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二代与普通家庭嫁给富二代那个产量高

我市“脱毒马铃薯二代小种薯”首次成功试种
5月6日,由省科技厅、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和衢州市农科院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浙江省旱作粮油新品种选育团队一行,莅临我市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脱毒马铃薯二代小种薯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肯定我市在马铃薯脱毒种薯本地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马铃薯是以营养器官繁育的作物,品种感病毒病退化比较严重,省内除地方品种每年由农户自行留种外,东农303、克新4号、中薯3号等外来品种,每年均需从北方大量调入种薯。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每年需从北方调入6500多吨种薯。但因外来品种没有很好进行病虫检疫和质量控制,结果带来一系列问题:病毒传染日趋严重;品种类型趋向单一,熟期和品质等方面不尽人意,缺乏急需的菜用迷你特色品种和加工型品种;种薯质量低劣;品种混杂、种薯退化严重;切块种植,种薯浪费大,成本高,季节性强。因此,培育和更新本省薯类品种,推广脱毒小种薯,改进栽培生产体系,发展产业化生产势在必行。此次我市脱毒马铃薯二代小种薯的成功生产示范,将有望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红薯”也是马铃薯_农视网
“红薯”也是马铃薯
flash地址:
试试用农视网App扫一扫,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视频。
来源:农视网
时长:01:09
青薯168,当地人叫它二代红薯,因为它的外观、颜色、形状,都和红薯差不多,比普通马铃薯的淀粉含量要少。
责任编辑:许瑞龙
大家都在看
视频人气榜
每年清明前后,内蒙古草原上的温度还在...
讨小海是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上的渔民一...
一起蹊跷的车祸,一个神秘的死者,一场...
聚焦三农__墓地乱象何时休(节...
广宁位于广东中部偏西北,地处北江支流...
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经中国文联批准,由...
相比当下荧屏上明星真人秀大行其道,“...
东北出好米,不是稀罕事儿,但有一种东...
家常美味,精工细作,唇齿留香——舌尖...
聚焦三农__制度约束的是办事人...中国新主粮为何是马铃薯?  在马铃薯被引种到中国将近五个世纪后,这种多年生草本作物开始正式被确定为中国人的主粮之一。  农业部日前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出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至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中国就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希望马铃薯这种不起眼的作物品种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早已是继小麦、稻谷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马铃薯至今已有一万多年历史,16世纪经西班牙人带到欧洲后得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种植。  在中国粮食产量近年来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中国这一粮食战略颇受全球关注。一些外媒评价,中国将便宜的马铃薯视为解决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中国为何要寻找新主粮?  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顺利实现“十二连增”,全国粮食年产量再次刷新,达62143.5万吨。  在此背景下,中国最近几年却一直在寻找新的主粮作物,且显得有些急迫,这多少令外界不解。  对此,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去年曾解释称,尽管中国粮食总产量持续连增,但压力仍旧极大。  数据显示,在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起始年2003年,当年中国粮食产量4.3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34公斤。中国生产的粮食勉强够吃。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  另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中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增产,可是,当年中国粮食消费却高达4.97亿吨,中国自产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消费了。  近些年的另外一些数据还说明,中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粮食进口量和粮食需求也在齐增。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只有157万吨和175万吨。  更新的数据是,2014年,中国进口粮食(包括大豆)总量达1.04亿吨。截至2015年10月,当年粮食进口量已达1.03亿。  而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预测,目前中国的粮食总需求为6亿吨,2020年会达到6.7亿吨,2030年达到7亿吨,粮食需求呈增长态势。  所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了2014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显示,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及夯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三大任务核心的目的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15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把确保粮食安全列入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根据文件要求,今后各位地方大员必须在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等方面尽职尽责。  所以,在上述大背景之下,除了确保既有的粮食成产能力,在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更适合中国保障长远粮食安全的新主粮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为何是马铃薯?  早在2013年,农业部就提出了在中国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发展战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农业经济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徐振宇分析,此时恰逢国际粮价大幅上扬,国内居民有可能面临“买不起粮食”的难题,马铃薯主粮化有现实意义。  