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涡铁道北改造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是否动工,

十月工程硕士
报班热线(免长途费)
400-622-4468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09年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工程硕士领域及学科专业、考试科目一览表
相关学科、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
于文男 yuwennan@ (1
数字产品艺术
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技术
修志伟、张华 8
仪器仪表工程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丁惠敏 dinghm@ 7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铸造、锻压)焊接科学与工程空间材料与加工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学及热处理
张云珠 zhangyz@ 6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流体力学
佟博儒 tongbr@ 9
电机及其控制电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建筑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相关学科、专业
专业课考试科目
电子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敏 lmin@ 9
只在哈尔滨和沈阳设教学点
集成电路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
修志伟、张华 8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Ⅰ
深圳研究生院
C语言程序设计Ⅱ
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刘安莲 2、 (小灵通)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设计艺术学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陈春霈 chenchunpei@ 3-13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给排水工程
唐亚丽 yalitang@ 6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吴 宁wuning@ 08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
吕丽华 llh@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运输组织管理)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秀芹 zxq@ 6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相关学科、专业
专业课考试科目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
修志伟、于麟弟 8
机电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
项目管理学
深圳研究生院
&&&&&&& 备注:报名时请认真填写“报考院系”一栏,如果考生所报考工程领域的主管单位为深圳研究生院或威海校区,则“报考院系”栏中应为“深圳研究生院”或“威海校区”。
工程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培养目标及办学方式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7]57号)精神,自1998年起在企业中招收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
  我校特别重视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通常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即教师走出校园,课堂设在企业;学生入学不离岗,所学内容、研究的课题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报名事项
  1、报考条件
  (1)属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按国家学位办有关要求,未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10%以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所占的比例单列,但不超过该领域当年录取总数的20%。
  (3)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注意:按照学位办的有关要求,考生在报名前需进行资格自审。报考者须满足报考工程领域应具备的条件。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必须认真所报考工程领域应具备的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授予学位资格,我校概不退还相关报考及培养费用。
  2、报名方式与时间
  全国联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动生成资格审查表(样表)。
  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持资格审查表(样表)和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报考者应仔细核对现场确认时当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和“报名登记表”,认真核对并相关信息后,在“诚信承诺书”栏签名确认。只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照相、缴费及确认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网上报名时间:6月27日-7月15日
  黑龙江省考生报名网址:
  现场确认地点:哈工大(一校区)行政楼114室
  现场确认时间:7月16日-18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6:00
  其它地区考生报名请查阅学位中心网页:http://www./zz09.html
  3、资格审查
  (1)按照国家文件要求,除考生资格自审外,对考生是否符合报考有关工程领域的条件的资格审查,由单位组织在录取前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学校不予录取,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2)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交报考院(系)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3)在专业课考试前,考生将身份证、《报名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一并交报考工程领域(学科)所属院(系)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院(系)将《报名资格审查表》存档。
  4、其它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一般应在工作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报名和考试。以企业为依托集中办班的考生报名,由企业统一组织。单独报名者,报名前必须与相关学科联系人联系,确认相关院(系)是否在考生所在地开课,并在所在院(系)备案,未在院(系)备案的单独报名考生报名无效。相关院(系)联系人见后表。
  (2)报名时请认真填写“报考院(系)”一项,以此确认第二阶段的考试,具体见后表。
  (3)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推荐报考,推荐单位与培养单位必须签定工程硕士培养协议。
  (4)报名费:80元/科。
  (5)工程硕士研究生与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内硕士生二者不得兼报。
  1、考试方式
  2009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采取两段制考试入学办法。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二年。“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英、日、俄之一)运用能力测试。每部分各占100分,满分4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华慧教育纲请参见《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考试(包括专业课考试和相关测试)由我校统一组织安排。具体考试科目见后表。
  2、考试时间
  GCT联考考试时间:日8:30~11:30
  我校专业课考试时间:日
  3、持有2008年“GCT”有效成绩申请第二阶段考试
  持有2008年“GCT”有效成绩且符合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工程硕士录取标准的考生(语言40分;、逻辑、外语 30分;GCT总分 200分),可以持本人成绩单等材料向我校任一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申请报名参加专业课考试(报名时请咨询报考领域在考生所在地是否招生及报名的时间地点等事宜)。报名的具体事宜见《持有2008年“GCT”有效成绩考生申请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第二阶段考试的说明》。
  四、录取
  每年1-2月,我校根据考生考试情况,按考生成绩择优进行录取,招生名额由我校自定。录取时,考生单位或个人须与我校共同签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培养经费将在协议书中确定。
  五、其它事项
  1、每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2.2万―3.0万(根据委托培养单位地域和招生领域不同而确定;软件工程硕士收费标准为:1.8万元/年)。
  2、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软件工程硕士为2-4年)。其中课程学习必须在1―2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半年。
  3、录取工作将于每年一、二月份进行,按成绩录取。每班学员人数一般应超过20人。
  4、有关准考证的发放、考试成绩的查询及录取等相关事宜,我校将及时在研招办网站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看。
  六、联系方式
  1、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相关领域招生联系人具体联系方式见后表。
  2、哈尔滨工业大学研招办
  联系人:周善宝 李文彬 霍钢
