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rt11n型号可刷ddwrt的路由器器怎么设置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随着无线网络的流行,目前无线网络不管是在办公还是家用随处可见。我们知道wifi等无线网络的实现主要是以无线路由器来得以实现的,最近一段时间小编介绍过一系列无线路由器的安装与设置等教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局域网技术栏目或者路由器设置专题阅读,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不少朋友对无线路由器的安全产生了疑问,各大QQ群与IT论坛中都有讨论无线路由器有辐射吗或者无线路由器辐射大吗?等消费者困惑的问题,其中不乏专业人士给予了解答,下面编辑整理了下再在这总结一下无线路由器的辐射问题。
无线路由器有辐射吗?
首先我们来看下,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一:无线路由器有辐射吗?首先小编可以肯定的是无线路由器是有辐射的。对于电脑产品来说绝大多数产品都有辐射,如我们常用的电脑、手机、微波炉、电子等电器都是有辐射的,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说有辐射,只是辐射强度高于低,过低的辐射可以忽略不计而已。
提起无线路由器,家里拥有多台电脑的居民都不会陌生,只要买回它,在家里一安装,全家的电脑都可以同时无线上网,并且越来越多手机也可使用此功能,像我们耳熟能像的wifi无线上网、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无线上网都涉及到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也普遍在几十米以内有效,也就是说在家安装一台无线无线路由器,全家人都处于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之内,不少家庭朋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全家都有信号,辐射应该不小吧,对小孩或者孕妇的身体会有影响吗?”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结果为:“无线路由器的辐射很小,比手机的辐射还要小不少”,也就是说辐射强度处于一个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说无线路由器的辐射并不大,相对比较安全。
无线路由器辐射大吗?
通过权威安全检测部门检测数据结果显示:所检测的无线路由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稳定在4mG(毫高斯)以内,偶尔出现的高值可能是干扰,在离开路由器50cm后辐射在2mG范围内。工作状态下,有电脑连接和断开的辐射略有增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电磁灶、微波炉、手机等电磁辐射,无线路由器的电磁辐射还是相对少的。微波炉工作时辐射达到130——360mG,1.5米以外才能降到2mG。手机待机时电磁辐射只有2mG,但给别人打电话,手机拨出的瞬间,辐射达到50——100mG,三四秒后才能恢复正常。
阅读完以上无线路由器辐射强度报告,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我们平时使用无线路由器怎么也要距离1米以上,所以用户理解的“辐射”可以完全忽略,而且我们测试的还是802.11n的产品,主流的54M产品会更低。最后总结一句话,如果你能接受手机的“辐射”,那么WIFI产品对你的健康影响不足一提,可以安心使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迄今为止,无线wifi设备的发展自从诞生之日起,速度算是不快不慢,从最初的1m传输速度发展到11b标准再发展到54ag,又在mimo技术上发展到如今的11n,频率分别涵盖2.4和5g。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来说是相对慢的,但相对与普遍的应用来说又是相对快的,比如说在11n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家庭和单位,依然还在广泛使用54m的a/g传输标准。
  为什么54m依然是家用和单位的使用主流?这是根据应用来的,因为对于这些小流量的使用环境来说,我们还不需要11n。国内盛行的带宽是2--8m,受制于这个瓶颈,在对于internet应用方面,再高的wifi链接,也体现不了任何优势,至少在adsl2+的极限速度下,54m的无线标准就绝对够用,因为wifi的传输率已经高于了外部出口速度,再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只能是空闲。
  11n应用的范围是根据使用者要求而定的。他所解决的更重要的则是内网传输,比如我们需要内网实现高清播放,或者对文件传输速度要求高。同时那些100m出口带宽或者光纤接入的用户,11n的使用也有一定意义。总体来说,选择11n的情况要么是内部传输要求高速率要么外部接入带宽足够大。
  无线路由器也还存在一个速率匹配的问题。在同一个wifi设备的条件下,所连接的无线网卡速率也会影响整个内网传输速度。比如说11n的路由器,如果你接入的无线网卡有54m的g卡,也有300m的n卡,那么路由器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网卡都有自己的速率通道,而是统一降低传输速度,把协议放到54m的统一上来,这样内网之间的速度就是54m了,而不是300m。
  同时wifi设备针对不同的协议标准,也有各自的覆盖范围,并不是b\g\n的无线覆盖范围都一样。理论上的覆盖范围我们不谈,什么室外300米室内100米那都是理论数据,那并不是具体应用环境的测试结果。
  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说:b的无线覆盖范围是明显强于g的,11n的范围却跟g并没有多大差别。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覆盖范围跟速度又瓜葛大了,因为距离影响传输速率!你说间隔四道墙距离20米的时候,三种协议标准的实际传速率有多少差别?越高传速率的协议标准,在穿越障碍物以后的信号衰减越是厉害,速率降低越快!