但粮食市场逆转来得也很快,目前情况是国际粮食库存积压巨大,价格暴跌不断,国内国际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对此,徐振宇也指出,从长期看,由于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等特点,在国际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期,可作为后备粮食维系国内粮食供给。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在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受限。  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粮食产量增幅已连续3年下滑。在其余主粮作物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者营养不均衡等问题的背景下,马铃薯升级为“主粮”就有其必然性了。  从种植面积来看,马铃薯也有成为主粮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570千公顷(8355万亩),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去年7月于北京延庆召开的世界马铃薯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马铃薯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约四分之一。  另外,马铃薯这种作物的特性也使其具备成为主粮、保障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条件。  从环境资源角度而言, 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副主任、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对界面新闻分析称,马铃薯薯类作物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要比谷物对环境的需求低,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同时,“薯类的抗逆性比谷物更强,比如耐旱、耐高温、耐低温,对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比其他谷物更节水一些。”卢肖平说。争地之嫌  上述《意见》明确,中国力争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这一目标令外界担心马铃薯是否会与其他传统主粮争夺耕地。  对此,《意见》也明确,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包含“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  外界也注意到,2015年,农业部多次提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未来10年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至1.5亿亩。  显然,最终政策下调了种植面积。  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  “首先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有八千万多亩了,花五年时间增加一千多万亩,是并不费劲的事情。”卢肖平说。  同时,他还进一步解释称,所谓一亿亩种植面积并不等同于一亿亩地。“因为涉及重复耕作的问题,比如一块地一年可以种几季、几茬。有的地春天种其他作物,冬天种马铃薯。”卢肖平说。  《意见》还提到,马铃薯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3左右。  在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部去年11月2日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稳定在1亿亩。  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为扩种马铃薯提供了土地可能。晚疫病风险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比例为89%,低于95%的红色安全线。中国高层曾警告说,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但大范围种植马铃薯是否也存在着风险呢?在世界历史上,毕竟有因为大面积种植马铃薯而导致大饥荒的案例,这一案例就发生在19世纪的爱尔兰。  根据历史记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97,&0.00,&0.00%)以后,西班牙人将土豆带回本国和葡萄牙种植,这种新大陆的不起眼的作物随后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  但在欧洲各地,除了爱尔兰人,其他欧洲人一开始看不起马铃薯这种普通的作物。爱尔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农业落后。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由于气候等因素,到18世纪末,马铃薯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促进了这个英属国家的人口迅猛增加, 据统计,从1660年到1841年,爱尔兰的人口增加了17倍。  但单一化的种植结构以及过度依赖马铃薯随后也令爱尔兰遭遇了一场苦痛的历史。  由于马铃薯种类等因素,经过长期种植,爱尔兰的马铃薯种大大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845年,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使马铃薯变黑,在地底下枯死。由于爱尔兰的马铃薯品种不多,全部都没有抵抗真菌的基因,真菌很快肆虐全国,导致爱尔兰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绝收。  这种被称为“晚疫病”的马铃薯枯死病随即导致了爱尔兰历史上一场最大的饥荒。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只几年工夫,饥荒造成的爱尔兰非正常死亡人口达100多万,另有150万人为逃避饥荒移民海外。  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直接造成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历史结果,一是大量移民最终成为美利坚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历史;二是刺激了爱尔兰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其最终与英格兰决裂,走向了独立国家。  “晚疫病现在还是世界上没有完全攻克的马铃薯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就和人类癌症在医学上还没有突破一样。”卢肖平说。  根据公开的报道, 2012年,一场罕见的马铃薯“晚疫病”就在甘肃定西、内蒙古等主产区集中暴发过。