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语录是怎么创业的

马云:创业者应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摘要]《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一书由著名财经作家陆新之亲自执笔,在过去超过5年的时间里,他近距离跟踪阿里巴巴成长之路,贴身分享马云创业历程并记录心得,终于成就这本“创业圣经”。《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陆新之 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本文摘自《做马云的下一个对手》,陆新之 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9月。第一章这些,我不说你未必知道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马云年轻的时候看《三国》,每每看到魏延一掀帐门,带进一股妖风,“扑哧”一下将孔明的七星灯给吹灭了,便匆忙掩卷,不忍心再读下去。后来的电脑游戏“三国志”风行一时。玩家在抓到曹操之后,可以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将这一代枭雄的脑袋砍了,为天下苍生出一口恶气,感觉到无比的欣慰和快感。至于诸葛亮的崇拜者,可以让他扮演一下曹操的角色,搞一下篡权夺位,以满足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虚拟世界中不会有史官跑出来指手画脚,真是痛快。“三国志”游戏带给我们的是改写历史的快感,那有没有想过,以我们的天纵奇才,商业史改写也是大有可能呢?事实上,雅虎近年节节败退,让好多人实在很想参与进去,替曾经的极客帅哥杨致远出一把力。当年那么家底雄厚辉煌一时的门户网站雅虎,怎么会反应迟钝、一步步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呢?那边厢,看到手机老大诺基亚被苹果一年屠杀,更是让人怀念起拿着摔不坏的诺基亚玩贪食蛇的年轻岁月。这可是一百多年来都按照季度给股东分红的好公司啊,不应该这样就被击溃。理论上而言,还有很多机会反败为胜的。至于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更看得人好生手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商场是和平时代好儿郎大展身手的好场所,你看马云,从一个英文补习班教师做起,凑齐了18人踉踉跄跄地起步,最后打造出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商业帝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传奇啊!且慢!先醒醒,别兴奋得太早!每年创业的激情男女数以百万计,但是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比例据说只有几百分之一。只有5%的小公司能够熬过五年。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开个公司能活下来,能够每个月给员工发薪都挺艰难,改写商业历史哪有那么容易。真正的创业,与许多人对于创业玫瑰色憧憬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本书,就是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能够把握商业技能,先是存活,然后发展,最后发展到有一天,能够挑战一下马云的阿里巴巴。第一节别让成功学耽误自己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业进入一个增长期,励志主题的书籍生命力异常顽强。这类书里面,面目模糊的“大师”、“高人”们苦口婆心地教人成功,教人出人头地,教人考托福高分,教人怎么生个神童,教人成为杰出的推销员,教人赚第一桶金,教人成为百万富翁……这类书十几年来经久不衰,常常隔三差五地又冒出新款式来,在各种图书排行榜上都少不了它们。我当然相信教化的力量,也就是知识的力量,但是我不相信激素的力量,想靠这类书成功的人,就相当于把自己速效催肥,特别不科学、不对路。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前因来路,性格气质很难一样,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伴随着身边的一切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博弈。这不是命运,不一定真是有命运的操控,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际遇,际遇的变迁也并非让人能够轻易摆脱的。成功者有自己的个性和脉络,你可以偷师模仿,或者再高明一点,克隆他的某段经历或者某个招式,但是克隆不来他整个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想用一本书为一个人脱胎换骨,要么是作者信口开河,要么是读者自己糊涂,总之都是不靠谱的。创业者心中的“大神”马云就曾说,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他对大家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阿里巴巴的员工早就一万多人了,里面自然也有人听成功学课程,对此马云也能理解,他说,“只是偶尔听一两次,振奋一下精神”也行,但是“如果以成功学为榜样,经常听,只会物极必反”,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成功学讲座“听个四五次,这人就废了”。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幕是:那些做“直销产品”的业务员,产品虽好,但是听了太多的“培训课”,被严重“洗脑”,以至于见到一个人就推销自家产品,令人烦不胜烦。结果客户还没有听到重点,就提前找个借口逃之夭夭了。熟悉马云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崇尚激情创业、激情创新、激情冒险。这么多年,他始终保持激情,但这种持久的激情与成功学无关,成功学带来的激情只是短暂的。他说:“创业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并非那种让人激情一时、鼓吹一夜发达的书,而是一本随着阅读你可以进行商业智慧寻找和演练的书。写作这本书,为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有趣的尝试,一种将阅读和参与商业事件混合的体验。我们期待的读者,是16岁到46岁的人群,那些拥有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希望在今天和未来的商业社会实现光荣和梦想的普通人。第二节成功人士没跟你提起的那些事这个时代传媒高速发展,人类八卦神经越来越发达,社会经济现象更加娱乐化,我们看到的发家致富的故事都不约而同地具有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涌现,成功企业家抓住机会短时间发迹的案例分析层出不穷,教人快速赚钱的书更是在各种场合纷纷抛头露面……而这些又不约而同地隐瞒了许多成功人士在功成名就之前经历的艰辛与波折。许多人喜欢读成功人物传记,希望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但这些成功人士在讲述自己成功心得的时候,时常也会对背后某些重大情节或者细节删删减减。这就如同很多游戏高手,动辄对着新手们吹嘘自己在游戏之中如何达到今天的高级别一样,其实大都并非事件真相,切不可轻信。下面这个故事据说发生在美国。一位像你我一样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商界之中声名显赫的亿万富翁。他心想,高人在旁,机不可失。