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形势与政策选择题题 当前我国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哪些方面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行政体制改革面临哪些难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考研政治备考课件-形势与政策2015-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73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考研政治备考课件-形势与政策2015-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73
考研政治复习课件;时事政治专题(1); 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 目录;★★★★★;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社会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经过35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
考研政治复习课件时事政治专题(1) 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 目 录★ ★ ★ ★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 社会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 改革重大举措与应对问题 讨论与思考………………………………………………………………………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经过35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 念深刻变化。”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理论Tips: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 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 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社会改革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第三,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 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1:首先要看到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的巨大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全体人民投身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 了重要基础。………………………………………………………………………《人民日报》 ( 第09版)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2: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还不够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 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 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 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 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 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方式日趋灵活,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力地 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人民日报》 ( 第09版) 社会领域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3: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 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 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四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 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 益维护方式。同时,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 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日报》 ( 第09版)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改革取得成绩,35年巨大成就 ? 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52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141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我国进出口总额2012年提高到38668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86倍,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2012年猛增到3.31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9820倍,稳居世界第一;吸引外国直 接投资稳居全球第二,中国对外投资世界排名第五。………………………………………………………………………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改革取得成绩,35年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国;?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达到24565元,比1978年增长 了7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917元,比1978年增长了58倍;? 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 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新问题凸显,改革提出新挑战?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 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新问题凸显,改革提出新挑战? 四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存在“利益铁藩篱”。 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 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 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本属于广 大民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并呈现出刚性化的特点:其他人很 难进入被少数人独占的利益领域;其利益一旦被触及,就会表现出 强烈的攻击性。就像李克强所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 还难。”这就是典型的利益藩篱。既有传统资源性领域的藩篱,也 有公共服务领域的藩篱;既有行政垄断领域的藩篱,也有行业监管 领域的藩篱。《实现中国梦须破解四大中国难题:突破利益铁藩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研究员 辛向阳 《 中国青年报 》(日02 版)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新问题凸显,改革提出新挑战? 四大难题 第二个难题就是存在着“制度天花板”。 例如,有些制度原本是为了激励科研人才更多更好地出成果,但由 于制度会带来很多的附加利益,包括收入、住房、交通以及医疗等方面 的高收益,于是制度的受益者就会长期地占有或者终身占有该利益,后 来的年轻人就会逐渐被制度堵死发展的空间。又如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挂 职制度,原本是为了使一些干部能够更多地接触实际,更好地成长,但 由于设计不完善,造成一些挂职者成为升职中的“空降兵”,这些“空 降兵”往往能够绕开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某些程序与环节,不仅造成选拔 程序的虚化,而且会严重伤害那些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兢兢业业 工作的干部。有些产业政策像玻璃门,设定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槛、禁区, 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就限制了许多人进行创新的权利。………………………………………………………………………《实现中国梦须破解四大中国难题:突破利益铁藩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研究员 辛向阳 《 中国青年报 》(日02 版)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新问题凸显,改革提出新挑战? 四大难题 第三个难题就是存在着社会流动的“堰塞湖”。 这突出反映在教育上。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在今年3月曾经讲: “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 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职教 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是 无奈之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也 指出: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 82%,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0%;父母为农民、工人 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80%。………………………………………………………………………《实现中国梦须破解四大中国难题:突破利益铁藩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研究员 辛向阳 《 中国青年报 》(日02 版) 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新问题新问题凸显,改革提出新挑战? 四大难题 第四个难题就是存在着特权的“金钟罩”、“铁布衫”和“隐身 衣”。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某些“资 本权力”的渗透,少数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 的特殊人。他们把特权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做什么 事都是一路绿灯,在任何领域都是VIP。这些隐形的特权往往是以牺 牲普通人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为前提的。………………………………………………………………………《实现中国梦须破解四大中国难题:突破利益铁藩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研究员 辛向阳 《 中国青年报 》(日02 版) 社会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 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个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 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改革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 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改革的重大举措与应对问题一是加快形成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筑牢公 平公正之基。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 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机关事 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统筹推进医疗 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社会 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年)》。……………………………………………………………………… 改革的重大举措与应对问题1.收入分配改革――形成合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考研政治备考课件-形势与政策2015-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发展形势73等内容。 
 考研集训营网会在第一时间公布 2015 年考研大纲及大纲解析,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形势与政策 -2013 年 12 月) 当代世界经 济与政治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 ...  C 正确。 8.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考研政治备考课件-形势与... 25页 免费 考研政治2015-形势与政策... 19页 ...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考研政治2015-形势与政策-十八届四中全会必背考点_研究...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  2015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总结:十八届四中全会,APEC及核心...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明确经济改革、创新增长等五大支柱领域,发掘亚太经济...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形势政策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广工...想要实现未来制造业的突破,我国工业制造业当前仍存在...  搜试试 3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2015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选择题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应在彼此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深化互利共赢, 提升中欧关系...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2015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选择题(截止到14年11月15日...是中国社会 100 多年激越变革、 激荡 发展的历史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 发展的...2014年最新形势与政策论... 3页 1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5考研政治形势...  【名师整理】2015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研冲刺复习要点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五部分 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论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文可作个人学习之用,禁止利用本文思想与结构参与任何与商业及谋利相关的活动
论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经济发展就贯穿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什么是经济呢?它在我国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经济的概念
经济是指一定范围(国家、区域)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之总称。现代经济伴随着货币,当中被生产、流通、交换的物品被称为商品,其中既包括苹果和衣服等的物品,也包括法律咨询、邮政递送等的服务,还有证券等的权利,以及信息。这一词汇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远古时代经济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存在的,现在的经济是作为影响人类世界观的一种发展形式。
货币与财富的过度结合
货币是一种交易凭证,其主要作用是为商品的交易服务的。那么,货币与财富相等吗?
