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2014年某国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今年该国的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为

经济生活计算题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经济生活计算题
&&&&&&&&&&
经济生活计算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9:27:39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例1.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2.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
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例3.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 )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B。
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
有关股票的计算题,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现结合例题,就两种常见的股票收益计算方法作简要分析。
例4. 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___,总收入为 ________。(&&& )
A.966元& 1700元&&&&&&&& B.1200元& 966元&
C.48元&& 1200元&& &&&&&&D.786元&& 48& 元&&
解析:这一类主要计算股票收益。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如:开盘价、最高价、收盘价等)卖出的获利情况,计算方法是:收益=(卖出价-发行价)×卖出数量。依据公式获利=(17-7.34)×100=966(元)。一定价格卖出后的总收入,应该是总收入=本钱+收益,即总收入=7.34×100+966=1700(元)。正确答案为A。
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 )
A.12元&&&&& B.1200元&&&&& C.48元&&&& &&&D.4800元
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 )
A.724元&&&& B.1650元&&&&&&& C.1520元&&&&& D.881元
解析:这一类题是计算股票价格。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股票价格的计算方法,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年利率,其中银行年利率是一定的。预期股息是计算的重点,预期股息材料一般以两种方式告知:一是直接告知,如解答第2题时,原材料直接告知“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可以直接套用公式,100股股票的价格=0.48/4%×100=1200(元),正确答案为B。二是间接告知,第3题中的“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就是间接告知。这样情况要分两步计算,首先要算出预期股息,然后再套用公式算出结果。预期股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率,根据题设可知预期股息=7.34×4.8%,那么100股股票的价格=(7.34×4.8%)/4%×100≈881(元)。正确答案为D
五、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分别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例5. 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去年投入资金200万元,获利140万元;今年投入资金300万元,获利160万元。
B.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资金减少1/2,利润总量减少1/3。&
C.占用资金比以前增加10%,利润总量增加5%。
D.资金增加10%,利润总量也增加10%。
解析:该题考查对经济效益的理解,资金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A项,资金利润率70%变为60%,经济效益下降。B项,利润减少的幅度低于资金减少的幅度,经济效益提高,应选。C项,利润增加的幅度低于成本增加的幅度,经济效益下降。D项,利润增加的幅度等于成本增加的幅度,经济效益不变。
六、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
社会总产值就是把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总和。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例6. 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4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8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500亿元,企业利润为200亿元,该国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是(&& )
A. 5500亿元&&&&&& B. 4700亿元&&&&&& C.1500亿元&&&&&& D. 700亿元
解析: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从价值形态看就是净产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工人工资+企业利润+上缴税金,因此,该题中国民收入应是800+500+200=1500(亿元),应选C。
七、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例7. 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服装厂应付的款项共计9945元,其中布料的销售价格为85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445元(8500元乘以17%的增值税率)。这笔增值税由纺织厂上缴国家,并在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发票上明示。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百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格为15000元。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
A.1105元 &&&&&B.1445元 &&&&C.1200元&&&&&& D.2550元
解析:解答此题有两种方法:第一,找出增值额部分,即=6500(元),然后用增值部分乘以税率,即650017%=1105(元);第二,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环节已纳税金,即1500017%-(元)。因此正确答案为A。
八、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受雇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税率的问题,所谓税率是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记税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个人所得税主要采用的是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增大,税额的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
例8. 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 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_____
全月应纳税所得税
500<X≤2000元
2000<X≤5000元
A.385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
解析:首先确定应征税额:收入扣除费用。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00元。其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关键是分段计算:
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25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15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400×15%=210元
累计税额:25+150+210=38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A。
九、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或贷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时间。
例9. 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率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
A. 90元&&&&&&&& B. 79.2元&&&&&&&& C. 53.2元&&&&&&&& D. 43.2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的设问。计算方法:20000×(2.25% - 1.98%)×(1-20%)=43.2(元)。
高考文综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突破
6:49:00 | By: 同窗 ]
1& 1101=10
11&&&&&&&&
11=&&&&&&&&&&
1&&&&&&& =20
A.40; 10; 4&&&&& B.20; 10; 5&&&&& C.20; 5; 10&&&&& D.20; 10; 40
1m1nm=10n1x1yx=2my=n/2x:y=2m:n/2=20n:n/2=40
m=10n11x=m/2y=nx:y=m/2:n=515204
2& 1002001&&&&&&&&&& 20041&&&&&&&&&&&
A.0.5; 0.125&&&&&& B.1; 0.25&&&&& C.2; 0.5&&&&& D.4; 1
& =/100100X,200X=100X=0.5100/4=25200X200X=250.125
3& 2006200015003%8%502006
=-15008%-60-50=10
4& 4000800500200
A.500&&& B.4700&&& C.1500&&& D.700
& +++800+500+200=1500
5& 900200200004800120021600
A.&&& B.1500; 1700&&& C.&&&& D.900; 2300
& 900+200=11000÷12+
6& 1000108%4%1
A.1000&&&& B.12000&&& C.12500&&& D.20000
& =/1000108%4%=20000
7& 1200615664%18%
& =500004%6-500004%618%=984020000+200004.5%×2=21800
8& 12005820100=824.320051024100=827.4
220047100=1400020051100=0.909
A.&&& B.&&& C.&&& D.
