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小麦胚芽有芒小麦,无芒小麦? 最好有图片对比看哈?谢谢哈

(14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 分现有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分)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分),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分),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分)。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分)和(分)。()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植株自交得到种子,个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种,那么在这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分),(分),(分)和(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非同源染色体(分)? 自由组合(分)? 随机结合(分)? 相等(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分)()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分)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分)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相关知识点: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小麦抗病基因为R,感病基因为r,无芒基因为T,有芒基因为t。则亲本RRTT×rrtt得到F1:RrTt(抗病无芒),再自交得到F2依次表现为1/16RRTT(抗病无芒)、2/16RRTt(抗病无芒)、1/16RRtt(抗病有芒)去除、2/16RrTT(抗病无芒)、4/16RrTt(抗病无芒)、2/16Rrtt(抗病有芒)去除、1/16rrTT(感病无芒)、2/16rrTt(感病无芒)、1/16rrtt(感病有芒)去除。其中只有2/16RrTT(抗病无芒),4/16RrTt(抗病无芒),1/16rrTT(感病无芒),2/16rrTt(感病无芒)的后代可以产生感病植株。由于去除了有芒个体,所以剩下的植株的务基因型的植株比例是2/12RrTT(抗病无芒),4/12RrTt(抗病无芒),1/12rrTT(感病无芒),2/12rrTt(感病无芒)。在F3中,这四种基因型的植株所产生的感病后代中共有:(2/12)*(1/4)+(4/12)*(1/4)+1/12+2/12=3/8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点评:难题,由于在选种过程中加入了认为选择的步骤在其中,要详细考虑才能正确解答。
相关知识点: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_百度知道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
.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无芒×♀有芒(♂AA×♀ aa) B.♂无芒×♀有芒( ♂ Aa×♀aa) C.♂无芒×♀无芒(♂ Aa×♀Aa) D.♂无芒×♀无芒(♂AA×♀Aa)
答案是A, 这怎么做啊,B选项为啥不行?
提问者采纳
这么说吧,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也就是说,A可以变成a,同样a也可以变成A,所以。在答案A中,只有可能是A变成a,如果后代中出现有芒的植株,就可以确定有的A突变成了a。而在答案B中,无论是不是有A变成a,后代中都会出现aa有芒的植株,也就无法确定是不是出现突变。 还有可能,a变成了A,那就更乱了。
B答案A变成a的话最后就只有aa了啊,原来的话是会有Aa的啊
突变并不是所有花粉的A都变成了a,也有没变的。这样,根据后代的表现是不能肯定是不是出现突变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_百度知道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有芒感病植株的比列为多少?【详解】要有文字和计算说明
提问者采纳
R无芒YYRR和yyrrF1
假设有16个
(按照题意剩下的4个--rr不要了)
4个YyRr占三分之一 2个yyRr占六分之一F3 三分之一乘上十六分之一+六分之一乘上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结果是
十六分之一具体的个数你应该知道吧?不行就画个图,一看就知道是几个了。希望帮得上忙。呵呵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高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主要考查你对&&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 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2)预测过程: (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
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1等。 表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
易错点拨:&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 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 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3、 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知识拓展: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豌豆适合作杂交实验材料酌优点有:①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均是纯种。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2)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①采取单一变量分析法,即分别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 ②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此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 ③运用了严密的假说—演绎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不同的杂交实验中分别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3)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找出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的认识到比例中所隐藏的意义和规律。(4)首创了测交的方法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以杂交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的方法,已成为遗传学分析的经典方法。 4、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例&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的植物 C.用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D.豌豆在杂时,母本不需去雄思路点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择实验材料;②精心设计实验程序;③精确的统计分析; ④首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母本是必须去雄的。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D 基因型和表现型: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5、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右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①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3、用配子的概率计算(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l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3、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几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解此题分三步进行: (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是Aa的几率均为2/3,是AA的几率均为1/3。(2)假设该夫妇均为Aa,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几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忠者的几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百化病患者的几率。 知识点拨:1、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常考比例:分离定律比例:3:1;自由组合比例:9:3:3:1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4)遗传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例:人类多指基因(T)对手指正常基因(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肤色基因(A)为隐性,两对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一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3/8、1/8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034848199839197175107776697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小麦胚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