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组成一般存在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有那些解决思路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正文,中国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江苏移动通信,全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正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室内分布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移动通信普及,3G业务的开展,建筑物内的话务密度不断上升,室内的话务占总话务的比例越来越高。数据业务绝大多数发生在室内,高质量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与优化是运营商提升品牌,争夺用户的主要手段。运营商经过多年投资建设,室内覆盖网络逐步壮大,但现行室内分布吸收话务量比例明显偏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室内分布资源利用率下降,运营商收支不平衡。
据NTTDoCoM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室内分布不同场景所吸收话务量如下图。
<v:shapetype id=_x0000_t75 stroked="f" filled="f" path="m11" o:preferrelative="t" o:spt="75" coordsize="">
可以看出,室内分布容量最高的为车站、办公室和家庭;其中办公室和家庭容量占所有室内分布整体容量的54%,房间内占有较大的容量比例,楼道、电梯、地下容量很低。但办公楼和住宅楼在室内分布规划时,因物业的要求,天线几乎无法安装到理想位置,只能完成楼道、电梯、地下等公共区域覆盖,房间内只能满足补盲的电平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影响美观等问题的重视,室内分布天线无法安装到理想位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住宅型建筑,房间内几乎无法完成覆盖。只能完成楼道、电梯及地下室的覆盖。
一、室内分布话务量吸收比例低主要原因
1、容量高区域未覆盖,已覆盖区域容量不高;
室内分布现网中,低层建筑覆盖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对高层建筑物内,物业协调困难,导致室内分布天线无法安装到理想位置,只能完成补盲的覆盖,不能达到真正吸收容量的目的。
2、室内分布规划时注重功率设计,不关注容量规划;
现行室内分布规划时,集成商所做的设计只是简单功率分配计算,并未涉及容量规划,信源选择与配置均由设计院或运营商指定,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划来配置基站资源,造成容量资源空闲造成浪费,部分站点容量资源紧张而拥塞。
3、室内分布与室外基站独立建设、优化问题;
传统的室内覆盖系统建设与优化中,将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基站割裂开来,采取单独建设、单独维护、单独优化的策略,从而导致室内外资源不协调,甚至导致室内外相互干扰,导致CDMA网络整体性能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
4、多系统部署问题
在2G和3G共同建设过程中,2G业务和3G业务的同时存在,各业务对室内分布覆盖要求、容量要求、切换等方面有所不同,需要对不同系统进行差异性规划,同时也需要各系统均衡;对集成商技术方案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有源设备和天馈系统的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不同场景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容量有所不同,例如超市、卖场中语音业务容量较高;办公场所根据业务特点,数据业务高于语音业务,与楼内用户行为有直接关系;需要对不同场景有不同覆盖目的。
二、室内分布话务量吸收比例低改进措施
1、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
2G时代,业务单一,网络指标要求一致,室内组网具有统一性;
3G时代,业务多样化,各种业务所要求的网络指标区别较大,各种场景的业务模型差异较大。
从而在3G时代室内组网差异化思想转变,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室内组网规划。
2、室内分布设计、验收规范化
中低层建筑物内部,接收室外基站信号较弱,大部分区域基本占用室内分布信号,但由于集成商设计方案缺陷,部分区域仍然切出室内。规范室内设计、验收有利于保证室内分布质量。
1)方案设计方面
对盲区的覆盖,可以按边缘场强进行规划室内分布系统,开通后保证室内用户完全占有室内分布信号。
对室外基站已覆盖区域,应综合周围基站覆盖的现状,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保证室内分布开通后起到吸收话务量作用。基于容量的覆盖往往分布系统造价高很多,也需要运营商综合考虑收支平衡。
2)工程验收方面