  电话/传真:3/& 网 址: http://yzb.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邮& 编:150001
&2008年工程硕士考试科目及目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张世昌李旦 等
高教出版社 2007.05 (第二版)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
《数字电视的媒介形态》
梁国伟 侯 薇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03(第一版)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美]罗伯特? 考克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1 (第一版)
《传播美学视野中的界面与身体》
陈月华 王妍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03 (第一版)
《新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2 (第一版)
工业工程技术
《工业工程导论》
罗振壁 朱立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8(第一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徐士良 葛 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7(第二版)
《工程光学》下篇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学习辅导》
电子工业出版社
金属学及热处理
《金属学及热处理》
哈工大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电路名师大课堂》
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哈工大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Ⅰ
《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
C语言程序设计Ⅱ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字逻辑基础
《数字逻辑及数字集成电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郭福顺 廖明宏 李莲治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
张文忠周立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三版
中国建筑出版社
《景观设计师培训考试教材》《室内建筑是培训教材》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国建筑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结构力学教程(Ⅰ)》
龙驭球、包世华
高教出版社2003第1版
《结构力学(Ⅰ)》
王焕定、章梓O、景瑞
高教出版社2004第2版
给排水工程
《给水工程》(第四版)《排水工程(下)》(第四版)
严熙世张自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一版)
伍悦滨朱蒙生
化工出版社 2006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四版)
蔡增基龙天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流体力学》(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第二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道路路基路面工程》60% 《交通工程》40%
陆鼎中李 江
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桥梁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第三版)
任南琪、马放杨基先等
哈工大出版社2007
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
《导弹飞行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项目管理学
《项目管理学》(第一版)
科学出版社200707
《管理学》(第一版 )
哈工大出版社200310
  附件一: 工程硕士招生领域介绍
  430102机械工程(所属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由机电工程学院培养。学院现有8个系和4个研究所(中心),共12个教学科研单位,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宇航空间机构5个二级学科点)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一个二级学科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0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授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38人,教师博士化率已达到70%。现有学生2613人,其中博士生422人,硕士生650人,本科生1418人。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招收工程硕士846名,授予学位313名。
  学院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水平高、实力强。近三年来共完成和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2.7亿元,其中2007年学院科研总经费已突破亿元大关,发表论文3200余篇。近三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与教材60余部。学院对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派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大批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前往美、欧、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与合作研究。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同类学科中最早建立的,也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1981年)、首批全国重点学科(1988年)、2007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中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是“211工程”(一、二、三期)和“985工程”(一、二期)重点建设的学科和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岗位设置学科(1998年),其所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1987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首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本学科现有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3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名)、副教授24名、高级工程师3名。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跨(新)世纪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在国外知名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兼职的有12人次、在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与机构担任正副理事长的有3人次、常务理事5人次、国际学术刊物编委5人次,有15人次获国家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个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67%。
  本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2)微纳米制造技术;
  (3)特种制造技术与特殊材料加工;
  (4)制造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
  (5)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
  (6)先进制造工艺及检测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目前是国家重点学科,是第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首批国家长江学者计划可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居国内领先地位。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随着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哈工大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由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和“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于1998年合并而成的。“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是1992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博士点。“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 是1981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1983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批流体传动及控制博士点。合并后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以队伍规模大、研究方向全和学术水平高的优势在全国同类二级学科中名列第一。
  学科由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流体控制及自动化系、机器人研究所和现代生产技术中心组成,目前具有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设有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863”智能机器人网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863”CIMS培训中心等一些高水平的实验室。学科现有一支以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院士1人,教授(含研究员)33人,其中博导2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54人。目前已形成年招收硕士生500余名,博士生80余名的研究生培养能力。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2)仿真与试验系统;
