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北方佳宾原浆酒多少钱,精品多少钱?不是精品多少钱?

【21:44:54】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上世纪60年代,十万上海支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满怀豪情壮志,告别黄埔江,跋山涉水来到新疆屯垦戍边,他们将壮丽的青春献给了边疆的建设事业。我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国家一级编剧陆天明便是这十万上海支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为大家邀请到陆天明老师来到我们节目与网民朋友分享他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陆老师,您好,欢迎您。 【21:45:38】陆天明:新华网的网友们你们好,非常高兴今天在新华网和大家见面交流一下我们人生的体会,谢谢大家。【21:47:23】主持人:陆老师,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您当时非常积极的投身到这项运动中去了,而且我们了解到,您当时只有14岁去了安徽的农村,您能跟我们讲讲当时的经历吗?【21:50:20】陆天明:
当时的确是热血沸腾的一代,当时党号召有志青年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有志青年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和贫下中农和工人一起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在当年来说,对我们这代青年点燃了生命的烈火,一批青年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放弃了正在进行的学业。
我们一起去的年龄最大是一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年级的女孩,现在考表演系都打破了头,当年她考上的戏剧学院,却放弃了。去农村当了农民,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志向。
我当时也在读高中,在读高一,也是在这股热潮下到了安徽的农村。当然正好去了以后,从最高潮走向最低潮,1958年和1959年是大跃进,1960年是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没有粮食吃。因为小,才14岁,长身体的时候,一天喝两碗稀饭,早上一顿,晚上一顿,身体很快就垮了,又回到了上海。【21:50:59】主持人:您那时候是在安徽农村要干农活还是做什么其他工作?【21:51:28】陆天明:完全和农民住在一起,我和农民的孩子睡一张床,做所有的农活。我们干了一年的农活,当了一年完完整整的农民,大部分调到芜湖钢厂当工人去了,留了我们一批人留在农村当小学教员,我当时才15岁。
我当时当了孩子王,我教的那个学校学生,尤其是女孩子都比我大,为什么?因为农村的女孩子都上学晚,十岁才上学,我教五年级的历史和地理,女孩子都已经十五六岁了,我才15岁,学生都比我小。这个难忘的经历,一直到后来身体垮了以后。【21:51:50】主持人:您当时年纪这么小到了农村,又要务农,后来当老师,这段经历是非常了不起的。【21:52:08】陆天明:现在想起来天方夜谭的。【21:52:32】主持人:
陆老师,我们知道您生病以后返回上海,当时您也有了上海的户口,当时有了正式的编制,马上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了,但是您却放弃了这次机会,然后主动报名再次支边,这次就到了新疆,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21:53:45】陆天明:还是那样的,也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这种理想和信念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那个地方和那个地方的老百姓,人民一起改变那边的面貌。我们非常赤诚的相信这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必须完成的使命。当时留不留大城市,在不在父母身边,个人会得到什么,都完全在于其次。因为我们一批人到新疆来,有很多放弃高考的,奎屯市副市长都放弃了高考,不参加高考到新疆来。当时一个青年考取了复旦大学,要放弃,我们天天在一起讨论怎么救国救民,我们劝他一定要读完大学,再来报效祖国。