工程验收对网络日后的通信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一套严格而明确的验收流程和方法来保证整个工程和网络的质量。首先要确定验收指标,验收指标包括设备指标,覆盖指标和质量指标。然后进行设备验收,其中有无源器件驻波比,天线口发射功率,合路器隔离度和有源器件对基站低噪的抬升。下一步结合设计要求对相应的覆盖指标进行验收,根据相应的指标要求,对通话质量和切换质量进行验收,最后给出整体的验收结果和相应的修改意见。
对补盲为目的建设室内分布的场景,可按边缘覆盖要求进行验收。
但对吸收容量、改善室内性能为目的室内分布场景,应按室内分布开通前后对比,评估室内分布开通后对容量的吸收、对无线性能改善为目的验收。可以对开通指标做限定,例如:室内分布开通后,室内分布信源占主导频区域大于95%区域;非切换区域的切换次数控制在5%范围内等。
3、室内外一体化优化
随着室内覆盖系统建设和验收的结束,整个系统进入维护和优化过程。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实际网络很难与设计指标完全保持一致,同时无线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室内分布系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保障高质量的信息通信。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主要问题集中在覆盖控制和相应的切换区域优化。
1)每个楼层靠窗口区域的覆盖问题和干扰问题的优化
移动用户有靠窗打电话的习惯,如果室内信号在窗口处信号过低,就可能在窗口处和室外小区构成切换区,不但会影响小区容量,还可能引起乒乓切换增大掉话概率。如果室内覆盖信号过强,就会泄漏到室外宏小区,对室外同频小区造成干扰。对楼层比较高的地方,在靠近窗口的地方也会收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对室内同频小区也会造成干扰。
2)室内和室外过渡区的切换掉话问题的优化
在室内和室外的过渡区(一般是大楼入口处),如果室内外切换关系和切换参数设置不当,因此就会导致掉话率指标升高。
优化原则:
——切换区域控制容量较低场所;
——切换区距离应按切换时间、移动速度进行合理设置,保证切换成功率;
——避免频繁来回切换,造成软切换占用容量资源过多;
——合理设置相邻小区切换关系,避免相互干扰。
3)电梯口的切换优化
因为每层楼都会有电梯入口,当用户保持连接进入时,要保证不掉话,可以将切换区域控制在电梯厅,提高切换成功率。
室内分布系统的关键是根据建筑内的话务构成、建筑的结构、建筑外的无线环境以及具体的工程可实施性等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覆盖、容量、成本、安全等问题,还要考虑市场的发展和多网的兼容问题,这样才能用最小的投资建设最好的网络,从而换来最大的收益。在工程建成后,还需要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和业务的发展不断进行优化,最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
新手入行,各位多多关照! 权限:公开&&&来自:lab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表达的意见、判断、数据、观点和陈述文字等内容均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无关。移动Labs博客致力于为ICT领域的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技术和业务交流的网络平台,对本文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阅读全文:3604 | 转发(0) | 评论
Labs推荐给你的相关资讯
看过此博文的还看过
总访问量:78635
京公网安备 |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版权所有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 在线帮助您现在的位置: &
WCDMA室内系统建设思路
WCDMA室内系统建设思路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WCDMA室内系统的建设思路。从建设策略、建设流程以及详细规划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工程经验。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WCDMA室内系统的建设有所帮助。   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用户在享受多媒体通信的同时也需要高容量的无线网络。室内区域的覆盖是导致用户感受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到的是未来大量的数据业务也是来自于室内,良好的室内覆盖就意味着高容量的网络和高质量的服务。本文着重探讨室内覆盖系统在WCDMA上的建设思路。 1、WCDMA室内系统建设策略   通常,由于室外基站有上行分集接收而没有下行分集接收,因此所需要的下行Eb/No比上行的大,但是基于费用的考虑室内覆盖没有上行的接收分集,这就会使上行所需要的Eb/No值受到影响,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室内系统上下行的Eb/No是相同的,不过上行小区容量将会稍微降低。所以室内基站和室外基站将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从需求上主要基于几点考虑:第一点是有大量室内话务,可以提高收入;第二点是一些重要区域,不一定有太大的话务,但必须具备良好的室内覆盖质量;第三点就是有些地区只能用室内覆盖解决存在覆盖问题的区域。