  因为wifi信号在衰减以后,为了保证有效连接,就必须降低传输速率,不降低就会导致大量的丢包,大量丢包就是丢失实际的有效数据!谁家的使用环境都是没任何障碍物?
  如果无线网卡都在无线路由器旁边,谁需要用得着wifi而不用网线?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而且实际传输速率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不同而不同的,哪怕同样的应用环境天气的不同都会导致效果差异!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wifi的频段关系
  1、wifi设备的兼容性。
  可能大家会说:都是同一的协议标准,难倒相互之间还存在兼容问题?事实上,他就是真存在兼容问题!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异。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无线网卡能搜索到无线信号可死活就是连不上的情况?你有没有别的无线网卡都能连接路由器可手里的这个无线网卡就是搜不到信号而且这个无线网卡链接其他路由器又是完好的?有,这样的例子大把,大家随便google一大堆!
  举例来说:intel的无线网卡的兼容性是出了名的差了,所以对于ibm的笔记本用户,会有更过的wifi困扰,因为经常他们会面对着一个wifi信号却不能链接。而有的无线网卡链接一个路由器,会频繁断线又重连,还有严重的会导致无线网卡和无线路由器一方假死。
  这个规律没法总结,就我使用过的那些无线网卡和路由器经验,还是让人摸不着头绪。你说是芯片问题吧,可并不是所有同样芯片的不同品牌无线网卡或者路由器都会有这个现象;你说是品牌问题吧,可并不是同一个品牌的不同产品都有这个情况。。。很郁闷的一个问题,只能归结到wifi功放电路的设计问题。
  2、频段的选择。
  这个要说的内容很多,但却又不能一下说的很清楚,那我就尝试着看能不能说清。众所周知了,全球根据地区的不同把频段做了不同的划分,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FCC标准采用2.412~2.462GHz共有11信道,ETSI标准采用2.412~2.472GHz共有13信道,而小日本采用2.412~2.484GHz共14信道,而国内流入的无线路由器就包含了上述。
  但不管多少信道,也就是我们说的频段,其在某一定的信道下频率则是相同的,无非有的多了有的少了频段而已。只要无线网卡跟路由器频段一致就能互联,当然你不能拿只有11频段的无线网卡去连接路由器的13频段!
  从上面可以看到,至少在1---11频段方面,我们的网卡和路由器之间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想连接更高的频段别人没有的,比如小日本的14频段,那你就得使用能支持到这个频段的网卡。
  在应用中我们应该怎么选定频道呢?这也不是你随手就想用的,当然你非要用也没招,我们讲的是合理。因为每一个频段,并不是都独立分开不相互重叠的,对于fcc标准,1--6--11三个信道才能相互不重叠,对于etsi标准,1---6---13三个信道才能相互不重叠。同时对于g还是n,又不同。g只占用某一频段,而n需要占用相连的三个频段!
