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庭健身计划计划!什么做?

无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
不是说钱的问题。是说身体问题比如其中一个病倒了。那么照顾起居带着去医院之类的对于相同岁数的另一人来说比较不现实啊,毕竟不是年轻人的身体,跑来跑去身体吃不消。敬老院又怕会出现虐待老人的情况。如此怎么安排呢?此问题区别于: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257 个回答
碰到和专业相关的题目又可以说上几句了,作为几个丁克教授的学生也表示可以一答。【我不是专攻养老的学生,我的答案被学习好的同学说为Common Sense,哎。我的强项是Social Welfare,嘿嘿】我的想法和各位盆友们相似,不外乎那几种方式,但是我讲出来的内容可能会有些许差别:1、攒足够钱,选择不错的养老院或社会服务成熟的地区享受养老服务(包括养老院、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模式)(中国的公立养老院其实不贵,深圳的一个月才左右,赛马会在深圳建的养老院也是这样。足够的钱并不会是很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搞到养老院的床位。);2、攒不了那么多钱就锻炼身体,和亲戚的后辈或者一些晚辈朋友打好关系。一、什么地方有不错的养老院或成熟的社会服务呢?
因为自己身在广东,所以首推香港,香港的社会工作体系健全,养老、临终关怀服务成熟,其次是深圳和广州,这俩城市的养老服务都是按照香港模式建立的,所以能让老人相对的安享晚年。其他地方例如东莞、上海、北京等也有不错的养老院。如果有能力能移民泰国、新加坡、欧洲就更不错啦,美帝要看移民的地区。二、如何选择呢?
我们可以提前去参观不同养老院,我在走访数间不同档次的养老院后我发现通过观察老人的眼睛就能知道他们在这里过得快不快乐,快乐的老人眼睛是有光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是在某大陆城市的养老院(因牵扯到具体案主特征,遵循保密性原则),在那里我见到一位患有失智症的老奶奶/老爷爷到处跑,他/她已经不会说话了,但他/她会面带笑容的对我们发出我们听不懂的声音,虽然我不知道他/她的真实想法,但我觉得他/她在那里过得很不错,那里的其他老人见到我们来参观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这点是很不错的。
我认为不能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院呢,是一间珠海的养老院,当我一进去的感觉就有些压抑,大部分老人都是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看到外人也毫无反应,一间养老院200左右的老人只有不到20个左右白天吃晚饭会打打麻将、做做运动,而该养老院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健身器材大部分都生锈了。最让我吃惊的是,这间养老院每周都会去世两到三位老人,反正我老了是不希望近这样的养老院的!
我觉得我奶奶现在待的养老院就不错,在深圳,这个中秋节我和父母去看我奶奶,想说我们晚上一起赏月吃个团圆饭吧,我奶奶说不去,晚上有娱乐晚会她要上台唱歌,于是只能改到第二天。还有一次是我奶奶参加养老院举办的现实版麻将连连看的时候,平时我去看奶奶,她都希望我陪她久一点,但那次去的时候她你们没事就先走吧,我比赛呢,别打扰我……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养老院成功的标志,它能给老人很强的归属感!
深圳现在有另一种养老模式是你在某种养老院里一次性交够几十万,给你一套房子一直住到你去世,享受公寓式的养老,不过这方面我了解的不多,可自行了解。
而香港的养老院可以参考刘德华主演的《桃姐》,很真实,我觉得一般大陆人习惯不了狭小的空间。三、少数派选择
因为有些敏感我就少说点,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地方,如果符合一些条件,你就可以让他们安排你的后世,具体请去各个宗教场所了解。当然,能有此待遇的人不多。四、关于如何保持健康。
我们所学最关键一点就是:千万要预防得失智症(老年痴呆症,测量方式之一MMSE,簡短智能測驗)!!!如何预防,有的老人选择下棋、打麻将、做算术题、背古文等等一切能锻炼脑力的事情,不要没事就睡觉,少看电视。虽然说老人经常忘事是失智症初期的表现,但这是不能避免的,只要锻炼得当,可以不继续向下一个阶段发展。上次我因肺炎住院期间,我旁边就有个失智症老人,忘事忘的非常快,不仅年轻时做什么工作都想不起来,输液期间一旦家人疏忽,就会自己下床说我要上厕所,然后就把针扯到了,住院期间把手背扯肿两次,看着就心痛。
脑力说完说体力,不得不说气功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方法,我们所熟知的太极就是气功,我所认识的两位练气功的长者现在都100多岁了,而且生活基本能自理(iADL和ADL测试结果优秀),还有就是香港流行的八段锦等等,其余的方法就是各种网上的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等等。五、有人会说养老院没有位怎么办?
