迟恐不及矣。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之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乃北向再拜而去。  ——冷庐医话
  谢谢楼主指教!我古文自认为不错,你说的我都会去看哒!有机会多交流!我要做一只萌哒哒的老中医!
  @此为曾勇明 23楼
16:30:27  明末高邮袁体庵,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宜急归,迟恐不及矣。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之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乃北向再拜而去。  ——冷庐医话  -----------------------------  哈哈哈,很高明的医生!
  明末高邮地方的袁体庵是位神医。有位举人中了乡试,大喜过度而精神失常,不停的笑。求袁体庵为他诊断。袁体庵诊后吃惊地说:“已经无法可治了!你活不到十天了!赶快往家走吧,迟了恐怕来不及和家人道别了!路过镇江时,一定要找姓何的医生再为你诊治。”于是写了一封信让他交给何医生。患者到了镇江时病已经好了,但他还是去见了何医生,送上袁体庵的信。何医生看了一下,便把信转向患者,上面写道:某先生因大喜而致狂症,过喜则心窍张开不能合拢,不是药物所能治疗的。所以我用可怕的语气以死亡来恐吓他,使他忧愁抑郁,则心窍闭合。到镇江的时候,他应该已经痊愈了。这位患者明白后向袁体庵所在北方再拜行礼后离去。
  说个真事儿  大学时候在北方,一个姑娘说她心跳过速,嘴唇发紫,让我陪她去看医生。  人家老中医见了她,看了看她穿丝袜的腿,就撂了一句话,回去把裤子穿上  任由她怎么求他开药都不为所动,从头到尾就一句 “回去把裤子穿上”  我都要笑死了好么!!!!
  有意思  
  说个真事儿  大学时候在北方,一个姑娘说她心跳过速,嘴唇发紫,让我陪她去看医生。  人家老中医见了她,看了看她穿丝袜的腿,就撂了一句话,回去把裤子穿上  任由她怎么求他开药都不为所动,从头到尾就一句 “回去把裤子穿上”  我都要笑死了好么!!!!
  @公马是神马 29楼
17:10:49  说个真事儿  大学时候在北方,一个姑娘说她心跳过速,嘴唇发紫,让我陪她去看医生。  人家老中医见了她,看了看她穿丝袜的腿,就撂了一句话,回去把裤子穿上  任由她怎么求他开药都不为所动,从头到尾就一句 “回去把裤子穿上”  我都要笑死了好么!!!!  -----------------------------  邻居家姐姐找我看病,说她怎么一到冬天我就时不时心慌、咳嗽。  我瞟一眼她穿的大红开领毛衣,很含蓄的告诉她:您出门系条围巾,里面再加件棉背心,就会好不少的。
  @公马是神马 29楼
17:10:49  说个真事儿  大学时候在北方,一个姑娘说她心跳过速,嘴唇发紫,让我陪她去看医生。  人家老中医见了她,看了看她穿丝袜的腿,就撂了一句话,回去把裤子穿上  任由她怎么求他开药都不为所动,从头到尾就一句 “回去把裤子穿上”  我都要笑死了好么!!!!  -----------------------------  邻居家姐姐找我看病,说她怎么一到冬天我就时不时心慌、咳嗽。  我瞟一眼她穿的大红开领毛衣,很含蓄的告诉她:您出门系条围巾,里面再加件棉背心,就会好不少的。
  听说天涯人喜欢重口味,咬咬牙把这段也放上。  这段就不翻译了……  采战之术,乃邪说也。孙真人《千金方·房中补益篇》详房中之术,且谓能御十二女而不施色必动心,况交合之际,火随欲煽,虽不施泻,真精必因之而耗,安能延年?又治阳不起壮阳道方,用原蚕蛾、蛇床子、附子等味,以此示人,必将假热药以纵欲,而贻害无穷。曾谓济物摄生如真人,而忍出此乎?男子破身迟,则精力强固。凡育子者,最防其知识早开,天真损耗,每至损身。当童蒙就传之时,尤宜审择俦侣,勿令比匪致伤。余族侄某,成童时至亲戚读书,同塾六人,有沈氏子年最长,导诸童以淫亵事。数年后,诸童病瘵死者三人,侄亦一病几殆。又如俊仆韶婢,皆不宜使之相亲。长洲陈公子甫婚而咯血,其母虑溺于燕婉,命居书室,一老奴一稚僮侍寝,老奴嗜酒,夜即酣睡,公子遂与僮私,病转增剧,比其母知之,则已沉痼,竟致不起。此所谓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可不鉴诸?(沈氏子余曾见之,屡应童子试不售,四十余岁潦倒以卒,殆薄行之报。)
