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汇民币汇率中间价,真的有用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关系研究.pdf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关系研究
姓名:李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民经济学
指导教师:贤成毅
座机电话号码
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李江
指导教师:贤成毅副教授
年级:2005 级
专业:国民经济学
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和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但在中国的资
本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没完全实现的背景下,数量众多的在华跨国公司需要规避人民币
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离岸人民币无本金非交割远期(NDF )市场迅速发展。随着通信技
术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内外金融市场间信息传递越来越快,交易成本也越来越低。境
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之间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因此,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
分析和 VAR-BEKK
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和时间序列方法分别对境内外人民币市场间汇率及
其波动溢出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研究区间内数据以2005 年7 月21
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界分为两阶段进行
实证分析。首先对境内外人民币市场间汇率关系的理论模型、相互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接
着,本文运用
统计量和 QLB
统计量对境内外人民币市场间汇率收益率数据进行基本统
计分析,然后运用协整方法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对境内外人民币市场间的汇率关系进行了实
证研究,并引入VAR-BEKK 模型,利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林毅夫’内容提要人民币汇率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认为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的学者指 出,中国可贸易品部门相对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因此导致人民币真实汇率被 低估。也有学者根据中国近年来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指出人民币需要大幅度升值以恢复贸易平衡。 本文认为“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中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
化对真实汇率的影响在中国 并不成立,而且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中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人民币币值并没有被严重低估。当前国 际金融界对人民币汇率的炒作主要是跟风日本和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2006年中 国外汇储备超过l万亿美元也增加了国际投机者认为人民币要升值的预期。本文认为中国外汇储 备的增长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应该稳定市场预期、抑制外汇升值投机,同时加快对外贸外资体 制的改革,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善宏观管理能力。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外汇储备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连续几年 投机人民币大幅贬值,2003年以后则反过来投机人民币大幅升值。升值问题最早由日本政府在2003年 春的七国峰会上提出,主要是指责中国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向国际市场大量倾销廉价产品,导致国际上 出现通货紧缩。之后,部分美国国会议员以同样的理由指责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廉价商品,致使美国贸 易出现巨额逆差,抢走了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使失业人数增加、经济萧条。有些国会议员甚至威胁人民 币若不升值30%~40%,将通过立法,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所有商品征收27.5%的关税。在日美政府提 出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以后,国际金融界转而热炒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且,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猛增,更增加 了这种升值预期和压力。 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目前的币值是不是严重低估,然后,探讨日美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和国际金 融界投机人民币汇率的动机,最后,对应管理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挑战和改革机遇提出几点建议。人民币币值是否严重低估目前支持中国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应该大幅升值的主要论据有两个:一是中国可贸易部门相对于+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3?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很快,近10年名义汇率未升值,致使真实汇率严重低估,需要经由名义 汇率的大幅升值才能恢复真实汇率的均衡。二是近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大,2005年达到1020亿美元, 2006年增加到1700亿美元,表明中国汇率严重低估,需要大幅升值才能恢复贸易平衡。以下逐一分析上 述观点,以确定其立论是否正确。 1.劳动生产率变化和人民币真实汇率。人民币真实汇率严重低估的观点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的卢锋根据“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的理论模型,整理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和服 务业部门工资和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变动的大量数据并与13个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后提出的 (卢锋,2006a、b、c)。然而,是否可以用“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和国内外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生 产率相对变动的比较来作为人民币名义汇率调整的依据尚值得商榷。 “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假说”首先由巴拉萨在1964年发表于美国《政治经济学评论》上的《购买力 平价学说的重新评估》一文中提出(Balassa,1964),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批评有些经济学家简单地依 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把两个国家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作为名义汇率需要调整的依据。他指出上述经济学 家忽略了每个国家的物价是由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组成,当一个国家的物 价水平相对于另一国家的物价水平发生变动,在一定条件下只代表这一个国家真实汇率的变动,并不一 定就意味着其名义汇率偏离均衡。巴拉萨在他的文章中是这样说明他的观点的: (1)一个国家的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导致工资率上升,而产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动; (2)如果国内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不可贸易部门的工资将随之上升; (3)不可贸易部门由于工资成本的上升,导致产生成本上升推动的价格上升; (4)国内物价的总体水平由于不可贸易部门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5)一个国家可贸易部门商品的价格等于另外一个国家可贸易部门商品的价格乘上名义汇率; (6)由于可贸易部门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变动,因此,(5)例中的等价关系仍然成立,名义汇率并不需要调整;(7)真实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所以,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的国家, 代表了真实汇率的升值。 上述例子假定某一个国家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导致工资水平上升,而可贸易商品的价格 不变。其实,也可能是导致产品的价格下降,但工资不变。