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联想平板笔记本电脑排名转换成平板模式后,为什么不能用手划动文档内容

联想Yoga平板笔记本怎么样 联想Yoga13评测
&& 10:58:24.0&&编辑:老万
第2页:联想Yoga13笔记本模式与平板模式合二为一
相关阅读:
所属分类:文章详情
登录:&&&&&&&&&&&&&&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使用手册
 作者: 冯伟 编辑:
  【IT168 真机解析】提到联想YOGA系列,相信大家已经是并陌生了,遥想当年刚刚出世,就以其独出心裁的卷轴设计和别具匠心的三模式,颠覆了传统平板平平的外形以及单一使用体验,后来联想又推出了YOGA平板2和YOGA平板2 Pro,又是令人耳目一新,将原本的三模式升级为了四种模式,随心切换深入人心。更有安卓版和win版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这里小编对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已经使用了有一些时日了,可以说是对它亲睐有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实话说作为一个经常要出差的苦逼,以前总是背着个笨重东奔西跑,累不爱。自从的崛起,似乎给我们这样的人带来了福音。但随着使用平板后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所以小编对平板这种移动端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不要怪小编挑剔,这也是被逼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坐在地铁上,一只手拉住扶手,一只手拿起平板消遣,最后下车时落得个双手筋脉尽断的经历,尤其是那些超薄的稍不注意都有被挤断的危险;还有在赶火车途中被要求修改稿件,却抓狂的发现自己的平板是安卓系统到处找网吧的经历;火车上正在奋笔疾书却发现吃紧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光让小编想起就是一把辛酸泪啊。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有着崇高的职业修养的小编,能够在各种奇葩环境下完成自己的工作,绝对可以算是一项生存技能。    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和安卓版在外观上是一样的,小编一直用的是10.1英寸版的,因为觉得这个尺寸最适中。其运行的是完整的Windows 8.1 系统,搭载了64位22nm制造工艺的Intel Z3745四核处理器,运行为4GB,存储空间32GB。屏幕分辨率为,前置摄像头160万像素,后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其最吸引小编的地方在于其巧妙的设计,平板模式、站立模式、模式和悬挂模式四个模式,即便是在平板模式下,YOGA也提供了多种玩法,你可以选择像传统平板一样双手握住或者放在桌子上,也可以选择像拿一本书一样持着它享受知识的乐趣,配合可吸附式的蓝牙就是一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各方面性能nice也没有传统笔记本的厚重,让小编能够轻松的再任何环境下娱乐和办公,可以说真居家旅行之必备的小伙伴。  书卷外形、阅读模式  联想YOGA外形设计可谓是经典之作,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将这一经典延续,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款平板高品质做工和超高的颜值,也是因为联想给平板加入转轴,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感觉我在使用过程中回头率都飙升了起来。    然而更重要的是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很多功能和使用都是围绕这个转轴展开的。首先我想说一下它的持握,这个转轴圆柱形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手持感,这里不仅仅是拿着舒服,更是拿得稳当!  阅读模式其实说白了,就是单手握持平板。回想一下,哪个平板不能单手持握?这算是平板使用中最常用到的姿势了。实事求是的讲,小编以前看到这个模式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凑数的模式,但再真实的使用过后,我承认我错了。  因为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外形就像一本书卷,侧边是圆柱状的,得益于圆柱状的这一部分存在,单手握持时的握持面积增大,比单纯的握住平板的边缘要省力不少。这一点在上下班的路上小编我是体会颇深。大家都知道地铁那惨绝人寰的拥挤,20分钟的路程比两个小时还要漫长,相信不光是我,很多朋友都有在这漫漫回家路里玩玩、平板的习惯,然而没有座位时小编我几乎是会躲在一个小角落里玩耍,因为移动端什么的被挤掉还被踩几脚真是喜闻乐见的事情,就算车里不拥挤也有拿不稳的时候,要是小编身上带的是个iPad说不定都不敢拿出来。  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这里拿起来确实方便许多,不需要很大的力气也可以拿得很稳,关键是颜值高、外观高大上,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我距离当上CEO、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的巅峰有近了一步。  当然持握模式的好处不仅仅只体现在坐车上面,629g的重量只要你想拿着它在哪都很方便的,例如躺在少发上玩耍,小编甚至奇思妙想的觉得如果自己是个老师讲课时充当一下教案书籍会是多么帅气的一件事情。  另外使用书卷模式来进行小说阅读或新闻、网页等的浏览非常的合适,屏幕比例和字体大小看起来都很顺眼,关键是10英寸的屏幕看啥都不虐眼睛。  悬挂模式  悬挂模式,是因为联想在这款平板的折叠式支架上开了一个小悬挂空,实话实说小编一开始觉得这个设计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开孔这种工艺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嘛。但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是这么小的设计,却不是所有的厂家都敢为之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孔孔,所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小觑的。    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小编告别黑暗料理就是从悬挂模式开始的,女票是一个嫌麻烦的妹纸,做饭神马的从来不看菜谱是因为觉得拿起麻烦;看了没地方放麻烦!现在只用挂在厨房的挂钩上,开启菜谱来看方便也不麻烦。  同时得益于这个悬挂模式,我一直梦想着洗澡的时候能干点别的也终于成为了现实,现在在浴缸中泡着澡还能看电影、球赛,或者听听音乐,生活质量飙升,因为不需要握持,所以也就不怕被湿了的手和洗澡的水淋到。为此我特意在卫生间装了一个结实的挂钩,毕竟将近3000大洋的价格掉下来就杯具了。  当然不仅仅如此,在我不想收拾它的时候往挂钩上一挂当个电子钟、电子相册什么的都不错,有的朋友会说不想收拾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一般的平板放在书柜里就好,但是那样就没有利用率多浪费呢。  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更便携的办公移动端  这里小编对它的青睐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支持的是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被用在平板电脑上,可以说是为办公而生的。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无论用不用蓝牙吸附,都能让我随时随地可以办公。同时因为天生的额站立模式也使得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在外接蓝牙键盘时不需要其他更多的设备就能站立起来,携带性点赞。并且蓝牙键盘和天生站立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哦。    这里即使没有键盘,在路上突然需要处理一份紧急的文档,只需要找个地方坐下,将支架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将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支起在腿上,就可以解放双手,双手快速输入处理工作。这里要说的是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搭载的是完整的win8系统,配合64位22nm制造工艺的Intel Z3745四核处理器,主频可达到为1.8GHz,4GB,因此一些文字、表格、图像处理的专业都能轻松应付。  另外又是因为转轴设计,联想巧妙的把大容量藏在了其中,待机时间长达20个小时,持续播放高清视频可续航10小时,这样的话出差在火车上只需要拿出蓝牙键盘便可放心的使用了,再也不用担心电量不足不能办公了,不敢随便玩耍了哦。  另外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的扬声器,声音非常洪亮,还是5.1的环绕立体声,这一点从侧面告诉我们win系统平板有的不仅仅是办公体验,娱乐体验更不能少。其实配备了蓝牙键盘之后,可以通过OTG功能在外接一个,这样一来,和普通的笔记本使用起来完全一样了。这样可以玩一些游戏进行消遣,像《炉石传说》运行起来完全无压力,没事LOL一把也很惬意,当然一些顶级的大型游戏还是不要想了,毕竟这只是平板而已,所以娱乐娱乐足矣。  总结:  其实对于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来说,小编我的使用只是极为日常的,但是也是联想这些用心的设计让我日常用起来很舒服,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设计不在夸张,好用才行!”关键是能够应付各种状况来使用又不会觉得麻烦。多模式体验则打造轻松办公享受,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商务平板在工作之余,联想YOGA平板2 windows版则能变身成为娱乐大咖,休闲娱乐也能来一发。其实还有很多使用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试一试哦。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如何评价 Surface Book 变形式笔记本电脑?
