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与神九对接八对接是什么时候?

天宫一号飞天至神八对接全程精彩回顾|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天宫|神八|对接_新浪视频
视频:天宫一号飞天至神八对接全程精彩回顾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所属专辑: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最新消息: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这两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按照计划,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首次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中国成第三个掌握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航天大国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能力航天大国。
  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中国的载人航天提出了分三步走计划,明确第三步就是建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开始,目标就锁定在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进行至少有一次为载人飞行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试验。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将于2020年前后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60吨左右。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能力航天大国。
  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中国的载人航天提出了分三步走计划,明确第三步就是建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开始,目标就锁定在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进行至少有一次为载人飞行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试验。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将于2020年前后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60吨左右。
  2030年中国登月飞船有望飞向月球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中国进军太空强国,全面实施中国航天三大工程:载人航天(空间站)、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列卫星)和登月计划(从“嫦娥”探月为开始)。到2020年左右,太空中除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网已经建成。2020年空间站建成后,载人航天工程必然要与需要载人航天技术的登月工程对接,而空间站也有可能成为探月登月的中转站。到2030年,中国自己的登月飞船有望飞向月球。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网站报道称,美国当局认为,中国的太空计划成功实现后,中国就将成为全球太空第一强国。
  神八天宫交会对接飞控软件代码量达1100多万行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北京飞控中心软件室主任孙军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交会对接任务的数据处理信息中心,北京飞控中心的软件系统承担着对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遥测数据处理、上行数据注入、测控网信息交换和飞行计划调度等任务,并为飞控决策人员提供任务信息、显示测控可视化、仿真验证决策支持平台。
  新一代软件系统分六大子系统,即实时处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软件平台子系统、轨道计算子系统、仿真子系统及指挥显示子系统,共有28个软件配置项、194个软件进程、7000多个模块,整个软件的代码量达到1100多万行。
  专家详解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节点
  “交会对接过程就像一对情侣在谈恋爱,神八是主动追求的一方,在后面穷追不舍;天宫一号也很想与神八接近,于是就早早转身等待,却又故作矜持地慢慢向后退,最终他俩将零距离地相拥到一起”,“天宫一号”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从神八自主控制,到与天宫的对接机构接触,再到两者连为一体,严丝合缝,全程约160分钟,每分每秒,都惊心动魄。
  那么如何交会,如何对接,难在哪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总设计师张柏楠,解读了整个过程的“五道关卡”。
  正负误差不超1秒
  神八与天宫交会对接从神八发射起就必须精打细算。神八发射时间正负误差不超1秒,一旦超过1秒误差,就将导致神八与天宫的轨道面极大偏差。
  轻则将消耗大量燃料,降低航天器寿命,重则因燃料不足而无法交会。1968年前苏联的一次交会对接,燃料就在两个飞行器相距仅30厘米时耗尽,以失败告终。因此,神八发射前4小时,综合考量发射场风速、火箭起飞重量等数据,最终点火时刻锁定11月1日5时58分07秒。
  前15分钟,根据天文台授时的自动点火系统,神八准时点火,分秒不差起飞。同时,托举它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在飞行时不断修正轨道,创下入轨精度的最新纪录。
  两天追上1万公里
  如果相距遥远,需加大速度追赶,然而在太空中,飞船追赶天宫的最优方案,不是加速,却是不断减速。
  这是因为,在轨道周期不变的情况下,轨道越低,飞行器飞得越快。正是基于这样的物理原理,神八入轨时位于天宫下方,距地面330公里的椭圆轨道,然后一边抬升,一边降速。
  在进入轨道那一刻,神八与天宫相距约1万公里,且不在同一轨道平面。怎么才能在短短两天内追上天宫?这就需要严密的计算和超一流的飞控能力。为此,作为“指挥中枢”的北京飞控中心,早在07年7月就开始研发新一代飞控软件,经数年攻关,两年前初启用。这套拥有1100多万行代码的庞大软件系统,能够多目标同时测控,确保飞船和天宫协调每个动作。
  同时,原本覆盖率仅17%的航天测控网,也因中继卫星和测控站点的增加,提升到70%。
  连续连天5次变轨,神八与天宫恰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位置。
  4反推发动机防撞
  美俄两国早期的交会对接试验中,碰撞事故层出不穷。1997年,俄罗斯进步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还曾相撞,使空间站上的光谱号舱被迫关闭,加速空间站失效坠毁的进程。
  当神八在地面引导控制下,抵达天宫一号后下方52公里处时,二者打通通信联系,直接“对话”。此时,飞船通过自身的计算机自主控制,继续接近天宫,途中4次“刹车”。为此,神八专门加装4台反推发动机,紧急时刻能启动避让。
  当二者相距5公里以外时,如果关掉发动机,会在各自的轨道上越离越远,不会相撞,但也将无法交会对接。一旦进入5公里之内,即使没有任何动力,也可能越飞越近,导致相撞。
