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滑落和货币流通放缓的关系

股票/基金&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复杂
  货币供应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吗?在近年来的经济运行中,我们发现既存在货币供应量增加与物价上涨的现象,也观察到物价平稳运行甚至通缩与货币增加的现象。看来,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简单而论。
  对物价与货币供应量的历史观察
  回顾1990年代以来的物价运行,CPI大致经过了三轮上涨,分别是年、年和年。
  再来看M2的情况,90年代至今,M2经历过几个不同的增长阶段。从1991年到1994年,M2增长很快,按几均法计算,年均增长率高达26.2%。1994年后M2的增长率逐渐降低,之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M2增长率曾降到2000年的12.3%。
  2003年后,M2的增长率一度快速上升,由于中央银行一直采取紧缩性措施,因此M2快速上升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2003年到2008年,M2年均增长16.5%。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M2出现超常增长,当年增长率达到27.7%。2010年以来,M2增长逐渐恢复稳健。年M2年均增长为19.7%、13.6%与13.8%。(见图1)
  货币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影响有减弱趋势
  1.年M2快速增加CPI上涨:货币关联,需求旺盛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确实引发物价上涨,但是,供给增加同时需求也在上升,汇率改革因素也不容忽视。年物价上涨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6年间M2增长率平均为29.4%。二是92年初中央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投资消费快速上升,总需求急剧增加。三是外汇汇率上升,导致进口成本大幅增加。(1994年汇率并轨,人民币兑美元从5.7:1上升为8.3:1)
  1996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转折,CPI呈不断下降趋势。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出现低迷,全年CPI涨幅为2.8%,1998年CPI则出现负增长。从1998年起,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体制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偏向积极,实行一连串的降息等扩张性的政策,然而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应有的上涨现象,持续保持在低位状态,货币政策的扩张没有推动物价水平的上升。
  2.年M2次高速增加CPI平稳运行:货币弱势关联,投资增加而需求较弱
  我们注意到,快速扩张的货币对CPI影响有限,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同比分别上涨了6.1%、4.9%与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PPIRM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1.4%、8.3%和6%。从定数看,2006年相比2003年,PPI与PPIRM分别上升了43.9与65.1。实际经济过程中,油电煤运紧张的局面也反映了这个过程。
  而PPI的上涨并没有引起CPI上升的原因,与投资快速增长有关。在年期间,全社会建设总规模扩大了2.4倍,扩张的规模比上一个四年放大近100%。这样的结果是产能急剧增加,产品供应能力迅速扩张并大大超过短期社会需求,形成产能过剩局面。
  所以,年货币供应量也在快速增长但CPI平稳运行,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主要反映在PPI与PPIRM的增长。此时投资仍在大幅增加但需求方增长缓慢,造成产能过剩。
  3.与年M2次快速增加CPI上涨:主要是粮食价格与价格推动CPI走高
  2006年以来,随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货币供给流向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货币供给增速与物价涨幅出现背离现象。年,CPI分别上涨了4.8%和5.9%。这两年的食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则为12.3%与14.3%,分别拉动了当年CPI上涨中的4.18和4.86个百分点。
  在2010年与2011年CPI上涨的3.3%与5.4%中,食品涨价的贡献率也分别达到74%和69%。加之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低迷,国际资本继续冲击黄金和石油,大宗产品的输入价格上升,我们观察到年PPRIM比明显高出许多。
  再进一步看,推动食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动力是粮食、肉禽类产品与蔬菜价格的上涨。菜价上涨有明显的季节性短期因素,肉价上涨原因很多,如猪周期、运输成本等,但重要原因之一是饲料成本上升,这与粮价相关。所以,粮食价格上涨不仅对CPI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影响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
  然而,自2003年减产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价上涨更主要的原因是受国外市场的影响。异常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拉尼娜)造成全球很大范围内天气类型的大气变化,对(,)播种和收割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了农业产量。供应缺口引起普遍对粮食供应安全的担心,进而推升国际粮食价格。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资料,2008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比2005年上涨了128%,2011年全球食品价格与谷物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与2009年相比分别至42%和45%。由此,年与年的物价上涨,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CPI的构成因素上。异常气候引发国际粮价上涨,传导到国内,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上行。
  4.2012年以来,M2稳步增加CPI呈下行趋势:主要是粮食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相对稳定
  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三季度,随着猪周期开始下行,食品通胀迅速回落。气候相对平稳且粮食丰收也稳定了大宗食品价格。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随着食品价格周期下行势头减弱以及受基数效应影响,CPI通胀企稳。2013年5月份,气温持续升高、蔬菜供给充足导致蔬菜价格下跌,并带动食品价格环比超预期下跌1.6%,猪肉价格则继续环比下跌1.4%。
  非食品价格保持温和,环比下跌0.1%。2013年5月份,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且内需仍然疲弱,PPI进一步下滑,同比下跌2.9%。2013年下半年,在中央政府严格控制政府消费的背景下,消费相对疲软,CPI增幅低于预期。
  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减弱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受到国外经济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也对新兴经济体包括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球经济相互影响的今天,我国货币政策需要综合考虑货币供应、产出缺口、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2.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影响
  近年来,价格上升较快的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以及其他具有保值增值或规避价格风险功能的物品,这些方面的开支在人们开支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包括开支预期增强,会相应压低在CPI构成因素方面的开支,抑制CPI的上升。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通过资本市场对金融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资本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造成了资产价格上涨。
  3.金融制度的影响
  物价(P)、商品与劳务量(Q)、货币供应量(M)以及货币周转率(V)之间存在着恒定的关系,即PQ =
MV,P=MV/Q。假定短期内实体经济的物品数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大致上是稳定不变,那么,货币供应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制度的不同,会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会有较大的差异。
  在严格限制金融操作的情况下,即使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都可能实际上最终减少经济中的流动性。这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多年来我国超大规模货币供应的情况下,没有出现长期通胀。所以,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受到金融制度的制约。在稳态下,即没有金融危机,也没有增长速度变化时,金融制度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
  4.实体经济中需求与供给影响