  (3)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4)传感与测控技术;
  (5)机器人技术;
  (6)制造系统自动化与系统集成。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机械基础学科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点,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本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的骨干支撑学科,是“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之一;同时设有国家机械基础工科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2007年“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共有宇航空间机构及特种机器人,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其智能控制,摩擦学,机械智能设计及数字化制造,机械系统动力学、振动及噪声控制五个优势研究方向。近年来,结合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国防建设和航天领域的需要,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防基础预研项目、十一五民用航天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的工程技术研发项目。学科已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条件,凝聚了一支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目前有教授(含研究员)19人,其中博导1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5人,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化率90以上)。目前已具备年招收硕士生90余名,博士生20余名的研究生培养能力。具备从事重大基础、工程及装备项目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能力。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摩擦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
  (2)特种环境下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3)特种传动智能设计及控制;
  (4)机械CAD及智能控制;
  (5)仿生及特种机器人;
  (6)振动与噪声控制;
  (7)工程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是具有哈工大为航天事业服务特色的一个学科,它于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入选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同类二级学科前列。为适应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对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进行整合,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和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部分教师调入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成立新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将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列为“211三期”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使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1人(兼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0人(含兼任教授2人、海外兼职博导3人)、其中博导9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6人。目前已具备年招收硕士生30余名,博士生20余名的研究生培养能力。该学科设有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该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月球探测车及其月面转移技术的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月球探测车样机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正同工程部门联合开展探月二期的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开展ELID超精密镜面磨削技术、超光滑表面磁流变抛光技术的研究工作,已实现了光学玻璃、陶瓷、硬质合金等多种难加工材料的镜面磨削,相关技术已在航天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开展了激光加热成型技术、水导激光技术、激光辅助切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功将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到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目前该学科在月球探测车、空间机器人、大型空间伸展臂、激光加工、超精密加工及装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共承担国家863计划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攻关及国防预研项目7项,科研项目总计达40余项,科研经费达4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 项。今后将继续依托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大飞机、空间站、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开展飞行器及空间机构的创新设计、制造、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
  (2) 航空宇航高效精密制造技术;
  (3)空间机器人技术;
  (4) 宇航特种加工技术;
  (5)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
  数字产品艺术方向
  数字产品艺术方向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和媒体技术与艺术系针对目前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的需要,利用数字产品设计理论和媒体艺术相结合开展的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由机械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和媒体技术与艺术系联合培养。本方向主要从事数字影像与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制作技术、产品外观设计、人机工程学、媒体艺术和广告传播、数字影视特技等方面的研究。
  该方向现有教授8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8人。该方向的媒体技术与艺术实验中心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领域共出版专著、译著、编著累计23本,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118篇,其中一级刊物(CSSCI)55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9篇,各级科研和横向课题共49项,获省部级社科奖5项。工业设计系被黑龙江省教委批准设立为全省唯一的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工业产品外观及界面的研究与设计建立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及发明专利,为企业设计的产品有很多已经投入生产,科研与设计能力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产品界面与外观设计研究;
  (2)作业环境的研究与设计;
  (3)数字化工业产品设计;
  (4)产品的安全特性研究与设计;
  (5)影像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形态研究;
  (6)复合媒体界面设计研究;
  (7)影视特技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8)工程美学与环境仿真设计研究。
  430103光学工程(所属院系:航天学院)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1981年)硕士点,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设立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信息获取技术(航天光学遥感技术与系统);光学制导与仿真;精密光学加工;检测技术与仪器;传感技术;超精密及纳米技术、光电技术与系统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国防基础研究、国防工程、总装预研和横向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20项。
  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导师5人。已培养博士7人,硕士200余人。现有在校博士生25人,硕士生50余人。