  4个停泊点就像轮船入港前的锚地,是重要的可靠性备份措施。走走停停,可避免走得太快发生碰撞,也提供处置突发故障的时间。
  在3公里的高空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即使用航天测控站的光学望远镜,也难以清晰观测到。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让两个8吨多的庞然大物,对接机构挨近时误差仅在18厘米内,姿态小于5度,就好比神八拿着一根线,要穿进天宫一号那根绣花针的针眼里。
  所以神八新增8台平移发动机,遍布周身,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提供推力。而航天器相对位置的精确测量,是发动机提供精确推力的前提,敏感器们将一棒接一棒。
  从相距52公里直至交会对接,作用距离较远的微波雷达率先工作;进入20公里后,精度较高的激光雷达开始工作;进入100米时,更加精确的CCD光学敏感器开始介入。这3台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
  由于在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太空中的阳光强度,为避免强光对测量设备的干扰,首次交会对接计划在地球阴影区进行。组合体飞行12天后,第二次试验则将选择阳光照耀的地方,充分验证测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测量设备棒棒接力
  当神八准备返回时,这也是一个重要关口。特别是在载人情况下,一旦分离不成功,就意味着航天员不能返回。
  因此对接完成后,捕获锁要退到初始位置,只保留结构锁,才可保证随时分离。
  分离的最初动力来自于对接机构上对称的两对分离弹簧。同时飞船提供4重备份。若飞船锁钩自动解锁失效,则由天宫锁钩解锁,如仍不行,则用火工品炸断飞船锁钩,仍无效,最后的选择就是把天宫的锁钩炸毁。不过天宫的对接机构将永远失效,无法迎接下一艘飞船。
  只图分得开也不成,同时还要分得好,保证分离带来的误差,不致导致航天器翻滚,这就需控制姿态相对稳定,锁紧机构依次解开。首次倾情相会,由此暂告一段落。
  必经环节
  天宫和神八在太空中,各进行两次180度的华丽转身。
  神八发射升空后,一直跟随天宫之后,做追赶动作。因此要实现交会对接,天宫必须首先180度转向,让两者的对接机构“面对面”。
  科研人员在地面启动组合体控制模式,由天宫“掌舵”控制组合体飞行,并在几个小时后,再度进行组合体的180度转身。
  转身完成后,神八跑到了前面,因为处于停靠状态,发动机不再工作,以节省能源,完全靠天宫在身后“发号施令”。
  组合体飞行任务完成后,地面人员向神八下达分离指令,它犹如告别热恋多日的情人,将启程返回地球。
  与天宫分离后,神八将缓缓调转身姿,转过180度,从而与天宫行驶方向一致,同时加速飞行,进入返回地面程序。
  4重备份确保能返回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商西
  图/新华社
  数说对接
  "神舟八号"的对接之路上,设置了4个安全停泊点”。 4个停泊点分别是相距5公里、400米、140米和30米。
  每一站,飞船和目标飞行器都要切换敏感器和控制模式,进行例行“体检”,合格方能“放行”。
  0.2米/秒
  既要防止“牵不上手”,又要防止“追尾事故”,神八与天宫的相对速度,需控制在0.2米/秒。
  据计算,“神八”的前进速度比天宫一号略胜一筹,在交会对接时,它比天宫的飞行速度略快0.2秒。但不能再多,不然两个“铁疙瘩”就无法实现对接。
  一旦控制不好,“追尾事故”将让飞行器受伤。
  15分钟
  当两个航天器相距仅几十厘米时,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参数满足对接条件,神八将在惯性作用下,与天宫轻轻相触。感应装置一旦感受到接触,飞船尾部的4台发动机随即点火,“捕获”天宫后又旋即关机,紧接着,缓冲、校正、拉近、拉紧、锁死等一系列动作相继展开,上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步动作,在大约15分钟内,两者合体。
  15对锁
  交会对接机构中,有3对捕获锁,12对结构锁。捕获锁出动,二者就能依附在一起,结构锁则将二者紧紧粘连。
  “天宫”与“神八”各有3个完全对称的捕获锁,当二者两两合在一起时,就似门的撞锁相扣,实现两个飞行器最初的捕获、连接和定位。
  但捕获锁连接,并不代表连体成功,即如两人虽然见了面、牵了手,但脾气秉性还需进一步磨合。这时,12对结构锁,将如同火车车厢间的挂钩,能将两个飞行器牢牢绑定。
  正常情况下,神八会主动出击,抓住天宫。
  神八天宫两次交会对接皆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专家分析,“神八”“天宫”两次相吻皆在我国甘肃、陕西上空。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据介绍,预计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我国甘肃、陕西上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胡锦涛致电祝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胡锦涛总书记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
  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太空相会遥传胜利捷报,航天壮举激发奋斗豪情。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正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交会对接实况。
  凌晨时分,在距地面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上,神舟八号飞船正以自主控制方式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逐步靠近。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大屏幕上交替显示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运行轨迹、参数和三维动画,扬声器里不时传来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话的声音。
  1时15分许,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走进飞控大厅,通过中心指挥显示系统观看交会对接实况。
  1时23分,当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随后,神舟八号以每秒0.2米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
  20米,10米,1米,0.5米……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距离越来越近。吴邦国等领导同志神情专注地观看大屏幕上的图像。
  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等技术动作,神舟八号飞船启动主动对接钩,牢牢锁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的被动对接钩。1时36分,两个航天器紧紧连接成一个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茫茫太空。
  整个对接过程由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上安装的舱外摄像机拍摄下来,实时传回地面,清晰呈现在人们眼前。
