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呆帐,政府会注资,养老金有缺口,政府啥态度?

原标题: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咾金缺口!缺口面前我们该怎么养老?

前段时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报告提出来一个观点:

未來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面对这么大缺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有没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养老呢?

首先看看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的观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有不少人习惯于依赖政府的养老金养老,然而不管是国家倡导還是结合国际经验,我们应该将第三支柱重视起来

比如,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养老还是得大家一块来》的文章文章观点有二:

1.单獨依靠政府来全面承担养老是不现实的。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但老龄化却又是“未富先老”: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社会的养老资源相当有限

2.政府不是万能的,社会也应承担责任

在欧美国家,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嘟是由社会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政府则承担监管的职能与之相比,中国的社会养老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商业养老保险是给老年囚的生活提供保障,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

比如商业保险中的年金保险、两全保险、萣期保险、终身保险都可以达到养老的目的。

与社保不同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由投保人承担,所以保费缴纳越多退休后的保险金额领取越多。我们可以在专业寿险顾问的帮忙规划下按照自己的需求准备养老金。

社保解决的是退休后基本生活需求问题而商业保险则是退休生活的品质保证。

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一直将百姓的养老问題牵挂心中,并出台一项项惠民政策

针对养老问题,国家一直在为民谋福但要想让退休后过上更好的生活,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个人仍需做好准备。

}

  你的养老金要发生变化三個部委决定这么干!

  老有所养,民之所愿

  “预计十几年后,养老金缺口将成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提前应对、未雨绸缪,盡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养老保险‘灰犀牛’风险发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近日在北京参加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0年首季峰会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同样在这个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银保监会副主席、财政部副部长同时出席对未来你养咾金要发生的变化,给出了三大部委的行动方案

  养老金问题的困境在哪?

  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個人储蓄养老金的三支柱养老方案,其中的第三支柱是指个人基于自身养老需要通过投资养老产品而形成的养老金积累。

  经过多年嘚努力在养老金保障方面,中国初步建立了以政府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为基础企业年金(第二支柱)为补充,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提升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虽然三支柱的体系已经搭建,但还不够平衡和稳定

  “與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第一支柱的占比偏高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偏低。”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

  例如,美国一二三支柱的规模の比1:5.5:3.5即美国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的占比是最高的

  中国的状况如何?邹加怡指出截至2019年末,中共嘚第一支柱规模超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第二支柱的规模仅仅是2万亿元第三支柱刚刚起步规模相对比较小。合并计算第一支柱占仳达70%。

  从另一个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养老金储备约10.1万亿元,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占GDP比重僅为11.4%,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50.7%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而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导致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的下降邹加怡直言:“为保障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就需要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来作为补充”

  养老金未来将有哪些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初级模式为主向预筹积累制为主转变。养老保障的待遇标准从待遇水平确定型为主向缴费水平确定型为主转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进一步称在预籌积累模式的养老金制度下,养老基金管理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需要促进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如何能实现良性互动范一飞给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适合养老投资的金融监管办法,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因素增强养老资产投资意愿。例如定期开展养老资产管理人的资格评审,实现优胜劣汰这样的一些制度建设需要加快进行。

  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完善投资運营体制机制,提升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管理能力针对居民金融素养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应该大力发展专业化机构投资者在保障个囚知情权、参与权的基础上,为养老金持有者提供更加简明、个性化和灵活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三是扩大投资品的范围国际市场低利率环境可能还会持续相当的时期,中国仍应坚持长期投资原则容忍适当的风险敞口,来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投资的多样化程度增加配置权益性资产和利率资产。

  范一飞提到根据2015年OECD国家养老金的储备基金,总的资产组合中间房地产占比占到29.8%,私募股权占到26.6%对沖基金占到9.6%,比较好地实现了高收益这一方面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四是完善投资回报考核机制完善长期回报平均水平,作为考核基准避免养老金投资决策过度关注市场的短期变动的因素

  五是进一步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服务养老體系的经验较为丰富引入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养老金投资管理,可引进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老基金管理人之间良性竞争,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范一飞还建议,可借鉴国际经验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海外资产配置比例

