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青堆子镇哪里有卖助听器的

当前位置:& & & & &
青堆子镇邮编邮编大全:
辽宁省邮编:
大连市邮编:
大连市庄河市 青堆子镇省份城市区/县区号邮编
0411 116413 更多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邮编行政区地址区号邮编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0411 116414 更多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机构邮编行政区机构区号邮编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0411 116400 热门城市邮编
实用查询 商务合作(其他勿扰):QQ您的位置:>
港口小镇历史悠久 你知晓青堆子的过往吗?
来源:大连日报
选择字号:T|T
而今,虽然青堆子的街道、房屋都有些破败,但仍不难想象出它们当年风光时的模样。
而今,虽然青堆子的街道、房屋都有些破败,但仍不难想象出它们当年风光时的模样。
1943年出版的《庄河县志》中所收的青堆子地图,外面的圆圈为围壕。
文/图 关军
从庄河沿着201国道往东走30多公里,就到了青堆子古镇。在去青堆子之前,我从没想到辽南地区竟然有保存这么完好的古镇。青堆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年间,而其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却始于清朝初年,到乾隆年间已经建设得颇具规模,到民国年间达到巅峰。自1931年以后,随着青堆子港口的不断淤积,这座繁华了近300年的辽南古镇也开始逐渐走向没落。虽然现在青堆子古镇上的街道、房屋都显得有些破败,但从保留下来的房屋格局和细节中,仍不难想象出当年它们风光时的模样。
历史悠久的港口小镇
青堆子古称青口,其历史要从境内最大的河流湖里河说起。湖里河史称小沙河子,青堆子因坐落在其入海口处,最初便以河为名。到了明代,小沙河子更名为青口。到了明代末年,关内居民相继来到青口,或为经商,或为避战火,青口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小镇,是齐鲁流民闯关东的重要中转地之一。
清兵入关后,为巩固政权,于顺治十年(1653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宣布开放辽东,奖励官民招揽、应招,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所招民每名口给月粮一斗,每地一,给种六升,每百名给牛二十只”。在这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燕鲁穷氓,闻风踵至”,辽东许多地区“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青堆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变得繁华起来的。
据普化寺的碑文记载,青堆子商埠于乾隆八年(1743年)开通,“海运无阻,商业发达,多蒙圣母默护之力”。到乾隆末年,为报答海神娘娘的默护之力,众商家商议集资修建天后宫。据《青堆子镇史》记载,在修庙过程中因到南八里处的小坨子取石,偶然在一个大石堆上发现唐人所刻的“青堆子”三字,便将青口更名为“青堆子”。
怎么知道这三个字是唐人所刻呢?据说老普化寺碑文有过这样的记载:当年唐太宗派薛礼东征高句丽时,有一部分军队在小沙河子登陆,为了凯旋时能找到登陆地点乘船回家,就在小坨子上一个高大的青色石堆上刻下了“青堆子”三个字。
