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康复训练图解微信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百度医学微信公众账号,医界大数据你比别人先知道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脑中风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康复医学网”快速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精彩内容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康复医学网”快速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精彩内容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1],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2]。  一. 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曾认为足下垂是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损伤和肌营养不良所形成。足下垂多数是由于腰5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第五腰神经根损伤可由转移性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压迫脊髓圆锥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多为位于小腿前侧的胫骨损伤引起,多数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为:外科手术或睡眠时对周围神经的压迫,石膏的紧压和产科马镫的压力引起。这些危险因素在体形消瘦的人群中可能增加,这些也可基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基础上。腓骨下段的损伤也可能引起腓神经损伤。Gathrie et al认为大脑损伤也可引起足下垂,并常伴有巴彬斯基征阳性和踝反射阳性,将其称为“痉挛性足下垂”[3]。后来Dietz认为:肌张力增加可能是综合力学的原因——牵拉反射作用增加了僵硬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结构发生活化而发生了生物力学变化[4]。按足下垂瘫痪类型可分为:弛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弛缓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损伤,它是接收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L5脊髓前角细胞损害则使踝关节及足趾背曲不能而形成弛缓性足下垂。痉挛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因其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而得名[5]。本文主要探讨脑中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方法。  脑中风病人足下垂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神经血管萎缩而引起的一种并发症[6]。也与调节踝关节伸肌体位反射(除外肌肉活动的背景下)以改变重力-支撑负担水平的变化有关[7]。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体瘫痪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痉挛期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步态及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足下垂是高位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以往一直认为其直接原因为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痉挛所致。Carr等通过综合大量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提出,痉挛不只是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也与肌肉纤维和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而且很可能与制动和废用有关。制动会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交叉桥结缔组织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构成了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的因素。如果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致跟腱挛缩,将使得可逆性足下垂转变为不可逆性足下垂[8]。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这种足背肌/趾屈肌间肌力的不平衡,使得患肢足下垂、内翻及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而显得患侧下肢较健侧“长”,同时由于膝伸肌痉挛使得膝关节屈曲不充分,导致典型的代偿性“划圈步态”。这对患者行走,上下楼梯及日常生活是很不利的。因此,纠正足下垂,打破伸肌痉挛模式,使踝部产生主动性踝背伸,对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有很大意义[9]。  二.足下垂的预防:  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康复治疗应从起病到恢复期贯穿于医疗护理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对急性脑中风病人护理工作中预防足下垂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病人患侧足早期的护理,防止足下垂的发生,有利于患侧足的正常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如下:(1)温热疗法:准备能容纳足的小浴槽两个,先将患侧足浸于380-400温水中8-10分钟,再浸入180冷水中8-10秒,反复3次,以温水开始冷水结束,2次/d。(2)布鞋疗法:准备硬底新布鞋一双(比病人的足大2-3号),将患侧的一只鞋(以鞋尖朝上、鞋跟朝下、鞋底向床尾栏杆、鞋面向病人)垂直固定在病人在床尾栏杆上。每晚临睡前将患侧的足放进鞋内,足跟处垫适量柔软的海绵等物防止压破足跟处皮肤,使患侧的足略高于对侧足3-5cm。每两三个小时将患侧足从固定的鞋内脱出检查足部血运及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有无破损,按摩患足20分钟再嘱病人将足伸进固定鞋内。白天为病人的治疗时间,可不用布鞋疗法,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在卧床期间,尤其夜间病人熟睡后都要用布鞋疗法预防足下垂,直至能离床活动时方可停止。(3)ROM训练:首先以被动活动为主,从患足踝关节至脚趾,趾间各关节。每个关节均需辅以各个方向充分活动,使关节囊、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手法轻柔,用力由小渐大,2次/天,30分钟/次。各关节充分被动活动后,对病人施以语言刺激,让病人做足的联合屈曲和联合伸展动作,训练要循序渐进,做不到不可强求。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按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则予以按摩和揉捏;对不能在床上做主动活动者,做患肢关节被动运动,通过病人的意念感觉和信心进行主动训练。重新塑造患足的运动行为模式加上基本功能训练。总之在脚趾将发生挛缩前期施以柔和的外力。关节被充分前拉、挤压刺激感觉和运动,防止足下垂促进功能恢复[7]。  三.足下垂的评价:  目前尚无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功能评价标准,但也可以借鉴骨科的综合评价标准,以助于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目前评价标准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优、良、差作为分级标准,如GREEN和LIOYD-ROBERTS马蹄内翻足疗效评价标准:优:外形正常、跖行足;踝关节被动活动至少超过中立位10度,并主动回复到中立位;跖屈大于20度,活动(包括各种比赛)不受限制。活动中或活动后无疼痛;距跟关节至少有一半的活动度,中跗关节活动正常。良:轻微足跟内翻,前足可灵活内收,足以适应正常活动的需要,并不感到不适;至少能背伸到中立位,跖屈&10度。距跟关节至少有一半的活动度,中跗关节活动灵活。今后的软组织手术肯定不会影响以上功能。差:比较明显的足跟内翻,或伴有轻微的前足固定内收畸形;踝关节活动受限,各个方向活动度&10度;距跟关节僵(活动度&50%),中跗关节活动度尚灵活;活动受限(包括比赛),训练中或活动后疼痛;需要再做骨性手术[10]。第二类以分值作为评分标准,如LAAVEG和PONSETI马蹄内翻足疗效评价标准:病人满意度:满意5、较少满意3、不满意0;功能:疼痛(足踝)无8、过度活动时疼痛6、正常活动时疼痛4、走路时疼痛0;步态:正常5、向内旋转或轻度跛行3、趾行步态或明显跛行0;踝关节运动:背屈&10度,跖屈&40度8、背屈5度-10度,跖屈20度-40度6、背屈&5度或僵直在中立位4、僵直在复发位0;肌肉功能:①胫骨前肌移位:正常肌力8、部分肌力4、无肌力0;②小腿三头肌:正常肌力8、部分肌力4、无肌力0;③胫骨后肌:正常肌力8、部分肌力4;无肌力0;足外形:①发育:发育良好和跖行足8、发育不良和跖行足6、轻度弓形足或外翻2、明显马蹄内翻足或/和弓形足或外翻0;②足跟:中立位8、外翻&5度5、外翻&5度或内翻0;③前足:中立位8、内翻或外翻&5度5、内翻或外翻&5度0;④F-M角:&80度6、70度-80度3、70度0⑤放射学测量A:TC-AP角:≥25度5、10度-24度3、&10度0;B:TC-L角:20度5、10度-19度3、&10度0;T-M角:20度5、21度-30度3、&30度[11]。  (注:F-M角足纵轴与内外踝连线之间的夹角,角度愈小,畸形愈重。TC-AP角:正位距角。TC-L角:侧位距跟角。T-M角:距跖角,距骨纵轴与第一跖骨的夹角)。……未完,继续阅读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站后双击空白处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关注】点标题下方“康复医学网”快速关注;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搜索微信号&cnkfyx&【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好友等【更多】回复数字“0”或“首次关注”,有话要说,请直接留言或发送图片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cnkfyx