但是转念又一想,贸然请教别人发达秘诀不仅不客气,还显得自己幼稚,于是他变通了一下,请教这位富翁当年是如何起步走向成功的。富翁倒是好耐性,娓娓道来。“那一年是大萧条,我只有5美分。”“哦,那是1929年,对吧?”年轻人说。“是啊。我就用这5美分买了一只苹果,第二天,用10美分卖了出去。”“哦,你赚了5分钱啦。”年轻人若有所思。“第二天,我又用这10美分,买了两个苹果。”“哦,那么,第三天你一定把两个苹果都卖了出去。”聪明的年轻人恍然大悟。“哦,第三天,苹果我忘记哪里去了,因为第三天我就继承了一笔200万美元的遗产。”这个关于财富的冷笑话,生动地指出,所谓的成功途径,绝非那些成功人士的自传或者他传之中几条简单的道理就可以概括的。千万记住,所谓成功企业和成功企业家对自己的经验总结与现实往往是两回事,流行的传记之中难以避免炒作和宣传的成分,回忆录中往往省去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关键点。看得津津有味、血液沸腾的读者往往会被误导。事实上,因为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做生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选择的道路。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200万家新创企业,其中70万成功地完成注册,可能有成长的机会,成功注册的公司8年后仍生存的只有5%。在中国,创业公司5年后存活几率可能不到1%!不说你未必知道,创业是一个心理和生理都面临挑战的历程,企业初创阶段所面对的困难往往令创业者的个人和家庭生活都受到影响,财政上承受着巨大压力,万一失败还要承担一系列“后遗症”。所以,这场硬仗打赢了固然可以带来财富,但创业者还要承受许多随之而来的东西,包括心理的压力、焦虑、挫折、喜悦、无助、成功的满足感、付出代价时的痛苦等。酸、甜、苦、辣是每个创业的人必经的历程,挫折、困境、失败都是必然存在的,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的幼稚、鲁莽、无知、多疑或者轻率而失败,甚至再也无法翻身。商业世界不是谁都能莽莽撞撞地进入,更没有人能仅凭侥幸活下来。(本文为腾讯文化独家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uncloudedxu]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马云 看看马云当初是如何创业的,年轻人必看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马云 看看马云当初是如何创业的,年轻人必看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马云是如何创业的?
马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传奇人物,他是如何起家的?如何创业的?是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因此,写一部关于互联网的电视剧,当然首选马云这个当年被称为网络‘骗子’的英语老师。东方慧知道马云的个子不高,智商不同凡响,所以一直崇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哲言。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一定有他特定的环境和机缘。所以,电视剧《马云》必将成为人们的高端话题,现在让我们先看看马云到底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五年中在互联网独占鳌头?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东方慧一直认为马云是个东方奇迹,马云是个谜团人物。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马云没有成家更没有女人助他成功,当时因为他的瘦小让人感觉弱不禁风,哪会有女孩子慧眼识英雄看上他?全部是他不屈不挠的一根筋的精神演绎了神话,失败
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重新站起来。跌到了不愿意爬起来。创意在进行,有知道马云更多神奇的朋友和愿意为《马云》这部剧投资的朋友请和我取得联系。
马云自小有着侠义之气,为朋友打架、受伤、多次被迫转学。老师、家长对这个孩子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1984年,马云幸运地考入师范大学外语系。大学毕业后,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在大家开始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于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初次下海给马云的感受是:“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马云首次接触到互联网是在1995年初,美国偶遇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来说是一个新领域的冲击。他发现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便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马云敏锐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此时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但是看好互联网未来、特立独行的马云毅然下海,开始筹备。“当时觉得互联网不错,就找了24个人到我家里,对着他们讲了2个小时,他们没听懂,我自己也没讲明白,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还是决定继续做,于是成立了中国黄页。其实我知道,即使24个人都反对,我也会做下去!”创建企业黄页网站,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没有人相信他,1995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但是,马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1996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当马云回顾这段经历时,不禁感慨:“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 弃鲸鱼抓虾米 为中芝麻开门
“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这是马云在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时所做的决断。“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就这样,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马云家中创业。
& 《华尔街日报》总编曾在当时去过阿里巴巴,“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他笑称“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阿里妈妈”。在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寒冬。当提到为何将网站名称起为神话故事的名字,马云说:“因为最早创立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希望他能成为全世界的十大网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们。你既然有这样一个想法你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品牌、优秀的名字让全世界的人都记得住,没有想在中国做一个网站,是想在全世界做一个网站,那时候就想了好多天,想个什么名字比较好,最后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好,第一人家记得住,全世界的发音都一样。然后我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比较善良正直的青年,他希望把给别人而不是自己抓财富。所以我们后来说这英文叫open
