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玩过云海国际的么?我忘记qq账号忘记了怎么办密码了,怎么办

奥比岛我好长时间都不玩了,所以把密码忘记了,我就用找回密码,可是我的账号没有绑定密保,电子邮箱,_百度知道
奥比岛我好长时间都不玩了,所以把密码忘记了,我就用找回密码,可是我的账号没有绑定密保,电子邮箱,
所以把密码忘记了,多多卡和守护卡,我该怎么找回奥比岛我好长时间都不玩了,可是我的账号没有绑定密保,电子邮箱,我就用找回密码
提问者采纳
好:020-找回密码。(找回,建议您拨打客服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如果楼主玩的这个号码等级不高的话建议重新开一个帐号、其实这种东西升级什么的都挺快的~
只能打客户了,如果不行的话,只有重创建一个人物,一定要记得绑定密保哦!
找客服姐姐什么的,我以前也是额。
打客服找回呗
打客服。。。
那没办法了
打客服电话。
奥比岛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六楼茶馆
最近25个记录
最近50个记录
最近80个记录
最近100个记录
最近150个记录
最近200个记录
最近250个记录1990 年1991 年1992 年1993 年1994 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设计有无_寻找精致文化的根/刘小康专访
靳叔和您一路开创事业,现在看来是合伙制架构下很成功营运的一家公司。您与靳叔相处多年但又各具风格,里面一定有很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吧?
你知道吗,这个故事就在各位所在的这个陆羽茶楼这里啦!今天又坐在这里回忆当初,真是记忆犹新呢⋯⋯
/刘小康/
香港著名设计师
铜紫荆星章勋贤
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合伙人
曾担任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副主席、主席职务
1989年德国莱比锡最佳书籍设计获银奖、香港设计师协会双年展金奖
1993年东京字体协会铜奖及纽约水银奖金奖
韩国第三届国际海报三年展全场大奖
1997年全港十大杰出青年,并以设计师身份获颁香港艺术家年奖
2000年莫斯科Golden Bee奖、台北国际海报双年展全场大奖
2012德国红点“Red Dot”海报类设计大奖
2011年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人
2011年台北世界设计大会“亚洲文创跨界创作展”策展人
2012年第八届亚洲平面设计三年展最佳平面设计大奖
2012年香港创意生态 展览策展人
2012年“天天向上”社区校园创意拓展计划年结互动创作展览策展人
香港中文大学美术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以及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兼职讲师
现担任多间非营利设计机构的领导职位,
包括: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
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及国际设计管理学会顾问
寻找精致文化的根
小康先生喜爱饮茶,常常会专程到台湾品茗。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入其中是一件极为享受的事情。喜爱茶,自然对传统文化有偏好,刘小康的设计中有很多富有传统
韵味的东西,但是从来不缺少时代的精彩,这也许也是很多香港文化的缩影,一种融汇东西的妙趣。茶在杯中,香气四溢,刘氏投入到了很多公共推广的设计工作
中,将设计的影响力不断传播,在香港、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展示东方设计。提起刘氏,脑海中浮现而出的很多是椅子的装置、不同角度的人偶,刘先生这些充满思考
的符号,是怎样的缘起呢?
港的陆羽茶室有六十几年的历史,依然保持着旧式港式茶楼的格调与风韵,装潢古色古香,穿着唐装大褂的老服务生忙里忙外、大胡子的印度门卫在门口迎客、炭烧
茶壶中是咕嘟烧着的水,这一切让人深深感受到了饮茶的乐趣,这一切都在表示这里发生过很多的精彩故事。香港老一辈的设计人也常常在这里云集,饮茶、吹水间
讨论设计与生活,刘小康的设计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设计的工作,担任了很多社会工作。他的日程安排很紧密,所以与他见面比较特别,没有在他的公司,而是选在著名的陆羽茶室。人声鼎沸之
中,刘先生和这里的老伙计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与我们见面没有一点生疏感。点一壶陈年熟普,上几份精致点心,感受中国茶带给人的温馨和宁静。茶过一巡,纸笔
铺开,我们短暂地介绍了拜访之意和本书的策划重点,刘小康微微思索后痛快开讲。
&设计,更广的平台
刘先生,香港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带领着珠三角地区共续着繁荣。就设计领域而言,香港似乎正在经历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阶段。作为一名设计人及香港设计中心的副主席,您怎样看待香港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有什么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吗?