  合理的应用,一是看你配套网卡路由之间的重叠频段,不能11配13。.二是,我们在使用频段的时候,尽量和周围的信号岔开频段,避免相互干扰,因为严重干扰的时候会造成数据丢包。邻居家用6频道,你也非要用6频道,你说你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
  现在轮到这个我觉得说不太清楚的方面了,很多书籍并没有提到的一个。我们在理论上,可以说一个wifi设备的所有频段,所发出的信号质量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是wifi设备的一个难点,也正是它,能作为区分一个wifi设备好坏的标准之一,但这点却并不为人觉察。作为wifi功放电路来说,你很难将电路设计的让每一个无线信道都能达到相似的信号质量。
  什么叫信号质量呢?简单说就是一个形象的词:“纯净”!没有对数据包造成危害的杂波,我们通常叫噪音、信噪等,没有一种电路能制造出来绝对无杂质的纯净信号,要知道它是高频!低频的都不能杜绝,何况高频,所以抑制噪音一直是wifi信号的一个难点,而且没有一个能绝对满意,只能相对满意。这个东西要靠专业设备来检测,我们做不到量化,但却在实际使用中处处感受得到。
  一个杂波相对少的信号,就能让有效信号在很远的地方接收,依然能分辨出有效的部分而构成数据传送。而杂波相对多的信号,远处虽然接收到了,但已经分辨不出有效和无效的部分了,就只能看着有信号而实际上没任何传输数据。
  前一段时间,大功率卡风起云涌,但实际上,有些信号你看着强度很高,但你却连接不上或者说没数据传送。为什么?
  信号质量不好,你能接收到,那是因为它实实在在覆盖过来了而且信号强度确实不低,你连接不上或者连接了也没数据,是因为杂波太大,网卡已经分辨不出有效信号部分。无线收发不是一方面的,路由器在收发的同时,网卡也需要收发对应,任何一方面的wifi信号质量不够,也够不成有效的数据传输。
  纯净,才是真正的速率保证,路由网卡两者之间的信号质量对应,想没有高速率都难!没有优秀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再高又如何?哪怕你做成1000mw,徒费电而已!这也是很多评测网站为什么要检测实际传输速率的原因,信号质量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根据实测的传输速率来反映它!上面曾经提到过兼容性差的intel无线网卡,但人家却能把传输率做得很好,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在信号质量的设计上让你不能不服,即使很弱的信号强度它也能保持很高的传输速率!
  说了一圈该回到路由器身上了。一个路由器很难在所有频段都能做到均衡的信号质量,只能说越好的路由器,做的越是均衡,但绝对不会都一样!一般的路由器呢?他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表现非常好的频段,通常都会在6频段附近,因为它是绝大多数路由器的默认值,也是最中庸的频段。
  很多厂家都属于后者,因为他根本就做不到各个频段的均衡,就只能在6频段附近突出重点了,大家熟知的华为,至今都没能在这一块做好!g还是只使用一个频段,而对于n就更难了,它要调用三个频段,能做到这三个频段的信号质量均衡,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这也是什么150m、270m的根本差别,不光是芯片就能决定的,而电路设计才是根本!看起来都是一样,说明书的理论值也都一样,可实测他就是有区别,即使频段的调整,也表现出来实际速率的差异!
  好的路由器差别,这个就是最隐含的一个方面,大家都不公布,但并不是说它就不存在!wifi信号电路这一块,没有功底是绝对做不好的,我个人拆解了大量的wifi设备,感触颇多。。。
  大厂的优势在哪里?我窃以为:设计的丰富经验和功底才是根本。芯片的白皮书厂家都能拿到,但真正能调试出来,达到优秀效果的产品,并不多见。而且往往这些隐含的方面,表现出了实际成绩的差异,也更能区分一个wifi设备的优劣!哪怕是同一个厂家的东西,高中低端的不同,设计和效果都相差甚远。
  在这里,大家可以去测试cisco的设备和普通的看看,就知道差异有多大!就能让你明白很多东西,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会让你醒悟。应用效果是标准,吹水有何用?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目前的一个误区:总以为加强发射的功率,就能提高速度和改善链接质量!
