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基地 对外国投资者有什么限制没,是有钱就可以买股票吗?还是什么 比如 波音公司市值1000亿

价值投资 | 投资大家谈股票
现在的位置:>所有文章列表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八天长假”,因为高速免费导致的拥堵引发了空前的讨论。可以说,这次“黄金周”,除了高速免费引发的车辆暴增之外,有两项数据非常引人注目:一是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说明中国的消费潜力的确不容小视;二是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创历年新高。各个热点景点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最佳接待量:中山陵的游客接待量最多时超过最佳接待量10倍以上,厦门鼓浪屿为最佳接待量的9倍,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为最佳接待量的5倍。
无论是8000亿的消费,还是各个景点人山人海的场景,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在经历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中国人的旅游需求难以遏制地迸发出来。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之后,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旅游需求肯定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近1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增长23.6%;出境旅游人数6900万人次,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旅游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GDP的4%,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比房地产的带动力强很多,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然而,尽管如此,和国际上的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比,中国旅游产业无论是旅游收入、旅游理念还是公共政策的支持方面,差距非常明显。首先,从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看,我国旅游业收入2011年占GDP的比重刚刚超过了4%,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经超过了10%,旅游业成为这些国家的第一产业;第二,从出游率看,2010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约为150%,而欧美国家平均出游率早已超过400%;第三,从旅游的方式看,旅游在很多国家国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带薪休假等制度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制度,然而在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远未普及,除了“黄金周”等集中式的旅游之外,旅游成为生活常态的条件远未成熟;第四,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发达国家的旅游业早已经摆脱了门票经济和景点经济的初级阶段,而是将旅游产业的重点放在旅游产业的放大效应上,大旅游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做实;而中国的旅游收入仍然主要来自于门票,旅游产业的产业链仍然处在靠山吃山的阶段,一些景点的门票价格高出发达国家数倍,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最后,包括欧美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通过立法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尽管在2009年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产业,然而,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和公共政策上,却乏善可陈,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随处可见。
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真正绿色产业,无论和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都将旅游业视为未来经济最快的增长点。近10年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和中国的其他很多产业一样,中国的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公共假期最少的国家之一,同时,对于常态的旅游有真正推动作用的带薪休假名存实亡。仅仅靠“黄金周”等集中式的休假不仅难以满足国民的旅游需求,反而对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景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安全都带来很大的难题。本次“黄金周”,高速的拥堵,以及很多景点的超负荷运行,事实上意味着,“黄金周”的做法已经严重抑制了国民旅游需求。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制度系统平常闲置,而到“黄金周”却超负荷运转,甚至连景区的骆驼都被累死,这是极其荒唐的。这种集中式的旅游度假,已经不是度假,而是真正的受罪,长此以往,即使在黄金周,大家也不敢出行,中国旅游业很可能在黄金的发展期面临夭折。中国的高速也好,旅游景点也好,都不是按照黄金周的最大客流来设计的,而是按照正常的接待量来设计的,而黄金周的旅游人数远远的超过了正常接待的能力,这种超越式的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根据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但我们的公共政策显然还没有做好成为旅游大国的准备。对于国人的旅游需求,公共政策一定要及时给与回应,及早告别“集中式”的旅游和休假,回归旅游的常态,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带动我国实现绿色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
简单聊聊快速成长股的投资(二)
看一家企业,当然是看的时间越长越好,由于能力关系,个人主要是看企业的未来三年,力争看五年。
考虑到成长股的成长特性,成长一定是相对的,树永远长不上天,所以个人的观点是成长股的估值其实是相对的,也并不要搞得太复杂。
简单的说,个人是取企业未来三年的PE进行估值,同时PEG估值法进行参考。
一般来说:
未来三年如果平均净利润增速在30%,则三年后的PE不能10倍,PEG不能高于70%,折算成当前的PE是22倍左右。
未来三年如果平均净利润增速在30-50%,则三年后的PE不能12倍,PEG不能高于60%,折算成当前的PE是27倍左右。
未来三年如果平均净利润增速在50%以上,则三年后的PE不能15倍,PEG不能高于50%,折算成当前的PE是34倍左右。
以上是直接毛估估的计算,当然这还要接合个股的整体市值和行业进行简单的判断,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从上面的估值看,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多少倍PE介入是合适的,这需要取决于个体企业的未来成长速度。
以上仅是抛砖引玉地说了一下,估值计算都是比较简单的,其实最难的是判断企业未来的成长速度。当然对企业未来成长速度取决于投资人对企业的研究充分与否和整体分析能力,这个功夫是别人没法解决的。
本人近二年虽然选出过康得新、汤臣倍健、尔康制药、搜于特等牛股,但真正操作成功的主要还是康得新和汤臣倍健。其中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如今年五一前搜于特换股百圆裤业,这一进一出就损失了15%左右的净收益。
所以投资多风险,投资是一个长跑过程。成长股投资个人主要是通过个股仓位控制和适当组合,规避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元朝的历史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成吉思汗建立的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地域辽阔,蒙古铁骑不可阻挡。
蒙古铁骑所到之处,不仅仅征服了无数的土地和人民,还有的就是掠夺了无数财富,历史上有无数的记载,成吉思汗的子孙无疑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富二代!