好的,说说我个人的看法。香港的制造业由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叫OEM。随着港陆互通和珠三角成本的优势,OEM逐步将侧重点迁移到了内地。我想说的是,制造业的转移很大程度影响到香港设计业。
开OEM,谈设计。其实不难发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具有地域特性的设计发展框架,就好像是由几个不同的中心组成的地域。比如,北京(京津塘地区)是
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政府想打造的或是侧重的是文化,而不仅仅是传统。北京会从中国本位出发大力发展主流文化方面的产业。上海(江浙地区)就没有这个
包袱,它更像是一个国际设计服务中心。时尚、先锋、融合的性格让几百、上千家中外设计中心汇聚在上海,并且国际化水准很高。而在香港、深圳、澳门和珠三角
则是另一个中心点,也是另外一个设计中心。这个中心不会像北京、上海。最终这三个中心,从文化侧重、设计需求和市场反应来讲都是各有特色的。
我认为香港设计业过去面对的问题,会是珠三角及其他地区未来发展中将遇到的,这就是一个中心所辐射的范围。毕竟中国太大了,发展太快,传统平面设计也好,建筑设计、多媒体设计也好,内地整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香港之前一直保持的竞争力和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到开头的问题,你说到借鉴。我认为从基础教育就应该开始重视。香港的设计教育虽力量不大,但还是有一个基础原则在遵循。不论在课堂,还是政府开放的公共资
源上,香港这方面都做得很好。就香港设计中心来讲,过去十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已有的国际地位又不断地再扩大,提升影响力。香港是一个窗口,或是作
为外界了解中国设计的窗口也好,在这里,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
对了!设计中心每年举办的BODW(设计营商周),你们一定要来啊!因为这次一周的活动会有差不多200个演讲嘉宾过来,会有不同的论坛,今年的这些活动可能是最大的哦。
好!一定要参加。我们了解2012年是香港资政报告中大力推动的设计年。相信今年的设计营商周也一定会很成功很轰动。
讲得没错,香港每年举办的设计营商周都有一个合作国家,最早是北欧几个国家,后来有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日本,去年是德国,今年会是丹麦。这是一种
交流的契机,大家的接触形成了一种比较深远的交流机制。我相信这个是香港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相信北京、上海也能借鉴这种方式,结合自己的特点将设计业影
响力的层面拉升、提高。
育的重要性,我们这里不再赘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我们的普及教育里,美育只是一门副课,轻视到随时可以取消让位于数理化。这个信息
表明,在很多学校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正常的审美教育,就不会有正常的审美眼光。小到个人,大到整个民族,都会受到这个规律的影响。看看我们的身
边,有多少令人遗憾却无法改变的视觉产品?又有多少不敢恭维的视觉产品正在权力之下诞生?香港的设计教育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也足够我们去羡慕,政府和
民间力量的双重推动,大量商业与文化品牌的视觉呼应,都在提高社会群体的审美情趣。国外很多城市,会专项建设针对设计和创意的区域,因为他们意识到设计产
业的文化与经济的双重能力。内地的设计产业仅仅开始30年,设计群体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挣扎,有时候甚至会被误解为不听话的孩子。好在近年来,各种设计活
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内地的一些大城市积极展开,这对设计人来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好事,虽然这些活动比较多的是针对设计人。如果可以让受众面更广、范围更大,
那么整个社会对设计的认知是否会更有意义?