他现在在人大当教授,他到美国去留学了。当年我们都是这样的思想,我当时已经是街道团委的副书记了,团委两次告诉我,陆天明你做动员工作,作完以后你不用自己去新疆,等他们走了以后,你就是正式的我们街道干部。正式把我安排在上海工作了,这是党委的决定,两次通知我不要报名。我不报名是名正言顺,是党决定了我不报名的,当时我觉得我应该去。
我跟那么多青年说了那么多大道理,你们要去,要去报效祖国,我最后不去了,虽然党告诉我不要去,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我要的。而且我已经去过一次了,对不对,我已经下乡过一次了,完全可以不去了,也许可以走得更远,我再一次注销上海户口,再一次下定决心扎根边疆。【21:55:08】陆天明:到了条件更艰苦、更遥远,更难以想象的地方,这不光是我一个人,这是一代青年的情况。最早1964年到新疆来,我们当时第一批报名三万人,批准了一万人,很多青年写血书,下了请战。很多人放弃高考,坚决到边疆来,当时很多父母是跪在我们面前,你们不要去新疆。
因为上海的父母完全想不通,家里不缺吃不缺穿,要跑到火焰山脚下去,当一辈子的农民。后来我们到了农场,很多老职工说你们是上海人吗?你们是上海郊区农民的孩子吧,你们城市的孩子怎么可能到我们农场来劳动呢?农场的老职工都想不通。我们告诉他,我们是晋安市的,晋安区的,是上海的市中心,繁华地段啊,所有的家长都是上海高级职员,上海的干部,上海的工人。而且家里确实不缺我们干活。
我们街道有一位上海政协统战,他本身是上海青年的统战对象,他上海有小别墅,上海很大的一个资本家的孩子。他要报名,他是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生病在家休养,保留学籍,他的母亲想不通,他们家住的是上海的别墅,也不是我们现在的别墅,那时候上海的洋房都是三四十年代盖起来的,他们家很有钱,家里还有祖父的铜像,报名那一天,他妈妈拉着他的自行车,他步行走,妈妈倒在地上,他继续往前走,他拖着妈妈好长一段路骑着车报名去了。我们当时的热情和一种志愿。还有很多女孩子被家长锁在家里,
剪的阴阳头,因为女孩子剪了阴阳头,不能出去了,不让你报名了,结果她们自己从二楼用床单拴着栏杆自己溜下来去报名。整个是处于沸腾中间,大家希望报效祖国,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但是确实当年在上海青年当中,形成了一个风潮,而且这股风潮从主流来说,现在来看也还是应该提倡的。【21:55:32】主持人:
陆老师,听了您刚才的讲述,给我的感觉像您那一代年轻人,非常有理想,志向也很远大,而且很有社会责任感,跟如今的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是截然不同的。陆老师,您刚到新疆来都在哪些团场工作和生活呢? 【21:57:49】陆天明:
我们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坐的硬座,专门包的专列,到乌鲁木齐下车的时候,人都站不稳了,人都晃了。而且我们当时作为中队干部还不能睡觉,我们还要开会研究大家的思想,要做好工作。到了乌鲁木齐我们被分到了奎屯,兵团的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干部接见了我们,然后我们到了奎屯。
我们所有的人继续写请战书,要求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时我就分到了农七师最差的一个农场,叫共青团农场,当时那里是盐碱化最严重的地方,恰恰是这个农场是1958年全兵团的共青团员捐钱建的农场。当时是整个农七师治安条件最差,盐碱化最重的农场,我和两个团校的学员分到了这个农场,在一个连队里劳动。
从共青团农场又分到了二管处党委办公室,当党委秘书,然后又到过师军务科当参谋,又回到131团农场,又从师机关回到131团农场。那时候当机关干部。在131团农场基本上一直待到1975年底,离开兵团。【21:58:04】主持人:那时候又返回了上海。【21:58:31】陆天明:没有,我直接被调到了北京,完全是工作调动。当时我和返城没有关系。【21:59:01】主持人:陆老师,您在哪段时间喜爱上了文学创作呢?【21:59:24】陆天明:
我对文学的爱好很小就有了,我三年级的时候立志当作家。我开玩笑说,我这一生有很多机会去干别的事情,比如说走仕途,当官。很多次机会,领导也许愿了,而且已经报批了。我都放弃了,我就是下决心要写作,到了农场开始几年,我们真的是很听话,很单纯,因为到农场来就是劳动的,就是为农场服务的,就是改变农场面貌的。
我七年时间没有写作了,从1964年到1971年没有过部作品,后来写作完全是偶然的,197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30周年讲话,号召广大工农兵业余作者写作,那时候党号召我们写作了,我觉得我可以写了。【22:02:46】陆天明:七年一直压制的文学创作的愿望,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劳动、工作,在农场里做一切党让我做的非文学的事情。1971年开始了,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我说我要写作。组织上也批了,当时我已经是农场政治部宣教处的干部了,那时候我已经是正营职的干部了。
