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南方不南方集中供暖 可行吗

|||||||||||||||||
&>>&&&&&正文
南方也要供暖已成共识 分散供暖还是集中供暖成争论焦点
  今天(11.17)微博上一个叫“男方也要供暖”的话题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讨论,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就是南方到底是采取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南方哪些地区需要供暖。这么说来南方供暖真的想媒体报道的那样成为共识了?
  今天(11.17)上午有媒体在网上报道称,随着南方的几段天气增多、老百姓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各界对于“南方也要供暖”已经达成共识,当前争论的焦点就是采取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的方式。对于集中还是分散供暖网友心中似乎并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不知道其中的区别与不同,优势与劣势。
  反而许多网友吐槽的是表示自己所在的地方不需要供暖,比如广西、广东福建等这些偏南方的省份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地方现在还是近30度的高温,秋天还没到,哪里来的冬天。不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网友则强烈要求“南方供暖”,不过也有网友十分担忧称如果真的供暖以后,会给现在恶劣的空气质量“雪上加霜”,对自己身体不利。
  那么如果真的要供暖的话,到底是集中供暖好还是分散供暖好呢?集中供暖,指集中集团式供暖的一种形式。一般都是按一个采暖季每平方(建筑面积)来收费的,对北方地区来说,天气比较冷,需要供暖时间长,应该集中供暖省钱。欧洲国家此前也是采取集中供暖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纷纷采取分散供暖、分户计量的方式。反而耗能、二氧化碳等都下降了还促进了工期质量,也达到了热力公司和用户的双赢结果。
责任编辑:王婧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01月26日 16:57[叶彤]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_叶彤-牛bb文章网
[叶彤]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_叶彤
网友叶彤对[叶彤]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给出的答复:这个问题我要答!一言以蔽之,这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说了没说)。我国供暖(采暖,前者是政府统一供应,后者是居民自己提供)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历史遗留-北方的城市集体供热,也是逐步发展出来的,还根本没发展到南方中国现代大规模的供暖,源自前苏联,主要采用热电联产技术。中国的集中供热历史,我认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在长春和北京等城市建立了热电站,向附近工厂和职工宿舍以及城市的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这个时候,集中供暖是社会主义对城市工人的一种福利,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截至1983年底,三北地区102个城市中仅有17个城市建立集中供热设施,共铺设供热管道600余公里,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从大型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从工业中心向居民区扩散。1986年国务院20号文和建设部《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是我查到的最早的相关法规。这部法规提出了集中供热的发展思路“但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序列并非平均发展,而要考虑城市的性质、地位、气象条件等条件,并与城市经济建设和能源建设相适应”(我认为这句话到现在依然有指导意义,不能南方的孩子觉得需要就要上集中供热,你所在的城市经济情况如何、能源状况如何、气候条件如何,这都是要考虑的),到了2000年,集中供热面积为11.08亿平方米。(很厉害吧,20年的时间增长了30倍,但是这个整体的供热比也就10%左右,还有90%的面积没有集中供暖设施)插个图年集中供热面积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阶段、新世纪这个阶段是大型城市和二线城市基本实现80%以上的供热,但是三四线北方城市仍然有较大的缺口。并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集中供热为主,多元化的供热(采暖)方式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集中供热面积为54.10亿平方米,但整体的热化率仍不足五成,截至2012年,北方十四省(含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热化率为41.90%,超过5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未覆盖集中供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和《中国华电城镇供热报告》)所以说,南方的孩子们,你以为北方的孩子就不挨冻了吗?(昨天刚跟一个河北三线城市的朋友聊,说过年就呆在北京不回家了,因为家里没暖气)年集中供热面积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气候特征影响的建筑设计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将全国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新建房屋必须安装供暖设备,南方地区就是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没有强制安装供暖的要求,市政也不会给你配。在2005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中,对建筑的基本要求不同,北方的建筑主要是防冻、防寒,南方的建筑主要是放热、防潮,如下图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呢?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低于5℃一年是超过60天的,甚至超过180天,有供暖的强需求;而长江流域一般也就有不到45天的时间平均温度低于5℃,在建筑上如果特别注重保温,既不经济,又在夏天等炎热季节难受。如果同时在北方和南方都待过的朋友就知道,北方的建筑,墙壁一般较厚,很少有大窗,并且有很多保温的设计如聚氨酯保温板,这种设计就是减少冬季热量的逸散,而南方的建筑,墙壁一般较薄,很多大玻璃窗,主要注重的是通风。在南方,如果不对建筑结构进行保温改造,而贸然上集中供热,结果就是大部分的热能会从室内逸散出去,从而造成能源浪费。3、城市规划集中供热涉及到建设热源-热网-室内设施,并不仅仅是在城市建一个火电站,家里装一个暖气片就行了。现在南方城市恨不得土地都盖商品房了,哪里有地方给建热力站和管网。这些城市在最初设计直到这个世纪的前十年都没有考虑过冬季供热的问题,现在要加,谈何容易?4、资源浪费、空气污染、消费习惯等 这些不一一列举了,如果南方要建成北方那样的供热管网,可以参考第一点,需要多少年,需要多少钱,需要浪费多少能源和其他资源;空气污染的话由烧煤供暖造成的冬季雾霾普遍比夏季更严重,而采用天然气的地方效果要好很多;现在采暖季一个季度大概是元不等,在北方由于长期以来是工人职工的一种福利,所以很多单位给报销的,如果在南方,让一个家庭用1-2个月暖气,收2000元,会不会有人愿意交?解决方案南方采用分户式的采暖设备,如空调、壁挂炉、发热电缆、电热膜、小太阳等。