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生财富骗局吗是不是骗人/的?

e生财富投资收益
没有找到 e生财富投资收益 的相关文章!
e生财富投资收益 论坛热贴
没有 e生财富投资收益 的相关贴子!
e生财富投资收益 相关专题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5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e生财富 - 企业资料
e生财富 - 用户口碑
已有2人评论
红岭创投与联和集团的业务合作/bbs/Read.html?sid=8-&touid=98656
e生财富数据指标
e生财富数据指标
&&&&&&&&&&&&一年一度的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金博会”)已连续举办了七年。本届金博会,e生财富将与各位新老客户直接面对面交流。e生财富将在展会场馆内配备多名专业理财顾问,为有投资需求及融资需求的客户现场进行答疑解惑,并提供专业的P2P理财知识讲解,...
&&&&&&&&&&&&&&&&春节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诸如绩效奖,团队奖,双薪,加薪等“年终福利”却已经悄然而至。温州一家“壕”公司年会上放出80万现金,让每位员工抓钱,抓的越多年终奖拿得就越多。又到一年年末,年终奖——是企业对员工...
更多信息欢迎大家查询佳璐数据,交流分享。。。
前言:这是e生财富所有人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一个团队成立并...
活动一:e生财富注册+实名得10元话费,人人有份
1、活动时间:日-31日;
2、活动期间新用户在e生财富网站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就可获赠10元话费,话费在次周三充值到你注册的手机号;
活动二:投贷宝注册100%获得20元手机话费
1、活动时间:日-31日;
2、“注册送好礼升级活动”:在活动期间成功注册的用户...
明日(3月7日)e生财富()上线半年庆,15:00发1880000大秒!
最多只能投5W,标满不了会开放限额,利率年收益6%,即千五收益,如1W挣取50元。满标即还。
友情提示:
1、秒标之后立即取出新充值资金要收取千分之五费用,如需免费提现,需在15日后。
2、有密码的,不能自动,如欲投标请提前咨询我可可&&&&&...
&&&&&&&&e生财富一周岁了!为庆祝e生财富成立一周年,同时答谢新老客户长期以来对e生财富的关心、信任与支持,8月20日—9月20日,e生财富周年庆征文活动开始啦!&&&&
一、征文细则
征文主题:我与e生财富的故事
征文对象:e生财富全体用户
征文时间:8...
还有谁投资了该平台
还有谁关注该平台P2P 理财是庞氏骗局吗?
他们所谓的小额贷款 都贷给了哪些群体或对象
为什么会年收益率那么高?同时也一直不断传出跑路的新闻:那么问题来了,P2P理财是一种新型的骗局吗?如果不是,那么P2P理财适合怎么样的人去购买 适合多大的资金去投入
如何甄别P2P平台的好坏?
按时间排序
116 个回答
P2P理财,壮大与美国的金融玩法。不过,引进中国之后,进行了各种变种。这个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了。至于楼主关心的。P2P理财是不是旁氏骗局?我想大声说本来不是,但后来,不得不是!本来不是,但后来,不得不是!本来不是,但后来,不得不是!(不理解?请读三遍。)怎么说呢?我们都知道金融:就是资金的一进一出(一借一贷)。其实,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的P2P理财99%(如e租宝一类的),其实也都是在线下,找到一些项目,然后通过包装(产品设计),然后把这些个项目资产包拆分(所谓的“债权转让”)给普通的小老百姓!我们现在先抛开 什么期限错配,资金池的问题,直接来算算这些P2P理财,要获得这么资金的成本(也就是说,把钱融进来,需要多少成本)1.承诺客户年回报率最低:12%。可以说P2P和线下理财类公司之所以大行其道就在于其对客户承诺的收益比其它理财产品都要高。而12%算是目前国内一线P2P类公司承诺的普遍收益。通常情况下15%很正常,20%不是梦。2.营销类员工底薪+行政类人员工资+财务类等后台管理费用:5%。P2P行业员工存活率极小,不到10%。而人均底薪在无形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占融资额5个点并不算高。以事后E租宝为例,其融资额在P2P是第一,年融资额达500亿,但是其每个月的工资近3.5亿,年工资就是占比9%,即使减去其2.5%的提成,也超过5个点。论规模E租宝是最大的,所以人力成本算是最低的。5%的计算比例非常保守!3.销售人员提成:3%。P2P这个行业永远在大量招人 ,之所以比较诱人,其中一条在于提成高。3%的提成是行规,即使是全国性比较大的P2P公司也不会低于2.5%。5个点很正常,不正常的有18%。4.营销费用:3%(不计门店固定投入)。