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最好的入摩券商股股

现在是买券商股的最佳时机_国泰君安(601211)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现在是买券商股的最佳时机
券商股是上这波下跌中,跌幅最多的行业,普通大众老是跟着感觉投资,感觉投资往往是不对的。5000多点。每天成交量几万亿,那时证券估值给的偏高了,因为高的成交量是不可持续。3000点左右时,券商个股纷纷大幅下跌,又过于悲观了,券商的盈利其实还是很强的。股票的上涨是靠钱推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外面的钱多,回报低,十年期国债新发收益率只有3%。外面资金迟早是要进入股市的,给券商这么低估值又有问题了。资本市场说到底还是货币现象,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转变是大势所趋的事。在分业经营的格局,目前上市证券公司,都是行业的巨头,重要的证券公司全部都上市了。今天我们所熟知金融创新是证券化。证券化是一个将金融关系转换为金融交易的过程。利率市场化就是银行的活期存款变成货币基金,虽然这个过程不如预期的快,逐步分流银行的负债端,已成事实。将来贷款也要证券化,资本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对于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生存和发展的国有企业而言,随着重工业普遍的产能过剩,加上房地产业也过剩。大型银行的贷款没有了去处,加速这些资金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去年券商融资的资金大量来自银行。为了减轻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的负担,低利率时代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对券商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高增长还会持续。股票估值为何与利率有关?因为当利率较高时,未来收到的股息和资本利得在今天的价值会较低;反之,利率较低,今天的价值较高。原因就在于现金的时间价值。券商财务报告已提前知道了,2015年成为增幅最大金融行业。全行业增长都超过100%以上。年初的下跌极不正常,熔断,注册制,减持等概念。统统是恶意做空的话语。为什么说是假的,熔断是中性的无所谓利好利空,减持没有量化,在没有准确数据的前提下,大势炒作这个话语。为恶意做空制造恐怖气氛,2015年年底新股冻结资金也是几万亿,缺资金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市场做空的机构实在太可恶了。5000点是为什么没有人说减持是利空啊!注册制,连实施都没有哪里来的空。其它国家搞注册制都不利空,到中国就成利空了,分明也是恶意炒作吗!核心只有一个做空把指数打下来,捡廉价的股票筹码。恐怖的是被居心不良的人在大众媒体上反复炒作妖魔化后的结果。需要做空了(做空工具如股指期货),通过大众媒体制造恐怖气氛,引起心理素质不好的投资者纷纷抛售,引起股指下滑,他们从中获利,推动股指上涨需要真金白银,引起股指下滑,需要的是制造恐怖气氛,散布谣言就够了。新股发行,限售股解禁。是两个常用的话题。把新股法定解禁跟大股东抛售联系起来,解禁权跟抛售是两回事,跟美国比我国大股东持股的稳定性大很多比例也高很多,不管是国有股,还是民营大股东,都很在意自己控股权的。经历过上市过程的人都知道,上市来之不易。对国有企业的高管来说,国有股控制权丢失就意味着自己饭碗的丢失。卖不卖股份自己说了不算。民营企业来说,那是自己养大孩子,那能轻言放弃。小盘股被投机资金炒作推的股价很高,很少控股股东愿意抛售,放弃控股权的。世界股票市场都全流通市场,只有股改前的中国是另外,按照解禁就是利空的说法,全流通市场国家的人民就不能投资了,股票买卖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是股票流动性的表现,没有利多利空之说。美国资本市场从来就是全流通的,该发新股照样发。新股恐怖论的逻辑是个股好比是一个个连通池子,水就那么多,池子多水位就降下来,这种讲法有问题,它没有把新水源源不断流进讲进去,上市公司每年要产生大量的红利,整个社会每年也要产生大量财富,这些资金部分也要流进股市,如果资本市场收益率高,银行利率低,银行的资金也要流出进股市。
写得好,实实在在!!
抢进,春节行情启动,3200点见!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个股分析专区
48小时排行
概念股专区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一核心提示: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参差不齐,但看来并不影响证金公司的增持热情。证金公司二季度对券商股的大举增持,格外惹人关注。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参差不齐,但看来并不影响证金公司的增持热情。证金公司二季度对券商股的大举增持,格外惹人关注。二季度,证金公司对券商股的增持力度不可小视。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受限于股债行情不佳,证券业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录得11.55%的跌幅。不过,大宗商品、机构金融、海外业务和科技金融等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加之A股行情日趋回暖,让投资者对于该行业未来发展预期积极。证金二季度耗资190亿增持券商股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东方证券今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证金二季度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4.99%。不排除其他7只上市券商,也有证金公司的身影,只是未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从证券板块指数走势图可以发现,自去年末以来的,券商股便开启了下跌模式,到了今年2月底,板块指数有所企稳,但进入二季度之后,券商板块再度下跌,而此时证金公司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不过,自5月底,证券板块上涨行情开启,至今整体涨幅已超过10%。如此看来,证金公司对于买入时机的掌握,可谓是恰到好处。证金公司二季度增持券商股投入多少?以券商股二季度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可得出,证金公司二季度约动用191.99亿元增持券商股。值得注意的是,证金公司在二季度首次进入的券商股有2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和太平洋,获证金增持3.34亿股和1.1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83%和1.61%,位居国泰君安第三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太平洋的第四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从增持股份数来看,证金公司增持力度最大的券商股当属国泰君安,增持股份数高达3.34亿股;华泰证券和方正证券位居其次,分别获证金增持1.85亿股和1.81亿股。在这11只券商股中,证金公司跻身前三大流通股东的共有6只,分别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其中,证金公司位居东兴证券第一大流通股东,第三大股东。全行业净利同比下跌11.55%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7年上半年经营数据进行的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29家证券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436.96亿元,同比下滑8.52%;当期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下滑11.55%。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86%,创业板指数下跌7.34%,中债总净价指数下跌2.47%,融资融券日均规模为9014亿,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9%。据银河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股基日均成交规模4757.1亿元,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14.8%;IPO融资规模1166.5亿元,同比增长259.3%,环比下降10.9%,股权再融资规模6370.6亿元,同比下降26.4%,环比下降27.0%,债券融资规模17766亿元,同比下降29.9%,环比下降39.7%。受此影响,上半年各项业务营收出现极大分化,证券投资收益和利息净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出现微幅增长,投行和经纪业务收入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基于此,在自营、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资产管理、海外业务多有布局,或者收入结构多元化、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券商,今年上半年盈利出现了正增长。相反,对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过度依赖的券商,或者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券商,上半年盈利则出现较大下滑。这些券商半年报特色鲜明以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东方证券为例,该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8亿元,其中证券销售及交易18.50亿元,占比39.54%;投资管理业务10.11亿元,占比 21.60%;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21.07亿元,占比45.01%;投资银行业务7.29亿元,占比15.57%。东方证券所指的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包括自营交易(权益类交易、固定收益类自营交易、衍生品交易)、新三板做市、创新投资及证券研究服务。据东方证券披露,该券商在报告期内,权益类自营业务整体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在市场50亿以上规模的普通股票型加偏股型基金中排名位于前10%之列。当然,该公司投资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身上。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管管理各类投资组合160只,受托资产管理规模1776.67亿元,较年初增长15.29%。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1708.05亿元,在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14%,主动管理优势进一步凸显,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5位。受益于上证指数和港股上涨的还有招商证券,该券商同样因投资收益增长80%,以及缩减了债务融资规模导致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而使得收入和净利润双升。国泰君安证券受益机构金融业务大幅增长,华泰证券受益于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最终弥补了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取得了营收和净利双升的靓丽业绩(国泰君安证券扣除去年上半年出售子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影响)。上周五,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300点大关,给市场带来较为积极的预期,包括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均将受益,但每家券商对于每项业务的依赖程度不同,受益程度将有很大差异。东方证券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较为特色,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全行业领先,而且业务结构较为均衡,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较为强势,中信证券多数主要业务排全行业首位等,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比如,本次A股大幅反弹,但成交量始终不温不火,受益最大的显然是投资业务,其次才是经纪业务,再次才是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最后才是投行业务。