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金湾买期货股指可靠吗?求酷派大神f2解答

404 | 大众点评网
抱歉,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查看: 42|回复: 0
积金湾的股指期货六大赚钱法
相对&黄山归来不看岳&,投资界类似的说法是:做过期货不玩股。期货投资带来的高收益确实让人流连忘返。
  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参与热情也水涨船高。截至4月15日,全国累计开户9137个,其中自然人8944个,一般法人193个。
  对于刚刚开户的投资者来说,怎么利用股指期货赚钱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采访期货公司和私募机构人士,得出了股指期货6大赚钱法:即严格控制风险、学会顺势而为、初期减少操作次数、时刻关注成交量和未平仓量、构建适合自己的套利模型、寻找现货和期货最佳资金配置比例来套期保值。
  几位受访者多次告诫新手,要记住三句话:&要勇于壮士断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方法一:严格控制风险
  期货市场历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场所,赚钱首先要学会控制风险,保证生存。
  股指期货15%的保证金制度,无形中把投资者手中的资金放大数倍,如果风险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亏损。北京金鹏期货公司分析师孙琪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亏损的额度不是按照账户中实际出资来算,而是按照整个放大后的合约价值来算。股指期货一旦有大的跌幅,很容易造成&爆仓&。
  怎样控制风险呢?孙琪琳说:&要做好资产管理,这个资产管理包括仓位控制、使用的杠杆比例、止损位设置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
  仓位方面,他认为刚开始操作的投资者持仓比例在30%内比较合适。
  例如,拿100万资金做股指期货,当时沪深300指数点位是3000点,一手合约的价值是3000点×300元=90万元,保证金是90万×15%=13.5万元,100万元满仓可以做6手合约。但按照30%的比例来算的话,最好做两手合约。如果是50万元的话,做一手合约就可以了。
  经验丰富、资金量大的客户可以不必拘泥于30%的持仓比例。
  日前,在和讯第一届中国私募尖峰论坛上,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风险控制总监郑伟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如果你对市场走势判断有很大把握的话,可以加大持仓比例,例如到50%甚至更多。&上海智德目前正管理着一只海外对冲基金,郑说,他们在海外通常会运用四五成的比重去操作。
  做期货,还要能&壮士断腕&。在股票市场,如果投资发生亏损,还可以持股不动,等待解套,但是在期货市场,由于实行到期交割制度,有到期日,合约到期就结束,而且每天结算,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一旦亏损幅度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或者预设价位,不能守株待兔,一定要清仓。在孙琪琳看来,这个止损位要根据个人资金风险承受能力来定,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亏损20%的位置止损。
  中国国际期货北京营销中心金融工程部总监帅本华的看法则相对激进,他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投资者到亏损30%~50%的位置再进行平仓。&他还强调,要把止损位设置成自动平仓功能,这样可以克服人的劣根心态。
  同时,在操作上也极易产生风险。孙琪琳告诉记者,做多做空在账户名称上很容易发生混淆,从而造成锁仓,无法及时卖出合约获利。例如,做多时,买入时称为开仓,卖出时称为平仓;而做空时,卖出称为开仓,买入时则称为平仓。如果一旦在操作上按错了键,就会发生风险,所以在操作上一定要谨慎认真。
  方法二:学会顺势而为
  帅本华认为,期货交易的第二个要点是坚持趋势交易,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股票市场。期货常常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一旦主力控制局面,在跟风盘的附和下,逆势交易者常常损失非常惨重,因此,在期货交易中,永远不要幻想和大趋势做对。
  历史上,百年老店巴黎银行就倒在逆势而为上。当时,日本因为地震,股市大跌,巴黎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认为他有能力逆势操作,开始大量做多,结果是越亏越大,最终亏损了14亿美元。&跟大势对着干,一定会被市场惩罚。&
  方法三:初期减少操作次数
  在股票市场待久了,转到期货市场,很多投资者肯定会为其T+0的交易制度欣喜不已,操作次数也就难免因此频繁起来。