此时,该国不可贸易部门的工资和价格都不会 变化,但是,另外一个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可贸易部门的工资、不可贸易部门的工资以及不可贸易 商品的价格都会下降。因此,在该国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真实汇率也会实现升值。另外,在上述的两 个例子中均假定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其实,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可贸易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这个变化和其他国家这两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 化的比较,以及这种相对变化对这两个国家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在巴拉萨的论文发表的同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逊也在发表于美国《经济和统计评 论》的《贸易问题理论短论》中提出了相同的论点(samuelson,1964)。因此,后来的学者把由于一个国家 的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可能导致这个国家真实汇率变动的理论假说称为 “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 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通常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高于不可贸易的服务业部 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相对生产率的变化也大于发达国家,按“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 说”,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真实汇率应该提高。数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东亚经济,其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世界经济% 2007年第3期?4?万   方数据 林毅夫产率的发展情况符合“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的条件。因此,有不少经济学家,例如Ito等(1997) 以及Drine和Rault(2003)等用东亚经济的资料来检验此理论假说的预期和现实经济中汇率的变动是否 一致,结果发现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真实汇率的变动基本上符合上述理论预期,但是印度、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的真实汇率并没有因为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的服 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而升值。 上述经验检验说明“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中所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的 影响在现实经济中并非必然成立的数学恒等式。其原因在于,从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变化到真实汇率的变化之间,要经过上述(2)到(6)的5个逻辑环节;然而,除了劳动生产率的变 化外,在现实经济中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各个部门工资和价格的变动。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 宾、新加坡、泰国等国的经验为例,Drine和Rault(2003)发现这些国家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业部 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并没有导致相应的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相对价格的变动,所以真实汇率 的变动就没有服从“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的预测。 根据卢锋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最初10余年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不仅没 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以1978年为100,相对劳动生产率指数到1990年下滑为84。然而这一指标进人 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止跌回升,特别是在近10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到2004年这一指数上升为276。 按照“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当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下 降时,真实汇率应该贬值。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lO多年,名义汇率的大幅贬值,实现了真实汇率的贬值。 卢锋因此认为“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适用于中国,并且由此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 最近10年,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而且,相对提升的速度 比发达国家快,所以,应该经由名义汇率的大幅升值来实现真实汇率的升值。 可是在运用“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来推论中国真实汇率乃至名义汇率变化时有一点应该注 意: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相对工资的变化并没有服从上述效应假说成立的条件(2),即这两个部 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化和这两个部门工资变化应有的关系。根据卢锋的研究,在改革开放最初10余年 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虽然没有增长,但是,相对工资却增长得很快。如果以 1978年为100,到1990年时这两个部门的相对单位劳动成本上升为117、118左右。这个结果和“巴拉萨 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中条件(2)所要求的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导致工资变化的中间传导机制正好 相反,生产力增长比较慢的制造业部门的工资增长速度反而快于生产力增长比较快的服务业的工资增 长。既然违反了“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成立的中间传导机制,1990年初以前中国人民币真实和 名义汇率的贬值就不能认为是由于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慢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造成的。实际上,1990年初以前人民币的贬值,更可能的原因是在改革之前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 略,人民币的币值被高估,以降低重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的进口成本,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币的贬值是从高 估的汇率向均衡汇率的回归。① 当然,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能用“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来解释, 并不代表这个假说就一定不适用于中国后来的情形。卢锋的研究发现,进人90年代以后,可贸易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同时,制造业部门单位劳动成本下降速度加快,而 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上升迅速。到2004年,这两个部门相对单位劳动成本的指数从1990年的117―118①卢锋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可能原因。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5?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降为28.4。卢锋的研究还发现,中国服务业单位工资的增长陕于美国和其他13个OEcD国家,而制造业工资的增长自1995年中期以来低于美国和其他13个0EcD国家。总的来讲,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 价格不断上涨,而制造业的价格不断下跌,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服务业价 格的上涨和制造业价格下跌的幅度也应该是较大的。上述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慢可是工 资增长相对快的经验事实已经违反了“巴拉萨一萨缪尔逊效应假说”成立的条件(2),即经由劳动力市场 的竞争,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工资要以同等的幅度来变动的要求被违背了,这个效应假说应该 即已不适用。然而,从较为宽松的意义,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不可贸易的服务业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会导致这两个部门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导致真实汇率的变动来看,卢锋的研 究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不可贸易的服务业出现价格上涨而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出现价格下跌,而且 两者的变动幅度均大于发达国家。