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除传统的自营、资管等业务外,行业领先的证券公司已在摸索新业务突破点,中信证券在探索大宗商品投资,国泰君安证券在加强机构金融服务,华泰证券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还在积极布局科技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10亿元,并称相关资金主要用于提升中信证券投资的资金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以及偿还到期债务。作为中国证券业的老大哥,中信证券此举颇受行业关注。中信证券上周五发布的半年报让这一举动背后的布局浮出水面。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取得营业收入高达186.94亿元,较净利润接近国泰君安证券和广发证券有巨大的优势:答案就在大宗商品投资上。不难看出,中信证券营业收入逆势上涨的原因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出现暴增128.83%,原因则是下属子公司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增加。作为证券公司牌照以外的投资,必须放在另类投资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这就可以把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大幅增资和营业收入逆势上涨联系起来,其对大宗商品的布局也浮出水面。据中信证券半年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40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净利润3.46亿元。招商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中信证券投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是公司开展FICC业务的重要平台,上半年收入41.9亿元,净利润3.46亿元。净利润率较低主要因为下设中信寰球开展大宗商贸业务以销售收入计入营收。上半年母公司对中信证券投资豪气增资110亿元,注册资本达140亿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本提前布局,未来FICC等自有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中信证券称,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该公司将继续扩大金属、贵金属交易业务的规模;在上海清算所开展航运指数、动力煤、铁矿石及铜溢价、铜全价等场外掉期交易,场外大宗商品做市交易量市场排名第一;开展境内外商品场外期 权业务,继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该公司还积极拓展现货相关业务的布局,期望通过多种方式为境内外各类产业客户提供大宗商品相关的、全面的金融服务。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对于这样靓丽的业绩,国泰君安证券将此归功于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作为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双升的优等生,华泰证券营收结构日益优化,除传统经纪、资管和投行优势外,华泰证券上半年海外业务的布局取得的成果十分亮眼。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这使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此外,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布局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先锋,华泰证券旗下“涨乐财富通”APP成为高效服务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的重要载体。上半年,“涨乐财富通”下载量为676.82万,同比增长63.18%,累计下载量达到3314.55万台。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6月的月活数达到609.59万,长期位居券商类APP第一名。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在总开户数中的占比,在2017年二季度达98.6%。在金融科技方面,华泰证券还推出智能金融终端MATIC和行情服务平台INSIGHT,践行了华泰证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化战略。MATIC是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投资交易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的终端平台,INSIGHT专注于行情数据分析定制,满足投资者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完)【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二证金把券商股买个遍?190亿买11券商股 国泰君安买最多时间:日 06:09:29 中财网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参差不齐,但看来并不影响证金公司的增持热情。证金公司二季度对券商股的大举增持,格外惹人关注。二季度,证金公司对券商股的增持力度不可小视。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受限于股债行情不佳,证券业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录得11.55%的跌幅。不过,大宗商品、机构金融、海外业务和科技金融等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加之A股行情日趋回暖,让投资者对于该行业未来发展预期积极。证金二季度耗资190亿增持券商股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东方证券今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证金二季度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4.99%。不排除其他7只上市券商,也有证金公司的身影,只是未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从证券板块指数走势图可以发现,自去年末以来的,券商股便开启了下跌模式,到了今年2月底,板块指数有所企稳,但进入二季度之后,券商板块再度下跌,而此时证金公司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不过,自5月底,证券板块上涨行情开启,至今整体涨幅已超过10%。如此看来,证金公司对于买入时机的掌握,可谓是恰到好处。证金公司二季度增持券商股投入多少?以券商股二季度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可得出,证金公司二季度约动用191.99亿元增持券商股。值得注意的是,证金公司在二季度首次进入的券商股有2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和太平洋获证金增持3.34亿股和1.1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83%和1.61%,位居国泰君安第三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太平洋的第四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从增持股份数来看,证金公司增持力度最大的券商股当属国泰君安,增持股份数高达3.34亿股;华泰证券和方正证券位居其次,分别获证金增持1.85亿股和1.81亿股。在这11只券商股中,证金公司跻身前三大流通股东的共有6只,分别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其中,证金公司位居东兴证券第一大流通股东,第三大股东。证金持券商股排名全行业净利同比下跌11.55%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7年上半年经营数据进行的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29家证券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436.96亿元,同比下滑8.52%;当期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下滑11.55%。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86%,创业板指数下跌7.34%,中债总净价指数下跌2.47%,融资融券日均规模为9014亿,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9%。据银河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股基日均成交规模4757.1亿元,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14.8%;IPO融资规模1166.5亿元,同比增长259.3%,环比下降10.9%,股权再融资规模6370.6亿元,同比下降26.4%,环比下降27.0%,债券融资规模17766亿元,同比下降29.9%,环比下降39.7%。受此影响,上半年各项业务营收出现极大分化,证券投资收益和利息净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出现微幅增长,投行和经纪业务收入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证券业上半年各项业务收入情况基于此,在自营、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资产管理、海外业务多有布局,或者收入结构多元化、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券商,今年上半年盈利出现了正增长。相反,对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过度依赖的券商,或者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券商,上半年盈利则出现较大下滑。券商营收情况这些券商半年报特色鲜明以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东方证券为例,该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8亿元,其中证券销售及交易18.50亿元,占比39.54%;投资管理业务10.11亿元,占比21.60%;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21.07亿元,占比45.01%;投资银行业务7.29亿元,占比15.57%。东方证券所指的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包括自营交易(权益类交易、固定收益类自营交易、衍生品交易)、新三板做市、创新投资及证券研究服务。据东方证券披露,该券商在报告期内,权益类自营业务整体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在市场50亿以上规模的普通股票型加偏股型基金中排名位于前10%之列。当然,该公司投资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身上。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管管理各类投资组合160只,受托资产管理规模1776.67亿元,较年初增长15.29%。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1708.05亿元,在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14%,主动管理优势进一步凸显,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5位。受益于上证指数和港股上涨的还有招商证券,该券商同样因投资收益增长80%,以及缩减了债务融资规模导致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而使得收入和净利润双升。国泰君安证券受益机构金融业务大幅增长,华泰证券受益于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最终弥补了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取得了营收和净利双升的靓丽业绩(国泰君安证券扣除去年上半年出售子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影响)。上周五,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300点大关,给市场带来较为积极的预期,包括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均将受益,但每家券商对于每项业务的依赖程度不同,受益程度将有很大差异。东方证券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较为特色,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全行业领先,而且业务结构较为均衡,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较为强势,中信证券多数主要业务排全行业首位等,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比如,本次A股大幅反弹,但成交量始终不温不火,受益最大的显然是投资业务,其次才是经纪业务,再次才是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最后才是投行业务。