是的,中国政府未来所计划的只是先建设满足20%老人的养老院数量,所以人满为患的情况现在就有了,还好中国开始引进香港的另一种模式,日间照料,对于没有患有失智症的丁克长者可以选择这个。具体模式是,白天长者自行前往社区服务中心或者日间照料中心,会有专人照顾饮食及做活动,晚饭后自行回家休息。如果再没有请假的情况缺席,日间照料中心会主动寻找你的下落。我说的这些方法不仅仅对于丁克家庭适用,对于子女无法妥善照顾老人的情况也会有些帮助。有问题欢迎发问,说不定我还能吐点东西出来。—————————————更——新——一——下—————————————对于题主担心的养老院虐待的事情,一二线城市的养老院很少出现了,当然为了避免小几率事情发生,还是建议在退休或者退休前实地考察好附近的养老院,你自己会告诉你哪家养老院适合你,接着就要开始着手排号了,现在深圳养老院一般要排五年,供不应求,不要担心找不到,先下手为强!!真心建议退休就先找好养老院,最好别在家,以免老两口遇到突发事情搞不定,像香港社会服务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发生过老伴儿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头而累死的案例,结果就是在无人知道的情况双双在家去世。现在的养老院模式越来越好了,大部分可以当做公寓居住,有些新建的直接就是按照公寓模式建的,想出去旅游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还有如果出去旅游我建议去福利高的地区旅游,例如泰国、新加坡、欧洲等地,这样除了突发事情不仅医疗体系完善,价格还不贵。万一(我不是乌鸦嘴),还没进入养老院,就有突发事情,例如重大疾病,先住院是不用说的,然后去养老院申请全护理床位,中国现在大部分养老院对于特别有需要的长者是有优先政策的,而【特别有需要】是通过各种评估的出来的,各地政策不同,不详说,还需各位自行去了解。我觉得关于养老方面的知识平时多收集收集是完全有必要,例如自己所在的城市又建了几所养老院啦、中风之后如何康复啦等等。也可以多看看国外的案例什么的,对自己绝对有帮助。这就像我们职业发展计划的老师所讲的一样:“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我们所掌握的技能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但是我希望你们要相信在未来他们都会有作用。”人生也是这样的,谁知道你现在讨论的东西对以后有没有用呢?有人说谁知道几十年后会发生什么,现在计划有什么用。我认为世界是一直在变的,但是我们所选择的精神是不变的,就像另一位知友答案里的保育员一样,说大一点她是选择了一种奉献自我的精神来生活的,说小一点她仅仅是完成了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做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来帮助他/她照顾他/她的,有何惧焉?(我是相信因果的)—————————————————————————————————————有知友建议买一份好的人寿险,对保险方面我不是很了解,大家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一下。P.s. 我那些丁克教授估计以后都进有临终关怀的养老院安享晚年,他们很多盆友都是专业研究养老服务的(有一位教授是一所养老院【可能是大陆最好的养老院】的负责人),不会亏待他们的。
楼主想说的其实是:随着年岁增长、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后,如何体面而有尊严地活在我们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这虽然是个老年问题,但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有所规划。毕竟他日之果,缘于今日之因,准备得越充分,往后的问题越少;虽然万事难免意外,但有所准备总好过束手无策。所以,我们不要单看晚年该怎么过,而该看现在的你对自己设计了一个怎样的晚年。个人感觉当晚年遇到生活自理难题时,跟丁克不丁克关系不大,谁能保证孩子就不虐你不烦你了?而且这时候不单是能否得到妥善照料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生活反差造成自我认同失落的问题。这里提供一个类似的片子,超虐、慎入你执意要看我也不拦:转回到题主提出的命题。