据专门研究青堆子历史的王玉发老人介绍,那块石堆一直到1958年修坝时才被炸掉,当地60岁以上的人都曾经见过它,当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那里春游,但为什么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呢?我也没有看到过关于那个石堆的任何可靠记载。也许这也不过是一个传说?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传说成为了青堆子悠久历史的一个佐证。
青堆子和红崖子的传说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青堆子是庄河地区最先开发的地方,至乾隆二年(1737年)青口港尚未开埠时,青口街内已有居民400余户,人口3500余人,手工业作坊近百家,钱庄、当铺、药店等一应俱全。因而在青堆子有“先有青堆子,后有庄河”之说,一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俗语,比如“青堆兴,孤山浪,庄河不赶趟”、“背大背,上青堆,买个火烧儿捎个梨”等等,都说明了青堆子昔日的繁华与热闹。
青堆子古属盖州管辖,元代属辽阳行省盖州成户府;明代属盖州府岫岩千户所,青堆子为百户所;清康熙二年(1663年),属奉天府盖平县岫岩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庄河地区从岫岩州析出,成立庄河厅。据说当时就治所设于何处,还颇有一番争论,因为青堆子一直比较繁华,有不少人主张把治所设在青堆子。“后来没办法,就用称土的办法来裁决。结果是庄河的土更重,所以就把县衙放在了庄河,青堆子、大孤山为商贸特别区。” 王玉发说,这次落选县治,或许也为青堆子日后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当然,这只是青堆子人的“一面之辞”,到了庄河人那里,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庄河古称红崖子,单从名字来看,倒也与青堆子相映成趣。事实上二者也颇有渊源,在当地采访时还听到过一个有趣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性情暴躁的龙,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玉皇大帝很生气,就把它贬到人间。这条龙落在了青堆子和红崖子之间的一块空地上,弯弯曲曲盘成了一座山。玉皇大帝怕它再闹事,就在它头上凿了一个洞,用铁链锁住它的心肝。这条恶龙很生气,但由于被拴住了心肝,动弹不得,火气便不停地往眼睛上蹿,天长日久,左边的眼睛憋得通红,人们叫它红石眼;右面的眼睛憋得碧青,人们叫它青石眼。红石眼照在西南方的石崖上,天长日久石崖变成了赤红色,人们便称之为红崖子;青石眼照射在东北方的土堆上,时间长了土堆也变成了青色,人们称之为青堆子。
从那以后,红崖子和青堆子就成了两块风水宝地,一天天变得兴旺起来,并慢慢发展成为两个小镇。但红崖子总是跑在前头,最终成为庄河县政府的所在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人认为红崖子受暖色调的红光照射,日子自然就过得更加红火;照射青堆子的是冷色调的光,也就不会那么红火了。
青堆子从乾隆八年开埠,到光绪三十二年被列为商贸特别区时,经济发展达到鼎盛状态。1921年集资重修青堆子天后宫时,出资的大商贾有120家,包括盐商栈、木匠铺、照相馆、缫丝厂、纸坊等。据1928年统计,青堆子街里有商业资本一千万大洋,工商业企业300余家,包括贸易货栈6家、当铺5家、造纸作坊7家、医药铺13家、旅店13家、烟馆3家、豆腐房4家。在当地最为繁华的鱼市街上,仅鱼商就有40多家,除了供应本地居民,青堆子的水产品还批发销往外地。商船来往于青堆子与济南、烟台、青岛、大连、朝鲜半岛之间,输入煤油、火柴、瓷器等,输出大豆、花生、玉米、高粱、红豆等本地土特产。
彼时的青堆子面积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商业门类非常齐全,工商企业有“十大商贾”之说,比较有名的有乾元大、福庆和、华兴泰、同顺栈四大商号。街内共有房屋4000余间,庙宇18座,社会团体37家,机关衙门15家,包括税捐局、财政所、专卖局、海关、伪协和会、警察署、邮政局、电报电话局等。无论是请客吃饭、求医看病、烧香拜佛,还是娱乐购物、经贸往来,都能够在这个小镇上完成。