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除传统的自营、资管等业务外,行业领先的证券公司已在摸索新业务突破点,中信证券在探索大宗商品投资,国泰君安证券在加强机构金融服务,华泰证券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还在积极布局科技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10亿元,并称相关资金主要用于提升中信证券投资的资金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以及偿还到期债务。作为中国证券业的老大哥,中信证券此举颇受行业关注。中信证券上周五发布的半年报让这一举动背后的布局浮出水面。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取得营业收入高达186.94亿元,较净利润接近国泰君安证券和广发证券有巨大的优势:答案就在大宗商品投资上。不难看出,中信证券营业收入逆势上涨的原因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出现暴增128.83%,原因则是下属子公司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增加。作为证券公司牌照以外的投资,必须放在另类投资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这就可以把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大幅增资和营业收入逆势上涨联系起来,其对大宗商品的布局也浮出水面。据中信证券半年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40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净利润3.46亿元。招商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中信证券投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是公司开展FICC业务的重要平台,上半年收入41.9亿元,净利润3.46亿元。净利润率较低主要因为下设中信寰球开展大宗商贸业务以销售收入计入营收。上半年母公司对中信证券投资豪气增资110亿元,注册资本达140亿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本提前布局,未来FICC等自有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中信证券称,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该公司将继续扩大金属、贵金属交易业务的规模;在上海清算所开展航运指数、动力煤、铁矿石及铜溢价、铜全价等场外掉期交易,场外大宗商品做市交易量市场排名第一;开展境内外商品场外期权业务,继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该公司还积极拓展现货相关业务的布局,期望通过多种方式为境内外各类产业客户提供大宗商品相关的、全面的金融服务。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对于这样靓丽的业绩,国泰君安证券将此归功于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作为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双升的优等生,华泰证券营收结构日益优化,除传统经纪、资管和投行优势外,华泰证券上半年海外业务的布局取得的成果十分亮眼。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这使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此外,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布局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先锋,华泰证券旗下“涨乐财富通”APP成为高效服务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的重要载体。上半年,“涨乐财富通”下载量为676.82万,同比增长63.18%,累计下载量达到3314.55万台。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6月的月活数达到609.59万,长期位居券商类APP第一名。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在总开户数中的占比,在2017年二季度达98.6%。在金融科技方面,华泰证券还推出智能金融终端MATIC和行情服务平台INSIGHT,践行了华泰证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化战略。MATIC是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投资交易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的终端平台,INSIGHT专注于行情数据分析定制,满足投资者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券.商.中.国《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三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参差不齐,但看来并不影响证金公司的增持热情。证金公司二季度对券商股的大举增持,格外惹人关注。二季度,证金公司对券商股的增持力度不可小视。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受限于股债行情不佳,证券业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录得11.55%的跌幅。不过,大宗商品、机构金融、海外业务和科技金融等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加之A股行情日趋回暖,让投资者对于该行业未来发展预期积极。证金二季度耗资190亿增持券商股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东方证券今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证金二季度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4.99%。不排除其他7只上市券商,也有证金公司的身影,只是未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从证券板块指数走势图可以发现,自去年末以来的,券商股便开启了下跌模式,到了今年2月底,板块指数有所企稳,但进入二季度之后,券商板块再度下跌,而此时证金公司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不过,自5月底,证券板块上涨行情开启,至今整体涨幅已超过10%。如此看来,证金公司对于买入时机的掌握,可谓是恰到好处。证金公司二季度增持券商股投入多少?以券商股二季度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可得出,证金公司二季度约动用191.99亿元增持券商股。值得注意的是,证金公司在二季度首次进入的券商股有2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和太平洋,获证金增持3.34亿股和1.1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83%和1.61%,位居国泰君安第三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太平洋的第四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从增持股份数来看,证金公司增持力度最大的券商股当属国泰君安,增持股份数高达3.34亿股;华泰证券和方正证券位居其次,分别获证金增持1.85亿股和1.81亿股。在这11只券商股中,证金公司跻身前三大流通股东的共有6只,分别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其中,证金公司位居东兴证券第一大流通股东,第三大股东。全行业净利同比下跌11.55%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7年上半年经营数据进行的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29家证券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436.96亿元,同比下滑8.52%;当期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下滑11.55%。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86%,创业板指数下跌7.34%,中债总净价指数下跌2.47%,融资融券日均规模为9014亿,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9%。据银河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股基日均成交规模4757.1亿元,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14.8%;IPO融资规模1166.5亿元,同比增长259.3%,环比下降10.9%,股权再融资规模6370.6亿元,同比下降26.4%,环比下降27.0%,债券融资规模17766亿元,同比下降29.9%,环比下降39.7%。受此影响,上半年各项业务营收出现极大分化,证券投资收益和利息净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出现微幅增长,投行和经纪业务收入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基于此,在自营、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资产管理、海外业务多有布局,或者收入结构多元化、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券商,今年上半年盈利出现了正增长。相反,对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过度依赖的券商,或者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券商,上半年盈利则出现较大下滑。这些券商半年报特色鲜明以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东方证券为例,该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8亿元,其中证券销售及交易18.50亿元,占比39.54%;投资管理业务10.11亿元,占比 21.60%;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21.07亿元,占比45.01%;投资银行业务7.29亿元,占比15.57%。东方证券所指的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包括自营交易(权益类交易、固定收益类自营交易、衍生品交易)、新三板做市、创新投资及证券研究服务。据东方证券披露,该券商在报告期内,权益类自营业务整体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在市场50亿以上规模的普通股票型加偏股型基金中排名位于前10%之列。当然,该公司投资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身上。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管管理各类投资组合160只,受托资产管理规模1776.67亿元,较年初增长15.29%。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1708.05亿元,在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14%,主动管理优势进一步凸显,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5位。受益于上证指数和港股上涨的还有招商证券,该券商同样因投资收益增长80%,以及缩减了债务融资规模导致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而使得收入和净利润双升。国泰君安证券受益机构金融业务大幅增长,华泰证券受益于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最终弥补了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取得了营收和净利双升的靓丽业绩(国泰君安证券扣除去年上半年出售子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影响)。上周五,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300点大关,给市场带来较为积极的预期,包括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均将受益,但每家券商对于每项业务的依赖程度不同,受益程度将有很大差异。