我们来分析人到晚年会遇上什么情况,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第一、身体的日渐衰退,很多事情逐渐力不从心,突发性疾病带来的健康毁灭风险增大。关于这个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觉得最可行的是:从现在起好好锻炼你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基本的生理保健知识以及定期做全面体检。(别笑,咱是在认真回答问题呢)虽然健康的身体并不能保证你不癌、不瘫痪、不中风、不阿尔茨海默,但至少能降低你遇上这些事件的风险,也能在你的伴侣不幸遇上这些倒霉事儿的时候,你能更从容自如地去应对。体检更是防微杜渐,如果能在初始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要拖到最后来后悔。万幸这些灾难都远离你了,健康的身体也能给你带来更丰富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所以,向着夕阳奔跑吧少年!为了以后能提菜篮上五楼不喘气。第二、大量空闲却不知如何利用的时间,由此而衍伸的失落抑郁。虽然等到我们退休也许是要65或者67岁,但只要你活得够长,总能熬得到。当从每天8小时工作中解脱出来,在与暑假、寒假久别三十多年后,遇上退休大姐,你也许早就没了当年遇上寒暑假姐妹们的雀跃,只剩巨大的空虚与不适。关于这点,我的预备措施是:培养自己长久的兴趣和爱好,将工作与生活分开。以我观察来看,退休后,大多面临的是社会身份的落差,在工作、家庭、生活中价值体现的空缺。这时候需要有一些个人爱好来弥补,从中得到自我满足和慰藉,得以享受人生最后的悠闲时光。至少现在的我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晚年,带孩子做饭什么都是邪道啊邪道。曾经和小伙伴闲扯时说过,我不是一个很快的人,但我每年总要学两三件好玩的事儿。也许我现在不是一个牛逼的人,但三十年后我一定会是广场上最牛逼的大爷,随便找个老太太跳舞,她们都脸红心跳难以拒绝。大概就是这么个理。要牢记在工作、家庭之外始终要有自己的生活。那些年为了所谓远大理想,听从“以后再说”、“到时候再来”的荒谬言论所放下的爱好,都有谁回头拾起来过?now or never,奏是这么简单。第三、亲友圈的日渐凋零以及随之而来社会的脱节感与孤独感。人都到了这把年纪已经不是比谁谁钱多,谁谁孩子出息或者谁谁又出人头地,而比的是谁走在先谁走在后。这种不可抗事件真是无能为力了。所以只能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的亲友,别留遗憾,心存怀念,哀而不伤,是为道也。另外,保持年轻的心态也很关键。虽然我们总在说不要老去,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总会不自觉固化已有的观念,当这种观念固化为定势时,就是老了。所以,从年轻时就要抱着开放包容又好奇求知的心态,来对待世界,五十年不动摇。既然你对世界的认识是新的,你总会交到可爱有趣的年轻新朋友的。当你感觉孤独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你将自己与世界隔离。你对世界的成见与不宽容阻碍了你与环境的交流。所以,别端着,该放下时就放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生活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应。你以哪种面貌示人,自然会有同样的人找上你来。诶,好像扯远了,下课下课。第四、钱钱钱钱钱钱钱。虽然,题主说钱不是问题,但钱真可能是个大问题。随着年岁的增长,你的收入源在降低,而面对不可预知风险的花销在上升,这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持续性收入保障的话,就算不是捉襟见肘,也难免对未来惴惴不安,从而使你无法坦荡地生活。关于钱的问题,不是通过抢银行来解决的,只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有计划进行投资型储蓄。养老金这事知道有就可以,别太真,今年能提以房养老,难保几年后不提以肾养老,以角膜养老。所以合理自主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理财投资是很重要的事情。