答案很明显,肯定不相等。货币只是代表的可供置换的商品增多,而财富却包含除货币以外的精神、情感、认同、物资、资源、环境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因此,货币虽然能够置换绝大部分商品,但与人最相关的精神、情感、稀缺资源等财富却是买不来的。所以,当前用货币来衡量人们的财富拥用量,对货币的盲目追求,正说明了当前人们的其它财富正被不断侵蚀,这种货币与财富的结合是一种虚妄的、弃本逐末的伪结合。
1.3我国的经济背景与现状
我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逐渐向小康社会迈进。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都得到了高度发展,因此,有部分人又用“中华崛起或中华复兴”来说明这个现象。
在这三十年里,虽然国民经济与人均收入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在这个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忧患。
1、经济发展支柱的替代性;
2、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
3、经济转型的政治阻力;
4、失业开始出现明显增长;
5、德育品质大幅下滑;
6、国内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那么,这些问题需要决策者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并展开战略性规划,提前布局,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以避免世界经济危机向我国转移。
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
自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能够用一个过程来形容“泡沫”——“挤泡沫”——“泡沫”的循环过程。那么如下我将通过各个行业来进行剖析我国当前的经济主要问题。
2.1房地产经济的问题
房地产是经济支柱吗?官方回答,肯定不是。但其实质是房地产行业却享受着实打实的经济支柱待遇。那么,房地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有哪些体现呢?
2.1.1房地产行业的关联性
房地产直接相关联的其它行业有:金融、沙石采掘、水泥、钢材、运输、汽车、餐饮、化工、玻璃、水利、电力、燃气、汽车、机械、家俱、电器、纺织、木材等等一系列的行业,那么,由这些带动的其它行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知行业,所以,这也是房地产行业能够成为经济支柱的一大原因。
2.1.2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行业,每一个房地产的建设都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与之配合。那么全国性的房地产开发,会全面解决国家的就业状况,更会促进收入的增长,促进人们的消费意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
2.1.3房地产的泡沫性
几乎所有商品在供应过程中,都具有稀缺与泡沫的两面性经历。所以,虽然房地产有这样那样的好处,却也必然受到这个两面性限制,房地产的泡沫也将逐渐显现出来。
2.1.3.1房地产的真实数量统计与泡沫的关系
我国的房地产包含福利分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住宅用房、商业用房、安居(置)房、廉租房、单位职工房、小产权房(或无产权房)、历史遗留问题房、农民房、建设过程中的房产等等。那么,谁能够提供真实的房地产信息呢?我想应该没有谁能统计准确,而统计数据过少,几乎是肯定的。那么,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真实的房地产数据之前,大肆开发成了商业逐利的必然,也极大可能造成房地产的饱合供应泡沫。
2.1.3.2人口红利与房地产的泡沫关系
什么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的时候,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因为,不可能一直用超生的形式,来创造人口红利,所以,当计划生育下的人口红利消失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消费数量逐年降低,那么以当前各种经济走势预测的房地产发展前景,立即就会遭受180度的大翻转,房地产的饱合又成为一种必然。
2.1.3.3国家财政与金融环境对房地产的泡沫影响
房地产发展,国家或地方财政将会通过各种企业行为增加收入,特别是卖地收入。由于房地产过度扩张对金融行业出现依赖性,那么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肆掠下,稳定金融将成为核心中的核心,由于金融行业的收缩,导致房地产资金链紧张,进一步传导到土地财政上来。为了弥补土地财政造成的财政紧张局面,采用税赋制度是所有社会体系的普遍做法,而当前房产税政策,开始由阻力变为间接服从,就证明了政府对资金的渴望强化了其间接挤泡沫的决心。
2.1.3.4房地产是否饱合的基本测算
以2亿农民保有数量为假设条件,计算全国的住房饱合程度。虽然结果很吓人,也许有部分预测方式不准确,但说明的是房地产的基本饱合情况是明显的。
1 、2010年底,全国共有人口约为13.8亿,农村与城镇人口比为1:1,那么代表有6.9亿城镇人,6.9亿农村人口,2010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1.6平米。共有住房面积218.04亿平米。
2 、当前,我国未开发完毕土地,40余万公顷(40亿平米),约可满足1.4亿人居住。
3 、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约为2.3亿。如果按农村与城镇人数比,可知,农村未成年人口为1.15亿。
4 、2010年,我国小产权房面积约为60多亿平米,按如上计算,约可满足2亿人居住。
下面计算,我国人口与住房饱合情况
我国农村人口6.9亿—1.4亿未开发完毕房产可产生的人口—农村未成年人1.15亿—小产权房人口2亿=剩余可进城买房人口2.35亿。
2.35亿—农村固定人口2亿=3500万人口可进城镇买房。
所以,如果继续将房地产当作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支柱产业,那么,当房地产泡沫来临时,我国就会遭遇美、欧、日本相同的情况,甚至使全国的经济发展出现十年以上的倒退。
2.2金融业问题