我的观点是,冬季采暖是个人生活需要,每个人要多少室内温度,采暖季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完全应该由每户自己决定,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而不应该推给政府,上大规模的集中供热。每家每户自己愿意花钱采暖就买买买,不愿意就扛着。网友何辛欣对[叶彤]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给出的答复:更新:由于此文上了日报,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南北地区大有相向之势。我在此做几点说明。关于我,我是南方人,淮河流域无供暖,现在在北京工作,但很不幸当时疏忽了这个问题租了一个没有集中供热的房子,即便在有0.38元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开壁挂炉,一天烧几十块钱真的舍不得,房子保温性能还可以,开着空调勉强过。一公里以内另一高档LOFT小区,有地暖,集中供暖,热的时候屋里可以穿短袖。为什么我租了这个小区,因为这里是民用电价,周围都是商水商电。关于南方建筑保温性的问题。我想可能是我在下文里没有表达清楚,之所以南方建筑保温性差,是因为南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潮湿季节,为了照顾大部分季节的通风所以牺牲了冬季的保暖。再关于南方建筑改造。实际上,南方各地都有新建小区,带有小区集中采暖、地暖、全天候中央空调等的,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购买者承担。如日报的标题所说,客观冷静的分析。南方为什么没有暖气,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南方搞集中供热成本又高,屋里温度也未必能达到北方室内那种温度。无论是以前没规划还是将来是否应改建,也确实就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成本问题,谁来埋单的问题。这就超出我一个热能专业毕业的小角色能讨论的范围了。据我所知,我国供暖分界线实际是秦岭--陇海一线,而非秦岭-淮河。(此条待考证)就客观条件所限,南方不宜安装的暖气是指北方集中供热式的暖气系统。原因我在下面说明。欢迎交流。人对冷暖的感知并非源于外界温度,而是源于神经对体表热量流失的感知,人感受的冷的程度取决于热量流失的速度。热量流失的速度和四个因素有关:外界温度。外界温度越低,与体表的温差就越大,热量流失就越快。湿度。湿空气的导热系数比干燥空气大,空气湿度大会加速热量流失。风速。风速加强热对流作用,加速热量流失。周围物体温度。周围物体温度决定了人体与周围物体之间热辐射散热的快慢。众所周知南方空气湿度大,那么空气湿度大对供暖有那些影响:湿度越大空气导热性能越好。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是0.0233W/m?K,水的导热系数是0.5815W/m?K,同样温度的空气,湿度越大,空气里溶解的水蒸气就越多,导热性能就越好。湿度越大的空气热容越大。热容是指物质升温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是初中物理的内容了,一间屋子里的空气从5度上升至10度,湿度越大的空气所需的热量就越多。南方由于潮湿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南方的建筑特点是通风较好(考虑到一年四季的气候)而保温较差。建筑物通风好而保温差,使得室内温度极易散失。潮湿气候条件下,如果采用集中供暖,即便有保温措施,长距离管网输送热介质的沿途热损失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而热量输送给室内用户后,不仅加热室内的空气,还要加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同时还要应对墙面、天花板、地面、门窗、冷空气渗入所带来的热负荷。综上,在气候湿润的南方采取集中供暖损失过大、热效益过低,不切合实际。其他回答中提到的医院、厂区等的暖气。医院、厂区属于独立单位,从建设初期就考虑暖气安装,对建筑物保温性能、热负荷控制的较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医院、厂区的暖气的管网规模跟集中供暖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北方的供暖绝大部分都已经企业化了,所谓工作单位供暖补贴,也是存在在一些单位而已,跟房屋性质有关,我觉得会逐渐推出历史舞台全面市场化。就京津地区而言,供暖季是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供暖费用是25元/O。其实北方有好多小区没有接入暖气,而是安装燃气壁挂炉,自己家安装地暖或者暖气片,与壁挂炉形成供热回路。这样的自采暖用户,政府会给予补贴:在供暖季内使用的天然气量,除去每日0.39m3的生活用气外,没m3补贴0.38元,而天然气价格是2.28-3.23元不等。至于南方,我是南方人,我太了解那种在室内穿着秋衣+保暖内衣+厚毛衣+羽绒服++依然冻成狗的体验了。南方可取的取暖办法,在建造购买房屋初期尽量考虑保温性能,如墙体厚度、保温层厚度保温性能,窗是一层还是两层,缝隙的密封性,建筑物朝南。装修时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安装地暖或者暖气片,安装燃气壁挂炉。自采暖是初装和运行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也是南方目前可选的取暖方式里舒适度最高的。说明:原供热专业,利益不相关。本文为亲自撰写,可能发表在知乎类似问题下面。谢谢网友zyang wang对[叶彤]为什么我国南方不集中供暖?给出的答复: 分享: >
“叶彤”相关文章南方供暖:南方为什么不供暖?南方集中供暖问题引热议
  网上呼吁南方供暖
  专家称不现实
  最大争议在能耗
  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
  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温暖的问题。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地重视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正当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争论不休时,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了供暖动作,武汉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
  “像我们江苏南通已经有很多新小区开始进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务员小区采用的是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取暖,而有些高档新建商住楼也采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告诉记者。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沈和荣说。
  除了每家每户的经济账,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争议是能耗问题。
  我国暖通界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
  按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长久以来,南方地区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设备屋里有人则开,无人则关,而且即使采暖设备运行,屋子里的温度一般也不会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样动辄达到20℃。正因此,南方实现了只是北方地区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据央广、时代周报)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AP0013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规定集中供暖地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