  430104仪器仪表工程(所属院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被批准设立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光电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纳米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仿生测试与仪器工程;光电测量技术与光学工程;自动化测试与控制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 现代传感器与应用技术;现代显示技术与应用;网络化测控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各部委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1人,现已培养博士90人,硕士58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30人,硕士生170余人。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测试信号与信息处理;内装自测试技术及系统;智能测试及传感器信息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仪器工程;微电子机械及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大预研项目及工程型号研制项目2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现已培养出博士生48人,硕士生38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90人,硕士生130余人。
  430105材料工程(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
  我校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以信息功能材料为主,研究先进功能材料的基础理论、制备、评价及应用。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功能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本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并有兼职博士生导师一人。现已培养博士43人,工学硕士119人。目前在校博士生38名,硕士生45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省市研究工委及省市研究项目10余项,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材 料 学
  材料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位于全国前茅,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材料科学系(含分析测试中心)是材料学学科的主体,主要开展新材料及材料改性新工艺两方面的研究。在新材料方面的科研方向有: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轻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梯度功能材料、马氏体时效钢以及材料计算机模拟设计等。在材料改性工艺方面研究方向有:形变热处理、稀土化学热处理、强磁场热处理、离子注入表面处理、功能梯度涂层与纳米涂层、激光表面改性、表面微弧氧化等。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973”重大项目、国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研究经费累计7000多万元。许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余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0余部,每年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约80余篇、EI收录的论文约100余篇。材料科学系现有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44名,并有国内外兼职博士生导师6名。现已培养出博士217余人,硕士789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125余人,硕士研究生172余人。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由原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组成,均始建于1952年。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其中铸造专业是1987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并和焊接、热处理学科一起于1985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再次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凝固理论及组织控制、液态金属电磁加工、非平衡凝固理论与技术、材料制备及成型工艺、精密优质铸件成型及CAD、金属熔体结构及质量控制、复合材料特种铸造工艺、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内高压成形理论与技术、超塑成形理论与技术、电磁成形与连接理论和技术、充液拉深理论与技术、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理论与技术、大型特种容器制造技术、精密等温成形理论与技术、旋压成形理论与技术、粉末挤压理论与技术、半固态成形理论与技术、微成形与微分析。
  材料工程系现有研究室14个,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数十台套,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预研和其他各类科研项目数十余项,科研经费数千万元。现有教授2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24人,硕士生导师51人,教师博士化率97%。本学科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人员往来关系,为建设国际先进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焊接科学与工程
焊接科学与工程系(原焊接专业)于1952年由前苏联专家援建,是我国第一批焊接专业,首批焊接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重点学科。本系拥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自动化焊接工程中心和国际焊接技术合作基地,是我国焊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基地。
  本系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主要开展焊接基础理论和先进焊接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1)高效焊接方法及过程智能控制:研究高效焊接方法、焊接热源物理基础与能量传输机理,熔滴过渡、熔池行为与焊缝成形,焊接过程质量传感与智能控制,焊接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2) 焊接结构可靠性与质量评价:研究焊接接头的力学行为,焊接结构应力与变形控制,连接接头的自动化检测与分析,智能化质量评价与仿真,结构可靠性与寿命评估;
  (3) 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研究新材料、异种材料的连接性及界面行为,超声、扩散、自蔓延高温合成等新连接方法,连接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接头质量控制;
  (4) 微连接与电子封装:研究微细尺寸材料连接的特殊性,微连接新方法、微细材料连接界面行为分析方法,原子尺度润湿性及钎料合金设计,微电子封装可靠性预测与优化设计;
  (5) 表面改性与延寿技术:研究电子束表面强化与镀膜,激光熔覆与表面合金化,等离子体喷涂p烧结与刻蚀, 等离子体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以及各种材料表面改性与延寿工艺。
  本系现有研究室15个,大型试验仪器设备20余台套。本系承担国家基础科研“973”3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7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3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7项,申请专利90项。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检索500余篇,EI检索1000篇,出版专著、教材等8部。
  近五年为国家培养博士后6 名、博士 62 名、硕士 264 名,目前有在站博士后5 名、在读博士生 96 名、硕士生 131 名。其中,1人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校优秀博士论文奖。
  空间材料与加工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材料与加工学科于200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可接受博士后。
  本学科依托于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空间环境与材料的交互作用是航天技术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与现代物理、化学、数学及材料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与器件的环境损伤效应机理、性能退化规律与表征、以及辐射防护技术,空间环境效应等效与加速试验技术,航天器用新材料加工与性能特性数据库的建立等。
  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及重大型号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约5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
  已有老中青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28名,其中有长江学者1人,教授3人(博导3人),副教授8人(硕导9人)及讲师5人,并聘请国外学者为兼职教授2人。目前在校博士生9名,硕士生24名。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学科于2009年3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接受博士后。
  本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特种光纤与光纤器件器件,太阳电池材料与光伏器件,固体发光材料与器件等。
  本学科是在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以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为主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色。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等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约1000万元。1992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本学科现有哈工大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以及分子束外延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器件实验室、光学晶体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室。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并有兼职博士生导师两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研究员和兰州物理所陈学康研究员。