& 22005114000=127.26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几部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
练习题一: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 、& 、& 个瓷碗。&&&&&&&&&&&&&&&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亿元纸币。
A、& B、1200 1350 C、 D、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练习题二: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 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 次,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
A、1000 6&& B、1200 &3&& C、1000 3&&& D、1200& 6
三、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
例: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 )。
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
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额。
练习题三: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四、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例: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如选项④,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
练习题四: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9%,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 万元。
A、360&&&&&&& B、120&&&&&&& C、170&&&&&&& D、80
五、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
例: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
A、 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领悟: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外延。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
练习题五: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
六、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例: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
A、110.5&&&&& B、1610.5&&&&& C、255&&&&& D、175.5
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练习题六: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六”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
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
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
500元<X≤2000元
2000元<X≤5000元
A、210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
解析: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1600元后的余额。因此,本题的具体计算为:首先确定该工程师的应税额:00元;其次明确各段税率500×5%+1500×10%+2200×15%=5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领悟:关键是弄清分段后每一段的应税收入额。例如1600元至2100元总收入段的应税额为500元,而不是2100元。不足部分,以实际数值计算,如总收入只有1900元,则应税额仅为1900元-1600元=300元。
练习题七: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收入也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6年11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多少元?
A、2290&&&& B、3890&&&& C、4370&&&& D、1818.5
八、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例: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70%,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该居民可得到的利息为&&& 。
A、306元&&&& B、810元&&&&& C、360元&&&& D、648元
解析: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20%)=3000×2.70%×(1-20%)=648(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练习题八:2005年11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05年记帐式(十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期限7年,年利率为3.01%,利息按年支付,2012年11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完所有利息。如果某人购买此7年期国债10000元整,利息每年支付一次,那么2012年11月25日到期,7年间本金与利息合计总额应为&&&&&&&&&
A、13010元&& B、12107元&& C、17000元& D、10301元
九、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 元美元。
A、 10&&&& B、 8&&&&& C、 12&&&& &D、 14
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能换的人民币为:8.11元×v1+2%w=8.2722元。则100元人民币能换的美元为:100÷8.2722≌12.1美元。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领悟:务必分清是本币汇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还是外币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二者本质一样,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弄错。
练习题九: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十、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元。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解析:此题中学的“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材料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领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题干中的概念“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解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易混淆概念。
练习题十: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②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③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④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⑤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文章录入:李春华&&&&责任编辑:李春华&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管理团队 |& |& |
江西省信丰中学 ┋ 校长:林毓春 ┋ 电话: ┋邮编:341600┋ E-mail:
网站备案: ┋& 网站设计: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河北省唐山市2015届高三政治9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河北省唐山市2015届高三政治9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5:55:3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河北省唐山市2015届高三政治9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官方公共微信经济生活计算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高考政治计算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6高考政治计算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 16596字 投稿:谭碈碉
2015年高考冲刺之京翰押题班开始报名啦:名师预测高考命题趋势 开课时间:押题科目物理数学英语化学语文 时间 5月27日 5月28日 6月1日 6月2日上午 6月2日下午 讲师 马超 付正军 范存智 程蕾 王大绩 课程时长 9小时/2700 9小时/…
高考语文时间安排及答题策略Ⅰ卷35分钟左右;古诗文背诵题15分钟左右,语言运用12分钟,大阅读25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一个小时,5分钟检查。 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 2.字形辨析题 3.词语运用题 4.成语辨析题 …
高考前15天时间安排:☆早上6:30点起床,看一会儿书,加强记忆;☆上午认真学习4个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中午小睡半小时左右;下午认真学习3个半小时左右;☆晚饭前后适当休息;☆晚上学习3个小时左右,晚上10点前结束一天的学习。☆考生可以调…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2011)
1. 基本概念
(1)商品使用价值量:指商品的数量。
(2)单位商品价值量: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单价。
(3)商品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价值总和,即: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使用价值量(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量)。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两个重要公式)
(4)劳动时间:指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两种表示方法:①数量表示法: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②时间表示法:用生产同一产品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2. 基本关系
(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般不受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一般不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注:将上述基本关系中的“无关”改为“不变”)
[ 实战演练 ]
1.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2.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 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 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 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 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4.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多少?