这样,在名义汇率不变和可贸易部门的跨国价格服从上述“巴拉萨一 萨缪尔逊效应假说”条件(5)的情况下,中国的真实汇率其实已经升值了。 上述讨论说明,卢锋提出的中国由于90年代以后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劳 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而名义汇率自1997年以后未做调整,从而致使真实汇率严重低估的结论是不成立 的,认为由于真实汇率严重低估需要经由名义汇率大幅升值来实现真实汇率升值的建议也是值得商榷的。2.外贸顺差和人民币币值。虽然从卢锋的研究中不能得出目前中国人民币真实汇率和名义汇率已 经被严重低估的结论,但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目前的汇率接近均衡水平。① 受一国汇率水平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经常账户。如果币值严重低估,国内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 场上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同时本币表示的国外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升高,进口减少,经常账户盈余的绝 对量和相对于贸易总量以及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会变大;反之,如果币值严重高估,经常账户盈 余的绝对量和相对于贸易总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会变小。 表l给出了中国自1995年以来贸易盈余、进出表1 1995~2005年中国的贸易盈余情况口总额和贸易盈余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表1中 可以看出,在国际上开始热炒中国人民币升值的 2003年,中国贸易盈余的绝对额为255亿美元,少于 1998、1999年国际上热炒中国人民币贬值时的435亿 美元和292亿美元。而且,即使2005年中国的贸易 盈余增加到1020亿美元,贸易盈余占进出口总额的 比例只有7.2%,低于1998、1999年的13.4%和 8.1%。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出口中有60%是外商直接 投资的加工贸易,外贸盈余从2004年的321亿美元 猛增到2005年的1020亿美元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 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利用加工贸易,低报进口原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材料和中间品的价格,高报出口最终产品的价格,人 为虚增贸易盈余以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结果。②从上①如没有特别指出,本文所讲汇率指的是名义汇率。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热炒日元和新台币升值时,日本和台湾地区也出现贸易盈余突然猛增的情形。 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6?万   方数据 林毅夫述贸易盈余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1998年以来国际上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投机,如果真 是为中国人民币币值的高估或低估而来,那么1998、1999年应该投机人民币升值而非贬值,2003、2004年 应该投机人民币贬值而非升值。 对人民币的投机不是根据人民币币值的实际状况还可以从表2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国 际比较而得到印证。如果人民币的币值比其他国家低估,那么中国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应该 比其他国家高。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贸易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东亚经济中处于最低水 平。以2004年为例,中国的比例只有1.7%,远低于日本的3.7%,新加坡的19.8%,中国台湾地区的6. 6%,韩国的4.2%,马来西亚的13.7%,菲律宾的3.2%,泰国的4.5%,中国香港的8.1%。如果国际上 的金融炒家真是以币值偏离均衡作为汇率投机的依据,那么这些炒家炒的对象应该是新加坡、马来西亚、 韩国等国的货币,而不是人民币。从上述贸易盈余情况的比较来看,合理的推论是人民币的币值并没有 被严重低估。表2东亚经济体对美国贸易的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资料来源:schnabl(2005)。二人民币币值低估问题的由来人民币的币值既然没有被严重低估,为何现在国际金融界却在热炒人民币升值?其实,这些年来国 际金融界炒作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或升值其缘由都不在于人民币币值的真实情况。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东 亚其他经济体的汇率大幅贬值。鉴于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国际金融炒家利用人们认为中国 政府会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而随东亚货币大幅贬值的心理因素来炒作人民币贬值。2003年以后国际金 融界炒作人民币升值则从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压为切人点,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经 验,利用两点心理因素来炒作人民币升值:一是认为只要美国政府对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施压,这个 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最终会屈服于压力,而让货币大幅升值;二是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成为世界最大的 外汇储备国,一般人会认为这是人民币币值低估所致,需要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缓解外汇储备增加。以 下先分析日本和美国政府的指控是否成立,然后,再分析外汇储备为何大幅增加。 1.日本和美国政府的压力。2003年日本政府指责中国人民币币值低估,出口产品便宜,导致国际上 出现通货紧缩。然而这个指责根本站不住脚,因为2003年中国贸易量仅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而世界 贸易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也就是中国的贸易量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左右,即使中国出口世界经济% 2007年第3期?7?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的产品全部免费赠送也不能引起国际的通货紧缩。日本政府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日本从1991年 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出现连续10多年的通货紧缩。原日本首相小泉2001年打着治理通货紧缩的旗 号上台,到了2003年尚未能摆脱国内通货紧缩的困境,看到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就以人民币的币 值低估导致日本出现通货紧缩为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压力。现在,小泉已经下台,日本也已经走出了 通货紧缩,2002到2005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从534.6亿美元增加到1004.1亿美元,贸易顺差从50.3 亿美元增加到164.2亿美,对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是日本走出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日本政 府将再也没有理由和借口重提人民币币值低估的不实指控。 2003年以来美国政府提出人民币币值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中美贸易之间中国的大量顺差所致, 然而,究其真实原因同样是因为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2001年3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斯达克股市 崩盘,接着发生了“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激增,经济疲软,失业率 增加,内外交困。到了2003年共和党政府面临期中选举的压力,像日本政府一样,他们也把国内经济的 困难、失业率的增加归罪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激增,试图以指责中国故意低估人民币币值向美国大量 出口廉价产品,抢走了美国的市场和就业机会,造成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增加,来转移国内选民对 政府政策的不满。 然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时只有1730美元,美国则为4.2万美元。中国的比较优 势是劳动力多、劳动力相对便宜,生产和出口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劳动力相对短缺、 劳动力昂贵的美国基本已经不生产,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结构完全是互补的。近年来,中国对美贸易 顺差的增加是原来东亚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属于美国进口来 源地的调整,并没有挤占美国自己原有的产业和市场。