后来果然批了我一个礼拜,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写了一个话剧,叫《扬帆万里》,是写上海知青的,这是当时全国最早写知青的一部作品,当时全国有两部作品写知青的,一部是东北的长篇小说《征途》,还有一部是我的《扬帆万里》,论知青文学,我是中国的元老鼻祖。
当时最早接触这个题材的,由于《扬帆万里》得到了很多老同志的帮助,当时兵团文工团下放了很多老的创作员,他们的一个官团长下放到农七师,我把写完的剧本给他们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肯定,这个剧本写出来以后,最后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一把手的肯定。先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看上了,要演出,要拍电影,后来新疆话剧团看上了,要在新疆话剧团演出,到各个农场去演出。
最后赛福鼎肯定了,要把它拿到北京去演,由于拿到北京去调演,让北京的人认识了中国还有一个陆天明,这样一个年轻人。后来我调到北京去就是因为这个戏。
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没有感觉会调到北京去,我当时在农场,我连师机关都没有进去过,也根本没进过兵团机关,直接就调到了北京,中央机关,因为我那个单位是广电部的一个下属文工团,我进了中央机关。【22:04:55】主持人:陆老师,我想您的剧本创作的成功也跟您这段在兵团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给您一个非常深厚的积淀。 【22:06:10】陆天明:
除了生活积淀,很重要的是给了一个生命的指向,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人为什么要活着?当时我把上海剧本借给上海人民艺术院,我没有想到我的剧本会有什么影响,我探亲完了以后准备要回新疆,我看了他们的一个戏,很著名的编剧也是写北大荒知青的,后来我说我看了你们的戏我很感动,我说我也写了知青的戏。
请你们看看,我给他们寄去了,我想这个东西肯定是很幼稚的,你们有时间找我谈谈,没有时间你们就给我写上两条意见,我今后该怎么改?当然我不敢想象,我第一次写的剧本,而且当时只有三十岁,怎么可能让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看上呢,这是中国最好的话剧院团,结果一个礼拜以后,他们通知我,说我们全体演员读了你的剧本全都哭了。我们准备要用这个剧本,替你请假留在上海改剧本,那真是晴天霹雳式的喜讯,他们果然出面给我请了假,他们专门派了三个老师,很著名的导演和演员帮我分析剧本,来修改。后来黄忠英老师也帮我修改剧本,使这个剧本逐渐的成熟,以至于后来让自治区党委领导看上,拿到北京去调演,最后让北京的领导看上。【22:06:46】主持人:陆老师,给我感觉,在那个非常艰苦的年代,并没有磨灭你对写作的热爱,而且感觉您非常热爱文学创作。主动拿去让这些老师修改,这种精神也非常让我们感动。陆老师,我们知道您当时调到北京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听说当时只给您批了一个名额,但是你要了四个指标,但是领导也同意了。【22:08:16】陆天明:
当时并不是我要指标,说我们这些人其实很单纯的,没有任何的功利想法。现在如果有人说把我调到北京去,当然会欣喜若狂啊,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啊。而且我是直接从农场调去的,我是一步登天的感觉啊。
当时调我去北京是我在上海第二次探亲,他们派人到上海去找我,请我吃顿饭。我调到北京我是没花一分钱,连饭都没请人家吃,是人家请我吃的饭。是在上海南京东路的东亚饭店,我第一次吃到了四川的锅巴。我在新疆呆了十几年,哪吃过这个东西啊。他们说,我们准备把你调到北京来。我当时说了两句话,一句话是让我考虑一个礼拜,我当时没有那么兴奋,我说我要考虑一个礼拜,为什么要考虑呢?我想我离开生活第一线,离开火热的生活,我到你这里搞专业创作,我是不是会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我真诚的这么想,没有想我将来到了城市以后,我生活会怎么样,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要在边疆扎根的。当年告诉我不要离开上海的,我离开了上海,现在我已经在新疆了,现在又让我离开兵团,离开火热的第一线,我觉得做这种选择对不对?所以我说要让我考虑一个礼拜。 第二要调我可以,必须全家去,我没说要指标,我必须全家进北京。