关于钱生钱的问题,知乎一下你都知道了,这里班门弄斧容易被吐槽至死。最后,我们来随便展望一种理想化的养老模式:高端型养老社区的建立。一种温馨舒适、设施健全、服务到位、有着志趣相投、相看不厌的友邻……虽然想象力比较有限,总之就是一个没有熊孩子没有恶大妈有美丽小护士有可爱女仆可以吃法式大餐可以睡大床套间可以随意娱乐的五星度假酒店模式。理想化模型就是:、 里的背景设定。有没有大佬愿意投钱搞这个的,真能做成,我觉得以房换房也会挤破门槛的。嗯,点头。最后的最后,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是个很重要的基本人生命题,我们应该立法通过安乐死。(感觉说完这句后会被喷……暂时就这些。
已经不止一个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了,大概是看到我几次在知乎上秀我儿子的照片,觉得我是会坚决反对丁克这种做法吧,希望我能有理有据的说一下,好吧,我就简单表达一下观点,但是,我要说但是,我怕是要让邀请我的人失望了,我并不反对丁克,尽管我结过婚也有儿子,但我始终觉得,我要不要孩子,与他人何干?这是自己的事情好么。坦白说,在我当爸爸之前,我也是有丁克的打算的,我觉得养孩子太辛苦。但架不住当时老婆又哭又闹,加上父母也劝说,理由也无非是养老、人伦之类的,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辛勤耕耘了两个月,十个月后就当爹了。当爹这几年,我觉得虽然辛苦,但宝宝健康聪明可爱,还是很值得我一切付出的,每次给他讲故事,哄他睡觉,带他出去玩,晚上看着星星讲星辰大海的故事,嗯,那真是很幸福很幸福,因为我小时候没有能拥有的事情,我至少让我儿子拥有过,算是夙愿得偿。那种满足感无法言表,而且我儿子也很喜欢这一切,虽然我不能经常陪他,但每次他抱着我的脖子亲我,要我再讲一个故事的时候,真是很高兴。但有儿子的幸福,并不能掩盖养儿子的辛苦,爸爸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幸福,也是责任。从儿子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我就要操心,胎位正不正,有没有唐氏综合症,叶酸够不够,分量够不够,过了预产期又要着急怎么还不出来,出生之后又要查听力,眼睛睁不开又要担心是不是发育不完全。幸好老天保佑,一切都好。而且这一切都只是开始,未来他还不可避免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其中有很多是我不能控制的,坑儿子的蒙牛,马路的汽车,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袭击幼儿园的精神病,变态的学校老师,趾高气扬的富二代……嗯,总之我们眼前所见的这一切不公平,他未来都要面对,我有能力都保护他么?我拼命提升自己,积累财富,但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下一代集体面临着分化更加悬殊的环境,这是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下一代的保障,现在都要身为父母的我们来承担,太TM辛苦了!虽然我选了这条路,我不后悔,但我深深理解不选这条路的人。我在克拉玛依生活十年,大火那年我刚刚搬到石河子没多久,那些有孩子又一夜白头的父母太惨了。前些天看到活活饿死在家的两个小女孩,我又差点失控。这个社会对下一代这么残酷,我都有些后悔生出我的孩子来,让他面对这么多的辛苦。所以,假若自己有权利选择,那么选择不要孩子有啥问题么?就算 姐不要孩子,但她清楚后果,自己承担,自己做安排,有啥不可以么?那关别人鸟事啊?生了孩子谁会帮着养么?如果不帮有啥权利指手画脚?你又不操心生了之后的事情!站着说话不腰疼!至于那些说什么生了孩子为养老的观点,我就只想说一个呸字。如果你把孩子当一个投资理财的结果,当一个为了个人退休福利保障的产品,那换做我,我宁可不要被生出来,这么功利冷血自私的观点,还好意思在这里理直气壮。不要说什么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当你剥离开身为父母的责任和幸福,仅仅谈投资和收益的关系时,作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不接受这种把人当产品的想法。坦白说,我父母就有这样的想法,以至于我至今和父母关系不算好。