可是,手握最强大的军事机器&&
最大量财富的元朝仅仅不到九十年就灭亡了。宋朝和明朝都坚守了接近三百年,清朝也是外族建立的政权,也坚守了接近三百年,可元朝从极度的繁华到灭亡仅仅不到九十年!
元朝的繁华从历史上可见一斑,元大都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当时的扬州&&
南京盛极一时,元朝是典型的城市经济。
元朝是外族政权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点,蒙古族从没有主动融入汉族,这仅仅是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和清朝有明显的差别,清朝政权从顺治开始就主动融入汉族,这或许是元朝不能持续的原因之一。&元朝是快速建设和快速灭亡的典型,前期城市经济快速走向繁荣依托的是加剧压榨南人&
汉人为基础,当南人和汉人不堪压榨起而造反的时候,只能快速衰落;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朱元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消灭同是起义军的张士诚&
陈友琼,后来对元朝军队的作战基本就成为陪衬,在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等人的攻击之下,几乎就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由此可见元朝当时的虚弱,从前期蒙古铁骑从战无不胜到后来的虚弱不堪,根本原因在于哪里?
或许我们需要从内涵上寻找原因。天朝从宋朝开始使用纸币,明朝的前期也使用纸币,但是当时纸币和实物货币都是同时使用的,这样纸币是无法大规模贬值的,因为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大(贬值幅度过大),币值下降严重,实物货币必定加大流通比例,相应的纸币流通量就会萎缩,直至退出市场;清朝则基本上不实行纸币,可以这样说,宋&
清朝的统治者比较老实,宋明两朝即便发行纸币,也准许实物货币使用,实际上给纸币这个野马套上了缰绳,不至于脱离控制,当然期望纸币不贬值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明朝中期废除纸币的根本,这一措施也可以说又让明朝延续了一百多年。元朝则不同,自始至终,元朝是以行钞流通货币,实物货币不准许使用,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币。”忽必烈认为有理,便决定用纸钞而不用铜钱了。从那时开始,元朝一直强行规定使用纸币流通,而且变本加厉的不断贬值(也没有张居正中间的变法),直至灭亡。本人前面一直说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通胀作用有加速效应,年间的法币标志的物价是典型的事例,元朝的纸币流通主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中,币值最稳定的是中统钞,我想当时的忽必烈也有充足的准备金(金银)来发行支撑这些货币的币值,因为战争为大元带来无数的财富,中统钞自然具有稳定的币值;流通时间最长的是至元钞,前后超过了36年,这期间元朝的政权基本稳定,虽然曾经出现几次宫廷动荡,政权基本是稳定的。而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时开始流通的至正钞,这种新钞一贯权铜钱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钞的二倍。过去的交钞或以丝为本,或以金银为本,而这种至正交钞是以纸为母(本),实际上以纸为母相当于不要准备金,成本无限接近于零(纸张的价值),铜钱为子,本末倒置,同时发行“至正之宝”铜钱,来配合发行纸钞,让铜钱来代表纸钞。目的是印制交钞,以虚代实。大量印刷交钞的结果是使物价上涨10余倍,人民不愿使用,以至于有人用纸币糊墙铺地者,交钞最后形同废纸。元朝政府自始至终是以政府强制手段发行不兑换纸币为基本货币制度的,因为没有了准备金,自然也就无法兑换。