全家必须去北京,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你把我要走了,我妻子怎么办,我孩子怎么办?这是共患难过来的,说心里话,我照实情和爱人、孩子说,当年我完全可以像别人一样,把你们丢下我一个人先跑啊,后来返城风就是这样的,办假离婚也可以先回去一个,谁能先回上海就赶紧回啊。【22:11:02】陆天明:谁能到美国先去留学站住脚跟,再把父母接过去,但大多数家庭破裂了,到了美国了,眼睛肯定就花了。我当时很坚定,其实我当时这么说是很危险的,就怕组织上拒绝我。我有什么资格提出全家进北京啊?当年在北京两地分居的人多得不得了,很多老革命、老干部两地分居啊,北京是一个高级机关,中央机关所在地啊,很多农村的老婆,外地的老婆就搁在外地啊,调不进来,我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写了一个剧本,你有什么资格全家进北京啊?这在所有人听了以后就是太狂。我觉得我也很单纯,我绝对不能把老婆撇下。
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当时老二还没出生,已经怀孕了,挺了大肚子,我自己跑到北京去,我们这一代人是做不出来的。当时没有返城风,没有人有这种想法,没有人向往城市的生活。另外,我的患难夫妻不能抛下他们,我就冒着他们不要我的风险,你小子太疯狂,要四个户口,四个户口进北京,今天来说也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啊。
你得花多少万才能买到一个户口啊,四个户口进北京试试看?后来果然拿四个户口要我,这也是机遇,今天我在开会的时候也讲,这是机遇,碰到了好的团长。当时调进去两家人,北大荒要了姜昆,姜昆也是从北大荒调到这个团,我是从新疆调进去的,两家人是全家进北京,空前绝后,以前没发生过,以后也没发生过。【22:11:27】主持人:给我感觉,陆老师您是思想单纯的人,而且非常爱您的家人,而且对您的家庭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您的四个名额让您的家人进了北京,也让我们认识了您的儿子青年导演陆川的。您给陆川说过您这段知青的经历吗?【22:11:53】陆天明:当然说过,把我的作品都看了。我现在也经常跟他开玩笑,我说你不要觉得你多么了不起,当年如果组织上没有给我四个户口,您现在就是农场的一个孩子。
满口说的河南话,你现在干什么还不不知道呢?也可能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但是可能性比你在北京读书的可能性小得多。要从遥远的农场考到北京电影学院,这个概率会小多少啊。到底在农场干什么,是放羊、还是开拖拉机,还是在商店搞营业员,都很难说的。要珍惜,珍惜现在得到的一切。【22:12:09】主持人:陆川导演是怎么看待您那段经历的呢?【22:14:28】陆天明:
他很肯定这一点。他觉得一个人应该有这样的磨难,生活积累的越厚实,做的作品越有内涵。因为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来不得假,作者和艺术家本身没有灵魂,没有生活积淀,对人性的认识和感受没有真切的感受,你总是假的。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是过来人,很快会品出你的东西有没有真实的,所以陆川很赞赏,有时候还很羡慕我们很坎坷很曲折的人生。现在要有勇气重新到基层,重新到底层经历一番坎坷的人生是很难的。
虽然我们这代人很坎坷、很曲折,我们有幸在那样一个时代,把我们逼向生活的底层,把我们逼到了人民身边去,让我们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中国最底层的人民是怎么过,他们想什么?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重要的,艺术家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状态,直接反映的是时代,当你不知道时代和人民是怎么回事情,一切是假的。【22:14:53】主持人:我想您这段非常坎坷和难忘的人生经历,为您的创作也提供了非常多的生活素材,我们听说您最近也为陆川导演正在创作一个剧本,是吗?【22:18:20】陆天明:是的,我们有这样一个共同愿望,父亲是写剧本的,儿子是导演,这种资源双方都应该很好的利用。但是这种愿望也很久了,自然就会实现了。社会上也经常问,你什么时候跟你的儿子合作啊?因为艺术创作的合作不像军队或者是上下级,也不像平时的父子关系,平时的父子关系,我是老子,我一拍桌子,儿子得听我的,起码传统的家族。如果是上下级,那也好办,我是老板,我是上级,你也得听我的。