相关视频:&br&微软炸裂新笔电 The New Microsoft Surface Book—在线播放—优酷网:&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TM1MzY4MDUyNA%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软炸裂新笔电 The New Microsoft Surface Book&i class=&icon-external&&&/i&&/a&&br&Microsoft Windows 10 Devices Event Live (Replay): &br&&a href=&///?target=http%3A///october2015event/en-us/live-ev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rosoft Windows 10 devices even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特点:&br&&ul&&li&第六代 Intel Core 处理器&/li&&li&底座搭载 NVidia 独立显卡,高速GDDR5 显存&/li&&li&PCI Express 固态硬盘&/li&&li&「在多两个核心和独立显卡的前提下,比 MacBook Pro 快一倍」&br&&/li&&li&长达 12 小时续航&/li&&li&13.5& 显示屏, 分辨率,267ppi&/li&&li&背光静音键盘,玻璃触摸板&/li&&/ul&&br&售价:&br&&blockquote&128GB / Core Intel i5 - 8GB $1499(不带独显) &br&256GB / Core Intel i5 - 8GB $1699 (不带独显)&br&256GB / Core Intel i5 - 8GB / dGPU $1899 &br&256GB / Core Intel i7 - 8GB / dGPU $2099 &br&512GB / Core Intel i7 - 16GB / dGPU $2699 &/blockquote&&ul&&br&&li&官方宣传片:&/li&&ul&&li&&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XVfOe5mFbA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XVfOe5mFbA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3020738/index_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软发布会】Surface Pro 4 & Surface Book 宣传视频(2)_数码&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li&商店: &a href=&///?target=http%3A///store/msusa/en_US/pdp/productID.Ficid%3Den_US_SurfaceBk_cat_modG_10061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y Surface Book&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详细规格&img src=&/9489deeb0cf5dec9f961053adbfacd06_b.jpg& data-rawwidth=&1196& data-rawheight=&11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6& data-original=&/9489deeb0cf5dec9f961053adbfacd06_r.jpg&&&/li&&/ul&
相关视频:微软炸裂新笔电 The New Microsoft Surface Book—在线播放—优酷网:Microsoft Windows 10 Devices Event Live (Replay): 特点:第六代 Intel Core 处理器底座搭载 NVidia 独立显卡,高速GDDR5 显存PCI Express 固态硬盘「在多两个核心和独立显卡的前提下,比 MacBook Pro 快一倍」长达 12 小时续航13.5" 显示屏, 分辨率,267ppi背光静音键盘,玻璃触摸板售价:…
按投票排序
682 个回答
Update: 更新了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3.0 score和Estimated battery life,贴了几个和Dell XPS 13, Surface Pro 3, Surface Pro 4跑分比较的链接。 Update: 更新了一张Surface Book下Notepad显示中文奇葩Bug的图片 (,不过在更改Current language for non-Unicode programs到Chinese之后症状已经消失,感谢 ),更新了几张渣画质的键盘图、田字图和合不上的铰链图,摆拍了一张分离状态的Pad图 ( ,不过合不上这一点至少对我来说没啥影响……),更新了GeForce Experience, CS:GO, Dota2的截图(
),更新了一张Cortana / Web Search无法连接Internet的Bug图片 (
),更新了GPU-Z的相关信息,更新了电池的相关信息 (
)。利益相关:微软员工,非狂热软粉,半果粉 (从iPhone 3GS一直用到现在的iPhone 6S Plus,用了五年MBA,这两天用Surface Book的时候经常改按Ctrl的地方按成了Alt,你们懂的,本来下一台笔记本的首选是rMBP 13)。看了发布会之后兴奋的一夜睡不着觉,尤其是当时听到那句"Two Times Faster Than Macbook Pro",觉得我司这黑科技真的让我无法想象……怎么突然就搞了个四核Surface Book + dGPU简直屌爆啊!第二天早上去了Microsoft Store preorder了i5 / 8GB / 256GB / dGPU的Surface Book,其实Microsoft Store的工作人员当时就非常明白的跟我说了,和Macbook Pro的性能比较是基于graphic performance,所以其实我当时看到知乎上软粉果粉掐架都不知道他们在掐个什么……其实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当时是稍稍有点难过的,本来还觉得我司已经黑科技指数爆表了……当时在Microsoft Store稍微尝试了一下,说实话当时觉得还可以,但是谈不上特别好,我其实对Surface Pro 4更加有兴趣一些,不过本着支持我司的热情还是义无反顾的preorder了 (悄悄说反正拿到了觉得不好用还有一个月的退货时间)。总体评价10月26日拿到甄姬,啊,对不起是真机,到现在用了五个小时了,感觉非常爽!我查了参数之后才发现SP4和SBook都已经是267 PPI了,比rMBP的227 PPI已经要高了, 屏幕显示感觉非常清晰锐利。在Microsoft Store体验的时候觉得键盘的手感不是太好,五个小时适应之后觉得也还行,不过我是重度机械键盘粉所以其实这个键盘我仍然是不太满意的,不过作为笔记本键盘来说至少是中规中矩。键盘本身的手感我认为不如老款的Thinkpad以及MBA的键盘手感。需要吐槽的是触摸板。这触摸板真的是让我很不舒服,从屏幕左上角如果要把鼠标移动到右下角我的手至少需要离开触摸板四次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可以设置一下。不过鼠标我觉得可能还是得外接一个才能舒服一点。Surface Book这一代从产品性能和感觉上讲我到目前为止还是挺满意的,从性价比上讲和rMBP各有千秋,我买的这一款税前是$1899,而13寸rMBP i5 / 8G / 256G只要1499。换句话说单纯从硬件性能上讲那一块dGPU有$400的价差,乍一看似乎是挺不值得的,不过如果你是重度Windows使用者,非常依赖于Windows上的一些工具 (比如说Office, Visual Studio等等),那我觉得花1899买一款性能优于rMBP的Windows Ultrabook以及一个可以用的Pad至少不算吃亏吧。不过理性的说,Surface Book和Surface Pro 4的差别我觉得是很小的,主要的差别是一个dGPU,而这个又是面向图像工作者的。打游戏什么的也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诱惑力,但是答主现在打游戏肯定只会选择台式机或者是XBox One,怎么看也不会选择Surface Book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许Surface Pro 4是更加理性的选择。热插拔之后Pad部分的评价iPad我是从第一代开始用的,一直用到上一代iPad mini,但是后来发现在家里实在找不到任何使用iPad的需求就放弃继续追了。总体上我相信Pad部分的Surface Book的触屏体验是肯定不如iPad的,无他,缺App尔。如果Windows Store上优秀的App能够像Apple App Store上多如牛毛的话那这个使用体验会更加棒 - 现在对我来说就是把这个当做Pad上上网读点东西,聊胜于无,但是Windows上的应用至少保证了我无论躺在床上需要用这个Surface Book做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这一点就比iPad显的有意义多了 (躺在床上写code什么的虽然理论上可以但是真的会有人这么做么...)电池信息 / 压力测试Slot 1是底座的大电池,Slot 2是分离之后上层的小电池。和RMBP电池容量的比较:应该说电池容量在同一个层次上,等到这个电池充电满了之后我会开始一次压力测试。PCMark 8测试情况:这个分数本身看不出什么来,我们跟其他型号比较一下吧。在这里:这个分数本身看不出什么来,我们跟其他型号比较一下吧。在这里: 可以看到Dell新XPS 13的分数是3025,续航能力是5小时24分钟,而Surface Book的续航能力是6小时3分钟,说明其电池续航能力还是很优秀的。正如引文中所说,“因为PCMark 8相对于以往的MobilMark、PowerMark而言,对于续航的测试更加极限,所以普遍都无法达到4小时以上续航,而新XPS 13能够达到5小时24分钟,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里有Surface Pro 3在PCMark 8 - Home的跑分,分数是2233。 这里有Surface Pro 4在PCMark 8 - Home的跑分,分数是2406,电池寿命是3小时15分钟。 这里又找到一个Dell新XPS13 PCMark Home的分数是2104……不是很懂前面搜狐那个网页上为什么是3025。。。如果有哪位对PCMark比较了解的同学欢迎评论指正。需要注意的是PCMark有Home accelerated和Home conventional两种benchmark选项,但是很多评测网站上也并没有写清楚他们的"Home score"是Home accelerated还是Home conventional...游戏体验GPU-Z信息我不懂GPU的参数就不献丑了,Reddit上有一个基于Surface Book GPU-Z信息的讨论:我不懂GPU的参数就不献丑了,Reddit上有一个基于Surface Book GPU-Z信息的讨论:,跟现在的主流观点类似,基本上认为这块定制GPU的性能是和940M类似的。所有游戏内的设置我都是开了Geforce Experience自动优化的,如图:GeForce Experience(并不能正确识别出GPU型号,显示的是GeForce GPU)(并不能正确识别出GPU型号,显示的是GeForce GPU)(同样的,驱动程序似乎也不通用,我台式机上的GTX 780驱动程序已经是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358.50了)(同样的,驱动程序似乎也不通用,我台式机上的GTX 780驱动程序已经是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358.50了)(CS:GO使用的是它自动提示的optimal settings)(CS:GO使用的是它自动提示的optimal settings)CS:GO(90 fps @ 2560 x 1600)(90 fps @ 2560 x 1600)Dota 2:(49 fps @ 2560 x 1600)(49 fps @ 2560 x 1600)缺陷?我在使用Surface Book的时候软件部分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1) 比如说Cortana一直无法连接Internet,而这个是我以前从未遇见过的,把Cortana关掉之后Web Search居然也显示无法连接Internet……2) 比如说某些似乎不支持高分屏的应用程序的字体大小似乎有一些问题 (e.g. Notepad),不过在更改Current language for non-Unicode programs到Chinese之后症状已经消失,本图保留,也许还可以帮助到其他同学。。。但是大体上说没有碰到什么令我感觉很痛苦的Bug。但是大体上说没有碰到什么令我感觉很痛苦的Bug。