数据显示,当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1100余万亩,而发生晚疫病的面积高达587万亩,是自199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  但与19世纪相比,“现在晚疫病可控可预测。” 卢肖平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爱尔兰当年之所以爆发大饥荒,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爱尔兰主粮太单一化。  “中国当然不一样,水稻、小麦、玉米作物很多样。一个作物受害,还有其他主粮作物,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卢肖平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千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8116.6千公顷,稻谷为30213.2千公顷,小麦为24141.3千公顷,豆类为8851.6千公顷。而马铃薯在内的薯类作物为8840千公顷,在粮食播种总面积中的比重并不大。  此外,《意见》中2020年马铃薯主食消费占总量比重也由此前的“50%”目标下调至30%。《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的分析称,这是高层对马铃薯主粮化和粮食安全有更理性认识的体现。李国祥称,一方面农业部门对未来的粮食消费量存在一定高估;而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目标也考虑到了目前政策落地过程中,技术、居民消费习惯跟不上等实际问题。种植技术和深加工困境  在中国的马铃薯生产消费已达世界第一的背景下,中国的马铃薯单产和人均消费量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平均水平为1.9吨,而中国目前马铃薯亩产量还低于1.3吨;同时,中国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仅为41.2公斤,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且消费结构单一。  2015年,农业部多次提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未来10年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此次新的政策确定了一个亩产达到1.3吨左右的五年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马铃薯的种植区域都在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研发水平较为落后。卢肖平介绍,中国马铃薯生产地与贫困地区分布高度重合,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549个以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这些地区多采用传统粗放的自留薯种种植方式,因病毒积累传播使得品质呈退化趋势,影响了潜在产能的发挥。  “从耕作方面,要提高优良品种的使用率,优良品种和优质品种是两个概念。控制好生产中的病虫害,特别是晚疫病,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卢肖平说。  另外,从产业化角度,马铃薯在中国种植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大多是鲜食菜用。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在去年年初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马铃薯迄今未能自然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主粮,有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因素,也因为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  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对适合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选育不够,相应的加工成主食的配方、工艺和设备研发不够,产业化开发滞后。  卢肖平说:“世界有2/3的人口将马铃薯作为主粮,西方食用马铃薯主要以炸薯条、烤土豆、土豆泥方式,马铃薯主食化到中国要因地制宜,比如面、馒头,用加工技术的改进来适应百姓的传统食用方式。”  从去年开始,中国开始提升食物链上这个不起眼的物种。  2015年6月,马铃薯全粉占比30%的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在北京上市,在京津冀地区,销售马铃薯馒头的超市达600家超市。  2015年8月,中国农业部就已在北京、河北、内蒙古在内的9个省(市)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试点工作。  而根据农业部的信息,中国的农产品(12.53,&-0.59,&-4.50%)研发机构已经开始于企业展开合作,推进马铃薯主食加工工艺的技术研发。  目前,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现已成功开发,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分别提升至70%、45%、55%。  但目前,除了饮食习惯等因素,成本是制约马铃薯成为中国人新主粮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五斤马铃薯才能出一斤粉,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技术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要解决经济问题了。”卢肖平说。0刘诗蕾界面记者河北围场成立马铃薯产业联盟 农资企业抱团服务种植大户 2月27日,围场首届马铃薯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在承德围场县举行。马铃薯种植大户、科技人员,以及来自农资生产经销、马铃薯育种、加工、仓储、物流等企业的代表等近800人参加会议。农资企业抱团为种植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成为会议亮点。
  十多家化肥、农药、种子企业在现场向种植大户展示产品和技术,其中大北农集团、围场双联复合肥经销有限公司、围场乐百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围场马铃薯产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除农资企业之外,围场马铃薯产业联盟还与金融机构、仓储企业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围场马铃薯产业联盟发起人广聚菜园总经理张艳丰介绍,产业联盟将构建“公司+银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整合农资、金融、仓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为马铃薯种植户服务,实现多方共赢。对于种植户来说,可以降低贷款成本,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化肥、农药等农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于加入联盟的化肥、农药、种薯等企业来说,便于售后服务跟踪、统一管理,还能顺利解决赊销困扰。
