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推理 谁是凶手回答问题

其他类似试题
(2014邵阳)(2分)(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
丙>乙>甲
甲>丙>乙
甲>乙>丙
乙>甲>丙
更多类似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看图回答问题》练习卷
 日期:2016 年 01 月 18 日
  1、希望小学校园里有一个由8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合成的花坛(如图),每个三角形的腰长9m。求花坛的面积。
  列式:答案
  答: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AB=10厘米。
  列式: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估一估,数一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1)答案
  (2)答案
  答: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大约是平方厘米。
  4、求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1)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列式: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学校艺术节课本剧表演需要一堵道具墙(如下图)。请你算一算,至少需要纸板多少平方米?
  列式:答案
  答:至少需要纸板平方米。
  7、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图中单位:dm)
  列式:答案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8、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上有一条两端点都在大圆上的切线与小圆相切,其长度为1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取3.14)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9、求阴影部分的面积:R=5厘米,r=3厘米。
  列式:答案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如图是一面墙,中间有一个长2米、宽1.5米的窗户,如果砌这面墙平均每平方米用砖160块,一共用砖多少块?
  列式:答案
  答:一共用砖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看图回答问题”练习卷》摘要:面积是平方厘米。 3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列式: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学校艺术节课本剧表演需要一堵道具墙如下图。请你算一算,至少需要纸板...: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这是个测试游戏,大家要在十五秒钟内仔细观看图片,十五秒过后会有关于图片的问题要你回到,看看你观察的是否仔细吧。
复制地址:
1.按键操作
mouseleft进行答题
2.如何开始
点击【PLAY】--【YES】开始测试。
3.游戏目标
通过操作答对更多的问题。
大家还喜欢
登录7k7k发现更多乐趣
7K7K网页游戏
7K7K儿童游戏
法律顾问:北京市诺恒律师事务所
京公网安备
游戏作品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您按照来信告知,本网站将应您的要求删除。
7k7k小游戏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快乐生活……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A、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否则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B、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应为“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而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瓶口直接闻,这样易吸入过多气体,可能会使人中毒,故B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应关注:①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试管与水平面成45°,④用外焰加热等,故C正确;D、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为“一横二放三慢立”,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这样做不易打破试管底,故D错误.(2)通过分析可知,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A、会引起火灾;②B,会使人中毒;③D、会损坏试管.(3)①给烧杯加热时不垫石棉网,会使烧杯炸裂;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会使试管炸裂.(除上述示例外,实验中还有多种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只要符合题意均可.)故答案是:(1)C(2)①A,会引起火灾 ②B,会使人中毒 ③D,会损坏试管.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5mL 5%过氧化氢溶液5mL 10%过氧化氢溶液5mL 5%过氧化氢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科目:初中化学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科目:初中化学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如图仪器中的(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4)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田园园同学想验证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纯净.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现有一大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水槽)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浓度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设计并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表实验.实验编号硫酸的浓度(均取20mL)锌的形状(均取1g)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①20%锌粒31.7②20%锌片50.9③20%锌粒61.7④30%锌片79.9(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氢气应从管通入(填序号).【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得出结论】(4)结论:①;②.【评价与反思】(5)如表是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时段(均为1分钟)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H2的体积3.1mL16.7mL11.9mL9.6mL7.6mL6.0mL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写出一条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密闭的房间里放置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B、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C、用水冲洗自行车,然后自然晾干,以防止生锈D、铁制品表面生锈后应该尽快将铁锈除去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水通电分解B、水蒸发C、干冰升华D、石蜡熔化
科目:初中化学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加热具支试管;②缓慢拉注射器;③装入铜粉并将注射器与具支试管连接;④冷却至室温,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⑤停止加热;⑥将小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试管中.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⑤⑥④B、①②④⑤⑥③C、③①⑤④⑥②D、①③④②⑤⑥
科目:初中化学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4知识点梳理
加热器皿-酒精灯【知识点的认识】酒精灯是实验中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最常用的加热工具,其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如图所示:其使用注意事项有: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6.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与其有关的题目,一定要记住其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检测时如图所示: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灯焰中,约1~2s后取出,观察,处于外焰层的火柴梗最先碳化,内焰次之,焰心几乎不变;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并且,还要熟悉上面的六条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
【知识点的认识】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另一种是粉末状药品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具体的操作是: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或者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1.“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知识点的认识】液体药品的取用,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的取用,此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1.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 2.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3.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4.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另一种是准确的量取,此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配合量取.也就是,一开始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需要注意的是:1.选择的量筒与所量液体的体积越接近越好. 2.倾倒液体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 3.倾倒至快接近刻度时,一定要换用胶头滴管来滴加. 4.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俯视读数,读数比真实值偏大,仰视则相反. 液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四条:1.“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1ml~2ml)取用液体.3.“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倒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4.安全原则,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清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镜.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学生取用液体药品的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注意事项和取用原则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熟记液体药品取用的工具、原则、操作要领及方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对于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看图回答问题:A.用滴管滴液
B.加热液体
C.向试管加...”,相似的试题还有:
看图回答问题:(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②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②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
看图回答问题(1)下列实验操作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②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上图错误示例除外).①______②______.
看图回答问题:A.用滴管滴液
B.加热液体
C.向试管加固体
D.熄灭酒精灯(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②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②_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看图回答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