5.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多少?
6.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 =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多少克?用黄金表示为多少克?
7.2008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9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多少?
8.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D. 18.75元
9.假设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9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是多少?
10.假设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9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是多少?
11.假设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10亿件,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9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是多少?
1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13.去年M商品的价格为30元,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20%,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今年该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14.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组合。下表记录了鲁滨逊独自在荒岛生活时一天所能获得的鱼和野果的数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绘制“鲁滨逊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见右图)。后来,鲁滨逊获得了一个奴隶“星期五”,“星期五”的捕鱼能力比采集野果的能力更强。两人一起工作时,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注:实线代表鲁滨逊个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虚线代表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工作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5.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1. 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 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3.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总量
[ 实战演练 ]
货币流通次数
1.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 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 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 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 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2.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3.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4.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
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又发行了
亿元纸币。 A.
5.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________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投资减少 C.0.40
6.如果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0000亿,但实际发行了25000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问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多少?
7.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M国流通领域中货币流通次数减少50%,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流通领域纸币量增加了20%。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前10元的商品,在宏观调控之后的售价应该是多少元?
1. 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 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
(2)汇率,通俗地讲就是“货币兑换的能力”。如人民币汇率上升,则人民币兑换能力增强,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外汇汇率上升,则某一外币兑换人民币的能力增强,意味着该外币升值。 [ 实战演练 ]
1.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
2.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3.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 上涨不足5%
B. 上涨5%以上
C. 下降不足5%
D. 下降5%以上
4. 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 1400万元
B. 5600万元
C. 7000万元
D. 9800万元
5. 在国际外汇市场,200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9年1
月,汇率是100日元 = 0.909美元。这就是说 ①日元升值了
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①③
6.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B. 79464元
C. 84392元
D. 86240元
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 = 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_____美元。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9. 假如国际市场上某商品的单价从60美元涨到90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1变 为7: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如果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该商品价格
A.约降了14.3%
10. 假设2008年1单位A国货币/1单位B国货币为1:10,且受两国货币购买力的直接影响。2009年A国通货膨胀率为50%,B国货币贬值5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看,则两国间的汇率情况为
A国外汇汇率上升
B国货币汇价上升 C.
A国货币汇率上升
汇率保持不变
M商品的国内价格是82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00美元 = 820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那么M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是多少美元?
12. 中国水晶工艺品在美国中低价位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假定2008年某款水晶工艺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596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 = 7元人民币。如果2009年生产该款水晶工艺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该款水晶工艺品以美元标价应为多少?
13. 假如2007年我国生产的某种玩具,其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21.6元(2007年人民币汇率:1美元 = 7.2 元。如果2008年生产该玩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人民币升值20%,同期美元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多少?
B.涨了31.25%
C.约涨了14.3%
D.涨了34.25%
14. 假如一种货币连续贬值20%两次,那么要恢复原值,必须一次升值多少?要升值两次,每次需要升值多少?