P2P类公司营销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年会与营销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最豪华的酒店,还有老年人最喜欢的大米与油,礼品送苹果和宝马车都非常之正常。还会经常请一些政府官员或是明星来站台(在最新投融无忧的帐目上有最好的体现)。3%的营销费用提取依然非常保守。5.资金闲置成本:5%。即使是银行,其资金使用情况不可能达到100%。而绝大多数P2P公司,尤其是线下门店类,资金的归集与贷出是需要时间的,而这样是需要付出资金成本的。当然如果像E租宝这样,完全不放出去,自用。则另当别论了!5%的计提是必须。6.坏帐准备成本:5%。2015年中国农行直接坏帐率超2%。即使是风控一流的四大国有银行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坏帐都节节攀升,而新兴的P2P,无论在风控,客户数据与质量上都不能与银行相提并论,所以5%坏帐准备也是必须的。7.门店固定投入成本,线下门店类的P2P理财公司其通常都会选在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装修,最大的门店,最大的传宣,以此来增加其可信度,尤其是信奉眼见为实的中老年人。举一个例子:武汉积玉桥一家线下理财类公司,成本租金超过600万,而年融资额不到5000万,这其实在武汉已经算不错的成绩了,占本金超12%。结语:粗略小计一般上了一定规模的P2P线下理财类公司其资金获得成本达到38%,即使是经营状况和融资能力比较好的公司其成本都不可能低于30%看到了吧?如此之高成本,30%的融资成本!请问一下,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哪个企业愿意去借30%的资金?这就是为什么说,P2P理财,本来不是庞氏骗局。但后来,又不得不成为庞氏骗局的原因。因为入不敷出。
继中晋、E租宝事件后,P2P还能选择吗?众所周知,现在P2P这个词已经被玩坏了。P2P沦为史上最惨背锅侠 中晋、泛亚、快鹿都不是P2P。“尽管e租宝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泛亚是贵金属交易所,快鹿财行是众筹拍电影的,中晋是做股权基金的。事实上都不是P2P,但都被报道为P2P。为什么凡是出事的屎盆子,都要往P2P头上扣?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媒体猛于虎,我为P2P鸣冤!”一位业内人士无奈表示。快鹿集团与中晋资产,都不是P2P网贷平台,特别是中晋资产,甚至连范畴更广的互联网金融都不沾边,就由此轻率得出“P2P行业这是怎么了”的结论,未免太想当然了吧。但如果你分得清中晋资产是做私募的,还把它跟P2P混在一块恶意炒作,那真的就是恶意满满了。  确实,最近金鹿财行、中晋资产相继出问题,继e租宝事件后,P2P也再次如约成为“背锅侠”。每一次,似乎只要与“金融”、“理财”相关的“屎盆子”,最终都会扣到P2P头上来。  有业内人士感慨,现在朋友圈被各种负面消息围得水泄不通,整个互金市场充斥着“跑路”、“倒闭”的信息,这是极不健康极不正常的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的局面?  你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中晋资产人家压根没说自己是互联网金融,更没有说自己P2P平台。从它披露的信息看,中晋资产从事的是私募业务,为私募机构。  而金鹿财行的官网简介是:金鹿财行是以社区金融服务为中心、提供定制化综合理财服务为主的金融咨询服务类机构。业内以及上海金融办都是将其归类于线下理财公司的范畴。  为啥后来很多人都把它认为是P2P了? 这其中,自然要说到发布消息的载体——自媒体、媒体。  让P2P“背黑锅”的,大致有两种情形:故意的和无意的。  例如,某公众号发文《中晋也暴雷了,我们还能不能和P2P好好完善了?》,有读者在留言中指出中晋并非P2P平台,得到该公众号的回答是:“是的,中晋、e租宝和泛亚都不属于狭义上的P2P,但谁叫现在P2P已经被大众高度认知了呢,而且还是负面认知的。”  ——这种态度,明显就是故意为之。有些公众号就是这么任性,打着教人“理财”的口号,竟然连这种基本的概念都能故意混淆,你让投资人怎么相信你的专业度?一个娱乐圈的都来对金融圈指手画脚,悲哀  当然,也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某娱乐圈的自媒体在其推送的文章中称“如果投资的钱到了另一家P2P平台中晋,那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业内人士对这类自媒体真是哭笑不得:“一个搞娱乐圈的,都来对我们金融圈指手画脚了。这不仅是他们的愚昧,更是我们的悲哀。”不过,这家自媒体态度还挺好,经业内人士纠正,诚恳表示“为自己的不专业和没有在推送前第一时间请教专业人士,直接引用网上的说法,造成如此低级的错误而深深致歉。”说到不专业,不得不提某互联网金融记者的公众号,在其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先是提及了一下快鹿集团、中晋资产、e生财富,接着得出结论:一天数起重大案件,P2P行业这是怎么了?  快鹿集团与中晋资产,都不是P2P网贷平台,特别是中晋资产,甚至连范畴更广的互联网金融都不沾边,就由此轻率得出“P2P行业这是怎么了”的结论,未免太想当然了吧。