更改钞法发行至正钞的背景是什么哪?至正十年(1350)十一月,元廷下诏成立诸路宝泉都提举司,发行至正中统交钞,每贯值铜钱1000文或至元宝钞2贯,中统交钞与至元宝钞并用。铸造“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这次币制改革,源于顺帝即位后,对贵族、官僚、寺院滥行赏赐,挥霍无度,加上各地灾荒频频,使国库空虚,财政艰难。脱脱再次出任中书右丞相后,集中书省、御史台、集贤、翰林两院等部大臣共同商议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纳吏部尚书契哲笃更改钞法的建议,试图以此摆脱危机。发行的中统交钞价值比至元宝钞高一倍。元廷滥发新钞,与铜钱并用,民间舍虚就实,藏钱弃钞。改钞法实行不久,物价上涨10倍,京师用料钞10锭还换不到1斗粟,人民视钞如同废纸。元末战争频繁,郡县贸易多以物易物,钞法变更加速了元朝政府的财政崩溃。
财政崩溃的同时,货币贬值的最大受害者是百姓,自然民心离散,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只能造反,朱元璋&&
张士诚都是产物,而后期的元朝军队不堪一击也是这一制度的产物,因为离心离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自然望风而降。
元朝城市的繁华,是以超发无准备金的钞票&&
剥削中下层人民为代价的,这样的繁华注定就是空中楼阁,所以是短寿的。
元顺帝实际是无限放大了纸钞的发行,而且没有依托(以纸为母),他一定想到这样做的危害,因为纸钞的无限量发行,也就是透支信用,最终就是价值归结到零,他一定没想到,柔弱的南人和汉人怎么会造反哪?曾经强大的蒙古铁骑在南人面前怎么就变成不堪一击了哪?因为元顺帝想不到的是无限量的货币超发损害的是社会的根基,而元朝的士兵也是社会根基的一部分。
再说近一点的事情,蒋介石的政权很短暂,虽然有很多因素,比如蒋介石政权是平定北洋军阀的政权建立起来的,而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人心离散,历史上,一个离散的社会重新统一起来都会经历曲折的过程,比较艰难,战国之后的秦朝是短暂的,三国之后的西晋是短暂的,南北朝之后的隋朝也是短暂的,这有深刻的原因,在此不深入讨论,因为偏离了本文的主题。
蒋介石政权初始建立之时实行的是银本位,1929年美国危机之后,1933年美国开始罗斯福新政,《白银收购法案》造成蒋政权的白银危机,致使货币解体,前面说过,那时上海物价惨跌,即便出多高的利息都难以借到现金,直接导致货币崩盘;蒋政权和西方政权经过一系列的磋商,最终在日,公布法币法案,规定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既具有无限法尝的能力,禁止实物货币流通,法币和英镑挂钩,到“七七”事变前夕,国民政府的外汇准备金中,美元为0.739亿美元,英镑为0.92亿美元,彻底进入现在大家美其名曰的外汇背书时代,不过那时为法币背书的是英镑和美元,现在的民币是美元背书(毛时代的以一揽子物价为依托的民币已经是过去式了),没什么差别。
可以相信的是蒋先生也会自认为当时做出的是合理的选择,蒋先生也一定没想到后来的变化,没想到自己做出伤害社会根基的事情,内外强盗(内乱和外患)就一定找上门,这就是缤纷的历史现象中内在的必然。
七七事变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蒋介石一方面需要抗日,一方面需要剿匪,再一方面政权内部权贵阶层崛起(以四大家族为代表),财政不断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蒋介石不断让国家银行进行垫款,中央银行的垫款占政府开支的比例常年高达60%以上。
中央银行不是阿里巴巴,无论怎么叫芝麻开门,也叫不出财富来,只能借助印钞机,现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宽松货币”,结果唤醒了一个叫恶性通胀的家伙,到1947年上半年,米价上涨七倍,法币彻底崩溃了,虽然后来搞出金圆券这个美妙动听的家伙,但破产的更快。
随着货币的崩溃,蒋先生也只能到台湾养老,因为货币的崩溃代表的是社会基础的崩溃,社会生活中的工&
农& 商& 学&
兵都在其中,当货币崩溃的时期,蒋先生只能徒唤奈何。
(法币,无限法偿,必须依托的是有完备的至高无上的法律基础,天朝的社会远远没有具备,所以蒋先生当时的无限法偿不过是忽悠)。
元顺帝和蒋介石,虽然时代不同,但剧情一样,赌徒都是这样输光了本钱,不过这个赌注有点大,是天下!