日,抗日义勇军邓铁梅曾率部在青堆子与日本侵略军发生过一场激战,在青堆子人的抗日历史上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为了防止抗日武装的袭扰,日本侵略者在青堆子区外围修筑围壕。围壕东、北、西总长三里,在西北、西南、东南分设三个警察所。此举吸引了凤城、岫岩、大孤山以及周边地区的富商大户,拖家带口迁至青堆子安家落户,使这里富贾云集,人口激增。据1934年统计,青堆子街内居民达11977人,工商户379家,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过县城庄河,出现了畸形兴旺的局面。
青堆子是以港兴镇的典范,它的没落也与港口有关。青堆子港口河道狭窄,河床浮浅,从1931年以后,港口淤泥沉积严重,青堆子港口日渐荒废,来往商船越来越少,青堆子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
[责任编辑:曲由由]
·····庄河青堆子:商镇屡出读书郎
  青堆子:古镇吟诵千年繁华流转
  老镇名片
  庄河市青堆镇位于庄河东部,南临黄海,西接大连,东距丹东120公里,西距庄河市30公里。全镇总面积193.3平方公里,人口5.4万,其中城镇面积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5万。青堆镇素以“商镇”而闻名,以城镇为依托,集聚人气,集散物流,形成了兴旺发达的商业网络。 
  近年来,青堆镇被列为国家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已经连续五年列入“辽宁百强乡镇”行列,位次前移至第34位。
  古镇青堆子,一本读起来千遍不厌的书。
  1300年,繁华流转,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路过这里,住在这里,经历过不同的青堆子:在大作家孙惠芬的眼里,青堆子是“乡下人心中的京城,凡俗日子间的灯塔“,是一个曾经让她艳羡、后来渴望超越,并远远超越的小镇;在青堆镇走出的本报副总编张美清的眼里,青堆子是儿时的天堂和骄傲,念高中时,同学们投来的“你是城里人”的那羡慕的眼神;在青堆子“民间百科”王玉发老人的眼里,青堆子是一个永远也研究不透的古董,哪怕他曾经用脚丈量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也不敢说了解了它的所有过去。因为,青堆子有太久远的历史,太多等待考证的故事……
  而对于记者,一个不曾亲近过这个老镇的城里80后来说,青堆子是厚厚史料上那解不开的谜。
  这里曾经商业高度繁荣,数百家商铺、包罗万象,大到辽南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华兴泰,小到以羊汤、凉粉儿著称乡里的特色小吃铺。澡堂、牙医馆、电话局、保险公司、照相馆,谁能想到在上世纪30年代的农村小镇就能享受如此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这里曾经庙宇林立,各种文化融汇祥和,普化寺、天后宫、龙王庙、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谁能想到一个港口小镇怎就有如此的包容和开放之心;
  这里曾经走出太多历史文化名人,“光绪朝七大贤臣之一”李秉衡,爱国将领邹立桂、赵庸,他们或在这里出生,或在这里完成人生启蒙;现任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传印法师,则是从普化寺启程,成为一代高僧;当然还有从这里走上文学道路的著名作家孙惠芬,青堆子是她人生以及作品中最具深情的地理坐标之一;更年轻的还有知名学者周立民,虽远在沪上,放眼古今,却不曾忘记童年的故乡给予他的厚积薄发……
  一个远离大城市的小镇,缘何有如此多的传奇。