  调料也治病。  热病愈后,往往归之于足,发热肿痛,不治则痛甚而死,或至残废,如截足风之类。咸午春,余母周太孺人,偶发寒热,忽患此症,时余在杭州,内人周婉霞在家侍奉,检医书得一方,用广胶一两,入糟、醋、姜、葱汁,四味烊化成膏,摊纸或布上,贴患处,痛立止。(糟入醋中,将糟凿碎调匀,滤出汁,去糟渣勿用,姜汁不必多,只少许,葱汁较姜汁多一半,糟醋汁须三四倍于葱汁。)  ——冷庐医话
  译:热性病痊愈以后往往会在脚上留后遗症,局部发热肿痛,不治疗的话可以把人痛死,或者残废,如截足风(现代一般称脱疽)一类。咸午年春我母亲周太夫人偶然忽然患上这种病。那时我在杭州,我妻子周婉霞在家服侍她。从医书上查到一个方子:用广胶(牛皮胶)一两,加入糟、醋、姜、葱汁,四味隔水融化成膏,摊到纸或者布上,贴在患处,疼痛马上止住。(糟入醋中,将糟凿碎调匀,滤出汁,去糟渣勿用,姜汁不必多,只少许,葱汁较姜汁多一半,糟醋汁须三四倍于葱汁。)
  好玩  
  马克  
  很好笑诶,楼主继续  
  楼主继续发,我怎么不能评论了┏(`ー′)┛?  
  楼主,陈修园说熟地最好制丸药,汤剂不适合,是这样吗?  
  ··············
  @法拉利二姨 40楼
22:25:45  楼主,陈修园说熟地最好制丸药,汤剂不适合,是这样吗?  -----------------------------  属于他个人的一家之言,临床治真阴大虚或虚脱症,常用大剂熟地入煎剂。这药很有趣,少用会妨碍消化,对症用重量(20-60g)反而不碍消化。
  前面有朋友问学中医的问题,今天要讲《幼科铁镜》中的段子,就把其中的“十三不可学”贴上来,权当“论医生的个人修养”。作者夏鼎,是个有个性而眼里掺不得沙子的人物。所以呢,大家也不要被他的要求吓怕了,只是当做努力的目标就好。  说句老实话,lz自己看到其中第三、五、七条,都会悄悄的脸红一下下。但自问民经做得越来越好了。  一、残忍之人必不恻怛.不可学.  一、驰骛之人必无静气.不可学.  一、愚下之人必无慧思.不可学.  一、卤莽之人必不思索.不可学.  一、犹豫之人必无定见.不可学.  一、固执之人必不融通.不可学.  一、轻浮之人必多忽略.不可学.  一、急遽之人必期速效.不可学.  一、怠缓之人必多逡巡.不可学.  一、宿怨之人借此报复.不可学.  一、自是之人必以非为是.不可学.  一、悭吝之人必以此居奇.不可学.  一、贪婪之人必以此网利.不可学.  予以此十三种人为不可学.非外之以为必不可学也.苟绝此病.先能自医.又何不可学之有?
  大宅门里讲中医用药有十八反,具体是什么呢!  
  @观自在婢
12:44:00  大宅门里讲中医用药有十八反,具体是什么呢!   —————————————————  十八反十九畏!属于配伍禁忌!  
  @扣扣sc
13:01:13  十八反十九畏!属于配伍禁忌!  —————————————  具体什么和什么不能配啊?  
  @观自在婢 49楼
13:31:20  @扣扣sc
13:01:13  十八反十九畏!属于配伍禁忌!  —————————————  具体什么和什么不能配啊?  -----------------------------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培继楼同学庠友方恒绥一子痲症,隐而不出,形症甚凶,邀余治。见其面色惨白,口气微冷,唇舌淡白,大便泄泻,即用八珍汤。一服额稍见点,恒绥因侄前痲症殒于泄泻力迫止泻。余曰:分利更虚。不允。见口吻间觉以泻关性命,勉强用五苓散,果止而额上红点即隐,又用十全大补汤内托,外用葱酒蒸引,卒不透发。余值事往郡蹑后札示;皮上每发一泡,破即成黑窟,附他医攻毒方单。余札复曰:肌肉脾属,破即成窟,乃脾虚之极,何可攻毒,惟用六君子汤顾脾为主。果效。此望色审窍万无一失,分利虚脾即此可见之一验也。   ——《幼科铁镜》
  我一直都认为中医好神奇的啊~~~  
  留名!  