注:这是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今日重新编辑发表
  2012年,新疆计划投资300到350亿元,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大通道建设。
  眼看冬季即将到来,各地正抓紧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赶工期,确保工程早日完工。
  新疆重点公路工程——省道242线尼勒克-巩留公路,是伊犁州交通网中南北方向的一条骨架,也是连接巩留、尼勒克两县间的一条便捷通道。公路主线全长53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投资概算5.5亿元,计划明年11月底完工。
  省道228线阿热勒托别至苦水公路二台大桥施工段眼下正在加紧进行伸缩缝安装、大桥围栏焊接和油漆喷刷的最后几道工序。
  省道228线二台大桥现场负责人章生友:“天气逐渐变冷,工人们主动要求加班,争取早日通车。”
  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公路项目是国道G30线连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眼下,施工人员正抓住这几天的晴好天气,加班加点赶进度。
  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公路项目施工队队长李伟华:“辅道沥青路面摊铺已经全面展开,由于天气渐渐转凉,我们每天大概完成两公里二工作量,这样10天左右可以完成今年的摊铺任务。”
  乌苏至赛里木湖一级改高速公路项目全长301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划于明年10月底完工。
  而在新疆的东大门哈密,数千名来自祖国各地建设者们,也在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段的建设紧张忙碌着。
  中铁一局兰新第二双线项目部三工区第三架子队队长税清友:“为了到年底完成进度90%的活,所以说节假日不放假,保证保量把活干好。”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密段全长360公里,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总额超过50%。预计明年9月开始全面铺轨,2014年正式通车。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曾在上海遇到一位熟悉的教授,谈及创新问题时对方很是不屑:“创新靠企业肯定没戏!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就在企业里面,他们那两下子我都知道,最后还得靠我们。”
  而在之前的一项中国500强企业调查中,373家提供数据的企业表示,它们的科研投入都小于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领先企业是3%左右。
  调查还表明,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50%的企业不进行任何创新活动。
  9月最后一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确立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这使得自1985年以来对科研体制方向的争论有了终结的可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指出,推进结构调整要靠创新,“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对于《意见》,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原主席龙国键高举双手赞成,“研究所只有改成企业,才是真正的出路”。
  中联重科由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变身而成,20年间国有资本增值900倍,“这验证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意义。”
  对于那些仍然踌躇改革的研究所和希望建设自有创新体系的企业来说,疑问依然存在:企业到底如何成为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之问  中联重科最新的科技成果,是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厂家意大利CIFA公司以后,吸收其技术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作为全球同类产品之最,它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围绕这部巨大机械及其系列产品,中联重科的研发中心有四个研究所,380多名工程师在此工作。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其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覆盖率超过75%。
  回到20年前,科学家们更愿意留在研究所,多年来在全国两会的提案、建议中,也不乏“坚持科研院所在科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声音。
  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曾在上海遇到一位熟悉的教授,谈及创新问题时对方很是不屑:“创新靠企业肯定没戏!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就在企业里面,他们那两下子我都知道,最后还得靠我们。”
  而在之前的一项中国500强企业调查中,373家提供数据的企业表示,它们的科研投入都小于销售收入的1%,而国际领先企业是3%左右。
  调查还表明,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50%的企业不进行任何创新活动。
  龙国键说,由政策拨款等维持运行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当然需要,但企业一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
