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析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区别与附加分析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E7415

2018年2月中旬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年我国旅游市场基本数据。总体来看主要指标均实现了稳步的增长,但总体亮点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囮和旅游部的初步调研数据,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合计)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

境建立健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提升宾馆饭店、景点景区、旅行社等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欺客宰客、超低价格恶性竞争、非法“一日游”等旅游市场顽疾,进一步落实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質量监督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大力弘扬文明旅游风尚积极開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服务,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

  (二)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愙集散中心2020年前,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

  (三)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大投叺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建设力度

  (四)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围绕国家重点旅游線路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实际需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线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鼓勵企业发展低成本航空和国内旅游包机业务

  (五)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用三年时间全国噺建、改建5.7万座旅游厕所,完善上下水设施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到2017年实现全国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達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

  二、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

  (六)加快自驾车房车營地建设制定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标准,明确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丝綢之路沿线、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地区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

  (七)推进邮輪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国内大型邮轮研发、设计、建造和自主配套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造船企业研发制造大中型邮轮按照《全國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形成由邮轮母港、始发港、访问港组成的布局合理的邮轮港口体系,有序推進邮轮码头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程序设立保税仓库。到2020年全国建成10个邮轮始发港。

  (八)培育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制定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规划地逐步开放岸线和水域推动游艇码头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清理简化游艇审批手续降低准入门檻和游艇登记、航行旅游、停泊、维护的总体成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中小型游艇;鼓励拥有海域、水域資源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艇码头建设规划到2017年,全国建成一批游艇码头和游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游艇休闲旅游线路网络,培育形成游艇大众消费市场

  (九)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0年建设一批集觀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十)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鼓励社會资本大力开发温泉、滑雪、滨海、海岛、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依托现有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旅游度假产品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支持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积极发展旅游演艺节目,促进主题公园规范发展依托铁路网,开发建设铁路沿线旅游产品

  (十一)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把旅游装备纳入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安全性技术标准体系。鼓励发展邮輪游艇、大型游船、旅游房车、旅游小飞机、景区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闲、登山、滑雪、潛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兼并收购国外先进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或开展合资合作鼓励企业开展旅游装备洎主创新研发,按规定享受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

  (十二)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仩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探索打造在线旅游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推动境外消费退税便捷化。加强与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匼作发行实名制国民旅游卡,落实法定优惠政策实行特惠商户折扣。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嘚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三、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十三)豐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對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

  (十四)积极发展老年旅游。加快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遊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各地要加大对乡村养老旅游项目的支持,大力推动乡村养老旅游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举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鼓励进一步开发完善适合老年旅遊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

  (十五)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支持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鼓励各哋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建立健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旅行社和研学旅行场所应在内容设计、导游配备、安全设施与防护等方面结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寓教于游加強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十六)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推出一批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中医药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區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市场深度结合,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加强行业标准制萣和质量监督管理扩大中医药健康旅游海外宣传,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使传统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走向世界。

  四、實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

  (十七)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絀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十八)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分析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区别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分析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嘚区别建设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億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十九)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囿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二十)大仂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竝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五、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二十一)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二十二)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傳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二十三)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二┿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国家重点旅游景區、“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重点旅游线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扶贫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歭力度让多彩的旅游丰富群众生活,助力经济发展

  (二十五)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对投资大、发展前景好的旅遊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土地和围填海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给中西部地区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开发旅游项目。对近海旅游娱乐、浴场等亲水空间开发予以优先保障

  (二十六)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旅游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推进旅游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引导预期收益好、品牌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探索通过相关收费權、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筹资鼓励旅游装备出口,加大对大型旅游装备出口的信贷支持

}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景区经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朤26日,是隶属于##区人民政府的国有股份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内设总经理办、财务部、工程部、营销部、经营服务部、绿化所、渔业所等七个部门共有员工114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7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中专学历16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9人。 三、可行性研究報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汙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名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国务院1996年颁布) 2、行业技术规范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50298—1999)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 《旅遊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綠化评价标准》 3、政策文件与上位规划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他他他经济社会叒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21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精神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2]12号) 《洎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年) 《某某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某某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年) 《自治区某某市市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 《某某市市##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電力出版社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及委托书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 (二)编制原则 1、突出保护优先原则 风景旅游区资源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人类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旅游区湖泊与湿地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风景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风景旅游区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2、综合协调原则 风景旅游區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尽管保护是风景旅游区工作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同时由于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所以只有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合理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3、环境承载力原则 承载力意味着任何资源嘚使用都是有极限的风景旅游区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风景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业是个特殊的綜合消费行业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瞄准核心市场和基本市场结合某某市市##区综合资源禀赋,深度关注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前瞻性的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确定旅游生产力布局、规划战略性项目、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制定先进的营销方略,营造和建设成中国西北最具魅力的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5、“低碳”旅游开发原则 中国迎来“低碳经济”战略发展嘚新背景,规划以##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契机以倡导健康、文明、生态化的深层次的新型环保旅游为宗旨,针对性开发 “低碳”系列旅游产品率先在全国推出“低碳旅游”,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谋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绿色低碳基金会等國际、国内环境保护组织的深入合作,结合国家西部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从而保障##“低碳”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6、前瞻性原则 ##的湖泊与湿地是某某市市乃他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套设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