  石家庄双联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王蕾表示,这种开放的模式能为马铃薯种植户整合到最优质的资源,提供从种到卖的全程解决方案,同时农药、化肥、种子、农机等企业在服务种植户的过程中也能建立紧密合作,碰撞出更好的发展思路,实现互相借力,互助共赢。
  据会议主办方统计,参会的500多名马铃薯种植大户主要来自围场本地和周边地区。围场县种植户李海翔种植马铃薯500多亩,他此行是为了找到更好农资产品和种植技术,也希望产业联盟能给种植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县”。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总产量近150万吨。副县长张志民介绍,全县基本形成了“种薯繁育+农资供应+生产+加工+仓储+园区+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今年,围场将实施10万亩“水肥药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机械化耕作、深耕大垄高培土、测土配方施肥、优质脱毒种薯应用、晚疫病防治等集成技术。(焦培培 江华)&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继续列入农业部展会计划甘肃新闻网3月3日电 据定西市政府披露,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印发《2016年农业部展会计划》的通知,2016年,由农业部主办的展会为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与农业部共同主办的展会19个,农业部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的国家级展会2个,农业部事业单位举办的展会14个,农业部直属单位组团参加的境外展会24个。由定西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继续列入2016年农业部展会计划,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共同主办。  定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马铃薯在定西的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由自给自足到规模扩张,再到产业培育,直到打造“中国薯都”,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目标以来,马铃薯产业按照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总体思路,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一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产业影响力由“中国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嬗变,功能效用由解决温饱跃升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优势产业。  特别是2015年,我市抢抓农业部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机遇,编制了《甘肃省定西市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试点)方案》,争取农业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成立了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制定了《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年)》,推动我市马铃薯主食化开发走在了全省前列,定西土豆参加由CCTV—7《每日农经》栏目主办的“第六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活动”,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目前定西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从2008年开始,“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每年被列为农业部支持的展会计划,采取省部联办的方式,通过举办马铃薯产业成果展览展示、考察观摩、高端论坛及良种推介、产销衔接等活动,全方位地宣传推介定西马铃薯产业,从而推动定西马铃薯从良种扩繁、鲜薯营销和主食加工走向全国。  农业部要求,各展会主办、承办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按照《农业部展会工作管理办法》(农市发〔2016〕1号)要求,加强展会管理,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防止铺张浪费。农业展会活动应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产销衔接,引导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会展经济发展。  详情请点击:http://118.180.17.146/portal/xwl/dxyw/webinfo/4.htm马铃薯变主粮 “土豆王”称是“贫困地区福音”原标题:马铃薯变主粮 “土豆王”称是“贫困地区福音”  资料视频:马铃薯有望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土豆主粮化储销须保障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马铃薯变主粮“土豆王”称是“贫困地区福音”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中国计划在五年内把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至1亿亩以上,俗称“土豆”的这种作物将以“主粮”名义跻身国人厨房。“土豆变成饭”一度在坊间和网络引发热议。  “这对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全国政协委员、知名马铃薯专家王舰2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说,作为贫困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作物,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将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他同时认为,政府会在科研、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加以政策倾斜,进一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农业部日前下文,提出“在抓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同时,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作物来抓”。目标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这也意味着,马铃薯将打破水稻、小麦、玉米对传统主粮的“垄断”。  “马铃薯营养丰富,在中国许多贫困地区一直是主粮之一,我就非常喜欢吃。”面对记者,奔走田间30多年,从事马铃薯研究工作近20年,在马铃薯脱毒与增产上取得重要成就的王舰,丝毫不掩饰对马铃薯的偏爱。被坊间亲切称为“土豆大王”的他现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在西方,人们会把炸薯条和马铃薯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却习惯于把贫困和马铃薯联系在一起。根据2015年底召开的南方马铃薯大会披露的消息,中国马铃薯生产地与贫困地区分布高度重合,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549个以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  但王舰不认为马铃薯是一种“贫困符号”。相反,在他的眼中,马铃薯已成为中国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由他培育的青薯9号马铃薯品种,在青海、甘肃、宁夏、云南、四川等10多个省区推广种植。  “2013年,我在宁夏西吉县红耀乡井湾村调研时了解到,农民姬永宏种了40多亩马铃薯,收入达到了20万元。”王舰说,种植马铃薯不仅让农民有了收入来源,一些老百姓还因此在城里买了房。  实质上,农业部文件中也提到了马铃薯“脱贫致富”、“脱贫攻坚”的意义。  “马铃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王舰从专业角度分析,它之所以在贫困地区广泛种植,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对于官方主粮化的战略,王舰表示,主要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考虑,随着生活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越来越大。他说,未来研究开发出不同的马铃薯产品来丰富市场,对马铃薯的产业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王舰认为,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要看市场反应,“企业能不能挣钱,老百姓会不会增收。”他提醒,一定要科学规划、理性种植。我国研制成功6大系列154种马铃薯主食产品人民网北京科技3月1日电(记者蒋建科)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的马铃薯产业开发高层研讨暨成果发布活动上了解到,该院农产品加工所2年来已经研制成功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糕点、米粉、复配米、莜麦面及休闲系列产品等6大系列154种主食产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制定行业部门与国家标准十余项。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戴小枫博士介绍,农产品加工所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营养健康为目标,在2015年第一代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和第二代马铃薯功能性复配米成功上市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二代马铃薯馒头、面包、面条、米粉等最佳配方。2015年中央启动9省7市试点示范工作以来,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也相继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事业发展形势良好,呈现出可喜局面。戴小枫说,马铃薯主食产品防伪检测技术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采用电泳技术建立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定性鉴别方法,鉴别准确、灵敏、快速;采用光谱技术建立了马铃薯全粉比例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准确率达99.75%,为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保障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戴小枫表示,马铃薯主食产品界定研究取得突破。通过系统实验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含20%-30%马铃薯全粉的主食产品为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含45%以上马铃薯全粉的主食产品为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馒头、面包、饼、糕点、饼干等发酵类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以不低于30%、不超过55%为宜,马铃薯面条、米粉等非发酵类主食产品的马铃薯全粉占比以不低于20%、不超过50%为宜;与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相比,第二代马铃薯主食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营养也更加合理均衡,更符合或接近人体代谢的营养需求。活动现场,来自全国22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共展示了6大类种最新研制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得到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宁县自治区副主席曾一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等有关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文章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马铃薯计划(tudoupl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中国新主粮为何是马铃薯?  在马铃薯被引种到中国将近五个世纪后,这种多年生草本作物开始正式被确定为中国人的主粮之一。 火星种土豆,不止是科幻电影!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开展实验,从100种马铃薯品种中选【[话筒]“土豆控”注意:#土豆成主粮#了】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tudouplan马铃薯主粮计划(土豆计划):解读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探索马铃薯主粮化下的财富机遇。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udouplan马铃薯主粮计划(土豆计划):解读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探索马铃薯主粮化下的财富机遇。威宁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助农增收:搭起白棚子 种出金豆子(图)
你的位置:
> 威宁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助农增收:搭起白棚子 种出金豆子(图)