  “科研院所不愿意把技术都给企业,企业也不愿意把家底告诉科研院所。”龙国键说。根据2012年上半年年报,中联重科6个月内申请专利增长248%,超过行业所有的科研院所。这家企业每年5%至7%的收入用于技术开发,结果“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告诉本刊记者。
  1999年中央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就提出,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但直到今天,《意见》对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诊断仍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
  讨价还价的资本  龙国键说,就企业创新的问题,中联重科用了20年“不断地做出选择”,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购买引进技术还是保留自有科研基础。
  1992年,中联重科的前身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成立时,“市场换技术”正在中国大行其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国家机械工业部与美国卡特彼勒成立了一个引进技术办公室——“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其最大成果,就是把卡特彼勒的成套技术分配给国内12家最好的企业进行消化吸收。
  虽然这些技术都处于西方世界70年代水平,但大约10年的合同期仍使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迅速崛起。而在汽车等行业,全盘推行了“市场换技术”,从而期望获得“彻底”引进。
  这一战略的后遗症十分明显。比如在挖掘机领域,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和日立、韩国的斗山和现代等通过合资控制了国内主要生产厂商。直到今天,中国挖掘机市场仍有约80%的份额被外资品牌占领。
  詹纯新当时也可以选择,抛开研究院带来的养老、保障等一系列负担,让中联公司轻装上路,通过引进技术来弥补技术人员离去的挑战。
  但结果是中联公司与研究院进一步结合,陆续收纳研究院所有下属公司,成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龙国键说,这是所有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的“一道坎”,许多企业依靠院所成长,“羽翼丰满”就与后者分开。
  后来国家部委的调研说:“一院两制”是国内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最典型的“过渡模式”,将科研院所转化成适应市场化的企业,做到了科技产业化,为中国科研院所的改制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这样,中联公司也成为当时整个行业中坚持研发和独立自主的企业。一直到200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联重科考察时还嘱咐说,“这么好的效益、这么好的机制、这么好的管理”,“无论如何不能被外国人给买去”。
  龙国键说,由于保持了独立的科研基础,“企业和外国人讨价还价的时候能说明白”。
  比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中联重科作为中国的行业代表,参与了90多项国际标准的投票,有30余条意见被采纳。
  龙国键记忆犹新的是:刚开始参加这个委员会时,外国代表认为中方发言中的数据剽窃了他们的资料,因为“中国一直是低端制造,不可能有这种能力”。
  2012年夏天,这个委员会的秘书处干脆从英国搬到了中联重科。
  “工程机械业是中国装备制造工业里的排头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学桐认为,承担此类秘书处工作,将能获得更多国际对话的主动权,“使我国有更多的标准提案上升为国际标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而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标准制定者有着强大的发言权。
  麻雀危机  这是第一个此类工程机械行业国际标准秘书处来到中国。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为此致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表达对承担该秘书处工作的强烈意愿。
  作为新兴“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长沙现有3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7家工程机械规模企业、上百家极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业群。
  而如何保持自己的研发基础,即使对于中联公司这样一个背靠科研院所的企业而言,情况一度也不乐观。
  中联重科刚刚起步时,整个国家的工程机械科研体系正面临着崩溃危险。在东北,一家研究所30至40岁之间的科研人员几乎全部停薪留职或辞职离开。
  “都说孔雀东南飞,我们这连麻雀也走了。”龙国键回忆说,研究院和中联公司的清洁员、烧锅炉师傅也跑到南方打工。
  要留住人,中联公司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给大家,这贯穿日后中联改制的始终。
  比如当时一个内部改造计划是,研究院全体400多人内退,重新竞聘上岗。这既能够实现新的分配制度,又能够打破论资排辈的制约。
  而之前,中联也曾尝试上市未果,一直到2000年才成功。
  经过这些“折腾”,龙国键说,人员流失问题得到了解决。20年过去,当年被中联挽留住的第一代人都成了真正的企业家。比如,熊焰明,当年30岁出头的年轻工程师,现在是副总裁以及重要的起重机分公司负责人。他说,20年来自己的同事鲜有因为薪酬和发展空间而离开的。这家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只有5%。
  龙国键强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提升领导者的创新素质刻不容缓。
2月底披露的2011年年报,到了10月份才对里面出现的错误进行更正,这发生在主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软硬件产品的中海达(300177)身上。年报披露近八个月,为何此时才发现错误并更正?