  货币数量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总需求进而影响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会使企业扩大再生产,从而增加社会总收入,消费者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除非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同时增加,否则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不断攀升,驱动物价水平上扬。
  采取审慎措施把握货币供应尺度
  1、关注资产价格的影响,维护金融稳定。较高的资产价格会导致消费者增加购买量,使商品价格的实际增长速度高于潜在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能会带来物价水平上涨。由于“财富效应”的作用,资产价格变化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
  资产价格的下跌会产生信用收缩效应,破坏债务结构,导致市场预期贷款损失、投资收益下降、未来信贷可得性的改变等。快速的资产价格波动会增加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概率。如果资产价格脱离内在价值发生剧烈的波动,就会导致经济崩溃。因此调整资产价格应该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问题之一。
  2、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由于价格可能呈现刚性或黏性,即价格并不总是如同它们本来应该的那样得到迅速、彻底的调整。因此,一个负面的冲击,包括预期的突然下降,就会驱使经济陷入更大范围的萧条状态,从而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政府必须予以扶持,及时引导形成合理的预期。
  3、加快市场化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革金融制度,加大竞争力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结构,加快直接融资体系建设,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降低货币供给增加的物价上涨压力。加快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利率充分反映资金的宽松状况。降低行业进入壁垒,使货币供给能够更有效率的进入到实体经济和对货币有需求的部门。
  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外汇占款会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储蓄与消费等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而以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能缓解货币被动供给问题。
  当前,要不断扩大内需,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我国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另外,要关注国际资金流动变化带来的国内货币供求变化,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本改善资源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积极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冲击和投机性国际资金造成的国内货币供求失衡。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01/10 10:1301/10 09:4001/10 09:3901/10 08:5512/12 10:4712/11 09:2111/30 11:09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试论我国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财贸经济》1990年11期
试论我国货币发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正 中央银行究竟应确定一个怎样的货币政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呢?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在我国,由于流通中货币占广义货币供应量(存款+现金)的比重相对稳定,年,均处于15.63~22.32%之间,其中10年稳定在16~19%之内(见表1)。而流通中货币归根到底是以银行资金运用形成的存款中通过提取现金的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中央银行究竟应确定一个怎样的货币政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呢?货币政策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在我国,由于流通中货币占广义货币供应量(存款+现金)的比重相对稳定,年,均处于巧.63~22.32%之间,其中10年稳定在16一19%之内(见表1)。而流通中货币归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义材;[J];财贸研究;1980年02期
赵尚质;[J];税务与经济;1980年03期
,徐世友;[J];税务与经济;1980年04期
;[J];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杨培新;[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S3期
罗承熙;[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俞可兴;[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王继祖;[J];世界经济;1980年06期
;[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朱婉娟;[J];世界经济;198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涂燕宁;刘树亚;;[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朱敏;严广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王军波;邓述慧;;[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何小鲁;;[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饶晓;;[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黄丞;吴健中;蒋馥;;[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渠汇川;王一成;;[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许树信;;[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赵宁夫;蒋金波;;[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Sunao T;[A];第2届环太平洋地区涂料涂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迅;[N];国际金融报;2000年
王建生;[N];国际商报;2000年
管培中心;[N];华北电力报;2000年
康兵;[N];中国物资报;2000年
时素珍;[N];经济参考报;2000年
宫希魁;[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王健平;[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N];科技日报;2000年
王建生;[N];人民日报;2000年
刘钢;[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硕博;[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雷明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张艾莲;[D];吉林大学;2004年
刘仁和;[D];复旦大学;2004年
何运信;[D];湖南大学;2005年
Geraldine John K[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艾慧;[D];复旦大学;2005年
王胜;[D];武汉大学;2005年
罗翠芳;[D];武汉大学;2005年
王时芬;[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雅茜;[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张雪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刘洪仓;[D];河北大学;2001年
石俊岭;[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李维;[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邢莹莹;[D];西北大学;2001年
胡仕明;[D];厦门大学;2001年
杜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杨凯;[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尤建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发行量(或者流通量)有什么关系?_百度知道
我国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发行量(或者流通量)有什么关系?
我国现在不是有3万亿外汇储备么,对我国有什么影响?最好能分析详细点
提问者采纳
首次超过日本。   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部分实际业务操作由中国银行进行。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又称为外汇存底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位居全球第一,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中国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流通量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去百度搜一下:易汇通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gdp增速放缓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