  帅本华强调,&初期操作一定要谨慎&。投资者一定要对大趋势有了把握之后再去做,不能说是刚开始做多,一看形势不对又改成做空,反反复复,这样非但赚不到钱,还要交一大笔手续费给期货公司。帅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普遍为万分之一点五,资金量大的客户可以调低,他们公司可以降到万分之一。
  方法四:时刻关注未平仓量和成交量指标
  从事股指期货交易,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同时看成交量和未平仓量。
  股市上可根据成交量来跟进或撤退,但期货市场不能只看成交量,成交量的增加并不代表还会上涨。未平仓量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是判断期货市场趋势的重要指标。帅本华的体会,如果成交量增加、价格上升,但未平仓量在减少,就表明资金逐渐流出,市场达到平衡后必有转向。因此,必须把成交量和未平仓量放在一起来判断。
  &至于未平仓量到达什么比重,就会对沪深300指数产生影响,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还没有测算出来,这需要股指期货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根据。&
  方法五:构建适合自己的套利模型
  股指期货有三个作用:投机、套利、套期保值。对于喜欢高风险的投资人群来说,投机可以满足高收益,而对于追求低风险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套利则是最合适不过的赚钱工具。
  尽管套利风险较低,也不见得每个投资者都能做。孙琪琳认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要满足构建套利头寸的要求,资金实力必须相对较强,基本上应在300万元以上。资金满足条件之后,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套利模型。
  这主要源于现货组合构建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套利机会的实现。目前,现货组合可以采用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构建,也可以采用ETF构建。前者能做到相对精细,但要开发程序化套利系统,需要成本;后者相对方便,但精确度不如前者。
  北京京富融源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林海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现在正在构建一个跟踪沪深300中的中小盘股指数的组合。
  组合构建之后,怎么赚取价差?帅本华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常用的是alpha套利策略。&
  根据威廉?夏普的单因素模型,资产的收益可以拆分为:受市场影响的beta部分,和不受市场影响的alpha部分。利用股指期货,剥离投资组合中的beta部分,从而获得稳定的alpha收益的方法,叫做alpha套利。
  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有一笔2000万元资金,计划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深100(159901,基金吧)ETF之间进行alpha套利,取2009年股市和基金指数点位为计算标准。
  初始配置,基金上1604万元,股指期货上396万元,维持198万元的保证金。此后由于基金和股指在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关系会随时发生变化,beta和alpha往往是不稳定的。为了获得理想的alpha收益,需要动态计算beta系数,并根据结果随时调整基金和期货的资金分配比例。当alpha为正时进行套利,为负时不做套利。
  &结果显示,操作了21次,成功了13次,期末资金达到2238.5万元,实现收益率11.9%。&
  方法六:找到现货和期货最佳配置比例
  运用股指期货来套期保值的主要是机构客户,他们更多是为了进行风险控制,平滑在现货市场收益的波动。
  进行套期保值说起来容易,就是在股市和期市一边做多,一边做空,两者相互抵消。但实际做起来,则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资金怎么配置,才能达到最优的保值效果?
  帅本华说,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以什么比例来卖空、买多,会存在一定的相关系数,称为β系数。由于内地股市的特殊性,海外经验无法拿来借鉴,只能在股指期货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出结论,&我们很多的私募客户,因为这个系数的模糊性,不知道怎么准确配置,都在积极地研究。&
  &β系数,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数据越多,准确度越高,计算这个系数有一套非常繁琐的步骤,这也是个人投资者无法采用的一个原因。&帅说,在β系数得出之前,机构投资者一定要谨慎参与套期保值。
声明:本社区所发贴子内容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严禁一切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感谢关注!