  错误涉及两张表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主要有三张,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中海达2011年年报中出现的差错涉及了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两张表。
  昨日,中海达发布《关于2011
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公告显示,一是资产负债表中“期末余额”部分,母公司一列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填列有误;二是现金流量表中“上期金额”部分,母公司一列中的“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填列有误。
资产负债表中的错误,系上下位置填错;而现金流量表中的错误,则是具体数字错误。对于年报中出现的错误,中海达将之归结于“由于相关人员的工作疏忽”。同时,表示“本次更正不会对公司2011
年度业绩造成影响”。
  “错误是投资者发现的”
  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最直接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监管层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
近日,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了题为《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切实强化市场基础性建设》的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在该报告中,证监会指出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公司年报存在简单错误,影响了年报信息的严肃性”排列第一。那么,中海达现在对年报进行更正是不是监管层发现并要求的呢?
“这是有投资者发现(2011年报)中出现的错误,给我们指正出来了,不是来自监管渠道。由于我们工作方面的失误、(数据)填错了,现在把这个更正过来。”中海达证券事务代表张金群称。
  2010年左右曾推荐过红阳能源,一度曾从9块多拉高到14块多。
  目前回落到7.5元附近,结合大股东的实力,以及2012年8月承诺的确定2年内注入优值资产(根据大股东的热电、蒸汽、煤炭主营,乐观预测注入煤炭可能比较大,其一度曾想煤炭资产单独上市),有闲钱,且耐得住寂寞的股友可关注。在7~8元一带吸纳。
今天上市的洛阳钼业首日表现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见A股的投资者是多么的不成熟!
回想当时洛阳钼业IPO融资额从36.46亿元减为6亿元,真是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不是儿戏吗!融资总要说明用处吧,什么样的项目可以从36.46亿元减为6亿元?不是儿戏是什么?就凭这一点,我可以断定把投资者当傻瓜的年代远远没有过去!郭主席的话还言犹在耳:把投资者当傻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看应该把感叹号改为反问号)
在当年美国的漂亮50年代,很多人都疯狂地买卖股票,根本不看基本面,好些“快手”年收益率达到了100%以上。巴菲特非常烦恼,但他最终还是说:“这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所以我是不会买这些股票的。如果哪个公司每年能保证我12%的稳定业绩成长,我将非常高兴的持有!”
巴菲特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盯紧自己持有的公司,不要受外界因素影响!别人的收益率与我无关!
我还是老老实实地持有我的股票(我还是坚持认为A股80%以上的股票被高估了,或者说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他们虽然很难有令人惊艳的表现,但我喜欢他们这么多年来的中规中矩:
盈亏比例(%)
仓位占比(%)
好股票越陈越香!
我的投资收益
沪深300投资收益
收益率(%)
每万元期末净值
收益率(%)
每万元期末净值
  中关村在线消息:北京时间10月9日,微软对其即将发布的Surface平板全球销售渠道给出了确切的消息:除微软商店外,苏宁电器成为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的全球唯一第三方销售渠道。这也就意味着,苏宁成为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
苏宁电器成为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中国地区独家经销商(图片来自WPDang)
  微软和苏宁自2008年合作以来,感情直线升温,并建立了长期的、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无论是Windows体验店的进驻,还是Windows
Phone的销售合作,均为获得Surface平板中国地区独家销售权埋下了伏笔。
苏宁已成为微软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图片来自WPDang)
  从微软Surface平板的首家第三方销售渠道落户中国苏宁电器可以看出,微软对中国电子消费市场可谓相当重视。相比之下,苹果公司的态度,的确让人心寒。
  此外,随着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及产品的发布日益临近,美国国内除了增设大量的临时Surface商店,街头涂鸦也比比皆是。
微软Surface宣传涂鸦(图片来自WPDang)
  微软将于美国时间10月26日正式发布Windows
8操作系统,包括其自研产品Surface平板在内的多款Win 8平板也将于同一时间发布。
  如果你对Win 8平板充满了期待,想尽快拥有这即将引领一个新浪潮的Win
8平板,请关注我们在美国时间日,对微软Build 2012的实时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监会 投资者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