&CMYK 之 刘氏历程
刚才您是以一个香港设计中心副主席的角色,谈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宏观信息。现在做回设计师的角色,请您给我们讲讲您在设计一行中的心路历程。
哈哈,好,现在来说说我。其实说到心路历程呢?我想到以前在讲座中偶尔聊过的。因为设计师角色的缘故,我想用印刷的四色C、
M、Y、K来代表和描述我的经历。工作也几十年了,我对设计很有感情。那么所谓的C即Culture,从80年代开始香港才开始很重视文化交流;所谓M就
是Money,在80年代和90年代设计业开始追求商业价值上的专业性,这体现在了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上;第三个是Y,Y是指
YoungGeneration,是我们对下一代设计师的一种看法,重视对年轻一代的传承;K,是Keep
myself,是说自己,也可看做是自己的一种提升,其实这不单是指我自己创作的改变,也是看到香港的改变。因为只有香港不断地改变我们才会进步。
什么这么说呢?拿我的经历做一个比方:由70年代开始,香港的平面设计已经活跃起来了。毕业之后,我进入了靳叔的公司,当时靳叔的公司以文化方面的设计工
作为主。那个时候我做设计,也是因为我更有兴趣在设计中运用不同的中国文化元素去进行创作。公司的案子(设计项目)以围绕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为主。比如书
籍设计、一些文化活动等等。慢慢的这个社会在改变,市场对商业的专业设计要求越来越大。反之,我们看到文化类的设计发展很慢、很小,我们经常笑谈,这么做
下去都会讨不到老婆,哈哈。这在当时确实是香港设计业的一个现状,所以后来我们开始把一些精力放到发展商业项目,平衡公司发展上。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当时的
决策,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
靳叔和您一路开创事业,现在看来是合伙制架构下很成功营运的一家公司。您与靳叔相处多年但又各具风格,里面一定有很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吧?
你知道吗,这个故事就在各位所在的这个陆羽茶楼这里啦!今天又坐在这里谈到当初,很是记忆犹新呢。
我的老师张义,是一个雕塑家,也是靳叔的前辈,其实他们常常在这里喝茶的。偶然的机会我听说靳叔公司请设计师,因我跟张老师有很多接触的机会,我就请求张义老师打电话给靳叔,帮我介绍。张义老师就联系靳叔说:“阿靳,我有个学生肥仔要过来见工哦。”就这样子,靳叔没办法回绝。而我与靳叔一见面也算聊得非常投机,我的设计生涯就此开始。
在回想,为什么当初一见面就会聊得那么投机呢?我中学时就看过靳叔很多的作品,也因此才决定转念设计而不念艺术的。那时有一些杂志是靳叔在讲怎么创作邮票
啊,海报啊,我觉得很有趣。虽然当时我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但正是因为不懂就很好奇,更想了解多一点。去见工的时候呢,不知不觉就谈了很久,他们一看到我
的作品就说:“啊,你的东西很像我们的风格啊。”“哈哈,当然了,跟你们学习的嘛!”就这样我一直做到现在了,有三十几年吧。其中我离开了几个月。再后来
靳叔找我,我们成了搭档,之后这么多年我们都在一起。嗯,真是很怀念过去的时光啊。
您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人形雕塑、凳子的装置设计等。“风格”好像一把双刃剑,多样化的设计表现背后,您怎样看待自己和公司的创作风格?