东方证券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较为特色,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全行业领先,而且业务结构较为均衡,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较为强势,中信证券多数主要业务排全行业首位等,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比如,本次A股大幅反弹,但成交量始终不温不火,受益最大的显然是投资业务,其次才是经纪业务,再次才是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最后才是投行业务。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除传统的自营、资管等业务外,行业领先的证券公司已在摸索新业务突破点,中信证券在探索大宗商品投资,国泰君安证券在加强机构金融服务,华泰证券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还在积极布局科技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10亿元,并称相关资金主要用于提升中信证券投资的资金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以及偿还到期债务。作为中国证券业的老大哥,中信证券此举颇受行业关注。中信证券上周五发布的半年报让这一举动背后的布局浮出水面。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取得营业收入高达186.94亿元,较净利润接近国泰君安证券和广发证券有巨大的优势:答案就在大宗商品投资上。不难看出,中信证券营业收入逆势上涨的原因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出现暴增128.83%,原因则是下属子公司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增加。作为证券公司牌照以外的投资,必须放在另类投资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这就可以把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大幅增资和营业收入逆势上涨联系起来,其对大宗商品的布局也浮出水面。据中信证券半年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40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净利润3.46亿元。招商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中信证券投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是公司开展FICC业务的重要平台,上半年收入41.9亿元,净利润3.46亿元。净利润率较低主要因为下设中信寰球开展大宗商贸业务以销售收入计入营收。上半年母公司对中信证券投资豪气增资110亿元,注册资本达140亿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本提前布局,未来FICC等自有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中信证券称,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该公司将继续扩大金属、贵金属交易业务的规模;在上海清算所开展航运指数、动力煤、铁矿石及铜溢价、铜全价等场外掉期交易,场外大宗商品做市交易量市场排名第一;开展境内外商品场外期 权业务,继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该公司还积极拓展现货相关业务的布局,期望通过多种方式为境内外各类产业客户提供大宗商品相关的、全面的金融服务。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对于这样靓丽的业绩,国泰君安证券将此归功于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作为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双升的优等生,华泰证券营收结构日益优化,除传统经纪、资管和投行优势外,华泰证券上半年海外业务的布局取得的成果十分亮眼。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这使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此外,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布局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先锋,华泰证券旗下“涨乐财富通”APP成为高效服务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的重要载体。上半年,“涨乐财富通”下载量为676.82万,同比增长63.18%,累计下载量达到3314.55万台。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6月的月活数达到609.59万,长期位居券商类APP第一名。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在总开户数中的占比,在2017年二季度达98.6%。在金融科技方面,华泰证券还推出智能金融终端MATIC和行情服务平台INSIGHT,践行了华泰证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化战略。MATIC是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投资交易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的终端平台,INSIGHT专注于行情数据分析定制,满足投资者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来源:券商中国(编辑:谢珍)《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四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参差不齐,但看来并不影响证金公司的增持热情。证金公司二季度对券商股的大举增持,格外惹人关注。二季度,证金公司对券商股的增持力度不可小视。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受限于股债行情不佳,证券业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录得11.55%的跌幅。不过,大宗商品、机构金融、海外业务和科技金融等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加之A股行情日趋回暖,让投资者对于该行业未来发展预期积极。证金二季度耗资190亿增持券商股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只券商股在二季度获证金增持。东方证券27日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证金二季度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达4.99%。不排除其他7只上市券商,也有证金公司的身影,只是未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从证券板块指数走势图可以发现,自去年末以来的,券商股便开启了下跌模式,到了今年2月底,板块指数有所企稳,但进入二季度之后,券商板块再度下跌,而此时证金公司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不过,自5月底,证券板块上涨行情开启,至今整体涨幅已超过10%。如此看来,证金公司对于买入时机的掌握,可谓是恰到好处。证金公司二季度增持券商股投入多少?以券商股二季度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可得出,证金公司二季度约动用191.99亿元增持券商股。值得注意的是,证金公司在二季度首次进入的券商股有2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和太平洋,获证金增持3.34亿股和1.1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3.83%和1.61%,位居国泰君安第三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太平洋的第四大流通股东和第四大股东。从增持股份数来看,证金公司增持力度最大的券商股当属国泰君安,增持股份数高达3.34亿股;华泰证券和方正证券位居其次,分别获证金增持1.85亿股和1.81亿股。在这11只券商股中,证金公司跻身前三大流通股东的共有6只,分别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其中,证金公司位居东兴证券第一大流通股东,第三大股东。全行业净利同比下跌11.55%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7年上半年经营数据进行的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29家证券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436.96亿元,同比下滑8.52%;当期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下滑11.55%。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86%,创业板指数下跌7.34%,中债总净价指数下跌2.47%,融资融券日均规模为9014亿,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9%。据银河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股基日均成交规模4757.1亿元,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14.8%;IPO融资规模1166.5亿元,同比增长259.3%,环比下降10.9%,股权再融资规模6370.6亿元,同比下降26.4%,环比下降27.0%,债券融资规模17766亿元,同比下降29.9%,环比下降39.7%。受此影响,上半年各项业务营收出现极大分化,证券投资收益和利息净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出现微幅增长,投行和经纪业务收入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基于此,在自营、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资产管理、海外业务多有布局,或者收入结构多元化、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券商,今年上半年盈利出现了正增长。相反,对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过度依赖的券商,或者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券商,上半年盈利则出现较大下滑。这些券商半年报特色鲜明以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东方证券为例,该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8亿元,其中证券销售及交易18.50亿元,占比39.54%;投资管理业务10.11亿元,占比 21.60%;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21.07亿元,占比45.01%;投资银行业务7.29亿元,占比15.57%。东方证券所指的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包括自营交易(权益类交易、固定收益类自营交易、衍生品交易)、新三板做市、创新投资及证券研究服务。据东方证券披露,该券商在报告期内,权益类自营业务整体投资组合的净值增长率在市场50亿以上规模的普通股票型加偏股型基金中排名位于前10%之列。当然,该公司投资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身上。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资管管理各类投资组合160只,受托资产管理规模1776.67亿元,较年初增长15.29%。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为1708.05亿元,在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高达96.14%,主动管理优势进一步凸显,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5位。受益于上证指数和港股上涨的还有招商证券,该券商同样因投资收益增长80%,以及缩减了债务融资规模导致利息收入大幅增加,而使得收入和净利润双升。国泰君安证券受益机构金融业务大幅增长,华泰证券受益于海外业务大幅增长,最终弥补了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取得了营收和净利双升的靓丽业绩(国泰君安证券扣除去年上半年出售子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影响).上周五,上证指数一举突破3300点大关,给市场带来较为积极的预期,包括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均将受益,但每家券商对于每项业务的依赖程度不同,受益程度将有很大差异。