  译:方恒绥的儿子患了麻疹,疹子透发不出来,症状非常凶险,请我治疗。患儿面色惨白,口中呼出的气体微微发冷,嘴唇和舌质都是淡白的,还有腹泻。便给孩子服用八珍汤。一剂药下去额头上就出了麻点。但方恒绥因为他的侄儿从前得麻疹时汇泻不止而死,一定逼我用止泻药。我说:“如果用快速的利水止泻法会让孩子更加虚弱。”可他不听。我觉得他说话时好像腹泻事关性命,勉强同意用五苓散,果然泻一止刚出的诊点就收了。又重新用十全大补汤增强正气,外治用葱酒熏蒸,总是不能把疹子发出来。我有事往城里去,他跟着送信说孩子皮只要发一个泡,挑破后就是一个黑窟窿。信里附上其他医生开的攻毒的方剂。我回信说:脾主肌肉,现在破后成窟窿而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愈合,是脾虚到了极点,怎么能攻毒?只能用六君子汤保护脾胃为主。果然见效。  上了临床谁没碰过这种病人家属啊,只是未必都有这么凶险的病例。
  余于癸丑科会试,盛京有銮仪卫正堂许公乃孙方岁半,患伤寒症,初延太医院幼科失表。后于朝房内,余同里员外郎陈是庵道及于余,余即日来贵池馆亲邀往治。但见身冷如冰,痕毛差差,面色惨晦,不知人事,知寒邪内伏,用天保采薇汤一剂,嘱曰:夜发热则明日来治,不则莫可如何矣。夜果发热,仍用前汤一剂,热又解。许曰:发热退热,药同效异,真出奇也。余曰:寻常症在表感一剂便解,如令公孙,邪被药误伏内,昨一剂攻邪,邪到肌表,表见邪自是作热,仍以原方加追一剂,表解热除,无甚奇也。许曰:前是庵备道年翁乃幼科白眉,今若此洵名下无虚矣。以百金寿。余辞曰:晚两代治救婴儿,从不受谢一文。再四面璧,更欲延请余入太医院。又辞曰:老母在堂,晚在都门白云频望承盛意心领之可矣。许乃止。此关门杀贼之一征也。   ——《幼科铁镜》
  我在癸丑参加会试,沈阳銮仪卫正堂许大人的孙子才半岁,得了伤寒(非西医所说伤寒,而是风寒感冒一类),刚发病时请太医院幼科大夫来没能发汗把寒气表出来。后来在朝房里我同乡员外郎陈是庵提到我,当天便亲自邀请我前去看病。患儿身体冰冷,面色暗淡,不省人事。知道是寒邪内伏症。用了天保采薇汤一剂,嘱咐道:要是晚上发热就明天再来治疗,不然就无能为力了。当晚果然发热,因为只留下一张处方,便只有用原方追加一剂,烧又退了。许大人对我说:发热、退烧,同样的药方却有不同的效果,真是奇妙。我回答:一般感受风寒病邪在表,一剂药就可以好。像大人您的孙子这样,是病邪被错误治疗后潜伏在体内,昨天第一剂药是攻邪,把病气赶到肌表,病在肌表阳分正邪相争自然要发热;再用原方追加一剂,病邪脱离人体,热自然就退了。没什么奇特的。许大人说:先前是庵反复说先生是幼科第一高手,现在看来,以您这样的本领,确实名下无虚。送了我百两银子。我推辞说:我家父子两代救治婴儿,从来不收一文钱谢礼。他犹豫再三,又想请我进太医院。我又推辞说:老母亲还在家里等着,能蒙您盛情,心领就可以了。许大人这才同意。
  又有一种奇痛,一痛只大叫几声“痛、痛、痛”,即抱胸晕死。余家一女犯此症,先君在日余见将女面扑地,用冷水一盆以女膝着水上,于委中穴浇水狠拍,粗筋肿起用银针傍筋打入二针,针出血流,叫一声“痛”即苏,随用冷水滚水各半,连吃一、二碗立愈。记先君曰此急痧也,与转筋火差似,如平常腹痛从未有,一痛而即死者,急痧之辨紧记在此。  ——《幼科铁镜》
