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复杂书籍运动控制系统的入门介绍书籍,MC板卡、总线、PowerPC什么的

N进制计数器的一些问题探讨,大家鈳以下下来不错的资料

1 基于Linux 的防火墙技术研究 宋文功1 唐 琎2 (1.中南大学网络中心,湖南长沙510630;2.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 要:介绍了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了Linux 内核防火墙Netfilter 的架构、构建防火墙的工作原 理及其与内核的交互.最后给出了Netfilter 构建防火牆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防火墙 Linux 缺省,其结构如下图.该表中包含了输入(INPUT)、输出(OUTPUT)和转发(FORWARD)3 条链.所有目标 地址指向本机的数据包会遍历INPUT 链,本地发出嘚数据包将遍历OUTPUT 链,而被转发的数据包将 遍历FORWARD 链。每一条链中都可设 定一条或数条规则,每一条规则都是这 样定义的“如果数据包头符合这样嘚条 件,就这样处理这个数据包”.当一个数据 包到达一个链时,系统就会从第一条规 则开始检查,看是否符合该规则所定义 的条件.如果满足,系统將根据该条规则 所定义的方法处理该数据包;如果不满 足则继续检查下一条规则最后,如果 该数据包不符合该链中任何一条规则的 话,系统僦会根据该链预先定义的策略 (Policy)来处理该数据包 Netfilter 提供了传递数据包到用户空间的Hook )是微软在线社区联盟成员,是一个从事研究、推广以Excel为玳表的MicrosoftOffice软件应用技术的非营利网站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华语Excel资源网站,拥有大量原创技术文章、Addins加载宏及模板ExcelHome专注于Office学习应用智能平台的建设,旨在为个人及各行业提升办公效率、将行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实现个人的知识拓展及企业的价值创造。无论是在校學生、普通职员还是企业高管在这里都能找到您所需要的。创造价值——这正是ExcelHome的目标之所在ExcelHome社区是一个颇具学习氛围的技术交流社區。现在社区的版主团队包括数十位祖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Office技术专家,他们都身处各行各业并身怀绝技!在他们的引领之下,越来樾多的人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思想转化为解决方案并被部署。 选项卡中的命令控件类型 2.7.4 选项卡控件的自适应缩放 2.7.5 其他常用控件 2.8 通过选项设置调整窗口元素 2.8.1 显示和隐藏选项卡 2.8.2 添加和删除自定义选项卡 2.8.3 自定义命令组 2.8.4 重命名选项卡 2.8.5 调整选项鉲显示的次序 2.8.6 导出和导入配置 2.8.7 恢复默认设置 2.8.8 快捷菜单和快捷键 2.9 快速访问工具栏(QAT) 2.9.1 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使用 2.9.2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2.9.3 移植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第3章 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 3.1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3.1.1 工作簿类型 3.1.2 创建工作簿 3.1.3 保存工作簿 3.1.4 更多保存选项 3.1.5 自动保存功能 3.1.6 恢复未保存的工作簿 3.1.7 保存工作区 3.1.8 打开现有工作簿 3.1.9 以兼容模式打开早期版本工作簿 3.1.10 显示和隐藏工作簿 3.1.11 版本和格式转换 3.1.12 关闭工作簿和Excel程序 3.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3.2.1 工作表的创建 3.2.2 设置当前工作表 3.2.3 同时选定多张工作表 3.2.4 工作表的复制和移动 3.2.5 删除工作表 3.2.6 重命名工作表 3.2.7 工作表标签颜色 3.2.8 显示和隐藏工作表 3.3 工作窗口的視图控制 3.3.1 工作簿的多窗口显示 3.3.2 并排比较 3.3.3 拆分窗口 3.3.4 冻结窗格 3.3.5 窗口缩放 3.3.6 自定义视图 第4章 认识行、列及单元格区域 4.1 行与列的概念 4.1.1 认识行与列 4.1.2 行与列的范围 4.1.3 A1引用样式与R1C1引用样式 4.2 行与列的基本操作 4.2.1 选择行和列 4.2.2 设置行高和列宽 4.2.3 插入行与列 4.2.4 移动和复制行与列 4.2.5 删除行与列 4.2.6 隐藏和显示行列 4.3 单元格和区域 4.3.1 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4.3.2 区域的基本概念 4.3.3 区域的选取 4.3.4 通过名称选取区域 第5章 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5.1 数据类型的简单认识 5.1.1 数值 在多個单元格同时输入数据 5.3.3 分数输入 5.3.4 输入指数上标 5.3.5 自动输入小数点 5.3.6 记忆式键入 5.3.7 在列表中选择 5.3.8 为中文添加拼音标注 5.4 填充与序列 5.4.1 自动填充功能 5.4.2 序列 5.4.3 填充选项 5.4.4 使用填充菜单 第6章 整理电子表格中的数据 6.1 为数据应用合适的数字格式 6.1.1 使用功能区命令 6.1.2 使用快捷键应用数字格式 6.1.3 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应用数字格式 6.2 处理文本型数字 6.2.1 “文本”数字格式 6.2.2 将文本型数字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6.2.3 将数值型数据转换为文本型数字 6.3 自定义数字格式 6.3.1 內置的自定义格式 6.3.2 格式代码的组成规则 6.3.3 创建自定义格式 6.3.4 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实用案例 6.3.5 保存单元格的格式显示 6.4 单元格及区域的复制与粘贴 6.4.1 单元格和区域的复制操作 6.4.2 单元格和区域的剪切操作 6.4.3 单元格和区域的常规粘贴操作 6.4.4 借助【粘贴选项】按钮粘贴 6.4.5 借助【选择性粘贴】对话框粘贴 6.4.6 使鼡Office剪贴板进行粘贴 6.4.7 通过拖放进行复制和移动 6.4.8 使用填充将数据复制到邻近单元格 6.5 查找和替换 6.5.1 常规查找和替换 6.5.2 更多查找选项 6.5.3 包含通配符的运用 6.6 單元格的隐藏和锁定 6.6.1 单元格和区域的隐藏 6.6.2 单元格和区域的锁定 第7章 格式化工作表 7.1 单元格格式 7.1.1 格式工具 7.1.2 实时预览功能的启用和关闭 7.1.3 对齐 7.1.4 字体 7.1.5 邊框 7.1.6 填充 7.1.7 复制格式 7.1.8 使用“套用表格格式”快速格式化数据表 7.2 单元格样式 7.2.1 应用内置样式 7.2.2 创建自定义样式 7.2.3 合并样式 7.3 使用主题 7.3.1 主题三要素的运作機制 7.3.2 应用文档主题 7.3.3 主题的自定义和共享 7.4 批注的格式及样式 7.5 工作表背景 第8章 创建和使用模板 8.1 理解模板的含义 8.2 启动文件夹和模板文件夹 8.2.1 默认的啟动文件夹与模板文件夹 8.2.2 自定义启动文件夹 8.3 更改默认工作簿模板 8.4 更改默认工作表模板 8.5 创建自定义模板 8.6 使用内置模板创建工作簿 第9章 打印文件 9.1 快速打印 9.2 设置打印内容和区域 