而且,这些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价格弹性低,也就是价格高低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如果人民币升值,美国不是以比较高的价格继续从 中国进口这些产品,就是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产品,而它们的产品必然比中国现在的产品价格高。不管 是前者或是后者,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总的贸易逆差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并且,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提高会减低美国一般家庭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国内总需求会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放缓,美国 的失业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对于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国贸易赤字和失业率的问题,美国国内的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是非常清 楚的,虽然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美国政府,尤其是国会,或许在将来还会重提此事,但美国政府还不至于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的要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政府应该清楚中国采取的灵活有管理的小幅度浮动 汇率制度对中美两国经济来说都是最有利的制度安排。 2.夕b汇储备大幅增加。近10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上升,10年扩大10倍,从1996年的1050亿 美元增加到2006年超过l万亿美元,因此,很容易让人认为这是中国币值低估所致。然而,长期以来作 为全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日本在近10年其外汇储备也以同样的幅度急剧增加,可见中国外汇储备 的增加有其外部原因。从表3中我们看到,日本一直到1994年外汇储备才超过1000亿美元,可是现在 也已经接近l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从1996年的1050亿美元迅猛增到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除了 自1994年以来,连续13年的双顺差之外,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如表2所示,美国自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增加,2004年达5.6%,总量为7000亿美元。美国 是当前世界第一大经济和贸易国,美国贸易赤字的激增必然使和美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积累了大 量的经常账户盈余。 从日本和台湾地区过去的经验来看,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与汇率水平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关世界经济% 2007年第3期?8?万   方数据 林毅夫系,中国现在即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也未必能减少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表3的数据显示 日元的汇率从1985年的238.05日元兑1美元大幅升值为1986年的168.03日元兑1美元时,经常账户 的顺差反而从1985年的491.69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858.45亿美元,外汇储备则从1985年的265.1 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422。39亿美元。1987年日元汇率继续升值到144.52日元兑1美元,贸易顺差 则继续增加到870.15亿美元,外汇储备猛增到814.79亿美元。贸易盈余一直到1988年才开始有所下 降,而且,经过两三年调整后,到了1991年外贸顺差又大幅攀升。外汇储备变动的趋势基本上和外贸盈 余变动趋势相同,1989后有所下降,但是从1992年开始又大幅攀升。台湾地区的新台币在1986年大幅 升值后,外贸盈余和外汇储备变动的情形也和日本的情形非常类似。人民币的汇率现在大幅升值很可能 和当时日元和台币的情形相同,无益于消除经常账户的盈余和减少外汇储备的积累,并很可能对中国经 济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其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和日本、台湾地区的外贸结构相同,出口加工占有重要地位。在汇率调整期间,许多从事 进出目贸易的企业可以以低报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高报最终出口品的价格,虚增贸易盈余 以套取汇率升值的收益。在汇率升值期间或是预期汇率升值时,经常账户的顺差反而会扩大。日本 1986、1987年和中国2005、2006年外贸顺差猛增应该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同样的道理,外国资金也会 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套利,使资本账户出现更多剩余。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差都扩大的情况下,外汇 储备增加得更多。 其次,在上述的套利期过后,汇率大幅升值将会降低表3 日元汇率、经常账户和外汇储备出口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的竞争力,使出口减少,进口增 加,经常账户的盈余降低。但同时会伴随着出口部门和进 口替代部门产能过剩的情形,使物价下跌,抵消汇率升值 的效果。所以,在一轮调整过后,经常账户的盈余很可能 依然如旧。日本经过1989、1990两年的调整后,经常账户 的顺差就又开始猛增,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样的情形 也可能出现在中国。 再次,与日本及台湾地区不同,中国目前产能过剩的 情形已经凸显,如果汇率大幅升值,将使产能过剩的情形 更为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同当时的日 本以及台湾地区相比,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效率 不高,投资大量靠银行贷款。如果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企业利润将大幅下降,好不容易压下来的银行呆坏账可能 又会迅速反弹,甚至引发经济金融危机。果真如此,资金 将会外逃,外汇储备有可能会显著下降,国民经济将要为 此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幸运地在大幅升值后没有出现大 的经济金融危机,经过一轮调整后中国经济会继续持续发 展,为了利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制造业上形成的资料来源:矢野恒太纪念会(2000)。群聚效应,外资仍会将中国作为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或为 了进入中国快速扩张的国内市场而继续大量涌进,资本账户仍将有巨额的盈余。在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有大量盈余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将继续快速增加。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9?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讨论可知,中国当前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人民币的币值没有直接的关系,人民币 大幅升值既不能根本减少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在相当程度上也不能减少外汇储备的积累。如果经常账 户盈余和外汇储备真的因而显著下降,国民经济将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三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外汇储备在2006年已经过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未来外汇储备很可 能会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短期内也不会消失。如何应对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以及未来继续增加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中国当前外汇和外经贸政策所应该研究的重要问题。 1.稳住预期,抑制外汇升值投机。在外汇储备已经高达l万亿美元并可能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国际 金融界的投机家将会借题发挥,热炒人民币升值的议题。国内外的多数资金拥有者对人民币币值并没有 严重低估的情况并不清楚,因此,很容易跟风,而对人民币形成巨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如果大幅升值固 然可以打消投机压力,但由于人民币的币值并没有严重低估,如果大幅升值,前面所分析的情况很可能发 生,也就是经过调整期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会继续增加;在调整期间,国内至少会出现通货紧缩,还很 可能会诱发金融经济危机,此时,国际金融投机家很可能反过来以中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银行呆坏账比例 高、各种隐性社会欠账多而炒人民币贬值。对于国际金融投机家来说,只要汇率按照他们热炒的方向大 幅升值或贬值,就能在短期内获得暴利,升值或贬值以后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他们并不关心。