东方证券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较为特色,华泰证券经纪业务全行业领先,而且业务结构较为均衡,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较为强势,中信证券多数主要业务排全行业首位等,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比如,本次A股大幅反弹,但成交量始终不温不火,受益最大的显然是投资业务,其次才是经纪业务,再次才是股权质押、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最后才是投行业务。四大布局方向浮出水面除传统的自营、资管等业务外,行业领先的证券公司已在摸索新业务突破点,中信证券在探索大宗商品投资,国泰君安证券在加强机构金融服务,华泰证券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还在积极布局科技金融业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110亿元,并称相关资金主要用于提升中信证券投资的资金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以及偿还到期债务。作为中国证券业的老大哥,中信证券此举颇受行业关注。中信证券上周五发布的半年报让这一举动背后的布局浮出水面。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取得营业收入高达186.94亿元,较净利润接近国泰君安证券和广发证券有巨大的优势:答案就在大宗商品投资上。不难看出,中信证券营业收入逆势上涨的原因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出现暴增128.83%,原因则是下属子公司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增加。作为证券公司牌照以外的投资,必须放在另类投资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这就可以把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大幅增资和营业收入逆势上涨联系起来,其对大宗商品的布局也浮出水面。据中信证券半年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40亿元,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5亿元,利润总额4.6亿元,净利润3.46亿元。招商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中信证券投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是公司开展FICC业务的重要平台,上半年收入41.9亿元,净利润3.46亿元。净利润率较低主要因为下设中信寰球开展大宗商贸业务以销售收入计入营收。上半年母公司对中信证券投资豪气增资110亿元,注册资本达140亿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本提前布局,未来FICC等自有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展值得期待。中信证券称,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该公司将继续扩大金属、贵金属交易业务的规模;在上海清算所开展航运指数、动力煤、铁矿石及铜溢价、铜全价等场外掉期交易,场外大宗商品做市交易量市场排名第一;开展境内外商品场外期权业务,继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该公司还积极拓展现货相关业务的布局,期望通过多种方式为境内外各类产业客户提供大宗商品相关的、全面的金融服务。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对于这样靓丽的业绩,国泰君安证券将此归功于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作为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双升的优等生,华泰证券营收结构日益优化,除传统经纪、资管和投行优势外,华泰证券上半年海外业务的布局取得的成果十分亮眼。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这使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此外,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布局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先锋,华泰证券旗下“涨乐财富通”APP成为高效服务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的重要载体。上半年,“涨乐财富通”下载量为676.82万,同比增长63.18%,累计下载量达到3314.55万台。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6月的月活数达到609.59万,长期位居券商类APP第一名。通过移动终端开户在总开户数中的占比,在2017年二季度达98.6%。在金融科技方面,华泰证券还推出智能金融终端MATIC和行情服务平台INSIGHT,践行了华泰证券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化战略。MATIC是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投资交易全流程个性化定制的终端平台,INSIGHT专注于行情数据分析定制,满足投资者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五作者:李东亮中国前五大券商上半年盈利位次争夺落定,中信证券依然是领头羊,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紧随其后。中信证券依然靠无数个第一位居榜首,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同比增长35.31%奠定了亚军基础,广发证券凭借投行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挤进前三,海通证券稳扎稳打屈居第四,华泰证券以优化收入结构为抓手,与前四位券商的差距正在缩小。中信证券:“全产品覆盖”下的全面领先作为中国前五大券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均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利器,但唯有中信证券做到多数主要业务稳居第一。券商中国记者翻阅中信证券半年报发现,该券商主要业务继续以6项市场第一和1项第二领先同行,的确是“全产品覆盖战略”下,又取得全产品领先的成功典范。1、股权融资主承销规模1134.57亿元,市场份额13.51%,排名行业第一;2、债券主承销规模1996.52亿元,市场份额4.34%,排名同业第一;3、境内并购完成交易规模957.82亿元,排名行业第一;4、资产管规模1.87万亿元,市场份额10.57%,排名行业第一;5、融资融券余额613.28亿元,市场份额6.97%,排名行业第一;6、股票质押回购余额人676.87亿元,市场份额9.73%,排名行业第一;7、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量为6.08万亿元,市场份额5.72%,排名行业第二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成定海神针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行业第2位,报告期末,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分别排名行业第3位、第2位、第1位。国泰君安证券表示,该券商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的领导者”和“中国证券行业科技和创新的引领者”。但从收入驱动因素看,2017年上半年,国泰君安的主要业务营业收入中,同比增长最显著的为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20.98%。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广发证券:投行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作为华南第一大券商(除主要办公地在北京的中信证券外),广发证券始终体现低调务实、市场化和锐意进取的粤商文化。对于首次成功挤进行业前三的成绩,该券商将其主要归功于投行业务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足见该券商对这两项业务的布局力度。今年上半年,广发证券投行在巩固新兴行业和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优势基础上,提高对大型客户的开拓力度。同时,继续推进投行业务境内境外打通运作,努力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力。报告期内,广发证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35家,行业排名第二,主承销金额213.46亿元,行业排名第四;其中,IPO主承销家数为20家,行业排名第一,主承销金额105.66亿元,行业排名第一,实现股票承销及保荐净收入8.66亿元,同比增加57.17%。此外,广发证券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财务顾问业务方面也表现良好。报告期内,广发证券财务顾问业务实现净收入2.16亿元。上半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降温,广发证券担任财务顾问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12家(包括通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项目和非行政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行业排名第二,完成交易金额813.82亿元,行业排名第一。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超过10%今年上半年,在前五大券商中,华泰证券是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升的券商,这得益于该券商多项指标稳居行业前列和整体营收结构明显改善,在摆脱靠天吃饭宿命的道路上走在行业前列。在行业排名方面,华泰证券在股基交易份额、并购家数和涨乐财富通月活数方面排名市场第一,资产管理规模和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市场第二,体现出经纪业务继续领跑,投行子公司专业性优势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 %,这使得收入机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根据美国金融咨询公司Cerulli Associates及其他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 AssetMark在美国TAMP(统包资产管理平台)行业市场占有率为9.2%,排名第三。华泰证券将借鉴、吸收AssetMark的业务模式和先进经验,优化投顾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平台。海通证券:主要业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海通证券尚未公布半年报,但通过其业绩快报可知,该券商今年上半年坚持稳健经营,主要业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营业收入128.04亿元,排名第二,较上年同期增长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28 亿元,排名第四,较上年同期下降 5.54%。来源:证券时报原标题:券商江湖上半年座次排定:中信国君广发海通华泰各凭“神技”领跑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执行获取文章信息函数