  古语说”人杰地灵”,在青堆子“人杰”和“地灵”有着怎样的启承转合?雨后的夏日,记者一行带着诸多疑问,踏上寻访青堆子古镇的旅程,和那里的老人一起回溯这一千年的如烟往事。
  名缘王师登陆 旧时商贾云集
  ▲青堆子老街昔日一景。  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古镇诞生:僧人、军队和那块碑
  “青堆兴、孤山浪、庄河不赶趟。”这是清乾隆年间青堆子正式开埠后,民间曾流传的俗语。从这句俗语不难看出,青堆子不仅兴起得早,而且一度在庄河三镇中最是兴旺。
  关于青堆子的诞生,来自王玉发老人的传说最为具体生动:1300多年前唐贞观年间,南蛮一游僧携铜佛一座来到一个叫“三林”的地方露宿。天黑时,听见东边草甸子有鸡狗鸣叫声。荒芜之地居然有人家?僧人喜出望外奔去,果然有一张姓人家。相见恨晚,张家热情招待,相处多日后,僧人曰:“我看中开始露宿之地,欲在此修庙,不知可否。”张家爽快应允,划了一块地给僧人,并动员全家帮僧人就地砍伐,劈石修庙……
  坐在炕边王玉发一边抽着烟,一边翻着资料娓娓道来。“我是个老公安,退休之后镇上让我修镇志。青堆子到底有多少年历史,看过很多资料,说法不一。”这都没搞清楚,还怎么写镇志?于是,认真的老王头便开始了他的寻访:“我找到了镇上的张茂臣家,老坐地户,据说他就是那个与僧人结缘的老张家的后人,我寻遍了十几个坟茔地,按照他家祖上一辈辈的墓碑,一点点叠算,结果,1300多年是靠谱的。”
  青堆子的镇史上这样记载:唐代贞观年间,有人在小沙河子领道山上修建了一座石庙,是为玉皇庙,嗣后更名为普化寺。庙宇始有草屋三间,后增其制,建有大雄宝殿五间,前殿三间,两侧配殿各三间……在当时,其规模之巨,香火之旺盛,名闻遐迩。
  青堆镇的历史于是从这个庙开始绵延。
  至于青堆子的名字则要从一条河说起。青堆子境内最大的河流名曰湖里河,湖里河史称小沙河子,青堆子因坐落其畔,所以最早被称为小沙河子。小沙河子因庙人烟渐集而发展成为村落。明代时小沙河子更名为青口。明代晚期,关内部分居民为避战火或经商,相继来到青口,青口发展成为滨海商业小镇,是关内齐鲁流民闯关东的中转地之一。
  至清代随着清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等一系列条例,继续引发了大量关内流民接踵而至,青堆子遂成为人口稠密区,仅据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统计,青堆子街内即有居民四百余户,人口三千五百余人。彼时,青口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港口集镇。“至乾隆八年,青埠正式开通,商贾修庙时,因取石材于南八里的小坨子处,偶然发现唐人遗留的刻有‘青堆子’三字的石碑,此后青口便正式更名为‘青堆子’”(《青堆子镇史》)。至于这块碑的来历,普化寺庙前碑文述称:唐代东征军征伐高句丽,自胶东半岛泛舟渡海,其一部分在小沙河子登陆,为凯旋时能记住登陆处计,遂于临海不远处一小坨子上竖一石碑。石碑上书“青堆子”三个大字。
  彼时,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各地商船频繁来往于青堆子和济南、烟台、青岛、大连、朝鲜半岛之间,输入煤油、火柴、瓷器等,输出大豆、花生、玉米、高粱、红豆等本地土特产。海运交通的优势,让青堆子的商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就了青堆子在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曾经的老街:三百余家商铺,无所不及
  “背大背,上青堆,买个火烧换大梨”这是辽南地区流传最广的顺口溜。
  雨后天气依然有些阴,走在清冷的老街上,人烟稀少,低矮的瓦房,狭窄的老街,古朴恬静。记者和镇上的同志小声攀谈,讲起老镇曾经的点滴,耳畔似想起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恍惚间,街两边的老房子似又纷纷挂起招牌,吆喝叫卖声次第响起。
  上青堆,除了“买火烧换大梨”,还能买些什么?曾经的老镇到底有多么的繁华?