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作为行使金融权益的主要机构“银行”,更多的是属于一种服务性质。
但是,当行使货币服务的银行业机构,处在利益方位时,即当选手又当裁判,将会使得银行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加重其它行业的负担。
2.2.1银行业盲目的放贷冲动
当一个行业(或一个人)能够持续的给自己带来利润之时,那么,对这个行业的警惕度就会下滑,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行业就处在这个位置。
银行,向房地产放贷,考虑的只是房屋、土地等的抵押,而未考虑房地产的饱合情况,当房地产饱合以后,即便银行能够收回所有的抵押物,那么,对现金流的强大控制,将变成对成交低下的房产实物控制。对银行业来说,没有现金流的银行,其实质还是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2.2.2银行业违规放贷现象突出
银行业属于一种特殊行业,而我国政府对银行业资金拥有着绝对的调配力度。而银行领导或员工,为了自己的收益和福利着想也可能拥有这样那样的资金调配方法。当然,这些问题多半涉及贪腐,因此造成如下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故意高评,多贷现象。
(2)、手续不齐,先行放贷。
(3)、大额挪用现象
(4)、融资等利益输送
(5)、破产企业、空壳公司贷款现象
(6)、票据转移、支付等等
(7)、银行高管与高利贷行业的勾结现象
2.2.3中小企业借贷难与民间借贷机构
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要扩大规模、促进生产等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支撑。而对于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发展能力都不能够和大企业相比,为了降低银行风险,那么对中小企业限制贷款就成了所有银行的共性。这也说明,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因素也不具有客观的、科学的认识。
而金融改革中,民间借贷的4倍标准,在未来,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核地雷。
银行存款利率3%时,贷款利率7.5%左右。即存贷款利率单纯比较为5个百分点差距。银行就在赚大钱(赚得不好意思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民间借贷利率,最好在单纯利率比较上,比银行多5-8个百分点(10%——15%之间)就差不多了。目前的4倍差异,即年贷款利率为30%左右。很多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是很有问题的,而中小企业在银行贷不到,只能向这些民间借贷机构去,对于发展的企业来说,高昂的贷款成本,很容易就让这些企业走上绝路。如果很不幸的,民间借贷机构与银行有利益输送,那么,新的坏账危机将不可避免。
2.2.4金融产品的无效创新
那么,什么是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指的是各种具有经济价值,可进行公开交易或兑现的非实物资产,也叫有价证券,如现金、汇票、股票、期货、债券、保单、基金等。
那么金融产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从央行或老百姓手中借来贷币再投放到其它领域,以此获得利润的过程。而由于央行从宏观上要调控全国的货币总量与流动性,因此,央行的货币印发有非常严格的控制的。所以,各金融行业为了更多的吸纳存款,只能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内容或销售形式。
那么,这些金融产品的创新有效吗?从金融产品的销售上来说,他们是成功的,但是从老百姓的投资收益上来说,更多的是一塌糊涂。
如下例子可以很清楚的说明金融产品创新的无效性。
(1)、有多少的金融产品真正跑赢过CPI?
(2)、有多少的金融产品没到期赎回亏损小(2%以内)?
(3)、有多少金融产品有清晰的投资方向公示?
(4)、有多少的金融产品操作团队有利益输送?
(5)、有多少的金融产品敢保证不赔?
这绝大多数的金融创新,实际上始终绕着一个利益获取作文章,更多的是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伤害的是老百姓与金融行业的信誉价值,可以这么说,当金融行业这个服务性机构过度参与到利益猎取上来的时候,某一天虚拟市场的暴跌也同样有效,倒霉的是整个国家。
2.2.5证券市场可能使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
任何市场,都需要打假,证券市场也不例外。
通过近几年的证券市场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证券市场如下现象:
1、企业造假上市。
2、机构与企业利益输送。
3、恶意融资。
4、基金机构的投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5、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问题。
6、证券市场扩容的形势判断错误,甚至是恶意扩容。
这六点,其实已经包括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因这些问题导致了散户的信心大幅下降,而当散户信心崩溃之时,便是我国证券市场全面做空的时期,到时候,我国的金融危机必将出现。由此将导致国家救市出现,也将辩证的说明证券监督机制缺失导致的最终后果始终由国家承担。
2.2.6 CPI与国家金融调控的临界点
如果说CPI指数反应的是人们的消费状况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所谓的“CPI翘尾因素”,另一个作用反应的就是通胀与通缩的时间临界点。
2.2.6.1 CPI高胀的翘尾时间因素
CPI反应的是物价现实。
在货币供应与流动性强度加大的时候,CPI高胀是很自然的事情。通胀得快,那么CPI高涨也快。
但是货币的流通也是被赋予时间效应的,能对全国CPI指数产生重大影响的货币量从银行流入到老百姓手里,再流入到商品中,需要的时间不是简单的几天,十几天时间。
2.2.6.2 CPI下跌时的翘尾时间因素
原理同上,效果相反。在货币供应与流动性强度减弱的时候,CPI下跌是很自然的事情。通缩得快,那么CPI下跌也越快。
当货币从商品中流出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的几天,十几天时间所能决定的。但是当货币源源不断的从商品中流出时,那么CPI也将不断下跌。
投资与CPI的关系
货币流向投资品种时,CPI的变化一定会很大么?