康复医学网()是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行业门户;包括:脑瘫;偏瘫;截瘫;截肢等康复训练治疗;居家;机构;旅游养老等养老动态;运动医学康复;瑜伽等健身资讯;中医;食疗;美容;茶养生常...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保健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04期
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方法。两组均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46.6【正文快照】: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最近5年来,全国全人口脑卒中标准化发病率年增长率为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是14.01%,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每年死亡病例150万,幸存者600~700万,且2/3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脑卒中后足下垂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大川;肖占红;王冬影;宋亚丽;陈曦;;[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陈红梅;王威;;[J];河南中医;2011年04期
吴运景;刘世文;蔺勇;;[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张淑云,张通;[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王正田;;[J];河北医药;2013年03期
李励;庞洪波;段峰;;[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年06期
曾学清;李艳;滕东时;杨涛;;[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01期
黄寅明;李华南;高旸;;[J];天津中医药;2011年06期
杨晓欣,孙颖;[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庆宪;[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曹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李珍武;[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刘剑波,史晓冬;[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李存洲,朱贵祥,崔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华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郭汉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吕红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进德;;[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付晶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张恩达;郭树忠;;[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徐英美;胡钱飞;;[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雄鹰;李年贵;郑丽芬;闫青;李薇;徐殊;;[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灵芝;[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钟雪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静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程发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平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招远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升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孙昊;[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张爱玲;[D];郑州大学;2010年
戴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名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任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立早;[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何可;[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宾晓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红燕;梁定杰;董玉华;陈捷清;;[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高彦华,丁俊琴,焦维红;[J];河北医药;2004年10期
王文杰;;[J];湖北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陈晓红;潘晓燕;李秀琴;;[J];护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任力杰;韩漫夫;白润涛;冯宏业;邵玉凤;;[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7期
伍国维;;[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张淑云,张通;[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张见平;王济红;曹培卫;陈明;;[J];四川医学;2008年10期
王茂斌;[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2期
杨晓欣,孙颖;[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丽玲;;[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年05期
刘耀岽;杨逸淦;袁旺贵;张峰;;[J];新中医;2009年06期
郭盛楠;陈晟;张佳佳;朱文浩;刘志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03期
崔正友;[J];中国民间疗法;1997年01期
院崔晣,于英丽,孙雷闯,郭福运;[J];针灸临床杂志;1999年07期
杨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年16期
余兆安;叶晓红;章薇;;[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04期
吴志明,石瑜;[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年02期
陈朝明;张彩荣;;[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陆永辉;;[J];中国针灸;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朝明;张彩荣;周玉艳;;[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云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余兆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海英;[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杨静;[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史慧;[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王家颖;[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下垂康复锻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