Powered by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 小时阅读权限1积分1642帖子精华1UID4861561
头像被屏蔽
威望0 魅力0 红网币19620 注册时间
  由于和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股指期货上市后,一些客户带着股票市场固有思维和交易习惯参与进来。个别参与者没能仔细区分股票和股指期货两者的本质差异,把股指期货当股票“投资”甚至“炒作”,陷入产品认知不足、“多头”习惯思维、套用股票操作手法、主观臆测走势等种种误区,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
  误区一:
  期指当股票 避险当投资
  一些投资者把股指期货当作与股票一样的资产进行买卖,将股票的价值投资理念套用到股指期货上,这是对股指期货本质的误读。作为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并不属于资产,也就不具备投资价值,只有工具使用的补偿价值。
  从本质上讲,股指期货并不存在“投资”概念。股票交易的目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要么在企业成长中分享股息,要么在股价上涨中获取资本利得,是一种财富增值的工具。而股指期货只是为股票持有者提供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最大的功能是保值避险,其盈亏与股票盈亏的本质含义截然不同。对于避险者而言,参与股指期货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冲现货风险,在持有股票现货的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持有反向头寸,锁定风险,好比为股票上了保险(放心保)。其股指期货市场盈利对应的是股票市场亏损,反之亦然。因此,避险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盈亏是其对冲现货风险的补偿或成本。对于投机者而言,他们是避险者的对手方,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赚取的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
  误区二:
  长期持有 “买长”不动
  受股票交易思维影响,一些股指期货客户具有长期持有、“买长”不动的习惯。这在股指期货客户平均买持仓周期大于卖持仓周期中可见一斑。
  除非企业倒闭,持有股票理论上没有到期期限,可以长期持有。股票价值投资者一般主张长线运作,股票趋势投资者在行情反转前也乐于长期持有。而股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到期要么移仓要么交割,不具备长期持有的基本条件。
  误区三:
  习惯“多头”思维 不能及时止损
  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局限于股票的“多头”思维,习惯性地期望市场上涨。如果一味做多,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走势,所持有的多头头寸将受到亏损。很多股票投资者因为套牢而“被”长期持有,甚至自嘲“炒成股东”或权当“存银行”,也许会等到翻本的那一天。可是,杠杆和当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让股指期货客户可着实“套不起”。有些股票投资者习惯于“越跌越买”、“拉低持股成本”等操作手法,这些手法如果套用到股指期货上将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四:
  忽视杠杆“双刃” 低估亏损幅度
  杠杆交易是境内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在交易机制上的重大区别。买卖股票的理论最大亏损是全部本金。而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是把“双刃剑”,盈利与亏损都成倍增加。不少股指期货参与者希望通过杠杆放大赚钱效应,却往往忽视杠杆效应同样可以导致亏损倍增的局面。一旦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不利走势,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或补足资金,损失可能成倍放大或被动平仓。
  误区五:
  主观臆断市场 盲目预测“顶底”
  很多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习惯预测并人为设置股市“顶”和“底”,进而推生出股指期货的高低点,据此进行交易。然而,市场不可盲目预测,历史走势也难以重演。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日本股市涨幅达十几倍,八十年代后涨幅进一步扩大,1989年底日经225指数攀升至38915.87点的历史峰值。此后随着经济泡沫破灭和房地产市场腰斩,日本股市一路下跌,最低探至7054.98点,不及顶点的五分之一,至今也仅14000余点,二十余年未见明显起色。其间不乏投资者试图预测市场“顶”和“底”,孰料低点一个比一个低,多年下来徒劳无功。
  市场走势本就不易预测,特别是股指期货合约有一定期限,又具有杠杆特性,使用不当还可能放大损失。通过简单判断市场“顶底”来进行交易是非常危险的,值得参与者警惕。
  误区六:
  只看大方向 不顾小波动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即使看准了行情大方向,也不能像股票那样简单地一捂到底。
  看对大方向只是前提,如果整个交易过程中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做得不好,可能在并不大的行情调整中因为满仓操作或者杠杆放大风险而被淘汰出局,“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等不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以上是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误区,现实中存在的误区并不止于此,其中大多数误区归根结底源自两个因素。一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即作为参与者,对自身的参与目的没有清晰的定位,也就没有搞清楚该用哪些操作手法。二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对杠杆特征和双向交易机制缺乏足够认识,没有高度重视杠杆对于盈亏特别是亏损的放大效应。