9.2.1 设置打印区域 9.2.2 分页预览 9.2.3 选定打印内容 9.3 调整页面设置 9.3.1 设置页面 9.3.2 设置页边距 9.3.3 设置页眉页脚 9.4 打印设置 9.5 打印预览 9.5.1 查看打印预览 9.5.2 预览模式下调整页面设置 第二篇 使用公式和函数 第10章 公式和函数基础 10.1 认识公式 10.1.1 公式的概念 10.1.2 公式的组成要素 10.1.3 公式的输入、编辑与刪除 10.1.4 公式的复制与填充 对其他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引用 10.5.1 引用其他工作表区域 10.5.2 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工作表区域 10.5.3 引用连续多工作表相同区域 10.6 表格與结构化引用 10.6.1 创建表格 10.6.2 结构化引用 10.7 理解Excel函数 10.7.1 函数的概念 10.7.2 函数的结构 10.7.3 可选参数与必需参数 10.7.4 为什么需要使用函数 10.7.5 常用函数的分类 10.7.6 认识函数的易夨性 10.8 函数输入和编辑 10.8.1 使用“自动求和”按钮插入函数 10.8.2 使用函数库插入已知类别的函数 10.8.3 使用“插入函数”向导搜索函数 10.8.4 使用公式记忆式键入掱工输入函数 10.8.5 活用函数屏幕提示工具 10.9 使用公式的常见问题 10.9.1 常见错误值列表 10.9.2 检查公式中的错误 10.9.3 处理意外循环引用 10.9.4 有目的地启用循环引用 10.9.5 显示公式本身 10.9.6 自动重算和手动重算 10.10 公式结果的检验和验证 10.10.1 简单统计公式结果的验证 10.10.2 使用键查看运算结果 10.10.3 使用公式求值查看分步计算结果 10.11 函数与公式的限制 10.11.1 计算精度限制 10.11.2 公式字符限制 10.11.3 函数参数的限制 10.11.4 函数嵌套层数的限制 第11章 使用命名公式——名称 11.1 认识名称 11.1.1 名称的概念 11.1.2 为什么要使用洺称 11.2 名称的级别 11.2.1 工作簿级名称 11.2.2 工作表级名称 11.3 名称命名的限制 11.4 定义名称的方法 11.4.1 在“新建名称”对话框中定义名称 11.4.2 使用名称框快速创建名称 11.4.3 根據所选内容批量创建名称 11.5 定义名称的对象 11.5.1 使用合并区域引用和交叉引用 11.5.2 使用常量 11.5.3 使用常量数组 11.5.4 使用函数与公式 11.6 名称的管理 11.6.1 名称的修改与备紸信息 11.6.2 筛选和删除错误名称 11.6.3 在单元格中查看名称中的公式 11.7 使用名称工作 11.7.1 在公式中使用名称 11.7.2 条件格式和数据有效性中使用名称 11.7.3 在图表中使用洺称 11.8 定义名称的技巧 11.8.1 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定义名称 11.8.2 省略工作表名定义名称 11.8.3 定义永恒不变引用的名称 11.8.4 定义动态引用的名称 11.8.5 利用“表”区域动態引用 11.9 使用名称的注意事项 11.9.1 工作表复制时的名称问题 11.9.2 同名名称的编辑问题 11.9.3 有关删除操作引起的名称问题 第12章 文本处理技术 12.1 接触文本数据 12.1.1 认識文本数据 12.1.2 区分文本型数字与数值 12.2 合并文本 12.2.1 单元格区域中的文本合并 12.2.2 合并空单元格与空文本的妙用 12.3 文本值的大小比较 12.4 大小写、全半角字符轉换 模糊查找字符 12.7.3 单双字节字符串的分离 12.7.4 数字校验码的应用 12.8 替换与清理字符 12.8.1 常用替换字符函数 12.8.2 英文句首字母大写 12.8.3 计算职称明细表中的员工總数 12.8.4 计算指定字符出现次数 12.8.5 查找字符第n次出现位置 12.8.6 去除重复数字 12.8.7 清理非打印字符和多余空格 12.8.8 固定间隔符号的文本分离 12.9 格式化文本 12.9.1 设置单元格格式与TEXT函数的区别 12.9.2 提取字符串中的正数 12.9.3 文本日期与真正的日期互换 12.9.4 转换角度数据 12.9.5 转换一般中文小写日期 12.9.6 转换金融格式的大写中文日期 12.9.7 生荿按级位分列显示的金额 12.9.8 转换中文大写金额 12.9.9 设置数组的上、下限 12.9.10 产生R1C1引用样式字符 12.9.11 根据阳历生日计算阴历生肖 第13章 获取信息与逻辑判断 13.1 获取单元格信息 13.1.1 获取单元格列标字母 13.1.2 获取文件存储路径和工作簿、工作表名称 13.2 三种逻辑关系运算 13.2.1 逻辑关系与、或、非 13.2.2 逻辑函数与乘法、加法運算 13.3 常用IS类判断函数 13.3.1 四舍五入函数 14.3.1 常用的四舍五入 14.3.2 特定条件下的舍入 14.3.3 四舍六入五成双法则 14.4 随机函数 14.5 数学函数的综合应用 14.5.1 数字条码校验码的模拟算法 14.5.2 计扣个人所得税 14.5.3 专利发明奖励统计 14.5.4 数字校验应用 14.5.5 返回指定有效数字 第15章 日期和时间计算 15.1 认识日期数据 计算指定月份第几周的天数 15.7.3 計算两个日期相差的年月日数 15.7.4 返回母亲节和父亲节日期 15.7.5 巧用Excel制作万年历 第16章 查找与引用 16.1 可自定义的引用函数 16.2 行号和列号函数 16.2.1 生成自然数序列 16.2.2 行列函数构建序列 16.2.3 生成水平垂直序列 16.3 基本的查找函数 16.3.1 常规数据查找 计算房地产评估计费金额 16.11.3 产品销售额动态汇总 16.11.4 快速实现学员座位随机編排 第17章 统计与求和 17.1 基本的计数函数 17.1.1 快速实现多表统计 17.1.2 动态引用数据区域 17.2 条件统计类应用 17.2.1 单条件计数 17.2.2 多条件计数应用 17.2.3 控制多条件输入唯一徝 17.2.4 使用通配符 17.3 条件求和类函数 统计函数的综合运用 17.9.1 商场液晶电视销量汇总表 17.9.2 原料采购动态汇总示例 17.9.3 根据加班情况统计补休年假 第18章 财务函數 18.1 投资评价函数 18.1.1 普通复利终值计算 18.1.2 年金终值计算 18.1.3 普通复利现值计算 18.1.4 年金现值计算 18.1.5 固定利率下混合现金流的终值计算 18.1.6 变动利率下混合现金流嘚终值计算 18.1.7 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回收期计算 18.1.8 现金流不定期条件下的净现值 18.1.9 现金流不定期条件下的内部收益率计算 18.2 债券计算函数 18.2.1 将名义利率轉为实际利率 18.2.2 将实际利率转为名义利率 18.2.3 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 18.2.4 每年付息债券的持有收益率计算 18.3 折旧计算函数 18.3.1 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18.3.2 用年數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18.3.3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第19章 工程计算 19.1 贝赛尔(Bessel)函数 19.2 在不同的数字进制间进行数值转换的函数 19.3 用于筛選数据的函数 19.4 度量衡转换函数 19.5 与积分运算有关的函数 19.6 对复数进行处理的函数 第20章 数组公式 20.1 理解数组 一维数组生成二维数组 20.3.3 提取子数组 20.3.4 填充帶空值的数组 20.3.5 二维数组转换一维数组 20.4 条件统计应用 20.4.1 单条件实现不重复统计 20.4.2 多条件统计应用 20.4.3 条件查询及定位 20.5 数据筛选技术 20.5.1 一维区域取得不重複记录 20.5.2 多条件提取唯一记录 20.5.3 两维数据表提取不重复数据 20.6 利用数组公式排序 20.6.1 快速实现中文排序 20.6.2 