与此同时,由于现网中存在大量的室内覆盖系统,为了增加系统的利用率与提高工程进度,适当的考虑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将十分重要。   在考虑WCDMA网络室内覆盖建设策略时,从信号源角度分析,需要根据场景的无线环境和工程条件灵活选择信源,同时要综合权衡系统容量、频率资源、预期收益、投入成本、预期效果等多方面因素,选取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容量角度考虑。根据所需要覆盖区域的实际话务量和覆盖需求选取信号源。容量要求较低,只有覆盖需求的可以用直放站解决;中等话务密度和中等覆盖规模的场景,建议使用微蜂窝或RF远端模块;对于高话务密度和大覆盖规模的场景,优先选用宏基站+RRU作为信号源。   (2)从配套角度考虑。蜂窝成本昂贵,需要机房和传输通路,建设周期长;RRU无需机房,难点在于光纤的布放;直放站系统无需机房、安装方便快捷,可以很快解决信号弱和盲区问题,但是会在上行链路引入噪声,需要慎用。   (3)从性能角度考虑。蜂窝和RRU信号稳定、可靠、通信质量好,微蜂窝和RRU小区与网络其他小区直接可以实现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选取室内覆盖系统的分布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量、覆盖面积、建筑结构、信号源等因素,选取有如下原则。   (1)对于覆盖面积较小,所需布放天线的数量较少,建筑物内部结构简单、墙体屏蔽较小、楼层较低的场景,优先选用无源分布系统;   (2)对于覆盖面积中等,所需布放天线的数量中等,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墙体屏蔽较大、楼层较高的场景,优先选用有源分布系统,即天馈线系统中除无源器件外含有干线放大器;   (3)对于覆盖面积较大,所需布放天线的数量较多,建筑物内部结构简单、墙体屏蔽较小、楼层较低但建筑物较为分散的场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有源分布系统或光纤分布系统;   (4)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狭长的特别区域可选用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2、WCDMA室内系统建设流程   图1给出了W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示意。
图1 W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示意图   通过专项规划确定WCDMA室内覆盖区域和业务之后,应勘察所需覆盖的建筑物,得到建筑物平面图。获得建筑物相关信息、人员分布情况,考察可能的天线布放位置、电缆布放、寻找信号源放置的最佳位置。在详细设计前收集周围小区的信息,按照上节的原则选择信号源和分布系统。共分布系统还需要勘查该站点各楼层的GSM天线布置情况,包括各楼层的天线数量、天线安装位置和每个天线口的功率设计指标;分布系统的详细网络拓扑图,以及各段馈缆的长度、直径和衰耗;接头、功分器、耦合器的安装位置和衰耗。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共分布系统改造设计。   在现场往往还需要用测试手机进行路径损耗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新的覆盖区域和天线。测量和验证最小耦合损耗(MCL),即考虑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测试呼叫阻塞率、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指标,在一定的服务等级和容量要求的条件下,预测室内传播模型。最后画系统连接图,进行参数设计,给出解决方案,采用不断建设不断优化的方式来得到高质量的室内系统。 3、详细室内规划   3.1 容量和覆盖的考虑   室内覆盖系统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容量和覆盖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增加系统的容量和覆盖。目前来说,增强覆盖的通常方法就是增加天线,共分布系统中可以通过将一分二的功分器换成一分四的功分器来增加天线数量,尽管增加了额外3dB的损耗但是有效的提高了覆盖。系统容量增强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增加载波,增加载波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提高容量的方法,可以使每个载波的上行负载减少,从而增强覆盖,但是实际网络中可能不会增加载波,因为频率资源是有限的,有可能会把另外的频率优先的用于分层的网络结构。   (2)使用高功率的基站提高下行的极限容量和增加扰码,通常情况下,WCDMA小区的容量受限因素不是上行负载太高,就是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是上行覆盖受限或者理论上的下行负载已经达到最大(如码资源不够),增加基站的最大功率不会对容量增益有太大帮助。如果容量的受限因素是因为码资源不够,那么就应当增加扰码。   (3)现有室内小区分裂,小区分裂就意味着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分裂成好几个小区,例如原来的分布系统覆盖了4层楼,那么现在就将它分裂成两个小区,每个小区覆盖2层楼。