拿我自己而言,风格是慢慢建立的。
的灵感是从生活里来的。我自己设计了凳子的符号,是因为90年代有很多人开始讨论香港位置的问题。在90年代,香港政治生活开始变化,香港人不能很快适
应。我感觉大家好像都在争凳子,这便是影响我做了一个关于凳子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原因。后来那些凳子的符号也变成平面海报的一些元素,一直在发展。它讲述的
是每一个人每天都会坐下来,代表你是在生活、在工作、在生存的这种状态。
我工作的头一个十年,我比较喜欢和偏重传统文化,而之后开始接触商业项目。商业设计更追求的是视觉的专业诉求,它其实不是艺术家单纯的艺术创作那么简单,
因为我们要对客户有一个交代。设计也是改善人们生活,提升大众品位的。如果我做出来的东西没有达到实际的传播效果,只是自己觉得好看,客户跟消费者不能接
受的话,就没有影响力。
现在对我们来讲,风格更应该是整体的,是公司的,而非个人的。
们慢慢地建立了一个比较融洽的团队,现在有六十几个人,分布在深圳和香港。并且每一个案子也都是按一套综合的步骤来完成,定位、策略、执行需实现的目标,
这都需要有一个专业团队来操作。那在这之后呢,我们还要传播我们的设计理念,当然不能单单依靠作品。比如:靳叔在教学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我在推动设计活动
方面也花了一些精力。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在做。可能做的方法、平台不一样。如把这些工作串联起来,慢慢形成了一条主线,就是公司的风格,也
是公司的一种价值观。
人们都很在意自己的风格,设计师尤甚。有些人的风格强烈外露、刚劲十足,有些人的风格含蓄内敛、以柔克刚。风格好似设计师的名片,有内容的作品,必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流于形式的表现,迟早会成为审美疲劳。至于风格,则像每个人书写的字一样,字如其人。
&沟通,厚积薄发
作为设计师,跟客户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三十年来您一定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吧。
很简单。我们需要先多听听客户的声音,最后才帮助客户分析他们的需要。先有研究、定位、调整策略后才讲到设计的思路。你不能一开始就说这个怎样做,那个怎
样做。如果我们对这家企业的业态、经营方式、商业操作都不了解,就开始为他设计形象,这样才一定有问题。毕竟要表现的这个东西不是你自己嘛,而是他的企
业。在我们说客户不对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客户怎么看你的?你一个小伙子,怎么会理解我?
实每一个客户都能教我一点东西,所以我们做设计好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每一个客户给我们案子做,肯定也会把他最厉害的经营的本事告诉我,比如他为什么会成
功等等,这些都是客户给我、教我的。也变成我今后用来判断新客户的参考,他现在还缺什么?应该要做什么?你看,这些才是关键的收获!这都是从客户那里沟通
得到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很有用,等我们年纪大了也还是很有用的啊,哈哈。
&设计里的价值观
刚才谈到与客户的沟通很重要,那么合作当中有没有也拒绝过一些客户?
同时,你又是怎样看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
有!有两种客户我们通常都不做。第一,需要应酬的我们不做;第二就是做药的,我们会很小心。有些品质我们没有办法了解,或是企业文化不好,我们就干脆不做。
刘小康先生这次的回应简洁利落,尴尬的表情也随着回答快速地扫过五官。我们也明白其中的五味杂陈,能坚持到这样的准则和价值观去做设计已然很不容易。
刘先生看似对第二个问题更有兴趣,紧接着分享到这个话题:“你提到的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这个很重要。我自己其实都有做义工,包括帮助很多小的文化机构做顾问,都是义务去做。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就
是,我年轻的时候跟NGO(非营利机构)合作,感谢他们给我很多发挥的空间,从这些机构中,你会看到和了解到整个社会的需求。而这些经验和阅历也对我现在
推动香港设计中心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直到现在我还一直坚持做这方面的工作,有些朋友也会劝我和靳叔少做一些,但总的来说,义工已是团队中彼此认同、有
默契并愿意参与的一部分。第二,从某些角度讲义工不是一种工作,更像是自我价值、自身品格建立的一种锻炼。”
常谈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大家见仁见智。俗话说,好人难做;同理,好设计师也不易做。设计师与外界有时如同跳探戈一般时进时退。面对个中压力和诱惑,设计
人可以坚持什么?妥协什么?很多成功的设计师会把如何做人放在做事之前。有了这样的价值观,面对各种诱惑风云,自然无欲则刚。设计师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可
以推动设计与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民众感受到设计的存在。
香港汇集了全球各地的优秀设计师,这是它一个特殊的优势,好似一个大熔炉把不同文化放进去一起融合。您在其中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作为港人,我们确实比较了解西方,也明白中国,也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接合点在哪里。
们理解西方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也了解中国人怎样看世界。其实这中间会有很多文化误区。但就设计而言,反而有时会在距离中产生很有趣的效果。香港70年代
其实有挺多这样的设计案例。反之同样,很多外国人做的有关中国的设计我也很喜欢。他们不是十分理解中国文化,反倒让做出来的设计充满新意。
细想,台湾也保存了一些精致文化的根,好似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在内地,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种文化断了几十年,很遗憾的。比如:茶这东西在
台湾比较受重视,茶文化亦然。去年我基本上每个月都去台湾喝喝茶,聊聊天,在台湾茶人那里学习,了解更多茶的知识。我经常在两岸跑来跑去,慢慢发现,中国
卖茶最大的市场不是大陆而是台湾。这真的让我很惊奇!