  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而且近距离范围内改善效果明显,因为在噪音也放大了的情况下噪音还不足以威胁到有效的数据信号,但这个方法并不是永远有效,一旦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噪音就已经开始干扰甚至完全威胁到了有效数据信号的接收和反馈,此时还有何用处?除了对人体增加了辐射强度外得不到任何结果!有人使用37mw的无线,照样实现了3km的对接,靠的是什么?优秀的信号质量!这才是根本,一味去追求功率,只是舍本逐末!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路由器的功能等方面。
  1、管理功能。
  一个“好”的路由器,都必须具备一个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控制界面,控制界面可以做的很复杂也可以做得很简单,但必须具备操作性,而不是前后项目设置的混乱和功能块安排的杂乱无章,让用户调试的时候摸不着头脑。目前市面上几乎都是通过界面控制来完成操作,单纯依靠命令来实现的少之又少,即使那些专业的wifi设备,也都相继走向了控制界面的设置方式。
  那么目前的管理功能就不再把界面设置作为重点了,而是把路由器的管理功能作为了重点,因为只有它,才能真正把客户的需要和具体产品联系起来。举例说:我们需要强大qos管理功能的机器,那么国内肯定首选wayos的系统;如果我们需要作为repeater或者wds用,那么ddwrt又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如果我们需要实现双wan合并,则tomato又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这就是需要决定论。
  就国内的wifi设备,从语言上来说分中文和其他文字(英文最多),从系统上来说,有第三方固件,也有机器厂家自己开发的固件,从语言上来说有的采用linux有的采用vx等,从集成上来说,有的集成了adsl2+猫有的集成了voip语音有的集成了打印服务器等等。
  管理功能多好才叫好呢?越细划分的管理,当然功能也强大,但是却给设置会增添更多的麻烦,这对于一个普通使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要求的是简单易用,而不是去专业系统学习了再回来自己设置使用。而且普通使用者仅仅需要的设置就那么几项,所以对一个路由器的管理功能来说,简单易用是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具体重点的需要
  。对于家用wifi设备,基本上不需要做更多的设置,仅仅是pppoe的链接和无线加密的设定,因为家用的就那么多台电脑共享internet。对于多用户,才会涉及到qos的管理等方面,要求做到流量分配和监管。但无论何种应用场合,我们需要的都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应机器,能满足需要功能的机器,就是好机器。难倒我们家用还需要cisco aironet?当然越专业的设备性能越好,但你需要那么高的性能要求么?一个2---8m的接入带宽,你需要一个专业的aironet设备?量入为出啊!
  所以说,满足你基本需求的管理功能,它就是“好”机器了。很多用户拿着机器首先就刷ddwrt,可是我们真的就需要ddwrt的那些功能么?wrt54g的中文固件已经足够家用了,那还需要去刷ddwrt作甚?如果说原固件的功能已经不满足你需要,你需要更多的动能去满足你的控制需要,那你才会去选择满足你需要的固件,如果不是,只会给你增添麻烦。一个机器的固件开发,是经过团队的反复测试,是一个根据机器的实际硬件情况量身定做的操作系统,他会发挥机器本身的功能更出色,所以如果不需要超过原固件功能范围的需要,就不要去盲目刷第三方固件。你以为刷了ddwrt不会消耗更多的机器资源么?