当货币流向生活领域时,CPI的变化很会明显,而当货币流向非生活领域的商品领域时,CPI的变化并不大。
如,当货币流向“理财产品”时,CPI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变化。
而当货币流向“房地产、猪肉、疏菜等”时,CPI的变化如天壤之别。这说明生活必须品由于与人生存关系较大的原因在CPI中的比重是较大的。
因此,在一个货币高通胀时代,为了货币保值“我认为应该叫购买力保值”,人们往往将大量结余的货币放入到非生活领域商品。结果CPI总体上涨,但是由于生活必须品价格变化不大,所以人们的承受力还算可以。
所以,如果大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相当于开始通缩。此时,现金与贵金属等将成为必然选择,而投资的贪婪心理与购买力均衡现象的重新出现,将使这类投资者将货币大量的转移到生活必须品中,当然这个转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此时其它行业由于货币支撑的缺失,开始持续的价值缩水。而CPI将日复一日的保持一个较高的通胀形态。而直到货币的临界点被彻底打破时,才会下降。
与之相反,当货币紧缩达到一定效果后,如果开始放松,因人们对放松后的通胀理解,自然会长期的将货币从银行体系与生活必须品中抽出,转投向其它行业投资品,此时CPI也会在一断时间内,因货币的投入减少而继续收缩。直到货币的临界点被打破时,才会上涨。
因此,我个人认为,当通过调整“双息一率”,已经达到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之后,已经进入临界点状态,此时,如果CPI出现反复,更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到底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如果当前,银行业的拆借利率又非常接近其年化贷款利率时,已经表明银行的货币流动性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紧缩境地。没有意外,最好不要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数量工具。
在我国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21.5%时,我觉得存款准备金率已到临界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国家又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收缴9000亿,相当于再将其它银行上调至23%的位置。
虽然这样可以很快的,使物价(即CPI)快速降低。但是,货币的临界点被断然打破,其后CPI的翘尾下跌影响长期显现,很快就转为了货币紧缩下的企业倒闭。于是乎,几乎是一夜之间,CPI的影响被迅速降低了,可是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危机却出现了。
内需刺激问题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内需刺激我个人认为是个伪命题,因而更应该防范刺激后的衰退。
2.3.1内需自有社会群体以来,一直存在
现在所谓的刺激内需,是一种财政补贴型的措施,不具有长期性。而非通过技术革新,带来的内需瞬间放大,将使得供需矛盾,并促进产能快速扩张。但是由于商品的毁损周期远远大于产能生产周期,必然在其后,紧跟着面临,内需瞬间缩小与供大于求的巨大产能、商品存量差异。而这个差异,将会导致很多企业破产。
2.3.2补贴政策下的就业、收入、公司产能变化
就业体系与收入的变化。国家不断的进行财政补贴,达到了企业增收的目的。但是:
1 、公司是否对员工的就业需求更进一步扩大呢?到底扩大了多少呢?
2 、公司的产能是否在扩大呢?又扩大了多少呢?
3 、公司从中得到的利润与员工的分配是否合理呢?
打个比方:如国家对家电下乡的补贴。
在一瞬间,放大了家电市场需求。但是各公司本身的家电产业都已经成熟,因此,目前的家电下乡,并不需要进行企业和生产线的规模扩大化。最多就是工人多加点班就解决了。因此,只是工人们的收入增长了一些,并不多,更何状是社会中的其它人员,整体收入,肯定增加幅度并不大。而人均消费实力,在补贴政策之下,全员满足,大家都争相购买这些家电,透支了一定程度的未来消费能力。
由此,带来的是国家整体经济转好。但是就业与收入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一旦国家的补贴政策不持续下去。那么,各公司将会面临瞬间的消费需求下降。一个公司运作的关键不在于其瞬间赚了多少利润,而在于能够持续稳定的获得收益。后面一两年的消费需求下降,是否会引发各公司的产能大幅降低,各公司之间剧烈的市场恶性竞争,并引发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减少呢?
2.3.3消费实力,与外国的消费与储蓄的看法
目前,任何城市的任何普通百姓都可以给出一个高昂的日常消费清单,而这些消费清单,几乎占据了其收入的60%以上。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一个大问题。而我国的礼尚往来,又是一种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人们的消费实力已经被大幅压缩,谁又能够增加消费呢?要么,欧美AA制流行;要么,全民社保的建立;要么,人均收入较高,物价低。
我看前两个情况暂时都是没有办法的,更何况,美、欧说我国的消费力不够,储蓄太多的说法,更是十分可笑。消费本就是一种个人意愿,而且,消费能力与其的保障能力是相关的,没有强大的保障能力,老百姓只能通过储蓄来给自己保障。同时美、欧的福利待遇机制导致的国家债务问题,也给我国的社保改革敲了个警钟,其本身也在正视国内的消费透支现象,何故来纠正我国的消费与储蓄现象。
2.3.4至于高收入低物价,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物价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避免的与市场息息相关,通过各种生活与交易环节货币将从收入将逐步传导到物价中去,如果收入高,物价低,代表所有的商品生产者都在亏损,这显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那么人均收入高,物价低,本身不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即便短期达到了这个现象,将来也会面临大级别调整。
2.3.5内需极限与刺激的持续性
内需受到刺激,必然会导致对商品的需求增加,但是,“内需”有一个极限。
什么是内需极限?就是需求能够承受的最高更新换代周期或消耗容积值。
例:你每年消耗一部手机。如果经济刺激,每年消耗1.5部手机。这种消耗1.5部手机的状态能否持续?
如果不能持续,那么其后的手机供应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手机企业面临破产重整过程。。
如果能够持续下去,那么,当下一次经济危机来临时,再一次拿起内需刺激这个武器。是否手机的消耗就得从1.5/年,增加到2部/年???
长此以往的循环下次,难道以后每年要更换10部、20部手机才行吗?