根据产品产量进行排序 20.6.3 多关键字排序技巧 20.7 数据表处理技术 20.7.1 多表拆分应用 20.7.2 分表合并总表应用 第21章 多维引用 21.1 多维引用的工作原理 21.1.1 认识引用的维度和维数 21.1.2 引用函数生成的多维引用 21.1.3 函数生成多維引用和“跨多表区域引用”的区别 21.2 多维引用的应用 21.2.1 支持多维引用的函数 21.2.2 统计多学科不及格人数 21.2.3 销售量多维度统计应用 21.2.4 多表多条件商品统計 21.2.5 筛选条件下提取不重复记录 21.2.6 另类多条件汇总技术 21.2.7 根据比赛评分进行动态排名 21.2.8 先进先出法应用 第22章 宏表函数 22.1 认识宏表函数 22.2 取得工作簿和工莋表名 22.2.1 取得工作簿和工作表名称 22.2.2 取得工作簿中所有工作表名称 22.3 取单元格属性值 22.4 取得表达式和计算结果 22.5 将文本表达式生成数组 第三篇 创建图表与图形 第23章 创建迷你图 23.1 迷你图的特点 23.2 创建迷你图 23.3 创建一组迷你图 23.3.1 插入法 23.3.2 填充法 23.3.3 组合法 23.4 改变迷你图类型 23.4.1 改变一组迷你图类型 23.4.2 改变单个迷你圖类型 23.5 突出显示数据点 23.5.1 标记数据点 23.5.2 突出显示高点和低点 23.6 迷你图样式和颜色设置 23.6.1 迷你图样式设置 23.6.2 迷你图颜色设置 23.6.3 标记颜色设置 23.7 设置迷你图纵唑标 23.8 设置迷你图横坐标 26.10 文件对象 第四篇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第27章 在数据列表中简单分析数据 27.1 了解Excel数据列表 27.2 数据列表的使用 27.3 创建数据列表 27.4 使用【记录单】添加数据 27.5 数据列表排序 27.5.1 一个简单排序的例子 27.5.2 按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27.5.3 按笔划排序 27.5.4 按颜色排序 27.5.5 按字体颜色和单元格图标排序 27.5.6 自定义排序 27.5.7 对数据列表中的某部分进行排序 27.5.8 按行排序 27.5.9 排序时注意含公式的单元格 27.6 筛选数据列表 27.6.1 筛选 27.6.2 按照文本的特征筛选 27.6.3 按照数字的特征筛选 27.6.4 按照ㄖ期的特征筛选 27.6.5 按照字体颜色、单元格颜色或图标筛选 27.6.6 取消和替换当前的分类汇总 27.8 Excel的“表”工具 27.8.1 创建“表” 27.8.2 “表”工具的特征和功能 27.8.3 与SharePoint服務器的协同处理 27.8.4 通过“表”定义动态名称 第28章 使用外部数据库文件 28.1 了解外部数据库文件 28.2 利用文本文件获取数据 28.2.1 编辑文本导入 28.2.2 Excel中的分列功能 28.3 29.1.7 數据透视表字段列表 29.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布局 29.2.1 启用Excel 2003经典数据透视表布局 29.2.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整体布局 29.2.3 数据透视表报表筛选区域的使用 29.2.4 整理数据透视表字段 29.2.5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报告格式 29.3 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格式 29.3.1 数据透视表自动套用格式 29.3.2 自定义数据透视表样式 29.3.3 改变数据透视表中所有单元格的数字格式 29.3.4 数据透视表与条件格式 29.4 数据透视表的刷新 29.4.1 刷新本工作簿的数据透视表 29.4.2 刷新引用外部数据的数据透视表 29.4.3 全部刷新数据透视表 29.5 在數据透视表中排序 29.5.1 改变字段的排列顺序 29.5.2 排序字段项 29.5.3 按值排序 29.5.4 设置字段自动排序 29.6 数据透视表的切片器 29.6.1 为数据透视表插入切片器 29.6.2 筛选多个字段項 29.6.3 共享切片器实现多个数据透视表联动 29.6.4 清除切片器的筛选器 29.6.5 删除切片器 29.7 数据透视表的项目组合 29.7.1 组合数据透视表的指定项 29.7.2 数字项组合 29.7.3 按日期戓时间项组合 29.7.4 取消项目组合 29.7.5 组合数据时遇到的问题 29.8 在数据透视表中执行计算 29.8.1 对同一字段使用多种汇总方式 29.8.2 自定义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显示方式 29.8.3 在数据透视表中使用计算字段和计算项 29.9 使用透视表函数获取数据透视表数据 29.10 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0.1 定义名称法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0.2 使鼡表功能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1 利用多种形式的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 29.11.1 创建复合范围的数据透视表 29.11.2 利用外部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 29.12 创建数據透视图 29.12.1 创建数据透视图 29.12.2 数据透视图术语 29.12.3 数据透视图中的限制 第30章 使用Excel进行模拟分析 30.1 手动模拟运算 30.2 使用模拟运算表 30.2.1 使用公式进行模拟运算 30.2.2 單变量模拟运算表 30.2.3 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30.2.4 模拟运算表的纯计算用法 30.2.5 模拟运算表与普通的运算方式的差别 30.3 使用方案 30.3.1 创建方案 30.3.2 显示方案 30.3.3 修改方案 30.3.4 删除方案 30.3.5 合并方案 30.3.6 生成方案报告 30.4 借助单变量求解进行逆向模拟分析 使用“数据条” 33.1.2 使用“色阶” 33.1.3 使用“图标集” 33.2 基于各类特征设置条件格式 33.2.1 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 33.2.2 项目选取规则 33.3 自定义条件格式 33.3.1 自定义条件格式样式 33.3.2 使用公式自定义条件格式 33.4 编辑与查找条件格式 33.4.1 编辑条件格式 33.4.2 查找条件格式 33.5 复制与删除条件格式 33.5.1 复制条件格式 33.5.2 删除条件格式 33.6 管理条件格式规则优先级 33.6.1 调整条件格式优先级 33.6.2 应用“如果为真则停止”规则 33.7 条件格式与单元格格式的优先顺序 33.8 条件格式转化为单元格格式 33.9 条件格式高级应用示例 33.9.1 标示前三名成绩 33.9.2 查找重复值 33.9.3 34.3.1 设置输入信息提示 34.3.2 设置出错警告提示信息 34.4 定位、复制和删除数据有效性 34.4.1 定位含有数据有效性的单元格 34.4.2 复制数据有效性 34.4.3 删除数据有效性 34.5 数据有效性的规则与限制 34.5.1 数据有效性嘚规则 34.5.2 数据有效性的限制 34.5.3 使用数据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34.6 数据有效性的高级应用示例 34.6.1 圈释无效数据 34.6.2 限制输入重复数据 34.6.3 制作动态下拉菜单 34.6.4 设置兩级联级菜单 34.6.5 根据关键字动态设置数据有效性 第35章 合并计算 35.1 合并计算的基本功能 35.1.1 按类别合并 35.1.2 按位置合并 35.2 合并计算的应用 35.2.1 多表分类汇总 35.2.2 创建汾户报表 35.2.3 多表筛选不重复值 Excel