艺术合作不是这种关系,它需要1+1大于2,需要两颗创作的心灵碰撞出火花,而不是谁命令谁,谁服从谁?本来这种合作关系就很艰难,两个人,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的审美追求,又要合在一起碰撞出一个艺术火花,就比较艰难。很多编剧导演最后闹得不太好,况且是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是完全的两代人,虽然是父子关系,很了解,但是一到艺术创作上,代沟会很明显的出来,在艺术创作中产生的代沟,产生差距,又不能用行政的命令和家族的常规来统一,这就更难了。要找到父子两代人能够融合的临界点,既能照顾到父亲的审美追求,又能使儿子创作的兴奋点激发出来,这个结合点很难找。还有一个是我们可以利用父子商业效益,如果是陆天明和陆川父子联合起来拍片子,不管好坏,肯定有人看,是一个卖点。但是我们两个人又觉得不能利用这个卖点,不能去拿它炒作,不能拿它来赚钱。如果大家对你们父子期待越大,我们就一定要拿一个精品出来。
即使我们可以炒作一下,钱赚到了再说,而且这个片子一定会卖得很好。如果电影的话,卖一亿两亿票房应该是没问题的,中国人那么多。但是父子俩做一个精品是很难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结合点。【22:18:35】主持人:可能还需要磨合的过程。【22:19:06】陆天明:
我准备这么讲故事他行不行,他准备这么讲故事我能不能接受,这里是很复杂的,艺术的创作是灵魂的东西,是情感的东西,不能勉强,一勉强就没有东西了。 【22:19:33】主持人:我们也听说陆川导演并没有因为你们的父子关系放松对剧本的要求,我想您本人也不会因为这种关系而放松自己的要求。【22:20:13】陆天明:是的。【22:20:41】主持人:说到您创作的剧本,我们都知道您许多剧作都拍成热播的电视剧,像《苍天在上》、《大雪无痕》,这些题材主要以反腐为主,大多是弘扬主旋律的题材,有人说你写这种题材影视剧出力不讨好,您是怎么看待的?【22:23:40】陆天明:
我想和我们这代人的经历有关系,我们这代人也许很迂,让人感觉很木。往往缺少一点自我,这是我们和新一代人有差距的地方。但它有一个好处,他在那种曲折,那种磨难中间,由于这种磨难和曲折是和人民在一起,我们往往更多的保留了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一种对历史和时代的使命。我们总觉得,我们应该要承担一些什么东西,要担当一些什么东西,包括写作这样的。我现在没有写过爱情题材,难道我就没有爱情经历吗?我也是有爱情经历啊,我已经写过八部长篇小说了,已经写了六七部电视剧了,难道我不能写爱情小说吗?我完全可以做得到,我在小说里写到的女性也蛮动人的,为什么我的经历要集中在这么危险的这么敏感的题材呢?替老百姓说话,推动我们的时代进步。
当时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因为反腐而走红,就是因为时代不行了,大家对官僚的腐败呼声太高了,对党内的腐败呼声太高了。改革开放我们大家欢欣鼓舞,以为中国的春天来了,中国的春天确实来了,我们以为中国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但是没想到打开窗子进来的不仅仅是苍蝇和蚊子,进来的甚至是恶狠狠的鹰,很可能把我们改革开放成果就毁掉了,腐蚀了灵魂,腐蚀了良心,腐蚀了我们党的干部,让人民群众很失望,很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写什么啊?因为我在之前写过很多纯文学的作品,我当时也写了知青的题材。我觉得这个时候要放下我所熟悉的一切题材,首先要写时代最需要的,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反腐题材。
写反腐风险很大的,现在看起来共产党有腐败,无所谓,你叫吧,但是在20年前说共产党有腐败,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话题啊,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啊。很可能你就要受政治牵连的。当时还是很冒险的。