这只是以一部手机为例,从整个内需刺激行业上看,就是说,每次刺激都可能使我们多消费数十种商品。当然,这种消耗种类的增加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谁说能持续下去,让他们每天使用10000种商品让我看看。
如此之下,可以看出,刺激内需消费又是一种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伪命题,当然短时间的刺激是可行的,关键是地方政府会不会听招呼(不长期进行刺激)。
2.4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的我国,随时出的环境官方说法都是逐年向好,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或者说,这个所谓向好,更多的是针对某一个或一类环境情况来说:比如,城乡总休环境向好;绿化面积总体增多等。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由企业导致的环境污染正向多元化发展。
老百姓单纯考虑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发展为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化工污染、水果蔬菜污染、粮食污染、药品污染、金属污染、电磁污染、噪声污染、转基因污染等全面的、系统的污染利益链。典型的案例就有:石油泄漏、二氧化碳排放、硫磺薰姜、铬胶囊、稀土盗采等等不胜枚举。
而这些通过损害环境或是人民利益的行为,真的能创造财富么?答案是否定的。企业能够通过简化生产环节导致的污染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可是环境被污染后,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恢复的,需要政府投入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改善,甚至部分遭受污染后,将永不可恢复
而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群众疾病、生存、机体变异现象,是钱能够解决的吗?
如此种种之下,监管缺失引发的腐败行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在这样的监管体系下,何来环境安全,不过是一句空话。
2.5城市化与就业问题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分工以来,就业与失业就一直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无论世界局势怎么变化,只要解决好"就业"这个核心问题,一切其它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业一直与之相伴,城市化进程越快,城市化后的就业、失业率反差就越高。反之城市化进程越慢,城市化后就业、失业率反差就越低。
但是目前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快的地步,与之面临的失业高涨,便成为高悬于政府心中的一块大石。那么,我们来分析下,城市化进程过快下,就业体系的现状:
2.5.1城市化基建结构变化下的就业变化
要城市化,那就要涉及拆迁、拆迁后的补偿、与补偿地域的远近,可能会给人们造成更重大的生活成本增加。而因腐败导致的拆迁,往往伴随的是暴力事件,与此相对应,又会引发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进一步使政府的公信力丧失,与暴力事件的升级。
在拆迁过程与拆迁后的建设中,为了尽快的达到地方政府的既定效果,而各类开发商又要最快的获得利益,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与城市化相关的各个行业上来,加班加点的进行城市化改造,在这个时间效应的巨大压力下,推高了就业率,降低了失业率。
可是,城市化基建饱合,具有的时间效应非常长,城市化进程放缓,甚至是停滞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建设速度越快,城市化发展放缓的过程就越短,停滞时间就越长。那么,巨大的人力资源又会释放出来。推高失业率,降低了就业率。
2.5.2人口红利与政府对创业、就业的支持现象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城市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红利十分庞大,同时消费红利也十分巨大。但是要消费就需要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工作获得货币,二是创业提供工作。
但目前我国,创业环节却越来越难:一是审批机制,我国是一个审批程序烦琐的国家,这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很少有三天内可以办理完毕的。二是中小企业税收支持力度,对大企业来说,由于其就业的关系巨大,因此,国家、地方都给予其了巨大的税收补贴、优惠等政策;而中小企业,不但没有税收优惠,更可能面临除基本税收外的各种机构的费用缴纳,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主都在抱怨,从缴费与利润比例上看,自己比大企业缴纳的费用多得多。三是行业协会的自利性,行业协会是保护一定地域内整个相同类型企业正常发展的组织机构。但是行业协会成员本身更多的是由行业内的领导者,因此,他们集合后,制定的很多规则(这些规则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不会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与财产损失的制度),可能更倾向于他们本身,对于新近加入的中小企业,会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是排挤。
在城市化速度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如果创业环境被大大限制,那么,创业带动的就业也会被同样限制。一旦城市化进程减缓,这个就业情况就会发生大幅反转,成为失业潮。
2.5.3环境污染现状与就业现状
城市化进程过快,使得很多企业,利用人口红利与建设成本差,在腐败的支撑作用之下,出现了用环境换效益的伪命题局面。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使得众多企业的效益节节攀升,给各个地方政府创造巨大的GDP政绩,同时进一步使企业的产能承受巨大压力,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能成了共识。可是要扩大企业规模,壮大生产线,就需要二次投入。如果每个企业都将环境、设备购置等做得非常完备的话,那么就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而从腐败角度考虑,如果企业主能够通过各种人力资源操作,减少这部分成本,并将其流入自己或是部分人的口袋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而至于低成本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留给政府与后人收拾。
很不幸的是,我国环境,已经遭受了这样的摧残,而治理这些已经被污染的环境,我不知道需要多少财力、物力,但我认为这种毁坏环境后,再治理环境创造的就业率太过低下,几乎没有意义,而极个别短期无法修复的环境就成了当地社会的悲哀。
2.5.4城市化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价值转变
城市化进程过快,必然,使得大面积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他们在60、70年代,学历不高,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正好面对技术需求不是很高的传统制造业,将大大的冲抵技术工种的劳力价值,造成人工特别廉价的局面。
可是,随着技术同化现象,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短期劳动力需求紧张,人们的高薪追求也在不断变化。当城市化进程减速以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减少,人们如果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必然经历一个等待与竞争的过程,这其后的过程要么向失业靠拢,要么向廉价转变。而由于企业成本的压力,企业订单的减少,企业停产等现象大面积发生,那么失业高涨将不可避免。
2.5.5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对就业的影响
人自从学会创造工具并使用工具以来,就业形势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工具的作用是被人所用,提高劳作效率,简化生存难度。因此,工具本身的内涵就具有解放双手的特性,因此。但社会主流学界目前还认为,高科技含量正创造着就业。我个人却认为,自从工具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解放人的双手,是一种不断创造失业的过程。
2.5.5.1工具数量对人口数量的临界值
在人使用工具来劳动并产生就业的时候,形成的是初始工具不够,与自然开发难度较大双重因素。同时对使用工具的人口数量与工具保持数量提出要求。而工具要保持与人口的足够需求比例,就衍生了众多的维护工具的相关行业,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工具损坏率足够低,且数量与使用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就出现了我们大家所知的概念“饱和”。
达到饱和情况下的所有商品供给,第一状况就是工具生产就业已达临界点,几乎无法再促进就业。当在各种因素下,导致的工具巨量需求,必然在其后导致工具需求大幅降低的失业状态。
2.5.5.2大自然的开发与工具的高技术需求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手中的工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依托的工具从木制、石制、金属制等针对单一生产方向,正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多功能复合生产方向发展。而对工具生产也从单一手工生产、手工流水协作生产、机械化人机流水协作生产、自动化模块组装生产向智能化工具复合生产阶段全面进发。
目前,从上面的进程可以发现,人力就业关系需求越来越少。并且,目前离智能化只有一步之遥,虽然从辩证的角度看,智能化也不可能替代所有就业,但替代绝大部分是没有问题,而这绝大部分失业者应该依靠什么来解决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岗位与收入境况?