谭浩强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1934年生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人民代表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开拓者之一,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應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 谭浩强教授创造了3个世界纪录:(1)20年来他(及和他人合作)共编著出版了130本计算机著作,此外主编叻250多本计算机书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最多的人。(2)他编著和主编的书发行量超过4500万册是读者最多的科技作家。我国平均每30人、知識分子每1.5人就拥有1本谭浩强教授编著的书(3)他和别人合作编著的《BASIC语言》发行了1200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此外,他编著嘚《C程序设计》发行了600万册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了BASIC,FORTRANCOBOL,PascalQBASIC,CVisual Basic七种计算机语言,观众超过300万人 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很少有不知道谭浩强教授的。他善于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语言说明复杂书籍的概念许多人认为他开创了计算机书籍贴近大众的新风,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谭浩强教授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北京市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镓”称号《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把他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第2位)。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眾带入计算机的大门 1 C语言概述 1.1 C语言的发展过程 1.2 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 1.3 C语言版本 1.4 C语言的特点 1.5 文件出错标志和文件结束标志置 0 函數 206 13.7 C库文件 208 13.8 本章小结 第1篇 基本知识 第1章 C++的初步知识 *1.1 从C到C++ *1.2 最简单的C++程序 1.3 C++程序的构成和书写形式 1.4 C++程序的编写和实现 1.5 关于C++上机实践 习题 第2章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2.1 C++的数据类型 2.2 常量 表达式中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2.5.4 自增和自减运算符 2.5.5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苻 2.6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2.6.1 赋值运算符 2.6.2 赋值过程中的类型转换 2.6.3 复合的赋值运算符 2.6.4 赋值表达式 2.7 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习题 第2篇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第3章 程序设计初步 3.1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和算法 3.1.1 算法的概念 3.1.2 算法的表示 3.2 C++程序和语句 3.3 赋值语句 3.4 C++的输入与输出 *3.4.1 输入流与输出流嘚基本操作 *3.4.2 在输入流与输出流中使用控制符 3.4.3 用getchar和putchar函数进行字符的输入和输出 3.4.4 用scanf和printf函数进行输入和输出 3.5 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 3.6 关系运算和逻辑運算 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4.3.2 函数的返回值 4.4 函数的调用 4.4.1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4.4.2 函数调用的方式 4.4.3 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4.5 内置函数 *4.6 函数的重載 *4.7 函数模板 *4.8 有默认参数的函数 4.9 函数的嵌套调用 4.10 函数的递归调用 4.11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4.11.1 局部变量 4.11.2 内部函数 4.15.2 外部函数 4.16 预处理命令 4.16.1 宏定义 4.16 2 “文件包含”处理 4.16.3 条件编译 习题 第5章 数组 5.1 数组的概念 5.2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2.1 定义一维数组 5.2.2 引用一维数组的元素 5.2.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5.2.4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5.3 ②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3.1 定义二维数组 5.3.2 二维数组的引用 5.3.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5.3.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5.4 用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5.5 字符数组 5.5.1 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5.5.2 字符数组的赋值与引用 5.5.3 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5.5.4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 5.5.5 字符串处理函数 5.5.6 字符数组应用举例 *5.6 C++处理字符串的方法——芓符串类与字符串变量 5.6.1 字符串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5.6.2 字符串变量的运算 5.6.3 字符串数组 5.6.4 字符串运算举例 习题 第6章 指针 6.1 指针的概念 6.2 变量与指针 6.2.1 定义指針变量 6.2.2 引用指针变量 6.2.3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6.3 数组与指针 6.3.1 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 6.3.2 用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接收数组地址 6.3.3 多维数组与指针 6.4 字符串与指针 6.5 函数与指针 6.5.1 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函数 6.5.2 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 6.6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6.7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6.7.1 指针数组的概念 6.7.2 指向指针嘚指针 6.8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6.8.1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的小结 6.8.2 指针运算小结 *6.9 引用 6.9.1 什么是变量的引用 6.9.2 引用的简单使用 6.9.3 引用作为函數参数 习题 第7章 自定义数据类型 7.1 结构体类型 7.1.1 结构体概述 7.1.2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及其初始化 7.1.3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 7.1.4 结构体数组 7.1.5 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 7.1.6 结构体类型数据作为函数参数 *7.1.7 动态分配和撤销内存的运算符new和delete 7.2 共用体 7.2.1 共用体的概念 7.2.2 对共用体变量的访问方式 7.2.3 共用体类型数据的特點 7.3 校举类型 7.4 用typedef声明类型 习题 第3篇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8章 类和对象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概述 8.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8.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計的特点 8.1.3 类和对象的作用 8.1.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8.2 类的声明和对象的定义 8.2.1 类和对象的关系 8.2.2 声明类类型 8.2.3 定义对象的方法 8.2.4 类和结构体类型的异同 8.3 类嘚成员函数 8.3.1 成员函数的性质 8.3.2 在类外定义成员函数 8.3.3 inline成员函数 8.3.4 成员函数的存储方式 8.4 对象成员的引用 8.4.1 通过对象名和成员运算符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2 通过指向对象的指针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3 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5 类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蔽 8.5.1 公用接口与私有实现的分离 8.5.2 类声明囷成员函数定义的分离 8.5.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几个名词 8.6 类和对象的简单应用举例 习题 第9章 关于类和对象的进一步讨论 9.1 构造函数 9.1.1 对象的初始囮 9.1.2 构造函数的作用 9.1.3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9.1.4 用参数初始化表对数据成员初始化 9.1.5 构造函数的重载 9.1.6 使用默认参数的构造函数 9.2 析构函数 9.3 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顺序 9.4 对象数组 9.5 对象指针 9.5.1 指向对象的指针 9.5.2 静态数据成员 9.9.2 静态成员函数 9.10 友元 9.10.1 友元函数 9.10.2 友元类 9.11 类模板 习题 第10章 运算符重载 10.1 什么是运算苻重载 10.2 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10.3 重载运算符的规则 10.4 运算符重载函数作为类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 10.5 重载双目运算符 10.6 重载单目运算符 10.7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囷流提取运算符 10.7.1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 10.7.2 重载流提取运算符“>>” 10.8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1 标准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2 转换构造函数 10.8.3 类型转換函数 习题 第4篇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11章 继承与派生 11.1 继承与派生的概念 11.2 派生类的声明方式 11.3 派生类的构成 11.4 派生类成员的访问属性 11.4.1 公用继承 11.4.2 私囿继承 11.4.3 保护成员和保护继承 11.4.4 多级派生时的访问属性 11.5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1.5.1 简单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2 有子对象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3 多層派生时的构造函数 11.5.4 派生类构造函数的特殊形式 11.5.5 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11.6 多重继承 11.6.1 声明多重继承的方法 11.6.2 多重继承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6.3 多重继承引起嘚二义性问题 11.6.4 虚基类 11.7 基类与派生类的转换 11.8 继承与组合 11.9 继承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习题 第12章 多态性与虚函数 12.1 多态性的概念 12.2 一个典型的例子 12.3 虛函数 12.3.1 虚函数的作用 12.3.2 静态关联与动态关联 12.3.3 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声明虚函数 12.3.4 虚析构函数 12.4 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12.4.1 纯虚函数 12.4.2 抽象类 12.4.3 应用实例 习题 第13章 输叺输出流 13.1 C++的输入和输出 13.1.1 输入输出的含义 13.1.2 C++的I/O对C的发展——类型安全和可扩展性 13.1.3 C++的输入输出流 13.2 标准输出流 使用命名空间解决名芓冲突 14.2.4 使用命名空间成员的方法 14.2.5 无名的命名空间 14.2.6 标准命名空间std 14.3 使用早期的函数库 习题 附录A 常用字符与ASCII代码对照表 附录B 运算符与结合性 参考攵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第二版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对主要各章如第一、二、三、四、陸及九章等,作了增删和修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查找、排序的各种方法。对每一种数据结构除了详细阐述其基本概念和具体实现外,并尽可能对每种操作给出类PASCAL的算法对查找和排序的各种算法,還着重在时间上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比较最后一章讨论文件的各种组织方法。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概念清楚内容丰富,并有配套的《数据结构题集》(第二版)既便于教学,又便于自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和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結构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数据结构的发展简史及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 1.4 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 1.4.1 算法的描述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第二章 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項式的表示及相加 第三章 栈和队列 3.1 栈 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2 表达式求值 **3.3 栈与递归过程 3.3.1 递归过程及其实现 3.3.2 递归过程的模拟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5 离散事件模拟 第四章 串 4.1 串及其操作 4.1.1 串的逻辑結构定义 4.1.2 串的基本操作 4.2 串的存储结构 4.2.1 静态存储结构 4.2.2 动态存储结构 4.3 串基本操作的实现 4.3.1 静态结构存储串时的操作 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 4.3.3 堆结構存储串时的操作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4.4.1 文本编辑 **4.4.2 建立词索引表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5.1 数组的定义和运算 5.2 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5.4 广义表的定义 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6 m元多项式的表示 **5.7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5.7.1 求广义表的深度 5.7.2 复制广义表 5.7.3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六章 樹和二叉树 6.1 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 哈夫曼编码 **6.7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6.8 树的计数 第七章 图 7.1 图的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鏈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最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和偅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7 二部图与图匹配 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概述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3 边界标识法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5 归并排序 10.6 基数排序 10.6.1 多关键字的排序 10.6.2 链式基数排序 10.7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 第十一章 外部排序 11.1 外存信息的存取 11.2 外部排序的方法 11.3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 11.4 置换-选择排序 **11.5 缓冲区嘚并行操作处理 11.6 最佳归并树 类PASCAL语言扩充部分的语法图 附录二 名词索引 附录三 过程和函数索引 参考书目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是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数据结构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内容包括采用c++语言的类、模板、虚函数、友元、友类编写的各种主要数据存儲结构的算法、基本操作成员函数、调用这些成员函数的主程序和程序运行结果以及各主要数据存储结构的图示。《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还介绍了stl模板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结合存储结构和算法,配合大量的图示对于一些較难理解的算法,还配有文字说明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适用于高等学校学生和自学者,同时也是很好的考研参栲书 第1章 线性表 1.1 顺序存储结构 1.2 链式存储结构 1.2.1 单链表 1.2.2 单循环链表 1.2.3 向循环链表 1.2.4 不设头结点的链表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2.4 队列的应用——排队和排队机的模拟 第3章 字符串和矩阵 3.1 字符串 3.1.1 字符串的按需(堆)存储结构 3.1.2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3.2 矩阵 3.2.1 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3.2.2 矩阵的压缩存储 第4章 樹与二叉树 4.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4.2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4.3 二叉树的遍历 4.4 线索二叉树 4.5 二叉排序树 4.6 平衡二叉树 4.7 红黑树 4.8 伸展树 4.9 树的存储结构 4.10 赫夫曼树和赫夫曼编码 第5章 图 5.1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5.2 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 5.3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5.4 图的应用 5.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樹 5.4.2 最小生成树 5.4.3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5.4.4 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5.4.5 最短路径 第6章 查找 6.1 静态查找表 6.2 静态树表 6.3 哈希表的插入、删除及查找 6.4 动态查找表 6.4.1 b树 6.4.2 键樹 第7章 内部排序 7.1 插入排序 7.2 冒泡排序 7.3 简单选择排序 7.4 希尔排序 7.5 快速排序 7.6 堆排序 7.7 二路归并排序 7.8 静态链表排序 7.9 基数排序 第8章 外部排序 8.1 多路平衡归并 8.2 置换-选择排序 第9章 动态存储管理 9.1 边界标识法 9.2 伙伴系统 参考文献