  430107动力工程(所属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由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学院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组成(国家重点学科)。涵盖六个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学院自建院以来共完成国家、部委、省及企业的科研项目数百余项;获国家级奖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4人,其中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博士生导师。已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196名。各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热能工程 1.燃烧测量诊断和控制
  2.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3.煤的清洁燃烧和综合利用(煤粉的清洁燃烧、流态化工程、工业锅炉的清洁燃烧技术)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烟气污染物的脱除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技术烟气污染物的监控技术,痕量污染物的控制)
  5.可在生能源及其利用,包括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等生物质的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和高浓度工业废液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
  6.多联产技术,如能源和化工原料融合的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7.能量理论分析和节能技术
  8.热能利用系统工程
  9.热工测试技术与控制
  10.锅炉技术和锅炉制造工艺
  11.供热工程
  12.蒸汽的利用技术和工艺
  13.工业炉热工与优化控制
  动力机械及工程
  气动热力学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通过通流部分的几何变形和结构重组提高机器的气动性能。具体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汽轮机气动设计技术、高负荷汽轮机叶片气动设计技术、超临界机汽轮机组叶片冷却技术、燃汽轮机气冷涡轮气动设计技术、地面燃气轮机高负荷、高性能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附面层抽吸式高负荷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跨音速高负荷压气机气动设计技术、涡轮与压气机仿真平台开发及其关键技术、涡轮与压气机叶栅内气、热、弹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压气机与涡轮气动设计体系。
  强度与振动方向:主要研究动力机械的振动特性、关键部件损伤理论及故障诊断方法。具体研究方向为:转子振动及动平衡、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调节与控制方向:主要研究热能动力系统的动态现象及先进控制技术。在动力机械、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方向为:汽轮发电机容错控制及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大型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和轴系扭振的相互作用、动力系统的优化控制、大机组和大电网协调控制等。
  流体机械及工程
  1.机电液控制系统
  2.流体机械节能控制技术
  3.流体机械传输系统仿真与故障诊断
  4.新型液压,气动元件及系统
  5.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及流体机械内部流场分析研究
  6.舰船舵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7.泵与风机类旋转机械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8.大功率流体传输设备液力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9.电站锅炉空预器可靠状态运行监控系统研究
  制冷及低温工程
  1.热泵技术
  2.冰蓄冷技术
  3.热、冷、电联产
  4.高温超导低温冷却技术
  5.天然气液化技术
  6.热电、吸收、吸附式制冷技术
  工程热物理
  1.传热强化与防隔热技术
  2.飞行器与电子设备热控设计
  3.太阳能有效利用
  430108电气工程(所属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电机系之一,1998年被批准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现有教授44人(含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36人。(含硕士生导师40人)。
  建系50多年来,全系教职工继承和发扬电气工程系前辈创建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在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为哈工大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人才辈出,有以李长春为代表的领导者,以耿昭杰为代表企业家和以饶芳权、封锡盛院士为代表的学者:还有一批年轻毕业生,在省市领导层、学术界和企业界担任重要职务。电气工程系承担了多项自然基金、“863”计划等与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项目。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
  电气工程系从1999年起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到2007年共招生363人,学员来自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3研究所、吉林电力集团公司、艾默生电器(中国)和哈尔滨地区。目前,已有148人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电气工程系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总线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电器传动及其控制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电气工程系坚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硕士培养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坚持学校的培养规格不降低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满足企业需求原则。注重工程硕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员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强调论文的工作和成果要对企业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已毕业的学员大都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与企业的预研、技改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既完成了论文工作,又完成了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为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所属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该领域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学科专业。主要学科方向是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及网络、多媒体信号处理、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方面系统设计、开发及设备研制。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0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36人、副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70人。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已经培养工程硕士360多人,学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从本科生到硕士、博士以及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学院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校风,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同时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及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系统,空间探测与目标识别、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个人通信与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关技术,数字通信与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交换与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企业专用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金、高技术863及国防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学科带头人刘永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专家。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理论技术、遥感图像处理与图像压缩、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空间信息对抗技术,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金、高技术863及国防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学科带头人张乃通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空间通信和通信指挥控制系统专家。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于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与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理论与新型电磁材料、小型宽带和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与天线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目标与电磁特性。目前承担国防基金、高技术重大科研课题多项。