var aid = '1579870';《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六中国前五大券商上半年盈利位次争夺落定,中信证券依然是领头羊,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紧随其后。中信证券依然靠无数个第一位居榜首,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同比增长35.31%奠定了亚军基础,广发证券凭借投行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挤进前三,海通证券稳扎稳打屈居第四,华泰证券以优化收入结构为抓手,与前四位券商的差距正在缩小。中信证券:“全产品覆盖”下的全面领先作为中国前五大券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均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利器,但唯有中信证券做到多数主要业务稳居第一。券商中国记者翻阅中信证券半年报发现,该券商主要业务继续以6项市场第一和1项第二领先同行,的确是“全产品覆盖战略”下,又取得全产品领先的成功典范。1、股权融资主承销规模1134.57亿元,市场份额13.51%,排名行业第一;2、债券主承销规模1996.52亿元,市场份额4.34%,排名同业第一;3、境内并购完成交易规模957.82亿元,排名行业第一;4、资产管规模1.87万亿元,市场份额10.57%,排名行业第一;5、融资融券余额613.28亿元,市场份额6.97%,排名行业第一;6、股票质押回购余额人676.87亿元,市场份额9.73%,排名行业第一;7、代理股票基金交易总量为6.08万亿元,市场份额5.72%,排名行业第二。国泰君安证券:机构金融业务成定海神针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行业第2位,报告期末,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分别排名行业第3位、第2位、第1位。国泰君安证券表示,该券商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的领导者”和“中国证券行业科技和创新的引领者”。但从收入驱动因素看,2017年上半年,国泰君安的主要业务营业收入中,同比增长最显著的为机构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机构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35.31%,一举成为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度最高的业务;国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20.98%。国泰君安证券所指的机构金融业务分为两块,一是机构投资者服务,包括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主经纪商、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和研究等服务,同时还包括做市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二是投资银行,包括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在机构金融业务方面,证券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3位、其中股票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2位,股票质押回购融出资金排名行业第2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扣除去年同期转让海际证券股权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后,国泰君安证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9.87%。广发证券:投行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作为华南第一大券商(除主要办公地在北京的中信证券外),广发证券始终体现低调务实、市场化和锐意进取的粤商文化。对于首次成功挤进行业前三的成绩,该券商将其主要归功于投行业务领先和科技金融驱动转型,足见该券商对这两项业务的布局力度。今年上半年,广发证券投行在巩固新兴行业和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优势基础上,提高对大型客户的开拓力度。同时,继续推进投行业务境内境外打通运作,努力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力。报告期内,广发证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35家,行业排名第二,主承销金额213.46亿元,行业排名第四;其中,IPO主承销家数为20家,行业排名第一,主承销金额105.66亿元,行业排名第一,实现股票承销及保荐净收入8.66亿元,同比增加57.17%。此外,广发证券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财务顾问业务方面也表现良好。报告期内,广发证券财务顾问业务实现净收入2.16亿元。上半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降温,广发证券担任财务顾问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12家(包括通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项目和非行政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行业排名第二,完成交易金额813.82亿元,行业排名第一。上半年,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报告期末,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1200万,同比增长125%;微信平台的关注用户数超过300万;金钥匙系统服务客户超过542万,完成服务订单数超过1089万。在互联网理财业务方面,广发证券上半年完成了交易终端体验优化和行情加载速度提速30倍等重大升级工作,易淘金电商平台的金融产品销售和转让金额达465亿元,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投顾贝塔牛第二期上线。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超过10%今年上半年,在前五大券商中,华泰证券是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升的券商,这得益于该券商多项指标稳居行业前列和整体营收结构明显改善,在摆脱靠天吃饭宿命的道路上走在行业前列。在行业排名方面,华泰证券在股基交易份额、并购家数和涨乐财富通月活数方面排名市场第一,资产管理规模和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市场第二,体现出经纪业务继续领跑,投行子公司专业性优势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业务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收购统包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后,华泰金控(香港)收入增长,华泰证券海外业务及其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34%,占比上升22.85 %,这使得收入机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AssetMark平台上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367.09亿美元,较2016年底增长13.82%,共服务了超过7050名投资顾问,覆盖了逾10万名终端投资者。根据美国金融咨询公司Cerulli Associates及其他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 AssetMark在美国TAMP(统包资产管理平台)行业市场占有率为9.2%,排名第三。华泰证券将借鉴、吸收AssetMark的业务模式和先进经验,优化投顾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平台。海通证券:主要业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海通证券尚未公布半年报,但通过其业绩快报可知,该券商今年上半年坚持稳健经营,主要业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营业收入128.04亿元,排名第二,较上年同期增长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28 亿元,排名第四,较上年同期下降 5.54%。(来源:券商中国)(编辑:毕凤至)《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七
证券行业钱或许不再那么好赚了,今年上半年部分券商经营状况经受着较大考验。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29家证券公司中,有12家出现了净利润亏损,排除其中2家去年四季度新设券商,其余券商全部是由盈转亏。
  行业性的营收净利同比下滑是态势,但亏损的券商却是各有各的不幸,从公开信息来判断,全牌照的券商自营业绩是决定盈亏的关键,非全牌照的券商业务单一成关键。
  12家券商净利现亏损
  上周,券商中国记者根据中证协最新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129家证券公司(母公司)会员未经审计经营数据及业务情况进行了梳理,其中按单家公司(母公司)统计口径来看。
  今年上半年,华泰证券母公司净利润跃居行业第一,高达43.85亿元,其次为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竟然有12家公司出现亏损,分别是金通证券、世纪证券、中天证券、瑞信方正证券、网信证券、申港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九州证券、海际证券、联储证券、华菁证券及太平洋证券。
  上述12家券商中,除了去年四季度新开业的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其余10家券商均经营多年,今年上半年亏损最多的是太平洋证券(母公司),累计亏损1.04亿元。
  上述券商的净利亏损情况(按母公司口径统计)分别为:金通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25万元,世纪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626万元,中天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1589万元,瑞信方正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106万元,网信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186万元,申港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300万元,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今年上半年亏损3945万元,九州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968万元,海际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5250万元,联储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6728万元,华菁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018万元,太平洋证券为净利润亏损最大的券商,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4亿元。
  亏损面扩大
  度净利润亏损的券商为11家,分别如下(单位:万元):度净利润亏损的券商只有4家,分别如下:(单位:万元)
度净利润亏损的券商只有1家,为金通证券,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另外,若依据单纯上半年的业绩来比较的话,上半年仅有7家券商净利润亏损,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综观近几年的情况比较来看,今年上半年出现12家券商净利润亏损情况,在近几年的券商行业中并不多见。在券商成立初期的一两年出现亏损是正常情况,但多数还是经营多年的券商或者此前盈利状况良好的新券商。
  从度来看,中证协公布的净利润亏损券商只有2家,全部是当年新成立的券商,华菁证券和申港证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度末纳入净利润排名的券商仅有97家,而不是全部的129家券商,原因是此项统计进行了专项合并,专项合并也即证券公司及其证券类子公司数据口径合并计算,如中信证券与中信证券(山东)、金通证券进行合并计算。
  自营或业务单一是致亏关键
  亏损的券商原因肯定各不同,其中共同的行业原因在于整个行业净利润在下滑,中证协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29家券商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减少72.14亿元,同比降幅11.55%。
  另外,就券商的主营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行业证券经纪业务受交易量及佣金费率双降影响,收入降幅较大,全行业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收入)388.54亿元,同比减少30.59%。2017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净佣金率下探至万分之3.75。从投资银行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总体规模较上半年同期有所下降。证券公司实现投行收入221.21亿元,同比减少29.23%。
  不过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投资业务经营状况不错,2017年上半年末,受益于股指上涨,与市场行情关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环比向好。证券公司投资业务收入365.89亿元,同比增长121.03亿元,增幅49.43%。
  就资管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39.98亿元,同比增长5.64亿元,增幅为4.20%,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接近10%。