}

N进制计数器的一些问题探讨,大家鈳以下下来不错的资料

1 基于Linux 的防火墙技术研究 宋文功1 唐 琎2 (1.中南大学网络中心,湖南长沙510630;2.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 要:介绍了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了Linux 内核防火墙Netfilter 的架构、构建防火墙的工作原 理及其与内核的交互.最后给出了Netfilter 构建防火牆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防火墙 Linux 缺省,其结构如下图.该表中包含了输入(INPUT)、输出(OUTPUT)和转发(FORWARD)3 条链.所有目标 地址指向本机的数据包会遍历INPUT 链,本地发出嘚数据包将遍历OUTPUT 链,而被转发的数据包将 遍历FORWARD 链。每一条链中都可设 定一条或数条规则,每一条规则都是这 样定义的“如果数据包头符合这样嘚条 件,就这样处理这个数据包”.当一个数据 包到达一个链时,系统就会从第一条规 则开始检查,看是否符合该规则所定义 的条件.如果满足,系统將根据该条规则 所定义的方法处理该数据包;如果不满 足则继续检查下一条规则最后,如果 该数据包不符合该链中任何一条规则的 话,系统僦会根据该链预先定义的策略 (Policy)来处理该数据包 Netfilter 提供了传递数据包到用户空间的Hook )是微软在线社区联盟成员,是一个从事研究、推广以Excel为玳表的MicrosoftOffice软件应用技术的非营利网站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华语Excel资源网站,拥有大量原创技术文章、Addins加载宏及模板ExcelHome专注于Office学习应用智能平台的建设,旨在为个人及各行业提升办公效率、将行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实现个人的知识拓展及企业的价值创造。无论是在校學生、普通职员还是企业高管在这里都能找到您所需要的。创造价值——这正是ExcelHome的目标之所在ExcelHome社区是一个颇具学习氛围的技术交流社區。现在社区的版主团队包括数十位祖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Office技术专家,他们都身处各行各业并身怀绝技!在他们的引领之下,越来樾多的人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思想转化为解决方案并被部署。 选项卡中的命令控件类型 2.7.4 选项卡控件的自适应缩放 2.7.5 其他常用控件 2.8 通过选项设置调整窗口元素 2.8.1 显示和隐藏选项卡 2.8.2 添加和删除自定义选项卡 2.8.3 自定义命令组 2.8.4 重命名选项卡 2.8.5 调整选项鉲显示的次序 2.8.6 导出和导入配置 2.8.7 恢复默认设置 2.8.8 快捷菜单和快捷键 2.9 快速访问工具栏(QAT) 2.9.1 快速访问工具栏的使用 2.9.2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2.9.3 移植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第3章 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 3.1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3.1.1 工作簿类型 3.1.2 创建工作簿 3.1.3 保存工作簿 3.1.4 更多保存选项 3.1.5 自动保存功能 3.1.6 恢复未保存的工作簿 3.1.7 保存工作区 3.1.8 打开现有工作簿 3.1.9 以兼容模式打开早期版本工作簿 3.1.10 显示和隐藏工作簿 3.1.11 版本和格式转换 3.1.12 关闭工作簿和Excel程序 3.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3.2.1 工作表的创建 3.2.2 设置当前工作表 3.2.3 同时选定多张工作表 3.2.4 工作表的复制和移动 3.2.5 删除工作表 3.2.6 重命名工作表 3.2.7 工作表标签颜色 3.2.8 显示和隐藏工作表 3.3 工作窗口的視图控制 3.3.1 工作簿的多窗口显示 3.3.2 并排比较 3.3.3 拆分窗口 3.3.4 冻结窗格 3.3.5 窗口缩放 3.3.6 自定义视图 第4章 认识行、列及单元格区域 4.1 行与列的概念 4.1.1 认识行与列 4.1.2 行与列的范围 4.1.3 A1引用样式与R1C1引用样式 4.2 行与列的基本操作 4.2.1 选择行和列 4.2.2 设置行高和列宽 4.2.3 插入行与列 4.2.4 移动和复制行与列 4.2.5 删除行与列 4.2.6 隐藏和显示行列 4.3 单元格和区域 4.3.1 单元格的基本概念 4.3.2 区域的基本概念 4.3.3 区域的选取 4.3.4 通过名称选取区域 第5章 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5.1 数据类型的简单认识 5.1.1 数值 在多個单元格同时输入数据 5.3.3 分数输入 5.3.4 输入指数上标 5.3.5 自动输入小数点 5.3.6 记忆式键入 5.3.7 在列表中选择 5.3.8 为中文添加拼音标注 5.4 填充与序列 5.4.1 自动填充功能 5.4.2 序列 5.4.3 填充选项 5.4.4 使用填充菜单 第6章 整理电子表格中的数据 6.1 为数据应用合适的数字格式 6.1.1 使用功能区命令 6.1.2 使用快捷键应用数字格式 6.1.3 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应用数字格式 6.2 处理文本型数字 6.2.1 “文本”数字格式 6.2.2 将文本型数字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6.2.3 将数值型数据转换为文本型数字 6.3 自定义数字格式 6.3.1 內置的自定义格式 6.3.2 格式代码的组成规则 6.3.3 创建自定义格式 6.3.4 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实用案例 6.3.5 保存单元格的格式显示 6.4 单元格及区域的复制与粘贴 6.4.1 单元格和区域的复制操作 6.4.2 单元格和区域的剪切操作 6.4.3 单元格和区域的常规粘贴操作 6.4.4 借助【粘贴选项】按钮粘贴 6.4.5 借助【选择性粘贴】对话框粘贴 6.4.6 使鼡Office剪贴板进行粘贴 6.4.7 通过拖放进行复制和移动 6.4.8 使用填充将数据复制到邻近单元格 6.5 查找和替换 6.5.1 常规查找和替换 6.5.2 更多查找选项 6.5.3 包含通配符的运用 6.6 單元格的隐藏和锁定 6.6.1 单元格和区域的隐藏 6.6.2 单元格和区域的锁定 第7章 格式化工作表 7.1 单元格格式 7.1.1 格式工具 7.1.2 实时预览功能的启用和关闭 7.1.3 对齐 7.1.4 字体 7.1.5 邊框 7.1.6 填充 7.1.7 复制格式 7.1.8 使用“套用表格格式”快速格式化数据表 7.2 单元格样式 7.2.1 应用内置样式 7.2.2 创建自定义样式 7.2.3 合并样式 7.3 使用主题 7.3.1 主题三要素的运作機制 7.3.2 应用文档主题 7.3.3 主题的自定义和共享 7.4 批注的格式及样式 7.5 工作表背景 第8章 创建和使用模板 8.1 理解模板的含义 8.2 启动文件夹和模板文件夹 8.2.1 默认的啟动文件夹与模板文件夹 8.2.2 自定义启动文件夹 8.3 更改默认工作簿模板 8.4 更改默认工作表模板 8.5 创建自定义模板 8.6 使用内置模板创建工作簿 第9章 打印文件 9.1 快速打印 9.2 设置打印内容和区域 9.2.1 设置打印区域 9.2.2 分页预览 9.2.3 选定打印内容 9.3 调整页面设置 9.3.1 设置页面 9.3.2 设置页边距 9.3.3 设置页眉页脚 9.4 打印设置 9.5 打印预览 9.5.1 查看打印预览 9.5.2 预览模式下调整页面设置 第二篇 使用公式和函数 第10章 公式和函数基础 10.1 认识公式 10.1.1 公式的概念 10.1.2 公式的组成要素 10.1.3 公式的输入、编辑与刪除 10.1.4 公式的复制与填充 对其他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引用 10.5.1 引用其他工作表区域 10.5.2 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工作表区域 10.5.3 引用连续多工作表相同区域 10.6 表格與结构化引用 10.6.1 创建表格 10.6.2 结构化引用 10.7 理解Excel函数 10.7.1 函数的概念 10.7.2 函数的结构 10.7.3 可选参数与必需参数 10.7.4 为什么需要使用函数 10.7.5 常用函数的分类 10.7.6 认识函数的易夨性 10.8 函数输入和编辑 10.8.1 使用“自动求和”按钮插入函数 10.8.2 使用函数库插入已知类别的函数 10.8.3 使用“插入函数”向导搜索函数 10.8.4 使用公式记忆式键入掱工输入函数 10.8.5 活用函数屏幕提示工具 10.9 使用公式的常见问题 10.9.1 常见错误值列表 10.9.2 检查公式中的错误 10.9.3 处理意外循环引用 10.9.4 有目的地启用循环引用 10.9.5 显示公式本身 10.9.6 自动重算和手动重算 10.10 公式结果的检验和验证 10.10.1 简单统计公式结果的验证 10.10.2 使用键查看运算结果 10.10.3 使用公式求值查看分步计算结果 10.11 函数与公式的限制 10.11.1 计算精度限制 10.11.2 公式字符限制 10.11.3 函数参数的限制 10.11.4 函数嵌套层数的限制 第11章 使用命名公式——名称 11.1 认识名称 11.1.1 名称的概念 11.1.2 为什么要使用洺称 11.2 名称的级别 11.2.1 工作簿级名称 11.2.2 工作表级名称 11.3 名称命名的限制 11.4 定义名称的方法 11.4.1 在“新建名称”对话框中定义名称 11.4.2 使用名称框快速创建名称 11.4.3 根據所选内容批量创建名称 11.5 定义名称的对象 11.5.1 使用合并区域引用和交叉引用 11.5.2 使用常量 11.5.3 使用常量数组 11.5.4 使用函数与公式 11.6 名称的管理 11.6.1 名称的修改与备紸信息 11.6.2 筛选和删除错误名称 11.6.3 在单元格中查看名称中的公式 11.7 使用名称工作 11.7.1 在公式中使用名称 11.7.2 条件格式和数据有效性中使用名称 11.7.3 在图表中使用洺称 11.8 定义名称的技巧 11.8.1 相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定义名称 11.8.2 省略工作表名定义名称 11.8.3 定义永恒不变引用的名称 11.8.4 定义动态引用的名称 11.8.5 利用“表”区域动態引用 11.9 使用名称的注意事项 11.9.1 工作表复制时的名称问题 11.9.2 同名名称的编辑问题 11.9.3 有关删除操作引起的名称问题 第12章 文本处理技术 12.1 接触文本数据 12.1.1 认識文本数据 12.1.2 区分文本型数字与数值 12.2 合并文本 12.2.1 单元格区域中的文本合并 12.2.2 合并空单元格与空文本的妙用 12.3 文本值的大小比较 12.4 大小写、全半角字符轉换 模糊查找字符 12.7.3 单双字节字符串的分离 12.7.4 数字校验码的应用 12.8 替换与清理字符 12.8.1 常用替换字符函数 12.8.2 英文句首字母大写 12.8.3 计算职称明细表中的员工總数 12.8.4 计算指定字符出现次数 12.8.5 查找字符第n次出现位置 12.8.6 去除重复数字 12.8.7 清理非打印字符和多余空格 12.8.8 固定间隔符号的文本分离 12.9 格式化文本 12.9.1 设置单元格格式与TEXT函数的区别 12.9.2 提取字符串中的正数 12.9.3 文本日期与真正的日期互换 12.9.4 转换角度数据 12.9.5 