对于中 国来说,应付升值压力只要增发自己能够印制的人民币即可,相对容易;应付贬值压力则需动用外汇储备 去稳定币值,外汇储备总有用完的时候,应付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人民币币值没有严重低估,国内经 济承受能力不高的情况下以大幅升值去消除国际炒家的投机压力,会正中投机者的下怀,国民经济将会 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投机者的目的是试图从汇率的大幅波动中获取暴利,如果他们认为中国汇率有可能按他们预期的方 向和幅度变动,就会加大投机的压力;反之,如果确信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升降的可能,投机者自然会离 开,投机压力就会消失。这就像1998年国际金融大鳄投机港币贬值,最后铩羽而归一样。 中国目前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外国的金融炒家投机人民币需要通过迂回、隐蔽的渠道进行,交易费用 很高。如果经由代理人进行,每年需要支付5%左右的高额手续费,同时还要放弃每年4%左右的美国政 府债券的年利,投机人民币的成本不低于8%。只要中国坚持目前所采取的自主的、灵活的、可承受的原 则,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以行动表明每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只会是在3%左右,投机者在赚 不到钱而且亏本的情况下就会自讨没趣的走开,人民币投机的压力就会消失。 在人民币投机压力未消失前,外国金融投机家可能会利用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上的一些合法渠道,例 如投资于中国的房地产,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的双重投机。因此,中国需要对房地产的投机进行 必要的管制,防止房地产业的泡沫化。另外,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也会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 值的方式来虚增贸易盈余,加重货币升值的压力。但一个进出口企业的国内外账户最终总要有实际的支 付发生,只要明白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大幅升值,从事贸易的企业利用虚增盈余的方式来获利的动机也会 消失。 2.抓住机遇进行外资、外贸体制改革。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下,中国除了坚持每年根据国内 经济的可承受力,对人民币汇率采取自主、灵活、小幅度的调整之外,还应该利用目前外汇储备充足、国内 经济较为宽松的机会,对中国的外资、外贸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10?万   方数据 林毅夫中国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自于连续多年的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的双顺差,这种双顺差和中国现 有的外资、外贸政策有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典型“双缺口”发展中经济。 为了克服外汇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中国政府自1985年开始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 以多赚取外汇。同样,为了填补资金缺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给外 资企业许多政策优惠,包括税收上的“两免三减”,所得税只有国内同类企业的一半等。在这些政策的刺 激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1978~2005年年均增长高达17%,为世界同期贸易增长率8%的2倍 多,27年问对外贸易增加了68倍;同时,中国也成为除了美国之外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从1994年开始,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都出现双顺差,现在已经积累了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 备。在连续2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和高储蓄倾向下,中国的资金也出现了相对富余。外资、 外贸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缺口”条件下形成的政策已经不适应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 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的定位。 在外贸政策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的以鼓励出口、多赚取外汇为目的出口退税政策已不 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外贸政策应该以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目 的。明确地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土地、能源短缺,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因此,应该降低或逐渐取消对资 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这样中国的企业才会少发展、少出口这些产品,从 而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外资政策上,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凡是外资就能得到所得税减半以及“三免两减”等优惠是为了 多引进资金,现在资金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外资政策应该改为以吸引国内所没 有、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和鼓励到中国亟待发展的落后地区投资为主要目的。具体来 讲,应该实行“两税合一”,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和税收政策,取消现在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别 待遇的政策,并代之以不同技术标准的行业以及不同发展地区的差别待遇政策。在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 国民待遇后,并不是不再鼓励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其实,只要明确行 业准人和高新技术标准,以及需要鼓励发展的地区确定清楚,仍然可以给需要鼓励的外资优惠。当然,将 来国内的企业如果达到同样的技术标准和到同样的地区投资,只要这个优惠政策还在也应该得到同样的 优惠。不过,优惠的目的既然是鼓励投资国内所没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就应提高 优惠的门槛。这样的外资政策既不违背国民待遇的原则,也能够更有效地鼓励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外资 企业来中国,以及到有待发展的地区投资,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3.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改善宏观管理能力。经常账户的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除了和中国鼓励 外资外贸的政策有关之外,也和国内经济存在产能过剩、国内供给大于国内需求有关。“十五”时期,中 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4%,扣除消费物价指数年均增长10.1%,这样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 相当快的。但由于产能过剩,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表现为对外贸易的顺差。为了减少经常账户的顺 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一方面,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以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有效 的措施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实行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 体系和社会事业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支持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服 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人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消费 倾向等。另一方面,还应该防止投资过热的不断出现,避免产能过剩的情形继续恶化和向更多的产业蔓 延。中国当前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其特性是在经济发展、产业需要升级时,企业容易对下 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容易出现近几年在钢材、水泥、电解铝、汽车等产业那样一哄而上的世界经济% 2007年第3期?11?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潮涌现象”,等各个企业的投资都建成时,产能过剩的情形就难以避免。因此,政府应该发挥总量信息 的优势,改善宏观管理的能力,对投融资进行必要的指导,以防止过剩生产能力的不断出现和积累。 4.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在外汇储备已超过万亿美元,未来还可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之下,管好、用 好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一个亟须思考并应采取行动的课题。