  仔细观察12家上半年亏损的券商,不难发现多家基础券商业务牌照不全。12家亏损券商中,全牌照券商仅有太平洋证券、九州证券、世纪证券、联储证券、网信证券;金通证券、瑞信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和海际证券均为单一业务牌照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和海际证券3家为纯投行业务牌照公司,金通证券为纯经纪业务牌照公司;中天证券、申港证券、华菁证券至少也缺一两项重要业务牌照。
  此前兴业证券发布的证券行业研报显示,自营业绩是券商整体业绩好坏的关键,这块业务业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业绩的优劣。而从上市券商太平洋证券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披露来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来源于证券投资业务。
  虽然统计口径不一致使数据有差异,但太平洋证券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证券亦出现了净利润亏损,亏损额度1.23亿元。太平洋证券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虽然出现了亏损,但利润的来源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的利润还是来源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亏损也主要是来源于证券投资业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一项营业利润亏损2.04亿,成为拖垮其整体业绩的重要原因。
  “业务单一牌照的券商,业务一旦受到政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回旋余地很有限,很容易亏损。”深圳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比如金通证券,这家中信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仅有纯经纪业务牌照,在上半年交易量萎缩、佣金率继续下滑背景下,出现亏损也就不足为奇。
  9家业绩盈转亏
  虽然盈利的券商大部分相似,但亏损的券商各有各的难处。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12家券商中,除了华菁证券和申港证券两家刚成立还处于投入期的新券商,以及被证券投资业务拖累,导致净利润由盈转亏的上市券商太平洋证券。其他9家券商中,金通证券是持续亏损,而其余8家券商全部由盈转亏。
  官方信息显示,金通证券成立于8月份,是从中信证券(浙江)有限责任公司分立而来,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截至底,金通证券仅有15名员工。其年报披露,金通证券恢复经营项目执行小组刚于12月5日顺利完成金融证券恢复经营的相关工作,而在底,金通证券的净利润亏损额为293万元,金通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25万元,已经大幅度减亏。
  世纪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626万元,这一净利亏损是其年度经营状况的延续,且由盈转亏,世纪证券实现净利润356.85万元,同比降幅高达99.18%。
  中天证券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1589万元,业绩亦是由盈转亏,其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4416万元,其中,母公司实现净利润5857万元。瑞信方正证券实现净利润327.7万元,相比的2154.47万元出现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瑞信方正证券净利开始由盈转亏,净利亏损2106万元。
  网信证券实现净利润1659.83万元,今年上半年由盈转亏,净利亏损3186万元;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去年实现净利3321.77万元,其中债券业务一项实现营收2.7亿元超过一半,今年上半年净利由盈转亏。
  成立以来盈利状况不错的九州证券今年上半年亦出现净利润亏损4968万元,而去年全年该公司实现净利2.19亿元,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净利实现同比增长的券商之一。与九州证券类似,联储证券去年全年亦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幅1423.29%,此项净利润同比增幅为业内最高,但无奈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亦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6728万元。
  海际证券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已经更名为“中天富国证券”,其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057万元,届时该公司已经实现连续三年盈利,而今年上半年亏损亦出现由盈转亏。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网贷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56357.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八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吴永久赚钱最多的券商:中信证券(半年赚了49亿元,就算加上休息日,一天赚2700万元左右)亏钱最多的券商:太平洋(有且只有一家,亏1.23亿元这个坑也不小,拖了大家后腿)业绩增幅最高的券商:华安证券(额,去年12月IPO募集了50亿元,简直是先给今年备足了干粮)业绩降幅最多的的券商:太平洋(对不起,哥们就你家亏了,这项也只有你占了)最大亮点: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一共买了22只券商股,这一个板块只有29只股票,新的“后宫团”诞生。8月30日晚间,随着中国银河披露2017年半年报,29家上市券商中期业绩全部亮相。2017年上半年,29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31.8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1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7.68%。和2016年全行业近50%的业绩降幅相比,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业绩降幅明显收窄。只有9家券商业绩同比正增长(function(c){var x,d,g,s='script',w=window,n=c.name||'PLISTA';try{x=w.frameEw=x?w.top:w;}catch(e){}if(x){d=w.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setAttribute(c.dataMode,'plista_widget_'+c.widgets[0].name||c.widgets[0]);x.parentNode.insertBefore(d,x);}if(!w[n]){w[n]=c;g=w.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0];s=w.document.createElement(s);s.async=s.type='text/javascript';s.src=(w.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http:')+'//static'+(c.origin?'-'+c.origin:'')+'.plista.com/async'+(c.name?'/'+c.name:'')+'.js';g.parentNode.insertBefore(s,g);}
"publickey": "5cd03db33cec612ec6ac1a79",
"name": "PLISTA_OUTSTREAM",
"origin": "cn",
"dataMode": "data-display",
"noCache": true,
"widgets": [
"outstream"
}));先来看看上市券商净利润绝对表现:共有13家券商上半年净利润高于10亿元。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净利均超过40亿元,排名前四位。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冠亚军之争非常激烈,前者上半年净赚49.27亿元,后者达到了47.56亿元。太平洋是唯一亏损的上市券商。上半年公司亏损1.2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46亿元。但从增长率来看,今年上半年仅有9家券商实现业绩同比正增长。去年12月6日才上市的华安证券表现不凡。这家总部位于安徽省的券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52.71%。华安证券业绩增长迅速,与公司恰恰在去年12月上市不无关系。今年上半年,华安证券信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成为除经纪业务收入之外的最大收入。而信用业务这类极为消耗资金的业务,与公司净资本规模关系极大。去年12月,华安证券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达到49.72亿元。而公司2015年年底的净资本仅有50.35亿元。IPO后资产规模增加,使得信用融资类业务规模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0.93亿元,增幅46.25%,为公司业绩贡献明显。业绩增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东方证券和山西证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36.76%和30.89%。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业绩增幅也均超过了10%。而在业绩下降幅度超过30%的券商中,国海证券、西南证券均因不同问题遭遇监管层处罚——国海证券因去年债券“萝卜章”事件而受到处罚。西南证券则因投行在鞍重股份、大有能源两个项目上未能勤勉尽责,最终公司及其相关负责人共计被证监会罚款高达3695万元。整体亮点: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下面,我们通过安信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来看看,券商各业务条线的表现。如图所示,从分项业务来看,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37%)、自营投资收益(同比上升4%)和多元金融业务(同比上升74%)上涨是带动券商业绩回暖主要原因,例如利润贡献度分别为10%、4%和18%;而经纪业务收入、投行业务收入受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不及预期。但进入6月之后,股基交易额和两融明显回暖,并购重组、再融资和债券承销回升,多数券商佣金率已经明显放缓。证金公司差点举牌6只券商股值得一提的是,券商整体业绩出现改善的同时,近期券商股也表现不俗。8月25日至30日,中国银河仅仅4个交易日,股价上涨已经达到27.32%,浙商证券股价涨幅则达到22.16%。两者均在盘中创出历史新高。而近期,证金公司大举买入券商股,无疑是市场一大亮点。如下图,证金在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光大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西南证券等6只券商股上,都只差一点点就达到了5%的举牌线。从结构来看,传统券商业务中,自营业务占营业收入比达26%,超过经纪业务(25%),成为券商最大收入来源,并且券商业绩的分化的主要因素来自自营投资能力的差异。券商期货业务和国际业务等多元金融业务发展较快,收入占比(12%)已超过投行(11.3%)和资管业务(11.6%)。在新的收入结构中,大券商业绩稳定而中小券商分化明显,资本金成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券商逐步开启以资本为核心的新经营模式。而最新公布的中国银河半年报也显示,证金公司买入了公司473.34万股A股,成为公司第五大流通股股东。就连被证监会处罚的西南证券都差点举牌,从基本面来看,券商板块近期受到关注并非无迹可寻。首先,在其他金融子板块中,银行、保险均已先动。今年以来,就连工商银行A股已经上涨超过40%,近期逼近了2007年大牛市高点。其次,正是因为金融板块中银行和保险领涨,券商处于“跟跑蓄势”的过程之中,属于估值尚被低估的板块。目前龙头券商估值在1.4倍~1.6倍PB之间,具备估值优势。另外,正如上面所说,上市券商业绩相对去年出现明显改善。而作为与资本市场高度正相关品种,在沪指已经突破3300点的背景下,券商板块8月继续具有业绩改善预期。安信证券建议,继续关注龙头大券商——原因是,由于监管从严、协同监管加强,金融机构进一步回归传统发展模式。行业龙头凭借充足的资本储备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业务拓展,而缺乏资本的中小券商则会受到来自大券商的挤压,行业集中度趋于上升,行业龙头享受超额利润,强者恒强。