但如果你分得清中晋资产是做私募的,还把它跟P2P混在一块恶意炒作,那真的就是恶意满满了。前几天,一篇名为《昆仑万维被业余黑 写股票的果然不懂P2P?》的评论文章在圈内流传开来,不少人业内人士纷纷指出:现在的记者专业性水平堪忧,不懂你就问嘛。“三人成虎。希望大家多一些理性分析,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牵强附会。”  有人直言:“P2P要死,应该是它完成历史使命,功成身退,而不是被一群无知的人,打得狼狈到要急退江湖吧。” 说来搞笑,近年来,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于是,“P2P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唐僧肉’,‘牛鬼蛇神’都想跑来赚笔快钱,以公知、媒体的名义”(此处借用一下网贷之家创始人老徐的话)。另一方面,也有无数的砖家、学者以及各路神仙出来,对其指手画脚,反正P2P是没人要的野孩子,我爱打爱骂,你管得着嘛……  鱼龙混杂,纷纷攘攘,构成了特别的网贷风情画。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  最后,用波士顿的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  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应该说,庞氏骗局的名堂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假借P2P之名行骗,但是不代表P2P就是庞氏骗局。由于现在网络发达,而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也并不完善,导致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捷径,采用各种方式,诸如最近的中晋,就是美女炫富来拉来冤大头进去“投资”。其实不止P2P,目前所有的网上理财公司都应警惕,想要了解一个平台是否可靠,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一般而言,理财平台运营一年以上,由于资金运转了一周,从一定程度上也就保障了资金的流动性。理财公司可以考察平台的是否有:ICP备案,公司注册信息是否在网站内展示,包括注册资金、法定代表、注册地址等,运营时间是否够长。一般公司越规范,实力就越强、平台也越安全。二、了解理财公司的风险管控措施。众多无金融经验的理财平台,单凭略知一二的互联网技术就敢搭建平台,这是一种投资者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投资者还应该注重贷款的抵押物,比如房产、车辆或者抵押款,内在价值不同,也会决定理财的有效兑付程度。三、弄清楚借款用途以及还款方式。借款人是用钱来做什么的,投资房产?众筹投资股票外汇?是否有固定收益?收益有没有可能覆盖借款成本等等。(如果别人用18%的年化借钱去投资普遍收益才10%左右的项目,那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了,很可能是平台想用高收益率来吸纳资金,然后当然就是跑路啦)因而投资者在签订合同是要留意借款项的用途及还款方式。四、了解是否有公司担保、是否有风险保障金,一般是多少。还款风险金保证,就是当投资者对应的债权清单上的借款人逾期或坏账,由还款风险金账户中的金额先行偿还本息。当然,不要轻信任何人的推荐,一定一定要自己去了解了才去投资,可以先投资个几百进去,感受一下,同时也多了解一下,至少要尝试投资、收益、提现的全流程,才能稍微加大投资,否则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的行为
我来讲讲p2p是怎么回事吧,如果说p2p都是庞氏骗局,那肯定有失偏颇了。最近这段时间,P2P行业可谓流年不利,首付贷、校园信贷、跑路潮、互联网金融规范等金融热点中都有P2P的影子,似乎一夜之间,P2P从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变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个行业究竟怎么了?其实,以E租宝出事为标志,P2P行业就一直负面信息不断,一面是监管机构加大了整顿力度,各地暂停P2P注册;一面是更多的P2P平台陷入困境,跑路公告一个比一个绝, 不少投资人开始谈P2P色变,大量资金从行业撤出。P2P行业到底怎么了?P2P行业还有没有明天?出路又在哪里?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从行业初期的一个业务创新说起。P2P行业曾被寄予厚望在当前的舆论环境里,P2P似乎成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它甚至成了互联网金融欺诈的代名词。然而,在诞生之初,P2P作为小额借款人和投资者中间的信息平台,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被寄予厚望。