所以我说,之所以能够这么做,经历了非常曲折艰难的一个路程。每一部作品的出炉,其中的磨难难以想象。 当时的《苍天在上》,为什么要叫《苍天在上》?有人质疑啊,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作,你要呼唤,苍天,你要干什么啊?共产党就是苍天啊,你还叫苍天是什么啊?他们会觉得你是反动的,是可怕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艺术家,第一要素就是替人民说话。反映时代的基本要求,主要的要求,不管什么艰难,不管自己熟悉不熟悉,不熟悉的可以熟悉,有艰难的可以排除,而且相信在我们党内,最后你会得到支持的。【22:24:41】主持人:说到创作题材的初衷上,可能正是因为有了社会责任感,才能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写出老百姓喜爱看的作品。陆老师,我们知道,您这次因为一个契机再次来到新疆,来到兵团,我想您也遇到了以前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和同事们,您的心情是怎样的?【22:25:40】陆天明:每次到新疆兵团来,我感觉都一样。都有回娘家的感觉,无论是隔多长时间,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一进入兵团地界,我就会血液沸腾。包括昨天到乌鲁木齐过来,只要出了乌鲁木齐城一看条田、林带,成熟的玉米,复杂的回忆和感觉涌上心头。
对于兵团,对于我们大西北,对于新疆,这恐怕是永生难忘的。它会一直在支撑着我去完成我所要做的事情。
&【22:25:54】主持人:陆老师,这几年,您来新疆的机会多吗?【22:26:11】陆天明:不算太多,但是过一段时间会有一次机会,藕断丝连的关系始终是会有的。【22:26:30】主持人:您感觉新疆这几年的变化大吗?【22:29:19】陆天明:
那当然了。我呆了12年,从最基层的连队,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半地窝子,一年吃三四次肉,每次吃半斤,一年大概是几两油。大量的是吃不到细粮,98%的粗粮。一个连队几百号人,就是棒子面磨好以后放到木桶里,我们常年吃着发霉的玉米面。现在谁来吃棒子面啊,现在都把它当营养品,把粗粮当宝贝了。
包括我们现在连队的建设,农场的建设,听说兵团下决心要搞城镇化,要搞三化建设。这种辉煌的、动人心的建设战略目标,我觉得真是很鼓舞人心啊。前两年我写的是深圳,去年我专门搞了深圳的一部作品。这次我到石河子来,我忽然发现,其实我们石河子就是大西北的深圳,它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圳是从白手起家,三万人的小渔村现在变成14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石河子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当时完全是一片戈壁滩,完全是兵团人白手起家,在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下,几十年来把它变成了,虽然不能说现代化大都市,但是应该说是现代化的都市。
是一个宜居的、生态化的、漂亮的重镇。它在我们整个兵团,甚至整个新疆的地位很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优秀的知识分子,优秀的劳动者,是不是?我觉得我们兵团有很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张扬兵团的精神,张扬我们兵团人几十年来的努力,我觉得远远不够。
我们兵团人做出来的贡献,远远没有让世人强烈的感受到,我们二百多万兵团人在这里的不容易,做出来的辉煌的贡献,应该把它拿出来告诉中国人,告诉世人,在中国,在世界有一个地方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们曾经创造了,继续在创造着人类的奇迹。【22:29:42】主持人:这更需要我们媒体加倍的来宣传兵团。【22:30:41】陆天明:这应该是一个奇迹,中央很重视新疆。其实兵团确实是一个曾经、现在和今后,兵团在新疆,在整个中国的维护统一的伟业中间,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事实会证明这一点的。【22:31:21】主持人:陆老师,我在其他媒体上也看到过,您说你在新疆兵团支边的这段经历,是您重新认识人生大彻大悟的过程,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22:34:04】陆天明:
到兵团来以前,我们就是很浪漫的一个小青年,我们跟人家表现,我们想当诗人,想当文学家,觉得我很有才华,也很有才气,到哪儿都行。来到兵团以后,来到基层以后,才发现我们所有飘浮的理想,一切都不切合实际。第二,我们多么没有底气,看到中国真正需要我们干什么。中国真正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人来改变中国,而我们自己离这个标准太远太远。所以才想到我们应该怎么去努力,怎么去踏踏实实做一些能够做的事情。