  还有一种特殊的腹痛。患者一发作只是大叫几声:“痛、痛、痛”,就抱着胸腹昏迷过去。我家一个女孩得过这种病症。那是父亲在世的时候。我见父亲将她脸朝下放着,把她的膝盖放到一盆冷水上,在腿弯处的委中穴浇水狠拍,有很粗的青筋隆起。用银针在青筋旁边扎入两,针一拨出就有血流出来。她又叫一声“痛”就苏醒了。随即用冷水滚开水各一半兑好,让她连喝了一两碗就痊愈了。
  干瘦似疳
  儿父母平常节儿饮食。从不伤脾。饮食不缺欠。又非病后。但见逐日消瘦。其症必由有所思想而难言。或二三岁四五岁时。母又有所生。乳哺怀中。多有疼爱之声。前儿从旁窥伺。见其爱有所夺。不能入怀吮乳。惟朝思暮想。久则伤脾。治之非药所及。此症前所未传。今不概见。
  余先君在日。余妹归宁。见抱甥干瘦。审无他症。顷见妹哺次甥。长甥倚膝。觉神不在舍。因问予妹。瘦始于何日。妹曰。自得次甥后。经今月余矣。先君命妹哺儿之时。勿令瘦甥得见。哺后阳抱入怀。以空乳喂之。且慰之曰。我只疼你。如此一月。果不药而肥。追思先君。妙何如也。神何如也。  ——《幼科铁镜》
  译:孩子父母平常控制孩子的饮食,从来不损伤消化功能。也不缺少饮食。也不是大病之后。只是孩子逐日消瘦。这种症状往往是孩子心里有什么思想而难以说明。有些孩子二三岁、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又生下一个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常常发出爱抚小宝宝的声音。大点的孩子在边上看着,见到母亲的爱被人夺走了,自己再不能到母亲怀里吸奶,只有朝思暮想。思虑久就会伤脾。这种症状的治疗不是药物能达到的。这种情况前人都没有提到,现在也不常见。  我父亲在的时候,我妹妹回娘家时见到抱回来的外甥长得又干又瘦,经过检察也没有什么病。一会儿看到妹妹给她的小儿子喂奶时,大儿子靠在她腿上,发觉他神不守舍。便问我妹妹他从什么时候开始瘦的。妹妹说自从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开始,现在有一个多月了。我父亲嘱咐她今后给小儿子喂奶时不要让消瘦的大儿子看见,喂完奶把大儿子抱到怀里,用吃空了的奶喂他,并安慰说:我只疼你。这样过了一个月,果然大外甥不用药就长胖了。回忆过世的父亲,是多么神妙的医术啊。  查了一下,夏鼎生卒年月不可考,但他是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中的武举人,而弗洛伊德生于1856年,卒于1939年。嗯嗯……最早观察到并将俄狄浦斯情结纳入临床应用范围的也许是中国人?
  马克  
  楼主快更,很有趣,希望多更一些关于小孩子病症的,我宝宝快两个月了,希望能从中学习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半夏和附子在伤寒论里可以同用,但药店不给抓,请问楼主,应该如何看待?