国内的有些学 者建议学习新加坡、韩国、挪威等国家的做法,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即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的流动性和安全陛的前提下,对外汇储备实施分档,将富余储备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管理,拓展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提高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水平,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左小蕾,2006;夏斌,2006;何帆与陈 平,2006)。如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增加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或者与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的生产国合 作,投资战略资源的生产、储备的基础设施,争取这些战略资源的稳定供给;成立类似于新加坡“政府投资 公司”(GIC)和淡马锡的专门管理国家外汇资产的投资公司,进行海外股权投资、战略投资者投资等;由 财政部发行特种长期债券,吸收民间人民币,向外管局购买外汇注入社保基金,以充实社保基金并加大社 保基金的海外投资比例等都是值得考虑研究的措施。但是,外汇储备本质上是中央银行以人民币的负债 换来的资产,所以,对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要有保值增值和风险意识,要按国际游戏规则专业运作,加强 公司治理,切忌不计成本、势在必得的“暴发户”行为和心态,也要淡化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政治色彩,只 有在深入研究和了解所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和制度,对发展的环境和获利可能有足够和充 分的了解后,才可谋定而后动。参考文献: 卢锋(2006a):《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4):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6004。卢锋(2006b):《中国工资与劳动成本变动及国际比较(1978―2004):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讨论稿,No.C2006008。 卢锋(2006c):《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深层次根源与认识启示:中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6021。夏斌(2006):《中国须综合五种对策解决外汇储备的存量和增量问题》,大道财经网,12月31日。 何帆、陈平(2006):《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左小蕾(2006):《万亿外汇储备的四个出口》,《经济观察报》10月28目。 矢野恒太纪念会(2000):《数字:办为日本④100年》第4版,日本国势社。Balassa,Bela.“The PurchasingPower蹦tyDoct矗ne:AReapp谢8丑1.”如啪Z矽P。缸沁Z&D砣鲫亨,1964,vol。72,pP。584―596.Series,2003,N 0.504.William Davidson InstitI】teatD^ne,I脒d and R丑ult,Chri8t叩he.‘‘Does the Balassa―S砌uelson Hypolllesis Hold for Asi蚰C叫ntr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PanelData CointegrationgarITests.”william D8vid80n In8titute workingpapcrstheUniVers晦0f Michi_St。phen M.R088 Busine8s Sch001. Gmwth aIId Real Exchaflge Rate:An Overview of the1to,呲atoshi;Igard,Peter and SyIllaJlsky,Steven. “Economic pothesis in As“’船脓%以昭P掣r Se概,1997,No.5979.samuelson。Paul A.“TheoI-eticalBala88a―S姗uelsonHy。No涵on酝deProblem3。”&以制矿昱c口姗池∞d s矧知妇,1964,46(2),pp。145一154.I山册alDoll盯StaIldards in the US arId E∞t Asia.’’Hamburg Institute of IntemationalSchn捌,Gunt}Ier.‘‘Int咖撕onalCapjtal Marke协aIldEconDmics,2005,HWWA discussion pape玛326.(截稿:2007年1月责任编辑:宋志刚)世界经济}2007年第3期?12?万   方数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林毅夫, Justin Lin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 世界经济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2007,(3) 21次参考文献(15条) 1.卢锋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讨论稿,No.C06 2.卢锋 中国工资与劳动成本变动及国际比较():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走势研究之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中心讨论稿,No.C06 3.卢锋 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的深层次根源与认识启示:中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 中心讨论稿,No.C06 4.夏斌 中国须综合五种对策解决外汇储备的存量和增量问题 2006 5.何帆.陈平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 .左小蕾 万亿外汇储备的四个出口 2006 7.矢野恒太纪念会 数字ごみゐ为日本の100年 2000 8.Balassa Bela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A Reappraisal 1964 9.Drine Imed.Rault Christophe Does the Balassa -Samuelson Hypothesis Hold for Asian Countr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Panel Data Cointegration Tests[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working papers Series,No.504 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ephen M.Ross Business School] 2003 10.Ito Takatoshi.Isard Peter.Symansky Stev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al Exchange Rate:An Overview of th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in Asia[NBER Working Paper eries,No. 11.Samuelson Paul A Theoretical Notes on Trade Problems .Schnabl Gunther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nd Informal Dollar Standards in the US and East Asia 2005 13.卢锋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可能原因 14.如没有特别指出,本文所讲汇率指的是名义汇率 15.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热炒日元和新台币升值时,日本和台湾地区也出现贸易盈余突然猛增的情形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妍 小议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现代商业2009(3)近期,人民币的两面性--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让人们大为不解.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 元已经升值了9%. 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猪肉、蔬茱、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升值和贬值是方向截然相反 的词汇,看似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2.期刊论文 袁怀宇.Yuan Huai Yu 人民币渐进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特区经济)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呈现渐进升值的特征,这种升值模式不同于激进升值,会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预期效应、数量效应、财富 效应、结构效应和利率效应等影响的渠道,并运用汇改以来的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渐进升值与上证综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中短期看渐进升值对证 券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负面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回避升值带来的不利冲击,应稳定升值预 期并加快证券市场发展.3.学位论文 孙明晖 人民币汇率升值现象浅析――从比较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均衡实际汇率的角度分析 2008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膨胀,截止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15282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了4619亿美元,增幅约43.3%,[1]同时,要求人民 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发的强烈。