  2、nat速度。
  一个路由器,顾名思义,他的任务就是实现ip地址的转发。这个转发的效率,是硬件条件决定的,它包含芯片和电路设计,这是根本,其次才会是固件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芯片提供商在提供芯片的同时,他就会提供对应的技术白皮书,包括驱动等的支持,固件设计只需要根据驱动加载即可。但是电路设计却不是那么简单照搬就可以的,要让硬件完全发挥性能,没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就不可能出来优秀的产品。同时芯片的效率高低,也是一个根本因素,这是一个质的差别。
  低延迟的高效率转发,不造成数据包传送的丢失和误传,它就是一个“好”机器。但我们很多路由器却做不到这点,尤其是在多ip转发和多任务处理的时候,很多路由器都忙不过来,甚至当机。路由器的发展,一直在追求更高的cpu频率,更大的缓存,和更优化的固件,其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多任务下的nat转发效率,让机器能承载更高的数据吞吐量,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工作能力。
  这个目标一直在朝着更高的要求发展着,从10m到100m到1000m的有线交换芯片的更新,从1m到11b到54g到11n无线无不在追求速度更快。它的目标就是在更大带宽条件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送能力。为此其cpu的频率是越来越高,将来无疑也会朝着多核的方向发展,但核心却只有一个:实现更快的nat转发速度!这是它的根基,一个连路由效率都不能得到保证的设备,你认为运行速度跑得再快又有何用?
  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路由器的承载量。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的问题。我们在家用的时候,因为机器很少,所以基本体现不出来,但是一旦无线网卡接入到一定数量,路由器就开始反映了,这就是路由器的承载量问题。我们在ip段里面可以看到,除了机器的ip外,还有254个空余的ip地址可以使用,那是不是说就可以尽情的带入254台机器呢?否也!实际数字差的远呢,我目前还不知道有哪一种无线路由器可以承载同时254台机器的使用量!
  在家用级别的路由器,最大的数据转发处理能力,就决定了它的承载量,超过此范围的数量接入,都会要了这个路由器的命。常见的情况就是数据大量丢包,因为路由器处理不过来你传送的数据。对于一台cisco aironet的处理能力,合理的在线位数也不过25台,家用级别的能超过10台的恐怕应该算罕见了。
  我们经常自己在wep破解密码的时候会看到一种现象:路由器重启,它的产生就是因为数据包大量涌向路由器,让路由器去判断是不是合乎要求的数据流,这有点类似ddos攻击,当路由器处理不过来这些数据的时候,它就会重启或者假死。。。你说这个承载量重不重要?只不过我们都忽略而已,但它却非常重要!
  3、扩展性或者说开发性。
  这个方面是对于软硬件两方面说的。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机器的扩展都不是全面的,都只能在原硬件基础上,进行硬件的改配和软件的补充。这个扩展性可能你目前用不到或者不常用某个功能,但是万一要用的时候这个功能却要存在,这就是它的意义!
  在硬件的扩展方面,可以是机器原配的多出来的功能,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改装扩展。对于一个无线路由器,基本的功能是提供了wan、有线lan口、无线wlan,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就很多了,比如有的机器有两路wan口,有的lan口有两个有的有四个有的有六个甚至更多,无线wlan有的还提供了a有的还采用双wlan。。。
  根据硬件的承载能力和功能需求,派生出来的配置就更多,比如adsl2+一体机是集成了adsl2+猫,有的voip路由器是增加了网络电话功能,有的usb路由器是额外增添了usb口实现打印共享移动硬盘脱机等等。同时我们拿到手的机器,还可以进行二次改装,比如增加缓存增大flashrom容量和增加usb接口等等。任何有效的改装都是功能的扩展,只要能用,而不管它现在是不是用的着。