  430110集成电路工程(所属院系:航天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于198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与物理电子学学科共同建立了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系统芯片及IP设计、数字/模拟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射频(RF)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及集成传感器、MEMS与微系统、纳米器件等。承担着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高技术“863”、国防“973”、 国防基础与预研等重大科研项目,并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多方位的合作。
  该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主要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实用化集成电路人才。2005年以来共培养博士29人,硕士26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32人、硕士生133人。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招生对象为相关专业或相关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学科是我国首批(1981年)硕士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设立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建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侧重激光科学、光电子学与非线性光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空间信息技术;可调谐激光、短波长激光研究;非线性光学技术与应用;光电子单元技术与器件。主要从事国家部委级课题研究,在研项目共5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12名,另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在职博士生4人。
  430111控制工程(所属院系:航天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鲁棒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等重大项目23项。本学科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授18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8人。已培养出博士65人,硕士500人,现在校博士65人,硕士148人。
  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智能控制系统”实验室于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也是“211工程”和学校进入九所后十五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计算机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智能控制、高精密惯性测试技术、飞行器制导与仿真技术、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等重大项目25项。
  该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7人。已培养出博士72人,硕士518人,现在校博士生67人,硕士生96人。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一个新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及工业过程控制、现代医学信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惯性测试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省部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7人。现有在校硕士生34人。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是近十几年来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并且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的理论与应用,数字图象处理、系列图象分析、弱信号检测与智能跟踪系统、目标识别与成像精确制导、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目前承担国家基金、省部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430112计算机技术(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1985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0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和6个硕士点,分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使我院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209人,其中专职教师159人,教授41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39人。目前学院拥有学生1710人,其中本科生1007人,硕士生380人,博士生323人。已培养博士400余人,硕士2000余人。
  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在教学科研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人脸识别理论、技术、系统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计算机机群并行数据库系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基于多功能感知理论的中国手语识别与合成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数字视频广播编码传输与接收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等十余项国家重点奖项。
  430113软件工程(所属院系:软件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是被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学院以“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为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软件人才。哈工大软件学院在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评估和验收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均处在国内领先地位,设有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软件工程,服务科学及企业信息化和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三个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为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培养的软件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软件技术产业人才。
  软件学院硕士培养设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信息处理、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和嵌入式软件与应用四个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一年,修满规定学分,第二年在软件企业实习,结合实际项目完成硕士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分别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会津大学、东北大学合作,建立了跨国联合培养班,共同培养“跨学科,融合文化”的“MSE+X”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学生建立了国际化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跨国工业实习,并采用“三导师制”,使学生受到国内大学、国外大学、外企导师指导,保证学生培养、工业实习与学位论文能够满足国际化办学要求,实现了双边对等招生,跨国联合培养,联合答辩,联合授予双方学位。
  软件工程硕士学制2-4年。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颁发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参加联合培养班的硕士研究生可同时获得联合培养的国外合作大学颁发的毕业文凭。
  软件学院实行成本办学,研究生学费为每年每生18000元,两年共36000元;联合培养班学生需另交国外大学的部分学费(波尔多第一大学为每生2700欧元,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约为每生8000欧元,其他学校暂定不另收学费)。
  目前,软件学院已毕业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796人;实现跨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6人,已毕业13人。
  报考软件工程硕士无工作年限限制。
  详细可参见学院主页:http://sofyware.
