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机关公文常用词句大全排序。要有理由。

答案B解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技巧:必考题型(含答案)
小学句子排序与技巧:必考题型(含答案)
& & 这排序题最可恶了,排错一句,就会&株连九族&。唉,孩子们,还是好好练练吧。考试的时候,认真些,好好想想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会马到成功的!
& & 1、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
& & 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 & 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 &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 & 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 & 例()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
& & ()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
& & ()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
& & ()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 & ()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
& & ()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 & ()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 & 【提示】
& & (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 &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
& & (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
& &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 & 【答案】2、4、1、7、3、6、5
& & 2、给状物短文的句子
& & 排序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
& &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 & 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
& & 例()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 & ()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
& & ()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 & ()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 & ()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
& & 【提示】
& & 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 & 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花。作者先概括写了花。
& & 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花,写花的?(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四季海棠茎、叶、花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
& & 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 & 【答案】5、3、2、4、1
& & 3、给写景短文的句子
& & 排序写景的短文,是以描述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还可以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 & 排序的方法是什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排序。
& & 例()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 &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
& & ()河边有个小村庄。
& & ()把村子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 &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 & ()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 & 【提示】
& & 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 &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景色。
& & 3.想一想哪句话和哪句话联系得更紧密些?
& & 4.想一想:&河边有个小村庄。&这一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好?
& & 5.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 & 【答案】5、1、3、6、4、2
& & 4、给写人的短文的句子排序
& & 写人的短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短文。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所谓&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写人的短文,要抓住两点来分析排序,第一点:弄清写的谁的事。第二点:弄清作者想赞扬这个人什么?或想说明什么道理。
& & 5、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 &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 & 例:()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 &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 &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 & 6、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 & 例:()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家。
& &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 &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工作。
& &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 &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 & 7、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 & 例:()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 &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 &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 &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 &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
& & 8、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 &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 & 例:()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 &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 &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 &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 &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更多与文本相关内容,请查看 【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答案B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指导]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三招稳拿句子排序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指导]2014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三招稳拿句子排序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按要求给下列词语排序。1.黎明 傍晚 中午 早晨 月落柳梢按照时间
练习题及答案
按要求给下列词语排序。1.黎明 傍晚 中午 早晨 月落柳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亚洲 湖北 世界 中国 武汉按照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粉红 深红 鲜红 淡红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黎明 早晨 中午 傍晚 月落柳梢2.世界 亚洲 中国 湖北 武汉3.淡红 粉红 鲜红 深红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按要求给下列词语排序。1.黎明 傍晚 中午 早晨 月落柳梢按照时间”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排列词序、
文史常识、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词序定义: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整个句子或词组具有不同的意义。
排列词序:
把同类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如&交通工具 汽车 轿车 桑塔纳轿车&就是按照词语概念的范围从大到小排列起来的,
再如&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
词语排列的依据:
小学阶段涉及的排列词序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不涉及具体词语的语法意义,一般对排列顺序的依据没有严格界定。
做到对词性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比较准确的区分所排列词语的不同意义就可以正确的进行词序的排列了。
1、按照词语概念的范围
2、按时间顺序
3、按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4、按按词语类型和结构
考点名称: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
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
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文史常识类试题
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B
A.赵 B.姬
C.元 D.吴
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 D
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
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
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B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
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B )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
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C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 B
A.公元前6世纪后期 B.公元前5世纪后期
C.公元前6世纪前期 D.公元前4世纪后期
7.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第二次统一,两者时间相距 A
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
8.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他根据中国的立法把这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 B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9.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B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10.&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的一条祝福短信,其中的 &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D
A.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按要求给下列词语排序。1.黎明 傍晚 中午 早晨 月落柳梢按照时间”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美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