  1时4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顿时,飞控大厅里一片欢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现场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的贺电。总书记在贺电中说,欣悉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甚喜甚慰。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胡锦涛指出,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至为关键。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在场的工作人员倍受鼓舞,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吴邦国等领导同志走到操作控制台前,同工作人员热情握手,祝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希望大家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再夺载人航天事业新胜利。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交会对接实况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何勇、梁光烈、马凯、孟建柱,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廖锡龙、靖志远、吴胜利、许其亮。
  按照计划,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经过12天左右飞行,两个航天器将分离,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此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等待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来源:长江网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小_mm
Google提供的广告
爱威海社区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为成败关键
资料图:&天宫一号&飞行器。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7月末,中国航天集结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酷暑中再次吹响,23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顺利运抵,与先期抵达的&天宫一号&会合,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陆续就位。火热的8月里,全球华人和世界各国民众把目光投向中国,期待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的里程碑。
交会对接 力求天衣无缝
&天宫一号&发射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步骤,但具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他进一步介绍说,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发射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技术突破,比如,从&神五&首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神七&宇航员太空漫步,飞船进行200多项改进。此次&天宫一号&发射也是如此。据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全面进行了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的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就达66项。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为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相关专家对其共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
在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非技术细节上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让&天宫一号&顺利经受长途跋涉的考验,安全如期抵达发射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团队在细节上可谓做足了功课。由于&天宫一号&块头超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使用了迄今为止该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并且设计了优良的内部减震系统、先进的温控系统。在安全抵达后,科研人员又开始对其各个功能部件进行最严格仔细的测试工作。
国际合作 做到开放共赢
&我觉得中国建立空间站是件很棒的事,正是有了像中国这样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力量才更强大,相信我们之间能进行良好的合作,建立最深厚的国际友情。&当时身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谢幕之旅的美国宇航员雷克斯&瓦尔海姆在接受地面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的朴素言语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即将迈出重要一步的欢迎之情。的确,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探索浩瀚无际的宇宙新天地。
&阿特兰蒂斯&号才告别苍穹,俄罗斯就放出了2020年结束使用期限的国际空间站将被投入大海的消息。对人类的太空之梦搁浅的担忧使人们对此次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开放情况格外关注。对此,张建启表示2020年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同时,他认为&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程,让外国的科学家和宇航员上去和中国合作进行科学实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3种方式。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游戏链接申请QQ: 76493
Powered by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 精彩瞬间
摘要: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 精彩瞬间 日 11:22: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手机看商都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这是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天宫/神八组合体开始分离的画面。(视 ...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 精彩瞬间
