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姥姥的剪纸主要内容的第二段

12、姥姥的剪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2、姥姥的剪纸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1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搜TAGS:
苏教版小学语文《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朱雨彦
教学目标:
1、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从中明白日积月累的重要,技艺给生活带来的
2、通过&拴&字体会剪纸中饱含的祖孙之情,仿照结尾句式写下童年记忆。
3、感情朗读,积累语段,延伸课外阅读,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准备:完成第二课时的&预习导学&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话技艺
1.齐读课题
2.回顾姥姥剪纸的印象
师: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渡:请同学们读读4-6节,想一想:姥姥剪纸技艺为何如此娴熟、如此高超?
二、联系生活悟技艺
1.学生回答,师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2.相机出示姥姥的话。
3.师:熟练了就能巧妙地剪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窗花。姥姥的这手绝活是如何练就的呢?
4.出示第六节,指名读,引导谈感悟。相机再齐读。
5.师: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的剪纸技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用姥姥朴实的话说,就是:反复读,齐读。
6.拓展生活:同学们都有哪些技能,又是如何练就的呢?给大家简要说一说。(生5-6回答)
比如:弹琴、绘画、下棋、溜冰
&&&&&&&&&&&& 插花、泥塑、抖空竹、皮影戏&&
7.师:实际上,不管哪一样技能要想达到较高水平,除了悟性之外,都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针对姥姥的剪纸技艺,请在导学案上记下你最真切的感受,三两句即可。(出示:针对姥姥高超的技艺,我想说:)【简要交流】
8.过渡:姥姥剪纸的魅力还大着呢?默读7-12节,划出描写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在剪纸中表达的意思。
三、祖孙亲情化不开
1.学生读牛驮兔子一句,相机出示并板书:牛驮兔子
2.学生读牛兔同槽一句,相机出示并板书:牛兔同槽
3.学生读更多的兔子和老牛一句,相机出示并板书:&&
4.师:弄清兔子和老牛的特点,明白剪纸的意思。姥姥给我剪窗花的本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师板书:拴,怎么理解?引导读读这部分文字,思考:拴住作者了吗?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嚷&、&缠&看出来,相机引导学生想象怎么嚷,怎样缠。如:姥姥,你再给我剪一幅吧。姥姥一做完农活,就让姥姥做剪纸。从一幅幅牛兔相依的剪纸,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孙俩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相机感情朗读好以上三句话(图意)。
5.师:姥姥真有办法,用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身体,让我心甘情愿地呆在家里,不到户外去做些让大人担心的不安全的事。
板书:(拴)住了&我&的身体
过渡:就这样剪啊剪,拴啊拴,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温馨的童年。那后来,作者读书了,离家越来越远了,姥姥还用剪纸来拴我吗?还能拴得住吗?
四、升华情感忆童年
1.学生回答后读姥姥寄给我的那幅剪纸的内容描写。
2引导学生给剪纸作品起个名字,师相机板书:期盼,(用学生起的名字)你觉得姥姥期盼的是什么?生2-3回答。
师:姥姥对我疼爱有加,一直惦记着远方的我。她一定时常在村口张望,期盼我常回来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3. 深情齐读作品内容。师:谁来带着感动朗读出这幅剪纸的情感。生2朗读后齐读。
4.问:你们觉得姥姥的剪纸还能拴我多久?(生:一辈子、一生一世)
5.(逐一出示最后两句)读第一句后,师讲解:如今窗花已成为家乡记忆的形象符号,饱含着我对姥姥的情感寄托。读第二句,此时此刻,作者怀着的是怎样的心?(感恩之心、思乡之心、怀念之心、回忆之心)作者的梦是怎样的梦?(甜蜜的梦、温馨的梦、多彩的梦)让我们有感觉地朗读好这两句。
6.孩童时,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长大后,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拴住&我&的心和梦)
7.完成填空:(出示)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 ),还拴住了&我&的( )、&我&的(&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 )。
8.(音乐起)引导写话: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初的记忆。童年的一些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你们即将走出童年,以后或许也会走出家乡。多年后,回想童年,哪些事物会成为你童年记忆的符号,你的情感世界又会荡起怎样的涟漪?试着写一写吧。
情感迁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
&&&&&&&&&&&&&&&&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 )。
9.组织交流,提炼总结。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用批注法阅读《拓展阅读》中第12课文稿。
3.同学们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 拴住&我&的身体
&&&&&&&&&&&&&&&&& 拴住&我&的心和梦
&&&&&&&&&&&&&& 牛驮小兔、牛兔同槽&&(期盼)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 新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这堂课的教学,我分为了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为何会高超。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熟能生巧,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描写姥姥剪纸的语句,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嚷、缠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层次: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让学生回忆童年记忆的形象符号,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这样一来,就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一定的共鸣,也更强烈的感受到浓浓的&祖孙情&。
当然,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抓&拴&字进行品读的时候,应该灵活一些,要善于去运用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另外,在理解&熟能生巧,总剪&&&这一句含义时,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姥姥的&乐&剪,在学生的表述中成了做任何事都得持之以恒,要经受磨炼!