段子和抖机灵不如上手实测---莫名其妙去了微软10/6晚在纽约办的体验会的人来答一记上手体验。全场体验区大概有4、5台 Surface Book,反而只有1、2(真正体验的只有1台)Surface Pro 4。刚进场在大家都去拿喝的吃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就冲去体验了一把 Surface Book。体验区的 Surface Book 正在运行 Adobe Photoshop,整个运行非常流畅,主要是因为我不是很熟悉 Win10 的操作,所以在系统层面体验就是整个 Win 10 和 Surface Book 很搭。整个 SB 的做工看起来还是很高端的,材质上确实和 mbp 看起来差不多。对于 SB 来说,最炫酷的自然是把屏幕分离下来。最让人感到讶异的就是,分离下来的屏幕整个 SB 的做工看起来还是很高端的,材质上确实和 mbp 看起来差不多。对于 SB 来说,最炫酷的自然是把屏幕分离下来。最让人感到讶异的就是,分离下来的屏幕非!常!轻!薄!,我甚至认为 SB 的屏幕部分比 SP3 还要轻!薄!可能对于便携性重度需求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在屏幕分离的操作上,要先在键盘上按一下“分离”键,然后大概等个3、4秒,“分离”键上的指示灯会闪烁过后,就可以将整个屏幕部分取下来。)这是现场展示的 SB 配置:这是现场展示的 SB 配置:i5 / 8G / Win10 Pro上图是运行PS的界面,整个屏幕清晰度确实很赞。下面是一些拆机零件图,应该包括 SB 和 SP4 所以就一并放上来:上图可以看见配件上的中文。上图可以看见配件上的中文。总结:SB 整体操作无懈可击,所谓“合不上”的设计实测还好,并不丑。dGPU黑科技,屏幕部分相当轻薄好用(绝对完爆 iPad Pro)。只是价格太贵,展示的i5版税后就要接近$2000。各位还是攒攒攒,再买买买吧。SP4 中规中矩。Lumia 950XL 系统操作流程、后壳手感相当好(我觉得应该类似 OnePlus 的手感,我并没有用过)Lumia 950 卡。各种卡,还连带影响了现场新 Microsoft Band 的展示,不知是机器问题还是 Win10 Mobile 的问题。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求个赞 10/9/2015 更新Microsoft Lumia 950Microsoft Lumia 950SP4SP4Microsoft Lumia 950XLMicrosoft Lumia 950XLThe Ultimate LaptopThe Ultimate Laptop
Surface Book这次出来还挺期待的,于是兴冲冲的去microsoft store(在美国)体验了一把,所谓实践出真知嘛。去之前主要是想了解几点:重量,待机时间,散热噪音,屏幕尺寸,外观。Surface Book可以分为屏幕和“键盘”两部分,屏幕作为tablet使用,键盘里有电源和显卡,相当于是一个扩展。10月10号补充了屏幕,手写笔与onenote配合,Cortana使用。surface book pro4因为不是我昨天去看的重点,并没有花什么时间在上面,所以两者的对比也仅限于外观,可以参见其它的回答。10月9号更新了大家关注的电池问题,对充电方式,电源管理有了说明,加了一些关于键盘,笔,外观,分离屏幕操作的描述。惊觉上了知乎日报首页,被吐槽错别字太多,已改,又补充了一下USB接口的信息。PS:对Healthcare,疾病诊断IVD,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感兴趣的朋友和医生朋友欢迎随时勾搭,私信,@,。重量:Surface Book 我第一感觉就是轻。加键盘作为笔记本总重1516g,相对macbook pro retina 13 (1580g)重量要轻一些。但Surface Book的优势是可以作为tablet用。当我拆下屏幕拿起来时,顿时觉得这么轻(725g),和ipad pro(723g)重量一样,比surface pro (786 g)还轻,但屏幕更大,性能更好。手上拿着一点都不觉费劲,可以长时间手持做笔记,当个大pad使用。我之前用过一段时间surface,感觉这个重量出行还是挺轻便的。Surface Book比较新颖的一点是屏幕可以完全拆卸,然后反着装在键盘上,这样作tablet用时,持握手就不会再碰到键盘了。我试了一下这种方式,手是摸着舒服,但感觉还是沉,比较厚,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因此我的感触是,单屏幕可以作为tablet长时间使用,作笔记本长时间操作时还是要和键盘连在一起。想既当tablet又想有长待机时间的同学,那只能牺牲使用体验了。总结一下:重量上Surface Book (tablet)& iPad pro& 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 Macbook Pro Retina 13待机时间:因为是在store里面,我没法完整测量,只是通过平常操作,4K视频等来进行观察。作为一般办公和休闲来说(运行大型程序的先暂且搁置),主要耗电量应该就是在播放视频上,无论是上网看还是说本地播放,电池电量都会刷刷往下掉。Surface Book官网上说的待机10小时,这个应该是说作为笔记本进行视频播放,但是没有具体的视频数据,水分还是值得怀疑。作为笔记本:我这次用edge和chrome开了youtube上的4K视频来测试,大约播放了10分钟,电池显示的待机时间由10小时调整到3小时(应该是系统根据最近的功耗重新计算),电池也下降到90%。一但关闭4K视频播放,待机时间就又恢复到9小时。作为tablet:店里的工作人员说是3小时,感觉可以满足上个课,开个会做个笔记等,但如果想只带屏幕出去一天,还是洗洗睡吧!毕竟这个不是当做笔记本电脑用的。总结一下:直观上感觉如果用Surface Book作为笔记本电脑来进行长时间网页视频浏览,待机时间差不多能撑过两个国产电影。如果作为日常办公,比如office处理和上网搜寻资料到可以撑一天。NOTE:需要注意的是surface是有两块电池的,电源管理器也会分别显示两块电池的电量。作为tablet使用,消耗2号电池容量。作为笔记本,系统如何分配利用这两块电池电量,我这次并没有搞明白,会否出现2号电池电量耗尽,而1号电池仍有电量的情况?那这时剩余电量没法在tablet时使用,相当于是一种浪费。一个电池是否会向另一个电池充电?但充电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也会造成浪费。因此,系统应该会自动调整电池消耗,让两个电池电量尽量均衡比较明智,但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原则还不清楚。大牛们可以来回答!10月9日更新-------------------------------------------对于电源管理,找到了一些信息。Surface Book总电池容量,屏幕占1/4, 键盘占3/4。当处于笔记本状态时,系统会首先使用键盘电池(电池1),当电池1快用完时,转为用屏幕的电池(电池2)。充电时候,@说优先充屏幕部分电池,然后再是键盘处电池。这样充放电设计算是比较合理。As , a Microsoft employee said that “three-quarters of the battery is in the base, one-quarter is in the top, so you get about three hours of runtime in ‘clipboard’ mode.”More interestingly though, when in laptop mode and not connected to a power source, the Surface Book first uses the battery in the dock, so that the user can still detach the top and use it as a tablet.“It appears to use the battery of the dock first, since it’s much bigger, then it switches and uses the very last part of the battery in the tablet as it winds closer to zero,” a Microsoft employee said on Reddit.对于充电接口的问题,键盘右侧有一个接口,屏幕上方也有一个接口,因此两者可以分别充电。-------------------------------------------散热+噪音:散热和待机时间是我放弃上一代surface的原因,这次Surface Book感觉做的还不错。Surface Book主要散热是在tablet中下方,这个位置本身设计还算巧妙,当作为笔记本用的时候,放在腿上,手掌手腕处都不会觉得热。作为tablet用时,手一般拿tablet上部,机身放在小臂上,散热源会贴着小臂。拿普通操作来说,无论作为tablet还是笔记本都没有任何热的感觉,基本上算是比较冰凉。当我这次看4K视频的时候,用手去感触屏幕中下方发热源,会比较明显的感受到散热,如果作为tablet拿,会有一些微热感觉,并没有不适感。键盘处没有什么热的感觉。噪音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算是安静。屏幕尺寸:当微软从surface 3到4时把屏幕变宽就可以说明大家还是需要一个像A4纸一样的屏幕,而不是一个16:9的屏幕。Surface Book当竖着持握时,宽度更宽,并没有感觉过大,方便软件操作,尤其是像我这种重度onenote用户。厚度来说也挺合适的,不觉得笨拙。-------------------------------------------10月10号更新这次Surface Book的屏幕其实是挺不错的,13.5寸、227dpi 、3000 x 2000的PixelSense。Mac book pro retina 13.3寸是227/232 dpi(见下有两个来源)、2,560 x 1,600。