  在天后宫的碑文里,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足见当时青堆子的兴旺:民国十年,青堆子商户集资重修天后宫,名商巨贾就有130多家。有名可考的商家涵盖了盐商栈、木匠铺、照相馆、缫丝厂、纸坊、戏园子等等。
  青堆子依海而立,房屋依山势而建。四条老街太平街、下街、鱼市街和财神街格局清晰,据伪满时期县志统计,至1921年,镇上大小商铺有300余家。这其中,市场贸易最为活跃的鱼市街上,仅鱼商就有四十余家,水产品种类齐全,不仅自售,还批发转销外地。
  想当年在青堆子上,往来客商可以与“乾德昌、华半街、福庆和、华兴泰,青堆子四大买卖”进行各种商贸往来,有高中低档的旅店任你挑选留宿,可以尝尝驰名辽南一代的徳增利糕点,也可以去百年老店天和园饭店,尝尝满汉全席。休闲可以听戏、喝茶、洗澡;购物有鞋铺、烟商、成衣铺;看病有中医郎中,也有西医院,还有专门的牙医馆……特别是到了1932年,日寇为了防止抗日武装袭扰,在青堆子区外围修筑围壕,使得周边地区的富商大户为避乱世纷纷迁至青堆子街内安家落户,致使青堆镇区富贾云集,人口激增,到1934年,青堆子街居民达11977人,工商户发展到379家,其繁华甚至超过了县城庄河,出现了畸形兴旺局面。
  如今,站在下街和财神街的交会处,抬头望去,曾经的繁华处尽收眼中,却看不出一点往日兴旺。“大隐隐于市”,在镇上同志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身后一处看似简朴的民宅。门脸不起眼,一踏入却豁然开朗,这里竟是昔日赫赫有名的商号华兴泰。
  院里的住户听说有人来采访,便推举出了这里的坐地户张德成,张德成的家里铺着村镇里少有的地毯,手拿烟斗的他很淡定地取出了一张手绘的华兴泰大院全貌图,配上王玉发老人有关华兴泰的文字介绍,曾经的繁华顿时跃然纸上:华兴泰,清末由五六个人合股开办的贸易货栈。当年房屋有150多间,南来北往的客人、伙计都住在里面,一度是当时最大的货物中转站。华兴泰的大院距今已有300多年,据说是庄河地区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筑。”
  雨后的老街安静恬淡。 于开令 供图
  张德成对华兴泰大院的历史津津乐道。
  老公安王玉发专修镇志。
  华兴泰据说是庄河地区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筑,如今的住户已是寻常人家。资料图
  辽南庙宇群:普化寺和城隍庙的传说
  在青堆子有两个字是不能不提的“港”和“庙”。“港”给了这个小镇兴旺发达的契机,也给了小镇人看世界的眼界和胸怀。而“庙”所代表的宗教一脉也因“港”成为了与青堆子和青堆子人息息相关的生活一部分。据记载至伪满时期,青堆子镇上有各种庙宇、道观共计十几处。镇内寺庙以普化寺和天后宫为主体,周边散建有火神庙、城隍庙、龙王庙、龙母庙、河神庙、十二神庙、望空庙、九圣寺,形成一个庞大的庙群,和大孤山庙群一起被誉为辽南两大著名庙群。遥想当年众多庙宇并存,从正月起火神、天后、海神娘娘、龙王的祭祀日接踵而来,庙宇内晨钟暮鼓,香烟袅袅,香客不断,那景象一定是兴隆极了。
  如今镇上的寺庙仅剩下普化寺一座,位于老街的显著位置,跨步迈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老普化寺的历史如前所述,可以追溯到唐朝,新中国成立后古寺被拆,如今的新普化寺其实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后宫。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季年,当时青堆子港口兴旺,商业发达,“富商们以为此皆赖海神娘娘默护之力,故而食德思报,又适逢当地商船遇难获救,遂创修天后宫。”如今的天后宫经过几次翻修,古朴的旧瓦与新鲜的墙砖相得益彰,海神娘娘殿的牌匾格外醒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北端的海神庙了。
  著名作家孙惠芬的印象青堆镇:落笔难舍老镇情怀
  如果我说我是青堆子人,许多青堆子人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青堆子是一个城镇,说城镇,并不是说它多么繁华兴隆,聚集了多少工厂商店,拥有什么样的街道,而是说,作为城镇的特殊标志,青堆镇里的人都吃商品粮,每月可以分到豆油猪肉大米白面,而我,只是个祖辈以种地为生的乡下人,住在青堆镇北十里外的山咀子。