他们不尊重我的意志和选择,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受这么多折磨,最后还要我感恩,我真做不到。做父母是不容易,但这是父母的责任,而责任是不能要求回报的。在我而言,虽然我有儿子,但我不希望他来给我养老,我要他做的就是等我老了能来经常看看我,和我聊天,而且我还要与时俱进,和他聊得到一起去才行。人是平等的,谁也不欠谁多少。既然我们希望获得下一代的尊重,自然也要先尊重下一代的意愿才行。否则你现在看你父母成天叨逼叨有多烦,你自己将来就有多烦。我对丁克这个行为唯一略有担心的是,如果这个做法成为主流,那显然社会的传承就会中断,会出现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有人从这个社会学的角度来反对丁克,我倒是要赞成一下的。但现在这个行为并未成为社会的主流,远远没有达到威胁社会存续的地步,也没人高屋建瓴到社会学的这个角度,所以我完全不担心,也不反对。最后说一句,丁克这事,说到底是婚姻内两个人的私事,人自由的选择。对别人的选择指手画脚,冷嘲热讽,言语不善。这种说事的作风我不认可。若谁这么对我,我就一个字:滚!===============理性的四环路==========写完读了一遍,发觉有些跑题,虽然是出了一口闷气,但对题主的问题并无太多帮助,故此补上一段。关于丁克家庭如何安排晚年。丁克家庭晚年面对的问题无非是两个方面: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慰藉。对于第一个,我不想说什么废话了。养儿了就能防老了?这年头的“啃老族”是怎么个解释?这个和有没有孩子无关,而在于自己如何安排理财,量入为出。假若你越活越老却野心越来越大,今天想去巴黎购物,明天要去加勒比日光浴,这种老中二养什么都防不住。不如早点先把自己的腰包搞起来,先做美国人,别想着做美国人的爹了,你儿子活得那么累你忍心么?有没有孩子,像葛巾姐那样做好理财都是必要的,要不就可劲折腾,在退休之前先把自己搞成富翁,再找个年轻姑娘生个孩子也来得及(请注意,这不是鼓励做陈世美)。精神上的慰藉,孩子当然是重要的一个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我和父母现在每天的交流并不多,最多是一起吃饭,去超市购物,间或聊聊他们的当年往事。他们觉得已经很幸福了。其他时间就是电视、连连看、切水果……我爹是党员,又是老警察出身,社区还动不动要老同志发挥余热去给保安讲课传帮带啥的,有时候还嫌我碍事,我觉得我出差很久他也活得挺好,只要我每天电话报平安。所以呢,先给自己找到精神的寄托和方向才是紧要的,否则老了的话,儿子能哄你多久啊?那么老中二,不肯与时俱进,一味要求孩子尽孝来哄开心的人,听过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么?药不能停啊,切勿放弃治疗。
不谈丁克,只说养老,我从没有在这方面感觉到压力,因为我爷爷奶奶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根本不是问题。我爷爷活到90岁,在梦中去世,他走的前一天,还自己打扫房间,做饭吃,完全没有任何异常迹象。我奶奶去世早,后面二十多年爷爷都是自己一个人住,爸爸为了方便照顾他,把家搬到离他住处走路10分钟的地方,那时候家里还没装电话,爷爷每天晚上出来散步,就到家里来一趟,如果不来,爸爸就要过去看看。02年冬天一个晚上,爷爷没来,爸爸过去一看,人在床上睡觉的姿势,已经走了,于是打电话叫我连夜赶回去守灵。爷爷直到最后一天都生活完全自理,没有一天依赖爸妈照顾,我们也会帮他拆洗被子、洗大件衣服,做一些比较费力的事情,但是即使没有我们,他也一样能自己生活。再说我奶奶,奶奶身体不好,但是在世的时候都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后来她的青光眼终于严重到无法看清任何东西,当然也就做不了什么事情了,于是一天她把我妈妈叫去,说我不行了,以后他们爷儿俩就靠你照顾了,我妈妈当时并没有听出她有什么言外之意,只是说那本来就是我该做的。之后第二天早晨,奶奶再也没有起来,她在爷爷睡熟之后吃下了一整瓶安眠药,那是她几年前就偷偷准备好的。这药她一直带着,过期了就换新的,当然医院不会开一整瓶出来,那是长期零零碎碎攒起来的,为了最后这一刻,她准备得很充分,也没有让别人看出一点点迹象。我到现在没有孩子,今后有的可能性也不大。我自信可以活到把父母好好地送走,之后,如果身体好,就像爷爷一样,如果身体不好,就像奶奶一样,不论如何,走得干净利落,绝不连累旁人。如果没有子女,这世界还有什么好牵挂的,为什么会舍不得走呢?