  @法拉利二姨 62楼
11:49:17  半夏和附子在伤寒论里可以同用,但药店不给抓,请问楼主,应该如何看待?  -----------------------------  十八反现代研究也认为有不尽然之处,但作为中药应用上的重要安全指标仍会长期在临床起一定指导作用。
  穿山林宅讳祥者。一子四岁。腊月被爆竹惊死。拿苏。如父母唤声略重。又惊死。与饮食时。先以食示之。再做声。便不惊。其父亦业幼科。投以枣仁、远志等味不效。至余告其颠末。余曰。此胆家受病。作心家医。误矣。余授以参竹汤。二剂愈。  ——《幼科铁镜》
  @此为曾勇明 15楼
15:45:59  译:广东吕某的女儿,被她的后母尹氏忌恨。后母表面上装作宠爱她,亲手洗她的衣服。暗中把樟木磨成粉,调进米浆抹在女孩的衣裤上。女孩穿上之后瘙痒不止,全身浮肿,症状极像麻风。请医生来治疗,很久都没有好转。不仅没人来提亲,还要求将她送进“疯林(古代人对麻风十分恐惧,患者常被隔离居住,任其自生自灭)”。吕某不忍心,又请来一位姓程的名医为她治疗。程医生诊脉并观察她的面色,见她脸上没有麻风的痕迹,手不......  -----------------------------  那啥 现在不是用樟脑球吗 放立柜里
  等  
  @此为曾勇明
15:45:59  译:广东吕某的女儿,被她的后母尹氏忌恨。后母表面上装作宠爱她,亲手洗她的衣服。暗中把樟木磨成粉,调进米浆抹在女孩的衣裤上。女孩穿上之后瘙痒不止,全身浮肿,症状极像麻风。请医生来治疗,很久都没有好转。不仅没人来提亲,还要求将她送进“疯林(古代人对麻风十分恐惧,患者常被隔离居住,任其自生自灭)”。吕某不忍心,又请来一位姓程的名医为她治疗。程医生诊脉并观察她的面色,见她脸上没有麻风的痕迹,手不......  -----------------------------  @不想潜水了12138 65楼
14:55:30  那啥 现在不是用樟脑球吗 放立柜里  -----------------------------  短暂的气味接触和长期的皮肤直接接触后果不同。过去很多木匠做完樟木器后要用盐水或药水洗手。
  林祥有一个四岁的儿子,腊月时被爆竹声惊吓致昏迷,经过推拿苏醒过来。但从此以后只要父母呼唤声稍微大一点,也会惊吓昏迷。给他吃东西的时候,先把食物给他看,再说话,就不会受惊。他的父亲也是小儿科医生,处方用枣仁、远志等药都无效。找我把前后情况介绍了一遍。我说:这是胆伤,作心惊治就错了。我给他参竹汤的方子,两副药就好了。
  再来几个心理治疗的吧。
  楼主你好!请问有那些治肝癌的方子吗  
  汪石山治一人,县差拏人,以铁索锁犯,行至中途,投河而死。犯家告所差人索骗威逼致死,所差脱罪,未免费财,忧愤成病,如醉如痴,谬言妄语,无复知识。诊之日:此人费财而忧,必得喜乃愈,药岂能治哉。令其熔锡作银数锭,置其侧,病者见之果喜,握视不置,后病遂愈。此以喜胜忧也   ——续名医类案
  汪石山治过一个人,是县里的差役。抓人时用铁索锁住犯,走到河中间时犯人投河死了。犯人家属告差役们索贿威逼致人死亡。这人后来虽然没有判罪,却不免花了钱财。忧愤成病,如醉如痴,尽说些疯话,也不认识人了。汪石山诊察后说:这人因为花费钱财而忧伤,必须以喜悦使他痊愈。药物哪能治疗呢?让人熔化锡做成假锭几个,放在他身边。病人见到后果然高兴,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舍不得放手。后来病也好了。这是以喜胜忧的道理。
  @微笑也幸福1588 71楼
15:45:14  楼主你好!请问有那些治肝癌的方子吗  -----------------------------  参考这个:.cn/lilunshuji/neikexue/76-10-2.html#m0-0  虽然很残忍,但还是得说:不要过于相信偏方,不要相信游医。
  一宦素谨言,二日会堂属,官筵中,有萝葡颇大,客羡之。主曰:尚有大如人者。客皆笑以为无。主则悔恨自咎日:人不见如此大者,而吾以是语之,宜以吾言为妄且笑也。因而致病,药不应。其子读书达事,思其父素不轻言,因愧赧成病,必须实所言,庶可解释。遂遣人至家取萝葡如人大者至官所,复会堂属,强父扶病而陪,陪至数巡,以车载萝葡至席前,客皆惊讶,其父大喜,厥旦疾愈。   ——续名医类案
  译:一个官员素来说话谨慎。有一天请官府同事聚会,宴席中有个大萝卜,客人都称赞。主人说:“还有像人一样大的。”客人们都笑话他,认为没有那么大的。主人悔恨自责,觉得没人见过那么大的,可我却说有,难怪大家都取笑我胡说。因此生了病,服药不效。他的儿子读书知道事理。心想父亲向来不随便说话,这一次羞愧成病,必须让他的话成真,才能解开心结。便派人到家里找到人一样的大萝卜送到官府,再次召集大家聚会,硬要父亲带病作陪。酒过数巡,用车拉着萝卜到酒席前。大家都觉得吃惊,父亲大为高兴,第二天早晨病就好了。
  马  
  马  
  真的都很有意思~
  一女子病不食,面北卧者且半载,医告术穷。翁(朱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丈夫入广且五年。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感怒耳。父以为不然。翁入而掌其面者三,责以不当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疾不作。  ——丹溪翁传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快乐的死vv 81楼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快乐的死vv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此为曾勇明 82楼