15. 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 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 损失了美元160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在汇率是1美元=7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某出口企业一年生产100万件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元人民币,每件商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为8美元。假定第二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美元汇率下跌5%,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C)
A.4320万元
B.5856万元
C.5184万元
D.4880万元
1. 利息的含义: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2. 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 = 本金×利息率×存(贷)款时间。
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收益=利息 - 利息税。
3. 利息税率是不断调整的。如:日以前,免利息税。日至日,利息税率为20%。日以后,利息税率为5%。如图所示:
例:张某原有一年定期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率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不变。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的设问。 计算方法:20000元×(2.25% - 1.98%)×(1-20%)= 43.2元。
[ 实战演练 ]
1.假设某储户有50000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率为5%,则该储户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是
B. 51100元
D. 50880元
2.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一年,年利率为2.70%,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该居民可得到利息为
A.30648元
所持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率?票面金额?所持股票股数
例: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总收入为
元 答案:A
解析:获利 =(17-7.34)×100 = 966元
总收入 = 7.34×100+966 = 1700元
(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 A. 12元
解析:0.48/4%×100 = 1200元
(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
解析:7.34×4.8%/4%×100 ≈ 881元
[ 实战演练 ]
1.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A. 15元
2.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 12500股
B. 10000股
3.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 升值35000元
B. 升值30000元
C. 贬值25000元
D. 贬值20000元
4.藤某花了45000元购买了A股份公司上市发行的面额为18元的股票3000股,预期每 年每股可得6%的股息,而当年银行存款利率为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1年后, 理论上藤某的股票
A. 如果成功转让,则赚19800元
B. 不赔不赚
C. 每股价格1.2元
D. 如果成功转让,则赚9000元
5.阅读下表
两支股票价格相比,贵州茅台远远高于五粮液,这是由于 A. 二者银行利息率不同
1.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1)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围内。(2)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3.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种类: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例: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年终资金1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 4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在本题中包括:国企工资、年终资金、劳动力收入。即:4+1+1=6万元。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该题正确答案为C项。
[ 实战演练 ]
1.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2.某员工在外企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生产要素收入为 A. 10万元
3.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②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③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④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⑤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 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 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征税范围):(1)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3.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变化:800元(1980年9月);1500元(2005年8月);1600元(日);2000元(日)。
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例1: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
B. 二者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D. 二者的股息不同
C. 二者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B. 325元答案:A
解析: 首先明确应税额,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起征点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00元。其次,明确税率。再次,分段计算:不超过500元部分:500×5% = 25元。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1500×10% = 150元。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1000
×15% = 150元。则累计税额为25+150+150=32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故选B项。
[ 实战演练 ]
1. 假如某工程师2008年3月份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为。
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 (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 1+利润/生产成本 [ 实战演练 ]