  我常想,是谁,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让城里的人既有工作干又吃商品粮,乡下人就得自己劳作脸朝黄土背朝天昵?不得而知。长大以后,因为写作从乡村走出,有机会翻看县志,一而再三在字缝里翻找,终是没有找到答案。
  关于青堆子的历史沿革,县志上有着详细的记载,可是从哪时哪刻就有了城乡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没有片言只语的记录。我是说,它既然划开了青堆子的城与乡,区分了人与人待遇的不同,就不该让我们这些出生乡下的人还要归青堆子管,既然让我们归了青堆子管,那么也就怪不得我们这些乡下人说我们是青堆子人了。
  我之所以喋喋不休追索青堆子城乡历史的渊源,是因为它与我的家族历史有着血缘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青堆镇曾经的繁荣,就没有我们孙氏家族曾经的繁荣;而没有青堆子城与乡的差别,就没有爷爷的身世,奶奶的身世,也就没有我的奶奶嫁给爷爷后生出的这一支后人的故事。奶奶从青堆镇书香门第嫁到山咀子,与孙家曾在镇子上的地位不无关系。我们孙氏家族祖籍山东登州府海洋县,1866年从山东迁居辽南青堆镇。
  听奶奶讲,爷爷的高祖就是在青堆镇上做学徒时发的家。爷爷高祖的发家曾有一段佳话。是说他在一家店铺做学徒的时候,一天夜里,财东在店铺后房聚赌,惟有高祖照料前房各处,突来一人给财东送信,送信人走后,出于好奇,高祖偷看了没有封口的信件,信上转告财东明天高粱涨价,让财东速买高粱囤积。高祖看信后连夜借钱,买了整个这一带的高粱,凭空发了一笔横财。
  这个故事,多少有一些传奇色彩,不过确实是爷爷高祖的机智,使他的后人孙桐、孙云有机会读书深造,考入北京国子监大学供生,毕业后在朝廷里做了高官。他们曾安北京故宫的构造构图,在镇郊建了一套三进三出三套院的房子。在青堆子舟楫往来频繁、商业繁华异常的年代,孙家日子到底红火到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孙家在青堆镇的败落,是在爷爷父亲那一代的晚年。爷爷的父亲孙树范在晚年里,与兄弟三个对鸦片贪噬如命,他们不但自己贪,还带动了他们的女人,于是,八个人八杆大烟枪,直把富豪的家业抽空抽光。到后来爷爷的父亲不得不领着爷爷流落乡下,靠租房维生。一直到奶奶与爷爷结婚后,又流落到周山咀于家大院。
  乡下孩子崇拜外边,首先是从崇拜青堆镇开始的。在我童年的印象里,青堆镇,一直就是乡下人心中的京城,繁俗日子间的灯塔。
  我在我的《岁岁正阳》《燃烧的云霞》《四季》《歇马山庄》等诸多小说里,都抒写过乡下人对于青堆镇的感情。可以说,在我所有有过青堆镇字样的作品里,无一能够摆脱我对青堆镇的感情,青堆镇给我的印象。选自散文集《街与道的宗教》
  青堆镇上的普化寺非常有名。资料图
  漫步古镇,处处可以触碰到当年宗教繁盛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有关老城隍庙的传说,更是让人惊叹了青堆子曾经的鼎盛:清代,因为庄河经济繁荣,区位优越,朝廷敕令于庄河设厅。在选择厅的治所时,红崖子(庄河)和青堆子均属上选,而青堆子是上上之选。因为青堆子优势有三:其一,青堆子建有城隍庙。惯例,只有厅级以上的辖区,方有资格修建城隍庙。其二,青堆子地处大孤山和庄河的正中间,占尽地理交通之优势。其三,彼时青堆子的昌盛繁华还在庄河之右。知府两难抉择,只好取土称斤,哪重选哪,结果红崖子之土略重,故此,厅治设在了庄河。
文化历史名镇:李秉衡、孙惠芬和未来的老街
  “‘不羡家存万贯财,只求家有读书郎’——这是青堆子骨子里的情结。”曾任大连日报总编的老报人高连仲在回忆自己的故乡青堆子时,这样写道:“尊重知识,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再苦也要让孩子读书,是青堆子老辈人的育人之本。”今天看来,恰恰是这种千年传承下的情怀,才使得一个弹丸的小镇,走出了李秉衡、孙惠芬、周立民以及全国新闻出版业的6位总编辑如此众多的人才。
  寻访老街,记者其实第一站去的是镇党委政府,镇党委书记衡大庆将一幅老镇的旧地图和一套老街的新设计一并展现给记者。