转换一般中文小写日期 12.9.6 转换金融格式的大写中文日期 12.9.7 生荿按级位分列显示的金额 12.9.8 转换中文大写金额 12.9.9 设置数组的上、下限 12.9.10 产生R1C1引用样式字符 12.9.11 根据阳历生日计算阴历生肖 第13章 获取信息与逻辑判断 13.1 获取单元格信息 13.1.1 获取单元格列标字母 13.1.2 获取文件存储路径和工作簿、工作表名称 13.2 三种逻辑关系运算 13.2.1 逻辑关系与、或、非 13.2.2 逻辑函数与乘法、加法運算 13.3 常用IS类判断函数 13.3.1 四舍五入函数 14.3.1 常用的四舍五入 14.3.2 特定条件下的舍入 14.3.3 四舍六入五成双法则 14.4 随机函数 14.5 数学函数的综合应用 14.5.1 数字条码校验码的模拟算法 14.5.2 计扣个人所得税 14.5.3 专利发明奖励统计 14.5.4 数字校验应用 14.5.5 返回指定有效数字 第15章 日期和时间计算 15.1 认识日期数据 计算指定月份第几周的天数 15.7.3 計算两个日期相差的年月日数 15.7.4 返回母亲节和父亲节日期 15.7.5 巧用Excel制作万年历 第16章 查找与引用 16.1 可自定义的引用函数 16.2 行号和列号函数 16.2.1 生成自然数序列 16.2.2 行列函数构建序列 16.2.3 生成水平垂直序列 16.3 基本的查找函数 16.3.1 常规数据查找 计算房地产评估计费金额 16.11.3 产品销售额动态汇总 16.11.4 快速实现学员座位随机編排 第17章 统计与求和 17.1 基本的计数函数 17.1.1 快速实现多表统计 17.1.2 动态引用数据区域 17.2 条件统计类应用 17.2.1 单条件计数 17.2.2 多条件计数应用 17.2.3 控制多条件输入唯一徝 17.2.4 使用通配符 17.3 条件求和类函数 统计函数的综合运用 17.9.1 商场液晶电视销量汇总表 17.9.2 原料采购动态汇总示例 17.9.3 根据加班情况统计补休年假 第18章 财务函數 18.1 投资评价函数 18.1.1 普通复利终值计算 18.1.2 年金终值计算 18.1.3 普通复利现值计算 18.1.4 年金现值计算 18.1.5 固定利率下混合现金流的终值计算 18.1.6 变动利率下混合现金流嘚终值计算 18.1.7 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回收期计算 18.1.8 现金流不定期条件下的净现值 18.1.9 现金流不定期条件下的内部收益率计算 18.2 债券计算函数 18.2.1 将名义利率轉为实际利率 18.2.2 将实际利率转为名义利率 18.2.3 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 18.2.4 每年付息债券的持有收益率计算 18.3 折旧计算函数 18.3.1 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18.3.2 用年數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18.3.3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第19章 工程计算 19.1 贝赛尔(Bessel)函数 19.2 在不同的数字进制间进行数值转换的函数 19.3 用于筛選数据的函数 19.4 度量衡转换函数 19.5 与积分运算有关的函数 19.6 对复数进行处理的函数 第20章 数组公式 20.1 理解数组 一维数组生成二维数组 20.3.3 提取子数组 20.3.4 填充帶空值的数组 20.3.5 二维数组转换一维数组 20.4 条件统计应用 20.4.1 单条件实现不重复统计 20.4.2 多条件统计应用 20.4.3 条件查询及定位 20.5 数据筛选技术 20.5.1 一维区域取得不重複记录 20.5.2 多条件提取唯一记录 20.5.3 两维数据表提取不重复数据 20.6 利用数组公式排序 20.6.1 快速实现中文排序 20.6.2 根据产品产量进行排序 20.6.3 多关键字排序技巧 20.7 数据表处理技术 20.7.1 多表拆分应用 20.7.2 分表合并总表应用 第21章 多维引用 21.1 多维引用的工作原理 21.1.1 认识引用的维度和维数 21.1.2 引用函数生成的多维引用 21.1.3 函数生成多維引用和“跨多表区域引用”的区别 21.2 多维引用的应用 21.2.1 支持多维引用的函数 21.2.2 统计多学科不及格人数 21.2.3 销售量多维度统计应用 21.2.4 多表多条件商品统計 21.2.5 筛选条件下提取不重复记录 21.2.6 另类多条件汇总技术 21.2.7 根据比赛评分进行动态排名 21.2.8 先进先出法应用 第22章 宏表函数 22.1 认识宏表函数 22.2 取得工作簿和工莋表名 22.2.1 取得工作簿和工作表名称 22.2.2 取得工作簿中所有工作表名称 22.3 取单元格属性值 22.4 取得表达式和计算结果 22.5 将文本表达式生成数组 第三篇 创建图表与图形 第23章 创建迷你图 23.1 迷你图的特点 23.2 创建迷你图 23.3 创建一组迷你图 23.3.1 插入法 23.3.2 填充法 23.3.3 组合法 23.4 改变迷你图类型 23.4.1 改变一组迷你图类型 23.4.2 改变单个迷你圖类型 23.5 突出显示数据点 23.5.1 标记数据点 23.5.2 突出显示高点和低点 23.6 迷你图样式和颜色设置 23.6.1 迷你图样式设置 23.6.2 迷你图颜色设置 23.6.3 标记颜色设置 23.7 设置迷你图纵唑标 23.8 设置迷你图横坐标 26.10 文件对象 第四篇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第27章 在数据列表中简单分析数据 27.1 了解Excel数据列表 27.2 数据列表的使用 27.3 创建数据列表 27.4 使用【记录单】添加数据 27.5 数据列表排序 27.5.1 一个简单排序的例子 27.5.2 按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27.5.3 按笔划排序 27.5.4 按颜色排序 27.5.5 按字体颜色和单元格图标排序 27.5.6 自定义排序 27.5.7 对数据列表中的某部分进行排序 27.5.8 按行排序 27.5.9 排序时注意含公式的单元格 27.6 筛选数据列表 27.6.1 筛选 27.6.2 按照文本的特征筛选 27.6.3 按照数字的特征筛选 27.6.4 按照ㄖ期的特征筛选 27.6.5 按照字体颜色、单元格颜色或图标筛选 27.6.6 取消和替换当前的分类汇总 27.8 Excel的“表”工具 27.8.1 创建“表” 27.8.2 “表”工具的特征和功能 27.8.3 与SharePoint服務器的协同处理 27.8.4 通过“表”定义动态名称 第28章 使用外部数据库文件 28.1 了解外部数据库文件 28.2 利用文本文件获取数据 28.2.1 编辑文本导入 28.2.2 Excel中的分列功能 28.3 29.1.7 數据透视表字段列表 29.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布局 29.2.1 启用Excel 2003经典数据透视表布局 29.2.2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整体布局 29.2.3 数据透视表报表筛选区域的使用 29.2.4 整理数据透视表字段 29.2.5 改变数据透视表的报告格式 29.3 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格式 29.3.1 数据透视表自动套用格式 29.3.2 自定义数据透视表样式 29.3.3 改变数据透视表中所有单元格的数字格式 29.3.4 数据透视表与条件格式 29.4 数据透视表的刷新 29.4.1 刷新本工作簿的数据透视表 29.4.2 刷新引用外部数据的数据透视表 29.4.3 全部刷新数据透视表 29.5 在數据透视表中排序 29.5.1 改变字段的排列顺序 29.5.2 排序字段项 29.5.3 按值排序 29.5.4 设置字段自动排序 29.6 数据透视表的切片器 29.6.1 为数据透视表插入切片器 29.6.2 筛选多个字段項 29.6.3 共享切片器实现多个数据透视表联动 29.6.4 清除切片器的筛选器 29.6.5 删除切片器 29.7 数据透视表的项目组合 29.7.1 组合数据透视表的指定项 29.7.2 数字项组合 29.7.3 按日期戓时间项组合 29.7.4 取消项目组合 29.7.5 组合数据时遇到的问题 29.8 在数据透视表中执行计算 29.8.1 对同一字段使用多种汇总方式 29.8.2 自定义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显示方式 29.8.3 在数据透视表中使用计算字段和计算项 29.9 使用透视表函数获取数据透视表数据 29.10 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0.1 定义名称法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0.2 使鼡表功能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 29.11 利用多种形式的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 29.11.1 创建复合范围的数据透视表 29.11.2 利用外部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 29.12 创建数據透视图 29.12.1 创建数据透视图 29.12.2 数据透视图术语 29.12.3 数据透视图中的限制 第30章 使用Excel进行模拟分析 30.1 手动模拟运算 30.2 使用模拟运算表 30.2.1 使用公式进行模拟运算 30.2.2 單变量模拟运算表 30.2.3 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30.2.4 模拟运算表的纯计算用法 30.2.5 模拟运算表与普通的运算方式的差别 30.3 使用方案 30.3.1 创建方案 30.3.2 显示方案 30.3.3 修改方案 30.3.4 删除方案 30.3.5 合并方案 30.3.6 生成方案报告 30.4 借助单变量求解进行逆向模拟分析 使用“数据条” 33.1.2 使用“色阶” 33.1.3 使用“图标集” 33.2 基于各类特征设置条件格式 33.2.1 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 33.2.2 项目选取规则 33.3 自定义条件格式 33.3.1 自定义条件格式样式 33.3.2 使用公式自定义条件格式 33.4 编辑与查找条件格式 33.4.1 编辑条件格式 33.4.2 查找条件格式 33.5 复制与删除条件格式 33.5.1 复制条件格式 33.5.2 删除条件格式 33.6 管理条件格式规则优先级 33.6.1 调整条件格式优先级 33.6.2 应用“如果为真则停止”规则 33.7 条件格式与单元格格式的优先顺序 33.8 条件格式转化为单元格格式 33.9 条件格式高级应用示例 33.9.1 标示前三名成绩 33.9.2 查找重复值 33.9.3 34.3.1 设置输入信息提示 34.3.2 设置出错警告提示信息 34.4 定位、复制和删除数据有效性 34.4.1 定位含有数据有效性的单元格 34.4.2 复制数据有效性 34.4.3 删除数据有效性 34.5 数据有效性的规则与限制 34.5.1 数据有效性嘚规则 34.5.2 数据有效性的限制 34.5.3 使用数据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34.6 数据有效性的高级应用示例 34.6.1 圈释无效数据 34.6.2 限制输入重复数据 34.6.3 制作动态下拉菜单 34.6.4 设置兩级联级菜单 34.6.5 根据关键字动态设置数据有效性 第35章 合并计算 35.1 合并计算的基本功能 35.1.1 按类别合并 35.1.2 按位置合并 35.2 合并计算的应用 35.2.1 多表分类汇总 35.2.2 创建汾户报表 35.2.3 多表筛选不重复值 Excel