2.5.5.3人类目前可能创造巨大失业的科技力量
一是:核聚变发电装置。
通过氢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又没污染,而聚变原料,按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耗,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因此是全世界解决能源纷争的首先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到实验的最终阶段。
二是:转基因农作物生产
目前,虽然全世界都在爆发这样那样的粮食危机,但是在这个背后,真正的情况是,粮食中的转基因物种正在快速发展,每亩的粮食生产能力正在节节攀升,而各种由环境引发的天灾,与生物能源设施也在不断发展,其也消耗了大量的粮食。
但是转基因农产品的后果我们暂时还无法论证,因此,如果转基因食品会导致无法抗拒的灾难,很容易造成人类的灭顶之灾。
因为,转基因的作物,其自身基因的改变,可能在第一转化链上很难显现出问题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在经过各种动植物体内各种细胞、细菌、病毒等各种生物化学转化,甚至在空气中经过无数气体、射线、磁场、等离子体撞击等产生基因突变,成为新型的难以短期抗衡的新型病毒、病菌。
三是:智能化设备的进一步发展,人工AI设备的产生。
当达到人工AI这一步时,全球的制造业就业会降到一个极低的位置,从而释放无比巨量的失业人口中。
很多人会说,这个过程时间点无比之远,因此也不用过份担心。
但是,将这与企业成本相关联后,在成本压力下,企业主不得不使用自动化设备来迅速取代人力成本,造成当前就很难解决的就业难题。而就个催化剂企业或许就是“富士康”。
站在我国的角度上看,由于富士康出于成本压力采用的机器人战略一旦成功,至少会在我国所有的富士康企业里,释放巨大的失业者。而引发的其它企业跟风,将会席卷全国。
2.6经济结构转型
经济结构转型,是指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才能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推进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增长方式。
站在国家的高度看,应当是从目前的房地产依托上转到其它新兴产业共同依托的局面。
但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无法调合的情况
2.6.1传统即得利益集团的阻扰问题
如,太阳能、风能等企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风能生产国,我国自有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等设施,占比不足全球的2%,而不足我国面积的欧洲却占有80%左右的世界太阳能发电设施。这说明了什么?
新型的企业,处在科技革新的前沿,与旧企业相比,其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但与之相反的是,新型企业的渠道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没有旧企业那么强大的网络支撑,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旧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必将抱团来抵制新企业,限制其市场进入的步伐。
2.6.2地方政府的问题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由于技术实力的提高与产能的扩大,现在的价格等已经非常便宜了,其发电价格已经逐渐向居民电价靠拢。但是很多地方出现了清洁能源招标倒卖现象,这个往往给予这些企业无法承受的成本压力。那么,我们不自然的想问,到底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一方面新能源产能成本压力巨大,一方面还招标倒卖,这个“招标”已经失去了其即有的意义,只会加大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难度,而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思考。
2.6.3传统行业的消化问题
一个失去了发展前景的房地产行业,为什么还受到方方面面的照顾?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房地产能够带来巨大的土地财政,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动用与之相关联的一切其它力量,来延缓房地产的存量消化、破产、兼并等事项。而国家、地方政府也不希望房地产业累及金融。但是泡沫就是泡沫,当前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明年房地产业可能更加悲催,这个经济转型面临的条件也就越发艰巨。
2.7国际市场对垒对我国的影响
2.7.1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原罪
经济体制的一个极端是完全的经济,这种经济类型中根本没有政府参与,由经济系统中的个人或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
这现然是一种基于无序的,强竞争的,自生自灭式的经济蓝图。
其优点在于:自发起作用,不需要昂贵和复杂的官僚机构来协调做出经济决策,市场机制能对变化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迅速做出反应,以便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这些是它的主要优点。
而缺点更加明显:在众多缺点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心的变化与和谐的冲突(自由市场经济从处我利益出发,可能会鼓励自私。贪婪、物质主义和权力至上的观念)。
2.7.2现实证实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从未成为主流
2.7.2.1法制约束是保证经济行为必然举措
由于经济交易的复杂化,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开展,制定全面的、系统的、独立的法制体系,是保证交易能够公平、公正的必然条件,那么,法制体系就已经成为了经济行为的基本约束之一。
2.7.2.2自生自灭的生存模式只发生在小企业层面
如果说企业破产是属于自由市场经济中,正常的经济代谢行为。那么,对大企业的破产保护,对小企业的无视,无情的击穿了这个西方经济标榜的经济教科书。
由于,企业与就业息息相关,更间接的与社会稳定、政治发展紧密相联。因此,当大企业破产时,庞大的就业压力、社会政治稳定,就会考验每一个执政班子,采取保护态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小企业由于这些关联关系非常小,所以几乎不受重视。而雷曼、两房、欧债等等故事,也辩证的说明了这个现象。
2.7.2.3人性与竞争在自由经济中的角力
自由经济给予了人们最大的投机空间
为了追求各种理想中的东西,人性在利益的驱动之下,逐步变得贪婪,利用法制漏洞创造性的将投资现象转变为投机现象成为了必然,贪婪的心在自由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庞大。本来,竞争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单一的以依靠财富(货币)积累的竞争并不完全见得是一件好事,由于过度的自私自利心态与行为,必将使得社会财富聚积于小部分人之手,强烈的贫富差距,也将使社会开始陷入混乱。
很显然,目前在现实条件下根本没有办法实现,不论是从时间还是从速度上都没有办法解决投机现象。
2.7.2.4科技的力量对自由经济的影响
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还犯有一个重要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科技的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同时科技也是解放双手的有力凭证。
有一天,全世界都流行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职位,那么人不就全下岗了么?