1.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 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少1/3 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少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 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
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2.下表是某年份内两家制造同类产品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几组数据比较。
3.某企业去年生产总值为1000万元,生产成本为400万元,今年生产总值提高50%,生产成本上升25%。今年的利润率是多少?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多少?
1.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从计算方式看,二者的区别在于 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的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2.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A.6550亿元
B.6500亿元 1550亿元
C.6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3.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
1.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1.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与解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1、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价值量,二者呈正(反)比例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商品价值总量 = 商品数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1/2)= 1,即价值总量不变。故选C项。
2、解析:此处商品生产者应指海信集团这一个别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该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增加,但商品价值量不变。因此价值总量会增加。故选C项。
3、解析:此处企业根据题干与题肢的表述,应该指个别生产者。价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决定,故A项表述错误。B、D两项均认为个别劳动生产率能改变商品价值量,错误。通过减少个别劳动时间降低成本,能形成价格优势,故选C项。
4、解析:单个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说明其使用价值量增加一倍。而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无论个别生产者生产多少产品,在不考虑其它如供求关系等因素的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故60元×2=120元。
5、解析:由材料得甲商品的价值量为2小时或40元,生产者A一件商品用1小时生产,因此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一倍。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为4件,交换价值总量即价值总量 = 4件(商品数量)×40元(商品价值量)=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小时或40元。
6、解析:由材料得1克黄金 = 8克白银,则5件A商品 = 2克黄金=16克白银。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5件A商品 = 4克黄金,但同时1克黄金 = 4克白银。因此5件A商品 = 4克黄金×4=16克白银。
7、解析:根据价值总量不变的公式,假设价值量为X元。则:1件×1元= (1+25%)件×X 元。得X = 0.80元。本题可得出一般结论: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时,商品价值量为1/(1+X);当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X时,商品价值量为1/(1-X)。
8、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但全社会价值总量不会变化。假设2009年价值量为X,先不考虑币值贬值20%的条件,则:1件 × 15元 = 1(1+50%)件 × X元。得X=10元,即商品价格为10元。
货币贬值20%的内涵是“只能购买原来(1-20%=80%)件的商品”,即“购买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80%”。10元的商品现在需要12元来购买,只能说明物价涨幅为20%而不是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产生的影响是购买对象数量的变化而非商品价格的同比例变化。但并非说货币币值变化与商品价格无关。货币币值变化与商品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后面汇率中探讨。
假设2009年商品价值量为Y元,再次根据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公式:
10 元 × 1件 = Y元 × 80%件,得Y = 12.5元。故选B项。
9、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使商品数量增加,但单位商品价值量未变,因此价值总额 = 商品数量 × 单位商品价值量 = 10(1+10%)亿件 × 10元 = 110亿元;价格总额 = 商品数量 × 商品价格 = 10(1+10%)亿件 × 10元 = 110亿元。
在正常情况下,价值量发生变化,商品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但题目条件规定了价格不变,这在现实中是成立的,因为价格还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价格有可能不会变化。在解题时需要考虑这个“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
10、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商品价值量减少,但商品数量也同样增加,因此,2009年价值总额 = 商品数量 × 单位商品价值量 = 10(1+10%)亿件 × 10/(1+10%)元 = 100亿元;价格总额 = 商品数量 × 商品价格
= 10(1+10%)亿件 × 10元 = 110亿元。
11、解析:由材料得2008年商品价值量是10元,单位商品价格也为10元。则2009年价值总额 = 商品数量 × 单位商品价值量 = 10(1+10%)(1+10%)亿件 × 10/(1+10%)元 = 110亿元,而2009年价格总额 = 商品数量 × 单位商品价格 =10(1+10%)(1+10%)亿件 × 10元 = 121亿元。
12、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社会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时间 / 商品数量 = (60+80)万小时/(10+8)万件 ≈ 7.7小时。
13、解析:此处原材料价格上涨20%,即价格上涨20%,得30(1+20%)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1件 × 30(1+20%)元 = (1+50%)× X元,得X = 24元。
14、解析:星期五捕鱼的能力强于采摘野果的能力,因此安排星期五捕鱼,鲁宾逊有多余的时间用来采摘野果,其最后的结果是野果与鱼的数量均会增加,但鱼增加的数量会大于野果增加的数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合理安排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善于科学分配时间给各个学科,达到学科平衡,提高学习效益。
15、解析:只有A与C属于需求曲线,政府给予补贴起到了价格下跌的效果,需求量会增加,因此选择C项。