所以两者从数据上是相当的,我跟人的感受上也是一样(自己用的是就是MBP retina 13寸最新款),之前吐槽PC上屏幕比较糟的可以有点慰藉。可观看视角也挺大的,这个从微软发布会当时就能看出来。对于是否有软件不支持高分辨率屏,我昨天用的时候原生软件都是支持,其它的没试,不好评判。-------------------------------------------整体:外观:外形设计感觉很简洁,很有mac的感觉。能看得出来是制作精良的产品。正反面都是一个整体,背面有橡胶垫防止磨损。正面:背面:背面:hinge和muscle wire部分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当合上屏幕时muscle wire部分有空隙,但再实际体验中感觉还好,并没有什么用起来不顺手的。反倒是开合屏幕的时候无法通过单手在中间提拉完成,算是一个遗憾,但两只手从两侧打开还算方便。对于通过muscle wire来拆卸屏幕这点,其实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要长按键盘(就是上图del左边的那个键,可以看到右上有一个小点就是指示灯)上一个键(1-2s),当指示灯变绿后就可以拆下。安上时,直接插进去即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屏幕分离后mussle wire是无法弯曲的,之后当连接上屏幕,才可以弯曲来调节屏幕角度。对于通过muscle wire来拆卸屏幕这点,其实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要长按键盘(就是上图del左边的那个键,可以看到右上有一个小点就是指示灯)上一个键(1-2s),当指示灯变绿后就可以拆下。安上时,直接插进去即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屏幕分离后mussle wire是无法弯曲的,之后当连接上屏幕,才可以弯曲来调节屏幕角度。对于电源设置,@提到,键盘电源口设计在右边,而两个USB接口都在左侧,用有线鼠标时需要从左边绕一下。我也觉得这个确实是有点不方便,mac的电源是在左侧右侧各有一个usb,用起来比较方便,一个可以优盘,一个鼠标,不会存在距离过近,插拔不方便的情况。虽然未来主要是无线鼠标,但在某些情境下(灵敏度)或者用户现有条件下,有线鼠标还是需要的。微软当初工业设计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不太清楚。键盘:对于键盘来说,是有背光。手感方面,我专门输入了一段文字试了一下,觉得还挺好的。输入不累,键深合适,反馈也比较舒服。之前印象中有人提到微软也开发键盘很多年了,想必也积攒了不少经验,这方面应该会比较有保证。对于有人提到的机身有塑料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光源的关系,外加键本身是银白色的,不像mac是黑色。整个机身还是金属材质的,看上去并没有廉价的感觉。笔:自带的笔,是通过磁力贴在屏幕上,重量算轻的,握起来中规中矩,灵敏度和反应时间虽然不能说是无延时,但整体算不错。当时工作人员演示的时候貌似会出现连接不顺畅的问题。手写笔与onenote配合,我主要是进行了绘画,点击按钮,做笔记,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当按压笔端按钮时,onenote没有响应,我一直以为按一下就可以打开onenote立马记录笔记,这样会方便很多,不知道微软会不会把这个加进去。总结一下:整体来说Surface Book相比surface pro 4来说感觉作为tablet的易用性要好。相比macbook pro retina 13,性能上官方说是更加强劲,重量上更轻,能作为tablet是一大优势,但跟大多数大众用户相关的用户体验,如电源优化,触摸板手势等还是跟系统win 10最有关,这次我并没有好好研究所以也就不说了。Surface Book对于商务人士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比较粉mac外形的window用户也可以考虑。学生党应该也算是目标人群,当然是在你有钱的前提下,毕竟1499美元的起售价还是很高的。我的个人网站: (貌似国内无法上wordpress)里面有我关于医疗领域(尤其是疾病诊断)和创业的一些想法,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讨论。微博@之后会更新。
Surface Book综合体验产品ID优秀,真机看起来非常漂亮,做工非常不错,腕托高度和手感极佳。触摸板够大,用起来体验还算出色。键盘安静但手感需要适应。铰链非常可靠,合起来后不会有多余的晃动。屏幕在200%DPI下表现相当出色,DirectWrite渲染效果清晰、细腻、平滑,不支持DPI缩放的程序放大只要不离近了细看,显示效果可以接受,GDI程序字体会有锯齿和轻微变形、错位,用MacType可以完美解决(注册表加载需要关闭SecureBoot,这次不会红屏,但开机上面会用解锁样式红条。)屏幕色彩艳丽,对比度高,无漏光,但玻璃材质保护屏幕反光现象严重。给Surface Book打分的话,可以打85分,优秀产品中的最低分。其中产品本身扣分5分,单手打开费劲,正面很难打开,从侧面的缝可以抠开。铰链接触桌面掉漆等扣分。底座没有耳机接口,想插个小音箱都费劲。另外10分是软件问题,既有Win 10的问题又有Surface DTX和Windows Hello的问题。目前不够稳定的几个点:不要打开平板模式自动切换,否则会莫名其妙的切换到平板模式。显卡驱动偶尔会出现问题,黑屏后会恢复。Windows Hello在待机锁屏后逻辑错误,扫脸形同虚设,按一下回车直接PASS扫脸进入桌面。Windows Hello扫脸如果扫不出来,那就只有重启才能扫了。Surface分离可能导致黑屏,需要按住开关机重启才能解决。Surface DTX右下角小图标没有二次确认,极大可能误操作导致屏幕分离。11-30补充:充电器有个USB口可以给手机充电。充电功率5W。充电器为两项插口,如果你的插座不够好的话,会有轻微漏电现象,与MacBook相同。笔记本冷启动后,屏幕残像非常严重,踢实况自带弹道特效,温度上来一些后,残像现象不再明显。Surface Pen打开的是商店版OneNote,这个版本需要在线才可以使用,没找到修改笔默认打开应用的选项。相比1080p的笔记本,用Win+Tab切换多任务时会有点卡,主要发生在窗口比较多的情况下。11-27补充:触摸板在系统升级至10586后变得好用了,滚动平滑流畅延迟低。但在EDGE浏览器和Chrome中的表现还有很大区别。说键盘手感好这个真没有体会出来,就是正常水平,我还没有用过一款巧克力键帽手感好的键盘。不过打字确实比Type Cover安静很多。由于分辨率和DPI的关系,很多游戏支持非常不好,本来这个本也不是用来玩游戏的。并不是显卡问题而是分辨率和DPI问题。Surface Pen有一定延迟,特别是在PS CC中延迟很明显。不过我工作中用不到。正常使用,续航8小时左右,不能再多了。平板部分重量非常轻,合在一起有分量,但你非要说沉那就过分了。用Surface Book后的感受:1 合上笔记本后想单手打开是比较困难的。2 铰链部分在打开后会顶到桌面,尽量在软质台面上进行操作,否则会掉漆。3 屏幕的插拔是引发BUG最多的地方,等Surface DTX更新稳定后再多用比较好。4 同上条,不要在公共场合手撕笔记本,容易装逼不成被打脸。5 Windows Hello引发BUG比较多,等Windows 10更新稳定后再多用比较好。6 同上条,不要在公共场合扫脸解锁,容易装逼不成被打脸。7 平板部分烤机后可能导致弯曲,虽然不明显。好!下面是优点。1 性能绝对够用,对于轻中度办公绝对足够。2 发热解决的非常好,平时使用,托手部分非常凉爽。3 办公时候风扇几乎不会转,背面田字部分微微有点温而已。4 屏幕的颜色非常出色,画面细腻。5 别看是13.5,显示面积几乎相当于14寸笔记本,毕竟比例不同。6 分辨率画面非常细腻,字体显示效果清晰、平滑。7 太他妈漂亮了,太他妈漂亮了,太他妈漂亮了,说三遍也不够。8 铰链足够结实,整个机器非常稳定。9 镁合金腕托手感太好,手感太好,手感太好,说三遍也不够。
简而言之,Surface Pro 4还算是微软为了和同时代平板电脑竞争而做的标杆,而Surface Book已经是蓄谋已久的不怀好意的嘲讽。Surface Book的宣传片狠狠扇了所有OEM厂商一个大大的耳光: 我给了你们这么多年,你们都做出了些什么?好吧,现在东西我已经做出来了,你们拿去抄!!!
只是开了个脑洞:这货把PCI-E接口做到外面了。。。以后如果觉得显卡要升级硬盘不够大之类的换个升级了的键盘就完事了。。。
Surface Book 10月21号苏州出发,昨天准时到达。澄清一下,答主在国外,发布会后预购的Surface Book。之所以苏州出发是因为代工厂在苏州。发布初期购买电子产品由工厂直接寄出是很常见的事情。以前官网购买的联想产品发自上海、苹果产品发自深圳。包装非常厚实,不像某些品牌就是箱子套盒子。史无前例地把ABCD每一面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底部应该是一整块镁铝合金板通过粘合剂固定。底板与周围的缝隙不完美,一侧宽一侧窄。当然作为这种尺寸的电子产品不能苛求太多。转轴打开角度只有120度左右比较意外,一直以为可以像Yoga那样360度打开,之前在巨硬商店也没有仔细尝试。不过Surface Book对于360度旋转严格来说并没有需求,直接把屏幕反过来插即可。突出C面的键盘也不像Yoga那样适合接触桌面。点亮屏幕第一眼的感觉是惊艳。可能是没用过Yoga Pro系列,这是笔记本上见过的最细腻的屏幕。如此高的PPI下一些人诟病的Windows字体渲染问题也就根本不存在了。屏幕直观感受明显好于Surface Pro 3和MacBook Pro Retina 13。触摸板倒是没觉得有像The Verge评测中描述那样特别。相比Type Cover手感差别不大,面积大自然更方便但是阻尼、按压感觉都差不多。键盘手感厚实回弹有力,在近年笔记本键盘中手感不错。最让人惊喜的噪音水平。轻薄本是个盛产拖拉机的市场,特别是配备独显的轻薄本,但是Surface Book的风扇噪音水平相当低。运行3Dmark时平板+键盘噪音显著低于没有独显的RMBP13。显卡调度很灵敏,3Dmark场景之间短短的载入时间独显风扇也会停止。固态硬盘为三星NVMe SSD,实测连续读写速度高于RMBP,与台式机上的三星SATA接口850Pro对比随机读写还是略弱。Surface系列手写笔一直在进化,Surface Book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屏幕上书写的触感阻尼现在很像圆珠笔配合纸张。橡皮擦也很自然。手写延迟明显低于Surface Pro 3。感觉iPad Pro除非有什么独门绝技,否则以现有参数很难在电磁笔体验上超越Surface系列。比起Surface Pro还是明显大了一圈,厚重很多,明显不是互相取代的产品。综合来说Surface Book不愧对The Ultimate Laptop的口号,应当是13寸长续航轻薄本中综合设计、能力最强大的产品,产品力明显高于现款RMBP13,不过也贵了不少,是否买买买还是看诸位的需求和钱包了。