  一边是千年留下的值得回望的历史财富,一边是有着无限憧憬和希望的未来畅想。“‘突出古镇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建设青堆新城’是我们的目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阻力也不小。青堆子素以‘商镇’闻名,历史沿革造就了青堆子商贸物流雄厚的基础。保留并重新让老街焕发生机,我们将按照‘以商兴镇,以商富民’的发展思路,打造庄河东部的商贸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写老镇青堆子,接到很多热心的青堆子人的电话。60岁的徐毅说,他离开青堆子已经30多年了。1975年,当徐毅从青堆子离开时,他还是一个因为篮球打得好而被特招到大连的小伙子,那时,青堆子在他和朋友们的眼里是那么的值得骄傲。“青堆子人都吃商品粮,是周边村子人眼里的城里人。”
  确实,千年古镇,开埠通商,的确赋予了这青堆子人兼容而达、善学而敏、忠厚而信的精神品格。记得一个同事跟记者说过,当年有次采访,沿东西大通道一路走过,采访各个村镇居民,到了青堆子,豁然开朗,这里的人会用城里人的语言表达,有眼界。
  如今,徐毅再也不用坐火车,舟车劳顿地回故乡了。每次开车只需两个多小时,曾经的梦里故乡就会出现在眼前。儿时的老树没了,乡亲没了,但是乡音未改,乡情未减:“恢复老街,重写辉煌,这是我们的期待,我们老青堆子人也愿意做出一份贡献”。正如高连仲在回忆时所引用的那句曼德拉名言“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能再度升起。”这是青堆子人对故乡老镇的期许。
上一篇:下一篇:
可瑞康3个批号奶粉大连部分超市已下架
这些不健康食品白领经常吃
第二届全国GBC挑战赛在连举行
西山水库近期内不会泄洪
大家都在看...
超市的所有门店一年中有700万元被“损耗”掉了。大连庄河青堆子的车在那发车?_百度知道
大连庄河青堆子的车在那发车?
大连庄河青堆子的车在那发车?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东到北京路过青堆。坐地铁去天安门很方便的,在北京四惠路车站停车。 庄河到北京在赵公口车站停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青堆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邮储银行辽宁省大连庄河市青堆子支行网点地址电话查询_邮储银行网点_金投网(cngold.org)
客服热线:95580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网点地址:
庄河市青堆镇牌坊委双河路3号
网点网址:
网点电话:
营业时间:
个人业务:周一-周六:7:30-11::20
邮储银行辽宁省大连庄河市青堆子支行周边网点&&
辽宁省大连附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首刷赠礼 ☆产品特卖 ☆双倍积分
☆取现额度100%☆专属梦想金☆特定日消费2倍积分☆账单分期利率9折
☆ 全币种消费人民币还款☆ 有效期内无附加条件免年费☆ 全球用卡服务及商户礼遇☆ 高额旅行保险赠送
☆网购享积分礼遇 ☆购物可用积分抵现金 ☆首笔取现交易手续费全免
☆境外使用,本币还款 ☆国内海外,环球支持 ☆失卡保护,风险全无 ☆签账消费,免息尽享
☆ 超值南航明珠里程累积 ☆ 商旅消费双倍里程:☆ 白金卡境外消费双倍里程 ☆ “里程宝”年度消费里程奖励
☆ 全币种消费人民币还款☆ 有效期内无附加条件免年费☆ 全球用卡服务及商户礼遇☆ 高
☆网购享积分礼遇 ☆购物可用积分抵现金 ☆首笔取现交易手续费全免
☆全国特惠商户任意游 商旅酒店预定伴您行
☆店内消费积分最高可折抵1%☆店内店外,均可想分就分☆ 商户礼遇计划
存款计算器◆
信用卡计算器◆
贷款计算器◆
版权所有 (C) 金投网 gold.org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本站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 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河青堆子火车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