小微融资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真实信息获取成本高、单笔业务利润贡献低等原因,小额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大量的小额风险投资者也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为借款者和投资者搭建一个资金供需信息平台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P2P行业借助互联网的信息集散优势应运而生。初生的小额借款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主要适合风险承受型投资者进行投资,他们的投资实力和总资金规模决定了P2P行业的规模边界。为何会打开潘多拉魔盒?由于行业的低门槛,P2P行业很快成为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大量P2P企业的涌入使行业业务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风险承受型投资者的成长速度,使得P2P行业发展很快就触碰到了天花板。此时,P2P行业理应放弃对规模的过度追逐,一方面进行行业自我净化,淘汰效率低下的企业;另一方面,着力培育风险承受型投资者,不断扩充行业成长空间。然而,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开始越过行业边界,为投资者提供本金保障,从而打开了稳健型投资者的广阔市场。本金保障条款使得P2P企业必须关注借款者信用风险,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以降低风险。随着对借贷过程的介入愈来愈深,P2P企业的平台中介性质逐渐变淡,越来越向提供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靠拢,P2P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异变。劣币驱逐良币,谁之过?诚然,通过吸引稳健型投资者的进入,给P2P行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但因为背离了行业本质,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本金保障条款对少数坚守“中介”性质的优质P2P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引发劣币驱逐良币机制,最终甚至导致真正的中介型P2P企业消失。在这个过程中,P2P平台有责任,投资者和借款者又何尝没有责任。从投资者角度看,同是提供本金担保,投资者会优先选择借款项目平均收益率高的平台,这在客观上加速了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进程。为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一些P2P平台可能会放任高风险借款者进入,同时为持续运营,这些企业运作模式可能向庞氏骗局演化,即通过持续吸引新资金的进入来弥补高风险项目的坏账损失,并按时还本付息,从而吸引更多资金介入。这种庞氏骗局式的运作方式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相反,一些真正优秀的P2P企业,坚守项目审核和风险控制,选择推出来的优质借款项目,往往难以提供足够高的收益率,也就吸引不到太多投资者。从借款者的角度来看,无论优质借款者还是劣质借款者,其关注的是P2P企业的费用率、审核效率以及资金到位速度,因而更倾向于风险把控不严格的P2P企业。风险把控严格的P2P企业,不仅吸引不到投资者,对优质借款者也没什么吸引力,结果只能是交易量的下滑,难以维系下去。庞氏骗局总会被拆穿的据网贷之家数据,运营P2P平台数量高峰时达到2600多家,这么多家平台,几乎全部本息保障,居高不下的不良率使得不少平台滑向了“庞氏化运作”的深渊。通俗点说,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而骗局,总是会被拆穿的,尤其是行业从资金净流入变为资金净流出之时。先不说E租宝这种主观恶意欺诈的伪平台,就是主观意愿是做大做强的平台,受限自身的项目资源和风控能力,想把高风险的小微融资业务做好也是有心无力。面对不良率的高企,也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随着一些平台陆续出现问题,整个行业环境发生变化,资金开始净流出。当拆东墙补西墙也做不到时,跑路潮也就涌现了,进而加速资金流出,加速更多的平台出现问题。这正是当前P2P行业的写照。P2P行业的出路在哪里?危机因其业务模式异化而起,也要从改变业务模式着手化解。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禁止P2P企业出台任何的保本政策,同时要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这些规定将有效推动P2P行业回归信息中介的本源,最终使整个行业回归正轨。但政策的发酵需要时间。