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走向北大商主要靠什么 高中地理简答题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3-4-1限时规范特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3-4-1限时规范特训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2643套总数:5331113套专访:3036部会员:222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人教版)
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79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2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突出特点。2.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②机械化生产,地区③专业化生产。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坚持开发、利用与④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⑤生态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强化⑥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向⑦规模化、专业化和⑧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围绕⑨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⑩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故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考查点二 农业发展方向
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解析 东北农业资源类型多,从发展方向看,应以综合开发为主。
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解析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练
区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甲图中A表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表示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C表示松嫩平原,D表示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
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而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3.A 4.D
解析 本题组以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3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4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解析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为严重。
6.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是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8.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解析 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交通运输便利。
二、综合题
9.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广泛。和全国一样,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图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3)结合国外大牧场放牧业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答案 (1)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的食物来源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于寒冻,生产比较稳定;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2)①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
(3)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②将草场划片管理,轮流放牧,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④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⑤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1)题,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糠麸、秸秆、豆饼等农副产品以及饲草来源广。②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③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④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第(2)题,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产系统,一个延长了的产业链条。第(3)题,结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做法,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①变粗放自给自足经营为集约化和商品经营;②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③延长生产链,加强对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④改良、培育优良品种;⑤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广东省潮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广东省潮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暂无简介
总评分4.3|
浏览量39555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届高考地理课时跟踪训练: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应用》2(人教版必修2).doc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应用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必修2 "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B.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特点是热量充足
C.东北地区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类型
D.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不利于农业生产
解析: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以西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东北地区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有平原、山地、高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广
B.和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业种植技术方面还有差距
C.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科技水平相对较高,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
解析:按农业地域类型划分,这里应是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玉米、小麦、大豆等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地理简答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