把个人的理想和整个时代需求结合起来,所以才悟到人生真正价值,一个小我是多么渺小啊!才看到扩大了自己人生的视野,把真正的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去,要去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因为人生都是短暂的,疏忽之间就不见了,你们现在很年轻,我们现在头发都白了,青春不再了,再有十年和二十年会怎么样,也许走路都不行了。这个短暂的人生中间,怎么留下最值得留下的东西,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这个我觉得,在兵团的十二年确实让我看到了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奉献,做一个最有用的人,任何东西是代替不了的,任何理论教科书都代替不了的。
不知道你会不会开车,我们开车一个月两个月师傅要教你,怎么安全驾车,但是开过车的人都知道,你不碰两次,不撞两次,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些规矩和规律是最重要的,你碰了两次了,你真正的被人撞了一下,就知道了千万千万要注意什么,这就刻骨铭心,开车的时候就注意了。到兵团就是这样的,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了,有了人生的阅历了,吃了这个苦,你有知道什么是做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所在了。【22:34:26】主持人:陆老师,给我感觉,您身上有非常浓厚的兵团情结,您能跟我们说说你的兵团情结吗?【22:37:14】陆天明:兵团情结是很难说的清楚,就像一个人讲清楚对母亲的爱是什么,你很难讲的清楚,她无处不在。你很难讲清楚,你为什么要爱一个人?你为什么要娶她,说不清楚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她融入到你所有的情感中间,兵团精神就是这样的。
我恨兵团吗?有时候我也很恨它?让我12年在这里,我们受了多少磨难啊,所有的知青当年都因为下乡哭过,都遭受过人类、人世间最大的穷困和灾难。但是你现在问所有的知青,你后悔吗?你想念、怀念那段知青生活吗?所有人会告诉你,除了极个别的以外,青春无悔。她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回到插队和下乡的地方,去看看当年的老乡,去看看当年的老职工,当年的连队和当年的农村,为什么?
因为她的青春岁月和那个地方的人融合在一起了,一起哭,一起恨,一起骂娘,一起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战斗的友情啊,出生入死啊,可以这么说。所以它就融入到了血液里,对兵团的情结是无法摘去的。我其实在兵团12年,我在北京已经呆了40年了,我1975年去的,现在已经35年了。我现在都觉得我在北京是一个客人,我主要是为了完成中央的任务,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完成我自己的写作任务,我觉得我就是在忙碌啊,我的家乡是上海,其实我上海一共呆了几年时间,不到14年。
我在新疆呆了12年,我的第一故乡是上海,第二故乡是兵团,我从来没说我的故乡是北京。这个你说得清楚吗?说不清楚啊,北京对我太好了,我所有的事业的辉煌都在北京啊,所以我成为著名作家是在北京啊,对不对?世人知道陆天明是在北京啊,可为什么我没有把北京当故乡啊?而我一家有可能老死在北京啊。但我总觉得我是上海人,我的第二故乡在兵团,这种感觉说得清楚吗?你说虚假吗?没有任何一点虚假,所有在兵团出去的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说不清楚,道不明才是一种真爱。说得清,道得明就不是真爱了,这是做生意了。我到底为什么爱兵团,为什么留念兵团,为什么经常会做梦梦到兵团?你说不清楚的。这是一种深层的爱。【22:37:55】陆天明:这个很重要,还有一个童年的梦是根深蒂固的,另外是青春岁月,一个非常纯洁的追求是最珍贵的。
不管它遭遇什么,不管它付出什么,青春时期的追求是最可贵的,没有任何的功利,一腔热血的追求,这是最可贵的东西,再也不可能有了。等到你不再青春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可能都很功利,都有得失考虑。但是当年我们那个12年是没有任何计较的。所以回头一想,了不起啊,了不起啊!就像现在年轻人追求一个爱人一样,它满腔热血去追求,即便后来失恋了,初恋是永远难忘的,对不对啊?再找十个爱人,你最难忘的是初恋,我们的初恋就是兵团啊,是不是?不管你给我多少磨难,我也经受了很多的磨难啊,后来兵团有一部分人老是责备我,你为什么写了兵团那么多磨难啊?我是因为把最深的爱给了兵团,我才感受到。这种最纯洁、最深厚、最没有功利,一心一意的追求一种理想。所以到任何时候,哪怕是死以前,你都会感觉到这种感情的珍贵。【22:40:14】主持人:
陆老师,不愧是搞文学创作的。感觉您的比喻都非常恰当,非常贴近。陆老师,我们知道今年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也掀起了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疆的热潮,我们新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您对新疆今后的发展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呢? 【22:43:25】陆天明:不用说了,新疆的土地上,各民族是勤劳勇敢的,都是充满着朝气的,不管发生过什么样不幸的事件,我们都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新疆始终是在发展的,在我们各民族的努力下。现在中央这么重视新疆,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我觉得我们新疆,我们兵团的各族朋友们,一定会看到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就像当年邓小平让我们不要失去中国发展的机遇一样,抓住这个机遇,中国有了30年的发展,新疆和兵团这恐怕也是千载难逢的。
当然外面的人给我们多少钱,给多少帮助,这在于其次,钱堆在面前不把它变成美好的现实,还是不行的。谁来变成美好的现实?还是靠我们自己。我觉得有外部很好的条件,多少个省市对口支援,这个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我们要吃好这个馅饼,别咬了嘴唇了,馅饼来了要把它吃好,变成营养,完全可以预料到,无论新疆还是我们兵团,如果我再过一年来,就像前几年上海的变化和北京的变化一样,我们作为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有这个感觉,包括乌鲁木齐也有这个感觉。一个月不上街都感觉到变了,再一个月过去更变了,每个月印地图都来不及。有的路口这么变了,有的街道又出现新的了,我相信新疆和兵团在今后几年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也许有一个月没到奎屯会不认识了,再过一个月到喀什去,又变了。可能会出于巨变的阶段。因此是非常令人鼓舞的。【22:43:46】主持人:我想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新疆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陆老师,今天跟您聊了这么多,在节目的最后,也想请您跟新华所有网民说句话好吗?
&【22:44:02】陆天明:谢谢新华网网友,我相信在中央这么好的政策指引下,再加上我们网友的努力,中国会变得更好,兵团会变得更好,我们大家的日子都会变的更好,祝大家幸福美满,事实如一。【22:44:11】主持人:我想今天通过和陆老师交流,让网民朋友进一步了解了陆天明老师当年从上海来到新疆支边的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陆天明老师是一位热爱文学,勤勤恳恳,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这里再次感谢陆老师来到我们节目中接受我们的专访,也祝您身体健康,回城一路平安。【22:44:32】陆天明:谢谢您。【22:44:55】主持人:
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 『』『Email推荐:
陆天明,生于昆明,长于上海。一九七五年年底奉调进京,就职于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八十年代初调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任专职编剧至今。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各种国家奖项。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啊,野麻花》;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苍天在上》、《木凸》、《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雀群》;电影《走出地平线》;电视剧《华罗庚》(六集)(与人合作)、《不散的军魂》(十集)、《冻土带》(三集)、《苍天在上》(十七集)、《李克农》(十八集)、《闻一多》(七集)、《大雪无痕》(二十集)、《省委书记》(二十集)等等。话剧:《扬帆万里》、《第十七棵黑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人不是黑社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