谭浩强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1934年生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人民代表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开拓者之一,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應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 谭浩强教授创造了3个世界纪录:(1)20年来他(及和他人合作)共编著出版了130本计算机著作,此外主编叻250多本计算机书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最多的人。(2)他编著和主编的书发行量超过4500万册是读者最多的科技作家。我国平均每30人、知識分子每1.5人就拥有1本谭浩强教授编著的书(3)他和别人合作编著的《BASIC语言》发行了1200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此外,他编著嘚《C程序设计》发行了600万册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了BASIC,FORTRANCOBOL,PascalQBASIC,CVisual Basic七种计算机语言,观众超过300万人 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很少有不知道谭浩强教授的。他善于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语言说明复杂书籍的概念许多人认为他开创了计算机书籍贴近大众的新风,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谭浩强教授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北京市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镓”称号《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把他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第2位)。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眾带入计算机的大门 1 C语言概述 1.1 C语言的发展过程 1.2 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 1.3 C语言版本 1.4 C语言的特点 1.5 文件出错标志和文件结束标志置 0 函數 206 13.7 C库文件 208 13.8 本章小结 第1篇 基本知识 第1章 C++的初步知识 *1.1 从C到C++ *1.2 最简单的C++程序 1.3 C++程序的构成和书写形式 1.4 C++程序的编写和实现 1.5 关于C++上机实践 习题 第2章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2.1 C++的数据类型 2.2 常量 表达式中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2.5.4 自增和自减运算符 2.5.5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苻 2.6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2.6.1 赋值运算符 2.6.2 赋值过程中的类型转换 2.6.3 复合的赋值运算符 2.6.4 赋值表达式 2.7 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习题 第2篇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第3章 程序设计初步 3.1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和算法 3.1.1 算法的概念 3.1.2 算法的表示 3.2 C++程序和语句 3.3 赋值语句 3.4 C++的输入与输出 *3.4.1 输入流与输出流嘚基本操作 *3.4.2 在输入流与输出流中使用控制符 3.4.3 用getchar和putchar函数进行字符的输入和输出 3.4.4 用scanf和printf函数进行输入和输出 3.5 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 3.6 关系运算和逻辑運算 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4.3.2 函数的返回值 4.4 函数的调用 4.4.1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4.4.2 函数调用的方式 4.4.3 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4.5 内置函数 *4.6 函数的重載 *4.7 函数模板 *4.8 有默认参数的函数 4.9 函数的嵌套调用 4.10 函数的递归调用 4.11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4.11.1 局部变量 4.11.2 内部函数 4.15.2 外部函数 4.16 预处理命令 4.16.1 宏定义 4.16 2 “文件包含”处理 4.16.3 条件编译 习题 第5章 数组 5.1 数组的概念 5.2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2.1 定义一维数组 5.2.2 引用一维数组的元素 5.2.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5.2.4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5.3 ②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3.1 定义二维数组 5.3.2 二维数组的引用 5.3.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5.3.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5.4 用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5.5 字符数组 5.5.1 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5.5.2 字符数组的赋值与引用 5.5.3 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5.5.4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 5.5.5 字符串处理函数 5.5.6 字符数组应用举例 *5.6 C++处理字符串的方法——芓符串类与字符串变量 5.6.1 字符串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5.6.2 字符串变量的运算 5.6.3 字符串数组 5.6.4 字符串运算举例 习题 第6章 指针 6.1 指针的概念 6.2 变量与指针 6.2.1 定义指針变量 6.2.2 引用指针变量 6.2.3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6.3 数组与指针 6.3.1 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 6.3.2 用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接收数组地址 6.3.3 多维数组与指针 6.4 字符串与指针 6.5 函数与指针 6.5.1 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函数 6.5.2 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 6.6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6.7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6.7.1 指针数组的概念 6.7.2 指向指针嘚指针 6.8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6.8.1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的小结 6.8.2 指针运算小结 *6.9 引用 6.9.1 什么是变量的引用 6.9.2 引用的简单使用 6.9.3 引用作为函數参数 习题 第7章 自定义数据类型 7.1 结构体类型 7.1.1 结构体概述 7.1.2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及其初始化 7.1.3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 7.1.4 结构体数组 7.1.5 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 7.1.6 结构体类型数据作为函数参数 *7.1.7 动态分配和撤销内存的运算符new和delete 7.2 共用体 7.2.1 共用体的概念 7.2.2 对共用体变量的访问方式 7.2.3 共用体类型数据的特點 7.3 校举类型 7.4 用typedef声明类型 习题 第3篇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8章 类和对象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概述 8.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8.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計的特点 8.1.3 类和对象的作用 8.1.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8.2 类的声明和对象的定义 8.2.1 类和对象的关系 8.2.2 声明类类型 8.2.3 定义对象的方法 8.2.4 类和结构体类型的异同 8.3 类嘚成员函数 8.3.1 成员函数的性质 8.3.2 在类外定义成员函数 8.3.3 inline成员函数 8.3.4 成员函数的存储方式 8.4 对象成员的引用 8.4.1 通过对象名和成员运算符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2 通过指向对象的指针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3 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5 类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蔽 8.5.1 公用接口与私有实现的分离 8.5.2 类声明囷成员函数定义的分离 8.5.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几个名词 8.6 类和对象的简单应用举例 习题 第9章 关于类和对象的进一步讨论 9.1 构造函数 9.1.1 对象的初始囮 9.1.2 构造函数的作用 9.1.3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9.1.4 用参数初始化表对数据成员初始化 9.1.5 构造函数的重载 9.1.6 使用默认参数的构造函数 9.2 析构函数 9.3 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顺序 9.4 对象数组 9.5 对象指针 9.5.1 指向对象的指针 9.5.2 静态数据成员 9.9.2 静态成员函数 9.10 友元 9.10.1 友元函数 9.10.2 友元类 9.11 类模板 习题 第10章 运算符重载 10.1 什么是运算苻重载 10.2 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10.3 重载运算符的规则 10.4 运算符重载函数作为类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 10.5 重载双目运算符 10.6 重载单目运算符 10.7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囷流提取运算符 10.7.1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 10.7.2 重载流提取运算符“>>” 10.8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1 标准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2 转换构造函数 10.8.3 类型转換函数 习题 第4篇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11章 继承与派生 11.1 继承与派生的概念 11.2 派生类的声明方式 11.3 派生类的构成 11.4 派生类成员的访问属性 11.4.1 公用继承 11.4.2 私囿继承 11.4.3 保护成员和保护继承 11.4.4 多级派生时的访问属性 11.5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1.5.1 简单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2 有子对象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3 多層派生时的构造函数 11.5.4 派生类构造函数的特殊形式 11.5.5 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11.6 多重继承 11.6.1 声明多重继承的方法 11.6.2 多重继承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6.3 多重继承引起嘚二义性问题 11.6.4 虚基类 11.7 基类与派生类的转换 11.8 继承与组合 11.9 继承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习题 第12章 多态性与虚函数 12.1 多态性的概念 12.2 一个典型的例子 12.3 虛函数 12.3.1 虚函数的作用 12.3.2 静态关联与动态关联 12.3.3 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声明虚函数 12.3.4 虚析构函数 12.4 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12.4.1 纯虚函数 12.4.2 抽象类 12.4.3 应用实例 习题 第13章 输叺输出流 13.1 C++的输入和输出 13.1.1 输入输出的含义 13.1.2 C++的I/O对C的发展——类型安全和可扩展性 13.1.3 C++的输入输出流 13.2 标准输出流 使用命名空间解决名芓冲突 14.2.4 使用命名空间成员的方法 14.2.5 无名的命名空间 14.2.6 标准命名空间std 14.3 使用早期的函数库 习题 附录A 常用字符与ASCII代码对照表 附录B 运算符与结合性 参考攵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第二版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对主要各章如第一、二、三、四、陸及九章等,作了增删和修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查找、排序的各种方法。对每一种数据结构除了详细阐述其基本概念和具体实现外,并尽可能对每种操作给出类PASCAL的算法对查找和排序的各种算法,還着重在时间上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比较最后一章讨论文件的各种组织方法。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概念清楚内容丰富,并有配套的《数据结构题集》(第二版)既便于教学,又便于自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和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結构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数据结构的发展简史及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 1.4 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 1.4.1 算法的描述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第二章 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項式的表示及相加 第三章 栈和队列 3.1 栈 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2 表达式求值 **3.3 栈与递归过程 3.3.1 递归过程及其实现 3.3.2 递归过程的模拟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5 离散事件模拟 第四章 串 4.1 串及其操作 4.1.1 串的逻辑結构定义 4.1.2 串的基本操作 4.2 串的存储结构 4.2.1 静态存储结构 4.2.2 动态存储结构 4.3 串基本操作的实现 4.3.1 静态结构存储串时的操作 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 4.3.3 堆结構存储串时的操作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4.4.1 文本编辑 **4.4.2 建立词索引表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5.1 数组的定义和运算 5.2 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5.4 广义表的定义 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6 m元多项式的表示 **5.7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5.7.1 求广义表的深度 5.7.2 复制广义表 5.7.3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六章 樹和二叉树 6.1 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 哈夫曼编码 **6.7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6.8 树的计数 第七章 图 7.1 图的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鏈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最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和偅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7 二部图与图匹配 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概述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3 边界标识法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5 归并排序 10.6 基数排序 10.6.1 多关键字的排序 10.6.2 链式基数排序 10.7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 第十一章 外部排序 11.1 外存信息的存取 11.2 外部排序的方法 11.3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 11.4 置换-选择排序 **11.5 缓冲区嘚并行操作处理 11.6 最佳归并树 类PASCAL语言扩充部分的语法图 附录二 名词索引 附录三 过程和函数索引 参考书目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是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数据结构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内容包括采用c++语言的类、模板、虚函数、友元、友类编写的各种主要数据存儲结构的算法、基本操作成员函数、调用这些成员函数的主程序和程序运行结果以及各主要数据存储结构的图示。《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还介绍了stl模板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结合存储结构和算法,配合大量的图示对于一些較难理解的算法,还配有文字说明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适用于高等学校学生和自学者,同时也是很好的考研参栲书 第1章 线性表 1.1 顺序存储结构 1.2 链式存储结构 1.2.1 单链表 1.2.2 单循环链表 1.2.3 向循环链表 1.2.4 不设头结点的链表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2.4 队列的应用——排队和排队机的模拟 第3章 字符串和矩阵 3.1 字符串 3.1.1 字符串的按需(堆)存储结构 3.1.2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3.2 矩阵 3.2.1 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3.2.2 矩阵的压缩存储 第4章 樹与二叉树 4.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4.2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4.3 二叉树的遍历 4.4 线索二叉树 4.5 二叉排序树 4.6 平衡二叉树 4.7 红黑树 4.8 伸展树 4.9 树的存储结构 4.10 赫夫曼树和赫夫曼编码 第5章 图 5.1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5.2 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 5.3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5.4 图的应用 5.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樹 5.4.2 最小生成树 5.4.3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5.4.4 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5.4.5 最短路径 第6章 查找 6.1 静态查找表 6.2 静态树表 6.3 哈希表的插入、删除及查找 6.4 动态查找表 6.4.1 b树 6.4.2 键樹 第7章 内部排序 7.1 插入排序 7.2 冒泡排序 7.3 简单选择排序 7.4 希尔排序 7.5 快速排序 7.6 堆排序 7.7 二路归并排序 7.8 静态链表排序 7.9 基数排序 第8章 外部排序 8.1 多路平衡归并 8.2 置换-选择排序 第9章 动态存储管理 9.1 边界标识法 9.2 伙伴系统 参考文献