妥善地安排晚年和是否有子女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人生是自己的。晚年是你这一生的总结和最后的结案陈词。请放开那个孩子。
准备丁克的路上有时候,我觉得,子女真的能够保障父母的晚年么或者说,父母真的忍心希望把自己晚年所有需要的所有经济来源,照顾精力,都让子女来承担么?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双独家庭有四个老人,老人们到了该养老的时候,我们也才刚刚进入壮年,如果假设我们是丁克的,没有养育小孩的巨大精力和经济负担。就四个老人也会活活累死我们。如果他们正巧是赤贫的一代工人阶级的话。丁克不丁克,其实和有没有子女,个人认为,差别不大。老人自己有大量的经济后盾,有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有清晰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晚年不会差。老人自己两口子没有钱,那么有一个有钱的子女,当然幸运的晚年也不会差,可是,没有钱势权的父母,要获得一个有钱的子女的几率,真心不大了。就算是没有丁克的,我的普通的工人阶级退休父母,有我这样一个独生子女,我又能回报给他们的晚年多少照顾呢?我又能从我辛辛苦苦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奋斗里,拿出多少精力,时间,和经济,去安抚他们的晚年呢。说一句孝道的话,容易,做起来,很难。养老没有保障,想靠子女。而如今子女的安居乐业都没有保障,能靠得了多少呢?生孩子,可以,请不要为了养老保障去生。否则,这才是最自私的中国父母。养孩子才十几年,反正一句话,我们给不了你更多更好的教育和前途机会,一切靠你自己了。回头养老可是几十年,而且是无限投入的经理和巨大的经济消耗,还是一句话,父母没有能力,你看着办吧。我不想做这样的中国式父母。所以丁克不丁克,我认为,和养老,真心是两个话题。
怎么好多人都说我没有回答题主啊,那我把如何养老这个问题放在第一段吧!我觉得如何安排晚年这更多是一个假命题,真正该问的是如何做好养老的财务规划,题主设想的场景完全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至于其他,并非人力所能掌控。人生在世,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先生和我目前有完善的退休计划,覆盖所有我可以考虑到的意外情况,以及有考虑到生活质量。关注了这个问题。本来仅仅是关注而已。但是的回答让我很不爽,因此怒答!首先,什么叫做装逼?丁克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模式的选择,要不要孩子这件事本来就无所谓高低高低贵贱之分,就像早餐吃面包牛奶的没有资格看不起吃油条豆浆的一样,你的选择更符合当下社会主流并不代表着你有权利讥讽那些与你做出不同选择的人。拿岁数划分是否有资格回答问题就更幼稚可笑了,这种嘴炮知乎上打的太多了,真都懒得再费这种毫无意义的口舌。没错儿,丁克是个人的选择,可就像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无法拥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体验一样,有孩子的人也许也失去了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的机会不是吗?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它的机会成本,妄言一件事的结果必定是苦果只能暴露出自己的狭隘和无知。回归正题:我是一个不坚定的丁克主义者,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我不喜欢小孩,诸如可爱啊纯真啊我统统不觉得,我只觉得他们混乱/吵闹/脏,甚至性本恶。第二,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经常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和不喜欢的人交谈和相处下去,我不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教育好一个小孩,给予他们足够的合适的关注,让他们人格健全的成长。第三,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人生有着过分的焦虑,在不能确保我的孩子能活得快乐,能觉得人生并非艰难,活着并不痛苦而是享受之前,我不会急于生育一个生命,因为它没有对生命的选择权,而我希望自己能慎之又慎地替它做出这个决定。我要在这里感谢我母亲,她虽然跟我说起她年轻时也并不喜爱小孩,但生下我之后神奇般的喜欢各种小孩子并曾断言我到30岁就会改变想法,但她还是尊重我的想法(感谢她没有武断地说你这么年轻懂个屁以后后悔就生不出来了等着自食苦果吧)。确实,这个决定很重大,而目前也并没有到要孩子条件成熟的时候,我还可以考虑两年这个问题。结婚之前我曾确保我的先生能够接受我的丁克选择,所以尽管我并不完全坚定丁克(底线其实是坚定晚育),但我还是拿我坚定要丁克这件事作为两人婚前必须达成的一致事项做了讨论——他尊重我的选择。自然地,我们也讨论了日后的养老问题。我们的条件不算好,但绝对不算差,并且在可预计的未来,收入都能保持一定的增长。而最重要的养老问题,是医疗和年老后的照料。在我们可以设想的范围内,无非就是三点,第一,尽可能存足够多的钱;第二,除去基本医保外购买商业保障;第三,购买不动产作为对照顾自己晚年的人的回报。