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是否需要调整和应该如何调整的问题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此大背景下,选取了合 理的经济因素变量,建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计量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均衡实际汇率的角度测度人民币汇率,试图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给 予一定的解释。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汇率长期被维持在一个不合理的水平,将会付出巨大的社会福利成本,发出错误的信号,影响公众预 期,导致经济的不稳定。而均衡汇率作为汇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以及汇率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的主要客观依据。本文通过对均衡 理论的介绍和分析,选取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模型,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各种不同的经济因素,例如:税收、名义汇率、进口税率、出口退 税率、政府支出比率、国内生产总值和货币供给量等因素对均衡汇率的影响,最终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模型(ERER)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 长期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状态。 本文选取了1994年到2007年间的各种基础经济因素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测算出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的人民币均 衡实际汇率。根据测算结果,1994年到2007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始终围绕均衡汇率波动,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时期。第一、 1994年到1995年,人民币处于低估阶段。1993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1994年、1995年通货膨胀水平分别达到了21.7%和14.8%的 情况下[2]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了快速升值,而同期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基本保持不变。第二、1996年到2002年,人民币处于高估状态。1998年以来中国物 价水平开始下降,并一度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第三、2003年到2007年,人民币处于低估状态。2006年、 2007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低估约9%和11%,与均衡实际汇率上升的趋势正好相反,说明人民币汇率尚未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还有向上调整的空 间。另外,实际有效汇率自2003年到2007年已经连续四年快速偏离均衡有效汇率(ERER)约11%,因此2008年实际有效汇率应该趋向均衡汇率值回归 ,2008年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将放缓。 本文结构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引言。就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作总体介绍。 第二章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介绍了实际汇率的概念和分类,然后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的选择和测算区间跨度的决定,采用IMF的多 边汇率测算方法,测算了1994年到2007年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第三章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对均衡实际汇率概念及中外各种均衡汇率理论进行介绍,其中包括购买力平价假说、基础要素均衡汇率理论、自 然真实汇率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和均衡真实汇率理论等。进而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在Edwards的ERER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运用修正 后的ERER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应用EVIEWS统计软件,通过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CoIntegration)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情况。然后,将模型测算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值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值进 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我国汇率失调状况做出判断和分析。 第四章结论。在第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以及未来一阶段时间内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空间做了预测。4.期刊论文 吴世泽.Wu Shize 人民币应暂缓升值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之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从原本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并 自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此次调整引起了对于人民币更大的升值预期,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 确实应当升值,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5.期刊论文 秦爱红.Qin Ai Hong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矛盾剖析 -特区经济2008(11)2005年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对外持续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使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大,可恰恰 相反,从2007年以来,中国一直处干高通货膨胀的态势,理论在现实中出现了矛盾.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得出两者并不矛盾.6.期刊论文 李晓龙.LI Xiao-long 浅析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 -商业研究2006(12)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有益的.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额、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利润率、改善出口 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等都有积极影响.因此,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有促进作用.7.学位论文 王义中 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失衡与升值 2008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到2005年7月期间,中国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非常狭窄的区间里波动,这种超稳定赋予给国内经济良好 的外部环境。然而,透过日元和德国马克变化历程发现的共同事实是经济大国崛起必然伴随着本国名义汇率升值。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外汇 储备持有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掩藏在高经济增长背后最主要的故事便是人民币汇率要升值。 理论界和政策层面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和模型测算出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值,据以确定合理的调整幅度,但结果却差强人意,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性结论 。实质上,应该允许多大幅度实际汇率短期与长期波动才是政策层面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实际汇率波动会影响均衡汇率水平;实际波动幅度大小关系 到投资者的风险决策、关系到宏观经济稳定、影响到投资者汇率预期。第3章采用标准差、GARCH模型和HP滤波法度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结 果表明:实际汇率长期波动相对于短期波动其稳定性在提高,短期波动具有粘滞性、杠杆效应和易受外来冲击影响的特征。