  认清误区,更要走出误区。对于投资者而言,要了解自身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慎重选择风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之前,应对股指期货的本质、特性及交易机制有清晰的认识,切不可盲目入市。同时,应该促进各类机构设计出更多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为没有时间交易、没有足够资金实力、对股指期货产品特点不熟悉、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众多中小散户,提供更多分享企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渠道。作为金融机构,要真正了解客户特点和需求,把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客户。对于市场组织者而言,则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断加强投资者服务和教育。通过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维护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社区广播站:
主帖:89回帖:85
注册时间:
发表于& 20:59&第楼 &
期现市场升贴水里暗藏玄机――6月底以来,A股现货指数与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之间基差令人惊讶,中证500股指期货对中证500现货指数一度贴水上千点。
  在极端行情下,这一正常现象,显然被监管层盯上,因为它可能涉嫌跨期现市场操纵。中证报记者获悉,目前,证监会已经决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对涉嫌跨市场操纵的违法违规线索进行专项核查。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证监会就已经遇到了跨期现市场操纵案例。
  由于跨期现市场操纵行为隐蔽,手法复杂难辨,危害性极大且易发生不同市场交叉传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完备的跨期现市场监管、风险防范体系,以及跨市场信息交流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资者教育、风险警示,对跨期现市场操纵行为严加惩处。
  什么是跨期现市场操纵
  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日,数百万香港市民目光被锁定在位于港岛中环的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上。因为8月28日是8月份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集团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十个交易日。双方经过9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28日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而在同月的14日一整天,香港政府仅动用了30亿港元吸纳蓝筹股,就将恒生指数由13日报收的6660点推高到7224点。
  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高峰时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的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下午开市后,抛售压力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时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分别在7829点、7851点、790亿港币锁定。最终,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
  这次战役被称为“香港金融保卫战”,其中各类操纵手法都被使用的淋漓尽致。投机者们为了诱骗中小投资者跟风,降低操纵成本,早在1998年8月初,上海、广州等地就开始流传人民币将贬值10%的谣言,同时,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为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
  临近8月28日期指结算日,对冲基金又从香港经纪商手中借入大量股票。公开消息显示,索罗斯曾向中东石油大亨借入汇丰股票用于8月28日与香港政府大决战。香港政府则自8月14日起大量买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同时拉高8月、打压9月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并指示香港公司不要拆借股票现货给对冲基金,最终成功阻止了对冲基金打压恒生指数,从恒生指数期货上获利的企图。
  “跨市场操纵市场最典型的案例应属索罗斯对阵香港的金融大战。”格林大华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说,首先索罗斯将资金秘密进入香港,将美元换成港元,并拉高港元汇率;其次,趁资产出现泡沫的机会逢高做空港元、香港股指期货和利用融券做空股票市场;再次,大肆抛空港元,导致股指期货、证券价格大幅下挫;最后逢低平仓获利。
  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最终被香港政府识破。李永民表示,索罗斯对香港金融入侵一共有三次,前两次利用上述策略均获得成功,但最后一次香港政府出手,逢低大量买进香港股指期货,稳定股指期货市场,“香港金融保卫战”才得以胜利。
  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而言,跨期现市场操纵是指用拉抬或打压现货或者期货的方式带动另一个合约,从而实现获利的方式。
  跨期现市场操纵不仅发生在股票、股指期货市场,还发生在商品现货、商品期货市场上。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说,跨期现市场操纵基本为两种情形,即拉高现货或者打压现货,从而带动期货的上涨或者下跌,令其早已布局好的期货多单或者空单获得操纵利润,我们常常看到的通过控制可交割库存的方式来实现现货的升水或者贴水从而进行逼仓的行为就属于此列;另一种则是通过操纵期货价格的方式,带动现货价格的变动,从而令其现货销售或者现货合同的订单获取超额利润,而这种方式通常都是在期货成交不活跃,操纵成本比较低,或者说操纵成本远远低于现货所获取利润的方式。
  跨期现市场操纵“传染性极强”
  从国际经验来看,尽管同时操纵商品期货与(库存)现货市场的案例层出不穷,但通过交互操纵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牟利的案例却比较少见。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比较有名的跨市场操纵案例有七个,即澳大利亚野村证券操纵案、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企图操纵斯德哥尔摩证交所指数(OMXIndex)成分股案、印度UBS操纵案、台湾国安基金护盘失败案、台湾外资操纵摩台指数结算价案、香港金融保卫战、韩国Jackpot到期日操纵KOSPI200.