10月12日更新:经确认所有处理器均为双核处理器,而不是四核处理器。Surface Book内建的独立GPU实际上是NVIDIA为微软定制的GPU,基于麦克斯韦架构拥有1GB GDDR5显存。所以说还是为了轻薄牺牲了部分性能的。======================================================================非专业人士,仅仅从自己对行业的理解说了说想法没想到过千赞了。。。第一次过千赞谢谢大家。。当天晚上看完发布会之后匆匆写下,直到今天又看了一遍知友的评论和其他人的见解后发现自己可能还是有些不准确之处,特此更正加解释一下。关于对标ipad问题,只能说windows平板最开始对标的产品就是ipad,只不过那时用的是Windows RT。后来发现RT不行之后,微软索性砍掉RT聚焦生产力推出全功能surface,但是很难否认微软这一点不是冲着ipad的轻计算市场去的,否则何必把重计算的性能挤进一个平板的空间里,出来的东西还叫一个二维化的名字Surface。关于黑科技,显卡热插拔才是炸点!但按照微软2倍性能的吹法,显卡塞进去,热量散出来,还要热插拔。。还记得Aleinware去年搞出一个砖头一样的外接显卡么,就是这么黑科技。关于审美的问题,大家各有各好,不多讲。================================================================第一反应是:这设计,这轻薄,这性能,这续航,真尿性!微软终于巨硬了!直到再次回放视频时,屏幕从键盘上拔下来的那一刻,我一下子醒过来:微软心里有谱了。自从纳德拉执掌微软以来,微软越来越走上了人们所期盼的轨道:不再死守于自家平台,开始为全平台提供自己的生产力套件,巩固自己的生产力领域的绝对优势。生产力这块市场可谓是苹果自乔布斯到库克一直久攻不下的一块硬骨头,微软凭借着自身在这块市场20多年精耕细作积累起来的巨大优势,可以说打下了安身立命之本。就我个人而言,放弃Windows转向Mac OS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一定会为了Office在Mac上跑一个Windows,毕竟无论是Apple的生产力三件套还是Office Mac版都没有办法比肩Windows版本Office在操作,习惯,兼容以及更新上的优越性。苹果引领的触控风潮着实曾打了微软一个措手不及。这种措手不及的程度足可以让微软领着一众PC厂商在年干出一票不着边际的事情来。这期间为了让Windows也触摸化,各种照着苹果设备的奇葩的设计层出不穷,除去让人无语的Windows 8不谈,甚至连一向作为PC机代表的Thinkpad也被联想昏出一次变触摸改键盘的事情来。这四年对于PC来说真的是惨不忍睹的四年:触控模式的迷茫,软硬件的分离,各家厂商各自为战,甚至连PC将死的言论也层出不穷。不过好在PC的原始积累够厚,经过四年的探索,大家也开始承认在轻计算设备市场,PC无法与更便捷更友好的iPad竞争,而在更高端的重计算和生产效率市场,PC相比于iPad和Mac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所以我们看到在iPad销售逐渐乏力的时候Apple针对生产力市场推出了iPad pro,而各PC厂商为轻计算市场推出Windows平板销量虽然愁云惨淡,但PC市场的份额在今年开始回暖。这表明两个阵营打了四年,Apple实打实的从PC市场抢下一块肉来,但是上攻乏力,PC厂商失去了一块市场后内部洗牌,但剩下来再没有虚膘,于是闪电战结束,接下来就是阵地对垒了。在这四年时间里,Apple在便携娱乐市场势如破竹后久攻生产力和企业市场不下,于是放出三件套免费,iCloud online,和IBM合作,虚心地学习微软在生产力软件方面的长处;而微软则意识到软硬件统一的必要性,生产力为第一要务,同时必须在触控方面开始追赶,于是收购Nokia,开放Office跨平台,跃升Windows 10,促进桌面和触控的universal大一统。而Surface就是微软的硬件+大一统策略下的产物。但是大一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目前还是不太靠谱的事情。作为触控的引领者,苹果直到目前也没有尝试推出触控板的Macbook或者iMac,而只是将iOS和Mac OS的界面进行融合,说明苹果也很清楚对着笔记本张牙舞爪确实是一件不雅的事情,于是先融合界面,从视觉上消除触控和桌面的隔阂感,之后怎么办,看看用户受教育的反应之后再说。而微软则是搬了乔布斯的教条:用户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子的大一统,我来给你们一个大一统。于是Windows 8作为一个呵呵哒尝试显得不伦不类:一方面是windows不像iOS是一个一开始就为触控而生的新系统,这么多年的桌面化操作让它积重难返,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微软的UI设计实在是。。。铺地板的工人教的吧,丑到爆。于是Windows 8以自废武功一般的豪情出现在人们面前,为微软趟出一条血淋林的大一统之路:守住桌面化的操作方式,先把触控化的视觉元素融合进去,通过二合一设备留出一个触控模式,看用户反馈再一步步来。于是Surface一直以平板的姿态承载着桌面级的性能,在接受了Windows 8的一些反馈后进化到windows 10之后,大家不但觉得不那么丑了,效果还好的有些出乎微软的意料。于是接下来微软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继续打造Windows平台足够轻薄的性能怪兽,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探索下一步的大一统。对比于Aplple针对生产力市场的iPad pro,Surface pro 4是微软方面的直接对标竞品,那么Surface Book则是微软在Surface pro 3成功的基础上借鉴经验,进一步对抗Macbook pro的竞品。如出一辙的工业设计,颜值不输,加上计算和图形的高级别配置,再有Windows平台的生产力天赋加持,在产品上可以说是微软在迷茫中探索出来的的经验之上,和苹果的产品形成直接对抗(想想i7+G卡还如此轻薄,颜值完爆Razer我也是激动不已啊)。但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Book的可拆卸屏幕多少有一些鸡肋的味道。因为作为Surface pro 4的性能加成版本,Surface Book作为平板使用的话其定位和Surface pro 4多少有些重叠,微软其实完全可以但推一个Surface pro 4加上一个键盘套和一个性能底座。但我想这可能是为了给各PC厂商一个未来产品方向上的指引,另外正如前面所说,微软自家的产品,再整体产品的基础上一定要留出触控的模式,继续探索大一统的下一步。另外在价格上,两个产品线上微软的起跳价分别比苹果的产品高出100刀和200刀,我想同样是为了照顾各PC厂商的利益。把下面价格的市场留出来,才有联想戴尔等一票厂商跟着你玩,否则光凭微软一家也占不住目前PC的市场份额。从年初Thinkpad回归经典设计到Surface Book发布,PC阵营应当算是结束了混乱的局面,也找到了稳定的支点。在硬件基本同质化的背景下,微软借助生产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推出Windows平台下集性能和设计上镇的住台面的产品,守住重计算和企业市场,和诸多PC厂商一起在二合一的产品模式下推进大一统的进程。Surface Book作为微软为自己平台推出的代言级产品,无论颜值性能和逼格都达到了爆表的标准。这一点如果大家承认了,那么PC产品相比于Apple产品也就不会显得low,这对恢复PC行业的信心是非常有意义的。带头大哥心里已经有谱了,旗下众弟兄们可以冲了。最后关于买不买,对于这种爆颜,爆能,爆逼格的三爆产品,不差钱的当然是买买买,差钱的,等等非嫡系部队吧。以上。
评价个锤子,买买买!!!不买还是人!!!!我就发个段子都能被举报不友善也是醉了。——————————————————————————————以下是段子集合(你们都说最后一句……明明我的最后一句一直在变啊魂淡!!!你们说的到底是哪句!!!)果然CEO换了印度人以后微软全面进入开挂状态……(纳德拉是微软第三任CEO,所以我们亲切地称呼他阿三哥,绝对不带对印度人鄙视的意思……管理员(●'?'●)放过我好不)纳德拉:我们唯一的打脸,是处处打脸。微软:不不不,我不是针对苹果,我是说所有OEM都是垃圾!微软:老子去年教你们造平板,今年教你们造笔记本,等着,明年教你们怎么做手机!都是一群X!微软给苹果站台,让大家知道了office的重要性。然后苹果设备上出现不兼容的问题之后又发布了新的surface,让大家知道了亲儿子的重要性。库克:我找你们站台的时候,没说要搞这么牛逼的东西啊……三大神器已经同时降临人间:微软surface book(SB)苹果mac book(MB)谷歌chrome book(CB)话说起了这么个名字是在骂所有OEM煞笔么?我以为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微软倒闭,原来这货只是看着我长大,看着我老去……今夜我们都是软的,今年是SB年!医生,你看看我身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割了拿来卖的?微软:苹果的发布会,他们那个B装的很好,我们要学习学习。然后回头自己发布会上装了满分的B……微软:水果的笔不错,但它忘了带橡皮擦。 苹果:尼玛算计我! 微软:我做硬件的实力你们是看到了, 手机这块儿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顺便三星啊, 这次你要是干得漂亮专利什么的我也不跟你计较了。别逼我明年教你们做手机。微软员工:老大,黑科技太多,发布会时间不够用啊……纳德拉:嗯~找几个媒体把手机曝光。2016年4月 苹果:MacBook Pro Book比Surface Book快2倍2016年10月 微软:Surface Book Pro 比 MacBook Pro Book快2倍微软:OEM们,看看人家苹果的产品,你们的设备不给力啊。OEM:你行你上啊,好好做你的系统,没事别逼逼。微软:我上就我上。两年后……OEM:哥,打脸也不能往死里打啊,留条活路成不成…………作为一个学生党,看了看钱包,看了看就业率,看了看SB,学习有了新动力呢。微软的目标:手环做成手机,手机做成平板,平板做成PC,PC做成工作站,工作站做成超算,超算……再往上是想怎么办……苹果全世界涨价,surface掺了金坷垃,跑分十万八,一个能顶两个用!小苹果真不傻,金坷垃给了他对微软威胁大…金坷垃,你们苹果别想啦!Windows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iPad Pro 有了一支笔,Surface Pro 4 也要有笔。” 巧妙地“阐明”了 Surface Pen “跟风” Apple Pencil 的"事实" ……来自威锋网,一个非常“客观”的网站……买个虹膜解锁的门禁也要一万多,买个wm手机回去贴在门上还便宜。唉 唉 那个谁,你咋把我家门禁掰走了,唉,别跑 别跑 ,我x。专业割肾,费用低,手术安全。需要的请和教主私聊。 微软,重新定义了SB!
当他第一次放视频时,我就想吐槽,如此之丑的连接链条。这个新笔记本让我感觉也不过是个13寸超级本嘛。而且竟然没提触摸的事?这也敢叫 surface?see the video again carefully艹艹艹!拆下来时我瞬间高潮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当那个男的开始抓头时我就感觉可能要说触摸屏的事了。当时还想,哼,微软你也不过如此嘛。然后——尼玛尼玛尼玛!竟然可以拆下来!!!尼玛尼玛尼玛!竟然还可以360度旋转!!!看到那一幕后我是真的在宿舍一脸满足样的哼唧了一声!!!【然后另外三个舍友立刻就围过来,以为我在看岛国片(*/?\*)那个土土的外观完全不重要了啊!!!那个不能合上的屏幕也不要紧了啊!!!i7,N卡,电池全性能跑12小时,还TM能当平板?!这只要9500RMB???巨硬的硬件真是做绝了。现在想买 MacBook 的唯一动力就是系统了。希望 Windows 能继续加油啊 (≧▽≦)最后M$ 大法好!