小区分裂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室内分布系统的馈线分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可以供GSM和WCDMA系统使用;GSM的室内分布系统不变,但是利用功分器把WCDMA小区分成好几个小区。   3.2 信号源和分布系统的综合选取   在对覆盖目标进行容量覆盖需求分析后,需要结合现在情况考虑将来需要多少扇区用于室内覆盖,兼顾未来增加第二载波的可能性,不仅考虑信号源的物理尺寸、最大功率、容量和导频功率,还需综合考虑覆盖面积、建筑结构、信源方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采用既可达到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现就一般情况总结以下。   对于微型建筑物(6000m&sup2;以下),如餐饮娱乐、地下停车场等,一般采用小功率直放站+无源分布系统。   对于小型建筑物(m&sup2;),如大型超市、小型办公楼、小型医院等,可分为两种情况:如建筑物内部建筑结构单一,对射频信号的传输衰减较小,宜采用中功率直放站或微蜂窝+无源分布系统;如建筑物内部建筑结构复杂,对射频信号的传输衰减较大,则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小功率直放站+有源分布系统。   对于中型建筑物(1m&sup2;),如大型写字楼、中型酒店、大型医院、机场等,一般采用有源分布系统,需根据实际的话务量选取合适的信源。   对于大型建筑物(60000m&sup2;以上),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布系统类型,包括有源分布系统和光纤分布系统。如大型酒店和综合性楼宇,由于楼层较高宜采用微蜂窝或宏蜂窝+有源分布系统;如大型会展中心由于楼层面积较大,宜采用微蜂窝或宏蜂窝+光纤分布系统。   对于超高型电梯宜采用定向天线分布或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对于公路隧道,信源采用直放站,长度在1000m以下的宜采用射频分布系统;长度1000m以上的宜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对于铁路隧道,信源采用直放站,长度在200m以下的宜采用射频分布系统;长度200m以上的宜采用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对于城市地铁,信源采用蜂窝与直放站结合的方式,分布系统需结合有源分布系统和泄漏电缆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如地铁隧道和站台采用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地铁入口采用天线分布系统。   3.3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   当现有的GSM室内分布系统不适合3G的规划目标,应当对现有分布系统进行修正。如使用新的设备,甚至更换设备的位置,所有这些修改都会影响2G系统的覆盖,因此应当综合考虑,在改造时尽量利用原分布系统的设备和器件,控制改造成本,确保原有网络在改造后仍能达到覆盖。改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 WCDMA信源和干线放大器的合路   如果GSM分布系统为无源分布系统,在GSM信源处将WCDMA信源进行合路即可,如果GSM分布系统为有源分布系统,可以有两种方式,WCDMA新增干线和WCDMA与GSM共干线。新增干线方便分别调整网络,但施工较复杂;共干线施工较简便,但不利于今后调整。由于有源器件对于各系统是无法共用的,在使用干放时,需使用合路器将原路由信号分路再合路。   3.3.2 无源器件的更换   由于以前所建设的GSM室内分布系统中,所使用的无源器件工作频率范围大多为890~2000MHz,不支持WCDMA的工作频率MHz,所以在进行原有GSM系统的改造时需要对无源器件进行更换。考虑到WLAN系统的合路,故建议更换后的无源器件必须满足工作频率范围为885~2500MHz。可以结合具体站点情况选用双频或三频合路器,而且在改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天线口输出功率尽量平均,需将功分器和耦合器进行数量调整或更换不同耦合比的耦合器。另在进行无源器件更换时还需注意其他技术参数,最好与更换前保持一致,并且要考虑系统隔离度指标、插入损耗指标、杂散、互调指标等。   3.3.3 馈线的改造   由于各类馈线在不同频率下损耗差异较大,在1.9GHz频率以上一般不采用8D和10D馈线,所以在本着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还需要根据距离将损耗较大的馈线更换为损耗较小的馈线。建议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 T"馈线,超过50m的1/2"馈线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原线缆更换为粗线缆在损耗降低同时使得天线口功率增大,要考虑系统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   3.3.4 天线的改造   原有八木天线的频带无法覆盖到2GHz,所以需要更换为对数同期天线或者板状天线。原GSM如果用较少天线数量,较大天线口功率覆盖的区域,引入WCDMA信号未能达到WCDMA的边缘场强要求的,采用增加天线密度,可以使信号覆盖更均匀符合要求。   