  根据操纵的手法不同,可以大致将跨市场操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操纵市场走势。这以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和2004年印度UBS操纵案为代表。第二类是到期日操纵结算价。这类操纵的特点是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短,通常在合约最后交易日尾盘操纵现货指数权重股收盘价,在期指结算后现货指数快速回复正常,因此这类操纵对价格水平只有短期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跨期现市场操纵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操纵者事先建立相应的期货或期权部位,然后利用资金和信息上优势操纵现货市场价格,使其衍生品部位通过杠杆放大效应,获得更高利润;或者操纵期指走出偏离合理定价区间的短暂行情,再从股票市场上获取差价收益。
  景川认为,跨期现市场操纵在一定程度上令现货或者期货价格发生扭曲,其公允性则大打折扣,定价体系遭到质疑,进一步减弱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容易造成期货市场过度投机氛围。长远看,如果企业经济活动由此而不再以期货市场的价格作为标准,损害的是整个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的公允价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难以实现,从而危及经济的发展。
  6月中旬以来的A股暴跌,就伴随着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大幅下挫。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表示,通常跨期现市场操纵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现货囤货,期货市场逼仓,通过连续上涨导致空头认输出局,利用现货影响期货;第二种形式期货大幅做空,现货市场不断抛售,引导价格快速下跌,期货市场跌幅更大,这次期指做空就有这方面嫌疑。
  姜兴春指出,无论哪种形式,都是通过市场操纵行为和杠杆性(尤其期货高杠杆)逼迫对手认输出局,这种扭曲的价格信号轻则传导错误信息,对现货市场供求造成错觉,资源不匹配或者浪费;重则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甚至造成金融体系的崩溃。
  上海证券交易所第21期联合研究计划《股票与股指期货跨市场交易监管研究》就认为,在宏观事件冲击时期或期指合约结算日,行为人跨市操纵可能破坏期现市场平价关系,致使期现市场之间出现背离走势,从而抬高跨市场的整体风险,进而在程序化交易的推动下形成跨市场的“瀑布效应”(股市与期市交互螺旋下跌),引致跨市场系统性风险。
  该研究报告还指出,从国际宏观对冲基金或大型投机资金利用宏观事件实施跨市场攻击的实践来看,其在汇市、股市(包括股指期货市场)双向做多(或双向做空)的战术通常为:做多(做空)该国货币→迫使央行为维持汇率而抛出(收购)本币→利率下行(利率上行)→股票、期指市场上涨(股票、期指市场下跌),基于利率与股指的负相关性,投机资金至少会在一方大型头寸中获利。更有甚者,大型投机资金还会利用汇率与商品期货的相关关系在主要商品期货品种上大肆狙击。在1990年欧洲货币危机和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中,国际投机资金双向做空战术已屡试不爽。
  抓住蒙面“黑衣人”
  随着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跨市场监管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跨市场金融风险是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交叉、传递和感染过程,带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个别市场和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通过这种交叉传递途径扩散到其他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使原有的风险属性发生改变,各个金融市场的相关程度加大,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监管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但跨市场监管,在中国还是个新课题,尚需要不断探索。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有关《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指出,目前国内进行跨市场监管方面已经逐步完善,但在市场操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与不足。
  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跨市场操纵主体方面的监管很薄弱。对于能够进行跨市场操作的主体,比如基金经理,他们虽然不能进行股票市场的投资,但是却能够进行股指期货的投资。在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的机制下,他们会遇到暴利的诱惑。而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开户或者利益相关人员开户的途径,进入到股指期货的交易当中。开户之后的就是大举做空股指期货,并且抛掉手中持有的大盘权重股,进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当前分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有:监管交叉与监管真空。不论如何分工,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都是不可避免的。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例,因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央行管辖的货币市场,应归央行管理,而货币市场的投资主体是证券投资基金,应属证监会管理,而商业银行又属银监会的管辖范围。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务院与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二个层面是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业内建议,从金融市场的不同方面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比如投资者、机构的管理人等;从跨市场的交易主体,如基金经理人,对他们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对市场本身的机制给出一些贴近国际经验的更改,从市场的机制上进行监管;央行和各监督管理委员会更好的交流协作,更好的监管各行业,从而更好的达到跨市场的监管。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查看: 17|回复: 0
积金湾让您真正了解股指期货
在线时间 小时