日 11:22: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手机看商都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这是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天宫/神八组合体开始分离的画面。(视频截图)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这是神舟八号摄像头拍摄的神舟八号回到30米停泊点时的画面。(视频截图)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9时2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组合体发送指令,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中间位置显示出神舟八号逐渐撤离天宫一号的三维动画,两侧分别显示着从天宫看神舟、从神舟看天宫的图像。
4分钟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机构顺利解锁,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八号飞船缓缓撤离至140米停泊点。
在地面控制下,神舟八号再次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30米,20米,10米……
屏幕中央图像显示,神舟步步追赶、步步靠近,逐渐抵达天宫“身旁”。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锁紧等技术动作,两个航天器最终实现二次对接,再次形成刚性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浩渺太空。
随后,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顿时,飞控大厅里掌声四起,一片欢腾。
据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介绍,这次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功能和交会测量设备在阳照区的工作性能,并进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安排在飞船运行第216圈地面连续测控弧段进行,为充分考核光学测量设备在光照条件下的功能性能,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和交会试验大部分过程在阳照区进行,对接在阴影区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完成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继续对组合体实施精确测控,同时,认真收集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对飞船返回前轨道参数进行修正计算,为组合体再次分离和神舟八号飞船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二次交会对接三大节点
事件:为顺利进行二次交会对接,天宫/神八组合体于13日22时37分在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
解读(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时,组合体运行以天宫一号控制为主,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的姿态调整由天宫一号来控制进行。因此,这次太空转身,天宫/神八组合体没有启动轨控发动机,而是依靠陀螺动量轮的控制完成,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对轨道的扰动。
解读(北京飞控中心副总设计师李剑):选择倒飞的方式,而不直接以原有姿态,即飞船在前、天宫在后的姿态进行分离和二次对接,主要是考虑光照条件并保持与第一次对接姿态一致。
事件:要完成二次交会对接,神舟八号首先要与天宫一号分离。当组合体的对接机构控制器接到分离指令后,对接锁系就将执行分离指令,实施解锁动作,时间需要3~4分钟;对接锁解开后,将通过对接面上4个被压缩的弹簧推杆的弹簧力,将两个8吨多重的航天器轻轻推开。
解读(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建中):这个弹簧力并不大,只有几百牛顿,相当于几十公斤。两个航天器被推开后,将保持一定姿态,缓缓分离,直至准备执行第二次交会对接任务。
解读(北京飞控中心副总设计师李剑):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撤离过程是受控的。分离弹簧虽然是对称设计,但是分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两个目标的偏航、倾斜,因而要控制好两个目标的相对姿态,保持好两个目标相对导航。
事件: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140米后,将再次飞往天宫一号,完成第二次对接。这次对接与首次对接过程基本相同。神八飞船平伸出捕获环,主动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天宫一号。主要区别在于,二次对接将在光照区进行。
解读(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首次交会对接在地球阴影区进行,由于没有太空中强光的影响,对接非常顺利。为了充分验证测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二次对接或将在光照区举行。目前最担心的,是强阳光对测量设备所造成的干扰。
解读(北京飞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的目的是,进一步考核对接机构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及交会测量设备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性能。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二次交会对接后续看点
“神八”将于17日返回地面
预计主着陆场气象条件较好
内蒙古气象台工作人员正在监视、分析“神八”主着陆场天气变化(11月14日摄)。
按照预定计划,“神八”将于11月17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阿木古郎草原着陆。初步预测,11月17日当天“神八”主着陆场区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神八”返回舱顺利着陆。新华社发
1组合体轨道维持
二次交会对接完成后,将对组合体进行第二次轨道维持。北京飞控中心副总师李剑说,运行在外太空的航天器受大气阻力影响,其轨道会出现衰减,因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组合体在轨运行期间也将进行2次轨道维持。组合体第一次轨道维持于11月4日顺利进行。
2飞船再次撤离天宫
组合体运行一段时间后,神舟八号飞船将再次撤离天宫一号。这次飞船分离与二次交会对接前飞船的分离形态不同。二次交会对接前,组合体进行180度调头,飞船正飞分开。而最终撤离返回的时候,组合体不再调头,飞船采取倒飞撤离,即直接从前面撤离。
3飞船或进行轨道维持
李剑说,为使飞船顺利返回地面,返回前计划进行一次飞船轨道维持,目的是为了能让飞船精确地瞄准着陆点,即返回那一圈的轨迹要过着陆场的中心点。但是,如果各种因素考虑准确,飞船撤离后、返回前的轨道维持或将取消。
飞船撤离后,预计运行一段时间再返回地面。李剑说,飞船分离后不是立即返回,而是计划撤离后一天返回,主要是在程序设计上为返回前轨道的偏差留有调整余地。返回程序的准备也需要一定时间,还要考虑主着陆场气象条件等很多因素。(据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SourceP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