3.4 频率规划策略和导频功率规划   在进行3G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同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另一种是异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不同频率。   同频方案的优点是节省有限的频率资源,不利之处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建筑物的墙壁穿透损耗小,导致室外信号对室内的干扰比较大。对于来自室外的干扰信号,虽然说可以通过调整室外小区天线的方向和倾角来减小对室内小区的干扰,但是这样一来,可能会在某些区域出现覆盖空洞等,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不会非常理想。   异频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室外小区信号对室内小区信号的干扰问题,但是从全局来看,用在室内覆盖的频率只在部分区域使用,这是对宝贵的频率资源极大的浪费,缩小了将来系统扩容的空间。在将来网络扩容时,可能需要对频率重新调整,带来不便。同时,目前支持异频切换的终端相对较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发展。异频方案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切换成功率较低,容易造成掉话现象,从整体上影响网络的服务质量。   所以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在WCDMA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导频功率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同时也影响了小区的下行容量。设置导频功率时既要足够高以吸收足够的话务,又要足够低以避免小区间的干扰。导频功率通常为基站总发射功率的10%,增加导频功率则小区的覆盖增加,下行的容量减少。对于室内覆盖,应当避免小区间软切换区域过大,实际上,如果室外基站的导频功率发生变化,那么就会对室内基站的软切换区域造成影响。工程中认为“干扰可以控制”的经验值要求为: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导频功率比室外基站的导频功率强10dB;在室外,室外基站的导频功率要比室内分布系统的导频功率强10dB。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室外基站和室内基站的切换参数。 4、一些工程经验   在实际WCDMA室内系统工程建设中有如下一些经验可以借鉴。   (1)在现有2G系统本身就很紧张的条件下,引入WCDMA系统,边缘场强大多不能够满足覆盖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信号薄弱区域加入新的天线,以达到扩大覆盖面积的目的。添加的新天线位置通常在原系统信号较弱的区域,在建筑布局上主要体现为遮挡物密集或墙体穿透损耗大的区域。   (2)在不改动原有天线的条件下增加新的天线,确实可以增加覆盖面积,但是相应的大场强覆盖的区域会相对减少。这对于扩大覆盖面积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覆盖要求较高的业务,有可能会因此不能满足。   (3)在现有2G系统中,如果2G覆盖余量较大(20dBm以上),基本可以不用增加天线,就能够达到WCDMA的-80dBm的覆盖要求,如果遇到有局部的“盲区”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附近的天线发射功率来满足覆盖。   (4)通常条件下,办公楼层和大堂比地下室和电梯井的覆盖效果好,在引入WCDMA系统时,不同的场景对于是否增加新天线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场景,需要有不同的天线布放方案,在遮挡密集(或建筑材料损耗较大)区域通常适合采用小功率高密度的天线布放方案。   (5)在工程可实施且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如:电梯井道内),可对部分损耗较大的馈线进行更换,新增的馈线尽量采用7/8”馈线,以防再次更换,对被替换下来的馈线尽量重复利用控制成本。   (6)信号馈线、电源线尽可能分路由布放,用扎带固定,充分利用楼内吊顶中的线缆桥架敷设。泄漏电缆不能与风道等金属管路平行敷设,周围避免有直接遮挡物。   另外还需要综合考察机房、传输和业主协调等限制条件。工程实施中发现,受到远近效应的制约,每个天线的EIRP不应过大,每个天线点的覆盖范围不应过大。 5、结束语   从电信运营的战略角度来看,良好的室内覆盖系统对于运营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树立企业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无缝覆盖的网络还将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课题。
&&&主编推荐
&&&热门试卷
&&&最新视频
&&&热门阅读
&&&最新问答
&&&&&&&&&&&&&&&
希赛网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PHP has encountered an Access Violation at 0430311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