关于曲线的几个问题:(1)“价格曲线”的意思是供求关系或其它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即供求是自变量,价格是因变量,包括“供给—价格曲线”、“需求—价格曲线”与“供求—价格曲线”。(2)“供给曲线”的意思是价格或其它因素对供给的影响,“需求曲线”的意思是价格或其它因素对需求的影响。(3)“供求曲线”的意思是价格与其它因素对供求的影响。
二、 关于纸币发行量与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1、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不难得出C项为正确答案。
2、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今年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16×(1+10%)/8
= 2.2,故选 C项。
3、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不难得出C项为正确选项。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价值(币值)成反比。
4、解析: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 = (40亿件×150元)/6次 = 1000亿元;实际发行了1000亿元 ×(1+25%) = 1250亿元。故选A项。
5、解析:(1+20%)/(1+50%)= 0.8,说明纸币贬值,物价将可能上涨。故选A项。
6、解析:假定贬值幅度为X,则贬值后只能购买(1-X)件的商品。有:20000亿元×1件= 25000亿元×(1-X)件,得X=20%。物价涨幅为:()/20000 = 25%
7、解析:根据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次数减少50%相当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该多发行一倍,但现在实际流通的货币量并未增加,因此,现在的1元钱就具有2元钱的购买力,10元钱的商品只需要5元就可以购买了。在政府宏观调控后,流通领域纸币增加20%相当于物价上涨20%,因此5元的商品现在上涨至6元。
价值量计算题的拓展:
1、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平均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6、物价上张(下跌)率 = 现价格 / 原价格 - 1
三、关于外汇与汇率的计算问题
1、解析:欧元对人民币升值5%,则意味着小张要比一个月前多支付人民币0.5元,但该商品价格为5欧元,则需要多支付人民币2.5元。故选C项。
2、解析:用美元理财,则1000美元 ×(1+4%)× 7.5 = 7800元;用人民币理财,则7700元 ×(1+3%)= 7931元。故选B项。
3、解析:若美元币值不变,则上涨5%。现在美元贬值,则用美元标价,上涨会超过5%。故选B项。
4、解析:先统一用美元计算利润。由当日汇率得该商品的生产成本是2美元/件,利润:100万件 ×(10 - 2)美元 = 800万美元;800万美元 × 7 = 5600万元人民币。故选B项。
5、解析:美元=140日元,若汇率不变,此时100日元 = 100/140美元 = 0.714美元,与2009年1月的100日元 = 0.909美元比较,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降,日元汇率上升。故选C项。
6、解析:三年后的利息是:77000元 × 4% × 3 ×(1- 20%)= 7392元;本息为:77000 + 7392 = 84392元。故选C项。
7、解析:假设升值前为1美元 = X元,有1/ 8.11 =(1+2%)/X,则X=8.27元。假设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兑换Y美元,则8.27元 : 1美元 = 100元 :Y美元,得:Y≈12美元。
8、解析: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成反比例关系,故选B项。
9、解析: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原价为:60×8 = 480元;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现价为:90×7 = 630元,上涨了150元。原价为480元,则:150/480 = 31.25%。故选B项。
10、解析:A国通胀率50%,即商品价格上涨50%,即1+50%。但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由此:1(商品数量)×1(价值量,此处可等同于价格)=X(现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1+50%)(上涨后
的价格),得:X=2/3件,即A国现在的购买力为原来的2/3。B国贬值50%,即B国现在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原来的1/2。两者相比较,B国购买力下降更多。因此,A国货币相对B国升值。 故选C项。
50%这个数字比较特殊,不宜得出一般结论。将此题内容换一下:A国通货膨胀率为30%。则:1(商品数量)×1(价值量,此处可等同于价格)=X(现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1+30%)(上涨后的价格),得:X=1/1+30%件。这同样意味着货币贬值了1-1/(1+30%),即30%/1+30%。就可以得出结论一:如果通货膨胀率为X,则货币贬值率为X/1+X。
反之,如果货币贬值率为30%,即意味着购买力为1-30%,得出:1(商品数量)×1(价值量,此处可等同于价格)=(1-30%)(现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X(现在的价格)。所以:X=1/(1-30%)。现在的价格相比于原来的价格上涨1/(1-30%)-1=30%/(1+30%)。就可以得出结论二:如果货币贬值率为X,则通货膨胀率为X/1-X。
贬值率为X,则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涨幅)为X/1-X。
11、解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8.2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后,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为
8.2:(1+20%)即[ 8.2 /(1+20%)]元:1美元,“现在82元人民币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用美元标价为多少”,实际上是指“按现在的汇率,82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可列以下公式:[ 8.2 /(1+20%)]元:1美元= 82元:X美元,则X = 12美元。
12、解析:由于价值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后,可得:
1件 ×1596元 = (1+20%)件×X元,X = 1596/(1+20%)元,即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价格。
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则升值后的汇率是:1美元:[ 7 /(1+5%)]元。“以美元标价”实际是指“按现行汇率,1596/(1+20%)元可换多少美元”,可得:
1美元:[ 7 /(1+5%)]元 = Y美元:1596/(1+20%)元
则:Y = 199.5美元。
13、解析:第一步: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21.6元 /(1+50%)得14.4元。
第二步:人民币升值20%汇率变为1:7.2/(1+20%)=1:6。
第三步:美元贬值20%,汇率变为:1:6×(1-20%)=1:4.8
第四步:14.4元按1:4.8的汇率换得3美元。
(1)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现行汇率为1:7。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则汇率为:1:7/(1+20%);若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则汇率为:1:7×(1-20%)。所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多少并不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多少。