当我们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理解上就会有不同,看法也会不同。这就是不同国别的人对中国有不同的看法,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释义不同的原因。如何“演绎”中国文化,让世界明白我们的视角和想法?这方面我有兴趣去尝试⋯⋯
(作品欣赏)
您经常往返两地作讲座,以下的话题您应该不陌生。如果有机会再面对年轻的设计师,您有什么忠告给他们?
有一个常常讲的,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你不能只爱设计,那不会成功的。设计只是一个手段,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一定要找一些你爱的东西。比如,你喜欢音乐也好,喜欢喝茶也好,喜欢环保也好⋯⋯什
么都好,而你需要利用设计去展现这些方面的兴趣,提升这方面的高度,这才是我们设计师应该要做的。作品不应只用来表现设计的能力,这些设计其实拿了奖也没
用,都变味了。设计师要去做一些令自己开心的事情,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从长远来说,是自己持续发展的能力,让自己开心地面对设计、面对设计工作。
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哪位设计师是枯燥的苦行僧。美好的事业带给人的是愉快的经过和令人欣喜的结果。现在还会有人联想起设计师,就是乱糟糟的长发形象,
可见世间对我们的误读有多大。对不起,那不是设计师的职业行头。设计师既然是给人创造美的专业人士,必须要好好打造自己,做到有形象、有内涵。好的设计师
给客户一种信赖感,不是靠自我吹捧,要靠自己的作品和个人魅力。喜欢咖啡喜欢茶都好,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让自己丰富起来,立体起来,成长起来。
间过得很快,和刘小康先生的访问不知不觉到了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没有注意到茶楼的客人已不多,柜台的阿叔坐在附近也有滋味地聆听我们的交谈。设计就是
生活,刘小康先生用设计的语言思考,用实际的行动推动设计。当天是靳埭强先生“70后作品小展”,刘先生作为靳叔几十年的拍档,自然要去捧场祝贺,于是乎我们驾车同去画展,结束了这次对我们意味深长的采访。
访刘小康先生感触最大的还是他在设计事业上的推动,这些社会工作是为了让设计人有更多的空间。设计的教育是漫长的。它不仅是只对一个人、一个团队的教育,
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甚至整个民族的认同。我们常常会赞叹国外的某些设计更富想象力,其实理性地思考一番,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那些设计师平时就生活在一个
有自由想法和设计意识的环境。设计其实可以极好地在和平时期体现综合国力(请注意这里指的不是GDP)。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北欧的设计、日韩的设计。
好的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平面,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设计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这方方面面的事物,也正是设计师未来的空间。这个空间同样是面对每一个生
活中的人。现在,谁能说设计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谁能说审美是随时可以让位的副课呢?