  在软件方面,普遍的应用则是第三方固件的刷新了,典型的代表则是ddwrt和openwrt,因为他们的开源代码更容易植入而进行功能扩展,比如ddwrt的脱机下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设计和做工
  路由器的设计和做工,包括芯片采用方案、位置布局、走线、所用元件、供电、外形散热等等各个方面。这一点的评判标准同主板很类似。
  芯片方案的采用,这是决定路由器质的差异的基础。芯片组的采用,在民用级的方案中,目前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搭配也是性能比较高的搭配方式:MARVELL、ATHEROS和BROADCOM三种全套解决方案,他们都有自己全套芯片提供,从cpu到有线交换芯片到无线方案,都能提供绝佳的搭配,保证了整机的性能优势。要说这三种组合方案的性能优劣,很难排出一个高下,只能说broadcom的产量更大而已。
  说了高端方案,就不能不提到低端方案的典型配备:rt的雷凌芯片组。雷凌芯片组依然为很多厂家所采用,原因是它提供了廉价的芯片解决方案!这个大家可以去搜索相关的拆解资料就能看到了,尽管它把自己的频率提的很高,却依然摆脱不了低性能的劣势。
  在芯片的布局方面,很多板型的设计都过于迁就外形,但实际上应该是外形迁就于板型才对。布局不仅考虑的是相等距离的走线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发热元件相互的影响、各功能块之间的相互干扰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产品都把外观设计的过于吸引眼球,反而不在内容上下功夫。尤其是散热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导致积热虚焊、高温老化元件和机器不稳定。这方面好多用户都体验过,不得不拿回去自己改装散热,从而改善机器的稳定性。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机器的供电能力。其实对于家用路由器,功率都是很小的,一般的供电设计都足够机器使用,但我个人对于smc的路由器的供电设计一直持保留态度,实在是问题太多。
  一般路由器的实际功率消耗是变化的,而不是固定,跟接入设备的数量、路由器所执行任务的简繁以及无线功率的调整而变化,这就要求路由器的供电能力要有足够的余量,而不是仅仅一般够用。这也给我们提个醒:一旦路由器改装了更多功能,记住对应增大路由器电源的功率,让电流更充足。额外这里顺便说一下开关电源的空载和负载电压是不同的,当接入路由器以后电压会略微降低。
  在路由器的元件使用方面,会有很多人存在误区,总是认为元件越高档越好,经常拿什么钽电容啊固态电容啊等等来衡量一个路由器性能的好坏。经典的linksys wrt54g v3版本,性能在g的路由器里面算是首屈一指,可算一代经典之作,可大家去看看它的元件可曾用到什么钽电容什么固态电容?普普通通的用料却能达到如此高的性能和耐用性!所以元件的采用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说到底还是一个够用的问题。
  我们对比cisco aironet系列,它们确实采用了大量的钽电容,可曾想过为什么呢?因为单纯一个元件的替换并不能带来机器的性能就一定超强,还是整个软硬系统系统的整个匹配问题。固态也好钽电容也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温下依然参数变化非常小,依然能保持额定的电气性能,但wrt54g v3芯片布局合理整个机器发热量非常小,它采用不多的电解电容已经可以做到电流的纯净了,为什么还需要去采用钽电容固态电容?
  而aironet系列是面向工程的用品要求的是即使长期高温的太阳底下依然能坚持大容量的数据吞吐要求,就不得不采用更高品质的元件,如果你仅仅是放在室内作为家用级的路由,本身发热量并不大的aironet还需要做这么极限的设计?所以说元件的采用是根据机器的应用环境而采用的,而不是奔着机器提高性能而去!一个路由器的电容等就是一个滤波的作用,只要滤波满足芯片要求就足够了,而不是会去改善什么性能!有些人一看机器:哇,好电容啊,机器好高档!那我问你它高档在哪里?
  如果一个室内家用的普通路由器都采用了钽电容,是不是更说明这个机器的散热做的很不好机器本身发热量非常大而不得不采用这些电容呢?这就是辩证看待,不要盲从!