当然,这中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很多,但几十年后的事情,我们又如何能想得完全万无一失?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可控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丁克如何妥善安排晚年这其实是一个假命题,真正该问的是如何做好养老的财务规划,至于其他,并非人力所能掌控,人生在世,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攻击丁克的那些人举的例子,要真在我做好种种准备之后还是发生了,那么就坦然接受好了,还是那句话,哪件事情没有成本呢?就算你不丁克,你也不能保证你父慈子孝一生顺利绝无意外吧?这年头生了孩子还孤独终老无法死得其所的人在社会新闻里还少么?啊对了,我还没有讲45岁以上亲历者说的故事呢!故事一:我一个忘年交朋友,60年代初生人,今年五十多了,某三甲医院副院长。我曾经跟他聊过为什么他不要孩子,他说年轻时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再加上医生这个职业所闻所见,对生命看得很淡,于是就决定不生孩子。人生险恶,何必多一个无辜的人来承受?现在年纪大了,很多观点不是那么偏激了,但是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不希望改变现状(我跟他聊这个的那年他45岁,他妻子要小不少,完全可以考虑生孩子的)。他是技术型的领导,专业领域颇有建树,比起同龄人看起来年轻很多,他妻子搞学术,性格温柔随和,在40多岁的年纪还去中国社科院读博士,家庭美满。故事二:我爸的同事,60年代中期生人,近五十岁。认识这个叔叔很多很多年了。坚定的丁克主义者。热爱各种运动,热爱户外,热爱摄影,热爱各种新鲜事物。登山啊徒步啊之类的东西我几乎第一次都是从他那里了解的,那还是90年代末期。生活各种丰富精彩。每到周末及节假日就和老婆两人背包出发。为人风趣幽默。有时候我觉得他活一年的人生顶我活三年。我要说的是,婚姻幸福与否跟要没要孩子没有必然关系,那些没话说的夫妻有了孩子也照样会没话说,而任何试图用孩子来维系的感情都是自私的,那是对生命的亵渎!不要孩子未必就不幸福,但是天天纠结“如果我当初要了孩子就不会如何如何”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因为他不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天天试图给周围没要孩子的人灌输“你们不要孩子以后一定会自食苦果”的,呵呵,我只能用不道德来形容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信我,在认真思考有关生孩子这件事的比例上,丁克要远远高于结婚就要孩子的人群。他们更需要慎之又慎的态度,以及对抗他人偏见的勇气。
这个问题很奇怪,因为你说的这些,有子女也同样做不到。古话有云,久病无孝子,如果你生病长期需要照顾,想要让子女承担这个责任的,这根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但如此,这同时还是一种自私,因为它大概率毁了子女的前途跟事业。所以,虽然我有孩子,但我从来没指望孩子在我生病的时候能够担当长期照顾我的职责——也许你们很多人不信我说的话,但真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们就一定会明白,这件事情发生的几率比想象的要低,指望这个孩子能够无怨无悔的照顾你生病,跟把买彩票当作投资其实没本质区别,那都极度的不靠谱。丁克家庭的问题,并不是养老问题,而是精神层面的。无论是选择生或者选择领养一个孩子,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因为养大一个孩子是一种非常大的责任,一对勇于共同承担这个责任的夫妻,从平均的角度,更容易白头偕老,这就是我说的精神层面问题。养大一个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这个孩子的价值绝对不是给你养老(那是极端自私的),而是证明你曾经存在的价值。
虽然有悖于中国传统观念,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不得不接受在养老院度过自己最后几年的宿命。不光在中国,新加坡也面临类似的窘境。下面我来具体说说。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的人口状况。Source: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根据新加坡政府公布的人口数据(2013),新加坡人的中位数年龄在39岁左右。超过60岁的“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8.1%。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新加坡也面临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从上图你可以看到,新加坡在建国初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绝大部分人口的年龄在40岁以下。但是按照现在的人口结构和出生率估算的话,到2020年和2050年(上图中右边两个框)人口中会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从上图你可以看到,新加坡在建国初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绝大部分人口的年龄在40岁以下。