我软:哎呀,做人是要谦虚一点的嘛。你笔记本玩这么多年了,也让我软做一台玩玩呗。不用太强,就按你MBP性能翻个倍就行了吧。 水果:光傻快,没亮点没逼格! 我软:卧槽我生产力工具啊!算了算了我加点料,我也加个PixelSense显示器,机身就镁铝合金吧,弄个玻璃触控板,再把我25年窖藏键盘配上,跟你比算够格了吧。我生产力工具啊,不能太像家电吧。 水果:我擦你一次放这么多大招,哪有一上来就抄人老家的。。。不对你这是骗人啊,顶着个Surface的名字,不是该跟我Air对飙的吗,你跑来干我MBP做甚!我软:这……我还有个小弟SP4,对付你Air也算门当户对吧。 水果:不管,你就是耍赖,开挂越级欺负人!你不轻薄,不便携,没办法跟我Air比,我还有iPad Pro…我软:这可如何是好……对了,要不这样吧,我让我Book减点装备先,我让你一个GPU,半块电池,一把键盘,这样可否一战?也不用挨个来了,你家那什么Air的,NMB的,还有iPad 大小一家子一起上吧。水果:救命啊,微软要人命啦!他们家放出个笔记本名字叫SB,当街脱衣服,裸奔装平板,耍流氓啊!!!------------------------------------------不开玩笑,正经答案从这里开始------------------------------一不小心就成为知乎个人最高赞数记录了,果然抖机灵管用。不过不给点有用的干货实在是对不起这么多赞呐。说到这东西的意义,在发布会上Panos说的很精准:Reinvent category。也就是重新发明了Laptop(虽然真正应该翻译成膝上电脑但是我们通常就是叫笔记本)这个产品类别。从这方面说,Surface book确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产品。笔记本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形态,存在几十年了。除开性能演进外,期间大大小小的各种改进和新概念有很多,例如上网本,超极本,各种混合形态本。但是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都无法完全替代笔记本而只是小改进。移动电脑的成熟形态,一直都是10-17左右的屏幕在上面,键盘和主要部件在下面,通过转轴连接,可以打开成为一个角度使用。无论触控板还是小红点,触屏与否,翻转多少度,最终都无法避开一个事实:最舒服的使用方式:永远是像传统笔记本一样放在桌面或者膝盖上,屏幕与键盘成一个钝角使用。Surface Pro企图对这种使用方式进行改观,以一个Tablet的形态加上超薄的键盘的形式,试图兼顾平板和笔记本两种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个产品线直到SP3才算是成型和被广泛接受。这也是完全得益于行业技术恰到好处的成熟时机:足够好的性能足够小的部件能塞到10-12寸体积平板,同时成品可以轻到手持无压力黑科技铰链撑脚既不增加厚度,又能有足够阻尼支撑起平板本身且牢固到使用触摸都保证机身稳定足够长的续航足够薄但手感堪用的键盘直到Win10才能折衷满足平板和桌面两种用户使用方式的UAP所以SP3和SP4现在才敢于喊出这个口号:Replace laptop -- 可以替换笔记本的tablet。但是SP系列产品也还有一些克服不了的缺点导致它还是无法完全超越传统笔记本:键盘厚度所限手感还无法足够好铰链撑脚支撑始终做不到笔记本放在桌面上那种踏实程度,放在膝盖上更是不稳体积所限,性能再提升很困难,无法跟高性能笔记本相比这时候Surface这个产品形态,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瓶颈期。除了本身性能提升外,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一如iPhone或者iPad刚推出时的革命创新但到了三四代左右产品之后都只有小修小改很难再有突破。因为产品形态本身已经稳定,在没有黑科技加持的情况下很难突破。iPad今年是同样的情况,于是iPad Pro选择稳定发展,加大屏幕,弄几个多任务和行业软件,加只笔,就号称创新了。然而黑科技积累的差别现在体现出来了,Surface Book(后面简称SB)横空出世。微软得以敢把这个新产品线吹成reinvent(重新发明),自诩Ultimate laptop(终极笔记本),在于它有几个跟笔记本和跟SP都不一样的地方:可分离键盘和屏幕。其实这种形态以前也有不少产品有,例如索法的VAIO Z Canvas,还有Thinkpad Helix。但是前者类似SP系列机身就是机身键盘就是纯键盘,同样有SP一样的体积/性能限制,后者则在键盘底座做了个风扇可以对着机身吹从而让机身开启高频模式。但是SB直接把GPU这个对性能很重要但是对功耗也很头疼的大户从屏幕换到键盘底座上,这同时满足了高性能的要求,以及Clipboard(叫屏幕或者叫机身亦或Tablet都怪怪的就按照官方叫法叫这个吧,不翻译了下同)的轻便性。翻转和360度开合。也不是新玩意儿,Thinkpad Yoga和Helix都有。SB这个新形态之所以不一样,在于这个新的Muscle wire铰链的黑科技。以往的翻转和360度开合,其实都存在致命问题 -- 稳固性不好。Helix就不说了,那个接口不牢靠导致屏幕晃晃悠悠的。Yoga也是,只用了有阻尼的转轴,所谓4个形态其实能用的还是标准笔记本形态。这个铰链,从演示上看有电控的锁止按件,牢固性应该不成问题。阻尼有SP3的先例在完全可以信任微软,一个Tablet的重量都能用两边教练加撑脚稳稳固定且不影响触摸和电容笔使用,换了一整排的铰链必须更稳固。看视频Panos很写意地单手拽着一个边角屏幕都很稳固。这才是真正实用的混合本形态,我想如果是我来用应该会很享受打开和关闭屏幕的过程。(关于这铰链的外观美丑就不多评论了,个人喜好,我倒是挺欣赏这种机械感的)GPU和部分电池在键盘上。也不是首创,外置GPU早有之,有像Display link这种USB方案,也有专有接口的方案,但这些老方案无一例外性能堪忧。这次直接通过磁力接口把PCI-E连到键盘了,带宽和时延都能得到保证。再加上Win10水到渠成的支持热交换GPU,就几乎完美了。早先我记得红衣教主似乎有讨论过这磁力接口其实就是个PCI-E协议的玩意儿,还在猜测以后可能开放接口接键盘外的其它外设,这次没想到吧,直接把GPU给扔这来了XD。电池分体设计老Power cover就有,也不是新东西,但是刚好这次为了新键盘手感需要把键盘做厚,再多放点电池增加续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Windows Hello。也是恰好出现在这个时间点,有键盘就用指纹解锁,无键盘用虹膜识别。这简直太便利了。用SP3加入公司域同时受密码强度限制的人肯定知道输入密码是个多么麻烦的事儿。这次的方案能兼顾有无键盘同时不像图片解锁那样无法用于企业安全的强度。不赞不行!性能,性能!Panos发布会不知道说了多少个Power。这确实是SP最大的瓶颈,突破不了它就无法号称终极生产力解决方案。这次SB引入上面几点结构变化再加上Intel 14nm黑科技Skylake,伙同Nvidia新GPU加持,终于性能能够扬眉吐气了。2倍Macbook Pro听得我心花怒放,还记得iPad Pro的强于70%桌面级产品么XD。不过这里2倍性能有没有水分有存疑,因为发布会和官网预订页面都未曾提到CPU和GPU型号。按道理说SB应该是低电压的Skylake,想要干掉顶配的4核心常规电压的Macbook Pro是有难度的。而且低压U似乎在15W这个TDP档位没看到4核心的产品。就算是有4核心,新CPU也没可能强于上代CPU1倍的性能。我觉得这里宣传应该是有一定水分的。但是视频原话确实说了2 extra core,如果微软这次找Intel定制了新4核心CPU,那不管强有没有1倍都是无比舒爽的。因为这可能是Intel看好Surface产品线的未来销量给基友开了后门,Wintel重出江湖你怕不怕?!(无悬念这顶级的性能一定是顶配版,但2600刀的价格确实是形象大于实际意义了。换个思路我有你们都没有这就是产品溢价存在的价值,微软真敢做这个出来就说明这个价卖的值!)如果把微软从Surface1代开始逐渐引入的技术连贯起来一直到这次的SB,可以看到有清晰的持续改进,从致力于tablet的操作模式到硬件精益求精,性能越来越强,厚度越来越薄。铰链每代一升级一强化,磁力接口也不断演进。所有的这些改进无论产品成功与否,到了今年这一代,终于能汇集到一起让Surface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形态。作为硬件爱好者和IT从业者兼任Geek来说,看到这样的一个产品,怎么可能不欢欣鼓舞。不论接下来几年是Pro系列还是Book系列更为成功,Book都是一个不可以被忽视的产品线。可能OEM会迅速跟上导致此类产品同质化但SB这一个开山产品值得我们充值信仰。总结一下值得充值信仰的原因,按个人喜好排序,其实个人是偏向轻办公和码农流派的:可分离式笔记本和多种使用形态,各种玩法High到爆7.7mm的Clipboard厚度,700g重量。够轻!14寸PixelSense屏幕,分辨率够高了,按SP3屏幕素质来看MS越来越重视色彩准确和其他小指标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广色域屏小巧的dock,生产力扩展就靠它,带机器回家插一个接口就有GE连接加双屏显示出来的快感用过才懂有16G内存,对性能提高最直观的,除了硬盘机械换SSD,就是内存最重要PCI-E SSD,磁盘性能一直是笔记本短板以前只有Apple重视现在MS终于开窍了25年祖传键盘的手感,1.6mm的键程值得期待彪悍的CPU性能,其实不是那么重要12小时续航,来自于Skylake,Win10的电源管理也很重要底座内置外挂-- GPU,挂上GPU才是完全体!Windows Hello,福利功能新的1024压感触控笔,Apple pencil你颤抖了么另外本人根本没上手过真机,不过从发布会来看,还是可能推断出一些缺点的,但是欢迎过两天有真机评测后回来打我脸,越响越好!14寸的Clipboard把持手感估计比12的SP3还要差一些,大和薄是单手握持的大敌。双手握持这个宽度估计屏幕键盘会很难用。不带键盘轻薄不如SP4,带键盘重量快差不多赶上MBP据说电池是四分之一在Clipboard,四分之三在键盘,那就是说如果是纯平板模式,最多3个小时就完蛋了。比SP系列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退步。所谓的2倍Macbook Pro性能估计有水分,而且极有可能顶配才能彪悍的起来。顶配的话,一个字:贵无责任猜测按照微软的德行,这GPU切换跟Nvidia和Intel估计要搞几个月才能完美,前期肯定是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断发布会电源没亮相,估计这次加了GPU的功耗电源体积可能小不了,说不定发布会上那小dock都比电源个头小。这次没吹风扇静音,吹了都那声音,没吹可想而知。12小时续航一定有水分,官网直接标明是12小时连续放电影了。这货维修一定超难,买了就要祈祷别坏,而且要是摔了,一定欲哭无泪。最后希望SB系列能保持活力持续更新,这种形态如果做成熟了有太多可能性了,随便一想都很激动:开放接口兼容第三方底座,例如可以通过替换底座来升级外挂GPU兼容SP4键盘, 出门带小键盘进门用大键盘。这磁力接口能再接个屏幕玩双屏不,这Book就名副其实了。接块超厚砖头电源超长待机,或者电源底座本身就是个充电宝?
各笔记本厂商:WTF??!!...MacBook Pro: (╯°Д°)╯︵ ┻━┻Surface Book:MacBook Pro:┬─┬ ノ( ‘ – ‘ノ)Surface Book:各笔记本厂商:(⊙_⊙)......MacBook Pro:(⊙_⊙)......Surface Book:各笔记本厂商:(╯°Д°)╯︵ ┻━┻MacBook Pro:(╯°Д°)╯︵ ┻━┻抖完机灵也说点正经的。我认为微软今天的这场发布会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发布了一系列超棒的产品,而且,微软真正的全平台统一体验和服务也正式到来了。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日常使用场景。而对于Surface和Lumia这两个系列来说,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一切,也都提供了统一的体验和无缝的对接。这种“丝滑”般的体验也确实超棒!