  430114建筑与土木工程
  (所属院系: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交通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于1982年成立硕士点是建筑学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它对形成人的生活所处的环境和空间,提高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水平,以及培养建筑学人才的综合建筑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科硕士点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有博士点
  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及其区域发展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艺术布局与环境质量。对于建设合理、高效和宜人城市的途径与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取得工程硕士学位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可以胜任一般高等学校教学,规划设计和科研部门及规划管理工作。本学科硕士点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学院)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专门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物理环境及防灾安全等问题,它对创造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硬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取得该学科工程硕士学位的高级人才,能胜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已有博士点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院)
  主要研究古今中外建筑的历史与理论,本学科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以及丰富建筑学人才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培养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中国建筑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古典园林技术、传统民居、中国城市史等。
  外国建筑史:主要研究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园林技术、外国城市史等。
  建筑理论:主要有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西方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等。
  设计艺术学(建筑学院)
  自1984年开始在建筑学学科中设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进一步扩大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和研究方向,本学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办学及科研条件。
  主要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研究;公共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管理研究。
  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学科198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跨空间结构、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钢筋砼结构与组合结构、预应力砼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结构质量评定与加固、建筑施工技术、基坑支护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预研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重要项目30余项。
  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9人。
  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学院)
  岩土工程学科1998年度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属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岩土地震工程,桩基础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冻融场地的地基基础工程,土木工程基础事故的防治措施与基坑支扩,工程岩体力学与工程地质学,地下岩土工程。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重要项目20余项。
  本学科有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人。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学院)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结构抗风与抗震、结构损伤与安全评定、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抗灾智能结构与系统。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973、国家863、“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重要项目40余项。
  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导师4人。
  市政工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水排水(市政工程)专业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成立该专业的学校之一。1959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独立建制后,该专业是学院的支柱专业之一。该学科于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在全国率先获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全国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1991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再次被评为全国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我校一直是全国给水排水专业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依托,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国家级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理事单位成员由多家水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组成。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与工程中心联合办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与科研优势及工程中心与工程中心理事单位在研究平台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水行业飞速发展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学科形成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 37人,其中院士2名(全国该学科只有2名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博导14人,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
  学科现已形成五个研究领域,即: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建筑给水排水理论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
  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该学科五年制本科专业。该学科于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在全国率先获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该专业在全国第一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办学规模最大(本科、硕士及博士生数量最多)、办学层次最高、实验室规模最大(实验室面积约4000m2),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授13名(其中博导7名),副教授14名。
  学科现已形成七个研究领域,即:供热系统及设备、建筑节能技术、空调制冷系统及设备、净化空调与室内空气品质、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热工过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数字化技术。
  桥梁与隧道工程
  本学科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本学科有全国优秀教师两人,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选一人。
  本学科现从事桥梁结构和桥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在预应力砼桥梁结构、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桥梁加固设计理论、现代桥梁组合结构、桥梁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现有博士导师3人,教授7人,副教授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8人,硕士61人。
  430117化学工程(所属院系:化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该领域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相对应,隶属应用化学系。本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一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含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二级学科(理科)授权点三个: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现已招收8批工程硕士和3批高校教师在职硕士。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及电极材料;金属电沉积与材料表面的电化学改性;稀土对材料的掺杂及改性;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改性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胶粘剂),少污染工艺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及应用(陶瓷化学、单晶掺杂与改性应用、纳米、纤维、薄膜材料制备与应用)、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少污染工艺研究;乳品科学与技术;生物合成、降解与加工工艺;生物分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资源开发;功能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制糖工程。
  本领域现有教授50人,副教授(含副高职)45人,其中研究生导师73人(含博导50人)。已培养出博士近200人,硕士900余人,现在校博士生150人,硕士生210人。
  430123交通运输工程(所属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建设部重点学科。设有国家建设部城市道路与交通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以寒冷地区的道路交通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具有寒区特色的体系。多年来承担了多项交通部有关规范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多条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与研究。该学科现有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路面材料与结构、道路线形设计理论、道路建筑材料等研究方向。