编辑:shiyi)
【配套课件】
【】【】【】【】【】
点击《 》查看全部
(faw发布)
(faw发布)
(faw发布)
(faw发布)
(faw发布)
(faw发布)
2012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会视频集锦,均是各地优秀教师...[]宗克记语文12姥姥的剪纸1语文,宗克,剪纸,姥姥的剪纸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宗克记语文12姥姥的剪纸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研课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第 2 课时)
执教:蔡雅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1.学生都有和外婆相处的经历,能体会到姥姥对自己的疼爱。
预习作业设计
1.用词语概括姥姥的剪纸作品和姥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2.熟读课文4-13自然段。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复习旧知,走进课文
1.学生欣赏图片
2.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用词语概括姥姥的剪纸作品和姥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
1. 学生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
2.展示交流:
(1)答案预设:
“我”故意刁难姥姥,蒙着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纸,谁知姥姥一会儿就剪出了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有致的“喜鹊登枝”。
(2)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
4.生齐读(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5.欣赏姥姥剪的“喜鹊登枝”, 学着作者的样子赞叹一下。
6.通过理解“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句句子,联系实际理解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熟能生巧”。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是熟悉的人的。
8.生读“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9.生联系课文思考奶奶为什么手这么灵巧,反复读“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总剪,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
10.小练笔。
11.学生看书中插图剪纸时的神态
1.学生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2.学生品读句子,思考牛
&兔图给自己的感受并交流
3.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结合文中的语言文字谈理解。
4.背诵第十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背诵)
5.生再读课文4-1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
1.学生大声读第13自然段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发表自己的感受。
生思考交流:“声”可能是姥姥剪纸时的刷刷声、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声”就是悦耳至极、清清爽爽的声音。
“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给我剪“牛驮小兔”,给左邻右舍剪窗花……
3.学生练习说话,理解文本。
4学生小练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学生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6.生回忆全文,思考交流。
7.有感情的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再读课题“姥姥的剪纸“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精美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剪纸图片欣赏。)
多美的图片呀!此时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些图片吗?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姥姥”真是一位剪纸高手。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3.导入新课: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当你再次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走进姥姥的剪纸里(指课题)
第二板块: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过渡:姥姥心灵手巧,剪纸的技艺高超,作者不仅用课文的1、2、3自然段来概括介绍,还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事例。
任务驱动:
出示学习单1:(5分钟)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4—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事例?你又从哪些地方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可以在文中圈圈画画。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思考导学策略。
3..展示导学
(1)谁来说说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事例来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
(2)可见姥姥确实是技艺高超啊,那么,你又是从哪儿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的呢?
A.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师:这是我对奶奶的刁难。
&“刁难”是什么意思?(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摸黑剪窗花难度之大,姥姥却是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
师: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看到这里,作者是怎样赞叹的?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赞叹一下吗? (出示剪纸与文字配图)
师:“挑剔”是什么意思?(在细节中过分地找毛病。)文中本来“我”要挑剔什么?
找不到一点毛病,可见姥姥的技艺高超。
师: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师:虽然我服了可还是要耍赖,什么叫“耍赖”?
(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文中我“耍赖”,是指我对姥姥说:引读——(生:)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由此可见“我”真是一个——(生:)调皮蛋
师:课文是写“姥姥的剪纸”,应着力描写的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师:对,“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地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
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从反面衬托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4.过渡,继续讨论交流:
师: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A.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B.总是这样不断地剪,长时间地剪,所以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出示)什么叫“熟能生巧”?
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那她是怎么样剪的?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总剪,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所以,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表示这个道理,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投影出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话练习)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写好字,就得多写;如果你想打字,也得多练……请同学们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投影出示)
练打字:&&&&&
&练,&&&&&
练,甚至&&&&&
练。熟能生巧,总练,&
&&&&&&&&&&&&&&&&&&&&&&。
练写字:&&&&&
&写,&&&&&
写,甚至&&&&&
写。熟能生巧,总写,&&&&&
C.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好,老师提示一下,大家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是什么神态呢?
(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神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用文中的词就是——“身心入境”。)
3.师小结:是呀,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定会在这方面达到高超的技艺。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专注,要持之以恒。姥姥多疼“我”呀!
(二)品读课文7—12自然段
过渡:这不,时间一晃就到了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还有什么?
1.任务驱动:
出示学习单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并写写你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思考导学策略。
3.交流导学
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A.你能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吗?
B.从这幅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对兔子的希望和爱等)
C.分角色读一读。
师: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出示: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你能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吗?
B.这幅图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C.分角色读一读。
师:真是“舐犊情深”啊!
2.师:姥姥还剪了哪些剪纸?我们一起来读读第 12自然段。(引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引读(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6、小结:是呀,正是姥姥充满神奇的剪纸一点一点地吸引住了幼小的我 ,让我虽不能去游泳,但也能度过一个又一个多雨的季节。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过渡: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
1. 大声读课文。
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A.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其实,姥姥是在借着剪纸表达对“我”的喜爱、呵护,传递着对我浓浓的亲情。 )
真的只是姥姥的剪纸拴住我的吗?拴住我的其实是什么?
B.走进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能读好这段文字吗?
3.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A.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B.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指声音,可能有哪些声呢?
&“色”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怎么讲??
4.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又仿佛看到了(&
师: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
5.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请你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6.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学到这里,大家想一想姥姥的剪纸能拴住我多久?拴住我的其实是什么?
7.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板块: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甚至是从别人家的宴席上带回的一只舍不得吃的螃蟹……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的。,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记住这篇课文,记住这位老人,更要记住懂得感恩。
1.完成《补充习题》
2.完成《一课一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姥姥的剪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