更新一段主观意见非常重的内容,再聊聊这次发布会,再聊聊微软。说起来我不是纯正的软粉,但却在这次的发布会中为微软的布局而折服,为这个桌面端软件霸主而折服。最近一段时间,知乎上有几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微软已经做出来的很多功能,当苹果再拿出来的时候大家还会惊奇?”“Windows Phone 还能咸鱼翻身吗?”其实从这样的问题中,恰好可以看出微软移动端的疲软和无力,但绝不是自暴自弃,这次发布会上微软拿出的东西也足够让人惊奇。在移动端上的劣势反而触发了平台的整合,通用应用开发的推进。不知道这个比方是否合适:通过桌面端的强势补贴移动端的弱势,和倾销非常相似。倾销成功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小米,总是强调自己的全生态布局,让产品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能摆脱。我似乎看见微软,那个更宏大的生态布局,那种独角兽公司独具的野心。---------------------------------------------------------------------------------------------------------------------------------这是Microsoft在个人用户领域的一次新的突破,一条崭新的产品线。---------------------------------------------------------------------------------------------------------------------------------这才是这场发布会MS攒的大招,身边所有在关注这场发布会的人都在Surface Book出现时沸腾了,也都在第二次放视频,与键盘分离时高潮了。所以说Surface Pro正面对New Macbook & Macbook Air & iPad Pro丝毫不怯,而Surface Book对上了Retina Macbook Pro也大有看头。正如MS在发布会中不断强调的,他们专注的是什么,是生产力。如果你说上一代Surface Pro的性能有短板,那Surface Book可以叫你闭嘴了吧;如果你说MS怎么就是不来Laptop,那这种“笔记本+平板”的模式可以满意了吧;如果你说“想要一台各方面匹敌Macbook Pro的Windows笔记本”,我想它也足够说服你了。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暑假里想过要一台怎么样的电脑,凑巧了,赶上了。如果说Surface Pro3可以让用户在MBA面前犹豫,那今年的SurfaceBook,也足够让用户在MBP面前犹豫了。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人,用着MBA/MBP然后装上Windows,那这个群体,有了一个也许更好的选择,他们不用再忍受MBA/MBP使用Windows的发热耗电降频各种不适,我不知道他们如何拒绝SurfaceBook这样的诱惑。
***这一点都不像一台超级本***私以为,定位还是超级本,但又更往性能本去靠了。重量上来说,含键盘最轻为3.34磅(1.51kg),我想顶配也在1.8kg内。尺寸上来说12.30” x 9.14” x 0.51 - 0.90” (312.3mm x 232.1mm x 13.0 - 22.8mm)也已经收得很窄了,你看看那边框,你看看那侧面照片,啧啧。续航上来说,官方宣称的12小时(Testing conducted by Microsoft in September 2015 using preproduction Intel(R) Core(TM) i5, 256GB, 8GB RAM device. )大家看看就好,打个折9小时我都满意,不说了。外观上来说,变形本的特质,不得不再说一遍从键盘拔下的那一刻,炸了。-------------------------------------------以上,说明它多像一台超级本。偏偏,又在超级本之上做了突破。-------------------------------------------不妥协的屏幕,分辨率(别说这比例不好,
之前都解释得很清楚了),PixelSense,十点触控。还要啥? 黑科技显卡,一定是双显卡啦,应该是做到独显和CPU分离了,似乎还能热插拔。谁还有?不得不提的,与SurfaceBook绝对匹配,量身定做的Windows10。还有谁?好爱的键盘,这绝对是一彩蛋,那键程(1.6mm)那键距,我的大手好想要。抛弃了Surface Pro的支架,我就是觉得那个丑,这铰链一来,我只好跪舔。你可能会问的散热:人家是14nm低压U好吗你还在怕些什么?Intel出的Skylake这代芯片就是功耗大降啊。厚度:好吧比RMBP厚是肯定的,但是从我单手握持Thinkpad X1C的经验来说,Surface Book这样的厚度很有安全感,反正又不重。我想,你要是再问,就是问我怎么海淘了关于不能完全闭合似乎写字画图就是这样的高度才好。关于硬盘你没有看错,全是PCLE,太良心了。还记得发布会上十秒钟拷了3GB的小视频嘛关于售价128GB / Intel Core i5-8G $1499 256GB / Intel Core i5-8G $1699256GB / Intel Core i5-8G-dGPU $1899256GB / Intel Core i7-8G-dGPU $2099512GB / Intel Core i7-16G-dGPU $2699以上均含Surface Pen那啥,有教育优惠不?(我就是问问啊)关于OEM好多人看到SurfaceBook觉得OEM都没什么新意可以拿出来了,就是一个Copy就是了嘛。我觉得不是,Google的Nexus是为同时期的Android产品做一个标杆,不是也有很多做得更好的机型出现吗?我觉得还是可以期待的,只是我很怀疑,被巨硬这样高潮了,OEM拿什么撬开我的钱包。关于触控用过Pro3的都说好,你就不想试试。反正我用的是Thinkpad X1 Carbon 3Gn+Windows10,有时候蛮想戳一下的。关于买不买要不是Thinkpad X1 Carbon 3Gn才买一个月,我就加钱上SurfaceBook了。别犹豫,喜欢,就买,赶紧的。看客们,评论区很精彩呢,大家都看到这了,不妨也去看看。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回忆起自己变成软粉的日子,就是今天。
写在前面:本贴对于苹果有一些不利的评论,请果粉自动无视。当然作为一个长期的苹果用户,我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但是果粉同学到评论里面给我和你自己找不痛快就不必了,我无意说服你们加入微软阵营,我也不需要你们承认SB比RMBP好,多谢多谢。看了大部分的回答,大都是溢美之辞,在说它的好之前,我先来说几点实际使用中的小小遗憾吧。背景信息:1、小弟已经有一台15寸的retina macbook pro 2012 middle并安装WIN8.1,已经用了三年多。2、小弟购买的是2099的版本,加上税差不多1.4万软妹币。3、小弟既不是软粉也不是果粉,但是购买过超过20台苹果设备,微软设备是第一台。==========================我是分割线====================================1、显卡驱动容易崩溃,使用了两天左右,已经崩溃了三次,不过这所谓的崩溃,不是花屏或者黑屏,而是弹出一条通知,告诉你“我挂了,不过已经满血复活了”,一会再来这么一条。要不要这么实诚,你不告诉我不就完事了么。2、插拔屏幕曾经让我的touchpad的多点功能失灵。仍然可以移动鼠标指针、单击、双击、右键单击(要按下去)等等。但是无法双指滚屏、无法缩放文档。同时,系统设置中,关于touchpad的所有设置都消失了,并且设备管理器也显示“该设备运行正常。”我甚至一度以为是升级系统的锅,直到我灵机一动再次插拔了一下屏幕。3、耳机插孔的位置实在奇葩。4、需要升级系统之后,才可以使用windows hello的面部识别功能。在很暗的环境中,这个功能无法成功的认出我,即使我使用手电筒把自己的脸照亮也不行。不过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也许是我的姿势不对,没能让我的脸保持在屏幕中间(我躺着使用的)。5、小BUG不少,EDGE经常卡死(真死假死都有)6、系统界面是英文的(国内还没有上市,这个不能怪巨硬)7、系统内置了onenote,但不知道为什么连不上我的Microsoft account,同时也无法新建笔记本、页面之类,更要命的是,在我安装了office 2016 pro plus之后,按下手写笔的橡皮键,叫出的还是原来那个onenote,并且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在哪里设置这个键(也许根本就不允许),最坑爹的是,内置的onenote无法被卸载。12月21日更新,更新过WINDOWS之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我单击橡皮是叫出桌面版 onenote,双击是叫出autodesk sketch book。8、没有改变亮度的按键图标,直到我BING之后,才知道是FN+DEL和FN+Backspace。在键盘上多做个图标有这么困难吗?9、上下左右4个键的设计比较奇葩,手感欠佳。10、应用商店,你真的可以滚粗了。11、MINI DP接口,看起来和thunderbolt一模一样,傻傻分不清楚。12、充电接口在右边,别扭。13、大部分人不是左撇子,为什么笔要粘在左边?==========================我是分割线====================================下面是赞美时间,并且带有和苹果的横向对比,大部分结果对苹果不利,果粉慎看。1、我的第一感受是键盘,作为一个长期使用机械键盘并且拥有每分钟160左右的汉字录入速度的牛叉打字者,在我的眼中看来,与机械键盘对比,RMBP的键盘根本无法接受,我会尽量避免使用它打字,而巨硬的这只键盘要好用得多(虽然仍然不如机械键盘的手感,但我不会排斥使用它打字)。而且苹果的键盘,FN居然是左下角第一个,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苹果的恶意。2、同样是高分屏,但是当把屏幕切换到非标准分辨率的时候,苹果的屏幕会略感觉模糊(时间看长了会习惯),但在Surface Book上,这个问题要轻得多。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干,因为我即使使用RMBP,也是使用WIN8.1系统,因为我要工作(主要是3D及影视类),MACOSX的兼容性、可靠性、健壮程度,都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当然还有不能不提的鼠标手感。WIN10已经完美解决了高分辨率屏放大字体的问题,只是观看某些已经图形化的文字,会有马赛克的感觉,不过这不能怪WIN10,我已经非常满意了。3、office 2016 在苹果上的表现,不如WIN10。测试的机器是大姨子的RMBP 2015 middle,她使用的是MACOSX,运行OFFICE录入时有一种慢半拍的感觉。回想起我也曾经在MACOSX下使用过OFFICE(老版本,并非2016,甚至没有解决高分辨率屏下面的文字显示问题),简直是噩梦。4、改进过的touchpad很好用,配合触屏更加好用。虽然单论touchpad,必须承认苹果的更好,但是苹果没有触屏啊。5、这支笔不用充电可以用一年啊!6、用EDGE上网的时候,随时可以用笔涂涂画画,然后存PDF或者部分截图扔进ONENOTE啊!7、送的应用fresh paint超级好用啊!8、绞链的设计,使得合上屏幕的时候,键盘不会再磨擦屏幕了,不会象苹果一样,屏幕中间总是有键盘磨擦的痕迹,虽然一擦就没有了,但是看着总是不爽。当然相应的,因为是触屏,多了很多我的指纹。9、WINDOWS HELLO的脸部识别相当快速准确。10、刚才虽然刚刚喷过了充电接口。但是!充电器体积很小,还很良心的带了一个USB接口可以插一根USB线同时给手机充电。