发表于( 13:13) 本文标签:
浏览量:1次
三膜早熟马铃薯带来丰收喜悦。
清晨的威宁自治县草海镇卯关村,天刚刚才亮,这里的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内却早已热闹非凡。在一个个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挖马铃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近日,威宁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测产。经认真的实地测定,该种植基地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结合其他种植基地测产数据,威宁全县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平均亩产平均是3000公斤。
看着满地黄澄澄大个头的马铃薯,家住卯关村年近70的老人刘大爷乐呵呵地说:“这么早就能挖,比往年的早了40多天,而且亩产还这么高……我种了几十年洋芋,产量最高也不到2000公斤啊。”
据悉,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栽培是地膜与拱棚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一层为地膜,二层和三层为拱棚,二层棚高1.5米,三层棚高1.8米。这种方法种植的马铃薯比普通地膜马铃薯早上市约40天,比双膜马铃薯早上市20天左右。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生产早春的冻害问题,使马铃薯能够早播种、早上市,并为复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在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价格和单位面积产值。
去冬今春,威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方法,采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探索出了“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扶贫新路子,共在该县草海、双龙、麻乍等10余个乡镇(街道)种植三膜马铃薯栽培10000余亩,共覆盖贫困农户3700多户,直接带动5000多名薯农科技创新增收致富,每亩收入10000万元以上,可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
5月上旬,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卯关村三膜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之一的卯昌举天天忙得脚不沾灰,只见他这个棚里指导工人杀青,那个棚里帮着工人装袋,看到个别工人在给马铃薯按大小个头分类捡装时动作大了些,把马铃薯的皮给蹭破了,他便急着说:“轻点轻点,别这么大动作,你捡的可是这地里的金豆子呢。”
卯昌举今年种了1000多亩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5月上旬全部进入开挖上市期,目前已收获完毕。把地里的马铃薯挖完后他打算在棚里种上蔬菜,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据悉,卯关村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基地种植三膜早熟马铃薯3000亩,挖出装袋后主要销往贵阳、昆明等周边市场和广东、广西等地区。
“搭起白棚子,种出金豆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麻乍镇双包塘村的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国亮用这样的顺口溜来比喻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
在实施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的威宁自治县观风海、小海、牛棚、么站等乡镇,全县去年种下的一万亩冬作早熟马铃薯都相继进入开挖时节。不同的地方,同样繁忙的场景;不同的种植农户,同样丰收的喜悦。据威宁自治县农牧局的专家介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比普通种植的马铃薯早了一个多月上市,占尽商机市场,销路有保障。通过示范展示、技术培训和跟踪技术服务,可培训出大批农民技术二传手,有效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猜你感兴趣[]&&&&[]&&&&[]&&&&[]&&&&[]&&&&[]&&&&[]&&&&[]&&&&[]&&&&[]&&&&[]&&&&[]&&&&热点资讯[]&&&&[]&&&&[]&&&&[]&&&&[]&&&&[]&&&&[]&&&&[]&&&&[]&&&&[]&&&&
智能家居格局生变:友迪斯与圣象地板战略合作
日前,在上海慧谷科技园一场由家居领域旗舰品牌圣象集团与上海友迪斯数字识别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智想&家&携手启航战略发布正在隆重上演。据了解,作为国内家居建材行业知名
文/广胜 高考就像春晚,虽年年旧调重弹,但年年都制造着新鲜话题。 随着高考首日语文科目的结束,各地的作文题目又成了网友们谈论的话题,浙江省要求围绕虚拟现实写一篇论述文的考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文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
一站式VR解决方案服务平台87V8 2016年,VR的火热让其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然而,无处不在的VR在普通消费者面前却始终戴着神秘的面纱售价居高不下的VR头显就足以让普罗大众望而止步。 如此,却有人嗅到了VR线下体验店的商机,一时之间,大量的小型VR体验店如
Apple Watch第一代产品相对于苹果其他产品没有那么火爆,销量难谈成功。在距离初代产品发布的两年之后,消费者和开发者都期待的二代产品可能要来了。 有消息称,Apple Watch二代产品将和iPhone 7 一起,在苹果 9 月份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出现。传闻说,本来Ap
华纳爱哈德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头脑真正清楚的人才愿意承认, 有些东西我尚未认识,对它们的认识可能会改变一切。只不过,那个让剁手党们荷尔蒙爆发的VR电商时代可能还只是个概念而已。
来自特斯拉高层的消息称,特斯拉会在新品Model 3 上市之前,就将无人驾驶技术运用到Model S和Model X上。 「谢谢大家收看 Model 3 的第一场发布会,在第二场发布会上,我们将揭示 Model 3 更强大的性能,敬请期待。」 很多媒体和专家推测埃隆(Elon)在暗示
现在要解锁一部iPhone,要么是直接使用Touch ID,要么就是使用传统的密码输入方式,没有第三种选择方式。一般来说,用户为了方便都会使用Touch ID来解锁iPhone。当然,苹果对Touch ID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比如说设备重启之后又或者是48小时之内设备没有解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嫁普通人还是富二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