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建300吨40吨玉米烘干塔价格补助多少钱

中国农业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地市信息联播
密山市杨木乡庆丰收合作社喜庆丰收
日期:作者: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点击:
  隆冬时节,是农民在家“猫冬”的时候,而密山市杨木乡庆丰收玉米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还在合作社里忙碌着:十几米高的烘干塔吞吐着白雾,送粮的车队排出二里地;社员检斤、化验、上秤、攒堆、烘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负其责,十分卖力……
  杨木乡是密山市土地最大的乡,土地平整、肥沃,适合土地连片经营。2012年,杨木乡伊通村农民卢兴全与5户农民资金联合、土地整合,组建了玉米专业合作社,2015年发展到6747亩。合作社命名为庆丰收,意在以合作社为农业新型载体,去实现农民丰收的梦想。
  在伊通村的村边、路边、田边的废弃地带建场地、立烘干塔,场地占地1.8万平方米,建储存1000吨的钢架结构库房一间;建日烘干300吨的烘干塔一座;合作社流转、集中经营土地6747亩,116户农民成为合作社的社员。
  合作社生产实现“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卖粮、统一分红。
  合作社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1304拖拉机、1204拖拉机、504拖拉机、玉米直收、气吸式播种机、深翻整地机、起垄机、打药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20多台套,机械化的贡献率提高了土地的稳产、高产。
  合作社生产实现大丰收。2015年,玉米亩产达750公斤,玉米总产实现506万斤,再创单产、总产历史新高。
  土地收入,是合作社的收入之一;烘干塔的收入,是合作社第二个增收渠道。
  从去年11月21日开始,合作社打出了大量收购玉米、水稻的广告,车间建在田间,田间成了车间。农民不用拐弯儿就卖粮,直接解决了杨木乡、承紫河乡、兴凯湖乡及周边农民卖粮难、增收难的社会大问题。
  两个月,收购玉米2万吨,烘干2万吨;收购水稻4000吨,烘干4000吨,辐射3万亩土地、1000户农民。
  烘干的水稻、玉米,一部分卖给国储库,一部分通过营口内陆港,成车皮发往锦州、吉林等地,玉米产业链、资金链跨省、跨国。
  合作社富了,社员腰包鼓了。
  合作社给社员的收入上了保险,风险由合作社承担。社员收入多元化准收入,用加法、用乘法混合计算。
  第一笔收入,是带地入社土地的保底价。社员王少武入社土地55亩,合作社以每亩533元的地价流转,土地收入29315元。
  第二笔收入,是烘干收入与外卖粮食差价的分红。
  第三笔收入,是农民土地之外,打工的收入。社员卢军在合作社打工,开车、烘干,月工资3500元,忙7个月,收入2.5万元。
  20多名社员在合作社打工,余下的96户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组建小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地大户,还有的进城打工,合作社的经营改变了过去小家子、小地块、小机械种地,成本高、不打粮、增收难的历史。
  社员喜庆丰收年。他们把合作社金灿灿的大玉米堆用手机拍下来,挂在网上,发给朋友圈,庆丰收合作社“庆丰收”,一下子,全国人民都在分享着他们的快乐。网友纷纷点赞。点击量达10万人。
  庆丰收理事长卢兴全展望2016年,一是扩大合作社土地,向万亩合作社规模努力;二是开通庆丰收玉米专业合作社网站,实现网上洽谈、网上交易;三是土地面积、产量实现“五连增”,社员收入“五连增”,像合作社“庆丰收”的名字一样,给社员带去丰收年。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供销社办起合作社 佳木斯“两社”融合联利连心探新路
  传统供销优势地位萎缩,&三农&重要载体任务依旧,基层供销社如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新形势下供销系统面临的新课题。佳木斯郊区供销社利用既有体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土地流转,探索出&两社&融合打造为农服务的新格局。
  4月底的一天,佳木斯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关金成正在为明天春播做着最后的准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是作为佳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职工在备春耕,整修机械、选备种子、确定地块播种顺序&&
  就是这样一个种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过去自己的一垧半地每年只能带来不到1万元收入。
  &加入合作社后,带地入社加分红收入1万多,工资2万多,媳妇承包合作社土地种菇(艹娘)又能收入2万多,去年总收入5万元挡不住。&老关十分满足。
  佳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郊区供销联社联合4户农民,并出资500万元于2012年成立的。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3万亩,代耕代收1.5万亩,承包期到2027年,每3年调整一次流转价格,采取年终结算、保底加二次分红和年初预付、定额分红两种形式。2014年实现可分配盈余525万元,供销社自身收益200万元。经测算,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散户种植增加20%,投资入股回报率同比增加30%以上。
  经理王春丰介绍,供销社搞土地集中经营,主要是立足农资供应、农机设备、技术人才等优势。
  关金成说:&我们对供销社有感情,信得过。合作社大机械播种精准,深翻作业、测土施肥这些&高难度&小门小户根本做不到。&
  供销社经营农民合作社并无先例,开辟这一&战场&,王春丰有点忆苦思甜:&当年供销社何等辉煌,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原有流通业务受到挤压,职工工资都成了问题。&与此同时,王春丰也看到了自身优势和外部商机,&供销社在农村网点遍布,有群众感情基础,国家又非常重视农业合作经营。&2007年,《农民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佳木斯郊区供销社借此东风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专业合作社&亿丰畜禽产品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占股60%,带动100户农民搞起了养殖业。
  要把农村流通业务&大旗&树起来,再次成为服务&三农&的主角,必须与农村、农民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而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是&纽带&。据介绍,目前,包括佳合合作社在内,郊区供销社在全区共成立了10家种植业合作社,并于2014年成立了&佳木斯市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在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形成联利连心、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通过合作社与供销社两社融合,供销社在农村的销售业务量提高了,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成本下来了,品质也得到了保障。&王春丰说。
  &流转土地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佳合合作社大院内,2万吨仓储基地正在建设,今年秋天即将投入使用,每天可烘干300吨粮食的烘干塔也将拔地而起。&仓储和烘干预计每年能增加400万元的收入,同时也是为循环农业做准备。&
  王春丰带记者来到供销社投资的位于四丰乡的养殖小区项目建设现场,占地7.3万平方米,年产2000头肉牛、1万头生猪和1万吨有机肥厂地基已经夯实。&合作社种植的粘玉米青储饲料用于养殖,畜禽粪便为有机肥厂提供原料,有机肥再用到合作社种植特色瓜菜等经济作物上。循环农业将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和供销社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王春丰说。
黑龙江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合作社补助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