(2)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现行汇率为1:7。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多少呢?设为X。则:1:7/(1+20%)=1:7×(1-X),得X= 20%/(1+20%)。
所以,有如下结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X,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贬值X/(1+X)。
(3)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现行汇率为1:7。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则汇率为:1:7/(1+20%);若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20%之后,再贬值20%,则汇率为:1:7/(1+20%)(1-20%)。所以人民币升值20%后再贬值20%并不意味着汇率不变。
14、解析:设x为货币原值,x1为贬值后货币面值,y为总升值率。
x×(1-20%)×(1-20%)= x1
解得:x1 = 0.64x
将x1代入下列方程式:
x1×(1+y)= x
解得:0.64x × (1+y) = x
0.64 ×(1+y)= 1
0.8 × 0.8 ×(1+y)= 1
得:Y = 0.5625
因此,此货币若想恢复原值可以采用两种方案。若升值1次则一次性升值56.25%。一共升值2次则每次需升值25%,即0.8 × 0.8 ×(1+y)×(1+y)= 1。
15、解析:现在1美元可换8元人民币,两年后,1美元只能换8 ×(1-20%)的人民币。两年后1000美元可换6400元,原来可换8000元,所以损失了1600元。故选A项。
四、关于利率与利息的计算问题
1、解析:50000元× 2.2%×(1-5%)= 1045元。故选A项。
2、解析:30000元×2.70%×(1-20%)= 648元。故选D项。
五、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
1、解析:银行存款利率为0.4/20=2%,银行利率提高2%即4%时,股票价格为0.6元/4%=15元。故选A项。
2、解析:每股股票价格 = 1元×5%/4% = 1.25元。10000元/1.25元=8000股。故选C项。
3、解析:银行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涨。100×1000×(3%/2%- 3%/2.5%)=30000元。故选B项。
4、解析:(1)45000元可以购买市值为3000×18元 = 54000元的股票吗?
(2)根据股票价格公式,1年后,藤某的股票价格 = 3000股×18元×6% /5%=64800元, =19800元。
六、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
1、解析:年薪5万元 与年薪2万元属于劳动收入,购买股票分红收入与出租住房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收入,故选D项。
2、解析:题干中的四种收入形式均属于生产要素收入,故A项。
3、解析:①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⑤属于个体收入者按劳动成果获得的收入。其余皆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选C项。
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1、解析:5800 - 2000 = 3800元。所得税 = 500×5% + 1500×10% + 1800×15% = 445元。故选B项。
八、关于利润与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1、解析:40/100=0.4,60/150=0.4,故①中企业经济效益不变。 2/3÷1/2=4/3,故①中企业经济效益提高。③中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④中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提高。故选C项。
2、解析: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生产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生产总值是指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全部产量。甲企业经济效益 = 0.7×400 ÷ 300;乙企业经济效益 = 0.6×550÷ 300。据此乙企业经济效益要好。
3、解析:企业经济效益是生产成本与企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就是利润。企业利润与企业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就是企业的利润率。
去年的利润率:()/400 = 150%。
今年的利润率:[1000 ×(1+50%)- 400 ×(1+25%)] ÷ [ 400 ×(1+25%)] = 200%。
今年比去年的利润率提高50%。
九、关于GNP、GDP、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
1、解析: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地域为标准的计算方式;G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人口为标准的计算方式。故选D项。
2、解析:社会总产值 = C(生产资料价值或消耗)+ V(工资支出)+ M(“剩余价值”或“税收+利润”);国民收入 = V + M。据此不难得出A项为正确选项。
3、解析:人均国民收入 = 国民收入/人口数量 = ()亿美元/ 500万 =30000美元。故选C项。
十、关于互补品与替代品的计算问题
1、解析: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对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时,对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对A商品的需求量为减少50单位。故选B项。
十一、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问题
1、解析: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 ÷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据此有.25%,故选B项。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项训练(2011) 1. 基本概念(1)商品使用价值量:指商品的数量。(2)单位商品价值量: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即单价。(3)商品价值总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价值总和,即: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使用价值量(生产的商品数…
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今年高考“说明”公布 数学填空题每题变5分经学科专家论证并广泛听取意见后,市招委、市教委昨日在网上公布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各科试卷基本结构及有关说明”。至此,今年高考重庆卷的试题…
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对照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济概况: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时期;青铜冶炼业的发展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中国概况经济概况: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得到提高,私田(土地私有…
北师大文学院文学类各专业考研应避免的三大误区(转) 误区一:不重视北师历年试题的作用。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北师往年的试题不够重视,认为考过的题再次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仅以2005 年的中国文学史为例,有4 道题都是往年考过…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