但是按照现在的人口结构和出生率估算的话,到2020年和2050年(上图中右边两个框)人口中会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妇女同志不愿意生。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平均生育率在1.19,小于替代生育率(2)。其次是其次是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一年新加坡人的寿命预期都在上升。2013年总体上来说平均寿命预期在86岁左右。人活的长了,老年人自然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亚洲四小龙和日本都有类似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亚洲四小龙和日本都有类似问题:寿命长了,生育率低了。Source: IndexMundi新加坡有没有做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准备?答案是很难说。比如上图显示了亚洲各国的人均医院病床数。新加坡的人均病床数是最低的,比香港和台湾低,远低于日本和韩国。但同时,由于人口结构不断老化,老年人对于工作人口的依赖比率也逐年提高。通俗的讲,就是但同时,由于人口结构不断老化,老年人对于工作人口的依赖比率也逐年提高。通俗的讲,就是每个工作的年轻人,需要供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那么新加坡的老年人,是怎么养老的呢?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数据(上图),你可以看到,差不多一半老人和自己的老伴一起住(有高达20%的老人自己住,家中没有孩子)。有差不多1/3的老人和孩子住(鳏寡或离异)。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数据(上图),你可以看到,差不多一半老人和自己的老伴一起住(有高达20%的老人自己住,家中没有孩子)。有差不多1/3的老人和孩子住(鳏寡或离异)。还有高达14%的老人独居。事实上,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预测,独居老人的数量会急速上升。身体再强,岁月不饶人。这部分独居老人中的一大部分很可能最后都要住进养老院。Source: SLAS by YLL School of Medicine, NUS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统计报告,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56%患有高血压,59%患有高血脂,33%患有严重眼疾,还有一系列其他的慢性疾病。所以越来越大数量的独居老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那么目前来讲,新加坡的养老院情况如何呢?截至2015年,全新加坡共有66个养老院,10,652张病床。他们被用来提供四类养老服务。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从一级到四级,被服务的对象身体越来越差,服务的级别越来越高。从费用来讲,在新加坡的养老院,每个月大约在675新币(人民币3500)到2000新币(人民币10000)之间,这还是在享受了政府的津贴以后。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可能不得不把老人送去马来西亚的新山(上图中第二行JB),每个月在800新币以下。一些经济条件好的,也可以请住家女佣。如果没有医护经验,大约一个月1200新币到1500新币。如果是有医护经验的女佣,那就要贵很多,大约每个月6000新币到9000多新币。Source: Woodsford事实上现在那些在新加坡的养老院,基本上常年都是满员的。真要住进去还需要排队,等其他老人搬出来有空位以后才轮得到你。从上面的预测你可以看到,养老院的供给即使每年增加(上图中的蓝线,包括了政府计划增加的养老院床位),也还是远远赶不上增加的独居老人以及需要护理的老人的数量,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加坡的养老院可能会一直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所以回到上面提到的问题,在新加坡如果没有孩子(或者孩子不愿意照顾自己),那么以后要养老的话最好存够一笔钱(请居家女佣,费用见上面分析)。如果存钱不够,那就可能要和其他那些独居老人一样,大家一起去抢那些床位有限的养老院了。希望上面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突然想到一本很早前未雨绸缪地看过的书: [日]关于如何老后孤寡独居,作者着实写了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全书有一种“老娘老了也能活得潇洒”的精气神。因为这本书超然的女性独立精神以及必然的人生指导意义,所以我给了四颗星。 搜这本书的时候还找到日本人写的另外一本没看过。翻了下目录,觉得有点碎碎念,但日本人的文字向来挺实在,预备孤独的老灵魂,大概也能从中学到一二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健身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