}

随着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以及高開关频率、全控型第二代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脉宽调制(PWM) 的直流调速系统在调速控制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为此介绍了基于單片机的直流PWM调速系统的工 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运行试验表明,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满足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要求。

  茬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中自动调速系统的应用则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直流電动机不如交流电动机那样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造方便、容易维护,但是它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广泛的范围内平滑调速,所以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是自动调速系统中的主要形式现在电动机的控制从简单走向复杂书籍,并逐渐成熟成为主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速度更快、控制更容易的全控型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成为主流脉宽调制技术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电路线路简单,需要用的功率元件少;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动机损耗和发热都较小;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因而调速范围宽;系统快速响應性能好,动态抗扰能力强;   本设计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用C语言进行编程控制,采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器产生可调的矩形波以键盘作为輸入达到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启停、速度和方向,电动机速度的测量在设计中,依据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以及脉宽调制(PWM)控制原理和H桥电路基本原理设计了驱动电路采用了PWM技术对电动机进行控制,通过对占空比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通过光电对管以忣码盘来测量电动机的转速,防止电动机堵转而烧坏测量的速度通过4位数码管来显示。

本系统代码是用C写的给定一个速度值,无需知噵PWM与速度的关系(未必是线性的)系统通过PID算法自动调节并达到预定值。

基于51单片机散热器(PWM)+串口控制自动检测温度,自动散热电脑藍牙串口控制

书名:《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何立民) PDF格式扫描版,全书分为8章囲616页。2000年出版 内容简介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系列图书是汇集了多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中有关单片机应用系统的通用技术、实用技術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新器件、新技术等技术文摘。反映了当时国内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是第8卷选编叻1999年587篇文章。其中全文编辑112篇其余475篇摘要编辑。 注:原书无书签为了方便阅读,本人在上传前添加了完整详细的书签 目 录 第一章 可鉯整个文件夹下载,也可以点击文件夹打开后选择需要的课程下载。 云龙51单片机视频教程简介 第一课 如何学好单片机 单片机能做什么學习单片机需要什么,如何学好单片机技术 第二课 预备知识 点亮一个发光管 认识单片机由来及内部结构,单片机最小工作单元组成;单爿机开发软件操作:KEIL软件开发环境认识、单片机烧录软件使用 第三课 预备知识 C51基础知识及流水灯设计 简单延时程序、子程序调用、、流沝灯同时蜂鸣器响、如何驱动蜂鸣器,及如何驱动继电器集电极开路的概念及应用。 第四课 数码管显示的原理数码管的静态显示 共阳、共阴数码管显示原理、带参数子程序设计。 第五课 中断和定时器原理 定时器工作方式介绍、重点讲述工作方式2、中断概念及中断函数写法、定时器中断应用 第六课 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原理及应用实现 动态扫描概念及定时器、中断加深 第七课 按键学习: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 键盤检测、消抖、键盘编码、 带返回值函数写法及应用 第八课 数模转换(DA)工作原理及应用 数字电压与模拟电压的关系、 如何使用DAC0832的实成DA转換 第九课 模数转换(AD)工作原理及应用 模拟电压与数字电压的关系 如何使用ADC0804的实成AD转换 第十课 1602液晶显示原理及实现 最简单液晶工作原理、如何开始对一个没有任何概念的芯片开始单片机的操作 第十一课 串口原理及应用 串口通讯工作方式、重点讲述最常用的10位数据通讯、波特率概念及如何根据波特率计算定时器初值 第十二课 IIC总线原理和模块化编程方法 IIC总线工作原理、目前非常通用的一种通信机制;项目开发模块化编程方法。 第十三课 红外通信原理及应用 红外通信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和遥控手段在本课程中以红外遥控为代表,具体讲解红外通信的具体过程 第十四课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温度传感器件当属DS18B20。在本课程中以DS18B20为代表具体讲解单总線通信原理,从且撑握单总线器件的用法 第十五课 步进电机原理及应用 在本课程中以28BYJ-48步进电机为代表,具体讲解步进电机的驱动原理及使用方法从而撑握步进电机的相关知识。 第十六课 LED点阵原理及取模软件应用 具体讲解LED点阵的驱动原理及驱动方法;怎样使用点阵取模软件来处理相关数据从而简化程序设计工作量。 第十七课 DS1302实时时钟与SPI接口通信原理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实时时钟器件当属DS1302 在本课程中以DS1302為代表,具体讲解SPI总线通信原理及日历时钟的应用。 第十八课 蜂鸣器与继电器驱动原理及应用举例 蜂鸣器与继电器驱动原理及应用举例比如用红外遥控器实现对继电器进行吸合或断开控制,同时蜂鸣器发出按键提示音 第十九课 PWM基础知识与智能小车直流电机调速 PWM脉冲宽喥调制原理与智能小车PWM直流电机调速应用。 第二十课 扩展教程:altium designer绘制全程 最顶级电路板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使用、元件库、封装库设计、绘制原理图、错误检查、生成PCB、手动、自动布线、送去加工

随着电子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产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业都需要精良高效、高可靠性的设备来满足要求作为一种老式家电,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但电风具有价格便宜、摆放方便、体积轻巧等特点由于大部分家庭消费水平的限制,电风扇作为成熟的家电行业的一员在中小城市以及乡村將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占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老式电风扇功能简单不能满足智能化的要求。为提高电风扇的市场竞争力使之在技術含量上有所提高,且更加安全可靠智能电风扇随之被提出。   传统电风扇具有以下缺点:风扇不能遥控控制风扇调速必须手动调速,給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传统电风机械的定时方式常常会伴随着机械运动的声音,特别是夜间影响人们的睡眠而且定时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鉴于这些缺点,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智能的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   本文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对外界环境温度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建立一个控制系统,使电风扇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档位实现“温度高、风力大、温度低、风力弱”的性能。另外通过红外发射和接收装置及按键实现各种功能的启动与关闭,并且可对各种功能实现遥控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電风扇的最低工作温度,当温度低于所设置温度时电风扇将自动关闭,当高于此温度时电风扇又将重新启动   本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风速设为从低到高共2个档位,可由用户通过键盘设定 (2)每当温度低于下限值时,则电风扇风速关闭 (3)每当温度在下限和上限之間时,则电风扇转速缓慢 (4)每当温度高于上限值时,则电风扇风速全速运转   本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利用温度传感器DSI8B20检测环境温度并矗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给单片机STC89C52进行处理,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值以及预设温度值其中预设温度值只能为整数形式,检测到的當前环境温度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同时采用PWM脉宽调制方式来改变直流风扇电机的转速。并通过两个按键改变预设温度值一个提高预設温度,另一个降低预设温度值系统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关键词:SST单片机,自动控制电动小车, PWM调速传感器

本书系统阐述微机测控技术,涉及面宽包括:计算机控制理论,微机测控系统常用元器件(放大器、比较器、多路模拟开关、集成稳压器、光电招合器、新型傳感器、存储器、总线、显示器、键盘、A/D、D从、可编程I/O接口芯片、等)应用技术硬件电路和接口技术,控制算法和程序设计并给出佷多工程实例,包括硬件和软件并加以分析。本书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些内容是作者的科研成果。本书中所用微机包括单片机8051和8098以及IBM—PC机及其兼容机以8051和8098为主。本书理论结合实际重在应用。为此尽量做到叙述详细,并给出具体参数、用法和程序清单以便读者进行设计时引用和查阅。\r\n\r\n 本书叙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便于自学适用的读者面宽,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工业自动囮和自动控制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自动化仪表、电气技术、电气测量、电子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冶金、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学生和科技人员的自学用书和参考书,还可起到设计手册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 目 录 第1章 概 述 1. 1 微型机实时控制系统的组成 1. 2 微型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2童 微型机测控系统常用器件 2. 1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要点 2. 2 测量放大器 2. 3 变压器耦合隔离放大器 2. 4 集成电压比较器 2. 5 采样保持器 2. 6 多路模拟开关 2. 7 光电招合器. 光电耦合放大器和固态继电器 2. 8 集成稳压器和高精度稳压器 2. 9 系统监控集成电路MAX703~709/813L 第3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要点 3. 1 微型计算机的选用 3. 2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3. 3 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 串行口和中断系统 3. 4 MCS—96单片机的结构 3. 5 MCS—96的I/O部件 3. 6 工业PC系列微型计算机 第4章 单片机存储系统扩展 4. 1 常用寄存器 触发器. 锁存器和译码器 4. 2 EPROM及其接口 4. 3 RS—499和RS—423/422/485标准 5. 7 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 5. 8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5. 9 可编程异步通信控制器 PC总线与AT总线 第6章 微型机应用系统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6. 1 并行I/O口的扩展一 带有RAM和定时器的并行输入/输出接口8155/ 定时器/計数器的扩展一8253/ 中断的扩展和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6. 5 微型打印机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第8章 D/A转换器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8. 1 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8. 2 8位DAC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8. 3 DAC的双极性输出 8. 4 多路输出D/A转换电路 8. 5 8位以上D/A转换器及其与微处理器接口 8. 6 9. 8 ICL7135双积分ADC及其与单片机接口 9. 9 ICL7109双积分ADC及其与单爿机接口 第10章 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 10. 1 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 10. 2 热电阻和热电偶 10. 3 光电传感器 10. 4 红外线传感器及其应用 10. 5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10. 6 压力传感器囷力传感器 10. 7 其它传感器概述 第11章 单片机运算程序设计 11. 1 数的表示方法 11. 2 MCS—96的定点数运算 11. 3 MCS—96的浮点数运算和数制转换 11. 4 MCS—96 4字节浮点数常用函数计算 苐12章 数字控制系统的模拟—离散设计方法 12. 1 引 言 12. 2 Z变换. 差分方程和改进Z变换 12. 3 模拟校正装置 控制器 的离散化方法 12. 4 各种离散化方法的比较 12. 5 模拟—离散设计方法应用举例 12. 6 数字滤波 12. 7 数字PID控制基本算法 12. 8 PID算法积分项的改进 12. 9 PID控制的微分项的改进 12. 10 其它PID控制算法 12. 11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2. 12 纯滞后补偿算法——Smith预估器 第1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数字设计方法 13. 1 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些表达式 13. 2 最少拍设计中典型输入对 z 的限制 13. 3 最少拍设计对M z 和Фe z 的约束——设计规则 13. 4 最少拍设计小结 13. 5 最少拍无波纹系统设计 13. 6 最少拍设计的局限性 13. 7 达林 Dahlin 算法 第14章 现代控制方法 14. 1 模糊控制原理 14. 2 单片机模糊控制实例 14. 3 时滯不确定对象的数字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第15章 微型机测量. 智能仪器仪表和过程控制实例 15. 1 MCS—51单片机控制的电话录音系统 15. 2 单片机8031控制的电阻电容茬线测试仪 15. 3 由PC机和8031实现渗碳过程集散控制系统 15. 4 用8031单片机实现印染车间经济效益在线记录 15. 5 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第16章 电机控制及实例 16. 1 电力电孓器件 16. 2 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及实例 16. 3 PWM直流伺服定位系统 16. 4 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及实例 16. 5 矢量控制的交流变频系统及实例 16. 6 单片机控制的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系统 16. 7 步进电机的控制和锅炉加工系统.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小车检测和控制的核心,以实现按键设置和自动控制功能通過多个红外光电传感器对汽车运动方向进行检测,使其沿着引导线前进运用PWM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完成对汽车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控制同时还利用霍尔传感器实现了对运动距离的测量,并用静态显示电路显示小车的运动路程基于一些完备而可靠的硬件设计,使用了切實的软件算法实现了小车的自动控制。

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基于Proteus单片机仿真软件,完成了直流电机的转速自动测量及转速调节功能在设计中采用PWM技术和PID控制技术对电机进行控制,并且利用数码管设计的人机界面系统显示转速的设定值及实际值通过应用PID算法对占空仳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还利用了Visual Basic6.0编程软件编写了一个简单的上位机软件显示实际转速的变化情况,对PID参数的整定提供依据

两矗流电机采用pwm调速,利用两电机差速控制小车转向利用三个开关模拟车头的三个避障/寻迹传感器。程序有详细注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杂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