有一天,全世界都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聚变核能,那么,石油的存在价值不是就完全弱化了么。
有一天,全世界都通过合成的方法生产粮食,那么农民还能做什么?
这三种,随便一种变为可能,那么,世界级的失业大浪将峰涌而至。自由经济怎么才能养活这些失业的人们?
2.7.2.5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保护壁垒
侵入式:当一种以价格更低廉、质量更优秀、功能更强大、服务更完善的商品进入另一个市场时,必然导致这个市场中的其它同类商品的销售萎缩,间接导致部分企业破产,或是强化该地企业改进生产行为,生产更为优质的商品与之对垒。
拒绝式:当一种以出口(外销)到一定区域内的商品,突然受该地拒绝式禁入时。那么,该企业要么短时间内转变销售地域,要么只能破产。
间接侵入与间接拒绝: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国际间的企业收购战略上。为了能够达到减少成本与获得销售市场,收购外资企业成了扩大企业规模的手段之一。而与之相反,间接拒绝,更多的是采用员工就业负担、国家安全、质量合格等为手段,阻断它国企业的收购行为。
以最近我国、美国经济行为例:
美国入侵我国:
汇率升值与金融进一步开放
美国拒绝我国:
太阳能等反倾销事件
美国间接拒绝我国
华为、中兴通讯安全事件
美国间接入侵我国
转基因农产品入侵等等
当然,这只是美国简单的经济行为,其利用政治、军事行为达到的目的更多。
所以:自由经济不是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可能是无数次经济危机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自由经济代表们,将他们的理念强行在我国、在世界传播的时候,往往是这些西方经济体们将自己的危机转嫁给我国或别的国家的时候。
我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虽然我国有各种各样的、紧迫的经济问题干扰国家的发展,但是处在全球经贸关系紧密相联的状态下,任何国家单纯的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解决方式,可能都产生不了多大效果。好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完成的国家不在少数,他们的各种城市化问题,给了我国警示,使我国避免了很多陷井。但是,由于国情不一,我国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3.1政策法规制度的落实是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如果得不到落实,一方面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容易被腐败者挑拨中央与百姓的对立关系,一方面更加纵容腐败现象的发展。
对经济来说也是一样,没有严格的法规执行,经济发展就更容易被腐败份子所利用,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自10年房地产行业调控动真格以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因各种经济问题落马的不在少数,对国家政策的认真贯彻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从“房产税”、“三公经费公开”、“官员财产申报”等政策落实现象上可以看出,即得利益集团扔然牢牢的掌控着重要的行政位置。随时可能插手到这样那样的经济过程中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好在,通过近几年的反腐力度,我们可以发现,腐败治理没有丝毫减弱,正在深化前进,希望十二五中,能够继续强化与保持。
3.2青壮年人口基数的平衡点
目前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围绕着13亿多人口的数量在进行着,但是随着这一个三十年的到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青壮年人口基数,已经只有50年代人口的一半。如果继续保持计划生育政策,那么,青壮年人口基数将会大大下降,最终从目前的商品保存总量来看,形成巨大商品的泡沫。
比较好的现象是,不少地区实行了,双方为独生子女时,可享受二胎等政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绝大部分地区还在强制执行计生政策,甚至利用计生政策作出一些荒唐的事情。目前正处于十二五即将开启之年,而人们面临经济危机与养老哺小双重夹击的境地,中间阶层的人们面临着诸多的收支限制,即使全面开放计生政策,迫于生活压力,多数人,最多选择生两胎,三胎现象少之又少,而一胎制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占据主流。那么,开放人口政策将会是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虽然可能使得计生部门得以减少,但是这是一个孰轻孰重的选择题。
3.3.1房地产与城市化
我国农林资源地形复杂,可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农村人口保有量,而大量的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能够在城市里正常的生活居住,已经从侧面反应目前房地产城市化与人口饱合已经进入相对饱合期。而我们平时所谓的城市化,更可能停留于户籍对比之下。如果武断的用户籍来说明城市化进程还很广阔,就显得论据不足。
而当前,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房地产数据,特别是小产权房等更是一笔糊涂帐。在目前这个敏感时期,住宅城交极度低迷,空置房产进一步增多,而存量房还在进一步增加,土地面积更是加大供应,全面开工的状况正在增加的状况下,小产权房,任谁提供一个模糊数据,都可能使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更加动荡,甚至强烈的引发金融地震。那么,如何消化存量房,除了考验政府,更考验每一个地产商。
比较好的现象是,当前政府对房地产政策一直采用最严格的措施,限制房地产的反弹发展;限制房地产对金融领域的影响;限制房地产投机对老百姓的财富吞噬;减缓房地产突然释放的大量失业人口等等,通过这些政策,明显纠正了房地产的畸形发展,为国家经济转型争取了部分时间。