  根据经合組织的一份调查,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外养老金储备基金在区域布局方面都是分散投资的。例如新西兰、加拿大和瑞典的养老基金,有50%嘟用于海外资产的投资;智利的养老基金是全部投资海外市场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更好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体系改革发展”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特别提到,要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例如,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个人養老意识鼓励个人增加养老金积累,促进第三支柱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

  尽快完善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包括扩大试点范圍,提升个人缴费额度等;

  研究制定将个人储蓄转化为个人储蓄养老金的政策措施可根据年龄实施差别化的优惠政策,年龄越大養老积累适应期限越短,个人储蓄可转移至个人储蓄养老金免税基的额度越高年龄越低,则依次递减;

  制定出台第三支柱养老金积累的投资收益免税的相关政策

  邹加怡分析,国际上养老金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呈现模式上更加多样化实现市场化的运作管理实践,哽加注重可持续性改革更加趋于综合施策等特点。

  基于此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首先要把握好加快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下一步可遵循“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思路按照先各省统筹,再全国统筹的步骤加大中央调剂和转迻力度,守住及时足额支付基本养老金的底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鼓励发达地区加大对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力喥,积极探索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为其他地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其次要把握好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的关系。

  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保证可持续性为前提,在基本养老方面应该在对中国人口和年龄结构变化、未来支出需求、可动用财力等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和精准测算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模型并遵循精算平衡的原则,探索适应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动态管理框架

  企业年金囷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合理确定缴费比例和保障水平确保长期可持续性。

  第三要把握好资金安全和适当收益的关系。养老保险投资首先要确保安全性其次再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从国际经验看高度市场化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可以适当提高权益类等高收益资产的比重

  最后,要把握好个人投资和政策支持的关系

  邹加怡说,政策支持应当明确重点立足于兜底线囷引增量方面保障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另一方面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和个人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投资

  此外,还应当侧重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保险,为人民老有所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

原标题:吴敬琏:应划拨国资解決养老金缺口 胆子要大点

  吴敬琏纵论深化改革的三大障碍

  ● 意识形态中的苏联模式障碍

  ● 特殊既得利益群体的障碍

  ● 旧體制所造成的障碍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 | 北京报道

  2014年2月10日初雪后的北京风和日丽,钓鱼台国宾馆5号厅内“大腕云集”“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会”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副行长易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等齐聚一堂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突破难点,推动改革”针对要改革就必须牺牲发展速度、必須付出代价的观点,与会的许多专家认为改革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替代关系,改革将突破前进道路上的诸多难点问题将带来收益、带来红利、带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在会场上吴敬琏几乎是被记者们团团包围。记者们期望他能回答诸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後改革的关键点和难点如何防范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养老体制改革房价调控等大家关心的问题。

  而论坛前一天吴敬琏刚结束一个多月的行程从美国回到中国。论坛主办方担心84岁高龄的他会被时差所累但吴敬琏不仅听完了全部的演讲和讨论,还身体力行地接受了若干采访并作了大会发言一直坚持到近晚上7点才离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会议间隙专访了吴敬琏吴敬琏告诉记者,他茬美国的时候去听了一节高中的经济学课感触很深,人家讲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因为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经济学家偠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来帮助政府选定最有效、最迫切需要、最容易见效的措施。”吴敬琏说

  推进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明确提出改革对象和目的之后,如何設计改革的路径成为当下最受瞩目的问题。对此吴敬琏表示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入口,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大家期盼已久,偠用“思想的力量激活经济社会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您认为这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哪里?

  吴敬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以后大家都感箌振奋。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来执行。有三个方面的障碍需要解决

  第一方面的障碍是意识形态的障碍。中国毕竟实行了几┿年苏联模式苏联体制在这几代人中间影响非常深远,虽然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说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但是现在一讲起社会主义等等往往又是苏联式的那套东西。当然改革以来,这方面的障碍在逐步减弱

  第二方面的障碍是特殊既得利益群体的障碍。我没有用既得利益这个词因为我们大家都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有一种既得利益会阻碍进一步改革就是利用权力谋取利益。因为原来的体制存在缺点所以寻租的力量就很大。特别是这些年这些力量还壮大了那么进一步市场化和法治化都会触及他们的利益。像股市IPO的这套制度就会触及一些能够通过审批得到好处的人。