短期看,2500多家平台的现状决定了P2P行业难免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期。此时,行业内真正有追求的P2P企业一定要主动调整业务模式,通俗讲,就是进入过冬模式。首先做好流动性管理,尤其是挤兑风险的应对预案;其次要精简不必要的开支,放慢市场营销的脚步,做到极端情况下的财务可持续;最后要放慢业务拓展步伐,行业寒冬,切忌逆势而行。与此同时,发挥互联网企业的线上优势,以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为重心,着力在中介性质的P2P本源性业务上培育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存量客户沉淀,并静等行业的自我净化。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既需要这些优质的P2P企业耐得住寂寞,也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最后,只有脚踏实地、找准投资者群体定位并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P2P企业能存活下来,并在新的基础之上发展壮大。
如果它的借贷关系是伪造的,那么就是如果它的借贷关系是真正存在的,那么就不是。但是如何考量这其中借贷关系的真伪性,很难。所以投资者职能看这些机构的风控系统是否完善,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p2p和保险一样,是概念正确,但执行走样且无法监管。。。。理财产品,应该像商品房一样,在银监会有逐一登记备案:谁建的房子(地址,楼层,房号==xxx贷款项目),卖给了谁(房产证上的名字==理财产品用户)如果严格监管之后,靠高利息骗取你的本金的做法肯定没有了,利息自然也就会大大降低
是不是很奇怪,我一卖辣椒酱的不好好卖我的辣椒酱,竟然说P2P的问题。所以,此篇文章仅代表自己的观点,和“辣先生”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最近上海几个有名的p2p投资平台相继出现危机,中晋资产非法集资数百亿,20位核心成员被全部抓获。黄晓明代言的“东虹桥”老板跑路,对付无门。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金鹿财行、当天财富陷入兑付危机。和去年震惊金融业界的E租宝,曾号称500亿平台的倒下。都说明P2P存在很大的问题。出于青年人的良知,让我觉得今天有必要来说一说为什么我不把钱存P2P平台?什是P2PP2P金融又叫P2P信贷,是互联网金融(ITFIN)的一种。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的闲余资金为了升值保值将钱出借给另外一个人,并且相互约定利息、还款时间以及还款方式。但是这个人又担心自己出借给陌生不安全,所以引进了平台,就借贷关系做个担保并完成相关借贷手续。这个平台就是P2P平台。后来经过发展,个人与企业的债权关系的转让就成了P2C平台。P2P模式理想状态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个有钱对接另外一个缺钱,各取所需。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尤其是p2p平台的出现,这种理想情况就几乎不存在了。为什么不存在呢?第一债权和良好债务标的不对等,P2P公司一方面需要运营成本,一方面需要兑付之前的利息和到期的本金。那么不得不对接劣质债务标的。劣质债务标的风险不言而喻,很容易出现坏账,死账。所以,某些P2P平台老板欠下高额债务,带着小姨子跑路,就合情合理了。在上海,求职第二份工作之前有短暂的入职过(3天)一家p2p平台,名叫“当当贷”。也曾经去“金鹿财行”面试过团队经理。开始我还以为和当当网有什么关系。已经于2015年暑假跑路,欠下员工工资几十万,欠投资者就更多了。当时入职的时候就觉得公司气氛就很奇怪,每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喊口号,地推想尽一切办法拉年纪大的群体来公司。另外一个团队和团队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把我看醉了。最主要的是公司所谓的业务,让我觉得我是入坑了。“当当贷”号称它接的债务标的都是起码有2到3倍抵押担保的,属于非常安全的。稍微用脑袋想就知道,这么抵押担保去银行借钱随随便便而且利息还低。第二,当时给手下员工的业务的利润点是年化率24%,留足客户的13.4%剩下就是员工的。即你假设找到一个100万的客户,当月就能拿10万6加上工资2w,总计12.6万。这一看就是不合理的,要不当当贷的标的就是假标的是一个庞氏骗局,要不就是债务标的是劣质的。第二"庞氏骗局"打着p2p的幌子,干着非法集资的勾当。 拿着投资者的钱过着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举个栗子,投资者拿出十万给某P2P平台,并许诺每年的利息是1万。那么只要一年后给你1万元,只要打好时间差,剩余资金想咋整就咋整。哪天没有资金流入,或出现集体兑付的情况。到头来也是一地鸡毛。有位朋友从新余来上海求职那段时间住我哪里,跟我讲之前他在广州的工作经历。