来自- 江苏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融资融券?、分级基金、股指期货?、ETF期权等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与新工具的逐渐丰富和其专业性、复杂性相伴的是金融市场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庞杂的信息让投资者应接不暇的同时,也让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导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将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归咎于金融衍生工具。其中,近期因股市波动而受到指责最多的是股指期货。在这里有必要谈一谈股指期货,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
  股指期货是什么,网上和书上都有大量描述,不再赘述。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到底有什么作用,其涨跌变化到底代表着什么,对股票市场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也是广大股票投资者最应该了解的问题。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的大盘指数反映的是市场当前的整体走向。过去投资者对大盘未来走势的预判只能用来交流和讨论。而股指期货上市后,由于其交易的是大盘指数的未来值,机构投资者和部分个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来表达对后市的预判。因此,股指期货的涨跌变化代表着对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预判。
  那么这个预判信息来自于哪里,根据是什么?必然是股票市场目前的走势和运行状况,是影响股票市场走势的各种内外因素。真正左右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动因只能来自股票市场自身,而股指期货不过是如实地反映了市场对未来行情的预判,并不能决定行情走向。同时,这也决定了股指期货对预判信息的反映机制,不会因股市行情的牛熊转变而改变。因此,所谓“股指期货导致股市下跌”的论断经不起推敲。
  不论是之前的股市大涨,还是近期的股市大跌,股指期货都不是引发股票市场走势的动因。对公开数据进行大致匡算的结果,也能够支持上述论证。
  截至日收盘,A股市场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58.46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约47.19万亿元。同日,股指期货三大品种单边持仓量总计约25.76万手,对应的持仓面额约为2637亿元,从多空双边合并考察,实际对应的持仓面额最多也仅有5274亿元。也就是说,假设所有股指期货投资者的持仓目的均为套期保值,目前股指期货的持仓总量所能够对应的最大股票持仓量,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也仅有1.12%。
  当日,沪深两市股票账户数合计约1.86亿户,其中近一年内进行过交易的账户约为1.04亿户,而近一个月内进行过交易的账户为0.81亿户。考虑到普通投资者通常在沪深两市同时开户,因此我国近期参与股票交易的总人数约为4000万人。而股指期货总账户数约为25万户,其中活跃账户在2万户左右,占A股投资者总数比例不足千分之一。
  因此,无论是从持仓量上看,还是从市场参与人数上看,A股市场都远大于股指期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市场想要从根本上决定A股现货市场的走势,无异于螳臂挡车。股票市场的走势主要是由最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持有的资金决定的。
  两个市场的数据对比也引出了另外一个广大股票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话题:股票市场下跌时所谓“蒸发”的市值是被股指期货投资者赚走了吗?当然不是。从直观上来说,假若股票市场“蒸发”的市值由股指期货投资者赚得,那么股指期货的结算金额应该与A股市场的结算金额处于同一数量级,而不是实际数据所展示的那般差距悬殊。
  从市场运行机制上来说,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盈亏的计算和结转都是独立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盈亏只能来自于其他股指期货投资者。而这种误会产生于跨市场交易的存在。部分投资者在两个市场同时进行交易,其在两个市场各自的盈亏分别由中金所结算部和中国结算公司进行结算和划转,其投资的总盈亏只是两个市场盈亏的加和结果。无论总盈亏是否为正,都不代表股票投资者的钱被股指期货投资者赚走,反之亦然。
  事实上,“蒸发”的市值只是一个计算概念。当某股票价格下跌时,这个数值等于下跌的金额乘以该股票的总股数,但是由于每个投资者的成交价格不尽相同,也不可能所有投资者都卖出所持的该股票承担了这个跌幅的损失,因此这个数值并不代表该股票投资者实际的总损失。
  近期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让很多股票投资者开始关注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新型金融工具。在面对股市大跌引起的亏损时,股票投资者能否静下心来,理性看待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对于分析当前、决策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亏损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被亏损带来的负面情绪遮蔽了双眼,在一些错误论断的影响下人云亦云,失去了金融投资最为依靠的理性分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广大股票投资者对于股指期货的指责,恰恰说明了股指期货的重要作用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但投资者不应仅在下跌行情中关注,而更应该持续关注和学习股指期货反映预判信息的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乃至使用股指期货这一利器。但这一切必须基于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知识的全面深入学习,基于权威的数据和理性的分析逻辑,而不是网上经不起推敲的评论。这将极大地考验股票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甄别有效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对于此,建议广大股票投资者多阅读和学习中国期货业协会、中金所等权威机构发行或发布的有关股指期货的书籍、市场规则、研究报告等材料,通过交易所以及其他官方指定媒介获取市场数据作为分析基础,真正深入了解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新型金融工具。同时,在对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足够熟悉的基础上,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可以适时、适度地参与股指期货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派大神f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