  该学科现有博士导师5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26人,在校硕士生86人。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交通信息及控制学科分别于1998年、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并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学科实力比较雄厚,研究特色突出,学术队伍组成合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承担完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9人,在校硕士77人。
  430130环境工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是由原哈工大和原哈建大两个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该工程领域现有环境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环境工程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等10多个国家20多所著名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目前,环境工程学科拥有教师36名,其中教授15名,博导15名,副教授14名,45岁以下的教师94%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现已形成六大完整的研究领域,即: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环境化学与清洁生产、环境生物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
  430134航天工程(所属院系:航天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航天学院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其中空间飞行器设计(1997年调整为飞行器设计学科)是1995年经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国高等院校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点,并于1997年由国家教委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学科,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定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单位,2001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学科。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创建于1998年,并于2003年批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航天新专业。
  目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863高新技术、国家先进武器预研、国防科工委等重大科研项目80余项。现已形成多个稳定和富有成果的科学研究方向:
  1、飞行器设计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a)飞行器系统工程与设计学
  (b)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c)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
  (d)飞行器动力学与实验技术
  (e)飞行器可靠性与故障诊断
  (f)机电一体化设计与系统仿真
  2、人机与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a)航天器环境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b)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
  (c)飞行器环境效应机理与模拟
  本学科现有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5人,已培养出博士50人、硕士18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43人,硕士生130人。
  430137工业工程(所属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工程硕士招生领域,由机电学院和管理学院联合负责学生培养,分方向单独进行招生。
  工业工程(机电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专业面向企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机电工程与制造技术基础,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既掌握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管理类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等复杂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改善与创新工作,以及从事管理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与工程工作。工业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适用面广、社会需求量大,而且是社会急需人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工业工程领域工业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的组织与管理、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PDM技术及其应用、ERP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系统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产品过程控制与管理等、生产系统设计与优化、人因工程、物流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虚拟制造、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再造与企业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
  工商管理(管理学院) 工业工程是工程制造与管理相互交叉的一个学术领域,它在国际上具有较长的历史。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工业工程领域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工程领域工商管理专业将成为更为热门的专业。
  工业工程领域工商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在本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与管理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独立担负工业工程管理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该专业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ERP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优化等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2人,(含博导8人),副教授17人。本学科依托管理学院,具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已经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管理学院工业工程领域(工商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目前已有三届学员顺利毕业。
  430140项目管理(所属院系:管理学院)
  本工程领域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涉及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农业工程、国防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等行业项目和相关服务项目。本工程领域培养目标是:具备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项目策划与评估、项目融资、项目组织、项目采购、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等工作。
  本工程领域研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有:管理决策数量方法、管理学、工程经济学、项目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合同法与合同管理、工程系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沟通、行业应用案例、项目管理前沿讲座,以及根据不同工程行业、培养单位和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设置的选修课程等。
  持有2008年“GCT”有效成绩考生申请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第二阶段考试的说明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09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9] 33号),持有2008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可以此成绩向我校申请报名参加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及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 必要条件:
  我校接收报考工程硕士考生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为:2008年GCT总分不低于200分;单科语言不低于40分,数学、逻辑、外语不低于30分;接收报考风景园林硕士考生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为:2008年GCT总分不低于180分;单科语言不低于40分,数学、逻辑、外语不低于30分(无学士学位的考生应事先向所报考专业领域的负责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报考)。
  2.报名方式
  对于达到我校“GCT”成绩合格分数且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需要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请并打印《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登记表),如实填写,于2009年 9月1日- 15日期间连同2008年“GCT”成绩单原件、本人身份证或军官证复印件、本科毕业证及学位证复印件(2008年已被其它报考学校录取但退学考生还需提供2008年被录取学校研招办开具的退学证明)、《2009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下载资格审查表)一并交所报学科领域,未能按期交付以上材料者,报名一律无效。
  各学科领域联系人审核考生报名资格合格后,于日前将报名汇总表及各考生的相关材料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及面试在今年11月8日进行,具体事宜请考生向报考学院咨询,各学院应及时向考生告知考试有关事项。
  4.录取原则
  (1)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课考试、综合面试结果择优录取。专业课、综合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取。
  (2)该类考生不得在申请我校同时申请其他学校,否则我校最终不予录取。
  (3)凡考生申请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致最后不能被正常录取者,责任由考生自负。
浏览次数: 次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精品课程推荐
历年试题 招生简章 最新动态
&&&&&&&&&&
&&&&&&&&&&
会计硕士 GCT 在职攻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