(我观察了一下,这个细节,貌似别的答主都忽略了。)11、神一样的散热控制。同样看一个视频网站的视频。RMBP可以暖手(具体的手感是略烫,放在肚子上,肚子隔着被子流汗。)SB不仅不能暖手,而且我根本感觉不到它在发热(具体的手感是冷冰冰的,冬天碰到会被略微冰一下)。与此同时,RMBP的风扇在疯狂叫嚣,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其实对于这种程度的风扇声音,我是可以容忍的,无奈它的对手SB没有声音……有声音……声音……音……确实是一点声音都没有。12、细节:在触控板的下方一点,也就是开合屏幕的地方,RMBP是边角是税利的,摸上去有割手和微微刺痛的感觉。SB全都做了导角处理,摸上去滑滑的。同样的区别在笔记本的边缘也是一样。13、RMBP使用的是铝合金材质,SB似乎外面还有一层涂层,至于是不是有这层涂层,有的话是什么涂层,我没有确切的了解过,只是感觉它导热感觉没有RMBP那么强烈。感性的说就是冬天拿着SB没有拿着RMBP那么冰手。14、以前看图看视频不觉得,看到真机,我必须承认,巨硬这次连颜值也吊打苹果了。15、植入一个广告:谁把我的二手RMBP买了?(这条开个玩笑,形容一下我鸟枪换炮的心情,引起误会抱歉了)先摆在一起搞个合影。有同学觉得苹果比较漂亮,这也很正常。只不过我投票给SB。再来一张打开的。我的RMBP安装的是WIN8.1系统,为什么不使用MACOSX前面已经说过了。再来一张打开的。我的RMBP安装的是WIN8.1系统,为什么不使用MACOSX前面已经说过了。RMBP要大一圈,重不少,放在肚子上,有时候喘不过气,SB没有这个问题。RMBP要大一圈,重不少,放在肚子上,有时候喘不过气,SB没有这个问题。12月16日更新:1、发现一个小技巧,FN这个键是可以象caps一样切换的,灯灭的时候,上面一排键是控制音量、键盘灯亮度等等功能,如果按一下FN键,键上的小灯亮起,那上面一排键就变成传统的F1、F2这些了,有点人性化。2、更新过系统之后,除了onenote依然恶心人之外,显卡驱动不再崩溃了,可惜的是edge仍然时不时的假死,好消息是没有再真死过。上次发的照片是手机拍的,这次上单反的照片,技术不好,凑合看看。再弄几张照片得瑟一下。这次拍得稍微认真了点。再弄几张照片得瑟一下。这次拍得稍微认真了点。1、请无视远处乱入的海绵耳塞2、请再次无视远处的杂物篓和镜头盖3、随便拍拍,白平衡就自动吧,色差请不要care3、随便拍拍,白平衡就自动吧,色差请不要care4、给笔一个特写吧,也不知道笔尖笔帽什么的能不能换,看巨硬的尿性,怕是指望不上了。想当年一块WACOM板子可以用好多年。4、给笔一个特写吧,也不知道笔尖笔帽什么的能不能换,看巨硬的尿性,怕是指望不上了。想当年一块WACOM板子可以用好多年。
终于可以买买买了,等发售了就到company store去捞一个=_,=
我觉得有个非常麻烦的人体工程问题:舒适的手部操作(对于坐姿),操作装置大致要在不太高的位置,最好在人腿附近。否则肩膀前侧疲劳。而且不能太远,否则背部与腰部疲劳。舒适的显示器,最好要比较高。极端一点,最好中心与平视视野中心平齐。否则颈椎病。而且最好远一点,否则视疲劳。笔记本需要把键盘和显示器连接一起,所以上述需求必然是矛盾的;触控屏需要把手部操作和眼部操作重合在一个位置,比笔记本还要矛盾。触控笔记本集上述所有矛盾于一体。我心目里理想的人机界面,是像先进战斗机那样,手处于低位;大部分重要信息的显示位置与自然视野高度一致;在广视角分布不同的信息。
各位软狗大家好~我也是软狗~在我看来,这次的surface book在产品理念上——虽然很超前——但并没有surface初登场时那么超前。毕竟同样的产品理念13年就有了,那就是thinkpad helix。这货长这样:是不是和surface book发布视频的惊艳一刻很相像呢?~是不是和surface book发布视频的惊艳一刻很相像呢?~触屏平板,键盘内置电池和散热。和surface book一样的理念。然而helix并没有大获成功,原因也很简单:它只有11寸的屏幕,却重达1.7kg;重达1.7kg,却只有三芯电池……对了,还有1w2起步的售价╮(╯_╰)╭要知道,那可是“笔记本售价超过macbook的依律当斩”的2013年。所以很明确了,当年的技术并不能支持一台在这样设计理念下兼顾便携性和续航的设备。在当年,helix的理念过于超前了。然后我们再看surface book。13寸,1.5kg,宣称10小时续航。而且还tmd有键盘内置显卡(以后会出不同显卡版本的键盘?)完美。这是14nm的胜利,是聚合物电池的胜利,是surface pro系列散热设计三代积累的胜利。在适宜技术的推动下,这种“重装二合一设备”终于从一个噱头华丽转身为cooooooooooool的设备。至于surface book的意义,我想套用我在13年评价surface pro初代的答案:Surface book代表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是微软对于windows独显二合一设备给出的官方解答。这种变型方式将继续引领下一个5年的laptop设计趋势,甚至连苹果有很有可能无法独善其身。想来也是唏嘘。在移动计算方面,苹果的根基明明比微软更深厚,但当苹果还在os x和ios之间徘徊无地的时候,微软已经壮士断腕地躲掉了腐烂的win rt,然后走在了大一统的道路上。iphone过高的利润绑架了苹果,而我认为苹果以arm架构为核心的产品布局,大后期是不稳的。最后:微软已经是这个星球上产品视频做得最棒的公司了,没有之一。神转折那一刻,我硬了。巨硬。
回答问题前,先展示下我的装备。alienware 17 R5,跑windows,配置为intel i7 4700hq, 显卡n家780m,硬盘1为1T hdd和128gb msata ssd组的raid0(并不是实际意义的raid0阵列,但也是raid阵列,ssd作为hdd的高速cache),硬盘2为500gb evo pro ssd。基本上在便携式笔记本里也算佼佼者了,主要来做科研工作和游戏。第二台本为rmbp 13,i5处理器,pcie 256gb ssd。一直是坚定的微软用户,因为太多工作需要在windows下来完成。为什么拿出这两台笔记本来,是因为我不像很多答案,完全没回答问题前,先展示下我的装备。alienware 17 R5,跑windows,配置为intel i7 4700hq, 显卡n家780m,硬盘1为1T hdd和128gb msata ssd组的raid0(并不是实际意义的raid0阵列,但也是raid阵列,ssd作为hdd的高速cache),硬盘2为500gb evo pro ssd。基本上在便携式笔记本里也算佼佼者了,主要来做科研工作和游戏。第二台本为rmbp 13,i5处理器,pcie 256gb ssd。一直是坚定的微软用户,因为太多工作需要在windows下来完成。为什么拿出这两台笔记本来,是因为我不像很多答案,完全没深度使用过两个平台的东西,就来夸夸其谈,一会其他都是垃圾,一会秒天秒地。我保证我的答案是基于长期使用经验的较为客观评价。--------------------------------------------------------------------------------------1.surface book是一款很惊艳的作品,但是基于这个问题高评价的答案,我觉得给予的评价过于高了,我觉得该本最大创新就在于热插拔pci总线的显卡,我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但是很牛叉,一个产品让你既有pad,又可以便携式笔记本的形态来完成一些重度工作,比如修图,编程,仿真。但是我对这个接口的耐用性抱有很大的怀疑,我所认识两个人的surface pro发生了键盘接口损坏的情况,无法识别外接键盘,微软售后给的方法是回厂更换主板的处理。基于我对surface的印象,我真不知道这个接口到底实际使用起来会不会发生一些问题,尤其显卡的通讯协议速率都是高频,我为微软捏把汗。2.散热,散热设计中规中矩,上两张图。第一张为屏幕侧cpu的散热,第二张为键盘测显卡的散热。我觉得唯一缺点的地方时,居然在屏幕侧边开了风道,见最后一张。这引入的问题时手持屏幕玩耍时,会不会堵住出风口,二是夏天的时候,想象一下,躺在床上,看着1080p电影,然后手边一直冒热风的感觉。。。我也很好奇实际使用起来是什么样的,拭目以待。提到这里,我想说下MacBook pro,客观的讲,微软真的不是一下两下就那么简单的超越mac,毕竟多年的设计理念和工程经验摆在那里,就以散热来讲,macbook pro的屏轴处出风的设计,我第一次感受的时候都是惊呆了,太完美的地方。摆在床上使用,也不会堵住出风口,热风而且基本不会与人体接触。这些细节才是MacBook打动我的地方,设计真的是无微不至。3.做工,我之前家里用xps系列作为轻便型的笔记本,开会,读文献,视频,编程,完全沉浸在windows的世界,但是xps做工越来越恶心到我,虽然xps无边框设计让笔记本看起来比air13寸都要小不少,但是一看到机身侧面那个歪扭的usb接口,我就恶心到了,这也是我下定决心把日常的轻便型笔记本完全转到mac的原因,之前不想放弃windows,毕竟办公常用的软件还在windows。surface的做工看了视频后,觉得一定很赞,应该也和rmba一样,一体化铝合金机身,微软终于站出来了,oem那帮小弟的东西做工真的太差了。4.性能,哎,其实现在cpu性能都十分过剩,比来比去有啥意思呢。如果非想一战,我可以拿macbook pro 13的顶配和surface book的顶配比较一下。不过最后还是实机实测是王道,我这的比较只能说是paper comparison。毫无疑问,微软这次绝对是针对性的发布产品,连顶配的价格也与苹果一致,那么我们就来看下,所谓的秒苹果2倍吧(因为我是学工科的,很讨厌这种泛泛而谈的说法,我不是果粉!!!)。硬盘被苹果秒了2倍。。。pcie的硬盘多贵,,,懂得都懂,cpu哪里能秒苹果,,都是intel的东西,,况且rmbp还是boardwell架构低压版本的i7。内存都一样,估计性能不会差太多。重量也基本一致。唯一能秒苹果2倍的就是dGPU。以上你还要注意,苹果只有13寸,微软用了13.5寸。如果玩游戏的话,surface book绝对是轻量级玩家的福星,应该可以胜任大部分游戏,而且便携性一流(alienware泪下),但是对于真正硬核玩家,我觉得真没有吸引力。surface book屏幕的分辨率秒杀了苹果,但是效果来讲和苹果应该差距不小,。所以别的答案里所谓的性能秒杀毫无疑问的回答是怎么来的,我反正是怎么都推不出来。surface book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多点触控的触摸板,还是玻璃制作的。大大的期待,因为用过rmbp触摸板的人都被那块触摸板深深折服,如果surface pro的触摸板效果和mac接近,会大大提高操作效率。我绝对入一台。5.性价比,上两个乞丐版的图,自己对比去吧,半斤八两,很有针对性的价格设定。独立显卡需要再加400刀,$1899!!!那些叫喊着要买的人,我看十有八九最后都不会买,$1899,选择太多,除非你非要在图书管表演手撕电脑,那好,这个是你最佳选择。----------------------------------------------------------------------------------------------------------------------------------------------------------------------------我只能说,macbook pro真的遇到了对手,苹果会怎么办,真的很期待这两家公司的硬件对决!!!
价格出来的一瞬间,OEM开始哀嚎,说好的留口饭吃呢?拔下来的一瞬间,库克开始嚎啕大哭,说好的不玩黑科技呢?微软大法好!!!——————————————————————看到有人说东西合不严(其实是为了散热和反向Draw模式下的视角吧),dGPU版本要加钱上,等等。。。其实那都不是重点好吗!!!热插拔,这动作就是重新定义了双显卡为什么要存在!笔记本到底TM是用来干什么的!
把屏幕拔下来就是一般surface,插到键盘上就能用独立NVIDIA卡,port。。变成笔记本。卧槽。。好聪明的用法 。。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电脑平板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