3.3.2人口与城市化
城市规模大小,是用人口数量表示的。因此,在新增人口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不足是很明显的现象。但是,人口不可能永地止境的涨下去,因此,如何保持一个稳定(增减动态平衡)的人口数量,防范人口的快速减少就成为了衡量未来资产是否泡沫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房地产是一个时间周期很长的行业,
当下一辈来临之时,面临的就会是爷爷辈的房产遗赠,那么,目前的所有房地产将会在20年后面临全面饱合的危局。而由于人口总数的减少,进城的人口也会大大减少,城市扩容作用将会极度削减,所谓的超级大城市的背后可能是多个中小城市人口减少的衰退。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看见实质性的进展。而很多地方政府正从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削弱农村人口的福利待遇,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3.4人性与思维的改革
如果说,拜金主义思维是一种个人性格与心理的表现,全国有极少部分拜金主义者是很正常的。可是,当前我国几近人人拜金主义的思潮,已经远远超越个性特征,正向文化特质方向迈进。
对金钱财富的崇拜,已经严重扭曲了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可悲的是,在这种思潮的熏陶之下,很多人已经开始践踏法制,从而更进一步加速拜金思潮的蔓延,因此,很多时候我个人不得不思考这是为什么。或许一场经济危机的洗礼,才会让他们懂得。
目前,国家正在努力进行这种错误思维的纠正,但力度还不够强大,我个人认为,应当从各方面进行教育疏导。
3.5贫富差距的再分配
个人层面的财富分配很容易,集体层面的财富分配非常复杂,而国家高度的财富分配难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行的。
目前,国内有很多仇富现象,那么辩证的看,这真的是仇富吗?我个人认为,从人性角度上讲,只对财富报仇恨心态的人几乎没有,而这种社会上流传的仇富,更多的是一些媒体的曲解。纵观各类仇富人群的网上发言可以发现,他们不是仇富,而是对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下的利益获得者报有仇视态度。
现在,经济问题正向社会问题发展,而社会问题又反过来夹击经济。国家在当前已经注视到了这种现象,正在努力的制订收入平衡政策,以降低贫富差距,消除恶劣经济因素向社会因素传导的影响,但是在强大的即得利益阻扰下,这些政策能否得以有效的开展,成为一个未知数。
3.6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更多的是用合同换真金白钱的过程,而当前我国最为显著的金融问题有两点:
3.6.1证券行业造假、违规现象
典型的例子就存在于证券市场上。一家企业要上市,必须通过方方面面的造假,并被多个层级批准,才可能上市,还会面对无数的举报。可神奇的是,我国创业板上的众多企业都上演了造假IPO圈钱行为,而很多铁公鸡企业,长达十数年没有进行过投资利益反馈,更有无数的保荐机构、保荐人却用抄袭、网络遥传等来作为评估报告内容。
如此种种,我国的证券市场不熊冠全球才怪。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又要出这样那样的板块,我觉得,只有让利益输送关联者们,在其的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才可能恢复市场信心。
虽然,证监会在本年度,作了方方面面的强制措施与改进,但是还未触动违法者的根本,证券监管的公平、公正化还有很多路要走。
3.6.2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说简单点,就是让人民币可以全世界通用。目前,全球只有美元、欧元具有全球流通的力量,而一旦第三种国际化货币出现,必然大削弱其它的货币影响力。可是美欧本身是一个文化同源的体系,在第三种货币(人民币)可能成为流通货币的时候,他们很可能联合狙击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
可是,美国一方面强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进行金融扭曲操作,一方面对欧元区体系进行猛烈的系统的评级下调,一方面要求我国的金融领域大幅开放。
这一系列动作,不得不让我想起,当年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前后与日元国际化前后的表现,并最终导致黄金暴跌与日本衰退。而美国却在这个过程中,消除了对自己的不利,掌控了全球。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初始阶段,经不起大的波折。美国妄图利用欧洲动荡,间接打击我国,但由于我国坚定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步伐,美国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多大实惠,反而使欧洲陷入金融泥潭,并引发其自身的债务黑洞。希望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遇,坚定的循序渐进的进步,避免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地震。
最后:我个人觉得,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政治等万物都有联系,而人性与思维会大大缩短经济与其它事物的关联途径,使得蝴蝶效应的偶合率不断升高。在我国加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由于经济发展重于一切的思维现象,我们在其它领域过于放松,由经济引发的其它行为、行业、群体等发生关联反应的偶合率不断加大。如果不对我国进行重新的、系统的、认真的、公正的审视并加以纠正,那么其它环境因素的集合变化将倒转过来,并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使其停滞甚至倒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课程改革选择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