16:28:14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  不是故意捣乱回这么多条的哈,天涯抽得不成样子了,我是看的西医,只知道是过敏而且有炎症.......  T-T
  @快乐的死vv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此为曾勇明
16:28:14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  @快乐的死vv 84楼
16:33:33  不是故意捣乱回这么多条的哈,天涯抽得不成样子了,我是看的西医,只知道是过敏而且有炎症.......  T-T  -----------------------------  症状就是有天晚上突然就发了,而且也没吃什么刺激性食物,也没去什么不干净的环境,全身都又红又肿又痒的,肿得很大片,白天就好一些,晚上就严重,还有点想吐头晕
  @快乐的死vv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此为曾勇明
16:28:14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  @快乐的死vv 84楼
16:33:33  不是故意捣乱回这么多条的哈,天涯抽得不成样子了,我是看的西医,只知道是过敏而且有炎症.......  T-T  -----------------------------  百度搜索“中医问诊单”,填一遍基本就知道了。
  心心理疾病哦  
  楼主。 马一个
  译:一个女子得病不吃饭,脸朝里睡着将近半年,医生都说没有办法。朱丹溪为她诊脉,感到她左手肝区脉象弦而上溢。说:“这是思念男子而不能如愿,气机郁结在脾的缘故。”详细询问,知道她有个未婚夫去广东将近五年了。朱丹溪对她父亲说:“这种病只有使她发怒才能解开。因为怒氯属木,所以能冲开脾木的郁结。”于是朱丹溪进房打了她三耳光,骂她不该有外心。女子号啕大哭,大发脾气,气消了就能吃饭了。朱丹溪又悄悄告诉她父亲说“思念郁结的气虽然松开了,但必须让开心,才可以不再犯病。”于是骗她说未婚夫写信来,信中说很快回来。三个月之后,未婚夫真的回来了,她的病再没有发作。
  @快乐的死vv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此为曾勇明
16:28:14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  @快乐的死vv
16:33:33  不是故意捣乱回这么多条的哈,天涯抽得不成样子了,我是看的西医,只知道是过敏而且有炎症.......  T-T  -----------------------------  @快乐的死vv 85楼
16:41:10  症状就是有天晚上突然就发了,而且也没吃什么刺激性食物,也没去什么不干净的环境,全身都又红又肿又痒的,肿得很大片,白天就好一些,晚上就严重,还有点想吐头晕  -----------------------------  应该说明性别、年龄、舌苔、大小便等等,中医问诊需要的信息很多,填个问诊单吧。涉及隐私的地方可以忽略。
  @此为曾勇明 86楼
16:42  @快乐的死vv
16:25:15  LZ,你有什么治荨麻疹的方子么,这个好痛苦  -----------------------------  @此为曾勇明
16:28:14  荨麻疹分风寒、风热、血虚三种,请说明症状以便知道你是哪一种。  -----------------------------  @快乐的死vv 84楼
16:33:33  不是故意捣乱回这么多条的哈,天涯抽得不成……  -----------------------------  我就是荨麻疹,本人寒湿体质,喝酒吃海鲜就会发作,不超过十分钟,西医控制,貌似荨麻疹不能治愈啊,是免疫系统的事儿。  
  记号!  
  学习拉  
  "猪羊之会""洗脚汤",真是笑倒了!这两位既没文化,也没常识啊。其实,中医之所以被人误解,部分原因在于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说到这个,我说些外行话。我曾陪外地亲戚去过几家上海的三甲医院,发现医生在看病过程中,诊脉的时间最少。按我的理解,望闻问切,应该脉象最重要。望闻问,只能看到表象,有时正确,有时错误,如果和脉象符合,那确定无疑。如果与脉象不合呢?以哪个为主?而且有的医生连望闻问也比较仓促,诊断有点象看相,固然一些水平高、阅历深的人往往看一眼就能判断正确,但也会看走眼。更何况是治病救人,应该静下心来,慢慢来才行。我没学过医,纯粹外行,希望楼主有空解答一下,谢谢!
  @此为曾勇明
15:57:57  参考这个:.cn/lilunshuji/neikexue/76-10-2.html#m0-0   虽然很残忍,但还是得说:不要过于相信偏方,不要相信游医。  —————————————————  那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用了。哎!谢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件有趣的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