  关于机器的耐用性,我们总希望路由器经年耐用十年不用管,可事实上家用市场的路由器设计,3年寿命足矣!而我个人来看能超过2年的寿命设计,已经很好了,因为我们一般都不会用过三年,技术的进步一直在向低价高质量的方向发展,2年以后的市场和技术,又会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再不更换更待何时?技术的进步,能让你我都用到,才能感受到文明进步的成果,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更方便!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无线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问题。
  按照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如果来定量定性分析家用级别的电子器件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好像还无能为力,但环保标准一向走在全球前列的欧洲,却专门规定wifi辐射功率b不得超过100mw,g不得超过50mw,应该说还是有原因的。我们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危害表现和后果,但至少别人能专门出台这样的标准,那就肯定有证据在支持这个规定。
  总所周知,磁电的转换是相互的,在有电流通过的电子器件,就必然会伴随着电磁波的发送,无非强弱不同。而wifi的无线电路,则就是专门干这个事儿的,它的任务就是把设定的功率尽可能100%辐射出去,线路和天线做的越好,辐射出去的功率也就效率更高。在这里,我也纠正一个误区:
  有些使用者以为增强天线的增益,就能提高发射功率,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增高天线的增益,是改善和提高无线辐射的效率,能让它更接近于功放芯片所输出的功率,而不是还能提高功率!输出源是100mw,那么无论你天线做的多么完美,它也不可能辐射出去101mw!即使你用超导体做一个100%效率的天线,它也只能辐射出去100mw的功率!所以天线增益越大,它只能说辐射的效率越高,越能向100mw靠近。。。
  我们增大天线的效果,实际上是在调整一个发射角和辐射方向,让辐射的能量更集中向我们需要的方向,让衰减更慢,所以覆盖距离越远。形象的说,这有点像手电筒的聚光,灯泡就那么亮,你能把焦聚得更好把方向调整得更好,它就照射的越远!但这时候也有一个对应的后果:灯下黑。因为你把光亮都尽可能的往远方发射了,近处就没光线了形成了灯下黑的局面,这就是无线覆盖的遮蔽角!我这里列举两个不同增益全向天线的覆盖图,大家就能看明白。
  家用wifi市场,一般大厂的随机器配置都是2、3dbi增益的天线,很少超过5dbi的,这是因为这个增益更能让在家用面积的范围内信号强度达到更合理的比例。上图看到了覆盖面积和遮蔽角的关系,所以近距离范围的使用,小天线是有利的,一味去增大天线以为能换来更好的效果,就会盲目无果。
  家用wifi设备,近年来定向天线的发展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因为我们绝大多数家庭的路由器是在房间的一侧的,很少有路由器放置于房子中心的现象,这样一侧放置路由器采用定向天线,就能让无线信号定向覆盖,可以在够用的信号质量条件下尽可能调低无线发射功率。我个人就是用的定向天线,整个路由器直接放置在弱电箱,同时把无线功率调整到了10mw(我用cisco aironet 1121g,功率是可调的)。
  在这里,我想先列举几个事实然后开始后面的文字:现代科技发明了一种武器叫做电磁**,“据电磁波长,电磁武器分为5类:低频和极低频武器、射频武器、超高频(或微波)武器、光频武器和粒子武器。低频和极低频武器威力较小。它不会摧毁人的细胞而伤害人的性命,但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它的射线能够改变人的新陈代谢过程,特别是干扰甲状腺的功能,从而使人的反应速度降低,记忆力减退,动作变得笨拙。射线的频率越高,其威力就越大。
  据报道,一些国家正在开发新的电磁能源和武器,它能使人的肌肉不能随意运动,能控制人的感情和行动,给人催眠或给人传递睡眠暗示,干扰人的记忆,使记忆发生错乱,甚至消失。另一种研制中的电磁武器能够摧毁物质目标,尤其是电子目标,甚至摧毁有生命的目标。
  人体对电场和微波束的抵抗能力很强,因而只有功率强大的电磁武器才能杀伤人类。它杀伤人类的原理是它能够在人体内诱导出有害的生物学反应,特别是对人的大脑功能造成干扰。可怕的电磁武器家族中还有“杀人雷达”,简称RF/MO武器。它是功率特强的射频、超高频或微波武器,其发射功率从几亿瓦到几十万亿瓦不等。根据所发射电磁波不同的频率、调制方式和功率强度,RF/MO武器可以在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产生不同的效应。
  人体最易遭受电磁武器攻击的组织和器官是大脑、脖子、胸部和生殖腺。受到攻击时的症状是身心疲惫、记忆紊乱、皮肤生病、眼睛出血、白内障、角膜和视网膜损伤,甚至罹患癌症。”
  看到了吧,这些大功率的辐射效果是立刻就能出现的,但我们的低功率辐射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电的各种辐射、外面各种发射源的辐射等等都时时刻刻覆盖着我们的房间,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辐射在重叠,那么这些重叠以后的辐射强度究竟有多大呢?究竟大到多少就形成明显的危害呢?