大学刚毕业的那会他和朋友到广州一家p2p平台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拿着一些还不相干的宣传单,去街边拉着老太太和到老大爷去公司,美其名曰送鸡蛋和一些礼物。实质开始讲课洗脑,要这些爷爷奶奶拿着大半辈子的辛苦钱放在他们公司理财,公司还要求他们尽量不要和他们子女说。而且,这家平台给员工的23%的提成,大团队经理的月薪是50万,3月不到就开着玛莎拉蒂上班了。其中的秘密不言而喻。我朋友3个月没开单,就被辞退了。第三不可能出现优质的债权标的,银行贷款利息6%左右,如果是优质的债务标,为什么不选择利息低的银行,反而选择12%(可能还不不止)的p2p平台呢,那就说明债权标的本身就不够优质。所以我不会把钱存p2p平台,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都是风险和收益成正比。2年的金融生活让我玩不转,所以我改卖辣椒酱了。好的p2p平台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气质?1、公司金融牌照齐全又自身很有钱能够承受坏账,填平大坑。2、具有东方某神秘力量组织撑腰,能够摆平一切事情。那我为什么也不存,因为一个大写的穷字写在我的脸上。那么问题来了,你要不要买一罐用青年的良知制作的辣椒酱压压惊?废话说了这么多,要是对你或者你的朋友有用,就转发一波,直接推了P2P平台的高地。没用,那就算了。
这两天除了某酒店的事情刷屏以外,另一件被刷屏的事情就是又一家大型P2P出事了,受害群众十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两三万,资金涉及几百亿。你想老年人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没花钱享受,却被骗子坑了。其实我对着中晋没有什么印象,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丑的一逼还像整了容的女财富经理人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先后在上海及其他省份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通过网上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并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而公司发生崩盘,据说都是由一位美女炫富引发的。知情者爆料,中晋资产拉客户使出了美人计这一招,而在营销中,雇佣了美女程明作为企业顾问。要是你第一次看到她的朋友圈真觉得,卧槽,这么励志,这么努力,发的朋友圈说的话好文艺,有理想,我喜欢这样的,其实你看看你的朋友圈也有这种,一会到这旅游了,一会出国了,一会淘宝购物车还有十几个未发货、一会工作了谈了个大生意发张自拍照,一会说身边都有对象我怎么还单身呢,然后惹得底下一群人跪舔,完完全全是一个既奋斗又长得好看的完美案例呀;套路呀!!!真正的套路是啥?比如你问一个P2P有风险吗?然后他就会讲任何理财都有风险,就算是银行也有风险,然后巴拉巴拉讲一些收益和风险的区别,还有个人承受能力什么的,聪明的人已经赚了几十万,现在你还在考虑风险的事情;对于个人来说,自己刚开始时很欣赏这个P2P的,因为它的确让很多需要用钱的人找到了一个方法和渠道,也不用向银行担保什么东西,但是不好的是总有一些简直不要脸的人以谋私利的意图去做P2P。但是投资最忌讳说服别人去做某些投资行为。因为你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风险;所以很多投资理财论坛大多不会真正告诉你买哪些基金或者买哪只股票,大多分析师都是最后说一句仅供参考;其实P2P也不是不可以买,如果你没有那双什么都破的眼睛,不过一般人都没有;建议不要买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公司,你像出事的那几个P2P我都没有听说过,当然我的朋友圈也不会推荐这种的,所以我的朋友圈还不错,还没有出现像刚才那个女经理人,像BAT的一些大公司的基本上都听过,你说利息少,对呀,大公司的P2P利息还这么低,那些小公司凭啥就能那么高?难道比BAT都有钱?能够承受危险?只要年利率超过12以上的P2P都是耍流氓。对,就是我说的,不用和我辩论。
现在在火车上,邻座一位从P2P借贷20万跑路的。可能被对方催债公司告了,被请去喝茶,他姐姐跑到深圳赎他出来跑路,准备隐性埋名去摆地摊,反正钱不打算还了,已经挥霍掉了。相信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关于p2p是什么,庞氏骗局是什么,大家都说得很清楚啦。结论也就是: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但是多数不大正规我就来说说sth about民间借贷的利率噜~~201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的利率划分出“两线三区”三区:司法保护区:小于等于24%预定利率未超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约支付利息,人民法院予以支持自然债务区:24%—36%超过24%的部分属自愿履行范畴。