进一步的方差分解公式表明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主要来自于名义有效汇率波动而非相对价格波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实际汇率则主要是由于可贸易品相对价格波动,而非非 贸易品价格运动。 既有均衡汇率理论许多地方需要完善。第4章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均衡、失调和波动,提供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充分考虑计量模 稳定性,并结合中国还存在资本管制的现实对其进行解释。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 产市场上高估。长期均衡来自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因素,而相对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短期均衡来自实际汇率自身、相对货币供给、预期因素和利差,其 中前两者的作用比较明显。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波动是资产市场上的一种货币现象,名义冲击和货币冲击对波动影响较大,而长期波动是产品市场上实 体经济增长的反映,生产率冲击或供给冲击对波动影响较大。第5章进一步从供给冲击(生产率)的角度讨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来源。将生产率和货币政策 相结合,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构建汇率预期变化的理论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由升值预期转换为贬值预期的关键性条件是消费偏 倚减弱。 第6章从不同角度讨论人民币汇率失衡和升值过程中的政策选择。首先总结了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宏观经济操作方式的经验教训。发现日本政府采用的 是“双盯住政策”:频繁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试图保持名义汇率和物价稳定,从而盯住实际汇率。日本政策实行的是扩张性盯住,而中国推行的是 紧缩性盯住。为此,本章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然后通过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实行紧缩性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短期内,提高利率紧缩经 济不仅可以实现被动式升值,而且能有效控制通胀,而主动性大幅度升值可能会陷入类似日本经历的困境。若利率政策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人 民币汇率主动式小幅度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胀;长期中,“紧缩性盯住”(降低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和其他措施)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衰退。为避免“流动 性陷阱”,“紧缩性盯住”优于日本式的“扩张性盯住”。接着讨论在净资本流入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以及冲销干预和放松资本流出政策。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到贸易品部门,短期内不会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影响,而长期中会导致实际 汇率升值;短期内,冲销干预是一个较好的抑制升值的政策,但长期中该政策是无效的;长期来看,面对国外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放松资本流出、鼓励 本国企业“走出去”是抵制升值的最有效政策;紧缩财政开支的政策也有抑制升值的功能,但与放松资本流出政策相比,其政策效果一般; 第7章区分“政府主导型”升值和“市场主导型”升值,利用动态优化方法求解这两种方式下人民币汇率的最优升值路径。由于中国产出汇率预期弹 性大于资本可流动下产出利率弹性,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路径是“政府主导型”的,采取渐进式的阶段性升值方式,只有在该约束条件发生逆转时,才 能推行“市场主导型”升值,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8.期刊论文 徐培文.刘安雄.杨育婷 从货币职能谈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现象 -商业时代2009(25)本文从货币职能出发,分析了代表货币内外价值的价格与汇率,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怪&现象,阐述了汇率对国内价 格的传导机制.最后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和经典的&汉堡包理论&分析,得出了当前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关系.9.期刊论文 黄锦明 人民币汇改和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9)自日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的升值,是在我国宏观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作出的明智决策.这次 汇改和升值短期内对我国外贸规模和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长期来看,它将有利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 源,继续扩大出口.它也可能使我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 10.期刊论文 李晓龙 浅析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促进作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有益的.本文从影响外贸出口额、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利润率、改善出口贸 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引证文献(21条) 1.杨勇.张彬 生产效应、贸易效应与中欧贸易流量分析――基于Michaely指数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期刊论文]-数 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梁俊伟.张二震 技术进步、工资差异与贸易顺差[期刊论文]-经济科学 .傅章彦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及其调整趋势研究[期刊论文]-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耿强.樊京京 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VAR检验[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吴孔磊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周阿爽 对近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分析与展望[期刊论文]-今日财富 .杨继军.张二震 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动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 .廖晖 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何宜强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计承江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金融研究 .马君潞.吕剑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启示[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马春辉 制造业工资低迷: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期刊论文]-开放导报 .陈灏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深层原因解析及对策[期刊论文]-江淮论坛 .毛小红.黄雄 经济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由来、原因及政策建议[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何锐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现状和政策建议[期刊论文]-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毛小红 对我国经济改革的理性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纵横 .陈科.吕剑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章和杰.陈威吏 &三缺口模型&下的内外均衡政策搭配文献综述――基于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王晓秋 关于我国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大连干部学刊 .李雅丽 从两部门模型看我国对外经济失衡的调整[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范爱军.韩青 我国外贸顺差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分析[期刊论文]-东岳论丛 2007(04)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sjjj.aspx 下载时间:日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汇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