Curriculum
刘小康(FreemanLau)
从1989年起已成为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之一,
并于1992年至1993年及1996年至1997年度出任副主席,
1994年及1995年被选为该会之主席;
他更是“设计与香港委员会”之发起人。
刘氏十分关注本港及国际设计发展情况,
除在香港广泛演讲外,
经常到海内外各院校主持讲座,
如比利时第一届世界商标双年展等。
此外,刘氏也是香港中文大
学美术系、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以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兼职讲师,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顾问。
曾替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及饥馑三十等团体义务做设计;被地球之友董事局副主席吴方笑薇喻为“真正自然之友”。
刘氏现担任多间非牟利设计机构的领导职位,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
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及国际设计管理学会的顾问等。
about 面子I里子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让更多人相忘于江湖,岂不快哉?“面子l里子”将会是一个分享设计、思考設計、与奇文雲海共同成长的设计文化空间。
从第一篇开始,奇文云海会送出前一百位关注“面子I里子”
(账号:CHIVAL_design”)的公众号者,
每人一本《DESIGN not just
design》图书一本+对开限量海报一张!如您关注后同时转发朋友圈,我们会再双手奉上精美纯手工纸印制的限量笔记本一本!而您只需将转发界面截屏及将
收件地址、收件人信息通过已关注的“面子I里子”账号直接回复给我们即可。快递费需自理哦:)
本活动截止时间为农历2015年除夕夜12:00。
(注:截至到上期,首一百位关注者已经满额:)有些朋友还未有将完整的快递地址及联系方式发回给我们,静待你的消息。喜欢设计、关注设计的朋友,让我们加足马力,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
文章如对你有帮助,请不吝分享到朋友圈,共同学习。
关注“面子I里子”
,公共账号:CHIVAL_design”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昨天大号用无线网(CMCC),通过战网客户端登陆星际争霸2,中途提示战网掉线,我没有理会,接着玩,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战网账号被锁定了,表示十分无奈。根据网页的链接要求我重新换密码,但是忘了密保问题换不了= =。提交表单发现必须填服务器地址,问题是为何是没有星际争霸的服务器?都是魔兽世界的,但我没玩过魔兽。尝试了账号修复,还是要求填密保问题。最后打!@电话,说什么6月1号起不再通过电话受理账号锁定问题......怎么办?
帖数:51,206
若是无法自助解锁的话,需要您先注销下战网,然后点击最下面的【填写申请】-【提交一个表单】-选择【不登录并继续】。若确实有没有魔兽账号的话,建议在角色名填写:未申请角色,服务器随便选择个试试呢。
还是不行哎,回信是尊敬的!@战网用户:您好!您本次战网通行证登录保护锁定解锁申请并未处理成功。您本次申请未处理成功的原因是:您提交的身份证或角色信息存在错误或与战网不匹配。难道要再买一个畅玩么..
帖数:98,173
如果账号下没有WOW账号以及角色的话,建议拨打客 服电话尝试处理不要听语音提示,直接转人工服务,接通之后,直接说明战网账号下没有WOW账号及角色,咨询一下是否有具体方法可以处理我们的【客 服电话】是63
!@没有人工服务啊.......
帖数:98,173
语音选择战网类问题,之后按0直接转人工服务
终于是行了,O(∩_∩)O谢谢
无敌肌霸王
真心没办法了不让我们玩还有啥办法你们这些人真新对玩家就是狠毒啊 不能玩很好你们也不想赚钱了吧 哪有档客人吃饭的饭店啊
为什么拨打!@电脑都是 您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
由引用语音选择战网类问题,之后按0直接转人工服务 客.服 电话 无人接听 什么状况
一个连!@都联系不上的游戏 这让人怎么玩
暴力威胁。我们将严肃对待此类行为,并会上报有关部门。
发布的主题中包含其他玩家的个人信息。包括实际地址、邮箱地址、电话号码及不当的照片和/或视频。
骚扰或歧视性用语。此类言辞将不允许出现。
现实生活中的威胁
失效的链接
阐述理由(最多256字)
要正常浏览该网站,请开启浏览器的JavaScript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账号忘记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