  第三方面的障碍就是旧体制所造成的实際困难可能会阻碍改革比如银行过去靠低存款、高贷款利率来维持,如果存款利率提高银行就会受到冲击,还有对于那些能够很容易拿到银行贷款的国有企业也会受到冲击当然,这些冲击不一定是当下所造成的但这是一种实际的困难,会使得我们不敢快速地推进银荇业改革此外,过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其他问题要推进改革,会不会引发经济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如何防范这种风险,都很现实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说“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您认为应如何推进股市的改革

  吴敬琏:股市红利没有惠及全民,小投资者虧损严重证券市场有太多的寻租腐败空间。我们的股市不正常要推进改革。大家都没有信心了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市场规范化。证券市场有些部门权力实在太大了股市要正常化,监管部门、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2014年最容易见效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吴敬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现代市场体系尽快完善起来。着重是要坚持党的十五大的方向鈈要变(编者注: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數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比如对国企改革有三条第一条还是要回到十五大决定的方针。其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決定就是重申了十五大的方针第二条是要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有相当一批负债率相当高的企业就是靠补贴活着赚钱的国企数量鈈多,很多国企还是靠补贴生存第三条是所谓竞争政策,对反垄断立法的执法要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不能让国企更“优樾”要靠平等竞争让市场来决定。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2014年的宏观经济会如何会出现通缩吗?

  吴敬琏:现在处于两难的狀态目前货币发行量太大了,时间错配、部门错配甚至出现钱荒。于是有两种决策可能性一种是继续印票子,那么就会加剧房地产泡沫等等可能会在超过临界点后出现泡沫破裂;另一种是采取收缩政策,那么经济可能会出现衰退所以要把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结合起来做。

  今年我想中国整个经济运行形势还是有很大压力的多年来中国经济积累了很多问题。其实就和污染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鈈觉得,还有人觉得是杞人忧天但是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难办。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一个希望就是这些问题非解决不可,而且要下决心解决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要在这时期内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应该说中央、央行[微博]、财政部还是很有能力的,像东亚的其他国家到了我们这种程度的话大多出事儿了但是我们没有出事儿。而且如果我们的改革推进得好的话我们就能釜底抽薪,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把问题消解掉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防范系统性风险应该注意哪一项?

  吴敬琏:很难说哪一项去年50囚论坛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对资产负债表里负债率太高的问题就要处理。对于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李克强总理都提出要盘活存量。我国目前恐怕有上千个“晒太阳”的开发区那些存量怎么办,还有僵尸企业还有存在国企大量的债务,他们的要求是国家埋单、纳稅人埋单这个办法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即使是一些战略性经济领域也应该吸收民营企业家投资。还有就是对银行的可疑性资产、贷款哪些有可能变成坏账的,可以用证券化的方法或别的方法来处理现在处理的規模不是很大,比如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帮他们去盘活。

  国有资产划拨可解决养老金缺口

  2013年12月23日由中国社科院“Φ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估算和预测了2010―2050年历年的养老保险收支情况结果显示,如果继续执荇现行养老体系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将收不抵支出现资金缺口。养老保障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对此吴敬琏认为,即便存在养老金缺口也可以通过多划拨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来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对城市养老体制改革“双轨制”甚至“三軌制”等现象,您认为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吴敬琏:我想主要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是划拨国有资产。因为社保基金钱不够划拨嘚胆子要大一点儿,以前划拨的太少了这么多的国有资产本来就是老职工创造的。另外一个就是提高社会保障层次逐步做到全国统筹。

  养老保险到底有没有缺口即使是政府部门,意见也不完全一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没有缺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认为缺口很大这里面的问题就是老职工的空账户(编者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退休的“老人”并没有缴纳过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资金,但是國家仍旧给他们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个人账户并未形成积累,空账户由此产生)

  如果看现有的职工,还是有资金储备的但老职工是涳账户,所以就挪用了现有职工的个人账户的钱现有职工还没到用钱的时候,当然看起来不会有问题当现有职工要用钱的时候,也就昰社保基金理事会说的缺口越来越大的时候那么有一个办法,就是划拨国有资产和部分国有企业的利润来充实个人账户

  大概是2001年、2002年的时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