  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谨小慎微地让辐射强度能在质变的范围内。既然欧盟规定g不超过50mw,那么我个人推荐家用wifi尽量满足这个要求,前篇我们说过信号质量的重要,那么家用我们也可以在信号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在信号强度上。我不是专门的医学研究者,给不了更多的例证,但信号强度的提升,很多都是依靠提高功率来实现的,因为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就像tplink。一个wifi信号的覆盖,波及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还有我们的家人、邻居等等。
  所以我是一直不赞成使用什么功率放大器、大功率wifi等设备的,对所谓的200mw、400mw、1000mw等路由器和网卡一点兴趣都没有,也尽量劝导别人也不要使用。
  跟wifi打交道这么多年,我最反感的就是所谓的“台湾无线城”,任何产品只要一和这个所谓的无线城挂钩,立即就搞成什么乱七八糟的大功率东西,稳定性又差芯片采用又低端,我都不知道国人为什么会被这个东西蒙骗!rt8187l是一个什么芯片?asus、netgear等都用这个芯片做过网卡而且都还是昙花一现就结束了对应型号的网卡,反而时隔一年多后冒出来什么“台湾无线城”的大功率卡,还被吹得如何如何不得了。。。
  一个低端的8187l芯片能有多好的表现?真有那么好的性能linksys、buffalo等怎么不大面积采用?大功率这么好用linksys\neagear\bufflo\asus等大厂怎么不开发对应产品?因为人家这些名厂是对社会负责任的大厂,是有良好道德底线的大厂!不会为了牺牲人类的健康而去追逐这个利润!也只有我们这块神奇的土地,才会出现这样的怪胎!敢问这样的产品,敢经过全球哪一个协会和规范标准的认证?!当然你可以告我诽谤,那我就问你经过了什么认证了?
  你拿得到fcc认证么?更别提你能拿到欧洲ce认证了!你不要拿我们国家所谓的3c认证来忽悠!
  科技的发展,是让人生活更方便更健康,只有最腐朽的资本,才会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别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不顾!这么著名的cisco都不敢把ap做到101mw,天可怜见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也希望此文能让国人,真正为了健康,而放弃追求什么大功率。我们自身能把握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希望国人能自己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他人!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476/.shtml
经验44566 米
威望440 米
在线时间3516 小时
版本5.12.3
干的时间长了,心累了,疲了倦了,原谅我吧
机型小米手机3/4 WCDMA版
签到次数157
MIUI版本5.12.3
至今没发现这种玩意能有多大害处
如果对我的解答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请点击左下角的回复按钮,否则我可能看不到哦~
经验500 米
在线时间122 小时
版本3.9.27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积分 7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1 积分
机型华为Honor
签到次数10
MIUI版本3.9.27
{:1_1:}{:1_1:}{:1_1:}{:1_1:}{:1_1:}
在线时间3 小时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5 积分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5 积分
文字太多,要经过自己的提炼再放出来,懒人!
经验454 米
在线时间19 小时
版本5.12.10
积分 4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积分 4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机型红米Note 2 移动/标准
签到次数45
MIUI版本5.12.10
很好,学习了...
MIUI 7纪念勋章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MIUI 3000万
MIUI 3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MIUI 2000万
MIUI 2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MIUI三周年
MIUI三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微信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 100周
100周发布纪念勋章
小米手机元器件合体活动勋章
小米求合体勋章
Copyright (C) 2015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5号 | 京ICP证11050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dwrt路由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