《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九第一创业证券8月26日发布了2017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17.97%。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A股各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以186.94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紧随其后,均破百亿;太平洋证券则以3.74亿元的营收垫底。业绩上市以来持续“变脸”在净利润方面,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名列前三甲,分别为49.27亿元、47.56亿元、43.01亿元。在A股2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创业的净利超过太平洋证券和中原证券。2017年半年报显示,第一创业上半年净利润为1.89亿元;太平洋证券亏损1.23亿元,上半年同比下降184.21%;中原证券上半年净利为1.33亿元。年报显示,第一创业2016年实现营收20.28亿元,同比下降32.64%;实现净利润5.62亿元,同比下降44.99%。而公司在日上市之前的三年业绩表现均非常亮眼。招股书显示,年第一创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0.3亿元、18.6亿元和3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5.08亿元和10.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后即遭遇业绩“变脸”。针对业绩持续下滑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连线了第一创业证券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这与券商属于周期性行业是有关系的,业绩与牛市时期是有差距的。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一切经营正常。根据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经营数据显示, 2017年上半年, 129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6.96亿元,同比下降8.52%;当期实现净利润552.58亿元,同比下降11.55%。而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79.94亿元,同比下降42.97%;实现净利润1234.45亿元,同比下降49.57%。“固收+”模式提升资管收入占比半年报显示,2017上半年,第一创业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3.2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37.53%,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其次为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为2.47亿元,占比28.30%。安信证券发布的相关研报中指出,第一创业资产管理类业务是公司差异化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半年资管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大幅提升。创金合信基金上半年末公募基金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规模3312亿元,同比增长46倍,当期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1倍。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2017年二季度创金合信位列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管理资产月均规模排名第一。民生证券认为,2017年上半年,第一创业营业支出同比增长26.14%,其中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了37.43%,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此外,第一创业固收业务继续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实现营收约7515万元。“固收+”资管模式取得良好业绩。截至至报告期末,资管收入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4.62%提升至37.53%,高于经纪业务9.23个百分点。近千亿到382亿 市值泡沫破裂公开数据显示,第一创业上市之初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在日达到45.48元/股。据同花顺ifind数据,第一创业彼时市盈率达170.09倍,总市值近千亿,直逼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等大型券商。截至9月8日收盘,第一创业总市值为382亿元,与股价巅峰时期相比,市值缩水约6成。第一创业总市值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可以发现,自去年11月14日达到巅峰之后,第一创业的股价便开始走低。今年5月8日,第一创业发布公告,称公司36名股东所持有的9.8亿股首发限售股即将解禁,并于5月11日上市流通。从5月11日起,第一创业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跌停。纵然股价回落,第一创业的市盈率却依然十分任性的悬挂在100倍上方,截至9月8日收盘,第一创业的市值排在22位,而市值排在其后的东吴证券、东北证券、山西证券、国金证券等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均优于第一创业。第一创业市盈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此外,据此前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评级分类结果,今年评级为A、AA级的共有40家。第一创业继续维持BBB级,综合排名在40以外。《证金耗资190亿买买买11只券商股 国泰君安被买最多》 精选十核心提示:今年以来,随着银河证券、中原证券以及浙商证等3家券商相继上市,券商进入一个上市大年。
超出想象 竟然有50多家券商上市
■ 各家券商扩充净资本的渴求愈发强烈,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券商排队A股IPO,渤海证券、恒泰证券、财达证券、德邦证券等也在筹备上市
■ 资产规模达1000亿元的券商中,仅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未在A股上市,而前者已启动回归A股的工作。中金公司则在谋求通过转型走出困局,在收购中投证券后,又引入腾讯为战略投资者
■ 中泰证券的IPO道路尤为曲折,过去两年频遭监管层处罚使IPO进程受到阻碍。华西证券同样命运多舛,业务违规、投资失败等问题困扰其身,从2015年6月首次递交《招股书》,已历时26个月
■ 拟上市券商的实力相差悬殊。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营收最高,达到72.53亿元;而国联证券仅有8亿元。地方券商要想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苦练内功,找到特色发展路径
不差钱的券商,如今组队奔赴A股抢钱了。
由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净资本规模不足越来越成为券商发展的短板,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将直接决定其业务规模,因此各家券商对扩充净资本的渴求愈发强烈。
今年以来,随着银河证券、中原证券(9.230, 0.18, 1.99%)以及浙商证券(21.300, 0.72,3.50%)等3家券商相继上市,券商进入一个上市大年。9月22日,财通证券(0.000, 0.00,NaN%)拿到IPO批文,A股将迎来第30家上市券商。
这还不算完,在A股IPO排队名单中,除了因股东方涉嫌单位行贿暂停IPO的东莞证券和主动中止的南京证券外,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华西证券4家均为已反馈状态,中信建投、红塔证券、长城证券为IPO受理阶段,华林证券为预披露更新阶段。
除了这些已经在排队的外,还有多家券商成为冲刺IPO的“预备军团”。《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各地证监局披露出的IPO辅导企业名单,发现有渤海证券、恒泰证券、财达证券、德邦证券等券商的身影。
A股上市券商有望超半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直接IPO的券商外,A股市场还有一批曲线上市的券商,通过全部资产或者大部分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的方式进军资本市场。
这批券商包括平安证券、广州证券、国盛证券、华创证券、财富证券、江海证券、中山证券、东方财富(13.830, 0.14, 1.02%)证券、中航证券和安信证券,对应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平安(54.160, 0.42, 0.78%)、越秀金控(11.470, 0.08, 0.70%)、国盛金控(19.440, 0.53,2.80%)、宝硕股份(13.910, 0.17, 1.24%)、华菱钢铁、哈投股份(8.690, 0.06, 0.70%)、锦龙股份(21.300, 0.49, 2.35%)、东方财富、中航资本(5.850, 0.00, 0.00%)和国投安信(16.310, 0.28,1.75%)。
在新三板上市的共计7家券商,分别为国都证券、南京证券、华龙证券、湘财证券、开源证券、联讯证券以及东海证券;还有只在香港上市的中金公司等券商。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境内券商目前的数量为129家,其中至少有30家属于单一业务牌照,并且这30家公司都是全牌照券商的控股或全资公司。如果按照母公司口径计算,目前境内券商的数量为99家。
这也意味着,如果上市预备军团和排队券商均顺利上市,那么在境内登陆A股的证券公司将超过50家,超过一半的券商都将成为上市公司。
20强券商仅两家缺席A股
经过近年监管强制的增资扩股,国内券商资产规模随之增强,而上市是增资扩股的主要方式。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资产规模达1000亿元的证券公司达16家,分别为中信证券(18.190, 0.16, 0.89%)、海通证券(14.780, 0.04, 0.27%)、国泰君安(21.630, 0.20, 0.93%)证券、广发证券(18.980, 0.24, 1.28%)、华泰证券(22.620, 0.55,2.49%)、申万宏源(5.830, 0.02, 0.34%)、招商证券(21.390, 0.65, 3.13%)、中国银河(15.640,0.55, 3.64%)证券、东方证券(16.060, 0.23, 1.45%)、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13.690, 0.09,0.66%)、光大证券(15.530, 0.12, 0.78%)、兴业证券(8.470, 0.07, 0.83%)、方正证券(8.600,0.09, 1.06%)、中金公司和长江证券(9.740, 0.03, 0.31%)。
上述16家均为上市券商,只不过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两家在香港上市,而前者也已启动回归A股的工作。
中信建投对于资金非常渴求,去年12月份刚在香港IPO募集了近71亿港元,今年又连续完成了两次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合计70亿元。9月22日,公司又在上交所挂牌5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如此大的资金渴求,非A股上市不能满足。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中信建投近年着力发展投行业务,去年在承销市场上拿到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的双料冠军,在今年拟IPO储备资源上的数量也是排名前列。
但是中信建投也并非金光灿灿,公司在研究业务方面遭遇了冲击。今年以来,有多达6名新财富候选人离职,成为流出人才最多的券商之一。中信建投还卷入了A股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融资融券强平纠纷。两年前“牛散”周氏夫妇被中信建投证券强平近1亿元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信用账户,历经法院诉讼和投服调解并未解决,而仲裁申请要求中信建投赔偿的经济损失约为3816万元以及其利息,近期将会再次开庭审理。不过这些并非大问题,曾因“一参一控”要求错失A股上市机会的中信建投,应该很快如愿以偿。
目前,另一家在H股上市的中金公司尚未表达要在A股上市的意思。早在2015年,中金公司就登陆港股市场,但已然难以阻挡公司业绩下滑的态势,曾经最引人骄傲的投行业务因国内国有大型企业相继完成上市没了储备资源而陨落。为了走出困局,中金公司也在不断求变,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券商股龙头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