法院不保护,已支付不追求,未支付不支持无效区:36以上法院不保护,且强制返还。so,那种号称回报20%以上的平台,真的就不要贪了。你想要的是利息,人家想要的是你的本金!但素!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所以收益低的就意味着安全吗?也不是的(唉~早知世界如此复杂,宝宝当初就不下凡了)收益高低和安全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去年6月,某家主打低收益的平台照样跑路。可以这么说,P2P最开始就是靠高收益发迹的,即便是现在,在中小实业企业集中的东部地区,由于融资需求比较多,扎根这些地域的P2P平台的收益都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总之~P2P公司贷款业务一般收取借款人的利息不得超出24%,平台运营成本一般会在8-10%之间。若给到出借人15%及以上,平台是无利润运营或亏损运营。像yxc(隐去,免得你们说我打广告),一般项目收益8%-11%,这几乎是平移了项目收益的。偶尔做推广活动的时候会有15.8%,其中平台补贴了几个点。嘛~嘛~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具体情况,具体看了。主要看平台的项目,是否真实透明
P2P是什么?本质就是传统的民间借贷。P2P借贷平台就是为资金供需的个体之间提供信息服务和借贷撮合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或者说,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所以,P2P本身并没有问题。至于你看到的那么多骗子平台、倒闭的平台,他们不是P2P,而是打着P2P幌子的骗子平台(如“自融”,“旁氏骗局”),或者做了P2P平台不该做的事(如“担保”)。适合什么样的人去投资?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理财知识。至少有一条:投资收益和风险基本是成正比的。不是利益相关者,我只是把大部分可用资金放在了P2P平台,年化利率6%~10%。
庞氏骗局,通俗的理解一般认为就是手头没有资金,通过各种募集资金,以借新还旧方式维持着运转。金融活动关注的是风险性、流动性、收益性,其中风险性特别重要,与实体企业不同,实体企业没有资金了,生产经营就会发生困难,进而会很快倒闭破产,金融企业在保证风险可控下,资金只要能保持流动,即使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不至于会倒闭,为保证流动性,金融机构会采取借新还旧,或拆东墙补西墙方法,维持资金流动,因为一旦资金流动发生困难或危机,金融企业就玩不下去,面临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波及社会各方面,基于此,保持流动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事务。回头看看我们的金融机构,往全部范围来说,只要金融机构不倒闭,能保持资金正常流动,某种情况下也在做着借新还旧的套路,从这点而言,其实金融机构都存在着庞氏骗局的现象。
p2p平台迟早要跑路!运转良好的p2p虽然给投资人和贷款方牵线搭桥,但别忽略了一点,借钱的一般是通不过银行信用审核的(如果银行给贷款人家会傻逼的付这么高的利息来民间借贷么,不排除需要过桥资金的),那么不良客户多了风险积聚,终究会爆发,然后挤兑倒闭至于纯粹旁氏骗局的p2p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早晚扛不住!……………理智的分割线……………………高回报率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有也别渴望会砸自己头上。有那么多脑袋比你聪明资源比你多手段比你强的人在渴盼着被市场低估的机会,你认为他们会花钱宣传着把面包送到你嘴里么?
肯定不是 ,庞氏骗局跟传销差不多,总有一个托底的,P2P不是啊,很多骗子都是打着P2P的招牌在做违法的事情,在选择平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当某个行业或某种产品出现时,总会伴生一些问题,投资者学会辨别就好
骗局哪个行业都有,而不只是理财。你去一样买理财,可能会被忽悠买保险,太多了。社会诚信的崩塌可不限于哪个行业,而是整体的沦陷。还有法制的滞后也是无法容忍的。所谓p2p业务都已经出现七年多了,到现在都没有纠纷解决的司法机制和退出规则。没有规则,注定了违法成本太低。而且现在的线上理财,不只是p2p。还有很多是企业借贷。也未必都是个人投资,也有其他投资在里边。比如房地产抵押产生债权,分拆给投资人。汽车抵押也可以。
P2P不能说是旁氏骗局,只能说有许多不法的商贩利用P2P来进行旁氏骗局。还有这个平台本身是好的,存在即合理,但是现在已经被玩坏了,弄得人人喊打。我在这学到了许多关于P2P的知识,大家可以看一下。
PSP怎么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e生财富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