sesami,给中小型企业网上芝麻开门。”
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马云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日,阿里巴巴成立一周年之际,通过马云的积极奔走并请大侠金庸从中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的王峻涛等,在马云的诚意感召下欣然赴约。这些行走互联网商海江湖的英雄,这些平时激烈竞争和搏杀的对手,首次坐到了一起,在美丽的西湖边共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和对策。马云后来干脆将此活动改为了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年度盛事。
& 六年后,马云如愿以偿,阿里巴巴成为全球著名的B2B服务公司,管理运营着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和商人社区——阿里巴巴网站,为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万企业和商人提供网上商务服务,是全球首家拥有百万商人的商务网站。在全球网站浏览量排名中,稳居国际商务及贸易类网站第一。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连续五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
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被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未来领袖”、被美国亚洲商业协会选为“商业领袖”,是50年来第一位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并曾多次应邀为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讲学。阿里巴巴成立以来,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2003年,阿里巴巴实现了一天收入一百万元;2004年,实现了一天利润一百万元,2005年,狂人马云又将目标定为一天缴税一百万元。去年年底,马云又被评为“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面对众多殊荣,马云说:“CCTV评选我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我觉得自己离那还很远。作为我个人,2004年有很多事值得反思。”对于未来的发展,马云稳操胜券:“2004年是阿里巴巴恢复元气的一年,而2005年则是阿里巴巴再度出击的第一年。全球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努力,我们并不着急。”
& 102年企业和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马云是个头脑精明、不按常理出招的人。2004年,正当国内媒体正在猜测马云下一步计划时,他已经开始频频现身于世界各地。先是被英国首相接见,然后又得到国务卿鲍威尔的会面,而后又频频出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英国首相布莱尔接见马云的时候表示:“阿里巴巴很有名!”2004年9月,英国领事馆总领事SUE
BISHOP专程到杭州祝贺阿里巴巴乔迁之喜,表示:“阿里巴巴是中英贸易的桥梁。”2004年9月底,马云对美国进行了深入访问,与美国众多经济组织、贸易团体以及著名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在福布斯论坛、美国著名CNBC电视台以及路透社等世界各大媒体面前,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电子商务现状及潜力、中国企业进需求等众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推广。马云出访美国指出:我们这次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阿里巴巴,我们是为了更好地告诉美国,向美国介绍我们的中国供应商。同时让美国更好地了解中国,让更多的美国企业与中国的中小企业做生意。对于上市,马云的看法也很独到,他说暂时不会考虑上市,因为他认为做强做好这家公司比上市更加重要。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足够强大,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都找过马云,希望阿里巴巴上市。但是马云认为:我们的公司创办才5年,员工都还年轻,平均年龄才26岁,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造就一家具有百年生命力的公司,现在就匆匆忙忙地上市,长远来看对公司并不好,这些才20几岁的年青人如果一下子都成为富翁,有可能会产生惰性,不再创新求异,固步自封。当我们的员工做好了成为上市公司员工的心理准备,能够接受出现在全世界的下迎接挑战,并清晰自己为什么要上市的时候,我们才考虑上市。
马云的眼光更长远、更广阔,他说:“我们这些人不努力,就没办法给70年代、80年代的人留下更多的经验,就没有办法超越50年代的前辈;我希望50年代的人能够记住,只有60年代、70年代人超越了他们,只有帮助60年代、70年代人成功了,中国才有希望,企业才有希望。我认为对的事情,就永不放弃,坚持不懈!”马云提到,阿里巴巴的远景目标是“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的使命。
& “侠文化”影响阿里巴巴
马云热爱金庸。马云狂狷不羁、特立独行;马云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计回报;马云将会议室命名为“光明顶”、“桃花岛”等金庸小说中的武林胜地;马云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定为“六脉神剑”,即第一、拥抱变化、团队合作、诚信、敬业、激情……种种言行,使得马云成为众人眼中的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马云他不仅会告诉你小时候数学补考过几次,也告诉员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要用胸怀去对付。男人需要胸怀,女人也需要胸怀,男人的胸怀是被冤枉出来的。”
《笑傲江湖》是马云看得最多的金庸小说,在IT业界浪迹多年,马云对“笑傲江湖”四个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网络即江湖,如何笑傲其间?笑,有眼光,有胸怀,方能坦然面对种种传言和误解,依然豪气干云,仰天长笑;傲,有实力,有魄力,才可在人云亦云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在一片骂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傲视同侪。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创业成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